读写结合之我见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读写结合之我见

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作文的完全脱节。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作文归作文,“读”与“写”完全脱离。其实,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

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

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

平是很有作用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至关重要。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有目的地加以指导

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

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从优美的词、句入手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

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晶词晶

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伦”,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

②从省略号处入手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想象。如《小珊迪》第二段写了小利比告诉那位先生,小珊迪被马车撞倒并轧坏了身子,他悲伤地说:“说不定他会死的……”这句话就是情感的触发点。课文虽然省略了故事情节描写,但这一空白却正是孩子们推测或想象的空间:他的伤势有多重,他是怎样拖着身子回来的,他又是怎样熬过痛苦的夜晚。教学中抓住这一情感触发点,让孩子们有感而作,写出了他们的心声,既加大了阅读深度,又深化了主题,

③从典型的段落入手

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六自然段:这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总写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然后从鸟多,鸟蛋多,鸟粪多三个方面具体分述:这种先总的介绍,再分别具体描述的段落对于学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于是教到这,我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由谈谈读了这一自然段的感受:“思路清楚,条理明确。”“让人一目了然;”……于是我趁热打铁:现在我想请你也来试试,观察一下花坛中的菊花,看看菊花的花瓣、花蕊的形状、颜色,用鼻子闻花的香味,再以“花坛中的菊花盛开了,多么美丽啊!”为总起句,按观察顺序把菊花的形、色、味具体说一说。之后随机指导他

们把刚才所说的内容写下来,效果很好。我想这次片断练习的成功,就在于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事半功倍: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去过的一些风景区或某一个景点,先用概括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景点的最大特点,再试着给大家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一下。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南湖风景区最大的特点是山水交融,风光秀丽。……”“中心广场最大的特点是广阔美丽,而且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我们的校园最大的特点是美丽整洁,充满活力……”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表述中,这种总分式的段落表达形式已在孩子们的心中生了根。作文难关不攻自破。

④从故事的结局入手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⑤从读后的感慨入手

阅读是读懂文章,作文是思想情感的表达。通过阅读进行写作,有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适用已学知识的重组创新。

二、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

让学生多读生活,多写生活。课外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如要求学生上文选课时,一定要坚持一边阅读,一边作笔记;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报杂志,并作好摘录或写体会、读后感;要求学生细心观察日常生活,并坚持写日

记、周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教师要理顺读写的关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将训练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改实践中,要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到

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去。同时,在作文中形成的知识技能,也能促进阅读教学。这样,方能出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局面。阅读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着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弄清

文章的内容,再通过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解决了“写什么”和“为什么写”的问题,即“语言文字→内容→思想感情”的过程。阅读教学的第二阶段是进一步明白“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这个阶段侧重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教学中,认真落实文章的中心、结构、写法,突破重、难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就是在完成第一个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即“思想感情→内容→语言文字“的过程。无论是篇还是片段的训练,都不能只重形式,不重语言文字训练。因为语言文字才是思想感情的载体,是借助于阅读的积累,平时的观察方能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以备不时之需,逐渐发展成能力。这样训练,同样可以达到读写有机结合之目的。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根深才能叶茂。这一形象比喻说明读书是学生摄取作文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但阅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领会文章内涵,作者意图以及表现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让学生有取之不尽

的材料,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吸取了范文中文句或技法的精华,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所读的书与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获取的材料结合起来,学生就不再怕作文了,作文能力也提高了。

通过两年的尝试、摸索,以读悟写,读写结合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总之,读写是个有机的整体,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要同等视之,不可偏指,方能完成小语大纲中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