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72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一、测验目标的分析测验目标是测验编制者所编制的测验所要达到的某种具体的目的,它明确规定测验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
测验的目标是编制测验的出发点和依据。
我国认知领域目标五分法层次结构: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创造我们在确定测验目标时应注意:1.深入分析教学目标2.正确选择目标领域及其类目(测验目标要求越高,分类越细,类目就越多,反之,越少。
一般以分3—6类为宜。
)3.正确理解各类目标之间的关系(要充分考虑各类目标之间的叠层性与序层性。
)二、选择测验题型与试题编制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判断说明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试题编制的质量要求:明确测验目标,题量尽可能大,试题的覆盖面尽量宽,掌握好试题的区分度和难度,注意改进题型,每道试题的编写要讲究科学性,制定好标准答案、评分标准和评卷的具体要求,拼卷和检核。
三、建双向细目表(命题双向细目表是设计试卷的蓝图)反应题型与难度、测验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四、测验实施命题是为实施服务的,科学的命题必须配以严格的实施,质量才得以保证。
测验实施要抓好如下工作。
1、指定专人做好考务工作2、确定测验形式和审查学生测验资格3、考场的组织(1)考场布置(2)对监考人员的要求(3)对考生的要求(4)对领导的要求4、测验评卷与测验质量检查5、补考五、测验分析要衡量教育测量的质量,可以采取四个指标,那就是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前两个指标主要是对整个测量而言,后两个指标则主要是对测量的项目而言的。
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的程度,亦即测量的结果是否真实,客观地反应了考生的实际水平。
〈一〉、信度(一)信度的概念1、信度指实测值和真值相差的程度2、信度指统计量与参数值之间的接近程度3、信度指两次重复测量或等值测量之间的关联程度(二)信度的类型1、稳定性系数(又称重测信度)2、等值性系数3、内部一致性系数4、论文式测验的信度系数5、评分者信度(三)提高信度的方法1、测量误差的来源(1)测试本身所引起的误差(2)测验的实施所引起的误差(3)被试所引起的误差2、提高测验信度的方法(1)适当增加测验题目的数量(2)测验的难度要适中(3)测验的内容应尽量同质(4)测验的程序应统一(5)测验的时间要充分(6)评分要尽量做到客观化、减少评分误差〈二〉、效度(一)效度的概念效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程度,亦即测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教育测量与评价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一、教育测量的含义(33分)本节测验题:智力测量属于A. 物理测量B. 心理测量C. 生理测量D. 社会测量二、教育测量的特点、教育评价的含义(35分)提出“凡物之存在必有其数量”命题的是谁?A. 麦柯尔B. 孟子C. 桑戴克D. 孔子三、教育评价的特点、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产生(35分)现代教育评价产生的标志是A. 《比纳.西蒙量表》B. 科举考试C. T.B.C.F制D. “八年研究”四、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30分)第四代教育评价”的创立者是A. 枯巴和林肯B. 比纳和西蒙C. 桑代克和麦柯尔D. 泰勒与布鲁姆五、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30分)我国教育法规定的两项基本教育制度:一是教育督导制度,二是A. 教育评价制度B. 教育考试制度C. 教育测量制度D. 教育评估制度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度一、信度概述(31分)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越接近,说明测验的信度A. 越低B. 无法判断C. 越高D. 需要验证二、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同质性信度(一)(35分)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先后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是A. 等值性信度B. 等值稳定性信度C. 分半信度D. 重测信度三、同质性信度(二)、评分者的信度(一)(31分)若2个评分者评阅N份试卷,计算评分者的信度可用A.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公式B. 斯皮尔曼-布朗公式C. 积差相关系数公式D. 肯德尔和谐系数公式四、评分者的信度(二)、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33分)估计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需要预先确定A. 淘汰的人数B. 达标的比例C. 通过的人数D. 决断的分数第三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效度一、效度概述、内容效度的含义(30分)下列适合于内容效度的测验是A. 能力倾向测验B. 成就测验C. 人格测验D. 性格测验二、内容效度的估计方法、结构效度(38分)下面哪种测验的效度不属于结构效度?A. 智力测验B. 焦虑测验C. 动机测验D. 学科测验三、效标关联效度(44分)效标关联效度也称为A. 实证效度B. 预测效度C. 同时效度D. 逻辑效度第四章教育测量与评价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一、难度及其计算、区分度及其计算(一)(40分)最适宜的难度系数是A. 0.50B. 0.00C. 1.00D. -1.00二、区分度的计算(二)、区分度与信度和难度的关系(31分)难度系数越接近何值,题目的区分度越大?A. 0.50B. 1.00C. 0.00D. -1.00第五章教育测量与评价分数的整理和转换一、教育测量与评价分数的整理(32分)被试者只有连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不同测验取舍分数线,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教育测验法的实施步骤1. 确定教育目标•分析学员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预期结果。
•确定学习内容和教学资源。
2. 设计测验任务•根据教育目标和学习内容,设计测验任务,确定需要测验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制定测验题目,并且确保题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确定测验的形式和要求,如笔试、口试、实践等。
3. 编写测验题目•根据测验任务和形式,编写相关的测验题目。
•确保题目的语言简明扼要,逻辑清晰。
•对于选择题和填空题,提供明确的选项和答案。
•对于问答题,提供具体的问题和要求。
4. 确定测验形式和流程•确定测验的时间和地点。
•确定测验的形式,如闭卷、开卷、在线等。
•确定测验的流程,包括签到、说明、布置试题、答题、收卷等。
5. 组织测验活动•通知学员参加测验,提前告知时间、地点和形式。
•按照测验流程组织测验活动。
•监督学员的答题过程,确保测验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收集学员的测验答卷。
6. 分析测验结果•对学员的测验答卷进行评分和统计。
•分析学员的得分情况,了解他们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根据测验结果,评价教育的有效性和学习的质量。
•利用测验结果进行学习反馈和指导。
7. 提供反馈和改进•对学员的测验结果进行反馈,给出评价和建议。
•针对学员的不足之处,提供相应的改进和培训措施。
•对于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不足,进行反思和改进。
•继续监督和评估学员的学习进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8. 进行测验效果评估•根据学员的学习结果和反馈,评估教育的实际效果。
•对教育测验法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评估教育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对教育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教育测验法的实施步骤的一个简要概述,通过遵循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教育测验,并实现教育目标的达成。
当然,具体的实施细节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教育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