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项目 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 格式:doc
- 大小:572.50 KB
- 文档页数:2
英文回答:Geographical elevations, as a method of expressing the high and low terrain on the map,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picting the terrain fluctuations of an are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ntours more intuitively, the contours can be modelled through rubber sludge。
This not only enhances the understanding of geographic knowledge, but also deepens awareness through practical exercises, which are an effective teaching aid。
In this way, our educational policies and policies can be bettermunicated and practiced, and students'prehensive knowledge of the geography and development of their talents can be promoted。
地理等高线作为地图上表示地势高低的一种方法,在描绘一个地区的地形起伏情况时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等高线,可以通过橡皮泥制作等高线模型。
这不仅可以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能通过实际操作来深化领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
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更好地传达和实践我们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促进学生对地理地形的全面了解和人才培养。
We can get some rubber mud, preferably of different colours,and the geomorphological model that'sing out will be morevivid。
初一等高线模型制作方法
明白了,您希望使用泡沫板和超轻黏土制作一个初一等高线模型,并且使用磁铁将模型固定在黑板上,以便让学生观察。
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等高线的概念和地形地貌。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步骤:材料:
泡沫板
超轻黏土或其他可塑材料
磁铁
黑板或其他磁性表面
制作步骤:
制作山体支撑:使用泡沫板切割成所需的山体形状。
可以根据需要堆叠多层泡沫板以增加高度和形态。
确保泡沫板支撑稳固。
制作等高线:使用不同颜色的超轻黏土或其他可塑材料,根据等高线的数据进行塑型。
每个等高线应该在山体上形成一个连续的环绕线。
可以使用小刀或牙签等工具进行塑型。
添加磁铁:在山体底部和黑板上分别附着磁铁。
可以使用胶水或其他粘合剂将磁铁固定在山体底部,并确保山体能够牢固地吸附在黑板上。
展示模型:将山体模型放置在黑板上,通过磁力吸附使其固定。
可以用主视图和俯视图的方式来展示等高线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形地貌。
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等高线的概念,同时主视图和俯视图的展示方式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地形地貌。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一、背景介绍地形是地球表面的一个特征,它的高度变化决定了地表的起伏、山脉和河流的形成。
为了更好地理解地形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制作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来将地形的高度信息可视化。
本实验项目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面高度和等高线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实验材料1.橡皮泥2.平板或平坦表面(如瓦楞纸)3.尺子4.制图纸或透明塑料薄膜5.颜色标记笔或彩色铅笔6.剪刀三、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平板或平坦表面作为工作台。
2.将橡皮泥与空气接触一段时间,使其变得柔软易塑。
3.将橡皮泥搓成一个球状,并在表面压平,形成一个底座。
4.将制图纸或透明塑料薄膜铺在橡皮泥顶部,用剪刀修剪成与橡皮泥相同大小的形状。
5.在制图纸或透明塑料薄膜上以1厘米为单位,用尺子画出一个水平线,并从这条线开始每隔1厘米画出一条平行线。
6.使用颜色标记笔或彩色铅笔,将每一条等高线涂上不同的颜色,以便于区分。
7.用剪刀将等高线剪下来。
8.将橡皮泥的表面涂抹上水,使其变得湿润。
9.将第一条等高线贴在橡皮泥上,并用手指轻轻压实。
10.依次将其他等高线贴在橡皮泥上,并用手指轻轻压实,一个个构建地形模型。
11.完成地形模型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微调,让地形更加精细。
四、实验思考1.在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处理的?2.为什么我们需要在制作过程中将橡皮泥表面涂湿?3.在实验过程中,你对地形的高度变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吗?请说明。
五、实验延伸1.如果你想制作一个具有真实地貌特征的地形模型,你会选择使用什么材料?为什么?2.你认为地形模型在哪些领域有应用价值?请列举几个例子。
六、结论通过本实验项目,我们可以利用橡皮泥制作出等高线地形模型,通过观察和制作过程,学生可以加深对地形高度变化的理解。
此外,实验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地形模型的制作有助于加深对地貌特征的理解,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小学地理教学中的地形模型制作在小学地理教学中,地形模型制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地貌特征。
通过制作地形模型,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地理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介绍地形模型制作的步骤以及其在小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地形模型制作步骤地形模型制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材料:制作地形模型所需的材料包括塑料泥、画笔、彩绘颜料、粘合剂、画板等。
根据模型的大小和形状,确定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选择地理要素: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地理要素进行模型制作。
可以选择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地理要素。
3.设计模型布局:根据选定的地理要素,设计模型的布局。
可以使用铅笔在画板上进行草图设计,确保模型布局合理且美观。
4.制作地貌特征:根据地理要素的特征,使用塑料泥进行地貌的塑造。
比如对于山脉,可以将塑料泥塑成山峰的形状,并利用画笔添加细节,如岩石纹理、绿色植被等。
5.彩绘模型:待地貌特征干燥后,使用彩绘颜料进行模型的上色。
如用蓝色代表水域、绿色代表草地、棕色代表山脉等。
通过上色可以使模型更加真实和生动。
6.粘贴地理要素:在制作地貌特征后,可以根据实际地理布局,粘贴相应的地理要素。
如使用蓝色纸张代表河流,绿色软木板代表树林等。
7.完善细节:检查并完善地形模型的细节,如修整模型边缘、涂抹适量的粘合剂使模型更加牢固。
8.完成展示:待地形模型制作完成后,放置在合适的展示架上。
可以将其与地理教材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
二、地理模型在小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1.激发学生兴趣:地形模型制作是一种亲身参与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通过制作模型,学生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实际可见的对象,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加深理解:通过制作地形模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概念和地貌特征。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操作感受到地理现象的本质,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3.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在地形模型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地理要素的特征,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模型。
用橡皮泥做地理等高线模型作文600字(中英文版)英文:The art of creating a geographical contour model using橡皮泥is both educational and engaging.It allows students to visualize and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contour lines, which represent points of equal elevation on the Earth"s surface.By shaping and molding the橡皮泥, students can accurately depict the varying elevations of a landscape, showcasing the curves and slopes that define the topography.中文:用橡皮泥制作地理等高线模型是一种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引人入胜的艺术。
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等高线这一概念,等高线在地球上代表的是相同高度的点。
通过塑造和揉捏橡皮泥,学生能够精确地表现一个地形的高度变化,展现出定义地貌的曲线和斜坡。
英文:The process of creating a contour model starts with selecting an appropriate piece of橡皮泥, which should be smooth and pliable.Students then trace the outline of the landscape they wish to represent, ensuring that they capture all the necessary features such as hills, valleys, and plateaus.Next, they use a compass and a ruler to draw perpendicular lines at regular intervals across the橡皮泥, creating a grid that represents the contour lines.中文:制作等高线模型的过程从选择一块合适的橡皮泥开始,这块橡皮泥应该是光滑和柔软的。
橡皮泥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与方法学生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后,我让学生用橡皮泥制作一个等高线地形模型,我发现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上学生形象的理解等高线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及等高线的特点。
我用一节课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
一、实验目的:1、突出五种地形形态:山脊、山谷、山顶、陡坡、缓坡。
2、缠上3-5条线,代表山地的等高线。
二、实验器材:剪刀、橡皮泥、纸、彩色线环、纸环、三、实验步骤与方法:1、画出有数条等高线地形图的轮廓,用剪刀顺着最外面的等高线剪去图幅范围以外的部分。
2、将剪下的等高线地形图放置约1厘米厚的橡皮泥块上,沿着纸的边缘将等高线画在橡皮泥上,切去等高线外面的橡皮泥。
3、再用一根彩色的线环放置在上一步做好的橡皮泥上,使线环和橡皮泥的边缘吻合。
4、用剩下的地形图和新的橡皮泥重复步骤2。
5、把第二块橡皮泥叠放在第一块上使它的边缘和第一块上的线环内圈吻合。
6、重复第2步到第5步,直到把所有的橡皮泥块都叠放在一起。
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好了后我让学生评价,组内评价,组之间评价,选出4-5个好的作品。
我有意把起点成绩定高点,目的是让同学们通过自已的劳动,获得一种成就感,尤其对那些平时笔试中难得考高分,但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来说,无疑是良机。
帮助了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
我是借鉴了许多同行和收集来的方法来完成这次地形模型制作的。
发现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学生把线环固定不好,线扯断,也有学生用纸环套在模型上,等高线更清楚。
有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制作特别粗糙,五种地形形态没有完全展示出来,等高线制作不和要求等,这些我在下一次的制作中要注意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加以简化,只要突出其特点就可以了,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正确的审美意识。
同时我在下一次指导制作时,要耐心作好个别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及时开展学生间的相互观摩、评议,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通过这堂实验课,学生和我都有很大的收获。
活动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目标1.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按照一定的制作流程完成简单地形模型的制作。
2.知道根据不同地形特征区分各种地形的方法,并学会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地形特征。
3.通过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在现实生活中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器材黏性较好的湿泥土(最好用高岭土,亦可用其它黏性较好的泥土)或橡皮泥、尺子、牙签、细线或细钢丝、垫板(木板、硬纸板、泡沫板均可)、盛水的小容器,水粉颜料。
过程1.制作等高线模型:(1)将湿泥土或橡皮泥在垫板上堆成山体状。
(2)在手上蘸些水摸拭山体表面,使其光滑。
(注意:水不可太多,以免表面太湿影响下一步操作。
用橡皮泥做材料时不可加水)(3)用牙签在山体表面不同高度处做上记号并标出高程。
(注意:尺子要垂直摆放。
各记号处高度间隔要相同)(4)用细线或细钢丝小心地沿记号处将山体水平切开。
(5)将切下的山体块编号后分开摆放,并移到通风处晾干。
(注意:不宜放在阳光下暴晒,为了加快干燥的速度,可用电风扇吹。
用橡皮泥做材料时不必晾干)(6)在晾干的山体块表面用水粉颜料涂上不同的颜色。
(7)将山体块根据编号重新摆成山体形状。
2.绘制山体的等高线地图:分别将取下的山体块放在白纸上,用笔沿山体块边缘描线,注出相应的高程。
讨论在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其方法和我们现在用的方法有何不同?拓展一、将等高线地形图改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颜色的水粉颜料。
(注意:涂色要均匀)2.在图的左下角把各颜色所代表的高度范围的图例画出来。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用分层设色方法表示的地形图。
二、用高岭土制作校园模型。
评价1.将制作好的等高线地形模型在班里展示,请同学参观和议论。
2.选送班级中的优秀制作参加全年级展示。
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等高线的知识,理解等高线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形模型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能够熟练运用一些工具(如橡皮泥),把枯燥,抽象的理论表现出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此次活动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讲讲有关等高线的知识,我们前面已经讲了等高线的概念,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给我们回忆等高线的概念.(学生答)回答很好,在我们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这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知识点,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节课我们亲自体验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好不好?二.组织指导1.介绍活动时所需的材料:橡皮泥,小木棍,小刀,剪刀,以及先绘制好的等高线地形图,并把全班同学分成11个小组。
2.讲解如何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见黑板)黑板板式:A.数一数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多少条等高线。
B.将橡皮泥压成块状,每块厚1厘米,橡皮泥的块数和等高线的条数相同,大小和等高线地形图图幅大小相当。
C.在已经画好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用剪刀顺着最外面的等高线剪去图幅范围以外的部分。
D.将剪下的等高线地形图放置在橡皮泥块上,沿着纸的边缘将等高线画在橡皮泥块上,切去等高线外面的橡皮泥。
E.再沿着靠近外面的等高线剪纸片,把剪下的纸环放置在上一步中做好的橡皮泥块上,使纸环外圈和橡皮泥块的边缘吻合。
F.用剩下的地形图和新的橡皮泥块重复步骤D.E.G。
把第二块橡皮泥块叠放在第一块上,使它的边缘和第一块上的纸环内圈吻合。
H.重复D和G,直到把所有的橡皮泥块都叠放在一起。
3.提出这次活动课的要求.(要求在25分钟之内完成作品)4.组织教学,强调纪律和安全(注意小刀和剪刀)三:合作体验同学们分组根据画好的等高线地形图动手制作模型。
教师巡视。
四:观护评点学生把制作好的模型呈放在讲台上,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制作给予肯定的表扬,同时对于不足的地方也要提出来五:学生情感交流把印好的表发给每个同学,根据上面的问题作出回答,最后教师总结:通过此次活动,一方面对等高线的有关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活动主题: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设计者:上海南汇中学夏雨一、教学课题等高线地形图(高一年级第一学期专题7.2)。
二、活动背景高中地理第一册专题7地貌中,第二个板块涉及到等高线地形图的内容。
地图作为地理学的重要语言,是中学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学习内容。
高中阶段的地图学习要求主要是学会运用地图,提取地图信息,具有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中等高线地形图是高中阶段少之又少的与地图相关的内容,利用这一节课,让学生拥有宝贵的绘制地图经历,不仅能够体现上海中小学二期课改课程标准,还可以尝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三、活动目的1.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2.提高学生阅读地图、提取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3.落实本课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准确表述观点的表达能力。
四、活动流程在等高线地形图部分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来完成。
第一部分作为学习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制作山体模型,作为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示范模型。
第二部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1.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2.小组互评所绘制图幅;3.修订等高线地形图;4.根据修正过的等高线地形图,总结不同部位地形的特征,判断方法等,完成任务表格;5.依据教师提供的参考答案,修正自己小组的表格,完成自评;6.个人检测,独立完成小练习;7.教师课堂小结。
五、活动要求1.分组:每个班可依据班级人数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人为宜。
小组自行推选出组长,组长负责给组员分工,进行总体组织协调,带领组员完成任务。
其中一位组员负责记录,主要记录小组任务要求,读图分析结果,填写任务书。
一位组员负责绘图等操作。
还要安排一位同学负责汇报交流小组成果,要求语言流畅,逻辑思维能力强。
2.各组员间要互相合作,做到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地完成任务。
3.小组互评:互评依据是教师提供的评分标准,要做到公平公正,组内民主讨论。
用橡皮泥制作地球模型的方法地球模型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特征。
用橡皮泥制作地球模型既简单又有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一方法。
一、准备工作1.材料:橡皮泥(蓝色、绿色、黄色、白色等)、牙签、圆球模具(如乒乓球或塑料球)。
2.工具:刀、尺、铅笔、锥子、砂纸。
二、制作步骤1.橡皮泥配色:将蓝色橡皮泥作为地球的海洋部分,绿色橡皮泥代表陆地,黄色橡皮泥代表沙漠、黄土高原等地貌,白色橡皮泥代表冰川、雪山等。
2.制作地球主体:(1)将蓝色橡皮泥擀成圆饼状,包裹在圆球模具上,使其成为地球的海洋部分。
(2)用绿色橡皮泥制作陆地,根据实际地理位置将其贴在蓝色橡皮泥上。
(3)用黄色和白色橡皮泥制作沙漠、黄土高原、冰川、雪山等地貌,同样贴在相应位置。
3.精细处理:(1)用刀片将大陆和海洋的边界线雕刻得更加清晰。
(2)用锥子、牙签等工具在陆地上刻画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
(3)用砂纸轻轻打磨地球表面,使其更加光滑。
4.制作地球仪支架:(1)用牙签穿过乒乓球或塑料球,使其成为地球仪的支架。
(2)将制作好的地球模型固定在牙签上。
三、注意事项1.在制作过程中,注意保持橡皮泥的湿度,避免干燥开裂。
2.地理特征的刻画要尽量精细,以便于观察和学习。
3.制作地球模型时,可参考相关地图资料,使地球模型更加准确。
4.建议在制作过程中,让孩子参与其中,既能锻炼动手能力,又能增强地理知识。
通过以上步骤,一个简单又有趣的橡皮泥地球模型就制作完成了。
它不仅可以作为地理教学的辅助工具,还能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增进亲子关系。
等高线地形图对于初一的学生,是个很抽象的内容。
但凭看图,及PPT演示,也很难理解掌握。
动手操作就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我的教学设计如下,大家可以参考,我觉得还不错,调动了学生了积极性,及探索精神,效果还不错。
1,让学生用橡皮泥捏成一个小的山体模型,可以参考教材的山体模型来做,也可以用半个地瓜等来代替山体模型。
2,在山体模型上记下2,4,6厘米的位置,沿着2,4,6厘米线用小刀把山体切开。
3,在白纸上画下0厘米山体模型的周长,然后拿掉0-2厘米那一块的山体,然后画下2厘米山体模型的周长,依次画完。
4,那么这些等高的线组成的图形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由具体到抽象完成等高线地形图。
然后在山体模型上识别山体的不同部位,基本的五种部位。
山峰,山谷,山脊,陡崖,和鞍部,对照这五种山体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观察用等高线的变化特点怎么区分这五种基本的山体部位。
分组合作。
山峰:等高线的数值由里向外逐渐增大。
山谷,等高线弯曲部位向数值大的等高线凸。
山脊,等高线弯曲部位向数值小的等高线凸
陡崖,等高线聚合在一起。
鞍部,相对的两个山顶之间比较低的部位。
自己用等高线的不同区分出山体的五种基本类型。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做等高线模型。
用不同色彩的橡皮泥制作,或者用泡沫板制作。
【校园速递】等⾼线地形模型制作最近⼀段时间
同学们独⽴完成了
等⾼线地形模型制作
今天吉奥格拉菲
和⼤家分享其中⼀部分作品
不少同学
选择橡⽪泥、黏⼟等材料
同学们的模型
都准确地体现了
各类地形部位
等⾼线标注⽅式
也是各显其能
还有同学
选择泡沫塑料
作为材料
并且受到教具影响
增加磁铁
体现不同海拔的等⾼线
有好⼏位同学
不谋⽽合
选择纸板制作模型
这位同学
制作得⾮常细致
⼭脊部位准确直观
为了更好地体现
地形部位
有同学在模型中
增加纸壳或吸管
效果是不是特别好?
下⾯这个模型
地形部位表达准确
颜⾊搭配合理
⼀级棒
从侧⾯观察这个模型
对于陡崖的表达
⾮常清晰
这位同学为了制作模型还通过电脑软件
⽣成了3D模型
实际模型与3D模型对⽐效果也不错吧?
下⾯这个模型
更加复杂
也更加贴近实地
还有同学别出⼼裁
选择了⾮常特殊的材料通过积⽊模组
来体现海拔与地形部位
最后送上⼀个彩蛋
这个模型还配有
海洋和美⼈鱼
再来⼀个彩蛋
看着下⾯这个模型
就觉得饿了
要是真的是个
该多好。
地形立体模型的制作工具与材料中国三级阶梯及主要地形区分布平面图,我国主要地形单元形状图,刀片。
白色泡沫塑料若干(厚度为0.5~l厘米),黄、棕、蓝色橡皮泥若干,大头针若干,颜料,胶水。
活动过程1.制作中国三级阶梯分布模型。
(l)按中国三级阶梯和主要地形区分布平面图的边界大小,裁割好白色泡沫塑料一层,作为地形模型的底层(即第三级阶梯)。
(2)按主要地形区分布平面图上第一、第二级阶梯的范围,分别裁割好白色发泡塑料2块,把这2块白色发泡塑料用胶水重叠粘合。
然后再按第一、第二级阶梯分布的范围与底层粘合。
(3)按主要地形区分布平面图上一级阶梯的范围,裁割同样大小的泡沫塑料5块,把这5块泡沫塑料用胶水粘合后,再按一级阶梯的分布范围与前三层相互粘合。
2.制作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模型。
(l)根据中国主要地形区分布平面图,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单元形状图贴在第一、第二级阶梯范围内。
(2)把三大平原、主要丘陵的单元形状图贴在第三级阶梯范围内。
(3)用彩色橡皮泥把中国主要山脉做成长条锯齿状(下大上小),用大头针固定在模型的相应位置上。
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山脉一般以黄色为宜,第一级阶梯以内及边缘的山脉以棕色为宜,山脉的位置和走向应尽量正确。
(4)在立体模型上用小刀刻出长江、黄河干流的凹槽,将蓝色橡皮泥镶嵌在干流凹槽内。
3.着色。
(l)在第三级阶梯范围内涂上绿色(山脉不必涂)。
(2)在第二级阶梯范围内涂上黄色。
(3)在第一级阶梯范围内涂上棕色。
4.贴注记。
给主要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山脉和河流贴上名称(有条件的学校可用电脑打字),河流的注记须顺其流向,山脉的注记须按照其走向。
说明与延伸1.我国许多重要山脉往往是阶梯的分界线,在模型上确定它们的位置时,要做到尽可能使它们的走向与阶梯的分界线相吻合。
2.模型制作好以后,在底层贴上一层白纸,注上本图的比例尺。
水平比例尺参照底图的水平比例尺,垂直比例尺=泡沫塑料(一层)的厚度除以500米(一般用数字式比例尺表示)。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
高线地形模型制作-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实验目的:通过用橡皮泥捏成不同形态的山体,山体中包含有陡坡、缓坡、山顶、
山谷、鞍部、陡崖等山体部位。
观察山体模型,画出相应的地形图,让学生感受山体的整体面貌,加深对等高线的理解,学会阅读并运用等
高线图,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主探究学习
能力。
实验对象:中学生(2人为宜)
实验材料:橡皮泥、小刀、铅笔、白纸、水彩笔、刻度尺、小竹签两根
实验时间:
实验过程: 1.先用橡皮泥捏出山的主体,再用小刀等工具塑造出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
2.分别用两根竹签从山体模型的两个山峰顶部穿孔至底部。
3.以桌面为“海平面”,用刻度尺量出山体模型的“海拔高度”,并根据一定
的等高距用水彩笔描绘出山体模型的等高线,再用小刀沿着等高
线对山体进行水平切割。
(本实验的山体模型高度为5cm,以
1cm为等高距,对山体模型进行切割,切为5个部分)
4.将切割好的山体模型分层展示到白纸上,从最底层部分开始,沿橡皮
泥的切割线进行等高线绘制,绘制完后,将其取走,对其上一层
进行绘制,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等高线绘制完成。
按橡皮泥的形
状绘制出等高线。
每次绘等高线时两孔对齐,据此画出等高线地
形图。
注意事项:1.橡皮泥的可塑性很强,切割时注意保持山体模型原有的形状。
2.两个竹签一定要自山体模型的两山峰顶部竖直穿孔至底部,以确保绘制
等高线时的精确性。
3.小竹签应为有不规则侧面的棱柱状。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实验目的:通过用橡皮泥捏成不同形态的山体,山体中包含有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等山体部位。
观察山体模型,画出相应的地形图,
让学生感受山体的整体面貌,加深对等高线的理解,学会阅读并运用
等高线图,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主探究学习
能力。
实验对象: 中学生(2人为宜)
实验材料:橡皮泥、小刀、铅笔、白纸、水彩笔、刻度尺、小竹签两根
实验过程: 1.先用橡皮泥捏出山的主体,再用小刀等工具塑造出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
2.分别用两根竹签从山体模型的两个山峰顶部穿孔至底部。
3.以桌面为“海平面”,用刻度尺量出山体模型的“海拔高度”,并
根据一定的等高距用水彩笔描绘出山体模型的等高线,再用小刀
沿着等高线对山体进行水平切割。
(本实验的山体模型高度为
5cm,以1cm为等高距,对山体模型进行切割,切为5个部分)
4.将切割好的山体模型分层展示到白纸上,从最底层部分开始,
沿橡皮泥的切割线进行等高线绘制,绘制完后,将其取走,对其上一
层进行绘制,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等高线绘制完成。
按橡皮泥的形
状绘制出等高线。
每次绘等高线时两孔对齐,据此画出等高线地形
图。
注意事项:1.橡皮泥的可塑性很强,切割时注意保持山体模型原有的形状。
2.两个竹签一定要自山体模型的两山峰顶部竖直穿孔至底部,以
确保绘制等高线时的精确性。
3.小竹签应为有不规则侧面的棱柱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