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六下《制作印迹化石模型》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11.00 KB
- 文档页数:2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材料1、制作印迹化石模型实验名称:制作印迹化石模型实验材料:圆柱形塑料棒、黏土、塑料沙盘1个、树叶、贝壳、骨头实验过程1、将黏土擀平。
2、把叶子、骨头或贝壳放在黏土上,用手把它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
3、把留有印迹的黏土模型晾干。
实验现象:黏土上留下了印迹。
实验结论:化石是被埋到了地下,留下印迹后,经过长期的高温高压形成的。
2、观察一棵树上的昆虫实验名称:观察一棵树上的昆虫实验假设:树上可能有蚂蚁、蝉、蜘朱等昆虫。
实验材料:雨伞一把、放大镜一把、记录纸若干张、笔实验过程:1、打开雨伞,把雨伞倒挂在树枝上。
2、轻轻摇动树枝。
3、观察落到伞里的昆虫,太小的昆虫可以用放大镜观察。
4、用记录纸记录昆虫的种类和数量。
实验现象:从树上掉下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昆虫,各种昆虫的数量不同。
实验结论:同一栖息地里生活看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
3、仙人掌耐早的本领实验名称:仙人掌耐旱的本领。
实验假设:被蜡纸卷包起来的纸巾不易晒干,平铺的蜡纸最易晒干。
实验材料:3张纸巾、水、1张蜡纸、1张塑料布、水槽实验过程:1、将3张纸巾分别腰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一张用蜡纸卷包起来,都放在望料布上,放置在窗台前。
2、一小时后检查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
实验现象:平铺的纸巾已经完全晒干了,卷起来的纸巾外面被晒干了,里面还是湿的,用蜡纸卷包起来的从里到外都是湿的。
实验结论:蜡纸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仙人掌茎的表面也有生一层蜡质,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所以仙人掌才耐早。
4、探究鱼颜色的保护作用实验名称:探究鱼颜色的保护作用。
实验假设:相同的颜色有利于隐藏自己,不易被发现。
实验材料:白色纸1张、黄色笔1支、橘黄色透明纸1张实验过程:1、用黄色笔在白纸上画条鱼。
2、横上一张橘黄色的透明纸。
实验现象:黄色的鱼与橘黄色的纸融为一体,看不到后面的鱼了。
实验结论:鱼可以利用自身的彰色与周围环境鬲为一体,让天敌难以发现。
5、模拟生态平衡实验名称:摸拟生态平衡实验材料:鱼缸1只、金鱼几条、池塘里的绿”水、沙子、水草、硬纸片1张、胶带实验过程:1、舀些池塘里的绿”水,放到鱼缸里。
一:制作印迹化石模型实验材料:粘土、叶子、骨头或贝壳实验步骤:1、将粘土摊平;2、把叶子、骨头或贝壳放在摊平的粘土上上,用手把它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3、把留有印迹的粘土模型晾干实验结论:晾干的模型上留下了动、植物的印子。
二、仙人掌耐旱原因实验实验材料:三张纸巾、一张蜡纸、一杯水、一块儿塑料布实验步骤:1、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一张用蜡纸包起来,都放在塑料布上,放在窗台前;2、一小时后检查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实验现象:平铺的最干,蜡纸包的最湿,实验结论:仙人掌上的蜡质层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能很好的储存水分三、铁钉生锈实验实验材料:铁钉4根、试管3只、塑料袋、水、油假设:铁钉生锈可能与水和空气有关。
实验步骤:1、准备四根同样的铁钉,打磨干净并编号。
2、一号铁钉直接放入一只试管中;二号铁钉放入装满水的试管中,并在试管中加入一些食用油;三号铁钉放入一只试管中,然后装入一半水,使铁钉一部分露在空气中;四号铁钉放入塑料袋中,并抽出里面的空气。
3、几天后观察铁钉生锈情况。
实验现象:3号铁钉生锈了,其他铁钉没有生锈。
实验结论:铁钉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
四、实验名称:蜡烛燃烧实验实验材料:蜡烛、烧杯、澄清石灰水、白瓷碗实验过程和现象:1、点燃蜡烛,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
3、将一直白瓷碗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碗,观察它的底部,发现白瓷碗底部变黑了。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会产生水、二氧化碳和一些黑色的物质。
燃烧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五、变色花做好一朵纸花。
先用毛笔在“花瓣”上抹白醋,在“叶子”上抹碱水,再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
纸花的“花瓣”变红是因为:紫甘蓝水遇酸变红纸花的“叶子”变绿是因为:紫甘蓝水遇碱变绿六、设计试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试验过程: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学生实验报告单学校:姓名班级六年级组次实验时间科目科学实验内容制作印迹化石模型所需仪器名称及数量黏土、树叶、贝壳等实验过程及步骤1、将黏土擀平。
2、将贝壳、骨头或树叶放在心上黏土上,用手把它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
3、把印有印迹的黏土模型晾干。
实验结果化石是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
教师评语签字年月日学生实验报告单学校:姓名班级六年级组次实验时间科目科学实验内容仙人掌耐旱的原因所需仪器名称及数量三张纸巾、三张锡泊纸、一张蜡纸、一杯水实验过程及步骤1、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一张用蜡纸包起来,分别放在三张锡泊纸上。
2、一小时后检查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
实验结果仙人掌上的蜡质层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能很好的储存水分。
教师评语签字年月日学生实验报告单学校:姓名班级六年级组次实验时间科目科学实验内容制作“火箭”及其“发射器”所需仪器名称及数量橡皮筋、纸筒、吸管、剪刀、米尺、胶带、彩笔实验过程及步骤1.制作火箭按书中步骤与要求,制作一个吸管火箭模型。
注意不要剪到手,不要乱扔剩余的吸管。
2.制作发射器(1)、按书中步骤与要求制作一个简易的发射器。
(2)、将吸管火箭模型放到发射器上。
3.模拟不同能量发射吸管火箭。
实验结果橡皮筋给予吸管火箭模型的能量越大,吸管火箭升得越高。
教师评语签字年月日学生实验报告单学校:姓名班级六年级组次实验时间科目科学实验内容制作小水轮所需仪器名称及数量塑料片、软木塞、塑料瓶、牙签、塑料管、水杯、漏斗、钉子、刀子、两根牙签、剪刀、胶带、水实验过程及步骤1.做小水轮(1)用4个塑料片插在软木塞的槽里,做成水轮。
(2)用钉子在塑料瓶的相对的侧面钻两个孔。
(3)把塑料瓶的底部去掉,将两根牙签推压进软木塞两端,装进瓶里。
2.操作小水轮把瓶子安放在玻璃盘上,将塑料管放进瓶子的颈口里,并且往漏斗里倒水,让下落的水冲击水轮使之旋转。
高邮市小学六年级科学分组实验报告
小朋友们,今天的实验探究很有趣,小组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
认真严谨地完成实验,填写好实验报告,并与小伙伴们分享啊!
班级桌号实验时间年月日组长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名称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实验目的1、了解化石形成的原因。
实验用品橡皮泥、叶子、贝壳、圆木棒
实验步骤1、将橡皮泥擀平;
2、把叶子、贝壳放在黏土上,用手把它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
3、把留有印迹的橡皮泥模型晾干。
实验现象晾干的模型上留下了物体的()。
实验结论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或()。
实验情况器材使用情况
教师批语等级及日期。
第三单元进化探究活动:制作印迹化石模型活动目标: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模拟化石的形成,从一个侧面了解化石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
实验器材:黏土(可用橡皮泥代替)、叶子、骨头、贝壳等。
实验指导:这是一个制作化石模型的活动。
探究过程:1、将黏土擀平。
2、把叶子、骨头或贝壳放在黏土上,用手把它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
3、把印有印迹的黏土模型晾干。
实验小结:叶子、骨头或贝壳在黏土上留下印迹。
晾干的模型上留下了动、植物的印迹。
实验提示:1、在活动前先让学生猜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2、用橡皮泥代替黏土,选择适当的叶子,不用苹果叶、杨树叶等平整的叶子。
3、用力要轻,力量要均匀。
按压时间不宜太长。
4、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1)你“制作的模型”可以形成化石吗?(2)如果你“制作的模型”形成化石,是哪一类型的化石?(3)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会形成化石,它需要合适的地质条件和漫长年代的沉积变化。
生活链接:有机会看看真实的化石模型。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月日年级班第组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探究活动:研究仙人掌刺的作用活动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仙人掌刺的作用,体会到生物是不断进化的。
实验器材:三张纸巾、三张锡泊纸、一张蜡纸、一杯水实验指导:这是一个典型的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实验之前要启发学生比较相同条件与不同条件,以发现实验结果的不同与变量有关,从而形成正确的解释。
探究过程:1、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一张用蜡纸包起来,都放在塑料布上,放在窗台前。
2、一小时后检查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
实验小结:平铺的最干,蜡纸包的最湿,仙人掌上的蜡质层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能很好的储存水分。
实验提示:引导学生思考:平铺的模拟的是(普通叶子);卷起来的模拟的是(针状叶子);用蜡纸卷包起来的模拟的是(叶外生蜡质)。
生活链接:选择生活中你喜欢的某一种动物、植物,研究它有什么特殊的生存本领。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月日年级班第组一小时以后探究活动:做个生态瓶活动目标:通过让学生亲手制作生态瓶,短期观察,了解生物之间的共存关系。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
2. 掌握制作生物化石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生物化石是生物遗体、遗迹或生活痕迹在地层中被保存下来的化石。
化石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生物死亡后,遗体被埋藏在沉积物中。
2. 沉积物逐渐压实,形成岩石。
3. 遗体中的有机质逐渐分解,矿物质填充空隙。
4. 遗体与周围岩石逐渐形成化石。
本实验通过模拟化石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原理,并学会制作生物化石。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鸡蛋、石膏粉、水、颜料、工具(如镊子、剪刀等)。
2.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电子秤、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将鸡蛋洗净,用剪刀将鸡蛋壳敲碎,取出蛋黄和蛋白。
2. 配制石膏溶液:将石膏粉与水按1:2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3. 制作生物化石模型:将蛋黄和蛋白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石膏溶液,搅拌均匀。
4. 放置模型:将制作好的模型放置在平整的桌面上,用玻璃棒轻轻拍打,使模型表面平整。
5. 干燥模型:将模型放在通风处自然干燥,约需24小时。
6. 颜色处理:用颜料为模型着色,使化石具有真实感。
7. 观察与比较:用显微镜观察化石模型,并与真实化石进行比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具有真实感的生物化石模型。
2. 实验分析:(1)石膏溶液的配制:石膏溶液的浓度对化石模型的质量有很大影响。
过稀的溶液会导致模型强度不足,过浓的溶液则可能导致模型表面不平整。
(2)模型放置:在放置模型时,应确保模型表面平整,避免出现凸凹不平的情况。
(3)干燥过程:模型干燥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以免影响模型质量。
(4)颜色处理:颜料的选择和用量对化石模型的真实感有很大影响。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掌握了制作生物化石的基本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实验制作制作名称:制作印迹化石模型制作准备:黏土(为节约时间建议用橡皮泥)、树叶、骨头、贝壳、滚筒(面杖、圆木等)制作过程:1.用滚筒将黏土(橡皮泥)擀平2.把叶子、骨头或贝壳放在黏土(橡皮泥)上,用手把它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
3.把留有印迹的黏土(橡皮泥)模型晾干,就做成印迹模型了。
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实验制作1、实验名称:仙人掌耐旱的原因实验准备:三张纸巾、一张蜡纸、一杯水、一块塑料布实验过程:1.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一张用蜡纸卷起来,都放在塑料布上,放置在窗台前。
2.一小时后检查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
实验结论:平铺的纸巾最干,卷起来的纸巾居中,用蜡纸卷起来最湿。
这说明仙人掌似蜡纸的外衣这种独特的外形特征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能很好地储存水分。
2、实验名称:鱼颜色的保护作用实验准备:黄色水彩笔、白纸、橘黄色的透明纸实验过程:1.用黄色笔在白纸上画条鱼2.在白纸上覆上一张橘黄色的透明纸实验结论:透过橘黄色的透明纸不易发现白纸上的黄色鱼,这是因为鱼身上的黄色与透明纸的颜色很相似,所以会起到保护作用。
4、生态平衡实验制作1、制作名称:鱼缸养鱼制作准备:鱼缸、小鱼、水草、沙石、池塘里的水制作过程:1.舀些池塘里的“绿”水,放到鱼缸里。
2.在鱼缸底部铺些沙子,栽些水草。
3.放几条小鱼到鱼缸里。
4.把鱼缸加盖,密封起来5.把鱼缸放到阳光直射不到的窗台上。
2、制作名称:种小草制作准备:瓶子、湿润的土壤、小草制作过程:找一个瓶子,放些湿润的土壤进去,栽一棵小草,然后把瓶子密封起来。
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1、各种各样的能量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研究发射器的弹力高度与“火箭”发射高度的关系。
实验准备:剪刀、橡皮筋、吸管、硬质卷芯、刻度尺、彩笔。
实验过程:1、把一根橡皮筋割断,两端分别粘在卫生纸卷芯开口处两边,橡皮筋稍稍绷紧,但不要太紧,制作成一个发射器。
2、从一根吸管上剪去3厘米,与另外两根吸管扎在一起,三根吸管并齐,短的一根放在中间。
高邮市小学六年级科学分组实验报告
小朋友们,今天的实验探究很有趣,小组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
认真严谨地完成实验,填写好实验报告,并与小伙伴们分享啊!
班级桌号实验时间年月日组长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名称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实验目的1、了解化石形成的原因。
实验用品橡皮泥、叶子、贝壳、圆木棒
实验步骤1、将橡皮泥擀平;
2、把叶子、贝壳放在黏土上,用手把它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
3、把留有印迹的橡皮泥模型晾干。
实验现象晾干的模型上留下了物体的()。
实验结论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或()。
实验情况器材使用情况
教师批语等级及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