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中年人心理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19
中年期心理人格特点
中年人的人格特质相对保持稳定,但由于生理机能的变化和人生阅历的增加,中年期的心理人格变得越发成熟,具体表现为:
1、内省日趋明显
按照荣格的理论,从青年期到老年期,人格由年轻的外倾变得越来越内倾,即不再像年轻人那样容易冲动、敢想敢干,而是把关注的焦点投向内心世界。
2、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在面临挫折或冲突时,更多地采用幽默、升华、利他主义等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而很少采取否认、歪曲、退行等消极防御机制。
3、为人处事日趋圆通
变现为认识和处理问题不像年轻那样死板,而是更加灵活。
4、中年期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中年男性心理在原先男性人格的基础上逐渐表现出温柔、敏感、体贴等女性特点,而中年女性心理则逐渐表现出果断、大度、主动等男性特色,即出现了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的变化趋向,这种“男女同化”的人格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完美人格”。
中老年心理学中老年心理学是研究中老年人心理状态、心理需求和心理健康的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老年心理学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中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和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是对生活有更多的思考和体验。
由于年轻时的奋斗和积累,中老年人对生活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他们开始更加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交流。
其次是情绪更加稳定。
相对于年轻人来说,中老年人经历了更多的人生起伏和经历,他们对于情绪的控制和调节更为成熟,能够更好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
而且,中老年人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关注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最后是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成就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和价值追求,更加注重心灵的满足和内心的平衡。
二、中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中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主要包括情感需求、社交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首先是情感需求。
中老年人希望得到家庭成员和社会的关爱和关注,他们希望能够在家庭中获得温暖和幸福的感觉。
其次是社交需求。
中老年人渴望与他人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希望能够与亲朋好友一起分享快乐和烦恼。
同时,社交活动也能够丰富他们的生活,增加生活的乐趣。
最后是自我实现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有了更高的追求,他们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追求内心的满足和成就感。
三、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他们幸福和满意生活的重要保障。
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主要包括心理稳定、心理适应和心理成熟等方面。
首先是心理稳定。
中老年人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情绪稳定,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保持心情愉悦和平静。
其次是心理适应。
中老年人需要适应年龄的变化和身体的衰老,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事实,并积极寻找适应的策略和方式。
最后是心理成熟。
中老年人通过多年的人生经历和积累,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悟,能够更好地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
中年男人的心理特点中年男人的心理特点是指在30-50岁之间的男性在心理上表现出的一些共同特征和倾向。
中年男人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事业焦虑:中年男人通常处于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职业升迁、经济压力、家庭责任等多重压力。
因此,他们往往会出现事业焦虑的情绪,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担心失去工作或不能实现事业目标。
2.家庭责任感:中年男人通常已经结婚并且有孩子,他们承担着养家糊口、教育子女等重要责任。
因此,他们会更加注重家庭,为了家庭的幸福和稳定而努力奋斗。
3.身体和健康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男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
他们担心身体的衰老和健康状况的变化,因此会更加注重保健和健康饮食,同时也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貌和形象。
4.自我价值的思考:中年男人往往会在这个阶段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些反思和总结。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思考和探索。
5.情感的变化:中年男人在感情上也会出现一些变化。
他们可能会对婚姻和家庭生活感到厌倦,对自己的情感需求有所调整,开始追求更多的自由和个人空间。
同时,他们也可能会开始关注自己的亲密关系,思考如何更好地与伴侣沟通和相处。
6.心理成熟:相比年轻人,中年男人的心理更加成熟稳定。
他们经历了一些人生的起伏和挫折,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更加理性和成熟。
他们对人生的看法更加深刻,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更好的控制力。
7.社交关系的变化:中年男人的社交圈子通常会有所变化。
他们可能会与年轻时的朋友渐行渐远,与同龄人或者事业相关的人保持更多的联系。
同时,他们也会更加关注与家庭和子女的社交关系,更多地投入到家庭和社区的活动中去。
中年男人的心理特点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和特点。
但总体而言,中年男人在事业、家庭、健康、情感等方面都会出现一些共同的心理特点。
理解和关注中年男人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更好地与他们相处和沟通,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关键时期。
第十章成年中期心理的发展成年中期作为人生历程中的一个阶段,像其他阶段一样,有自己的特点。
它由青年而来,向老年而去,其间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些过程所反映出来的生理、心理特征就是中年期的发展特点。
第一节成年中期的一般问题一、年龄阶段成年中期,即中年期,一般指35~60岁这段时期,中年期的年龄范围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为随着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划分青年、中年、老年的年龄界限也随之变动;并且在具体研究中,由于所处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不同个体健康状况和衰老程度相差很大。
二、基本特征中年期处于青年和老年之间,因此,中年人的生理变化反映的就是由青年到老年生理方面的变更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身体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如体重不断增加、身体发胖、头发开始变白、变稀,脸部、颈部、手臂、手等处的皮肤开始变得粗糙,视力和听力开始下降。
人到中年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在逐渐变老,甚至意识到死亡问题。
由于更年期的出现,健康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中年人的智力发展表现出一些复杂的特点,在这个时期,由于家庭、职业、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中年人的人格发展过程也更复杂。
第二节成年中期的生理性特征人到中年后期,既是生理成熟期,又是经历巨大变化的转折时期,医学上称为更年期。
男性和女性都有更年期。
一、更年期(一)女性更年期女性更年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即性腺功能开始衰退直至完全消失的时期,其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一般为8~12年。
多数妇女的更年期发生在45—55岁,平均年龄为47岁左右,也有少数人要到55岁左右才进入更年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质的增强,绝经期已经出现了向后推延的趋势。
在更年期中,妇女出现的诸多症状统称为“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出现是由生理分泌改变而引起的,同时与妇女所处的家庭、社会地位及复杂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更年期是每一位妇女生命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是自然的生理现象。
中老年人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加有老师课堂:中老年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1、产生衰老感:衰老感是主观上觉得自己“自己上了年纪,成为老人”的心理状态,即意识自己老了。
首先是身心状态的变化,感觉能力下降,如走路不如以前轻便了,容易感到疲劳、眼睛不好用了、听力下降、容易忘事等等。
再次,把自己奉为老人,在生活上当老人对待,口口声声“老师傅”“老前辈”,极易产生衰老感,衰老感一旦产生,就意味着一个人精神开始老化,由此导致意志衰退,情绪消沉,极易加速生理上的衰老和心理功能的降低,或导致、或暗示出心的疾病。
这一类老年人,应该从对话上让他们感觉自己还没有老,在行动上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有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的感觉。
比如可以这样说:“谁说您老了,我看您也就60左右,是您自己感觉老了,您看您走路比我们年轻人还快,说话中气很旺,您做许多工作我们年轻人都不一定做得了,您那象老人的样子。
(如果是服用产品的客户可以这样说:您看服用了XXX之后,是不是感觉腿脚轻便了,脑子也好用了,肯定有人说您比以前年轻了…….”这话说完,老人在暗示下会感觉自己真的年轻了,病也好多了,心情也愉快了,对家访和电话拜访就会产生欢迎态度,对拜访人产生好感并欢迎他的到来2、巢孤独感:人是社会动物,是喜欢与同类接触的惧怕孤独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老年人,对于骨朵可能达到恐惧和害怕的态度。
大约有40%的老人又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
子女远走高飞,年轻人离开家庭走向社会,老年人告别社会重返家庭,尤其显得孤苦伶仃。
他们一旦感受到空巢的孤独,心理和情感支持系统往往趋于脆弱。
弱老年版病者,更容易对自身的价值表示怀疑、消极悲观、甚至产生绝望、抑郁的情绪,对生活失去希望,加速病情和身体健康的恶化。
这一类老人要加强与他们的交流,通过一定的嘘寒问暖来让他们感觉自己并不是无人关心,战胜孤独感最好方法是让老人感觉自己还有作用,还被他人关心,还有人喜欢与他们聊天。
2023年-2024年心理咨询师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通关题库(附带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是中年人心理问题的特点。
A.在社会、家庭和自我的需求的重压下产生心理问题B.社会需要是变成压力还是变成动力的问题C.现代社会处于转型期D.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负性影响【答案】 A2、受工作范围限制,心理咨询师()。
A.对精神病患者无法提供任何帮助B.可以对求助者作出各种有益其生活的承诺C.对心理危机无法提供有效的干预D.不能在心理咨询范围外向求助者提供帮助【答案】 D3、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测验的编制方法属于()。
A.因素分析法B.逻辑分析法C.经验效标法D.综合分析法【答案】 A4、[单选题] 按照EPQ中国常模,属于典型内向的E量表T分划界值为()。
A.大于61.5B.56.7至61.5C.38.5至43.3D.小于38.5【答案】 D5、系统抽样又称为( )抽样。
A.分层B.比例C.分组D.等距【答案】 D6、分析迹象是心理咨询师用来()的方法。
A.核实临床资料可靠性B.进行求助者资料收集C.进行危机性干预会谈D.对临床资料赋予意义【答案】 D7、选择有代表样本时的取样方法中,最常用的是()。
A.单随机抽样C.统抽样D.层抽样【答案】 D8、求助者的主要问题不一定是()的问题。
A.其最关心B.最困扰自己C.最先提出D.最需要解决【答案】 C9、根据人类性的心理因素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类的性活动与性需求密切相关B.人类的性活动与性动机密切相关C.人类的性活动与性生理密切相关D.人类的性活动与性情绪密切相关【答案】 C10、自我管理程序依据的原理是()。
A.投射技术B.操作条件反射C.关注技术D.经典条件反射11、直觉行动思维的表现是()。
A.在动作之外思考B.借助表象思维C.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D.对行动结果有预见性【答案】 C12、[单选题] 对心理咨询正确的理解是()。
中年期的心理变化特点
? 中年期的生理变化
y 身体变化更年期
? 中年期的心理变化
y 感知觉变化
y 智力变化:流体智力;晶体智力
y 中年期的自我意识:老练、务实、平和
? 中年期的任务
y 履行公民责任与社会责任
y 维持生活的经济标准
y 适应中年期生理上的变化
y 同配偶保持和谐的关系
y 子女教育和培养
y 与老年父母保持适应关系
y 开展成年人的业余、休闲活动 ? 中年期一般指35或40岁~60岁或65岁。
中年期是从青年期向老年期转化的过渡期。
? 一、身体变化更年期 ? 更年期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
? 女性更年期发生在45~55岁之间,一般持续8~12年 ? 第二单元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 一、感知觉变化 ? 人过40岁以后,视敏度和视觉感受性逐渐下降,听觉阈限也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 ? 二、记忆的发展变化 ? 中年人在记忆加工过程中,不重视简单的细节,更关注有关事物本质的结论性的信息 ? 三、创造力的发展 ? 1、自然科学和数学领域的创造在青年期达到最高峰 ? 2、人文科学领域的创造高峰是在中年期甚至老年期。
? 第三单元中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 二、人格的变化 ? 中年人的人格特质相对保持稳定 ? 三、职业的发展 ? 中年人的职业发展表现在 ? 1.工作的满意度2.工作绩效 ? 四、人际关系的变化 ? 第五单元中年期的心理卫生 ?
一、劳逸结合,避免心理疲劳 ? 二、培养豁达的人生观,战胜中年危机
? 三、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的关系。
2023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知识真题第一部分单选题(60题)1、我国修订的联合型瑞文测验,合并的是( )。
A.标准型和彩色型B.标准型和高级型C.彩色型和高级型D.城市版和农村版【答案】:A2、( )认为,在应对压力时,反应最敏感、活动强庋和频率最高的器官,最容易患病。
A.精神敏感论B.体质论C.器官敏感论D.压力论【答案】:C3、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
A.思维B.运动C.能力D.动机【答案】:D4、认知行为疗法的主要特点是( )。
A.强调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B.认为心理痛苦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C.强调应激事件的关键作用D.强调行为主义治疗的原理【答案】:B5、情绪和情感的( )可表现在对认识活动的驱动上。
A.动机功能B.适应功能C.组织功能D.信号功能【答案】:A6、个体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取决于个体的()。
A.社会角色B.自我意识C.社会意识D.社会知觉【答案】:B7、中年人心理问题的特点是( )。
A.在社会、家庭和自我需求的重压下产生心理问题B.由于人格重建带来的痛苦C.因工作满意度下降而烦恼D.容易陷入对过去的回忆【答案】:A8、按照中国常模标准,MMPI的T分在( )以上,便可视为可能有病理性异常表现。
A.55 分B.60 分C.65 分D.70 分【答案】:B9、16PF中的恃强性得分为2分,表明受试者可能属于( )的人格特征。
A.认真负责、尽职B.严肃、冷静、寡言C.谦逊、顺从、通融D.好强、独立、积极【答案】:C10、下列哪一项是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实质()A.一切服从求助者的意愿B.根据求助者的意见实施咨询C.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的和谐D.让求助者坐在咨询室的中心位置【答案】:C11、心理咨询对精神障碍患者的作用是( )。
单选A.消除症状B.系统治疗C.预防复发D.精神分析【答案】:C12、根据ICD.10,抑郁症的诊断要点是( )。
人到中年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调节中国食疗网发布时间:2007-03-121.中年人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中年是人生这班车开得最快的时候,那车窗外一路的好风景,中年人却无暇顾及……。
人到中年,诸事劳形,万事累心、工作、事业、家庭,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让中年人感到身心交瘁,不胜重压……(1)来自家庭的压力中年人是家庭中的主心骨,他们在家庭生活中既要扮演丈夫或妻子的角色,又要扮演父亲或母亲的角色,还要扮演儿子或女儿的角色,多重角色的转换常使他们感到心理上的不适应。
繁杂的家务,子女的教育,婆媳关系,家计的安排则使他们疲惫不堪。
人到中年,往往容易对婚姻生活产生“厌倦心理。
”夫妻双方从往日的罗曼蒂克到婚后的锅碗瓢盆,需要极强的适应能力,稍不留神,夫妻关系便会出现危机,矛盾丛生,家庭内部无休止的争吵与冲突会对中年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
(2)来自自身的压力人几乎是出于本能地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人生期望值。
在许多人眼里,好象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正果都应该在中年时期修得,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权,于是不断地给自己加鞭加压,不停地攀登追求,似乎稍有松驰,便会日过午头,以至弄得身心交瘁,疲惫不堪。
自身的状况也常给中年人带来不尽的心理压力。
医学界称中年为“危险期年龄阶段”,发病率较高。
人到中年,生理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身体各部件渐次磨损了,于是诸疾百患极易潜然而生。
此时,若注意身心的各种锻炼,便能安然度过危险期,但许多中年人不能正视身体的各种变化,往往将身退的某些征象看成是大难临头的象征,成天为此忧心忡忡,给自己造成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继而严重影响工作、生活。
(3)来自工作的压力许多中年人是工作中的骨干,而来自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却常使他们感到强烈的心理压力。
工作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下下级的隔阂,同事间的磨擦等,都会使人感到情绪紧张,烦燥不安。
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节奏加快,要求中年人不断学习新的科学知识,以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才不会落后于时代前进的步伐。
揭秘中年⼈的⽣理⼼理特点 中年⼈由于各⾃的⽣活经历、⽂化教育条件、职业等⽅⾯的差异,个⼈之间的特点差异很⼤,⼜由于中年期在⼈的⼼理发展的阶段中是跨度最⼤的⼀个时期,因此总结、概括中年⼈的⼼理特点是⼀个难度较⼤的问题。
这⾥仅就中年⼈所具有的最⼀般、最典型的、不同于青少年⼜有别于⽼年⼈的⼼理特点概括如下: 1、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能⼒下降,但经验型增强。
⼈在35岁以后,机体的各种感知能⼒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由于中年⼈具有丰富的阅历与经验,40岁以前并没有明显表现出各种感知能⼒下降的现象。
45岁以后,中年⼈可以明显感觉到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感知能⼒下降,如视⼒不如以前,听⼒也有所下降。
50岁以后,由于机体其他⽣理功能的下降,尤其是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还可能出现感觉过敏、感觉迟钝、错觉、幻觉等感觉异常反应,但中年⼈以往的感知经验在⼀定程度上会弥补各种感知能⼒下降⽽造成的缺憾。
2、⽆意注意、记忆的能⼒下降,有意注意、记忆的⽬的性、选择性有所增强。
⼉童及青少年时期,由于⼤脑⽪层功能活跃,对周围环境中的许多事物都倍感兴趣,有很强的好奇⼼和求知欲,所以对⽣活中很平常的事情,如同学家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都记得很清。
⽽中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接触⾯的扩⼤,头脑中贮存了⼤量的信息,再要接受新的信息必须是与⾃⼰的⼯作、专业、家庭密切相关的,否则随意接纳信息,就会影响已贮存信息的提取,这就决定了中年⼈的注意、记忆是有选择性的,有⽬的的,⽽不是随意的。
当然中年⼈整体记忆⽔平已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记忆减退、记忆虚构、记忆错构、歪曲记忆是中年⼈常见的记忆变态类型。
3、思维的深刻性增强。
中年⼈在为实现⾃⼰的事业⽬标、建⽴家庭幸福和⼈际交往中,经常要遇到许许多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如采取哪些措施实现⾃⼰的事业⽬标?怎样创⽴家庭幸福?与哪些⼈交往,采取哪些交往技巧?诸多实际问题经过⼈的⼤脑分析、判断、抽象、概括逐⼀得到了解决,中年⼈也慢慢提⾼了思维的深刻性,他们往往能去除表⾯现象,抓住问题的实质与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