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国风暴潮灾害损失统计
- 格式:docx
- 大小:98.47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1975年8月,河南大水。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1978—1983年北方大旱1991年安徽江淮水灾长江2019年特大洪水2019年非典疫情2019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019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9、2009年自然灾害(五个“历史罕见”)10、2019自然灾害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019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
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
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4755万亩,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产。
1、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
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和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荒,洪水直接带来的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的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
重点推介(H:EAN WORLD为使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全面了解我国海洋灾 害及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部海 洋预警监测司组织编制了2020年《中国海洋灾害公 报》和《中国海平面公报》,并于近日发布。
《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 海洋灾害以风暴潮和海浪灾害为主,海冰、赤潮、 绿潮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各类海洋灾害共造 成直接经济损失8.32亿元,死亡(含失踪)6人。
与 近十年(2011-2020年)相比,2020年海洋灾害直 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含失踪)人数均为最低值,分 别为平均值的9 %和12%。
2020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14次 (统计范围为达到蓝色及以上预轚级别的风暴潮 过程),7次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8.10亿元。
我国近海共发生有效波高4.0米(含)以上的灾害性海浪过程36次,其中台风浪18次,冷空气浪和气旋浪18次。
2019/2020年冬季,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受海冰影响较常年 偏轻,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共发现赤潮31次,累计面积1748 平方千米。
其中,有毒赤潮2次,累计面积81平方千米。
2020 年4-7月,绿潮灾害继续影响我国黄海海域,但与近十年相比, 2020年浒苔绿潮具有消亡时间早,分布面积和覆盖面积小等特 点。
浒苔绿潮消亡时间提前至7月下旬;最大分布面积和最大覆盖 面积均为最低值。
全年我国未发生海啸灾害。
《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 上升趋势。
1980-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 年,高于同时段全球平均水平。
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 高73毫米,为1980年以来第三高。
过去+年(2011-2020年)中 国沿海海平面均处于近四+年来高位。
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区域特征明显,与常年相 比,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分别高86毫米、60毫 米、79毫米和68毫米。
我国主要的海洋灾害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各类自然灾害的总损失中占10%。
因此,研究和预防海洋灾害对我国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洋灾害的种类有:风暴潮灾、海浪灾害、海啸、赤潮、海洋环境污染、海上溢油、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异常海况变动、海平面上升等,对我国危害较大的海洋灾害有:一、风暴潮灾风暴潮是由于海上风暴和气压变化而引起的一种海洋灾害,发生的地带主要在近岸,它的表现形态,主要是海水异常升高,漫溢于陆地,冲垮建筑物,淹没农田和人畜等。
国外学者曾经作过统计,全世界风暴潮灾所造成的人员生命损失高于任何其他自然灾害。
我国自汉代开始就有关于风暴潮灾的记载,死亡人数少则几百多则几万乃至十几万。
1922年8月2日我国汕头地区遭受到一次严重的风暴袭击,首先是台风的袭击,呼啸的狂风震撼山岳,很粗的大树被连根拔起,许多房屋的屋顶被吹得不知去向,接着台风又把海潮卷了进来,加上倾盆的暴风雨,使平地水深达到3米多,沿海的一些低洼地带,水深甚至达到数十米,许多村庄都被卷入海涛之中,这个地区的澄海县由于海水入侵,变为一片水乡泽国,全部生命财产几乎化为乌有。
80年代以来,随着台风的北移趋势,影响沿海地区的风暴潮已波及江、浙、沪乃至鲁、冀等省区。
1997年第11号台风造成的风暴潮,导致260亿元的经济损失创下了历史之最;1998年我国沿海的灾害性风暴潮比1997年偏多,从6月份至10月份在南海沿岸和东海沿岸频繁发生,主要影响段为广东、广西、海南,其次为福建、浙江、江苏和上海沿岸。
二、海洋环境污染近些年来,人类的多种活动加剧了海洋环境的恶化,特别是近岸海域污染加重,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是:船舶排放的废油,海上石油开采造成的漏油,船舶事故的溢油和陆上城市的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等。
海洋环境污染是一种完全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海洋灾害。
我国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也日益严重,特别是与城市毗连的海域,海湾入海河口处污染比较严重而且日益恶化。
自然灾害损失情况主要指标解释(-)灾害种类1.洪涝灾害:指因降雨、融雪、冰凌、溃坝(堤)、风暴潮等造成的江河洪水、渍涝、山洪等,以及由其引发的次生灾害。
包括江河洪水、山区洪水、冰凌洪水、融雪洪水、城镇内涝等二级灾种。
江河洪水:指因暴雨引起的江河水量迅增、水位急涨的洪水,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山区洪水:指山丘区由降雨诱发的急涨急落的溪河沟道洪水,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山区洪水中泥沙石等固体物质含量较少,因灾遇难人员多呈溺亡特征,建(构)筑物受损以冲刷与淹没为主。
冰凌洪水:指由于冰凌阻塞形成冰塞或冰坝拦截上游来水,导致上游水位雍高,当冰塞溶解或冰坝崩溃时槽蓄水量迅速下泄形成洪水,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融雪洪水:指形成由冰融水和积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洪水,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城镇内涝: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镇排水能力致使城镇内产生积水,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2.干旱灾害:指一个地区在比较长的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河流、湖泊等淡水资源总量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尤其是农业生产、人畜饮水和吃粮)造成损失和影响的灾害。
3.台风灾害:指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发生的气旋性涡旋大范围活动,伴随大风、巨浪、暴雨、风暴潮等,及由其引发次生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社会功能等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
台风编号采用中国气象局公告的台风编号填写。
4.风雹灾害:指强对流天气引起的大风、冰雹、龙卷风、雷电等所造成的灾害,及由其引发次生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社会功能等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
包括大风、冰雹、龙卷风、雷电等二级灾种。
大风:指因冷锋、雷暴、峋线和气旋等天气系统导致近地面层平均或瞬时风速达到一定速度或风力的风,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
冰雹:指强烈对流云中降落的固态水,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龙卷风:指在强烈的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由空气对流运动导致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198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无1990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北方海域遭受两次台风影响,局部出现高潮位:上海、江苏两地受北上的第5、15号台风影响,局部出现较大风暴潮增水,特别是第5号台风早在6月份就影响长江口以北,上海黄埔公园站和江苏省连云港站出现超过警戒水位的高潮位,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受第15号台风影响,上海、江苏沿岸均出现1米以上较大增水,加上暴雨的作用,上海市区部分街道积水严重。
对重点开发区,加强防止海岸侵蚀的工作:随着风暴潮灾害的频繁发生,某些重点经济开发区海岸受到海水严重侵蚀,并有加剧的趋势,如:山东省羊角沟一带、江苏省北部、上海市、天津市塘沽等地区。
对这些地区的海岸防护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采取各种办法和手段对付这种侵蚀,逐步使防止海岸侵蚀的工作得到落实。
1991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一九九二年中国海洋灾害预测预计1992年海洋灾害将比1990年轻,与1991年持平或略偏重。
1992年台风风暴潮灾约3~4次。
影响严重岸段仍在广东、海南、广西,特别是粤东地区可能出现较大风暴潮灾,其次为福建、江浙、上海沿海。
1992年8、9月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沿海的天文潮位较高,特别在大潮期,沿岸许多站的预报高潮位均接近或超过当地警戒水位,此时若受台风影响极易成灾。
1992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我国东部沿海发生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由天文大潮和第16号强热带风暴共同作用引起了92特大风暴潮,8月27日20时风暴中心位于22.0°N,125.5°E,距台湾省480公里,30日14时登陆台湾花莲,中心气压978百帕,近中心最大风速30米/秒,31日06时登陆福建长乐县(中心气压978百帕,最大风速25米/秒)。
该风暴从生成至登陆台湾、福建一直未达到台风强度,但是风暴的尺度特别大,6级以上大风影响范围南北纵跨近2000公里。
31日20时,风暴减弱为低气压后沿华东中部缓慢北上,9月1日14时其中心位于苏北,此时因受到高空位于我国东北到日本海的高压坝阻挡,使得黄海北部、渤海中南部出现8~9级,阵风10级的偏东大风。
台风灾害报告过去十年台风灾害情况统计台风灾害报告:过去十年台风灾害情况统计近十年来,台风灾害频繁,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统计与分析过去十年台风灾害的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台风的威力和应对措施。
一、过去十年台风灾害概述过去十年来,我国沿海地区频繁受到台风影响,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共发生了近百次台风,其中有28次台风达到了七级以上的强台风。
二、人员伤亡统计台风灾害不仅对财产造成巨大破坏,还带来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给灾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台风导致了数千人的死亡和失踪,更有数十万人受伤。
其中,2013年“海燕”台风是过去十年中最为严重的一次台风,造成了近千人死亡和失踪。
三、财产损失统计台风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带来了巨大威胁,还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来,台风造成的财产损失总额超过千亿元,其中包括了农作物的损失、基础设施的损毁以及房屋的倒塌等。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的“利奇马”台风是过去十年中造成财产损失最高的一次台风。
四、台风防灾措施为了减少台风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我国在过去十年中采取了一系列的台风防灾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能力,提前向受灾地区发布台风警报,以便居民做好防范措施。
其次,建立了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救援和抢险工作。
此外,对台风防御设施进行了加固和改造,提高了抗台风的能力。
五、加强国际合作面对台风灾害,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过去十年间,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台风合作机制,并与多个国家共享了台风监测和救援信息,加强了灾害应对能力。
六、展望未来作为一个自然灾害,台风的发生无法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合理的防御措施来减少人们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未来,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台风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同时加强防台减灾意识的普及,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救自护能力。
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的主成分模型研究一、内容描述本研究旨在探讨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的主成分模型,以期为我国风暴潮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风暴潮是一种自然灾害,其强度和范围对沿海地区的人类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准确评估风暴潮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主成分分析(PC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的技术,它通过线性变换将多个相关变量降维到一个新的坐标系中,从而实现对原始数据的有效表示。
在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中,PCA可以用于提取影响风暴潮灾害损失的关键因素,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关于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然后针对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PCA的主成分模型。
该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PCA降维;主成分分析;损失指标构建;模型验证与优化。
在数据预处理阶段,本文采用了归一化、标准化等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以消除量纲和数值范围的影响。
特征选择阶段通过计算各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与风暴潮灾害损失关系密切的特征。
PCA降维阶段采用主成分法将原始数据降维到一个较低的维度,以便于后续的分析。
主成分分析阶段通过对降维后的数据进行旋转和缩放,得到各个主成分的权重系数。
损失指标构建阶段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构建了反映风暴潮灾害损失的新指标。
模型验证与优化阶段对所建立的主成分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其进行了改进和优化。
通过对大量实际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证明了所建立的主成分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能够有效评估风暴潮灾害损失。
同时本文还对模型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风暴潮灾害频发,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风暴潮灾害不仅对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建筑物、交通运输等造成破坏,还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如海水倒灌、海浪侵蚀等。
因此对风暴潮灾害损失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死亡人数及主要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分布情况分析1、概况2019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和赤潮等灾害为主,海冰、绿潮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各类海洋灾害给我国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生态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7.03亿元,死亡(含失踪)22人。
其中,风暴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6.38亿元;海浪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34亿元,死亡(含失踪)22人;赤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31亿元。
与近十年(2010年—2019年,下同)平均状况相比,2019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于平均值,死亡(含失踪)人数低于平均值。
《2020-2026年中国海浪灾害防治产业运营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各类海洋灾害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风暴潮灾害,占总直接经济损失的99%;人员死亡(含失踪)全部由海浪灾害造成。
单次海洋灾害过程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1909“利奇马”台风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02.88亿元。
2019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浙江省,直接经济损失87.35亿元;其次是山东省,直接经济损失21.63亿元。
2、风暴潮灾害(一)总体灾情2019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11次*,直接经济损失116.38亿元,为近十年平均值(86.59亿元)的1.34倍。
其中,台风风暴潮过程9次,5次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16.38亿元,未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温带风暴潮过程2次,未造成灾害。
2019年,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浙江省,直接经济损失87.26亿元,占风暴潮灾害总直接经济损失的75%。
3、海浪灾害(一)总体灾情2019年,我国近海共发生有效波高4.0米(含)以上的灾害性海浪过程39次,其中台风浪15次,冷空气浪和气旋浪24次。
因灾直接经济损失0.34亿元,死亡(含失踪)22人。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征求意见稿,2019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2019年月本统计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目录一、总说明 (1)(一)调查目的。
(1)(二)统计范围。
(1)(三)主要内容。
(1)(四)调查方法。
(1)(五)组织实施。
(1)(六)报送要求。
(2)(七)统计资料公布。
(4)二、报表目录 (6)三、调查表式 (8)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统计快报表及附表(1-5) (8)救灾工作情况统计快报表 (23)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统计年报表及附表(1-5) (25)救灾工作情况统计年报表 (34)受灾地区基础指标统计年报表 (37)受灾人员冬春生活需救助情况统计表 (39)受灾人员冬春生活已救助情况统计表 (40)因灾死亡失踪人口一览表 (41)因灾倒塌损坏住房户一览表 (43)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政府救助人口一览表 (45)四、附录 (46)(一)灾害种类术语解释。
(46)(二)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规程。
(47)(三)附则。
(49)一、总说明(一)调查目的。
为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掌握自然灾害情况和救灾工作情况,为灾害防范救援救灾等应急管理工作和其他有关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制定本制度。
(二)统计范围。
1.本制度以乡镇(街道)为统计单位,县级以上(含县级)地方应急管理部门为上报单位。
黑龙江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序言黑龙江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作物绝收面积,旱灾受灾面积,旱灾绝收面积,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风雹灾害受灾面积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黑龙江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黑龙江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
黑龙江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黑龙江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黑龙江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黑龙江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第一节黑龙江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现状概况 (1)第二节黑龙江农作物受灾面积指标分析 (3)一、黑龙江农作物受灾面积现状统计 (3)二、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现状统计 (3)三、黑龙江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比重统计 (3)四、黑龙江农作物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黑龙江农作物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黑龙江农作物受灾面积同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黑龙江农作物绝收面积指标分析 (7)一、黑龙江农作物绝收面积现状统计 (7)二、全国农作物绝收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三、黑龙江农作物绝收面积占全国农作物绝收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四、黑龙江农作物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黑龙江农作物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农作物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农作物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黑龙江农作物绝收面积同全国农作物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黑龙江旱灾受灾面积指标分析 (11)一、黑龙江旱灾受灾面积现状统计 (11)二、全国旱灾受灾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11)三、黑龙江旱灾受灾面积占全国旱灾受灾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11)四、黑龙江旱灾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黑龙江旱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旱灾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旱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黑龙江旱灾受灾面积同全国旱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黑龙江旱灾绝收面积指标分析 (15)一、黑龙江旱灾绝收面积现状统计 (15)二、全国旱灾绝收面积现状统计 (15)三、黑龙江旱灾绝收面积占全国旱灾绝收面积比重统计 (15)四、黑龙江旱灾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16)五、黑龙江旱灾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16)六、全国旱灾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17)七、全国旱灾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17)八、黑龙江旱灾绝收面积同全国旱灾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8)第六节黑龙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指标分析 (19)一、黑龙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现状统计 (19)二、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现状统计 (19)三、黑龙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占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比重统计 (19)四、黑龙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20)五、黑龙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20)六、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21)七、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21)八、黑龙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同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22)第七节黑龙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指标分析 (23)一、黑龙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现状统计 (23)二、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23)三、黑龙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占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23)四、黑龙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24)五、黑龙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24)六、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25)七、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25)八、黑龙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同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26)第八节黑龙江风雹灾害受灾面积指标分析 (27)一、黑龙江风雹灾害受灾面积现状统计 (27)二、全国风雹灾害受灾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27)三、黑龙江风雹灾害受灾面积占全国风雹灾害受灾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27)四、黑龙江风雹灾害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28)五、黑龙江风雹灾害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28)六、全国风雹灾害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29)七、全国风雹灾害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29)八、黑龙江风雹灾害受灾面积同全国风雹灾害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30)第九节黑龙江风雹灾害绝收面积指标分析 (31)一、黑龙江风雹灾害绝收面积现状统计 (31)二、全国风雹灾害绝收面积现状统计 (31)三、黑龙江风雹灾害绝收面积占全国风雹灾害绝收面积比重统计 (31)四、黑龙江风雹灾害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32)五、黑龙江风雹灾害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32)六、全国风雹灾害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33)七、全国风雹灾害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33)八、黑龙江风雹灾害绝收面积同全国风雹灾害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34)第十节黑龙江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指标分析 (35)一、黑龙江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现状统计 (35)二、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现状统计 (35)三、黑龙江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占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比重统计 (35)四、黑龙江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36)五、黑龙江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36)六、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37)七、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37)八、黑龙江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同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38)第十一节黑龙江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指标分析 (39)一、黑龙江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现状统计 (39)二、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39)三、黑龙江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占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39)四、黑龙江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0)五、黑龙江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0)六、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1)七、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1)八、黑龙江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同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42)第十二节黑龙江受灾人口指标分析 (43)一、黑龙江受灾人口现状统计 (43)二、全国受灾人口现状统计分析 (43)三、黑龙江受灾人口占全国受灾人口比重统计分析 (43)四、黑龙江受灾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44)五、黑龙江受灾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44)六、全国受灾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45)七、全国受灾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45)八、黑龙江受灾人口同全国受灾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46)第十三节黑龙江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指标分析 (47)一、黑龙江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现状统计 (47)二、全国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现状统计 (47)三、黑龙江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占全国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比重统计 (47)四、黑龙江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2016-2018)统计分析 (48)五、黑龙江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2017-2018)变动分析 (48)六、全国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2016-2018)统计分析 (49)七、全国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2017-2018)变动分析 (49)八、黑龙江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同全国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50)第十四节黑龙江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指标分析 (51)一、黑龙江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现状统计 (51)二、全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现状统计 (51)三、黑龙江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比重统计 (51)四、黑龙江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16-2018)统计分析 (52)五、黑龙江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17-2018)变动分析 (52)六、全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16-2018)统计分析 (53)七、全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17-2018)变动分析 (53)八、黑龙江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同全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54八、黑龙江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同全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54)图表目录表1:黑龙江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黑龙江农作物受灾面积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现状统计表 (3)表4:黑龙江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比重统计表 (3)表5:黑龙江农作物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表 (4)表6:黑龙江农作物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黑龙江农作物受灾面积同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黑龙江农作物绝收面积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农作物绝收面积现状统计表 (7)表12:黑龙江农作物绝收面积占全国农作物绝收面积比重统计表 (7)表13:黑龙江农作物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表 (8)表14:黑龙江农作物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农作物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农作物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黑龙江农作物绝收面积同全国农作物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黑龙江农作物绝收面积同全国农作物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黑龙江旱灾受灾面积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旱灾受灾面积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黑龙江旱灾受灾面积占全国旱灾受灾面积比重统计表 (11)表21:黑龙江旱灾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黑龙江旱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旱灾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旱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黑龙江旱灾受灾面积同全国旱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黑龙江旱灾绝收面积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国旱灾绝收面积现状统计表 (15)表28:黑龙江旱灾绝收面积占全国旱灾绝收面积比重统计表 (15)表29:黑龙江旱灾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表 (16)表30:黑龙江旱灾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国旱灾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表 (17)表32:全国旱灾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黑龙江旱灾绝收面积同全国旱灾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表34:黑龙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现状统计表 (19)表35: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现状统计表 (19)表36:黑龙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占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比重统计表 (19)表37:黑龙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表 (20)表38:黑龙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0)表39: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表 (21)表40: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1)表41:黑龙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同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22)表42:黑龙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现状统计表 (23)表43: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现状统计表 (23)表44:黑龙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占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比重统计表 (23)表45:黑龙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表 (24)表46:黑龙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4)表47: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表 (25)表48: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5)表49:黑龙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同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6)表50:黑龙江风雹灾害受灾面积现状统计表 (27)表51:全国风雹灾害受灾面积现状统计分析表 (27)表52:黑龙江风雹灾害受灾面积占全国风雹灾害受灾面积比重统计表 (27)表53:黑龙江风雹灾害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表 (28)表54:黑龙江风雹灾害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28)表55:全国风雹灾害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表 (29)表56:全国风雹灾害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29)表57:黑龙江风雹灾害受灾面积同全国风雹灾害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0)表58:黑龙江风雹灾害绝收面积现状统计表 (31)表59:全国风雹灾害绝收面积现状统计表 (31)表60:黑龙江风雹灾害绝收面积占全国风雹灾害绝收面积比重统计表 (31)表61:黑龙江风雹灾害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表 (32)表62:黑龙江风雹灾害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2)表63:全国风雹灾害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表 (33)表64:全国风雹灾害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3)表65:黑龙江风雹灾害绝收面积同全国风雹灾害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4)表66:黑龙江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现状统计表 (35)表67: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现状统计表 (35)表68:黑龙江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占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比重统计表 (35)表69:黑龙江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表 (36)表70:黑龙江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6)表71: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表 (37)表72: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7)表73:黑龙江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同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38)表74:黑龙江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现状统计表 (39)表75: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现状统计表 (39)表76:黑龙江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占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比重统计表 (39)表77:黑龙江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表 (40)表78:黑龙江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0)表79: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表 (41)表80: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1)表81:黑龙江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同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2)表82:黑龙江受灾人口现状统计表 (43)表83:全国受灾人口现状统计分析表 (43)表84:黑龙江受灾人口占全国受灾人口比重统计表 (43)表85:黑龙江受灾人口(2016-2018)统计表 (44)表86:黑龙江受灾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44)表87:全国受灾人口(2016-2018)统计表 (45)表88:全国受灾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45)表89:黑龙江受灾人口同全国受灾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46 表90:黑龙江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现状统计表 (47)表91:全国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现状统计表 (47)表92:黑龙江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占全国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比重统计表 (47)表93:黑龙江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2016-2018)统计表 (48)表94:黑龙江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8)表95:全国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2016-2018)统计表 (49)表96:全国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9)表97:黑龙江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同全国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表97:黑龙江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同全国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0)表98:黑龙江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现状统计表 (51)表99:全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现状统计表 (51)表100:黑龙江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比重统计表 (51)表101:黑龙江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16-2018)统计表 (52)表102:黑龙江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2)表103:全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16-2018)统计表 (53)表104:全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3)表105:黑龙江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同全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54)第一节黑龙江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现状概况黑龙江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黑龙江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现状统计表注:报告中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作物绝收面积、受灾人口、受灾死亡人口(含失踪)和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含地震、森林、海洋等灾害。
中国历年⾃然灾害损失数据受灾绝收受灾绝收受灾绝收受灾AreaTotal Crop Area Total Crop Area Total Crop Area Affected Failure AffectedFailure Affected Failure Affected 20094721.37491.752925.87326.88114.578.09367.2520083999.00403.221213.6881.18231.0214.541469.5620074899.20574.702938.60319.00208.6021.30407.2020064109.13540.892073.79229.54295.2047.88491.2620053881.80459.701602.80188.90445.3050.10442.8020043710.70435.801725.30167.7069.107.20371.102003.00 5451854.62485.20298.00117.29.7448.320024711.9655.82220.7256.884.510.08421.220012000低温冷冻和Low-temperature 台风灾害Typhoon 年份合计旱灾万公顷Drought灾和救灾情况统计(1978--2002)02年12⽉31⽇采集紧急抢救灾民因灾发救济费累计⼈数累计⼈数(万⼈次)(万⼈次)(⼈)(万⼈)(万⼈)(万⼈)1978496519791954269621980194286821198126710183397422198222900.710870.579351983224391405210952198420894111636927198526446217494394290.51396061198629928218085410345.819967381987235121679454953481136710198836169235407306582.91126029198934569216205952365.31326499199029348186347338579.212958041991419412883373151308.55496725199237174249545741303.62055259199337541209296125307.71595258199443799253988549105424459901995242151350955611064297671019963230520104727312164786447199747886329493212511.330554871998352162176355112082.49035781199935319226642966664.83675058紧急转移⼈⼝年份受灾⼈⼝成灾⼈⼝因灾死亡⼈⼝200045652.327927.63014467.13245127200137255.926040.12583211.14765727200237841.823052.82840471.84606013 1999年⾃然灾害核定数统计199999年12⽉31⽇采集受灾成灾绝收受灾成灾绝收受灾总计4998.12673.1679.73015.51661.4392.5901.6洪地区总计旱灾直接经济损失(亿元)绝收受灾绝收受灾绝收受灾⼈⼝ (万死亡⼈(⼈)Direct Total Crop Area Total Crop Area Total Crop Population Deaths Economic Loss Failure AffectedFailure Affected Failure (10000 person-times)(person)(100 million yuan)25.24764.3778.09549.3153.4547933.501528.002523.68182.81666.7677.23417.9847.4747795.0088928.0011752.3527.101046.30164.20298.6043.0039777.902325.002363.0050.38810.15142.62438.7470.4643453.303186.002528.1027.801093.20146.60297.7046.3040653.702475.002042.1052.90745.90104.50597.7076.3033920.602250.001602.3037.91920.8428.8479.180.2341111.002145.00188653.51237.7225.1747.7110.437841.82840.001717.4013100142244冷冻和雪灾erature, Freezing⼈⼝受灾Population 洪涝、⼭体滑坡和泥⽯流风雹灾害Flood,Waterlogging,Wind and Hail洪涝灾成灾绝收507.1169。
2019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升至32年来最高2月26日,国家海洋局发布2019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海洋灾害公报和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公报说明,2019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加剧了海洋灾害;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5.25亿元;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5万亿元,同比增7.9%。
气候变化,沿海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1980年至2019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2.9毫米/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019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为1980年以来最高值,海平面较常年〔1975年—1993年的平均海平面〕高122毫米,较2019年高53毫米,其中,东海海平面上升最为明显,为66毫米。
据公报显示,三沙市海平面1993年—2019年上升速率为4.9毫米/年。
全球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水增温膨胀、陆源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等因素造成的。
在此背景下,中国沿海海平面受海温、气温和气压等水文气象因素影响呈明显上升趋势。
此外,沿海地面沉降也是造成海平面相对上升的重要因素。
海洋灾害加剧,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增150%公报显示,海平面上升使风暴潮灾害加剧,海岸受到侵蚀,岸线变迁,沿海地区的咸潮、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
2019年8月,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同期高159毫米,先后有双台风“苏拉〞和“达维〞、强台风“海葵〞、台风“启德〞等6个热带气旋影响中国沿海,造成严重损失。
公报建议,沿海各地采取加高加固堤防等多项应对措施。
据显示,去年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5.25亿元,死亡〔含失踪〕68人。
与近10年平均状况相比,2019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于平均值。
与2019年相比,2019年直接经济损失增加约150% ,其中风暴潮总体灾情偏重。
而据《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1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50087亿元,比上年增长7.9% ,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6% ,我国海洋产业总体保持稳步增长。
2019年我国风暴潮灾害统计
2019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11 次,直接经济损失116.38 亿元,为近十年平均值(86.59 亿元)的1.34 倍。
其中,台风风暴潮过程9 次,5 次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16.38 亿元,未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温带风暴潮过程2 次,未造成灾害。
2019 年,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浙江省,直接经济损失87.26 亿元,占风暴潮灾害总直接经济损失的75%。
图1 2019 年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比重2019 年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风暴潮灾害主要损失统计见表1,风暴潮灾害过程及损失统计见表2。
表1 2019 年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风暴潮灾害主要损失统计
表2 2019 年风暴潮灾害过程及损失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