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氨基酸代谢
- 格式:ppt
- 大小:731.50 KB
- 文档页数:33
第七章氨基酸代谢【目的和要求】1、掌握体内氨基酸的来源与去路;氨的来源与去路;掌握氨基酸脱氨基方式及基本过程;2、掌握一碳单位的定义、种类、载体和生物学意义。
3、熟悉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临床应用。
4、了解个别氨基酸代谢,了解氨基酸代谢中某个酶缺陷或活性低时所导致的氨基酸代谢病。
【本章重难点】1氨基酸的来源和去路2.氨的来源和去路3.鸟氨酸循环4.联合脱氨基作用学习内容第一节蛋白质的营养作用第二节氨基酸的一般代谢第三节个别氨基酸的代谢第一节蛋白质的营养作用一氨基酸的来源和去路㈠氨基酸的来源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参加体内代谢的氨基酸,除经食物消化吸收来以外,还来自组织蛋白质分解和自身合成。
这些氨基酸混为一体,分布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构成氨基酸代谢库。
体内的氨基酸的来源和去路保持动态平衡,它有三个来源:⒈食物蛋白质经消化吸收进入体内的氨基酸。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二十种,其中有8种是人体需要而不能自身合成,必需由食物供给的,称为必需氨基酸。
它们为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及蛋氨酸。
其余十二种氨基酸在体内可以合成或依赖必需氨基酸可以合成,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食物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
种类齐全、数量大、比例与人体需要越接近,其营养价值越高。
为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把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必需氨基酸相互补充,从而提高氨基酸的利用率,称为蛋白质营养的互补作用。
蛋白质具有高度种属特异性,不能直接输入人体,否则会产生过敏现象。
进入机体前必先在肠道水解成氨基酸,然后吸收入血。
蛋白质的消化作用主要在小肠中进行,由内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及弹性蛋白酶)和外肽酶(羧基肽酶、氨基肽酶)协同作用,水解成氨基酸,水解生成的二肽也可被吸收。
未被吸收的氨基酸及蛋白质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代谢,其代谢过程可产生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吲哚、酚类、胺类和氨),此过程称为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第八章氨基酸代谢教学要求(一)掌握内容1. 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方式:转氨基作用、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
2. 氨的来源和去路;氨的转运过程;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3. 尿素生成鸟氨酸循环的过程、部位及调节。
(二)熟悉内容1. 氮平衡及必需氨基酸的概念、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 蛋白质消化中各种酶的作用及γ-谷氨酰基循环。
3. 氨基酸脱羧基作用及生成的生理活性物质。
4. 一碳单位的概念、载体及生理功能。
5. 熟悉活性甲基的形式。
(三)了解内容1. 蛋白质的腐败作用及腐败产物。
2. 甲硫氨酸循环和肌酸合成。
3. 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生成的生理活性物质。
教学内容(一)蛋白质的营养作用1.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2. 蛋白质的需要量和营养价值(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1. 蛋白质的消化(1)胃中的消化;(2)小肠内的消化。
2. 氨基酸的吸收(1)主要部位;(2)吸收形式;(3)吸收机制。
3. 白质的腐败作用(1)胺类的生成;(2)氨的生成;(3)其他有害物质的生成。
(三)氨基酸的一般代谢1. 概述(1)细胞蛋白质降解的两条途径;(2)氨基酸代谢库(metabolic pool)。
2.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1)转氨基作用;(2)氧化脱氨基作用;(3)联合脱氨基作用。
(4)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3. α-酮酸的代谢(1)经氨基化生成非必需氨基酸;(2)经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3)转变为糖及脂类。
(四)氨的代谢1. 体内氨的来源(1)氨基酸及胺分解产氨;(2)肠道吸收的氨;(3)肾小管分泌氨。
2. 氨的去路(1)合成尿素排出(主);(2)与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3)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及含氮物;(4)经肾脏以铵盐形式排出。
3. 氨的转运(1)丙氨酸-葡萄糖循环;(2)谷氨酰胺(Gln)的运氨作用。
4. 尿素的生成(1)尿素合成的主要器官;(2)尿素合成的鸟氨酸循环;(3)鸟氨酸循环的步骤;(4)尿素合成的调节。
5. 高血氨症和氨中毒(五)个别氨基酸的代谢1. 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1)γ-氨基丁酸;(2)组胺;(3)牛磺酸;(4)5-羟色胺;(5)多胺。
氨基酸代谢的生物化学过程氨基酸代谢是生物体内一个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
在人体中,氨基酸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中,包括蛋白质的降解和新合成。
在这个过程中,一系列酶参与了氨基酸的转化,将其转化为能量或者供应新的蛋白质合成所需的氨基酸。
首先,氨基酸代谢的第一步是氨基基团的去除,这一过程称为脱氨作用。
脱氨酶是参与脱氨作用的关键酶,它能够催化氨基酸与α-酮酸反应,生成α-酮酸和氨气。
在这个过程中,氨基酸被转化为不同的代谢产物,例如α-酮酸、氨氨基酸和氨基酸。
这些代谢产物可以进一步参与能量代谢或者合成新的蛋白质。
其次,氨基酸的碳骨架可以被进一步代谢,主要通过三羧酸循环进行。
三羧酸循环是细胞内一个重要的代谢通路,能够将氨基酸的碳骨架转化为能量和有机物。
在这个过程中,氨基酸的碳骨架会被氧化分解,生成辅酶A和NADH等还原辅酶,并最终产生ATP。
此外,氨基酸代谢还涉及氨基酸的合成。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氨基酸可以被合成成新的蛋白质。
氨基酸的合成过程往往需要多种酶的参与,例如转氨酶、缬氨酸合成酶等。
这些酶能够催化氨基酸的合成反应,从而满足细胞对新蛋白质的需求。
总的来说,氨基酸代谢是一个复杂而严密的生物化学过程,通过一系列酶的协同作用,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进而参与能量代谢或者蛋白质合成。
这个过程的正常进行对维持生物体内稳态至关重要,任何环节的紊乱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对氨基酸代谢过程的深
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的代谢调控机制,也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316字】。
第七章氨基酸代谢一、名词解释1.γ-谷氨酰基循环:指通过谷胱苷肽的代谢作用将氨基酸吸收和转运到体内的过程。
2.尿素循环:指氨与CO2 通过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生成尿素的过程。
3.生糖与生酮氨基酸: 指在体内既能转变成糖又能转变成酮体的一类氨基酸。
4. 甲硫氨酸循环:甲硫氨酸循环指甲硫氨酸经S腺苷蛋氨酸、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重新生成甲硫氨酸的过程。
5.高氨血症:肝功能严重损伤时尿素合成障碍导致血氨浓度升高。
6.食物蛋白质互补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食物混合食用,则必须氨基酸间可相互补充,从而提高营养价值。
7. 一碳单位:指某些氨基酸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包括甲基、亚甲基、甲烯基、甲炔基、甲酰基和亚氨甲基等。
8.必需氨基酸:指体内需要而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一类氨基酸。
9.苯酮酸尿症:指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变成酪氨酸,因此苯丙氨酸经转氨基作用生成苯丙酮酸、苯乙酸等,并从尿中排出的一种遗传性疾病。
10.丙氨酸-葡萄糖循环:指通过丙氨酸和葡萄糖在肌肉和肝之间进行氨转运的过程。
11.泛素化标记:是一种依赖ATP参与在胞浆中进行的蛋白质标记过程,标记多个泛素化分子后由蛋白酶体将其标记蛋白分解成多肽小分子物质。
补充:1.LDL 受体:广泛地分布于体内各组织细胞表面,能特异地识别和结合LDL,主要生理功能是摄取降解LDL并参与维持细胞内胆固醇平衡二、填空题1.肝细胞参与合成尿素的两个亚细胞部位是(线粒体)和(胞浆)。
2.甲硫氨酸循环中,产生的甲基供体是(S腺苷甲硫氨酸),甲硫氨酸合成酶的辅酶是(维生素B12)。
3.血液中转运氨的两种主要方式是:(丙氨酸)和(谷氨酰胺)。
4. 泛酸在体内经肠道吸收后几乎全部用于( )的合成,该物质是( )的辅酶。
5.肝细胞参与合成尿素中两个氮原子的来源,第一个氮直接来源于(氨),第二个氮直接来源于(天冬氨酸)。
小节练习第三节氨基酸的一般代谢2015-07-07 71802 0一、体内蛋白质分解生成氨基酸体内的蛋白质处于不断合成与降解的动态平衡。
成人体内的蛋白质每天约有1%~2%被降解,其中主要是骨骼肌中的蛋白质。
蛋白质降解所产生的氨基酸,大约70%~80%又被重新利用合成新的蛋白质。
(一)蛋白质以不同的速率进行降解不同的蛋白质降解速率不同。
蛋白质的降解速率随生理需要而变化,若以高的平均速率降解,标志此组织正在进行主要结构的重建,例如妊娠中的子宫组织或严重饥饿造成的骨骼肌蛋白质的降解。
蛋白质降解的速率用半寿期(half-life,t1/2)表示,半寿期是指将其浓度减少到开始值的50%所需要的时间。
肝中蛋白质的t1/2短的低于30分钟,长的超过150小时,但肝中大部分蛋白质的t1/2为1~8天。
人血浆蛋白质的t1/2约为10天,结缔组织中一些蛋白质的t1/2可达180 天以上,眼晶体蛋白质的t1/2更长。
体内许多关键酶的t1/2都很短,例如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HMG-CoA还原酶的t1/2为0.5~2小时。
为了满足生理需要,关键酶的降解既可加速亦可滞后,从而改变酶的含量,进一步改变代谢产物的流量和浓度。
(二)真核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有两条重要途径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也是通过一系列蛋白酶和肽酶完成的。
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成肽,然后肽被肽酶降解成游离氨基酸。
1.蛋白质在溶酶体通过ATP非依赖途径被降解溶酶体的主要功能是消化作用,是细胞内的消化器官。
溶酶体含有多种蛋白酶,称为组织蛋白酶(cathepsin)。
这些蛋白酶对所降解的蛋白质选择性较差,主要降解细胞外来的蛋白质、膜蛋白和胞内长寿蛋白质。
蛋白质通过此途径降解,不需要消耗ATP。
2.蛋白质在蛋白酶体通过ATP依赖途径被降解蛋白质通过此途径降解需泛素的参与。
泛素是一种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蛋白质,因其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而得名。
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第十章氨基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包括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氨基酸分解代谢总是先脱去氨基。
L-谷氨酸脱氢酶催化的氧化脱氨基作用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中。
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去氨基的一种重要方式。
转氨酶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
氨基酸的氧化脱氨基作用和嘌呤核苷酸循环与转氨基作用相偶联,称为联合脱氨基作用,它是生物体内脱去氨基的主要方式。
氨的运输方式是谷氨酰胺。
在哺乳动物中,氨以尿素的形式排出体外。
谷氨酰胺在肝脏中脱下的氨与二氧化碳、ATP合成氨甲酰磷酸,然后与鸟氨酸作用生成瓜氨酸。
瓜氨酸在天冬氨酸参与下形成精氨酸,精氨酸水解形成鸟氨酸和尿素。
尿素随尿排出体外。
氨基酸碳骨架氧化分解时,可通过形成5种产物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这5种物质是:乙酰-CoA、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延胡索酸和草酰乙酸。
大多数氨基酸都是生糖氨基酸,两种是生酮氨基酸,少数是生酮生糖氨基酸。
不同生物合成氨基酸的能力和种类都有所不同。
机体维持正常生长所必需,又不能自身合成,需从外界摄入的氨基酸称必需氨基酸。
人和大白鼠需10种必需氨基酸。
氨基酸生物合成中,氮的来源起始于无机氮的生物固氮和氨的同化作用。
碳骨架来源于柠檬酸循环、糖酵解及磷酸戊糖途径这几条主要的代谢途径。
按碳来源的不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可归为五族:丙酮酸族、谷氨酸:唉、天冬氨酸族、丝氨酸族、芳香氨基酸及组氨酸族。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根据需要有严格的调控机制。
其中最有效的是终产物对反应系列第一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氨基酸是一碳单位的直接提供者,同时也是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