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膜结构简介 PPT
- 格式:pptx
- 大小:8.28 MB
- 文档页数:27
膜结构讲义摘要膜结构系统是由膜、索、桅杆、梁柱、基础等组件组成的,可以创造出优美的曲⾯造型;可以覆盖⼤跨度空间,并且重量轻,具有优异的结构特性。
同时,膜结构在照明、声学、防⽕、保温、节能与⾃洁等⽅⾯也具有许多优点。
现代意义上的膜结构在国外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
⾃1997年上海⼋万⼈体育场建成以来,膜结构在我国内地已得到较多应⽤,被⼴泛应⽤于体育场、展览馆、加油站等建筑中。
膜结构的组件与传统结构中的构件截然不同,其连接⽅式与传统结构中构件连接⽅式差别也⾮常⼤。
膜结构施⼯与传统结构施⼯最⼤的不同在于膜结构的节点连接。
本讲义对膜结构的节点连接进⾏了⽐较系统的概括,主要体现在以下⼏⽅⾯:⼀、.综合阐述了膜结构中各类材料的性能及其特性;⼆、将膜结构中的各类节点进⾏了新的分类,使之条理更加清晰;三、分析了膜结构的节点受⼒特点,并提出膜结构中节点的设计原则和要求;四、对膜结构的节点按类别进⾏了系统的介绍;五、对典型节点进⾏了受⼒分析;本讲义的编写得到了⼟⽊⼯程学院领导的⼤⼒⽀持,在此表⽰感谢。
由于本⼈⽔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讲义中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及时提出批评指正。
⽬录第⼀章绪论 (3)第⼆章膜结构体系及其组成材料 (9)2.1膜结构体系 (9)2.2膜结构组成材料 (15)第三章膜结构节点构造 (23)3.1膜结构节点分类、特性及其设计要求 (23)3.2膜材连接节点 (27)3.3索材连接节点 (47)3.4⽀承⾻架连接节点 (52)第四章⼯程实例―徐州“⽉影风帆”膜结构改造设计 (57)第⼀章绪论⼈类的建筑活动从远古时期的帐篷到现代空间结构的膜结构,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认识膜结构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认识建筑膜结构技术的演变规律,更好地进⾏建筑设计。
⼀、膜材的发展概况远古时期,⼈类最早的居所是帐篷。
它采⽤树⽪、兽⽪作帏幕,⽤⽯材、树⼲等作⽀承,以后逐渐发展为天然合成材料,如棉纱、⽑纺、帆布等。
定义膜结构(Membrane)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形式,是由多种高强薄膜材料(PVC或Teflon)及加强构件(钢架、钢柱或钢索)通过一定方式使其内部产生一定的预张应力以形成某种空间形状,作为覆盖结构,并能承受一定的外荷载作用的一种空间结构形式.膜结构可分为充气膜结构和张拉膜结构两大类.充气膜结构是靠室内不断充气,使室内外产生一定压力差(一般在10㎜~30㎜水柱之间),室内外的压力差使屋盖膜布受到一定的向上的浮力,从而实现较大的跨度.张拉摸结构则通过柱及钢架支承或钢索张拉成型,其造型非常优美灵活.材质膜结构所用膜材料由基布和涂层两部分组成.基布主要采用聚酯纤维和玻璃纤维材料;涂层材料主要聚氯乙烯和聚四氟乙烯。
常用膜材为聚酯纤维覆聚氯乙烯(PVC)和玻璃纤维覆聚聚四氟乙烯(Teflon)。
PVC材料的主要特点是强度低、弹性大、易老化、徐变大、自洁性差,但价格便宜,容易加工制作,色彩丰富,抗折叠性能好。
为改善其性能,可在其表面涂一层聚四氟乙烯涂层,提高其抗老化和自洁能力,其寿命可达到15年左右。
Teflon 材料强度高、弹性模量大、自洁、耐久耐火等性能好,但它价格较贵,不易折叠,对裁剪制作精度要求较高,寿命一般在30年以上,适用于永久建筑。
历史世界上第一座充气膜结构建成于1946年,设计者为美国的沃尔特·勃德(W.Bird),这是一座直径为15的充气穹顶。
1967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充气结构会议,无疑给充气膜结构的发展注入了兴奋剂。
随后各式各样的充气膜结构建筑出现在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上。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盖格尔设计的美国馆(137m×7m8卵形),以及川口卫设计的香肠形充气构件膜结构。
后来人们认为70年大阪博览会是把膜结构系统地、商业性地向外界介绍的开始。
大阪博览会展示了人们可以用膜结构建造永久性建筑。
而70年代初美国盖格尔-勃格公司(Geiger-Berger Associates)开发出的符合美国永久建筑规范的特氟隆(Teflon)膜材料为膜结构广泛应用于永久、半永久性建筑奠定了物质基础。
膜结构的特点及膜材料的分类与特性一、膜结构的特点及应用范围气承式膜结构是靠向室内不断地充气,室内外产生一定的压力差,使覆盖膜布受到一定的向上浮力。
由于它跨中不需要任何支撑,因此适用于超大跨度的建筑,一般用于大型的体育场馆。
气胀式(气肋式)膜结构是由多个充气构件组成,易形成独特的建筑形式,一般用于街景、花园小品或小型建筑中。
张拉式膜结构可以通过钢柱及钢架支撑或钢索张拉成型,其造型非常优美活泼、富有生机,易于与大自然溶为一体,满足人们返璞归真的需求,适合于中小型跨度的建筑,也适用于大跨度体育场、游乐场等大型公用设施的看台挑篷结构中。
一般骨架式膜结构易于施工和安装,受力分析也较简单、直观;索穹顶膜结构则从理论分析到施工都有很大的难度。
根据骨架体系的不同可用于中小型或大型、超大型的体育设施或公共活动场所。
但由于其形状受到骨架体系的约束限制,故一般膜曲面较为呆板、灵活性不强。
组合式膜结构同时具有张拉式膜结构和骨架式膜结构优缺点,其设计分析虽比张拉整体式膜结构简单一些,且局部也有美妙的曲面形式,但其整体造型受到其支撑骨架的限制,目前这种体系较多地用于体育场的看台挑篷结构中。
它们有如下共同特点:(1) 自重轻在建造大型共公建筑时,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
在大跨度的结构中采用膜结构要比传统结构轻一个或几个数量级,且单位面积的结构自重与造价也不会随跨度的增加而明显地增加。
(2) 造型优美、富有时代气息膜结构突破了传统的建筑结构形式,易做成各种造型,且色彩丰富,在灯光的配合下易形成夜景,给人以现代美的享受。
又由于其技术上的先进性,膜结构被誉为现代建筑高科技,是21世纪的建筑。
(3) 减少能源消耗膜材料自身透光性较好,透光率在7%~15%左右,可充分利用自然光,白天使用不需人工照明,完全能满足各种体育比赛等活动需要;膜材料对光的折射率在70%以上,在日光照射下,室内形成柔和的散光,给人以舒适、梦幻般的感受。
(4) 施工速度快膜片的裁剪制作、钢索及钢结构等制作均在工厂内完成,可与下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等同时进行,在施工现场只是钢索、钢结构及膜片的连接安装定位及张拉的过程,故在现场的施工安装比较文明、迅速快捷。
大型充气膜结构及膜材的发展进程膜结构是一种全新的建筑结构形式。
介绍了大型充气膜结构的相关理论及应用概况,并对我国建筑膜材的发展及运用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可供参考。
1膜结构的概述及其特点作为现代空间结构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膜结构是一种全新的建筑结构形式,它集建筑学、结构力学、精细化工与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等为一体,借鉴现代造型艺术与技术美学的成就,其曲面可以随着建筑师的设计需要任意变化,外观造型新颖独特,内部空间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成为现代建筑的新风格。
同时具有充分利用阳光、空气以及与自然融合的特性,符合当前提倡的“环保、可持续发展”重大战略,也为高科技生态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更受到世界各地绿色建筑运动倡导者们的青睐,.将成为21世纪“绿色建筑体系”的宠儿,具有如下的特点:(1)艺术性:充分发挥建筑师的想象力,又体现结构构件优异的受力特性。
(2)经济性:由于膜材特有透光性,白天可减少照明强度和时间,能很好地节约能源。
同时夜间彩灯透射形成的绚烂景观也能达到很好的建筑艺术效果。
(3)大跨度:膜结构可以从根本上克服传统结构在大跨度(无支撑)建筑上实现所遇到的困难,可创造巨大的无遮挡可视空间,有效增加空间使用面积。
(4)自洁性:膜材自身具有防护涂层,可使建筑具有良好的自洁效果,同时保证建筑的使用寿命。
(5)工期短:膜建筑工程中所有加工和制作均在工厂内完成,可减少现场施工时间,避免出现施工交叉,相对传统建筑工程工期较短。
(6)由于膜结构的独特魅力,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目前主要应用于体育设施、交通设施、文化设施、娱乐设施、商业设施、景观小品及标志性建筑等。
2充气膜结构发展历程随着高强度建筑材料,数学力学,结构分析,制作安装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膜结构体系不断演化,一般可分为充气膜、张拉膜、骨架式膜及索穹顶膜结构等结构体系[1,4]。
其中充气膜结构是膜结构发展过程中最初阶段的主要形式。
充气膜结构分类
充气膜结构根据其形状和用途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帐篷型充气膜:帐篷型充气膜结构通常用于临时性建筑,如展览馆、体育馆、会议中心等。
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搭建快速,能够提供大面积的空间覆盖。
2. 穹顶型充气膜:穹顶型充气膜结构常用于体育场馆、游泳馆、大型商业建筑等。
其特点是具有良好的空间感,能够提供较大的内部空间,并且具有良好的自重分担和抗风能力。
3. 圆顶型充气膜:圆顶型充气膜结构常用于观光景区、休闲娱乐场所等。
其特点是外形美观、独特,能够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空间感和可见性。
4. 薄膜结构:薄膜结构是一种以薄膜材料为主要覆盖材料的充气结构,常用于遮阳篷、雨棚、临时遮挡物等。
其特点是结构轻巧、灵活,能够快速搭建和拆卸,适用于各种临时性场所的搭建。
5. 其他特殊形状: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充气膜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形状的充气膜结构,如立方体、多面体、椭圆形等。
这些结构通常用于艺术装置、展览展示等特殊场合,能够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