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软件项目配置管理
- 格式:pptx
- 大小:662.46 KB
- 文档页数:120
软件项目实施保障措施之配置管理与版本控制一、引言在软件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配置管理和版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保障措施。
配置管理旨在确保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配置项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而版本控制则用于管理软件不同版本之间的变更和迭代。
本文将探讨软件项目实施中的配置管理和版本控制,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二、配置管理配置管理是指对软件开发过程中涉及的配置项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追踪管理的过程。
配置项可以包括源代码、可执行文件、文档等。
配置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可重复和可控制的软件开发流程,确保软件的正确性和可维护性。
1. 配置项标识每个配置项都应该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以方便跟踪和管理。
可以使用版本号、日期时间等作为标识符,确保每个配置项都能够进行正确的追溯。
2. 配置项控制对于每个配置项,应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包括配置项的创建、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进行相关操作,并且需要进行相应的记录和审查,以确保配置项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3. 配置项变更管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配置项的变更需求。
为了确保变更的有效性和可控性,需要建立一个变更管理机制。
变更管理包括变更申请的提交与审批、变更实施的记录和验证等环节,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影响分析。
三、版本控制版本控制是对软件不同版本之间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通过版本控制,可以对软件的变更进行追踪和管理,并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协同开发效率。
1. 版本控制系统选择根据项目的需求和团队规模,选择适合的版本控制系统。
常用的版本控制系统包括Git、SVN等。
在选择版本控制系统时,需要考虑其功能、易用性和扩展性等方面的因素。
2. 分支管理通过分支管理,可以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不同功能点或任务进行隔离。
每个功能点或任务都可以独立创建一个分支,并在该分支上进行开发和测试。
最后通过合并分支的方式将各个功能点或任务整合到主分支中。
3. 变更冲突解决在多人协同开发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个人同时修改同一个文件或代码块的情况,导致冲突。
项目配置管理本项目是大型的软件开发集成项目,由多项小组组成。
为了使项目组的产出物能够得到有序完整的管理,整个项目应该有统一的项目配置管理策略。
1配置管理策略选择项目配置管理策略采用集中式配置管理,建立一个主的配置管理库,收集和管理项目所有的产出物。
这个策略的优点是产出物集中,项目组可以方便获取产出物的第一手信息;保障了对产出物的拥有权,我们配备专门的人员、专门的设备来进行管理。
2配置管理机构按照上述选择的策略,配置管理机构分为两个级别:一个是业主委派的机构,负责整个工程的IT资产的配置管理;另一个是项目组中设置配置管理员,由质量保障组组长主持配置管理工作,由配置管理员执行具体的配置管理事务。
3配置管理计划业主委派的配置管理机构,要制定详实的配置管理计划,报送业主单位审批和备案,并按照计划遵照执行。
项目组在项目立项时,由项目经理主持、质量管理员具体负责起草配置管理计划并报质量保障组组长和项目经理审批,项目经理在审批后及时向项目全体成员传达计划内容,并监督配置管理计划的执行,全体成员应积极配合配置管理人员执行配置管理计划。
获得项目组审批通过的配置管理计划要报送业主和监理单位备案。
4配置管理活动1、定义项目基线需求基线:需求分析基线是指经过联合评审确认的《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说明的有关事项,具体包括:业务需求分析中的业务流程图(功能需求)、性能需求描述(可用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系统运行平台(硬件平台、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等)。
功能基线:功能基线主要是指经过联合评审确认的“概要设计说明书”和“详细西设计说明书”中的各项规格说明。
产品基线:在软件测试阶段结束时,经过正式评审和批准的软件产品和全部配置项的规格说明。
其他基线:如项目计划基线既是前一阶段工作的成果,又是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为此,必须有严格的手段控制基线的确认、标识和更改,其要点为:经过联合评审确认需求基线后,设计人员在进行系统的设计时,必须严格按照需求分析文档所规定的范围进行。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项目配置管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项目配置管理是一项关键的任务。
它涉及到对软件项目中各种配置项的管理、控制和追踪,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的交付。
本文将深入探讨软件工程中的软件项目配置管理,并介绍其重要性、原则和最佳实践。
一、软件项目配置管理的定义和作用软件项目配置管理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软件配置项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其目标是确保软件开发团队能够准确地跟踪和控制各种配置项的变更,保证软件开发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从而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交付质量。
软件项目配置管理的主要作用有:1. 确保版本控制:通过配置管理,能够对软件的版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开发人员使用正确的版本进行工作,避免版本混乱和不一致性。
2. 跟踪和控制变更:配置管理可以追踪和控制软件配置项的变更,保证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任何变更都能及时审查、验证和批准,从而避免变更对项目产生不良影响。
3. 保证可重复性:通过配置管理,管理人员和开发人员能够重现软件项目的任何历史阶段,保证软件开发过程的可重复性和可回溯性,为项目的后续维护和升级提供便利。
二、软件项目配置管理的原则1. 一致性原则:配置管理要求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保持配置项的一致性,确保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都使用同样的配置项进行工作,避免因配置项不一致而导致的错误和问题。
2. 可追溯性原则:配置管理要求能够准确追踪每一个软件配置项的历史变更,包括变更的原因、内容和责任人等信息,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溯源和回溯。
3. 可控性原则:配置管理要求能够对软件配置项的变更进行有效的控制,包括变更的批准、验证和分发等环节,以确保变更的适时性和正确性。
4. 透明性原则:配置管理要求所有开发人员都能够清楚地了解和理解每一个软件配置项的状态和变更情况,以便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三、软件项目配置管理的最佳实践1. 建立配置管理计划:在软件项目开始之前,制定详细的配置管理计划,包括配置项的识别、分类、版本控制、变更流程等,确保所有项目成员都清楚配置管理的要求和流程。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制度(通用)为了规范公司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确保系统硬、软件稳定、安全运行,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制度包括信息机房管理、服务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变更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控制。
一、信息机房管理1、硬件配备及巡检1.1、各单位信息机房按规定配备防静电地板、UPS、恒温设备、温湿度感应器、消防设备、防鼠设施等相关基础设施。
1.2、各单位机房管理人员应定期(如每月或每季度)对机房硬件设备设施进行巡检,以保证其有效性。
1.3、各单位机房应建立相关的出入登记、设备机历登记、设备巡检、重大故障等记录,并认真填写。
2、出入管理2.1、严禁非机房工作人员进入机房,特殊情况需经信息中心批准,并认真填写登记表后方可进入。
2.2、进入机房人员应遵守机房管理制度,更换专用工作鞋。
2.3、进入机房人员不得携带任何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电磁、辐射性、流体物质等对设备正常运行构成威胁的物品。
3、安全管理3.1、操作人员随时监控中心设备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规程进行操作,并及时上报和详细记录。
3.2、未经批准,不得在机房设备上随意编写、修改、更换各类软件系统及更改设备参数配置;3.3、软件系统的维护、增删、配置的更改,必须按规定详细记入相关记录,并对各类记录和档案整理存档。
3.4、机房工作人员应恪守保密制度,不得擅自泄露信息资料与数据。
3.6、严禁在机房计算机设备上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聊天、玩游戏),对外来存储设备(如U盘、移动硬盘等),做到先杀病毒后使用。
3.7、机房严禁乱拉接电源,应不定期对机房内设置的消防器材、烟雾报警、恒温设备进行检查,保障机房安全。
4、操作管理4.1、机房的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脱岗,遇特殊情况离开时,需经机房负责人同意方可离开。
4.2、机房工作人员在有公务离开岗位时,必须关闭显示器;离开岗位1小时以上,必须关闭主机及供电电源。
4.3、每周对机房环境进行清洁,以保持机房整洁;每季度进行一次大清扫,对机器设备检查与除尘。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简称 SCM)是软件工程中的一项关键活动,它旨在管理和控制软件项目中的配置项,确保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个版本、组件和相关文档被正确地记录、控制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软件配置管理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常用的工具和技术,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应用软件配置管理。
一、软件配置管理的概念和作用软件配置管理是一套旨在管理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各种软件配置项的方法和工具。
它涵盖了对软件需求、设计、代码和文档等各个方面的管理,以确保软件产品从诞生到退役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软件配置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版本控制:通过软件配置管理,可以追踪和管理软件项目中各个版本的变更情况,确保软件的迭代开发能够顺利进行,并保持代码库的稳定性。
2.配置项管理:帮助团队对软件项目中的各个组件和文档进行分类、识别和标记,确保团队成员能够准确找到和使用需要的配置项。
3.变更管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变更是无法避免的。
通过软件配置管理,可以对各类变更进行审批、记录和追踪,有效控制变更的风险。
4.发布管理:软件配置管理可以帮助团队规范和自动化地进行软件的构建和发布操作,提高交付效率,降低错误率。
二、软件配置管理的关键任务在软件配置管理过程中,需要完成以下关键任务:1.配置项识别和标识:在软件项目中准确识别和标记各个配置项,包括代码、文档、第三方库等。
通过唯一的标识符对配置项进行管理。
2.版本控制:建立和维护一个版本库,记录软件项目的全部历史变更,确保团队成员可以随时获取和使用适当的版本。
3.变更管理:将变更请求进行适当的评审和批准,并跟踪变更的实施和结果。
4.构建和发布管理:规范和自动化软件构建和发布过程,确保软件交付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5.配置项审计:对软件配置进行定期审计,检查是否符合组织和项目的规定。
三、软件配置管理的常用工具和技术为了更好地进行软件配置管理,常用的工具和技术包括:1.版本控制工具:如Git、SVN等,用于管理软件项目的版本和历史变更。
it项目管理办法(精选6篇)it项目管理办法篇1为了规范集团IT各项工作,提高IT系统的可靠性,提高IT 总体服务水平,并使得相关工作具有持续改善性及相互协作性,特制定统一的IT 规范及标准,包括建立统一的设备管理规范,统一的IT网络及安全标准,统一的系统管理及维护流程等。
CIT 在与各厂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各厂的情况,统一制定了以下集团IT管理,请各公司参照执行。
由于集团各地实际情况较复杂,我们本次编写的规章制度覆盖面有限,存在不当之处请各厂指正,我们将随着集团IT系统不断发展,进一步修改完善集团IT的各项制度。
一、集团电脑设备管理规范1、设备管理工作范围集团相关电脑设备均为集团资产。
所有设备的维护、管理及设备规格的审核由各公司IT部门负责.各公司IT部门需设立电脑设备管理员,负责电脑设备的管理工作。
对于本公司的所有电脑设备必须列管,并由会计部门提供固定资产编号,在显著位置粘贴固定资产编号标签。
如有人员因为在集团内部调动工作,应首先归还原公司的所有IT资产后再向新公司申请。
2、设备采购规格为了保障集团各项系统在硬件平台上的正常运行,便于统一设备维护工作,降低总体费用。
CIT将适时更新《集团电脑设备采购标准》,统一设备使用规格。
各公司需按此标准执行。
(如有其他生产上的特殊规格设备,不在此限制内)《集团电脑设备采购标准》将适时在总部信息网站上公布更新。
3、非公司资产电脑管理办法原则上非公司电脑设备不得接入公司网络a.公司员工之个人私有电脑(非公司资产)如有特殊原因,必须经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由公司最高主管(如公司总经理,办事处首席)同意后,由IT部门工程师检查系统安全性后并统一安装集团防毒和补丁升级等系统安全程序方可加入公司网络。
该电脑由IT统一编号记录在案,以便适时检查更新系统安全程序。
b、集团内其他友厂员工因公出差需加入当地网络,需经相关接待部门人员确认,并由IT部工程师检查系统安全性后,加入当地网络。
软件项目配置管理计划配置管理计划一)基本信息项目名称:软件项目配置管理计划项目代号:CGN-IT-C3-A12-01立项时间:2021年6月预计主要项目阶段有: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发布配置项目命名规则依据:项目代号+配置项名称二)角色与职责高级配置管理员:制定《配置管理计划》搭建配置库结构申请并配合建立配置库配置库的管理准备、申请、并实施基线化(或发布入库)工作将建库和入库情况及时通知各项目成员备份、维护基线库(或发布库)配合SQA完成配置管理状态报告项目配置管理员:根据实际情况审批建库申请分配服务器资源,完成建库管理配置库的用户帐号、权限对配置库做物理审计配合SQA完成配置管理状态报告SQA:审核配置管理计划审核建库申请配合高级配置管理员、项目配置管理员完成配置管理状态报告三)配置管理资源配置库服务器:配置库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系统管理软件四)权限分配高级配置管理员:配置库管理员权限项目配置管理员:配置库用户权限五)配置项计划配置项名称: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设计文档源代码测试计划测试报告发布文档六)配置库基线基线名称:版本1.0版本2.0版本3.0七)配置库备份计划备份频率:每周一次备份方式:备份到本地磁盘备份到远程服务器八)配置库状态报告报告频率:每月一次报告内容:配置库使用情况基线情况变更情况九)配置审核审核内容:建库申请入库申请基线申请十)审批意见批准人:高级配置管理员SQA审批时间:2021年6月审批配置管理员提交的基线化申请表和发布入库申请表,与各项目组代表一起评审配置项的变更,并审批配置管理计划。
审批建库申请表,并与CCB成员一起审批配置项的变更、基线化和发布申请。
检查配置管理计划的完成情况。
了解并按权限正确使用配置库,并与项目组配置管理员配合准备和申请基线化(或发布入库)工作。
检查项目SCM工作是否按流程和计划实施,反馈不符合项给项目组,并跟踪其修正情况。
对配置库进行功能审计,检查项目组和高级配置管理员的工作,并与之合作完成配置管理状态报告。
如何进行软件配置管理和变更管理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简称SCM)和变更管理(Change Management)是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它们确保软件项目的可控性和稳定性,提供良好的版本控制和变更管理手段,有助于团队协作和项目的成功交付。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软件配置管理和变更管理。
一、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是一项全面的、系统性的管理活动,目的是实施有效的软件项目管理,确保软件配置项以正确的版本进行开发、审查和发布。
以下是进行软件配置管理的关键步骤与技术:1. 配置项识别配置项是软件项目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源代码、文档、库文件等。
在进行软件配置管理时,首先需要识别和定义每个配置项,并为其分配唯一的标识符。
2. 配置控制配置控制是指通过版本控制和变更控制来管理配置项。
版本控制通过标记和记录软件配置项的版本,使得开发人员能够追踪历史修改记录,并回溯到特定版本。
变更控制包括对变更请求进行审批、记录和实施,以确保变更合理、有序地进行。
3. 配置建立配置建立是指根据所需规格和要求,根据配置控制的原则,构建和配置软件系统。
这包括从源代码库检出特定版本、构建软件、生成可执行文件等操作。
4. 配置审计配置审计用于验证配置项是否按照规格和要求正确地进行开发和变更。
通过审计,可以确保每个配置项都经过了适当的测试和验证,以满足项目的要求。
5. 配置状态管理配置状态管理是指跟踪和管理项目中每个配置项的状态和变更记录。
可以使用配置管理工具来帮助管理和维护配置项的状态信息。
6. 配置发布和交付在完成软件开发过程后,需要对软件进行发布和交付。
这包括制定发布计划、准备发布包、进行用户培训等活动,确保软件按时交付,并满足用户需求。
二、变更管理变更管理是指对软件项目中的变更请求进行控制和管理,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可追溯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进行变更管理的关键步骤与技术:1. 变更请求管理变更请求是指对项目中软件配置项进行的修改、修正或改进的申请。
软件项目如何做好配置管理先看项目中真正用到的配置管理的定义:配置管理,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工作产品,为了保持工作产品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追溯性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再看项目中,该怎样进行配置管理:既然是管理活动,自然也可以用项目管理中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5大过程组来组织展开。
而在整个的管理过程当中,只要能够达到保证工作产品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追溯行,所有的管理活动都可以灵活调整,不一定要完全按照CMMI中的目标、实践、典型工作产品来做,也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软考时培训老师的讲解来做。
配置管理中的启动阶段,其实就是在项目组中明确配置管理员的角色、职责,给配置管理员一个机会,跟项目组中的各位混个脸熟。
配置管理中的规划阶段,其实就是根据组织要求、客户要求、项目特性,制定出保证工作产品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追溯性的方法,制定游戏规则。
配置管理中的执行阶段,其实就是遵循游戏规则来管理工作产品,这阶段的参与者,主要是项目组成员,按照配置管理员在计划中制定的游戏规则,管好自己的工作产品,而配置管理员则要负责总体的管理和善后的工作以及工作产品的发布工作。
配置管理中的监控工作,在时间上来讲,其实是与执行阶段相重合的,在监控过程中,除了要看看项目组成员是否按照游戏过则办事之外,还要注意游戏规则制定的是否合理,能否又快又好的实现配置管理的管理目的。
配置管理的收尾工作,其实与其他任何工作的收尾工作一样,都是总结成败得失,弄明白哪儿做的好哪儿做的不好以及为什么好或者不好,可以怎样改进,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
弄清楚了配置管理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各个阶段要达到的目标,当然还要加上过程中用到的工具,就可以比较容易地上手并把配置管理做好了。
it配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IT配置管理工作,提高配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制定本配置管理制度。
第二章配置管理的定义配置管理是通过对软硬件配置项进行标识、控制和记录,以确保IT系统及其配置项处于规定状态的一种管理方法。
第三章配置项的定义配置项是指IT系统中可以独立标识、管理和控制的软硬件元素,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程序、文档等。
第四章配置管理的目标配置管理的目标是确保IT系统的配置项能够处于规定状态,实现以下目标:1. 确保IT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 提高IT系统的安全性和安全性;3. 管理IT系统的变更和风险;4. 提高IT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第五章配置管理的流程配置管理的流程包括配置识别、配置控制、配置变更和配置审核四个环节。
1. 配置识别:通过对配置项进行标识和记录,建立配置管理数据库,确保每个配置项都能够被追踪和管理。
2. 配置控制:对配置项进行控制,确保其状态符合规定要求,并能够及时更新和维护。
3. 配置变更:对变更请求进行评估、审批和实施,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避免对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4. 配置审核:对配置项进行定期审核,检查配置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六章配置管理的责任配置管理的责任由相关部门和人员共同承担:1. IT部门负责制定配置管理策略和规定,并监督配置管理的实施;2. 项目组负责配置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确保配置管理工作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3. 用户部门负责配合配管理的实施和提供必要的支持;4. 配置管理团队负责制定配置管理计划、监督配置管理的执行和保证配置管理的效果。
第七章配置管理的工具配置管理的工具主要包括配置管理数据库和配置管理软件:1. 配置管理数据库用于记录和管理各个配置项的详细信息,包括配置项的标识、状态、变更记录等。
2. 配置管理软件用于实现配置管理的自动化,包括配置识别、配置控制、配置变更和配置审核等功能。
第八章配置管理的监督为了确保配置管理的有效性和质量,需定期对配置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核:1. 对配置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审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2. 对配置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完善配置管理的制度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