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虾拖网作业系统诞生
- 格式:pdf
- 大小:86.07 KB
- 文档页数:1
文章编号:2095-3666(2021)02-0127-12DOI:10.13233/j.cnki.fishis.2021.02.007阿根廷红虾(Pleoticusmuelleri)渔业概况与管理现状 收稿日期:2021-02-28 修回日期:2021-05-06作者简介:王晓晴(1957—),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远洋渔业生产与管理。
E mail:wxq@zheyu.cn王晓晴(浙江新时代国际渔业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9)摘 要:近年来,阿根廷红虾渔业迅速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捕虾渔业之一,其发展与管理受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andAgricultureOrganizationoftheUnitedNations,FAO)的称赞。
根据阿根廷国家渔业当局的文件资料、渔业科研机构的科研调查资料和阿根廷红虾渔业的生产实践,介绍了阿根廷红虾基本生物学特性和栖息环境,并对包括年产量、渔船类型和渔场等在内的阿根廷红虾渔业作了概要的阐述。
将阿根廷联邦渔业委员会2018年通过的阿根廷红虾渔业管理规定(ResoluciónCFPN°7/2018)的决议内容与以往的规定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通过对2019年管理实践的回顾,着重描述了阿根廷多年形成的在面积18.00×104km2的鳕鱼幼鱼永久禁渔区内,由载有观察员的渔船分期、分区试捕,并由观察员的观察结果决定阿根廷红虾渔场的开放与关闭的动态管理措施。
最后,概要地梳理了当前阿根廷红虾渔业管理的特点、经验与现存的问题。
旨在为国内业界更好地了解阿根廷红虾资源,参与利用阿根廷红虾资源提供信息。
关键词:阿根廷红虾;Pleoticusmuelleri;渔业;管理中图分类号:S921 文献标志码:A 阿根廷业界将拉丁文学名Pleoticusmuelleri的这一物种称为Langostino,相应的英文名为Argentineredshrimp。
海上运输与渔业作业指导书第1章海上运输概述 (3)1.1 海上运输的发展历程 (3)1.2 海上运输的基本类型 (4)1.3 海上运输在我国的经济地位 (4)第2章渔业概述 (4)2.1 渔业的发展简史 (4)2.2 渔业的分类与特点 (5)2.3 我国渔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5)第3章海上运输与渔业法律法规 (6)3.1 我国海上运输相关法律法规 (6)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法》:作为我国海洋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明确了我国海洋事务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为海上运输提供了法律依据。
(6)3.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该法对海上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船舶和船员的管理、海上交通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以保证海上交通安全。
(6)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港口法》:该法规定了船舶的登记、检验、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以及港口的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6)3.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该条例对国际海运市场准入、运价、运输合同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以规范国际海运市场秩序。
(6)3.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该法对航道规划、建设、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保障了航道的安全、畅通和高效。
(6)3.2 我国渔业相关法律法规 (6)3.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作为我国渔业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明确了渔业资源保护、渔业水域生态保护、渔业生产等方面的基本制度。
(6)3.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条例》:对渔业法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规定,包括渔业捕捞许可、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6)3.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该条例对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利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以保护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6)3.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法》:该法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以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CPP可调桨在拖网渔船上的最大化利用作者:闻涛刘彬赵明浩来源:《中国水运》2021年第11期摘要:隨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到了渔业船舶领域,CPP可调桨无疑是其中一项具有颠覆性的技术。
本文根据柴油机特性简要介绍拖网渔船采用FPP定距桨的缺点,对比分析采用CPP可调桨的技术优势,探讨利用CPP可调桨系统主机的恒转速特性来提高主机负荷和利用率,进而提高主机燃油经济性,实现CPP可调桨在拖网渔船上的最大化利用,以期更多的业内人士共同探讨设计建造经济、安全、高效、节能的新型拖网渔船。
关键词:CPP可调桨;FPP定距桨;主机;拖网渔船;特性曲线中图分类号:U6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1)11-0088-04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和我国近年来对远洋渔业的重视及鼓励性政策,我国海洋渔业实现了飞跃式发展,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一渔业大国,渔船保有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但是飞速发展的背后我国渔船依然普遍存在装备陈旧,作业方式落后,一些关键设备依赖进口的现象,作业渔船能耗投入多,效益产出少,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我国渔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全球对废气排放污染物治理力度的加大,特别是碳中和理念的提出,高效、节能、经济、环保型船舶已是大势所趋,为CPP可调桨在我国渔业船舶上的推广运用注入了动力。
本文主要介绍了CPP可调桨在拖网渔船上的应用优势以及如何实现其最大化利用,以期更多的业内人士共同探讨设计建造更加节能高效的拖网渔船。
1 国内外CPP可调桨在渔船上的应用现状相对而言,欧美等国可调桨起步较早,技术较为成熟,目前欧美及日本等国家主流的远洋渔船已普遍配置了可调桨推进装置,可调桨在渔业船舶上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应用。
反观我国,CPP可调桨主要应用在海巡、海监、港作拖轮、科考船等机动性要求较高的特种船舶上,其在渔业船舶上的应用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仅近几年有少量大型拖网渔船配置。
“虾米”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捕捞?一、传统捕捞方法传统捕捞方法是指人们在没有现代科技支持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工具和技巧来捕捞虾米的方法。
传统捕捞方法多采用人工捕捞的方式,包括以下几种主要方式:1. 拖网捕捞法:这是一种常见的捕捞虾米的方法。
人们会用渔船拖着一张巨大的网,在海洋中进行捕捞。
然后通过拖网的运动将虾米捕捞上来,并进行后续的加工和处理。
2. 捕捞筐捕捞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捕捞筐来捕捞虾米。
人们会先在海洋中放置一些捕捞筐,然后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将捕捞筐捞起来。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观察和判断力,以便在适当的时间将捕捞筐捞起,从而获得更多的虾米。
3. 手抓捕捞法:这是一种简单而传统的捕捞虾米的方法。
人们会在海滩上用手直接抓捕虾米。
虽然这种方法比较原始,但它便捷、易行且成本低廉。
二、现代捕捞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渔业捕捞对虾米的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创新。
现代捕捞方法主要依赖于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了捕捞的效率和产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现代捕捞方法:1. 渔网捕捞法:这是一种利用网具进行捕捞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拖网、围网和刺网等。
拖网是利用渔船拖着巨大的网具,将虾米一并捕捞上来;围网是在一定区域内设置网具,通过一定的手段将虾米围堵进网内;刺网则是利用尖锐的刺来刺捕虾米。
2. 海洋养殖捕捞法:这是一种通过人工饲养和养殖大量虾类,然后通过特定的捕捞设备捕捞的方法。
海洋养殖捕捞法通常在固定的海域,如海水养殖池或者围网区内进行。
三、环保捕捞方法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注重采用环保的捕捞方法来捕捞虾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保捕捞方法:1. 选择合适的网具:使用合适大小的网孔,避免将过小的虾苗和过大的虾捕捞出来,以保护虾米的繁衍和生长。
2. 控制捕捞数量:合理规划捕捞的数量和周期,避免过度捕捞。
过度捕捞不仅会对虾米种群造成威胁,也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 采用生态友好的捕捞设备:使用与环境相协调的捕捞设备,避免对海洋生物的伤害。
基金项目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智能化海洋渔业装备技术研究-节能省力高效型远洋拖网渔具装备集成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2018C02040);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东南太平洋头足类资源探测和装备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示范”(21037004918)。
第一作者党璐瑶(1999—),女,硕士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渔具渔法。
E-mail :******************通信作者E-mail :***********************收稿日期2023-03-221440.00m ×253.49m 单船底层拖网渔具渔法调查分析党璐瑶1郑基1,2*陈慧玲1唐军伟1查秉男1(1浙江海洋大学,浙江舟山316022;2浙江省海洋渔业装备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316022)摘要本文采用实际调查的方法对1440.00m ×253.49m 的单船底层拖网渔具结构、装配方法、操作技术、渔期渔场、经济效益与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该网在东海区生产作业处于中下层,对海底的生态系统破坏较小,属于环境友好型网具。
浙江省台州市、温州市的单船底层拖网从业人员占渔业总劳动力的50%左右,单船底层拖网单船产值一般为230万~240万元,虽然其作业产值较桁杆拖虾网和帆张网稍低,但具有所需作业人员少、操作简单的优点。
建议将网囊改为横目装配,网目内径尺寸改为54mm ,以有效释放幼鱼、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于2022年1月14—18日通过浙普渔32228进行拖网海上试验,对比分析了改良网和对照网捕捞的渔获物,验证了该建议的可行性。
关键词单船底层拖网;渔具渔法;环境友好型;改良建议中图分类号S97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23-0146-08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3.23.038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Fishing Gear and Methods of 1440.00m ×253.49m SingleBoat Bottom TrawlDANG Luyao 1ZHENG Ji 1,2*CHEN Huiling 1TANG Junwei 1ZHA Bingnan 1(1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Zhejiang 316022;2Zhejia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Fisheries Equipment Technology Research,Zhoushan Zhejiang 316022)AbstractThis paper used the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method to analyze the fishing gear structure,assemblingmethod,operation technology,fishing season and fishing ground,economic benefit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1440.00m ×253.49m single boat bottom trawl,and dre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when producing and working in the East ChinaSea,the net wa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layers,causing less damage to the benthic ecosystem,so it belonged to the environment-friendly net.The single boat bottom trawl workers in Taizhou and Wenzhou of Zhejiang Province accounted for about 50%of the total labor force.The output value of single vessel for single boat bottom trawl wasgenerally between 2.3million and 2.4million yuan.Although its operating output value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beam shrimp trawl and canvas spreader stow net,it had the advantages of fewer workers and simpler operation.In order to release larvae effectively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the research suggested that the cod-end should be changed to use horizontal assembly and the inner diameter size of mesh should be changed to 54mm.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wa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catches caught by improved net and control net in the sea trawl experiment conducted by Zhepuyu 32228from January 14to 18,2022.Keywordssingle boat bottom trawl;fishing gear and method;environment-friendly type;improvement suggestion146单船底层拖网是当前浙江省台州温岭市588kW 以上的渔船普遍使用的一种作业工具。
17专题报道Special Coverage养鱼神器!前景广阔的渔业机器人——中国农业大学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巡礼之三本刊记者 温 靖,朱逸铭,郭 黎在中国农业大学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的院子里,支着一座五十多平方米的地上池塘,研究人员正围着水池观察一条自如游走的“鱼”。
走近观察,你会发现这是一条有着鱼类标准外形的机器仿真鱼。
池边的研究人员正在电脑上输入着指令,机器仿真鱼便迅速地作出了反应,在水中敏捷潜行,或停留悬浮。
鱼头部的摄像机以及鱼身上的传感器会将水中的各项相关数据传送到电脑终端。
在机器鱼的帮助下,研究人员对水池里的温度、浊度、溶氧量等环境因子了如指掌。
这就是数字渔业创新中心研发的新型渔业机器人。
“我们渔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实验室,主要从事渔业机器人研究设计与开发。
”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位耀光教授告诉记者,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已经研发出三类渔业机器人,基本涵盖了目前水产养殖不同的应用场景:水质巡检、生物量估算、网箱巡检及清洗、水下抓取等。
传统的渔业水下观测需要潜水员潜入水中作业。
在水深大于20米时,潜水员容易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长此以往有罹患减压病的风险。
目前常用的环境监测方法为浮标在线监测法,它仅能测定有限固定点的水质参数,不便对水体进行三维空间上的动态监测,对鱼类的数量行为观测能力非常有限。
使用渔业机器人则可有效解决此问题,通过运动控制系统和拍摄等感知系统,可以实现探测、预警、打捞、娱乐等功能。
目前,渔业机器人代替或辅助人类进行海底作业,已成为帮助人类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
水下巡检机器人中国农业大学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最早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式的机器人,也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遥控式水下机器人,英文简称“ROV”(图1)。
这种机器人由多种系统集成构建:航姿参考系统可以为ROV 提供准确可靠的姿态与航行信息;水下相机用于实时获取图像信息;多普勒计程仪测量并记录 ROV 水下速度,用于水下辅助导航系统;脐带缆可以将动力、控制信号传递给ROV,同时接收返回的图像信息;推进系统提供前进动力;深度传感器获取当前的深度信息。
南极磷虾渔业发展的工程科技需求赵宪勇;左涛;冷凯良;唐启升【摘要】积极参与开发南极海洋生物资源是对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要求.本文介绍了国际南极磷虾渔业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分析了我国南极磷虾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工程科技建议.国际上南极磷虾渔业已发展成为由创新性捕捞技术支撑、高附加产品市场拉动、集捕捞和加工于一体的新型产业.积极发展南极磷虾渔业,可促进我国第二远洋渔业发展、培育海洋生物新兴产业.为实现这一目标,需加强捕捞加工装备技术创新研究,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开展渔场资源生态基础研究,促进极地渔业可持续发展.【期刊名称】《中国工程科学》【年(卷),期】2016(018)002【总页数】6页(P85-90)【关键词】南极磷虾;工程科技;极地渔业;新兴产业【作者】赵宪勇;左涛;冷凯良;唐启升【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237;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237;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237;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2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TH6DOI 10.15302/J-SSCAE-2016.02.012南极磷虾广泛分布于南极水域,资源储量丰富,是全球海洋中最大的单种可捕生物资源,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储库;南极磷虾个体虽小,却浑身是宝,可以形成食品、养殖饲料以及磷虾油等高附加值产品[1]。
◎责任编辑颜晓昊定涉案船舶为涉渔“三无”船舶,王某兴未取得渔业捕捞许可证在海洋伏季休渔期使用底拖网作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天津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对王某兴作出没收涉渔“三无”船舶并处3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
鉴于王某兴涉嫌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案件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经审理,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判处王某兴拘役二个月,缓刑四个月。
三、河北省渔政执法总队查处张某旭违反休渔期规定,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渔具作业,未按规定标写船名、船籍港和配齐职务船员案2021年7月8日,河北省渔政执法总队巡航检查时,发现一艘船舶携带网具航行。
登检过程中,涉案船舶抗拒执法人员检查并企图驾船逃逸,执法人员追击5小时将该船抓获。
经查,该船实际船名号为“某渔捕0030”,船舶所有人为张某旭;查获时该船未刷写船名号、船籍港,未悬挂船名牌;提供的《特定捕捞许可证》样式与农业农村部规定的样式不符;船上9名船员均未依法取得二级以上船长、轮机长职务船员证书;船上携带双锚竖杆张网30块,网目尺寸5mm,不符合最小网目尺寸相关规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河北省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细则(渔政部分)》,河北省渔政执法总队责令张某旭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并作出罚款314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四、辽宁省大连市海洋与渔业综合行政执法队查处唐某勇未取得捕捞许可证擅自捕捞案2021年5月12日,唐某勇驾驶“汐某号”大马力游艇(442kW),从大连市高新园区河口港出航到大连老偏岛附近海域从事流刺网作业,次日2时返航时被大连市海洋与渔业综合行政执法队查获。
现场发现船上有蓝点马鲛(鲅鱼)45kg,流刺网50片(经测量网目尺寸为80mm,小于农业农村部规定的该类网具最小网目尺寸),船上安装起网起重设备1台。
经查,该船未取得渔业船舶检验证书、渔业船舶登记证书和捕捞许可证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辽宁省渔业管理条例》,辽宁省大连市海洋与渔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对唐某勇作出没收“汐某号”船舶、50片流刺网和45kg鲅鱼,并处1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
战后日本渔业的兴衰与变化:1946—2016(上)陆亚男;王茜;缪圣赐;李励年;肖黎【摘要】日本是传统渔业大国,也是渔业强国,了解日本渔业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渔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总结了二战后从1946年到2016年的渔业总产量变化情况;对日本的海洋捕捞渔业进行了分析,包括沿岸渔业、近海渔业与远洋渔业的情况,并重点对日本的远洋渔业发展历史、作业方式、作业渔场等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期刊名称】《渔业信息与战略》【年(卷),期】2017(032)004【总页数】7页(P295-301)【关键词】日本渔业;发展变化;海洋捕捞远洋渔业【作者】陆亚男;王茜;缪圣赐;李励年;肖黎【作者单位】农业部远洋与极地渔业创新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农业部远洋与极地渔业创新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农业部远洋与极地渔业创新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农业部远洋与极地渔业创新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农业部远洋与极地渔业创新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09日本地处北太平洋西部,是由北海道、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四个大岛和约4 000个岛屿所组成的群岛国家,四面被太平洋、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东海围绕。
日本海岸线总长达26.7×104 km,有许多优良港湾,海洋专属经济区水域面积约为451×104 km2,约等于国土面积的11倍[1]。
日本周边水域主要受到两条海流的影响:一条是起源于鄂霍次克海由北向南沿着日本北部东西两岸流动的亲潮(寒流),一条是起源于南太平洋热带海域由南向北流动沿台湾岛东侧北上流向日本太平洋一侧沿岸继续向北流动的“黑潮”(暖流)。
这两股海流给日本周边水域带来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浅析桁拖网渔具渔法调整技术目前,桁拖网拖虾生产已成为沿海渔区海洋捕捞的重要作业方式之一,其产值在整个海洋渔业产值中的比例年年上升。
由于该项作业方式属单船底层桁杆拖网作业,其网具设计、装配、操作调整以及渔场选择等各道环节的技术性都比较强,因此稍有疏忽就会影响拖虾生产。
尤其是桁拖网作业中的调整技术是捕捞生产技术中的关键,如在生产实践中大家经常遇到这种现象:同样马力的渔船,使用同规格的网具,在同一渔场生产,但网产量相差十分悬殊,最高的近千斤,低的只有十几斤甚至空网。
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渔具、渔法的正确运用和调整技术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我们很重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来改进捕捞技术,提高了桁拖网捕捞效果,基本克服了过去生产中的不平衡性。
根据近几年来的实践和总结,现对桁拖网渔具渔网调整技术与生产体会介绍如下:一、网具规格选择及网具轻重调整由于桁拖网作业主要捕捞栖息水层低、游动能力弱的虾,兼捕蟹、鲆鲽等鱼,它具有主动灵活、积极追虾、适应范围广的作业特点,而近几年来随着拖虾强度的增大,作业桁场已逐步外涉深水渔场,海洋环境条件变得更加复杂,为提高海上生产的安全性,相应的渔船吨位、马力不断增大,网具设计也需不断更新改良,完善其性能。
根据上述情况和综合生产经验,我们认为选择桁拖虾网具合理性可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1、要尽量提高渔船功率利用率。
有关实验证明,现行拖虾网具在作业时,渔船(80--150HP)消耗功率占额定马力的10%以下,而拖网作业的渔船功率利用率为30%--40%。
实践证明,小马力渔船较大马力渔船作业经济合算,因此,只有增大网具规格,使网具宽度变大,曳行时扩大扫海面积,提高渔船功率利用率和产量。
即支撑水平扩张的桁杆要加长,规格要增大,但它受实际操作条件等因素制约。
实际生产中,我们认为桁杆应采用外径110mm--159mm的无缝钢管,长度为渔船长度的0.9--1.1倍最为合适。
2、网口周长与网具长度比要合理。
桁杆拖网网目选择性实验作者:张海鹏,李怡群,许玉甫,高文斌,王慎知,刘金珂来源:《河北渔业》 2018年第5期摘要:桁杆拖网属于黄渤海现阶段允许使用的过渡类型网。
为了解黄骅海域桁杆拖网的网目尺寸是否适宜,采用套网法研究了该网具不同网目尺寸的网囊渔获物组成及主捕对象葛氏长臂虾的选择性。
对比实验结果显示:网具实验渔获物种类共71种,主捕对象不明显、选择性较差;释放至套网的渔获物种类约46种,网囊网目尺寸越大,释放的个体和种类越多。
从幼鱼释放效果角度来看,网囊网目在25 mm及以下幼鱼释放效果很差,以秋季为例,15 mm套网对任何品种没有释放,25 mm套网只对葛氏长臂虾有28%的释放效果,其余的品种全没有释放。
从不同网目尺寸网囊葛氏长臂虾选择性曲线图可以看出,15 mm套网对葛氏长臂虾的捕获率为100%,25 mm套网对葛氏长臂虾起初是75%,体长接近35 mm时,对葛氏长臂虾的捕获率基本为100%,35 mm套网和45 mm套网,随着体长增加捕获率成线性变化规律,最后趋近于100%。
研究认为:目前河北海区常见的25 mm网囊网目的桁杆虾拖网会对渔业资源造成巨大破坏;如果以捕捞葛氏长臂虾为主,网目大小建议为35 mm。
关键词:桁杆拖网;网目选择;逃逸率桁杆拖网属于黄渤海现阶段允许使用的过渡类型网。
桁杆拖网原主要捕捞对象是虾类,但目前捕捞对象几乎没有对虾,主要是底层杂鱼、杂虾,葛氏长臂虾是其中的主要经济渔获物。
目前河北海区桁杆虾拖网网囊网目尺寸一般为25 mm。
为了解这种作业方式是否破坏渔业资源并使渔获产量受到严重影响,有必要对该地区适宜的网囊网目尺寸开展研究。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船和渔具实验渔船为“冀黄渔1492”桁杆拖网船,船总长26.5 m、型宽5 m、平均吃水1.30 m、主机实际功率为235 kW。
船的两侧装有横杆,每次作业拖拽8个桁杆拖网,拖速为3节左右,拖曳时间1 h。
实验网具为单船单囊桁杆虾拖网,网口桁杆长4.5m,网口周长13 m,网衣长6 m,网囊材料为PE,网囊网目分别为15 mm、25 mm、35 mm、45 mm;套网材料为PE,网目为15 mm。
中国渔具分类概述1.渔具的定义渔具:从广义上讲,凡在水域(包括内陆和海洋)中直接捕捞水产经济动物的工具统称为渔具。
由于结构、捕捞对象、作业方式等不同,渔具的种类和型式繁多。
又由于地区、习惯等关系,性质相同或相似的渔具,其名称也各异。
2.渔具的分类依据渔具分类依据捕鱼原理、结构特征和作业方式,划分为类、型、式三级。
第一级为“类”,以捕捞原理作为划分“类”的依据。
第二级为“型”,在同类渔具中,以其结构特征为划分“型”的依据。
第三级为“式”,在同一类、型渔具中,以其作业方式为划分“式”的依据。
3.渔具的分类原则即类、型、式的名称,根据分类原则命名。
渔具分类的名称书写顺序为:式的名称+型的名称+类的名称例:双船有囊围网4.渔具渔法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我国海洋捕捞渔具分为刺网、围网、拖网、地拉网、张网、敷网、抄网、掩罩、陷阱、钓具、耙刺和笼壶十二类。
本次调查渔具包括《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规定的刺网、围网、拖网、张网、钓具、耙刺、陷阱、笼壶和杂渔具(含地拉网、敷网、抄网、掩罩及其他杂渔具)。
一.刺网类刺网构成是由若干片长方形网片连接成一系列长带形的网具。
其捕捞原理为将渔具垂直敷设在鱼类洄游的通道上,鱼类在洄游或受惊吓逃窜时刺入网目、或者缠络于网片上而被捕获。
1.按结构分为单片、双重、三重、无下纲、框格五个型。
1.1单片刺网网具为同规格网线、网目尺寸编成的单层网片,并在网片的上、下缘装有浮、沉子纲,并配有适量的浮、沉子。
因其网具结构简单,操作便利,摘鱼耗时少,使用最为广泛。
图1.1 单片刺网示意图1.2双重刺网其结构特点是有两层网片,一般是一片网目的规格小,另一片网目的网目规格较大,两片网装配在同一根上、下纲上。
其捕鱼原理是利用鱼类上网时本身冲力,穿过大网目网片而缠络在网片上而被捕获。
1.3三重刺网其结构特点是在两片大网目网衣中间,夹一片小网目网衣,装配在同一根上、下纲上。
其原理是利用鱼类上网时的本身冲力,使小网目网衣在两片大网目网衣之中形成小囊袋,把鱼缠络在囊网内而被捕获。
第3期 渔业科技前沿
的N90指数可替代传统的多样性指数,能够为管
理人员和海洋环境作业人员提供建议。
杨林林译自Spain:‘More sensitive’approach to
assess trawling effects,FIS,2015—4—10
新型虾拖网作业系统诞生
美国国家渔业协会(INAPESCA)研究人员在
墨西哥太平洋一侧海域成功利用新设计的拖网
系统进行了捕虾试验。其结果表明,使用该新型
拖网捕虾可节省大量船用燃油,并且还能减少对
于副渔获物、非目标种的误捕几率,对海洋环境
的不利影响也相对较小。
新设计的拖网系统可适用于当前捕捞船队
正在运营的所有类型船只,因为这种拖网装置了
两个同样大小、用双索牵引的拖虾网和回收网。
并且,这种拖网是靠一组活动的架构对渔网加以
控制,有助于渔民根据对海底、海床的环境来进
行灵活处置。此外,这种拖虾网还专门设计了允
许非目标生物逃逸的装置,这就使副渔获物的被
捕获的几率可降低高达40%。而且,这种新型拖
虾网在拖网过程中能依据船只的移动而灵活地
变换移位,减轻了拖拽负荷,从而也降低了船只
的燃料消耗,减轻了温室气体排放。
截至目前,这一新型拖网系统的操作已由
INAPESCA在位于萨利纳克鲁斯渔业研究中心的
海区内试验成功。其实验阶段将在墨西哥太平
洋一侧海域的商业捕捞船队的渔船上进行。从
功效上看,已证明其每个航次的平均燃油消耗能
节省约20%左右;该创新技术将被墨西哥渔民运
用于即将到来的捕虾季。众所周知,太平洋一侧
海域是墨西哥主要的捕虾渔场,并且还拥有沙丁
鱼和金枪鱼等众多海洋渔业资源。这里的捕虾
作业,不但促进了墨西哥外汇收入的增长,也创
造了大量的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
杨林林译自Mexico:Cutting edge trawling system
designed for shrimp catch,FIS。2015—4—24
捕捞可能导致饵料鱼渔业衰竭
一
项新的研究首次表明,捕捞很可能导致饵
料鱼种群数量的衰竭,包括鲱鱼、沙丁鱼和鳗鱼。
饵料鱼是全球最大捕捞作业目标物种,同时
也是金枪鱼、鲑鱼、鲸和海鸟的主要食物来源。
科学家们早就发现饵料鱼的数量存在大幅度的
波动现象,包括偶尔的衰竭。但不确定衰竭是否
完全由自然原因或由捕捞造成。研究人员追踪
了捕捞对鱼类数量波动的影响,发现捕捞造成数
量变动周期的波谷更低。该研究的主要完成人、
华盛顿大学水生生物和渔业学教授Tim Essington
教授表示,考虑到这些物种在食物网中至关重要
的作用,这一发现就显得特别重要。这项研究表
明对饵料鱼进行预防性管理可能相当重要。
研究人员发现,当种群数量下降到长期平均
水平的一半以下时暂停捕捞,可防止64%的种群
数量发生衰竭,这仅仅会降低2%的平均捕捞量。
Essington表示,通过简单的策略及较低的渔获损
失,就可以避免最糟糕的情况发生。该策略的广
泛应用不仅可以维持饵料鱼的利益,还能保证捕
捞的可持续性。Essington和他的同事们检测了
鲲鱼、沙丁鱼等其它55种全球饵料鱼的种群数
量,其中27个物种在某个时问点出现衰竭。为
了研究捕捞是否造成影响,研究人员提出了两个
问题。第一,在数量衰竭出现前和出现时发生了
什么?他们发现捕捞强度尤其大,高于平均水平
的50~200%时,种群增长率在同一时间急剧下
降。第二,这些衰竭是否是自然循环的一部分?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比较了饵料鱼的波
动和模拟的自然随机波动。为了生成这些模拟,
他们使用了数据集里55个种群中每个种群波动
的幅度和频率。结果发现在真实种群中比在
97%的模拟中更容易出现衰竭,由此认为捕捞可
能是饵料鱼数量衰竭的主要原因。尽管饵料鱼
数量最终会反弹,但是只要数量仍处于衰竭期,
就会减少其它物种的食物来源和渔民的收入。
这项研究由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和其支持的海
洋保护子项目资助,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国家
科学院院刊》上。
杨林林译自USA:Forage fish collapse likely
worsened by fishing,FIS,2015—4—7
污水培养的藻类有望改善环境
莱斯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城市污水可用于培
养经济价值较高、含油量丰富、可作为生物燃料
的藻类,同时又可消除废水中超过90%的硝酸
盐和50%的磷。
该研究基于休斯敦一个污水处理处,历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