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防治
- 格式:docx
- 大小:27.72 KB
- 文档页数:4
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和健康生活方式一、引言代谢综合征是一种由多个健康问题构成的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糖、过高的胆固醇水平和腹部肥胖。
它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与患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改善生活方式以减少代谢综合征风险的建议。
二、危险因素1. 高血压高血压是代谢综合征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高血压会损害心脏和血管,增加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以及遗传因素都是导致高血压的原因。
2. 高血糖高血糖是指人体内含有过多的葡萄糖,可能提示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和器官,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和肥胖是导致高血糖的常见危险因素。
3. 高胆固醇水平高胆固醇水平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当胆固醇在体内累积过多时,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增加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是导致高胆固醇的主要原因。
4. 腹部肥胖腹部肥胖是指人体腹部脂肪堆积过多。
与全身性肥胖相比,腹部肥胖更容易导致代谢综合征。
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和压力都可能导致腹部肥胖。
三、健康生活方式1. 健康饮食改善饮食习惯对预防和控制代谢综合征至关重要。
建议摄入多种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富含健康脂肪的食品,如鱼类和坚果。
同时,避免高糖、高盐和高脂肪的食物,以减少胆固醇和血压的升高。
2. 注重运动定期运动是减少代谢综合征风险的关键。
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和骑自行车)可以帮助降低血压、血糖和胆固醇水平。
推荐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并结合力量训练来增强肌肉和骨密度。
3.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对预防代谢综合征至关重要。
通过健康饮食和定期运动来控制体重。
如果存在肥胖问题,建议寻求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以制定适当的减肥计划。
4. 管理压力长期紧张和焦虑可能加剧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寻找适合自己的缓解压力的方法,如冥想、瑜伽和社交互动。
解读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方法代谢综合征是一种由于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肥胖等因素造成的疾病群,它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
本文将深入探讨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以及有效的预防方法。
一、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机制1.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控制血糖水平和脂肪代谢的关键激素。
在代谢综合征中,人体对胰岛素产生了抵抗,即所谓的胰岛素抵抗。
这意味着身体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才能将葡萄糖转化为能量并调节脂肪酸合成。
胰岛素抵抗导致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升高,并促使胰腺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最终导致高血糖和2型糖尿病。
2. 高血压高血压是代谢综合征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血管紧张素产生增加,从而引起动脉收缩和体液潴留。
这些改变导致了血压升高,并增加心脏和血管系统的负担。
长期以来,高血压不仅损害心血管系统,还会导致肾功能障碍。
3. 脂肪堆积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标志之一。
过量的饮食、缺乏运动和基因等多种原因都可以导致脂肪在体内过度堆积。
这些储存在腹部周围的脂肪称为内脏脂肪,在人体内产生了一系列有害物质,如炎症因子和激素。
这些物质干扰了机体正常的能量代谢,并增加了患上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
二、预防代谢综合征的方法1. 合理饮食合理饮食对预防代谢综合征至关重要。
首先,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每天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并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其次,分餐制度有助于控制食量和血糖水平。
避免暴饮暴食,使用小盘子并慢慢咀嚼食物可以帮助调节饮食习惯。
2. 坚持适度运动适度运动是预防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手段。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或快走等。
此外,力量训练也是提高肌肉质量和增加新陈代谢的有效方式。
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并坚持下去。
3. 控制体重通过控制体重来预防代谢综合征非常关键。
减少内脏脂肪堆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能量摄入并增加能量消耗。
经常进行体重监测,并根据BMI指数判断是否超重或肥胖。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又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sulin resistance metabolic syndrome,IRMS),是多种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危险因素的集聚。
中心性肥胖、高胰岛素血症、高低密度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压等统称为代谢综合征。
随着膳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变快,代谢综合征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探讨代谢综合征病因病机,对防治本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 代谢综合征概况 1.1 概念代谢综合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代谢紊乱,包括肥胖、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4项,后来又将其扩大包括高尿酸血症、血液凝固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微量蛋白尿、内皮功能异常及炎症前状态等多个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使原本孤立的几个疾病成为同一病理机制的不同表现。
代谢综合征概念的产生符合中医整体辨证观,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更广阔的合作平台。
1.2 诊断标准 200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根据WHO(1999)和2002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NCEP-ATPⅢ)颁布了国际学术界第一个MS的全球统一定义:该定义以中心性肥胖为核心,把腰围作为中心性肥胖的诊断标准,华人及东南亚:男>90 mm,女>80 mm;日本:男>85 mm,女>90 mm;欧洲:男>94 mm,女>80 mm;美国:男>102 mm,女>88 mm。
同时合并以下四项中之两项:(1)三酰甘油水平>1.7 mmol/L,或已经接受相应治疗;(2)HDL-L水平降低:男<0.9 mmol/L,女<1.1 mmol/L,或已经接受相应治疗;(3)血压升高:收缩压≥130 mmHg,舒张压≥85 mmHg,或已经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4)空腹血糖升高≥5.6 mmol/L,已经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为2型糖尿病,或空腹血糖≥5.6 mmol/L,则强烈推荐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但OGTT并非诊断MS必需指标。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及其预防和治疗在当今社会,代谢综合征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那么,什么是代谢综合征?它的发病机理又是怎样的?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代谢综合征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组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多种代谢紊乱的临床症候群。
这些异常往往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涉及多个方面。
首先,遗传因素在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如果家族中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那么个体患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但遗传并非唯一决定因素,生活方式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人的饮食往往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不足。
过多的热量摄入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尤其是腹部脂肪的增加。
腹部肥胖不仅影响美观,更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特征。
它会干扰身体正常的代谢过程,导致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环节之一。
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当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不敏感时,血糖不能被有效地利用和储存,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为了维持血糖平衡,胰腺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长期处于这种高胰岛素状态,会进一步加重代谢紊乱。
此外,缺乏运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趋于久坐不动,缺乏足够的身体活动。
运动不足会导致能量消耗减少,脂肪堆积,肌肉质量下降,进而影响代谢功能。
长期的精神压力也可能诱发代谢综合征。
压力会导致体内激素失衡,如皮质醇分泌增加,这会促进脂肪的合成和分布,影响血糖和血压的调节。
既然了解了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首先,要保持均衡的饮食。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豆类等健康食物的摄入,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
控制食物的分量,避免过度进食。
其次,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至关重要。
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同时结合力量训练,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什么是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包括:(1)腹部肥胖或超重,(2)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3)高血压及(4)胰岛素抗性及/或葡萄糖耐量异常。
有些标准中还包括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及促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CRP)增高及促血栓状态(纤维蛋白原增高和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增高。
这些成分聚集出现在同一个体中,使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为增加。
1988年Reaven注意到脂质异常、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常汇集一起,提出了“X-综合征,X-Syndrome”的概念,并把胰岛素抗性作为X综合征的主要特点。
鉴于本综合征与多种代谢相关疾病有密切的联系,1997年Zimmet等主张将其命名为代谢综合征。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工作定义,随后6年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NCEPA TPⅢ)、欧洲胰岛素抵抗工作组(EGIR)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等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和适用目的,对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各有不同,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也提出了中国人的工作定义即CDS标准。
这些定义各有特点及其实际意义,如WHO的定义精确,诊断率高,但是需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IR)及确定背景人群,临床应用中有一定难度,ATPⅢ定义简单易行、经济实用。
WHO和EGIR的定义偏重于基础研究,NCEPATPⅢ和AACE的定义偏重于临床应用。
这些定义的差别造成了学术交流和临床研究的混淆(特别是在比较不同研究资料时),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代谢综合征定义。
基于上述原因,2005年4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综合了来自世界六大洲糖尿病学、心血管病学、血脂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和代谢病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这是国际学术界第一个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全球统一定义。
代谢综合征的危害性和有效的干预措施一、引言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紊乱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肥胖等多个因素。
它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健康问题,还增加了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病发展的风险。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降低代谢综合征和其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二、危害性1. 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代谢综合征与心脏病、中风以及其他心血管事件之间有密切关系。
其中,高血压、高血脂以及肥胖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
这些因素会影响动脉内皮层功能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心肌梗死和中风。
2. 增加2型糖尿病发展风险:由于较高的空腹血糖水平,代谢综合征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前兆。
高血糖与胰岛素抵抗相关,导致胰岛功能受损并最终引发2型糖尿病。
3. 增加慢性肾脏疾病风险:代谢综合征患者更容易出现肾脏损害。
高血压和高血糖会直接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进而导致慢性肾脏病的发展。
4. 增加癌症风险:代谢综合征与某些癌症如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之间有关联。
这可能是由于患者体重过重、有氧运动不足以及胰岛素阻力等因素诱发了这些癌症。
三、有效的干预措施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控制代谢综合征相关的各项指标。
例如,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ACE抑制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可以降低血压;双胍类药物和磺酰脲类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并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展。
2. 饮食调整: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控制代谢综合征非常重要。
推荐采用Mediterranean饮食模式,增加摄入含有高纤维、低脂肪和低盐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物和坚果。
此外,限制糖分和精加工食品的摄入量也是关键。
3. 体力活动:定期进行体力活动可以有效地改善代谢综合征。
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可提高心血管健康度并减少身体脂肪,而负重训练(如举重)则可以增加肌肉质量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的运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代谢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代谢综合征发病的原因缺乏运动:长时间的静坐(办公室工作、看电视、以车代步等),缺乏体力活动,每周运动3次,常年吸烟,>20支/日。
香烟和酒精会使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导致发病。
高节奏的生活:每周工作>50小时,生活不规律,每周至少1次凌晨2:00后入睡。
长期精神紧张,极易出现烦躁、焦虑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或加重胰岛素抵抗。
遗传:代谢综合征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50%与患者本身的生活方式有关。
但如果家属有腹型肥胖,或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总胆固醇(TC)血症、心血管疾病等家族病史,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几率也会增大。
肥胖:肥胖本身雖然不会造成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但肥胖会影响到糖类与血脂的代谢,而且容易影响到机体自身的血压调节功能,容易诱发血栓等。
所以,通常肥胖者的血糖、血脂、血压以及胰岛素抵抗都会偏高,因此,肥胖者更容易发生代谢综合征。
年龄:在中国,>50岁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是20~50岁人群的2~3倍。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代谢综合征的核心是胰岛素抵抗:所谓胰岛素抵抗,实际上就是指机体的肝脏、肌肉及脂肪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不能充分利用血葡萄糖。
2型糖尿病的重要问题就是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在代谢综合征中占有核心地位的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存在于代谢综合征的各成分中。
2型糖尿病患者中>92%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不仅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也是导致脂质代谢异常、高血压、冠心病等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引起血压增高的机制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①增加肾脏对钠的重吸收,使血容量增大;②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③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④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血管对加压素的反应增强;⑤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游离钙增加,血管收缩;⑥激活内皮细胞中的蛋白激酶C,增加内皮细胞合成内皮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等缩血管物质。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 drome , MS又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 sulin resista nee metabolic syndrome , IRMS),是多种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 )危险因素的集聚。
中心性肥胖、高胰岛素血症、高低密度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压等统称为代谢综合征。
随着膳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变快,代谢综合征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探讨代谢综合征病因病机,对防治本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 代谢综合征概况 1.1 概念代谢综合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代谢紊乱,包括肥胖、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 4 项,后来又将其扩大包括高尿酸血症、血液凝固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微量蛋白尿、内皮功能异常及炎症前状态等多个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使原本孤立的几个疾病成为同一病理机制的不同表现。
代谢综合征概念的产生符合中医整体辨证观,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更广阔的合作平台。
1.2 诊断标准 2005 年 4 月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 根据 WH Q 1999)和2002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 NCEP-ATI ffi) 颁布了国际学术界第一个 MS的全球统一定义:该定义以中心性肥胖为核心,把腰围作为中心性肥胖的诊断标准,华人及东南亚:男〉90 mm,女〉80 mm;日本:男〉85 mm,女〉90 mm;欧洲:男〉94 mm女〉80 mm美国:男〉102 mm女〉88 mm同时合并以下四项中之两项:(1 )三酰甘油水平〉1.7 mmol/L,或已经接受相应治疗;(2) HDL-L水平降低:男v 0.9 mmol/L, 女v 1.1 mmol/L,或已经接受相应治疗;(3)血压升高:收缩压》130 mmHg舒张压》85 mmHg, 或已经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4)空腹血糖升高》5.6 mmol/L,已经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为 2型糖尿病,或空腹血糖》 5.6 mmol/L,则强烈推荐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但OGTT并非诊断MS必需指标。
1.3 研究意义及流行趋势代谢综合征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 )、心血管疾病(CVD密切相关, MS患者 DM风险增高 5倍,CVD风险增高 3 倍,心血管死亡率增高 2 倍,总死亡率风险增高 1.5 倍[1]。
据报道,美国第三次国家健康及营养调查显示,MS的患病率为23.7 %[ 2]; 2003年第18届国际糖尿病联盟大会上报道欧洲一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按WHO!义,MS男性患病率为15.7 %,女性为14.2 %。
韩国按 WHO!义标准,MS患病率为1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MS已经不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特有疾病,我国11省市MS的流行病显示,MS患病率为13.3 %,其中男性12.7 %,女性14.2 %[ 3]。
因此,防治 MS迫在眉睫。
2代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其病理机制为胰岛素抵抗,这一发现使得像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中心性肥胖等原本独立的疾病成为一个疾病的症候群,但目前对于MS的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
中医学可以通过辨证论治,利用整体的辩证观为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新的前景。
中医学并没有代谢综合征的病名,对其病因病机的论述散见于”眩晕”、”痰饮”、”消渴”等病症中。
因此,探讨 MS病因病机很有必要。
现分述如下。
[!--empirenews.page--] 2.1 禀赋不足禀赋即禀受于父母的先天因素,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体质。
禀赋不同的人发生代谢综合征的机会不等。
《灵枢•寿夭刚柔》说:”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可见先天禀赋不同可形成个体差异。
《灵枢•五变》认为:”五脏皆柔软者,善病消瘅”明确指出体质类型决定发病的倾向性。
现代医学也认为代谢综合征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胰岛素抵抗常表现在家庭成员中的集聚现象, 在 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为45%, 显著高于无 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 4]。
说明代谢综合征在某些人群确有先天易感性。
2.2 饮食不节饮食不节包括饮食质和量的异常。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主运化,一为运化水谷,饮食入胃, 全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 脾的运化正常才能化生精、气、血、津,濡养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二为运化水湿, 脾运正常才会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发挥作用, 脾运失常则会导致水湿停滞,生痰生饮,水湿痰饮,壅塞气机,中焦气机失常,又导致脾运失常。
代谢综合征患者多有饮酒暴食、喜食油腻食品的习惯,使脾的运化、散精功能出现障碍,精微物质进入体内,不能为机体所利用。
多余的膏脂蓄积体内而为痰浊,痰浊壅塞于组织和皮下,则易导致肥胖;脂膏流溢血脉则致血脂异常;气机瘀滞,伤及脉道,则还会引起高血压;痰瘀郁久化热,耗气伤津,气阴两虚,发为消渴,而出现代谢综合征诸证。
2.3 情志失调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说明人的情志活动与内脏密切相关。
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加大,使人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紧张状态。
郁怒伤肝;忧思伤脾。
肝主疏泄,主一身气机,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经脉通利,脏腑器官活动正常,若郁怒伤肝,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出现血瘀痰阻等征象;肝失疏泄升发太过,则造成肝气上逆,而出现头晕头痛;肝郁日久,暗耗肝血,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出现眩晕耳鸣,肝血亏虚,血虚不能上荣头目,则头晕目涩;肝气犯脾或忧思伤脾致脾胃的升降和运化功能失常,造成气机逆乱,水湿痰浊瘀血内停,出现代谢综合征诸证。
现代医学证实,长期精神抑郁会使皮质醇及生长激素过度分泌,葡萄糖利用率降低,促使糖原异生血糖升高;人体在恼怒或精神高度紧张时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从而导致高血压、血脂异常等。
2.4 劳逸过度劳逸过度包括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两个方面。
《素问•举痛论》所说:”劳则气耗”,正所谓"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
若房劳过度则肾精耗伤; "思伤脾 ",心主神明,思虑劳神过度,耗伤心血,损伤脾气,致心脾两虚,造成气伤津亏、气血两虚之证。
过度安逸也会使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即”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吕氏春秋•尽数篇》记载:”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 ,人生之气贵在流通,气机贵在升降出入。
说明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可以使血脉流畅,加强肝的输泄功能,而过度安逸,少动久坐则阻碍气机的流畅,使肝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湿停,而出现代谢综合征诸证。
2.5 年老体衰、久病失养《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五八,肾气衰,发坠齿槁;六八,阳气衰于上,面焦,发髻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 。
指出肾气主宰人体生、长、壮、老、已整个生命过程。
肾为先天之本,蕴人体元阴元阳,是机体各脏器阴阳之根本。
元阳激发,推动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故肾气虚可致脾气虚,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司开合,分清泌浊,二者共司体内水液的调节、吸收和代谢,若脾肾虚损,津失输布,则痰饮水湿停留,阻碍气机,造成气滞血瘀。
元阴收藏并濡润五脏六腑, " 己癸同源 " 肾阴虚致肝阴不足,阴虚阳亢,肝阳上亢,气机逆乱,血随气逆,发为晕厥等症,津液失其常道,气郁、食滞、痰湿停留体内,病程日久,迁延失治,耗气伤津,致气血亏虚百病化生致代谢失衡。
[!--empirenews.page--]由于体质差异及诸多病因在病程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代谢综合征病理机制纷繁复杂,症状表现也多为多脏同病。
肾为先天之本,一方面 "脾阳根于肾阳 " ,脾之健运,依赖肾之推动温煦;另一方面"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 ,肾之精气靠脾之精微充养培护。
二者在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互为因果。
饮食劳倦忧思气结伤及脾气,生化乏源,损及肾脏,先天不足或年老体衰致肾气虚,致脾失温煦,脾阳不足。
脾肾共同调节水液及水谷的[1][2][3] 下一页吸收、代谢及排泄。
故脾肾气虚主要表现在津失输布,水谷精微不归正化,致气血亏虚,湿浊痰饮积于体内,进而阻碍气机致气滞血瘀,气虚日久阴损及阳致阴阳两虚。
肝与肾 "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肝血有赖肾气的化生,肾精需要肝血的滋补。
先天不足、年老体衰、房劳过度或久病伤阴致肾精不足,久则母病及子而肝血亏虚;郁怒伤肝,阴血暗耗;暴怒肝火亢盛,灼伤肝血,久而子盗母气,肾精匮乏,水不涵木,阴虚阳亢,肝肾同病主要表现在肝肾阴虚,失于濡养、阴虚燥热、阴虚阳亢、阴损及阳及阴阳两虚。
脾主运化,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肝主疏泄而藏血,脾运正常则肝血生化有源,而脾的运化功能又赖肝的疏泄正常。
肝脾共同调节人体气机,肝郁气结血行艰涩、水停湿注,则为痰浊瘀血,肝气乘脾,脾运失健则脾不散精,为痰为湿;脾失健运,土壅侮木亦致肝脾失和。
肝脾同病主要表现于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木郁克土,脾虚不运等。
纵观本病病因病机,病因不外乎 " 先天不足 " , " 后天失养 " ,病位在肝脾肾三脏,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表现在气血阴阳的亏虚,而气滞痰浊血瘀为标。
3 代谢综合征的防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社会竞争的激烈以及人口的老龄化,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
中医历来重视 " 治未病" ,"治未病 "的原则尤其适于代谢综合征,因为代谢综合征起病隐匿,以前认为大血管病变、周围血管病变、肾脏病变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而现在已经明确,新确诊糖尿病患者约50%已有大血管病变, 8%有周围血管病变, 12.4 %有肾脏病变。
这说明在代谢综合征期或者更早损伤已经发生。
因此对于本病防重于治。
3.1 预防 3.1.1 调整体质既然" 脏气有强弱,禀赋有阴阳 " ,说明体质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但体质也是可调的。
首先先天因素会受到如地理气候环境和生活习惯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其次可以通过改善其亲代体质而影响子代禀赋,例如孕期血脂偏高的亲代经降脂和抗氧化治疗后其子代的动脉硬化斑块就会减轻[ 5]。
因此中医可以因时宜调补脏腑阴阳气血来改善体质,例如对于痰湿用祛湿化痰来预防和减少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3.1.2 节制饮食饮食有节即现在常说的平衡膳食,平衡膳食包括饮食量和质的平衡。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 , 一日三餐结构不合理 , 早餐过于简单,晚餐却过于丰盛而超量 ,致使多余能量无处消耗而积于体内,食滞困脾致肥胖,血脂升高而发生胰岛素抵抗;油炸食品、洋快餐及高糖饮料的流行,使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从而过早患上代谢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