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阴阳失调与发病
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必须通过机 体内部阴阳失调才能形成疾病。因此阴阳失 调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依据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九点 十六分。
二、阴阳失调
2、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
疾病过程中,寒热属性随病体阴阳消长 盛衰变化而变化。
阴阴阳阳偏偏衰胜::阴阴或或阳阳单单方方面面的的量量绝绝对对低超于过正正常 水常平限,度所(引胜起出寒)热,虚从损而的引反起映寒的热一壅种盛病反理映概括 。的阴一虚种则病热理、概阳括虚。则阴寒胜。则寒、阳胜则热。
3.火易心肝生火火风上上炎炎动— —血口 目舌 赤生 肿疮 痛 、颈4生项.火强风易直:、耗热角灼气弓肝反伤经张,津筋。脉失养,四肢抽搐、两目上视
动血:热迫血妄行,导致各种出血病症5.火易致肿疡源自热入血分,遏阻营血:化腐成脓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九点 十六分。
温、热、火
1、程度来分:渐进、渐强。 2、病气来分:温、热属外淫。
风为外邪致病先导,其它病邪常依附其致病、
风湿痹痛、风火牙痛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九点 十六分。
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二:暑邪Summer-Heat
暑病发生在夏至之后,立秋之前,暑无内生。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 病多见高热、面红目赤、大汗、脉洪数
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口渴多饮、气短乏力,气随津脱则昏迷
火则内生。
3、以正气而言:火是人体正气之一,
藏于脏腑,具有温煦、生化功能。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九点 十六分。
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四:燥邪
Dryness
温燥(初秋,燥与热结)
凉燥(深秋,寒与燥结)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