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电价比较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5
美国电价制度篇一:企业被电价赶到美国日前,对于媒体将曹德旺的发言解读为“中国除了人便宜,什么都比美国贵”,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已经撰文进行了驳斥。
曹德旺说的“电价是中国一半”情况基本属实,那么,曹德旺发出的警告是否真有那么严重?他在指出中国目前的投资环境问题时,有没有忽略其它重要的问题?一方面,在特朗普上台,中美制造业争夺可能要进入白热化阶段时,曹德旺的发言恰巧在这样一个敏感时机被放大,才成为一个被格外关注的问题。
许多人不担心“李嘉诚跑路”而担心“曹德旺跑路”,原因也是在此。
另一方面,这几天,严重的雾霾已经让口罩都脱销。
曹德旺作为企业家,可以只算“小钱钱”,但从整个社会层面看,玻璃行业是高能源消耗高污染的,我们在替玻璃行业计算成本的时候,不能不把环保民生的需要也算上。
玻璃企业所用的燃料主要有4种,分别为天然气、重油、煤制气和石油焦。
过去,国内大部分企业使用的是煤制气和石油焦,碳排放是天然气的两倍,近年来随着中国对环保的重视提高,烧天然气的生产线更多了,成本也增加了。
中国天然气成本比美国高是资源限制,这没办法。
因此,曹德旺在比较中美天然气价格的时候,其实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自动地把环保因素作为前提考虑进去了;同样,在讨论电价的时候,也要关注环保和民生的需要。
和欧美相反,中国的居民用电价格大大低于工业用电价格,2010年居民电价和工业电价的比价为0.92,远低于其他国家的2.0比价水平。
这等于是“零售价”低于“批发价”,这种倒挂,也被称为交叉补贴机制。
改革开放后,为照顾低收入居民生活,对居民电价采取低价政策,每次调整电价时,总是居民电价不调或少调,结果造成居民电价偏低。
美国电价市场化,每度电也不是一个价,不同电力公司收费方式不同,同一个电力公司也有不同的计划。
美国有些州,在批发和零售侧都不存在竞争,由垄断的公共事业服务公司调度机组,为其管辖区内的用户供电。
而在有些州如德克萨斯,电力改革非常充分,在批发和零售侧都有竞争。
世界各国电费对比
“全球电费风貌”——电费在全球各国的情况对比。
世界电费对比:
1.美国:在美国,非居民家庭用电的单价范围在每千瓦时10.69-18.93
美分之间。
2.中国:中国电费每千瓦时价格在0.43-0.66美元之间。
3.加拿大:加拿大电费价格每千瓦时在0.12-0.20美元之间。
4.法国:在法国,居民家庭用电的价格每千瓦时在0.13-0.20美元之间。
5.日本:日本电费每千瓦时价格在0.08-0.10美元之间。
6.英国:在英国,家庭用电的价格每千瓦时在0.06-0.12美元之间。
7.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家庭用电的价格每千瓦时在0.10-0.31美元之间。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电费的价格各国有明显的差异。
美国的电费
最贵,比起中国及其他国家都要昂贵。
加拿大、法国及日本的电费价
格都比较接近,其他国家的电费就比较便宜了,澳大利亚的电费处于
中间,英国的电费也比较便宜。
能源市场与政策环境分析I. 引言能源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能源市场也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保问题日益凸显,能源政策逐渐成为各国政府治理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分析当前全球能源市场及政策环境。
II. 全球能源市场概况1. 总体情况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呈上升趋势。
目前全球能源市场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为主导,可再生能源正在逐渐崛起。
美国、中国、印度、欧洲等国家是全球能源需求最大的国家。
2. 求购型市场由于缺乏本国丰富的能源资源,一些国家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能源。
例如,欧洲国家需要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日本需要从中东进口石油。
这些国家被称为“求购型市场”。
对于这些国家来说,稳定的能源供应是至关重要的。
3. 出售型市场一些国家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如中东的石油、俄罗斯的天然气、加拿大的石油等。
这些国家被称为“出售型市场”。
对于这些国家来说,稳定的出口市场也是重要的经济来源。
III. 全球能源政策环境概况1. 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各国政府都制定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采取措施减少本国的碳排放量。
2. 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未来的主旋律。
世界各地的政府采取了大量的政策支持,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3. 提高能源效率提高能源效率是减少碳排放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各国政府正在加强能源效率方面的立法和政策。
IV. 全球主要能源市场及其政策环境1. 美国美国是全球能源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
2017年,美国的能源需求达到101.3 exajoules(约合9.71×1018瓦时)。
与此同时,美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
为推进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方面的发展,美国政府推出了多个政策措施,如提高汽车燃油效率标准、实施节能补贴、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等。
2. 中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
为了改善煤炭消费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政府正在逐步推行能源转型政策,向清洁能源转型。
目前我国各种形式发电成本(平均数,元/度)如下:火电0.3(带脱硫装置),水电0.4,核电0.9,风电并网0.5,太阳能光伏发电3.3。
风电的优势在于其成本在项目建成后已基本确定,在项目运行期间不会随能源价格波动;而且从历史趋势来看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我国海上风电储量丰富,但目前尚处在起步初期。
金风积极参与这一进程,中国安装的第一台海上风机就是由金风制造交付中海油的1.5MW直驱永磁风机。
谢谢!我国发电方式之:火电水电风电核电字体大小:大中小2011-05-20 13:26:26来源:证券日报核电:在争议声中前行如果说寻找一种成本相对较低,又比较清洁,不受气候影响的能源,那就非核电莫属了。
只是受日本地震影响,核电的安全性受到了很大的质疑。
而之前也有媒体报道,技术问题才是核电安全问题的关键。
第二代要比第一代的安全性能更高,发展到第四代,核电的安全隐患问题接近于零。
这也意味着,核电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
作为新能源,核电在成本上的优势是值得肯定的,“核电的成本在0.3—0.4元/千瓦时,比火力和风力发电的成本都低,并且属于可再生资源,也不会受气候影响。
”行业专家对记者表示。
盈利可观也为相关公司的良好业绩添上了一抹重彩。
以东方电气为例,2010年公司实现营业利润27.6亿元左右,其中新能源占比25.31%。
截止2010年末,公司在手订单超过1400亿元人民币,其中新能源占16%,新能源主要指核能和风能。
核电项目审批拟解冻四项准入标准或提高字体大小:大中小2011-05-16 13:31:5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的核电企业在短暂的“中场休息”后,有望将继续分享4000亿元的核电“蛋糕”。
在近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核能国际大会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透露,中国明确不改变2020年7000万千瓦的装机目标,因此核电项目审批拟“解冻”,但准入标准或将有四个方面大幅提高。
四项准入标准提升“门槛”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冯毅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尽管发生了日本福岛特大核事故,但中国核电发展的总目标应当是不受影响的,“十二五”期间,我国在建核电站规模将达到3800万千瓦,到2015年年底发电量不少于3200亿千瓦时,在一次能源中的份额由2010年年底的0.73%提升到2015年的2.2%。
历史电价变化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在最近几十年来显著提高。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特别是对于电力服务。
电价是每个国家用电者最直接关注的话题,电价也是政府控制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
中国电力市场的历史上,从公共电价开始,改革到市场化,政府对电价的调整蓝图显得比较清晰。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电价严格按照政府规定统一定价,这种定价模式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结构看都显得比较简单,并且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大,以及政府定价的不可持续性,所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政府开始陆续调整电价政策,将电价从官方定价模式转变为市场定价。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电力工业发展到较高水平,国家开始推进电力市场改革,通过多种措施实现电价不断调整和分类收费。
政府推出了“一口价体系”政策,实行技术性调节,不断调整不同行业用户的电价,实现资源综合配置,满足不同行业的能源需求,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将持续调整和完善电价政策,并加大对电力行业的监管力度,稳定电价。
从2008年起,国家高度重视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主要实施了发电价格改革和一类用户电价改革。
其中,发电价格改革主要是引入长期发电价,实行市场化交易,发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一类用户电价改革主要是针对居民用电,按照不同阶梯实行电价调节。
随着国家能源价格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供给侧改革的加快,电价将在未来会有更大的变动,而政府对电价的控制也会更加严格。
从政府的规划和推进看,将会形成一个稳定的电力市场环境,从而支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电力价格改革的历史由政府定价转变为市场定价,由调节型向激励型转变,并不断推进改革,促进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支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未来政策将更加突出市场机制,实行技术性调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并维护电力市场的公平性,继续调整电价,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与日本的电力交易合同4篇篇1中日两国是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拥有相当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需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的电力交易合同被视为是两国之间开展经贸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文将从中国与日本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中日电力交易合同的历史背景、合同内容和合作前景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中日电力交易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中国与日本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电力需求持续增长。
然而,由于中国煤炭资源消耗大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特别是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同时,中国电力市场逐步进行改革,向完全竞争市场转型,为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引进提供了条件。
日本是个电力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因此依赖进口电力。
然而,日本在核电站福岛核事故之后开始逐渐减少核电的使用,并选择更多的依赖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
同时,为应对气候变化,日本政府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如风力发电、太阳能等。
日本电力市场相对比较成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电力交易。
二、中日电力交易合同的历史背景中国和日本在电力领域的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两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双方之间的电力需求迅速上升,为了满足各自的需求,两国开始进行电力进出口合作。
1998年,中国国家电网与东京电力公司签署了第一份电力交易合同,这标志着中日电力交易合作正式启动。
随着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中日电力合作逐渐扩大,不仅仅是进出口电力,还包括电力设备、技术转让、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
双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推动了中日两国电力行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三、中日电力交易合同的内容中日电力交易合同一般分为长期合同和短期合同两种形式。
长期合同通常是双方签订多年期的合同,保障了双方的电力供需关系。
这种合同一般包括电力供应方的电力产能、电价、供电期限等内容,同时也包括了购电方的电力需求、购电价格、付款方式等内容。
国外电力市场化改革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摘要:本文对英国、北欧和美国等一些国家典型的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世界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的一般步骤及改革经验,为我国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电力市场;改革;步骤;启示中图分类号:F429.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06)12创新版-0063―0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有近百个国家进行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电力市场化的理论不断丰富,模式几经变化不断创新,实践各不相同,其中成功的经验很多,失败的教训也有。
为提高我国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的效率,本文对英国、北欧和美国等一些国家典型的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世界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的一般步骤及改革经验,以期为我国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一、国外主要电力市场化改革状况1.英国电力市场化改革。
英国是较早进行电力市场改革的国家。
以1988年发布的《电力市场民营化》白皮书为代表,英国电力工业的第一次改革开始。
在第一次改革中,实现了电力公司的结构重组及股份制和私有化的改造,采用的是强制型电力联合运营中心(也称为电力库)模式(Pow―er Pool或P001)。
2001年3月,英国实行新的市场模式NETA,标志着第二次改革的开始。
在第二次改革中,采用的是以合约交易为主,辅以不平衡电量交易的NETA模式。
在完成了E&W地区(英格兰及威尔士)第二次电力工业改革后,英国政府及独立监管机构把改建苏格兰电力市场提到议事日程的优先地位,并且在总结经验和参考研究结果后,于2005年4月1日,新的市场规则BETTA按计划开始实施。
目前,英国电力市场改革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推进。
2.北欧电力市场化改革。
北欧的统一电力市场是逐步建立起来的,最先是挪威在1991年建立了国家电力市场,瑞典1996年1月率先加入,两国各持有50%的股份成立了总部设在挪威首都奥斯陆(Oslo)的挪威一瑞典联合电力交易所(即北欧电交所有限公司前身)。
世界各⼤国电费!
世界各⼤国电费!
德国, 2.7169元每度
意⼤利, 2.1116元每度
⽇本, 1.7402元每度
美国, 0.8598元每度
韩国, 0.7566元每度
中国, 0.5778元每度
全球⼤国电费对⽐可以发现,中国的电费是远远低于很多国家的,主要有这么两个原因:
1,中国的发电能⼒强。
中国地⼤物博,资源丰富,有长江黄河等众多的河流可以⽤来进⾏⽔⼒发电,三峡⼤坝建成后成为全球装机容量最⼤的⽔⼒发电站,有西部⼴袤的原野可以进⾏风⼒和太阳能发电,还有⼭西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以进⾏⽕⼒发电。
对⽐起来,很多国家⾯积⽐较⼩,资源也⽐较贫乏,发电量上没法跟中国相⽐,从供求关系上看,中国很显然更具有优势。
2,中国的电⼒由国家电⽹供应,不完全市场化,价格受到更加严格的管控,不会很容易受到供求规律的影响,保持价格的稳定和合理,这样好处有这么⼏点,⼀是⼈们的⽣活和⽣产成本更低,⼆是可以根据各地情况进⾏调控,⽐如贫困地区就电价调低⼀点,助⼒当地经济发展。
浅谈世界和中国能源形势的发展在世界经济总量和能源需求飞速增加的今天,能源需求的关键驱动因素是人口和收入。
自1900年以来,世界人口已经增长四倍多,实际收入增长了25倍,一次能源消费增长了22.5倍。
在过去2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16亿,预计未来20年将增加14亿。
世界的实际收入在过去20年增长了87%,而未来20年可能还会增长100%。
未来20年可能看到持续的全球一体化,中低收入经济体快速增长。
人口增长呈下降趋势,而收入增长呈上升趋势。
在全球层面,能源经济学所提出的最根本关系仍然有效,更多的人口和更多的收入意味着更高的能源生产和消费。
强大而长期的趋势继续影响着现代能源经济:工业化、城市化和机动化。
这些趋势与下列因素相关:-能源消费量的增加。
-能源生产和消费中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能源种类的多样性。
-提高用户端清洁和便利能源的需求。
第一次工业化浪潮,几乎完全基于一项真正革命性的技术—蒸汽机以及煤。
煤直到二战后始终都是占主导地位的燃料。
第二次重要转型是基于电力和内燃机,这使得能源由煤走向多元化。
石油在交通运输中取代了煤。
虽然煤仍是发电的主要燃料,它正逐步被取代,先是天然气,如今则是可再生能源。
预计到2030年,最大的燃料转换领域在发电部门,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大赢家,而煤成为大输家,天然气占有一定份额,但总量将减少。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所有能源供应应予以相应的支撑,据世界能源组织估计,我国煤炭消费的快速增长在2020年后将变的趋于平稳,我国政府清楚地认识到需要摆脱对煤的严重依赖。
环境制约因素和国内煤资源成本上升将遏制我国煤炭的发展。
能效的提高和能源结构性的调整,如可再生能源、核电和水电的非石化消费在能源结构中比例的上升,将极大地降低了我国煤炭消费的强度,预计到2030年煤炭在能源结构的比例将降低到45%,然而我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
与此同时,另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印度,它的煤炭消费量将持续增长,占全球煤炭消费量中的份额也将大幅度增加。
世界各国电费表
1.德国,电费价格
2.17元;
2.意大利,电费价格,2.11元;
3.英国,电费价格1.76元;
4.日本,电费价格1.74元;
5.法国,电费价格1.42元;
6.土耳其,电费价格,1.169元;
7.美国,电费价格0.859元;
8.韩国,电费价格0.756元;
9.墨西哥,电费价格0.619元;
10.中国,电费价格0.577;
注:以上数据均为民用电价,数据来源2019电价排行榜
我国幅员辽阔,许多偏远地区都实现了电气化。
理论上讲,我们的电费比欧美一些国家高,但为什么电费比他们低很多?
我认为有三大原因。
第一:供电性质,我们的供电是半公共的,也就是说在民用电方面,我们国家并不完全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在偏远的农村,用电是可以的,但是电价相对便宜。
但是国外和电力供应一样,也是民营集团控制,所以电价高,很多偏远地区没有电力供应,因为民营企业不做亏本生意。
第二,我们的电源是全国各地资源的集合。
西电东送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山西等地区发电供应南方城市,所以南方地区的用电成本会降低。
所以中国民用电价格低,在资源整合上有其他国家没有的优势。
第三,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商业用电量大。
而且商用电的价格远低于民用电,商用电的盈利能力远超民用电的价格补贴。
说白了,商用电反哺民用电价格,所以民用电便宜。
总的来说,电价低是一个综合问题,是基于我国实力日益增强的综合表现。
中国能源形势和政策分析(doc14)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的快速进展是以资源的高消耗, 环境的严峻破坏为代价的。
在人均GDP达到1 000美元以后, 这种粗放的经济运行方式已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连续健康进展, 能源对经济良性进展已构成严峻制约。
为此, 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十一五”进展目标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0比2000年翻一番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作为两个最重要的进展指标。
本文对中国能源资源形势和世界对新型能源的研究开发觉状进行分析后认为, 中国能源利用应立足国内, 走能源利用多样化、高效化的路子, 中国完全有能力保证经济社会进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
1中国能源供应形势1.1传统能源从中国能源资源赋存及利用现状看, 要紧能源结构是煤炭和石油,二者占能源总消耗的90%左右。
水力发电、天然气、煤层气、核能、太阳能和风能所占比例专门小。
本文所称传统能源是指开发利用时刻较长, 差不多达到一定规模的能源资源, 包括化石能源、水能和核能。
1.1.1煤炭2000 年, 煤炭生产占全国能源生产总量的66.6% , 估量2005年的产量为20亿t左右。
按照有关部门推测, 1 000 m以浅远景资源总量28 600亿t。
截至2003年底, 累计探明资源储量为10 660亿t。
我国煤炭储量丰富, 按目前的开采规模, 可供开采上百年。
但煤炭开采最大的咨询题一是白费严峻, 二是环境成本大。
据载, 国有煤矿每采出1 t煤平均要动用2.5 t 的煤炭储量, 损耗2.48 t的水资源。
以煤炭大省山西为例, 山西省每年挖5亿t煤, 就使12亿m3 水资源受到破坏, 相当于山西省引黄工程的总引水量。
平均每生产1 亿t 煤造成水土流失阻碍面积约245 km2。
2002年以来,山西省煤炭开采每年造成的资源白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地表塌陷等缺失达300 多亿元, 即每生产1 t 煤的代价为70 多元。
1980—2004年山西省煤矿安全事故“吞噬”了17286人。
我国水资源现状就我国水资源现状,论如何构建节约型社会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总量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地面和地下的产水量。
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我国平均年径流量2.7万亿立方米,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6位。
约占全球河川径量的5.8%,平均径流深为284毫米为世界平均值的90%,低于印度尼西亚、日本、巴西、印度、美国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七。
因此,从世界范围看,我国水资源的总量还算比较丰富的。
但是,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较大,按人口和耕地面积分配,水资源数量却极为有限,人均水资源量24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排在世界第121位,我国是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
2.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旱涝灾害频繁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长江及其以南水系的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36.5%,其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1%;淮河及其以北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3.5%,其水资源仅占全国总量的19%.因此,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我国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大部分地区连续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左右。
也就是说,我国水资源中大约有2/3左右是洪水径流量。
降水量年际变化也很大,还往往出现连续丰水或枯水年持续出现,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据统计,全国平均每年的水旱灾害面积约为2670万公顷,黄河、海河、淮河、长江、珠江、松花江、辽河等七大江河中下游平原是洪涝灾害的主要发生地区,七组以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为严重,受灾面积为全国受灾面积的3/4以上。
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东部和北部、云贵高原至湛江一带是我国的五个旱灾多发区,全国约有70%以上的受害面积集中在这些地区,其中黄淮海平原受灾最为严重,受灾面积占全国受灾面积的1/2以上。
44 8 2010中国科技投资EXPERT VIEWS国际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文/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郝彦菲新能源战略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占领国际市场竞争新的制高点、主导全球价值链的新王牌。
尽管短期内新能源还无法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供给紧张以及应对气候变化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对于我国来讲,发展新能源更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
当前,“调结构”成为中国政府的头等大事,新的经济局面势必要求政府出台新的政策来应对,而新能源很好地满足了政府这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发展新能源产业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将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发展新能源产业,也可以有效地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引领中国经济走向低碳化。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培育新兴战略产业步伐加速,节能减排与新兴能源产业的战略地位将愈加突出。
国际新能源发展现状分析1.新能源所占比重增大但仍偏低,未来化石能源仍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从全球主要能源供应结构看(表1) ,1973~2008年石油、天然气、煤炭所占比重均有所下降,其中石油占比的降幅最大,由46.1%下降到34%。
新能源所占比重增大,其中核能占比由0.9%上升到5.9%,增长速度最快;天然气占比由16%上升到20.9%。
尽管新能源增幅较快,但在2008年能源供应量总额中所占份额却最少,仍偏低。
2008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11294.9Mtoe(百万吨油当量),同比增长1.4%。
增速比2007 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是2001 年以来增长最为缓慢的一年。
增速下降主要源于金融危机使得占世界能源消费近一半的OECD 国家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2007年下降1.3%,其中美国的能源消费下降了2.8%。
而中国的能源消费增长也出现连续第5 年减缓。
从结构上看,化石能源(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占90%左右。
从总量上看,随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21 世纪世界能源的需求量仍将继续增长,IEA《2009 年能源展望》预计2007~2030 年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将以每年1.5%的平均速度增长,到2030年达到168亿吨石油当量,比2007 年的120亿吨石油当量高出40%。
摘要:通过对世界部分国家电价进行对比,剖析了我国在上网电价、输配电价、终端销售电价以及电力与其他能源产品比价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我国电价总体水平偏低,需要适时调整电价水平和电价结构,尽快形成独立的输配电价。
?关键词:电价,国际比较,电价改革0 引言电价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价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引导社会生产和能源消费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当前电价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电价与其他能源价格比价关系如何这些都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尽管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电力工业体制不同,电价形成机制也各具特色,但通过将中国电价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电价进行横向比较,可以反映我国电价的水平与其他国家的差别。
本文将在上述比较的基础上,剖析我国在上网电价、输配电价、终端销售电价以及电力与其他能源产品比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1 世界能源价格与电价变化趋势2000-2007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能源需求持续旺盛,能源价格持续上涨。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国际原油价格像经历了“过山车”。
2000-2008年,OECD国家终端能源实际价格指数和名义价格指数分别增加39%和78%[1]。
虽然不同种类能源价格的变化趋势总体保持一致,但变化幅度存在显着差异。
从图1可以看出,工业用天然气的价格变化最为明显,年度最大增幅超过40%,最高跌幅接近15%。
在工业用动力煤、高级无铅汽油、工业用天然气和工业用电这4类能源中,工业用电价格增长率相对平稳,2003年以来的年增长率约在10%以内。
中国电价与其他能源价格增长率的比较见图2。
比较图1和图2可以看出:OECD国家不同能源价格之间的相关性显着高于中国。
尽管OECD国家不同能源价格每年的增长率各异,但是价格的总体走势趋于一致。
与此不同的是,中国不同能源价格走势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
如图2所示,从2003-2008年,我国平均销售电价(以京津唐地区为例)累积提高了不到16%,且增长幅度呈放缓趋势。
同期,OECD国家工业电价增长超过60%,居民电价增长超过40%[1]。
作为发电主要燃料的电煤价格,中国在2003-2008年已累计上涨二三倍。
汽油价格的增长率总体高于销售电价,天然气价格低位运行,变化幅度也较为平稳。
由于我国能源价格尚未完全实现市场化和与国际接轨,不同能源的定价机制存在差异,电煤价格的变化不能及时传递到销售电价上,这是目前我国电价机制的主要矛盾之一。
2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电价比较2.1上网电价比较目前除个别国家外很少有以国家为单位的上网电价统计,为了方便比较,将各国及各地区电力交易所的交易价格视为上网电价,其中德国上网电价来自欧洲能源交易所(EEX)[4],澳大利亚上网电价来自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市场管理公司(NEMMCO)[5],丹麦等北欧四国的数据取自北欧电力交易所(Nordpool)[6]。
将美国等8个国家2007年上网电价按当年汇率折算成美元后比较发现(见表1),美国和德国的上网电价较高,为0.05-0.06美元/(kW·h),其次是丹麦、中国和澳大利亚。
中国2007年的平均上网电价为0.0442美元/(kW·h),略低于丹麦,高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三国,说明中国的上网电价在这几个国家中已经处于中间水平。
瑞典、芬兰和挪威上网电价之所以较低,主要是因为其发电构成中水电占很大比例,其中挪威的水电占全部发电量的98%,瑞典水电的比例也接近45%,其发电成本低于主要靠化石燃料发电的国家[7]。
2.2终端销售电价比较从表2可以看出,在所统计的10个国家和地区中,2007年居民生活用电价格(以下简称“居民电价”)较高的是德国和英国,超过0.20美元/(kW·h),巴西、日本和法国的居民电价为0.15-0.20美元/(kW·h),美国、韩国的居民电价较低,中国居民电价最低,为0.062美元/(kW·h),是OECD国家平均值的43.06%、美国的58.49%、日本的35.23%、德国的23.57%;工业用电价格(以下简称“工业电价”)较高的英国、巴西、日本和德国,超过0.10美元/(kW·h)。
中国工业电价为0.068美元/(kW·h),显着低于德国、英国、巴西、日本,略低于韩国,略高于美国、法国和挪威,是OECD国家平均值的72.34%、日本的58.62%、德国的62.39%。
由此可见,无论是居民电价还是工业电价,中国的终端销售电价都是较低的。
从居民电价与工业电价的相对数值来看(见表2),除中国外,其他国家居民电价均高于工业电价,其中挪威、法国和德国的居民电价是工业电价的2倍以上,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居民电价约为工业电价的1.5倍。
2007年,中国的居民电价约为工业电价的91%、商业电价的55%,实际是用工商业电价补贴居民电价。
2.3输配电价比较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放开两头、监管中间”,在电价方面形成独立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
由于各国电力体制不同,输配电价的形成机制也不同。
为了便于横向比较,本文通过计算各国终端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的差值得出输配电价,从而初步得到该国输配电价在终端销售电价中的比例。
从图3可以看出,大部分国家2007年的输配电价占终端销售电价比例都在40%以上,德国和北欧4国的这一比例甚至超过60%。
按照中国电监会年报公布的数据,中国2007年和2008年的输配电价比例仅为销售电价的27.17%和25.60%[3],无论是绝对水平还是相对水平,都明显低于其他国家,直接影响了电网企业的利润水平,制约了电网的健康发展。
中国的国家电网公司2006-2008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4.02%、6.86%和0.68%[8],低于国家贷款利率。
从国际同业收益水平看,2008年瑞典大瀑布公司(Vattenfall)和德国莱茵能源集团(RWE)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达到了15.1%和17.2%[9-10]。
我国输配电价较低的水平导致电网企业利润偏低,严重影响了配电网的建设。
3电力与其他能源比价分析能源比价是用来反映不同能源之间的相对价格关系,是考察能源价格结构的重要指标。
因此,确定合理的能源比价关系,有助于发挥价格的经济杠杆作用,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11]。
同时,电力作为高品质的二次能源,与其他能源产品的比价关系也是研究电价合理性的重要内容。
以2007年世界部分国家的终端能源价格为例,比较分析汽油、天然气和电力价格之间的比价关系。
根据各类终端能源产品的实物量价格,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2007年平均汇率,将各种能源价格折算成美元。
由于中国汽油和天然气价格没有全国平均值,因此采用北京地区的数据。
由于各种终端能源的实物形态和用途各不相同,为了便于比较各国不同能源的价格关系,必须找到一个共同的“参照物”。
因此,这里将不同终端能源的实物量价格按照平均低位发热值,折算成百万焦耳的价格表达形式。
汽油、天然气和电力的平均低位发热值分别为43070kJ/kg、38931kJ/m3和3596kJ/(kW·h)[12]。
中国和世界部分国家汽油、天然气和电力的实物价格与等价热量价格如表3所示。
由于世界各国工业用能源价格与居民用能源价格差别较大,所以这里的能源比价关系分为2组。
根据表3中各种能源的等值热量价格,分别计算出了中国、美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以及OECD 国家的电力与汽油和天然气的比价关系,如表4和表5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2007年中国汽油价格与工业电价的比值为1.09,远小于法国和韩国,略小于美国、英国和日本以及OECD国家平均值;中国工业用天然气与工业电价的比值为0.35,小于美国、法国和韩国,大于英国、日本以及OECD国家平均水平。
从表5可以看出,中国汽油价格与居民电价的比值为1.20,小于法国和韩国,显着大于美国、英国和日本以及OECD国家平均值;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与居民电价的比值为0.40,接近美国、法国以及OECD国家的平均值,高于英国,低于日本和韩国。
从以上与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比较发现,中国的汽油与工业用电的比价显着低于其他国家,而与居民用电的比价则显着高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
工业用天然气与工业用电的比价略高于世界主要国家平均水平,居民用天然气与居民用电的比价接近世界部分国家平均水平。
由此可见,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终端能源的相对价格来看,中国的工业电价偏高而居民电价偏低。
4世界主要国家电价水平对中国电价改革的启示4.1中国电价总体水平偏低,电价改革应以市场为导向长期以来,中国电价主要服从于国家的宏观调控,由政府定价,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偏低。
电作为一种能源商品,也应遵守市场规律,欧美等发达国家电价主要由市场决定,但我国目前的销售电价不能及时反映电煤价格变化和输配电成本。
因此中国电价改革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终端销售电价的形成与变动机制,使销售电价及时反映电力企业的生产成本、供需变化和合理的企业利润,促进电力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4.2适时调整电价水平,既必要又可行我国资源类产品的总体价格水平较低,随着我国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的逐步推进,能源类产品价格存在进一步上升的可能性。
与其他可替代能源相比,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竞争力会进一步凸显。
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电价与居民电价存在倒挂现象。
因此,我国电价特别是居民电价存在适当提高的空间。
4.3适当调整电价结构,形成科学的终端分类电价体系从我国目前终端用户电价来看,工业电价高于居民电价,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居民电价是工业电价的1.5-2倍。
居民用电是低压电,要经过输电、配电等多个环节,再加上民用电量远小于工业电量,输送成本比工业用电高。
因此,居民电价高于工业电价才能真正反映供电成本。
国家在物价水平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对居民用电采取分时段划分的峰谷电价、按用电量划分的阶梯电价以及对特殊低保群体实行定向补贴等定价方式,逐步推进终端电价结构的调整。
4.4尽快出台独立的输配电价政策,确定合理的输配电价比例虽然早在2003年国务院就出台了《电价改革方案》,明确了发电上网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由市场竞争形成、输配电价由政府制定的改革方向,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至今尚未形成独立的输配电价,电网企业的输配电价主要体现为购销差价。
近年来输配电价受到政府定价下的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的双向挤压,电网企业的利润空间不能得到保障。
而根据最新电网投资需求预测,我国2008-2012年平均每年投资约4000亿元。
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投入,必须形成合理的输配电价机制,给予电网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以保障我国电力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