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共118页
- 格式:ppt
- 大小:20.34 MB
- 文档页数:118
中国古代形式审美的变迁在中国古代,形式审美一直是文化发展的关键点之一。
从古代礼仪、儒家文化到艺术形式,形式审美的演变始终伴随着历史的进程。
古代礼仪是中国古代形式审美的重要基石。
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逐渐由简单的规矩变成了更为丰富的形式,使得视觉审美和精神审美相结合。
这种审美“气质”贯穿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礼仪中,排场和仪表多采用简单的基本几何形状,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等。
这种形式审美的特点在于简洁、稳重、规矩严明,以及寓意深远。
在儒家文化中,为了启示人类灵魂的高尚,自身的形式或表达比之前的礼仪逐渐变得更加细腻、精炼,形式审美逐渐升华。
这种形式审美往往融合了人类自然界的美丽元素,例如江河、山峦、花木等,另外也具有更多的舞台表现和讲述的艺术运用,不再仅是纯粹的礼仪,对于广大民众更加具有教化与启迪的作用。
传统的中国绘画代表着中国古代艺术形式审美的巅峰。
它以独特的手法和风格表达了丰富的情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深的美学思想。
传统绘画强调和谐、均衡和自然,注重气韵生动、造型逼真、骨法讲究等绘画技巧特点,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绘画风格和审美意境。
中国传统绘画审美风格,也即文人画式与重彩画式等等形式审美对于中国艺术的历史影响不可忽视。
以文人画式为代表,将艺术与哲学、人生的思考有机融合在一起,对于后世的诗歌、书法、昆曲等等文学、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重彩画式则常在描绘水墨山水、仙人、戏曲人物、美人等题材上展现出超然的精神境界。
在当代,我们可以从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中找到古代形式审美的影子。
中国现代艺术家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创新。
无论是色彩、线条还是材料,都有了更多的变化和选择,增添了诸多新颖的审美元素。
他们对传统艺术做出了创新性的转化:以金属、塑料为材料做出的雕塑创作,以汉字、草书为元素制成的工笔画创作,呈现了非常新奇的形式审美。
通过对中国古代形式审美的审视,我们不难发现,它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了由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三维、由静态到动态等多方面的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