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AN射频和信道
- 格式:pdf
- 大小:270.92 KB
- 文档页数:4
无线wifi的信道复用方式无线WIFI的信道复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频分复用(FDM):频分复用是将无线信号分成多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可以承载不同的数据流。
在WIFI系统中,802.11a和802.11g采用了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将射频信号分成52个子信道,从而实现多个数据流的复用。
2.时分复用(TDM):时分复用是将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可以分配给不同的用户使用。
在WIFI系统中,采用多路复用技术,如CDMA(码分多路复用)和OFDM(正交频分复用),在同一频段上实现多个用户的同时传输。
3.码分复用(CDM):码分复用是利用不同的编码方式将多个数据流分开,从而实现多路复用。
在WIFI系统中,采用CCK(互补编码)和QPSK(正交相移键控)等编码方式来实现多路复用。
4.空间复用:空间复用是通过多个天线或信号传输路径来实现多路复用。
在WIFI系统中,采用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通过多个天线同时发送和接收多个数据流,提高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
5.动态信道分配(DCA):动态信道分配是一种自适应信道分配策略,根据无线环境的变化,动态地分配信道给各个接入点。
DCA技术可以有效避免信道干扰,提高系统性能。
6.信道捆绑(CB):信道捆绑是将多个相邻的信道绑定在一起,提高整体传输速率。
在802.11n协议中,采用频道捆绑技术,将多个5GHz信道捆绑在一起,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综上所述,无线WIFI的信道复用方式主要包括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空间复用、动态信道分配和信道捆绑等技术。
这些复用技术在WIFI系统中相互配合,实现多个用户的同时传输,提高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满足日益增长的无线通信需求。
无线射频通信中的信道建模与传播特性一、引言(100字左右)无线射频通信已经成为了现代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手机通话到无线局域网,都离不开无线射频通信。
在无线射频通信的过程中,信道建模与传播特性的研究对于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二、信道建模的概念和意义(200字左右)1. 信道建模是指对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影响进行建模和仿真的过程。
2. 信道建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信道对信号的衰减、多径效应、干扰等影响,从而设计出更加鲁棒和可靠的通信系统。
三、信道建模的步骤(400字左右)1. 信道特性的收集:通过实地测量和实验获取信道的相关参数,如衰减、多径效应、干扰等。
2.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信道模型所需要的特征参数。
3. 信道建模方法选择:根据实际需求和数据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信道建模方法,如统计模型、几何模型、时频模型等。
4. 信道建模参数估计:利用已选择的建模方法,使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参数的估计和拟合。
5. 信道建模验证与评估:通过与实际场景进行对比和验证,评估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6. 信道建模应用:将所建模型应用于具体的通信系统设计和性能评估中,为系统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基础。
四、无线信道传播特性(400字左右)1. 多径效应: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经历多条路径,导致多径传播现象。
多径效应会产生多普勒频移、时延扩展和幅度衰减等。
2. 大尺度衰减: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因为材料和障碍物的阻挡而遭受衰减。
通常使用路径损失指数(Path Loss Exponent)来描述衰减的程度。
3. 阴影衰落: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信号与建筑物、自然环境等的阻挡和干扰,会造成信号的强度突变现象。
4. 多普勒展宽:移动通信中,信号源和接收器之间的相对运动会导致多普勒频移,进而引起信号的频谱扩展。
5. 天气衰落:天气现象对信号的传播也会产生影响,如雨滴、雪花等大气中的微粒会散射和吸收信号。
符号间干扰�高数据率意味着高符号率(比特率)�高符号率意味着短符号(在时间域里)�多径效应�B接收相同符号的多种复制,及时转换�对于相同的多径延迟,短符号比长符号将遭遇更多有效的ISI�为了最小化ISI,因此增加多径效应的抵抗能力(在多径环境中更好的系统运作),应该在传输中使用长符号�但是长符号意味着低符号率(比特率),也就是低带宽频率分集多路传输(FDM)�为了增加整体的信道带宽,符号将由多路载波作为独立的字符串传输�多信道整体带宽通过m因数来增加,m是使用载波的数量信道间干扰(ICI)�FDM信号的频谱是多路信道频谱的叠加�因为信道频谱中所有频率的组成,导致了信道间干扰的产生,影响了载波频率的能量为了最小化ICI,载波必须在频率域有较好的间距,也意味着低频谱利用率红色载波从蓝色和棕色载波上均遭遇到ICI正交频分复用�增加频谱利用率,载波的选择便于每个载波频率不会受到任何其他载波的影响�每个信道的频率与系统中使用的其他载波必须有空点(零点交叉,我个人理解为各载波的交点均在X轴上)。
OFDM允许载波的高密度,而不产生ICI原始的约束条件产生的频宽信道位置(工作频率)信道子载波数量子载波之间的频率间隔调制方式-主要参数值以某产品为例,分为20MHz和10MHz 两种频宽信道位置(工作频点)信道频宽信道子载波数量子载波间隙符号持续期(正交情况下)符号率调制方式-主要参数值假定情况如下进行的速率计算:-符号一个接着一个的传输,没有任何符号时间间隙-所有子载波用于数据传输(没有任何的引导波)-符号中的所有比特都是数据比特(没有向前纠错-FEC比特)以上所有的架设都是错的!每个子载波的真实带宽速率是250kBaud*48个子载波=12Mbaud调制方式-主要参数值假定情况如下进行的速率计算:-符号一个接着一个的传输,没有任何符号时间间隙-所有子载波用于数据传输(没有任何的引导波)-符号中的所有比特都是数据比特(没有向前纠错-FEC比特)以上所有的架设都是错的!每个子载波的真实带宽速率是125kBaud*48个子载波=6Mbaud实现限制-真实数据率20MHz频宽下BPSK-每个符号代表1比特(2个符号)-比特率=12MBaud*1比特/符号=12Mbps-数据率=比特率*编码率-编码率1/2�数据率=12*1/2=6Mbps-编码率3/4�数据率=12*3/4=9MbpsQPSK-每个符号代表2比特(4个符号)-比特率=12MBaud*2比特/符号=24Mbps-数据率=比特率*编码率-编码率1/2�数据率=24*1/2=12Mbps -编码率3/4�数据率=24*3/4=18Mbps 16QAM-每个符号代表4比特(16个符号)-比特率=12MBaud*4比特/符号=48Mbps-数据率=比特率*编码率-编码率1/2�数据率=48*1/2=24Mbps -编码率3/4�数据率=48*3/4=35Mbps64QAM-每个符号代表6比特(64个符号)-比特率=12MBaud*6比特/符号=72Mbps-数据率=比特率*编码率-编码率1/2�数据率=72*1/2=36Mbps -编码率3/4�数据率=72*3/4=54Mbps每个信道支持的速率OFDM技术骨头实现限制-真实数据率10MHz频宽下BPSK-每个符号代表1比特(2个符号)-比特率=6MBaud*1比特/符号=6Mbps-数据率=比特率*编码率-编码率1/2�数据率=6*1/2=3Mbps-编码率3/4�数据率=6*3/4= 4.5MbpsQPSK-每个符号代表2比特(4个符号)-比特率=6MBaud*2比特/符号=12Mbps-数据率=比特率*编码率-编码率1/2�数据率=12*1/2=6Mbps-编码率3/4�数据率=12*3/4=9Mbps 16QAM-每个符号代表4比特(16个符号)-比特率=6MBaud*4比特/符号=24Mbps-数据率=比特率*编码率-编码率1/2�数据率=24*1/2=12Mbps -编码率3/4�数据率=24*3/4=18Mbps64QAM-每个符号代表6比特(64个符号)-比特率=6MBaud*6比特/符号=36Mbps-数据率=比特率*编码率-编码率1/2�数据率=36*1/2=18Mbps -编码率3/4�数据率=36*3/4=27Mbps每个信道支持的速率非视距下的OFDM非视距的定义K因数=视距下接收到的能量总和/遮挡下接收到的能量总和,K>5dB为视距,K<5dB为非视距非视距下的OFDM-衰减�到达B的反射信号在时间和相位上进行转换(相对于主信号和其他反射信号)�B的主信号和反射信号混合�一些反射信号的相位与主信号相同,其他的与主信号相位相反�相位相反的信号会与其他信号相减,这就是衰减的产生�根据地势,组件转换的相位总和就是频率的功能�相同地势下,不同频率的衰减是不同的,这就是信道频率响应视距下的OFDM非视距下的OFDM。
此君说5G是第五代Wi-Fi传输技术....,其实不是,5G是指的另外一个可以被免费使用的无线电频段(5150MHz - 5825MHz),俗称5G Wi-Fi频段,这个频段里面一共有201个信道,但是,能够被Wi-Fi协议所用的信道寥寥无几。
原因是这个频段非常特殊,与军用雷达频段重合,因此,很多国家处于国家安全考虑,对5G频段持保留态度(如卡塔尔,叙利亚,也门等)。
另外有一些国家,有着较强的抗干扰技术,所以对此频段比较开放。
如下图所示:但是,是不是可用就意味着真的可用,这里有个小误区。
实际情况是有一个叫做DFS的认证需要过,你才可以在这些通篇标记可用的区域,如美国,欧洲,台湾等地使用这些“很多”的信道。
这个认证的核心原理是要求5G Wi-Fi产品侦测到同频段军用雷达信号时,要自动切信道,否则,罚款,甚至下架,集体召回。
结论一:5G Wi-Fi是指5150MHz-5825MHz的无线电频段,是Wi-Fi可以免费使用的有一个频率范围。
中国,只开启149,153,157,161,165这5个信道,其他的都不可用。
原因不详,我猜有两种原因:1. 国家有关部门无法做到监督到5G产品能够在雷达信号出现时自动避开,不相信产品和商家,所以禁;2. 我国的雷达频段覆盖很全,民用无线电不得与军用冲突。
(原因是猜的,有知道详细原因的,非常欢迎告诉我,感谢!!!)结论二:5G频段并非随便使用,需要遵守每个国家定义的无线电法规,因为此频段与雷达频段冲突。
那么,只有5个信道,够不够?答案是不好说,如果用的人不多,肯定够,如果用的人多,那就拥堵。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5G频段地广人稀,信道与信道之间的间距很大,抗干扰能力强过2.4Ghz。
于此同时,微波炉,无绳电话,蓝牙等无线设备工作的频段是2.4G频段,也不会对5G频段造成干扰。
所以,短时间内看,5G频段算一方净土。
结论三:5G频段相对2.4G频段更干净,短时间内不容易被干扰。
无线接入技术原理无线接入技术是指利用无线信号进行数据传输,实现移动终端设备与网络之间的连接。
无线接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等领域。
无线接入技术的原理涉及到无线信道传输、调制解调、射频传输、多址接入和信号处理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围绕无线接入技术的原理展开阐述,并提供相关实例和应用场景,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无线接入技术。
一、无线信道传输无线信道传输是无线接入技术的基础,它负责在无线环境中传输数据。
无线信道传输通常使用电磁波进行信号传输,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广播信道:广播信道是指无线信号由一个信号源向所有接收设备传输,接收设备无法选择接收哪个信号。
典型的例子是广播电视和广播电台。
2. 点对点信道:点对点信道是指一对设备之间进行直接的信号传输,这种传输方式通常能够提供更可靠的连接和更高的传输速率。
两台蓝牙设备之间的通信就是采用点对点信道。
3. 多对多信道:多对多信道是指一组设备之间进行信号传输,允许多个设备同时进行通信。
无线局域网(WLAN)就是采用多对多信道进行数据传输的典型应用。
以上几种无线信道传输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常常混合使用,以满足不同的数据传输需求。
二、调制解调调制解调是将数字数据转化成模拟信号并通过无线信道传输的过程,以及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数据的过程。
调制解调包括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两种方式。
1. 模拟调制:模拟调制是将数字数据转化成模拟信号,常用的模拟调制方式包括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和振幅调制(AM)等。
2. 数字调制:数字调制是将数字数据转化成数字信号,典型的数字调制方式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高斯频移键控(GFSK)、正交振幅调制(QAM)等。
在接收端,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进行解调,将其转化为数字数据进行处理。
调制解调技术的应用使得数字数据能够通过无线信道进行传输,为无线接入技术提供了基础支持。
三、射频传输射频传输是指在30 kHz到300 GHz范围内进行的无线信号传输。
001. IE802.11简介标准号IEEE 802.11b IEEE 802.11a IEEE 802.11g IEEE 802.11n 标准发布时间1999年9月1999年9月2003年6月2009年9月工作频率范围2.4-2.4835GHz5.150-5.350GHz5.475-5.725GHz5.725-5.850GHz2.4-2.4835GHz2.4-2.4835GHz5.150-5.850GHz非重叠信道数 3 24 3 15物理速率(Mbps)11 54 54 600实际吞吐量(Mbps) 6 24 24 100以上频宽20MHz 20MHz 20MHz 20MHz/40MHz 调制方式CCK/DSSS OFDM CCK/DSSS/OFDM M IMO-OFDM/DSSS/CCK 兼容性802.11b 802.11a 802.11b/g 802.11a/b/g/n2. 频谱划分00000000000WiFi总共有14个信道,如下图所示:00000000001)IEEE 802.11b/g标准工作在2.4G频段,频率范围为2.400—2.4835GHz,共83.5M带宽00000000002)划分为14个子信道00000000003)每个子信道宽度为22MHz4)相邻信道的中心频点间隔5MHz5)相邻的多个信道存在频率重叠(如1信道与2、3、4、5信道有频率重叠)6)整个频段内只有3个(1、6、11)互不干扰信道0000000000 3. 接收灵敏度00000000000误码率要求速率最小信号强度PER(误码率)不超过8%6Mbps -82dBm 9Mbps -81dBm 12Mbps -79dBm 18Mbps -77dBm 24Mbps -74dBm 36Mbps -70dBm 48Mbps -66dBm 54Mbps -65dBm4. 2.4GHz中国信道划分00000000000802.11b和802.11g的工作频段在2.4GHz(2.4GHz-2.4835GHz),其可用带宽为83.5MHz,中国划分为13个信道,每个信道带宽为22MHz00000000000北美/FCC 2.412-2.461GHz(11信道) 0000000000欧洲/ETSI 2.412-2.472GHz(13信道) 0000000000日本/ARIB 2.412-2.484GHz(14信道)00000000002.4GHz频段WLAN信道配置表信道中心频率(MHz)信道低端/高端频率124122401/2423224172406/2428324222411/2433424272416/2438524322421/2443624372426/2448724422431/2453824472426/2448924522441/24631024572446/24681124622451/24731224672456/24781324722461/24835. SSID和BSSID000000000001)基本服务集(BSS)0000000000基本服务集是802.11 LAN的基本组成模块。
射频识别的工作频率与信道选择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它通过无线电信号来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和跟踪。
射频识别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
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工作频率与信道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一、工作频率的选择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常用的工作频率包括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和超高频(SHF)。
每个频段都有其特定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1. 低频(LF)低频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频率一般在125kHz到134kHz之间。
LF频段的特点是抗干扰能力强、穿透力强、适用于金属和液体环境。
因此,低频射频识别系统常用于动物标识、门禁系统、车辆识别等场景。
2. 高频(HF)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频率一般在13.56MHz。
HF频段的特点是抗干扰能力较强、读取距离较近、适用于近距离识别。
因此,高频射频识别系统常用于门禁系统、电子支付、智能卡等场景。
3. 超高频(UHF)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频率一般在860MHz到960MHz之间。
UHF频段的特点是读取距离较远、读取速度较快、适用于大规模物品的追踪和管理。
因此,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常用于物流管理、库存管理、智能零售等场景。
4. 极高频(SHF)极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频率一般在2.4GHz到5.8GHz之间。
SHF频段的特点是读取速度极快、读取距离较近、适用于高速物体的追踪和管理。
因此,极高频射频识别系统常用于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场景。
二、信道选择的重要性在射频识别系统中,信道选择是指选择合适的频率带宽和信道参数,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信道选择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读取距离。
1. 抗干扰能力在现实应用中,射频识别系统往往会受到来自其他无线电设备的干扰,如无线电广播、手机信号等。
通信网络中的无线传输与射频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无线传输和射频技术作为无线通信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保持距离和移动的情况下,能够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线传输和射频技术的定义、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无线传输和射频技术的定义和原理1.1 无线传输的定义无线传输是指通过无线信道将信息从一个地点传输到另一个地点的技术。
它主要依赖于电磁波的传播,具备了灵活性、方便性和可移动性的特点。
1.2 射频技术的定义射频技术是指在射频频率范围内工作的通信技术。
射频频率范围一般指300Hz到300GHz的范围,包括无线电、微波和毫米波等。
1.3 无线传输和射频技术的原理无线传输和射频技术主要基于以下原理:a) 电磁波传播:通过无线信道进行信息传输,主要依赖于电磁波的传播。
电磁波的传输是通过无线电频率的震荡来实现的。
b) 调制和解调:无线传输中的信号往往需要通过调制和解调来进行传输和接收。
调制是将原始信号转换为载波的一种形式,解调则是从载波中恢复出原始信号。
二、无线传输和射频技术的应用2.1 无线传输的应用a) 无线通信:可以通过无线传输实现语音、短信和数据的传输,如手机通话、短信和上网等。
b) 无线电视:无线传输可以用于传输电视信号,实现无线电视的接收和播放。
c) 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输可以用于搭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环境监测、物体追踪等功能。
d) 无线充电:无线传输技术还可以用于实现无线充电,例如无线充电器和无线充电座等。
2.2 射频技术的应用a) 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局域网是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无线网络,可以实现移动设备的无线联网。
b) 射频识别(RFID):射频识别技术可以用于商品管理、物流追踪和身份验证等领域。
c) 智能家居:射频技术可以用于智能家居系统,实现家电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d) 智能交通:射频技术可以用于电子收费、车辆追踪和无线传感器的信号传输等。
一.HIPERLANHiperLAN是欧洲电信标准协会无线标准局宽带无线接入网组织(ETSI BRAN)开发的无规格:HiperLAN/1和HiperLAN/2。
这两种标准均被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采用。
HiperLAn标准提供了类似于IEEE 802.11无限局域网协议的性能和能力,后者在美国和其他国家被采用。
初期HiperLAN标准工作在5GHz 频段,采用GMSK 调制,其频道数据速率可达2 0 M b i t / s ,通常将初期HiperLAN标准称为HiperLAN1 标准。
但是,此标准并没有多大吸引力,因为在技术上还没有IEEE 802.11b那样成熟并得到广泛认可,其频道数据速率、抗多径干扰能力均低于IEEE 802.11a 标准。
新一代HiperLAN标准即HiperLAN2 标准有了IEEE 802.3a 标准一样的强抗多径干扰能力和高频道数据速率; HiperLAN/2同样采用5G射频频率,上行速率可以达到54Mbps,采用的则是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以及实现语音通讯。
HiperLAN/2网络协议栈具有灵活的体系结构,很容易适配并扩展不同15个,并且支持鉴权与加密功能使之其网络安全性能优于IEEE 802.11 系列标准。
标准运行在5GHz频段,在5.15~5.35GHz(5.47~5.725GHz)频率范围内分配4~15个非重叠分离信道,信道带宽为25MHz,信道间隔为20MHz。
标准中定义了运行在5GHz 频段采用OFDM 扩频技术的物理层。
在采用OFDM 技术中,标准在可用波段内选用了52 个子载波,子载波间隔为312.5kHz,其中48个子载波用于运载用户通信数据信息即为“数据载波”,而其余4个子载波用于运载引导序列即为“导频子载波”,以便收端对信号进行相位跟踪,实现收发同步。
考虑到室内无线信道的最大时延情况,保护间隔时间规范为800ns,为提高效率对于空间较小的房间也可选择更小些的保护间隔。
WLAN使用的2.4GHz频段和5GHz频段属于ISM频段。
ISM,即工业(Industrial)、科学(Scientific)与医疗(Medical)。
ISM频段主要开放给工业、科学、医疗三个机构使用,只要设备的功率符合限制,不需要申请许可证(Free License)即可使用这些频段,大大方便
了解了什么是射频后,射频是怎么作为载体传递信息的呢?我们高中物理都有学过射频传输信息的基本调制方式:调频、调相和调幅,发送端将信息调制到载波上,通过改变载波的频率、相位和振幅传递信息,接收端收到信息后,再解调还原信息。
通过这样一个调制解调的过程,就实现了信息的传递。
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调频广播,调幅广播等就是这样传递信息的。
WLAN射频传输信息的基础也是调频、
这样看来使用射频通信和有线通信是不是没有多大区别?我们更为熟悉的有线通信其实也是将信号调制成电脉冲或光脉冲,然后放到电缆或光缆上传输。
只不过射频需要解决更多的问题,如射频的反射、衍射等问题。
无论是使用射频通信还是使用有线媒介的通信,其过程都
我们可以把WLAN信道理解为电视机的频道,如果WLAN使用整个2.4GHz频段作为一个信道,当同一覆盖范围内有两个及两个以上
在部署WLAN时,为避免相邻AP产生同频干扰,多采用蜂窝式信道布局。
蜂窝式布局中相邻AP间使用不交叠的独立信道,可以有效避免同频干扰。
华为AP产品2.4G射频默认使用1信道,如果用户在部署WLAN时忘了配置信道,可能会造成某些AP覆盖重合的区域产生同频干扰,使用户无法上线。
但是,为众多AP配置信道也是件很累人的事情,华为产品支持射频信道的自动模式。
AP上线后,AC会根据AP周围的无线环境,自动为AP射频设置信道,避免了用户为多个AP配置信道的繁杂工作。
华为产品还支持射频调优功能,可以根据射频周围的无线环境自动调整信道和发射功率,保持整个无线网络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
在WLAN初次部署完成后,建议执行一次射频调优。
比如周围的卖场也有WLAN,很可能会和我们自己部署的WLAN有部分区域的射频冲突,射频调优可以让WLAN自己根据无线环境调整信道部署和发射功率,减少射频的冲突。
而且无线环境可能是变化的,在低峰时段执行定期的射频调优也是有必要的。
2.4GHz频段射频在各个国家已经放开使用,越来越多的无线设备都工作在2.4GHz频段(如蓝牙设备),使得2.4GHz频段日益拥挤,信道干扰严重,有时会影响WLAN用户的正常业务。
华为产品在V2R3C00版本开始支持频谱分析功能,频谱分析可以分析出AP周围存在的干扰设备,如婴儿监视器、微波炉、蓝牙设备等。
WLAN 可以使用的另一个频段——5GHz频段,有更高的频率和频宽,可以提供更高的速率和更小的信道干扰。
WLAN标准协议
将5GHz频段分为24个20**z宽的信道,且每个信道都为独立信道。
这为WLAN提供了丰富的信道资源,更多的独立信道也使得信道绑定更有价值,信道绑定是将两个信道绑定成一个信道使用,能提供更大的带宽。
如两个20**z的独立信道绑定在一起可以获得20**z两倍的吞吐量,这好比将两条道路合并成一条使用,自然就提高了道路的通过能力。
802.11n支持通过将相邻的两个20**z信道绑定成40**z,使传输速率成倍提高。
802.11n也同时定义了2.4GHz频段的信道绑定,但由
于2.4GHz频段较拥挤的信道资源,降低了2.4GHz频段信道绑定的实用性,一般不推荐使用2.4GHz频段的信道绑定。
下图为5GHz频段的信道划分情况。
图中,黑色的半圆表示独立信道,红色的半圆表示标准协议推荐的信道绑定,UNII-2e为5GHz新增频段,该频段中国尚未放开使用。
目前中国已放开使用的信道有36, 40, 44, 48, 52, 56, 60, 64, 149, 153, 157, 161, 165。
各个国家开放的信道不一样,可以参照国家信道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