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不利因素
- 格式:docx
- 大小:17.63 KB
- 文档页数:2
民族中心主义是跨文化沟通的障碍摘要:民族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使人们在跨文化沟通时遇到很大障碍,其影响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并且,这一思维模式的无意识性使其负面影响更难消除。
然而,通过接触多种不同文化、对其他文化持包容态度等手段,能够达到成功地进行跨文化沟通的目的。
关键词:民族中心主义跨文化沟通缓解途径1.引言当今社会,“全球化”这一概念为大多数人所熟悉,人们总是在谈论这一项趋势带来的便利。
我们可以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范围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人们在交流时都会带着各自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这就为跨文化交际带来了很多难以克服的障碍。
其中,民族中心主义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2.民族中心主义2.1概念民族中心主义这一概念首见于summer(1940)的著作。
在群体关系和文化研究中,民族中心主义是指将自己的群体看做万事万物的中心,并以自己的群体为标准,衡量和评判其他群体的现象。
由定义我们不难看出,人们理解和评价其他文化的方法就是将之与自己的文化进行比较。
如果该文化与自身文化相近,那么这种文化就会被认可;反之,该文化中的风俗或信仰就会被认为是荒诞的、不理智的。
民族中心主义几乎存在于任何一种文化当中,其影响力也是非常深远的。
例如,不同国家绘制世界地图时,会选用不同的角度,以便达到将自己国家在世界地图中凸显出来的目的。
这是民族中心主义在地理意义上的呈现,在文化研究中其影响同样深远。
2.2起因民族中心主义并非人们有意为之,或是人们选择的结果。
就像文化本身一样,民族中心主义大多是在无意识的层面形成的(samvor,& porter,2007)。
在人们的文化习得与传承过程中,民族中心主义就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一样,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之后,当人们开始对其他文化的宗教和风俗进行评价时,民族中心主义就会在人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正是民族中心主义的这种“潜伏性”,使其危害更大。
跨文化交际:差异与合作的挑战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跨文化交际不仅包括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也包括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交流。
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通常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了解跨文化交际所面临的差异与合作的挑战,是非常重要的。
一、差异的挑战1.语言障碍语言是跨文化交际中最显著的差异之一。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方言,这会导致语言障碍,使人们无法进行有效地交流。
即使是用英语作为共同语言的情况下,不同英语国家之间的口音、文化习惯和用词也会产生误解和困难。
2.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另一个较大的挑战。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规范和信仰等。
例如,中国和西方文化在礼仪、人际关系、交际方式和商业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以中国为例,中国人重视面子和人情味,而西方人更加实际和注重结果。
这种文化差异往往会产生误解和冲突。
3.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另外一大挑战。
在跨文化交际时,人们可能会感到不安、不自在、紧张和困惑等。
这些不适应可能来自于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和陌生的环境等,这对人们的交际和合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合作的挑战1.团队合作在跨文化交际中,团队合作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人们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协调和合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人们可能会有不同的期望、行为习惯和交流方式,这会导致团队的矛盾和冲突。
2.管理挑战在跨文化交际中,管理也是一个挑战。
在管理跨文化团队时,领导者需要更加有耐心、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加敏感。
他们需要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并学会改变自己的管理方式,以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3.市场挑战在商业文化中,市场挑战也是一个额外的难题。
不同国家的商业文化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人们需要了解当地的市场环境,并适应不同的商业习惯、法规、消费者需求和文化背景。
例如,在中国,红色是吉祥的颜色,但在德国,红色可能会被视为不吉利的颜色。
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研究跨文化交际作为国际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维护国际间的和平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有效地实现跨文化交际,成为日益受到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而面子协商理论,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有效沟通的重要理论模式,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矛盾纠纷的方法。
本文旨在针对跨文化交际中的面子协商理论以及其应用进行系统研究,以期深入探索跨文化交际中面子协商理论的有效运用。
首先,本文将介绍面子协商理论,并从它的内涵及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面子协商理论,也即是“礼尚往来”理论,主要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人们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为了维护彼此的“面子”,而采取的一种强调礼貌和尊重他人的协商模式。
从影响因素方面看,面子协商理论主要受到社会文化、个人价值观价值取向以及跨文化交际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本文将对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特征及有效运用进行探讨。
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特征主要体现在于:其一,追求“双赢”,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面子协商理论追求的是双赢,即两方可以通过和谐沟通协商,实现彼此都有收获的局面;其二,强调协调,在跨文化交际中,面子协商理论强调协调合作,在双方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协商解决问题。
经过分析,面子协商理论作为一种有效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矛盾纠纷的方法,有效地帮助双方通过沟通交流来实现目标,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此外,面子协商理论还可以帮助双方以更有效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从而达到真正的共赢。
然而,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也有一些不利因素。
例如,面子协商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双方间的真实交流,从而阻碍了跨文化交际的发展。
另外,当双方间有较大的文化差异时,面子协商理论也可能出现无法和解的现象。
最后,本文将对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进行重点讨论,强调其实践价值,以促进跨文化交际中的双方相处融洽。
在实践中,首先,双方需要实践面子协商理论,加强相互的理解和尊重;其次,双方需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对方;最后,要努力发现跨文化交际中的有效模式,使双方更好地实现“双赢”的局面。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影响[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西方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频繁。
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可以达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目的,更是促进国与国之间建立良好关系和实现共同发展的催化剂。
鉴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跨文化交际也愈加复杂化,想要取得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并非易事。
本文主要从文化差异的视角来分析影响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因素,把文化因素分别与语言和非言语行为两方面相结合进行分析,以便中西跨文化交际者深入了解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减少交际障碍。
[关键词]文化差异;中西方跨文化交际;语言因素;非言语行为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具有生命力和推动力的新生学科,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迅速地发展起来。
改革开放加快了我国对外交流的步伐,尤其是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迅速增多,跨文化交际也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一般认为,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不仅包括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还包括任何在语言及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顾佳希,2016)。
由于文化差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心理因素、语言、非言语行为等)的客观存在,当前中西方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语言不通、理解偏差、交际障碍、文化误读、文化冲突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文化误读。
鉴于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误读事件屡屡发生,交际者必须了解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诸多因素,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减少失误,从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和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就提高跨文化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言,首先,从交际者自身方面来说,交际者要主动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研究跨文化交际方法、分析跨文化交际失败原因等来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跨文化交际者要从外部环境中汲取有关跨文化交际的成功案例,并积极地参与到跨文化交际当中来丰富自己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与经验,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积累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经验。
跨文化交际中的刻板印象摘要: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常会遇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诚心诚意与人交往,却被人当成了区别对待的对象;有时自己与人交往时,也免不了将旧时的经验往别人身上套,结果却误解了对方,使其遭受伤害和委屈。
这种种现象,不仅不利于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而且还会破坏业已形成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工作和生活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这些难堪和尴尬局面的形成,除了因不了解交际对象的背景而选择的交往方式方法不当外,受“刻板印象”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跨文化交际中,情况更为复杂。
人们面临的是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国家、拥有与本民族文化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
如若处理不当,滥用我们的“刻板印象”,那么就免不了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结果损失的将决不仅仅是个人的面子问题,务必引起高度的重视。
关键词:跨文化;刻板印象;交往关于刻板印象,许多学者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首先,刻板印象是对某一特定社会群体的知识、信念和期望的概括。
第二,刻板印象可以是消极的,中性的,甚至是积极的。
第三,刻板印象不应该总是被诋毁,因为它们通常有逻辑的和合理的根源,而且有时是理解他人的一种有益的认知工具。
第四,刻板印象不仅局限于感知,还会影响态度和行为。
第五,刻板印象是认为一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种刻板印象忽视了群体成员之间的差异,过分强调了他们的相似之处。
第六,刻板印象是无意识的。
第七,虽然刻板印象通常来自间接经验,但直接经验在其形成中的作用不应被忽视。
第八,刻板印象根植于沟通的需要,并反过来在沟通中付诸实践。
20世纪40年代以来,产生了许多关于刻板印象形成的理论。
其中包括两个重要的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
这些理论主要是从人际和群体间沟通的角度来解释的。
社会文化理论学派认为应该从群体间或社会维度而不是人际或个人维度研究刻板印象。
该学派强调刻板印象的获取和传播。
他们认为,刻板印象要么是通过对不同群体的直接观察形成的,要么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和其他间接的影响形成的。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摘要】文化休克是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现象,当个体遭遇文化差异时,会产生一种困惑和焦虑感,导致文化冲突和障碍。
文化休克的表现形式包括语言障碍、行为误解、价值观冲突等。
其原因主要在于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和认知偏差。
文化休克对个体产生负面影响,如社交问题、情绪失调等,因此需要及时处理和应对。
处理方式可以通过适应和学习来缓解文化休克,而应对策略则包括提高文化敏感度、开放心态和多角度思考等。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是一个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只有加强跨文化理解和沟通才能有效减少文化冲突和障碍。
【关键词】文化休克现象、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困境、表现形式、原因、影响、处理方式、应对策略、结论。
1. 引言1.1 文化休克现象的定义文化休克现象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由于个人或集体对新文化环境的无法适应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冲突和困惑状态。
在跨文化交际中,当个体无法理解、接受或适应目标文化的价值观、习俗、行为规范等,就容易出现文化休克的现象。
文化休克并非一种短暂的心理状态,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可能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文化休克现象常常导致个体感到孤独、沮丧、困惑、无力应对新文化环境带来的挑战。
个体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大、自我认同感模糊、社交能力下降等问题。
文化休克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影响到个体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
了解文化休克的定义及其发生的原因对于有效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增加对不同文化间差异的认识,加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文化环境,减少文化休克带来的负面影响。
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文化差异引发的困境文化差异引发的困境是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不同国家或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这种差异会导致交流双方在沟通中产生误解和冲突。
某些文化中的言行举止可能在另一种文化中被视为不礼貌或无礼,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和错误理解。
inter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s例子题目:跨文化误解: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引言:跨文化误解是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一种普遍问题,人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上可能产生误解。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误解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个人和组织更好地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困难。
一、原因:1. 语言差异: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语言可能产生翻译误差和理解障碍。
2. 价值观念的差异:不同文化间的价值观念差异可能导致对同一行为或事件的不同解释,产生误解。
3. 社会礼仪的差异:不同文化对待礼貌用语、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的认知差异也是常见的误解原因。
4. 文化背景的影响:每个人都受到自己所在文化的塑造,这使得人们倾向于以自身文化为标准来观察和解释他人的行为,难以理解或接受其他文化的行为习惯。
二、影响:1. 沟通障碍:跨文化误解会导致语言交流的困难和不准确的信息传递,进一步加大误解的程度。
2. 人际关系受损:误解可能造成个人和组织间的紧张局势,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
3. 工作效率下降:跨文化误解会对工作团队的协作和效率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妨碍项目的顺利进行。
4. 商业机会损失:在跨国商务交往中,由于跨文化误解,商业机会可能会失去或错失。
三、解决方法:1. 学习目标文化:通过研究和学习目标文化的语言、历史、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增加对该文化的理解。
2. 尊重多样性:培养开放和接纳不同文化的心态,尊重他人的差异并愿意适应。
3. 倾听和观察:在跨文化交往中,倾听和观察他人的行为和非言语沟通,以更好地理解其意图和文化背景。
4. 询问和澄清:当遇到可能引发误解的情况时,及时与对方沟通、询问和澄清,以消除误解。
5. 寻求中立第三方的帮助:如果无法解决跨文化误解,可以考虑寻求中立第三方的帮助,例如文化顾问或翻译人员。
结论:跨文化误解在全球化时代已经变得普遍,对人际关系和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摘要] 在任何形式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我们需要注意文化和心理因素充斥跨文化交际的全过程,与此同时,也要重视群体和个体差异。
如果我们想在跨文化交际这个舞台上大展身手,不仅应该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而且还要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了解和熟悉这些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从而在熟悉和接触目的文化时做到思想开放,行为变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文化;心理1. 引言“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 n”。
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所以在与不同国度的人交际之初,人们大都认为只要会使用对方的语言就能很好地与其交流了。
但不久人们就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双方没有语言障碍,却无法沟通,经常发生误解甚至交际失误。
这时他们发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交际并不简单,很具挑战性,因为除了语言因素外,一些非语言因素也同样会成为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主要原因,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它们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因此,了解跨文化交际的非语言因素,将会指导跨文化交际活动,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这些非语言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
2.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因素关于文化的定义,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文化作了一种新的解释,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在罗森塔尔·尤金所编的《哲学小辞典》中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就是所谓“广义的文化”,而与之向别的“狭义”则是专指精神文化而言,即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政治和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学术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
文化提供给人们思维的方式来听、看和阐释世界。
跨文化交际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杨东焕(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公外部,辽宁大连116052)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贸易往来日趋频繁,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跨文化交际障碍也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极大兴趣。
近年来,有关跨文化交际障碍的论文、著作层出不穷。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经验,阐述了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内涵;分析了跨文化障碍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对策。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障碍; 原因; 对策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1)01-0014-03The C ountermeasure Analysis and the Reasons of the Cultural C ommunication BarriersYANG Dong-huan(Liaon in g Un iversity o f I nternational Business an d Economics ,Dalian,Liaoning 116052)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trade,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 s increasingly of concern.And,experts and scholars are interested in the cross-cul tural communication barriers.In recent years,there are many papers and works on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arriers.The writer,who has the rich teaching experience,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ross-cul tural communication,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 cross-cul tural communication barrier,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 of the across-cul tural communication barriers.Key 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arr iers; reasons; countermeasure收稿日期:2010-12-05基金项目: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校级立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在我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0,项目编号:2010XJLXJGQN005。
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文化的融合,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议题。
但是,不同的文化差异和观念的不同可能会导致沟通障碍,而这种沟通障碍可能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
一、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文化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比如风俗习惯、语言、道德观念、信仰、服务意识等等。
基于这些差异,不同文化的人们会采取不同的交际方式。
例如,在某些国家的商务场合中,使用直接的语言表达会被视为“太直白”,而在其他国家,这样的表达方式则被认为是“坦诚”。
二、语言障碍语言障碍是跨文化交际中最明显的一个问题。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语言的差异会导致信息的传达不准确或者误解。
即使使用一种共同的语言进行交流,也会因为语言的运用方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交流障碍。
因此,为了避免沟通障碍,我们应该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了解他们的用词习惯和交际技巧,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
三、态度与价值观跨文化交际中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差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不同的国家、地区,甚至不同的阶层、宗教、民族群体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些准则往往反映了他们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
例如,对于西方文化来说,个人的利益至上,而对于亚洲文化来说,群体的利益至上。
在国际商务交往中,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就可能会导致交流失败。
四、身体语言身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身体语言是一个人表达自己情感和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而这种语言在不同的文化中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和反应。
例如,在某些国家中,微笑是表示友好和接受的方式,而在其他国家中,微笑则可能被视为表达不满或者轻蔑。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我们应该关注对方的身体语言并进行正确的理解。
五、文化认知文化认知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理解和接受不同文化的能力。
只有通过对不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跨文化交际中偏见的来源及影响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活动、互相交流的过程。
文化与交际不可分割,人们所有的交际活动都受其文化背景的制约和支配。
通常而言,理解与自己文化相同或相似的行为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种文化背景的人要理解处于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的行为存在着不小的困难。
为了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不同造成的障碍,人们便开始对来自外来文化的人和事物进行分类。
这些分类有的符合实际,有的却不符合实际。
因此,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因为之前得出的分类与现实不同而造成偏见,致使归类很容易转变为定型,即所谓的“文化定势及偏见”。
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接下来,我将从外国人眼中日本人是工作狂与中国人不讲公共秩序这两种偏见现象进行简单介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这种偏见造成的后果。
首先,我先谈一谈日本人是工作狂这种偏见。
每当提到日本的职员往往会想到认真、勤勉、守时、利落这些词语,同时我们也不难会联想到一个词——工作狂。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留有这种印象呢?日本人真的像我们想象中那样拼命工作吗?这种“工作狂”的印象对跨文化交际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我首先调查了一下各国劳动工人每年工作时间的状况:日本为每年工作1735小时、韩国为每年2163小时、英国为每年1669小时、美国为每年1788小时、法国为每年1489小时。
根据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日本人的平均工作时长并不特别长。
但是以上统计的是日本全职职员的工作时长,其实日本有很多人做兼职,日本和其他各个国家相比,兼职的人在全体劳动者中所占比例很高。
这是因为很多日本女性结婚生孩子的时候就会辞去正式职员的工作。
日本抚养孩子的母亲在生小孩之后并没回到原来的全职工作岗位,很多人都改行做兼职。
这就解释了日本人的全体劳动时间有所减少的原因。
实际上,相比其他国家做全职工作的人,在日本做全职工作的人工作的时间更长。
而且,我们可以知道,如果这个劳动时间加上之前没有包含在内的“义务加班”时间,日本人的工作时间就更长了。
跨文化交际中的偏见成因与应对举措0引言自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顺利加入国际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作为组织的其中一员,使得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交往的次数更加频繁。
在这一过程中,国际商务谈判的成功或失败尤其的重要,因为它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国际商务谈判跟国内商务谈判非常相似,是由国内商务谈判这一具体活动演变而来的。
不同的是,国际商务谈判所要求谈判人员的能力更加的高。
国际商务谈判中涉及到跨文化交际方面,这一方面需要谈判者熟练掌握贸易知识和与人交际沟通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国家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以及尊重不同国家的价值观,做到知己知彼,最终才能跨越文化沟通障碍,取得最终的胜利。
本文将通过研究国际商务谈判中跨文化交际存在的一系列障碍,总结出一些对策,提高谈判中成功率。
国际商务谈判中跨文化交际存有的障碍多种多样,接下来,可以从三方面了解。
1.1 不同的交流模式会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商务谈判分成语言交际模式和非语言交际模式这两种基本的交流模式。
由于各国所处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相同,以至于中国和一些英语国家的交流方式在语言交际模式和非语言交际模式都存有着许多交际障碍。
据介绍,知名的美国人类学家 hall的语境分割,中国属低语境文化,而英语国家都属高语境文化。
处在低语境文化的谈判人员,他们自身利益面子等一些因素的影响,往往用直截了当并间接的方式回去婉拒对方的观点。
而处在高语境文化的谈判人员,他们往往实行轻易的方式回去抒发他们的见解,碰到对自己不利的条件时,他们往往就是据理力争的,他们的态度真诚并诱发始终如一地语气。
除了语言交际模式之外,非语言交际模式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也存在差异。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曾经说过:"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用字典,却能从眼睛你的语言中了解一切。
"所以说,非语言交际模式在商务谈判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跨文化交际的心理与态度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需要克服语言、文化和心理上的障碍,以建立有效的沟通和理解。
因此,跨文化交际的心理与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跨文化交际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
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他们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行为方式可能与我们自己的有所不同。
在面对这样的差异时,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和接纳对方的观点和习惯。
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去理解和接纳他人,才能建立良好的跨文化关系。
跨文化交际需要具备跨越语言障碍的心理准备和信心。
语言是交流的重要工具,但在跨文化交际中,双方往往使用的并不是母语。
因此,我们需要克服语言障碍,努力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保持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克服语言障碍,与对方进行有效的交流。
跨文化交际还需要具备适应和调整的心理能力。
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不习惯或不舒服的情况。
例如,饮食习惯、礼仪规范和社交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适应和调整自己,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并尽量避免产生冲突和误解。
跨文化交际还需要具备自我意识和自省的心理能力。
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的文化背景对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我们应该审视自己的偏见和假设,并努力摒弃这些对跨文化交际不利的心理因素。
只有通过自我意识和自省,我们才能发展出更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跨文化交际还需要具备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的心理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冷静地分析问题的根源,以及各方的利益和需求。
同时,我们还需要善于倾听和沟通,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我们才能建立起稳定和谐的跨文化关系。
跨文化交际的心理与态度对于建立有效的跨文化关系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克服语言障碍的心理准备和信心,适应和调整的心理能力,自我意识和自省的心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的心理能力。
作者: 姚明发
作者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出版物刊名: 广西社会科学
页码: 175-179页
主题词: 跨文化交际;认知;情感
摘要:误解、误释和交际失败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普遍特征。
这些特征是基于文化的差异对现实世界的建构方式不同而产生的。
种族中心主义、文化原型、认知偏见及社会身份等会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不利的影响。
同样,焦虑、不确定情绪、感觉不公、偏见及其他消极的情感反应以及它在跨文化交际接触中也会产生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培训来消减。
论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不利因素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美国将严查在美孔子学院,遣返持有J-1签证的中文教师,闻此消息,不禁感慨万千,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问题的产生,是什么在影响跨文化交际呢?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趋势越来越强烈的今天,世界各国家和地区之间联系日益密切,不同的文化业随之不断交流与碰撞,这就是跨文化交际。
包括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交流。
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当属东西方之间的跨文化交际。
但是,由当前大家热议的“孔子学院事件”就能看出,跨文化交际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处的社会风俗、物质基础、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而这些实际存在的差异一直在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进行,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语言障碍,价值观,民族中心主义和思维方式等方面。
一、语言障碍
众所周知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文化区域形成的基础,不同的文化区域开始沟通最先要克服的问题便是语言障碍。
世界上国家和民族众多,与之相伴的语言种类更是繁杂多样,例如东方国家的汉语、日语、蒙古语;西方国家的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还有众多使用人士较少的小语种的存在,这种语言差异就带来了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语言障碍。
不同的语言使不同文化区域的交流变得异常困难,语言不同便不能有效的交流,而语言交流时上方沟通的最几班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一旦语言具有差异,便必须有一方学习另外一种新的陌生的语言或使用非语言交际。
然而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困难程度大家都了解,我们学习英语多年至今不能很好的和英美国家的人顺畅自然地交流、若使用非语言交际,不同民族的手势语等身体语言所代表的意义也有所不同,甚至意义截然相反,例如中国人对于亲吻和严肃,而在西方国家则是一种友好的礼节,所以很容易产生误解。
二、价值观不同
人的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文化因素不可或缺,同时价值观又会反作用于文化。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好坏、善恶的评价和看法,是在一种文化环境的长期熏陶下,经过长期学习和思考而形成的一定的价值尺度和准则,价值观具有稳定性,一旦确立便很难改变—这也是价值观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原因所在。
由于当今跨文化交流增多,个人的价值观不断受到来自外部的未知的价值观的影响和冲击。
以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为例。
首先,中国认得价值观是以群体为重,对群体具有很强的归属感,与之便产生了群体取向。
中国人提倡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冲突时,首先保证集体利益,融入群体,处理好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并贡献个人的价值以保证群体的发展。
这种价值观一方面是中国人乐于奉献,含蓄安稳,并极力与社会相适应,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人缺乏进取精神、安于现状且缺乏竞争意识。
当国人面对西方个人主义时往往反映强烈,对个人主义不解甚至敌视。
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喜欢追求自由,放任个性,做事以个人意志为主导,从不随波逐流,喜欢独辟蹊径、标新立异。
然而,这种做法在国人严重缺失自大自私的表现,而西方人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感觉中国人十分保守和虚伪,看虽然有些极端,但是事实诚然如此,这就不可避免的对跨文化交际产生影响。
三、民族中心主义
说起民族中心主义,大家并不陌生,因为如果问你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是哪个?你肯定毫不犹豫的说是中国。
这就是民族中心主义的最基本体现。
不仅中国,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是如此。
就拿各国绘制的世界地图来说吧,中国古代的地图永远把中国放在世界各国的中心;16世纪欧洲地理学家卡托绘制的世界地图则把欧洲放在地图的中心,而且欧洲的面积被过分夸大,几乎到了与非洲面积相同的地步,而世纪上欧洲面积只是非洲的1/4;另外,位于南半球的国家澳大利亚的世界地图则与北半球通用的地图相反,南极在上,即澳大利亚在地图的上方,所以,在澳大利亚看世界地图时要遵守的守则是上南下北而不是我们认识的上北下南,否则可是会迷路的。
小小的一个地图就令各民族的民族中心主义显露的淋漓尽致,那么在跨文化交际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冲突。
我曾经和一名来我院学习的韩国留学生共同居住了一年半时间,再次期间对民族中心主义对以交流的影响尤为强烈,让我深刻地理解了民族自豪感的体现。
我们在度过了最初的语言障碍后,交流更为顺畅,谈话也脱离了手势,内容更加广泛,此时,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双方国家问题。
我的观点当然是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国力强大,人民优秀,而韩国则是一个小国家和中国差距较大,总之一句话:中国比韩国强大;而韩国留学生则坚持韩国经济发达,社会先进,血统优秀,认为韩国比中国好,类似于“屈原是韩国人,围棋是韩国人发明的”的观点也屡见不鲜。
我们的各持己见产生了很多矛盾,虽然是特例,但是这却体现出了不同国家的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证明了民族中心主义对交流所产生的影响。
四、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受思维所支配,思维模式的差异会导致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
一种文化如何对待物质世界,如何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这决定了人在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中的位置,决定了人生的意义,也决定了文化的主导价值,而这些又主要取决于思维方式。
在这方面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思维模式有两种,简单说,分别是中国的“天人合一”和西方的“物我两分”。
“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禅宗有语“默默与天行默默与无语”,这句话虽有唯心主义之嫌,但是却是中国思维模式的写照,而天人合一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直觉思维,凭借我们的主体意识去感受和认识事物的本质。
而西方“物我两分”则是逻辑思维,不带个人因素,而是在逻辑上加以精密的思考推论进而得出结论。
例如中医的经脉,针灸,真气等观点受到西方国家的强烈质疑和抵制,因为在逻辑上这些理论是无法论证的。
这就是跨文化交际的又一冲突。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社会环境因素,风俗传统因素,政治因素,历史因素等等。
面对如此众多的不利因素,我们在跨文化交际沟通时应当理性对待,跨文化交际时经济全球化大潮下必不可少的环节,一个民族想要发展,想要富强,想要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加强跨文化的交流,学习外部的优秀的思想和成果,兼容并蓄,克服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不利因素,这样才能使本民族获得世界的认可,并获得高速和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