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哲学与人生》第六课(2019版)
- 格式:ppt
- 大小:6.39 MB
- 文档页数:69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第一课时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从哲学知识体系看,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就是矛盾的观点。
从学生的人生发展线索看,指向的是学生人生发展动力的问题。
所以,本课时的核心是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强调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人生矛盾,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一课时“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要求我们认识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能够用矛盾的观点和方法论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促进自身发展,同时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促进自身发展。
这是第一课时的落脚点,也是运用辩证法的矛盾观点来解决人生问题的有机结合点。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对待人生矛盾,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
积极的态度有利于化解矛盾,消除对立,从而在解决矛盾中推动人生发展;而消极态度,因为害怕矛盾,所以会激励掩盖矛盾,回避现实,把结果归结为命运不济,消极听从命运的安排。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正值青春期,在人生发展中有许多烦恼、困惑,如何引导学生用矛盾分析法来正确面对和解决人生中的各种问题就成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事物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互相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这是因为事物内部有差异和不同,矛盾双方在力量上不均衡,二者的斗争必然会引起事物的自身调整、变化和发展,又由于矛盾的双方在一个事物的统一体内,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斗争导致转化,转化是斗争的结果。
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健全,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学情分析: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亲身体验到了人生中矛盾问题的存在,对矛盾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
但是部分中职生由于升学的挫折,容易以偏概全,不能正确面对人生矛盾。
有的同学甚至还会产生消极的人生态度,厌学、放弃努力、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等。
《哲学与人生》第6课第一篇:《哲学与人生》第6课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说教材《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的第三个课题。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二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这节课侧重点是“如何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对待人生矛盾”,着重阐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引导学生在人生发展中积极面对和解决矛盾。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
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在正确对待并解决人生矛盾方面,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因此,在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能力目标: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因为理解和掌握矛盾的观点,对于人们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学生的认识水平特点决定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易产生疑惑。
中职生身心还不成熟,生活阅历有限,看实物往往具有片面性,这种认识水平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易产生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