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定位与导航(1)
- 格式:ppt
- 大小:1014.00 KB
- 文档页数:11
船舶基础知识考试(试卷编号281)1.[单选题]目前陀螺罗经从启动到稳定需要_分钟A)30B)15C)3答案:A解析:2.[单选题]磁差除与地理位置有关外,还与下列何者有关A)船磁B)时间C)船速答案:B解析:3.[单选题]供雷达定位和导航服务的雷达航标属于.A)音响航标B)固定航标C)无线电航标答案:C解析:4.[单选题]暗礁是指___.A)平均大潮高潮露出的孤立岩石B)深度基准面适淹的礁石C)深度基准面以下的孤立岩石答案:C解析:5.[单选题]目力测风判断风向时.下列哪种正确_A)停泊时可观察旗子,吹烟的方向确定风向B)航行中可观察旗子,吹烟的方向确定风向C)航行中人战力驾驶台两翼感觉的方向来确定风向答案:A解析:6.[单选题]厦门海域船舶航速限制规定分为_区A)57.[单选题]船舶拟定沿岸航线时,应尽量避开_.A)渔船区和船舶交汇处B)推荐航线C)分道通航水域答案:A解析:8.[单选题]若在荧光屏对称分布与真回波两侧的等距呈弧形的回波,则此假回波为A)多次反射波B)二次行程波C)旁瓣回波答案:C解析:9.[单选题]航海上划分方向的方法有:A)半圆法和圆周法B)罗经点法C)半圆法,圆周法,罗经点法答案:C解析:10.[单选题]厦门水域船舶报告制 西报告线:自九龙江口北岸沿117°58'.0E经线_至24°26'.0N纬线_至118°00'.0经线再向南至南岸的连线A)向西,向南B)向南,向东C)向东,向西答案:B解析:11.[单选题]在天气变化中起主要作用的大气成分是?A)干结空气B)杂质C)水汽答案:C解析:12.[单选题]某轮船速12节,顶流顺风航行,流速2节,风使船增1节,则一小时后船实际航程为13.[单选题]两长一短声”表示:A)追越船要求从前船右舷通过;B)追越船要求从前船左舷通过;C)我希望和你联系;D)我将要或者正向右转弯答案:A解析:14.[单选题]( ) 客船发生火灾时应首先疏散______。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航海雷达与ARPA 课程代码:3543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航海雷达与ARPA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航海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船用导航雷达和ARPA系统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标准和性能,掌握操作使用方法及其局限性等注意事项,并能将有关知识应用于航海实践。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1、了解船用导航雷达和ARPA的基本原理和系统构成及各种性能标准。
2、了解船用导航雷达和ARPA可能产生各种误差的原因及ARPA的局限性。
3、掌握船用导航雷达和ARPA的各种功能并能熟练操作正确使用。
4、能够判断船用导航雷达和ARPA工作是否正常,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排除简单故障。
5、了解船用导航雷达和ARPA的近期发展概况,能适应新型设备。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1、航海雷达部分中的定位、导航章节是其他有关定位、导航课程的补充,侧重雷达的应用。
2、ARPA部分中的避碰、试操船内容是其他有关操纵,避碰课程的补充,侧重ARPA的操作。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雷达观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学习重点在于理解雷达测距测向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工作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雷达基本工作原理(次重点)理解:1、雷达测距测方位基本原理2、雷达接收机的组成及相关关系;增益,调谐,海浪干扰抑制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接收机主要技术指标(最小可辨功率,噪声系数,通频带宽度)的定义,接收机的性能检测;天线收发形状的作用,种类及使用时间,天线收经开关恢复时间3、雷达显示器的组成几个部分作用;阴极射线管特点及平面位置显示原理;TV扫描原理及特点,雨雪干扰抑制,雷达同频干扰抑制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测距和测方位的误差的测定和校正;显示器正常工作的标志;阴极射线管的技术指标(PPI有效直径,光电直径及余辉时间)4、真运动装置的组成,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识记:1、雷达的基本组成及相互关系2、雷达发射机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磁控管特点,发射机正常工作的标志,发射机主要技术指标(峰值功率,平均功率,脉冲宽度,脉冲重复频率,脉冲重复周期)的定义,发射机的性能检测3、波导和同轴电缆的作用,特点;天线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天线的电气特性(天线方向性系数,天线增益,天线波束宽度,旁瓣)4、中频电源设备的作用,种类及特点5、雷达附加装置;双雷达系统的作用,操作要点;性能监视器的种类,组成,监视对象,以及性能好环的判断方法;对数放大器,恒虚警处理,圆极化天线,视频处理等抗杂波装置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二)雷达操作应用(重点)理解:1、相对运动的三种显示方法的特点和应用2、真运动的两种显示方式(对水稳定和对他稳定)的特点与应用3、陀螺罗经,计程仪的误差对真运动,真北向上,和航向向上显示方式的影响识记:1、按钮符号,作用,以及操作要点2、雷达基本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3、雷达安装要点,磁安全距离;天线位置的确定;验收注意事项应用:雷达日志记录方法(三)符合IMO要求的雷达的性能标准(一般)理解:符合IMO要求的雷达的性能标准(四)影响雷达图像显示的因素(重点)理解:1、雷达技术指标的影响(波长,峰值功率,脉冲宽度,天线增益,天线水平和垂直束宽度,脉冲重复频率,最小可辨功率,噪声系数,通频带宽度,天线转速,天线极化类型等)2、大气传播条件的影响(衰减,折射)3、海面镜面反射的影响4、气象(云雾雨雪等)与海况的影响5、目标特性(大小,形状,表面结构,材料)及视角的影响应用:1、天线安装位置的影响(盲区,阴影扇形)2、操作技术的影响识记:假回波与干扰杂波的影响(五)雷达定位与导航(重点)理解:雷达定位及精度识记:1、识别回波与辨认论目标的方法(含特殊航海标回波特征;角发射器和雷达信标等)2、选择定位物标的原则,测距,测方位的方法3、雷达导航方法(设计航线,沿岸航行,避险位置线,狭水道导航及港口雷达站导航方法)(六)雷达试验(次重点)识记:雷达结构认识,开关机操作步骤,重要控钮调整练习,雷达工作状态判断方法(真实雷达进行)应用:1、测距,测方位联系;测距,测方位误差的检测及修正;目标识别与辨认练习2、雷达定位及误差,显示方式练习3、雷达导航练习(雷达模拟器进行)第二章雷达标绘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海上运动态势,掌握雷达标绘方法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真运动和相对运动的概念(重点)理解:真运动和相对运动的概念(二)运动模式的选择(次重点)理解:1、相对运动模式2、真运动模式(三)图解法判断是否存在碰撞危险(一般)应用:1、标绘工具的使用;标绘图,雷达屏幕反射器等2、相对运动矢量三角形3、求取来船的运动要素(重点是相对运动作图);航向,航速DCPA和TCPA;4、求取安全避让措施(变向,变速或两者结合)5、本船避让后回航的时机(四)来船运动要素与本船避让后的避让效果之间关系的分析(一般)理解:1、本船变向后来船相对运动线的变化规律2、本船变速后来船相对运动线的变化规律3、本船采取行动后来船DCPA和TCPA的变化规律(五)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与雷达避碰(一般)理解:1、决定安全航速的因素2、及时的和大幅度行动的重要性识记:雷达在避碰工作中的协助瞭望作用,雷达标绘的重要性应用:能见度良好,能见度受限,受限水域,以及其他情况下使用雷达协助避让的时机(六)转向方向的选择和雷达避碰转向操纵示意图(重点)应用:转向方向的选择和雷达避碰转向操纵示意图(七)多船避让中重点船的选择,转向不变线的概念及其应用(次重点)理解:转向不变线的概念及其应用应用:多船避让中重点船的选择(八)雷达协助避让中两船最小会遇距离的几种估算方法(次重点)应用:几种估算方法第三章雷达模拟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在模拟条件下,掌握雷达在航海上的应用。
雷达定位与导航1.正确选择定位物标的原则:1):选清晰稳定,海图上精确标识的目标回波。
(如孤立小岛、岬角等。
避免选用平坦的岸线、山坡等回波有严重变形或位置难以在海图上确定)2):选择近的物标:近距物标定位精度高,特别是测方位。
尽可能用测距定位,不用测方位定位,因为雷达测距精度高于测方位。
3):三条位置立角≈120°二条位置线立角≈90°2.定位优劣次序:雷达测距精度高于测方位。
尽可能用测距定位,不用测方位定位。
所以有下列定位次序。
1):三目标距离定位2):二目标距离+一目标方位3):二目标距离4):二目标方位+一目标距离5):一目标距离+方位6):三目标方位7):二目标方位。
雷达导航方法:连续短时间定位、距离避险线(又称雷达安全距离线)法、方位避险线(又称安全方位线)法三种。
一、距离避险线法使船舶在航行中离岸、或选定目标点(参考物标)保持一定距离,从而确保航行安全。
航行时必须使船舶始终保持在距离避险线的外侧。
1.适用范围:当各危险点与计划航线接近垂直时可用距离避险2.实际操作时,可用方位标尺线协助:将方位标尺指向航向,并用活动距标圈定出避险线距离相对应的一根平行方位标尺线(避险方位标尺线),航行时随时保持使危险物标(上述各危险点)的回波处在上述避险方位标尺线的外侧即可。
二、方位避险线法当船舶的航向和岸线或多个危险物连线的方向近于平行时,为了安全地避离航线附近的危险物标,可用方位避险线来表明危险物标的所在方位。
航行中,应将物标回波始终放在方位避险线外侧,船首线始终放在方位避险线的安全一侧。
1.适用:当船舶的航向和岸线或多个危险物连线的方向近于平行时。
2.使用方法:使参考物标处于方位避险线(平行标尺)的外侧,以此来保障航向安全。
雷达操作与应用目录雷达操作与应用评估规范第一章雷达基本操作与设置第二章雷达观测、定位第三章雷达导航第四章雷达人工标绘第五章雷达自动标绘第六章 AIS报告目标第七章试操船雷达操作与应用评估规范(适用对象:9205、9206 500总吨及以上二/三副、9209未满500总吨二/三副)1.评估目的通过评估,在真实的雷达设备和/或雷达模拟器上,检验被评估者雷达观测、雷达导航和雷达避碰的设备操作和应用能力。
本评估满足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的相关要求。
2.评估内容2.1 雷达基本操作与设置2.2 雷达观测2.3 雷达导航2.4 雷达人工标绘2.5 雷达自动标绘2.6 AIS报告目标2.7 试操船3.评估要素及标准(1)评估要素3.1 雷达基本操作与设置3.1.1 保持清晰观测目标的雷达操作方法①雷达开机前准备工作②雷达开机、核实传感器数据、并调整在最佳观测状态的操作③根据气象海况和航行环境保持清晰观测目标的操作④雷达关机操作3.1.2 准确测量目标位置的操作方法①准确测量目标距离的操作②准确测量目标方位的操作3.2 雷达定位①在评估要素3.1的基础上,雷达目标识别与定位目标的选择②雷达定位方法的选择③雷达定位目标测量方法与保证雷达定位精度的操作3.3 雷达导航①雷达平行线导航操作②雷达距离避险线导航操作③雷达方位避险线导航操作3.4 雷达人工标绘3.4.1转向避让措施①观测并标绘目标船的相对运动线②求取目标船的航向、航速、CPA及TCPA③判断本船所处的局面④根据规则的规定拟定转向避让措施⑤根据转向不变线判断本船转向后来船的相对运动线的变化方向⑥通过标绘求出具体转向角并核查是否会导致另一紧迫局面⑦操纵船舶进行转向避让⑧核查转向避让效果并判断他船行动⑨求取恢复原航向的时机并采取措施⑩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3.4.2变速避让措施①观测并标绘目标船的相对运动线②求取目标船的航向、航速、CPA及TCPA③判断本船所处的局面④根据规则的规定拟定变速避让措施⑤判断本船变速后来船的相对运动线的变化方向⑥通过标绘求出变速幅度并核查是否会导致另一紧迫局面⑦操纵船舶进行变速避让⑧核查转向避让效果并判断他船行动⑨求取恢复原航速的时机并采取措施⑩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3.4.3停船避让措施①观测并标绘目标船的相对运动线②求取目标船的航向、航速、CPA及TCPA③判断本船所处的局面④根据规则的规定拟定避让措施⑤判断本船停船后来船的相对运动线的变化方向⑥通过标绘求出停船时机(应考虑冲程的影响)并核查是否会导致另一紧迫局面⑦操纵船舶进行停船避让⑧核查转向避让效果并判断他船行动⑨求取恢复原航速的时机并采取措施⑩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3.5 雷达自动标绘3.5.1 目标捕获①CPA/TCPA设置准则②目标捕获的含义,建立初始跟踪的过程,目标运动趋势数据的获取③目标手动捕获和自动捕获在不同航行环境中使用的基本原则及其优势与局限性④自动捕获设置方法及抑制区的合理使用3.5.2 目标跟踪①目标稳定跟踪条件判断,目标预测运动数据的获取及其精度判断②在可能发生目标丢失和目标交换条件下的雷达观测与操作③判断目标危险的方法及其操作④本船机动和目标机动对雷达数据的影响3.6 AIS报告目标3.6.1 AIS目标信息①识别AIS休眠目标、激活目标、被选目标、危险目标、丢失目标和轮廓目标②获取AIS目标信息3.6.2 雷达跟踪目标与AIS报告目标融合①AIS辅助雷达避碰的操作②雷达跟踪目标与AIS报告目标融合条件的选择3.7 试操船①启动试操船的准备②雷达跟踪目标与AIS报告目标试操船方法及其操作③判断试操船结果的可行性④利用试操船确定恢复原航向和/或航速的时机(2)评估标准:①操作正确、熟练,回答问题完整准确:100%;②操作正确、比较熟练,回答问题基本准确:80%;③操作正确、熟练程度一般,回答问题尚准确:60%;④操作较差,回答问题错误较多:40%;⑤操作差,回答问题基本不正确:20%;⑥无法完成操作,不能回答出问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