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造成乳猪腹泻的几点因素

造成乳猪腹泻的几点因素

造成乳猪腹泻的几点因素
造成乳猪腹泻的几点因素

造成乳猪腹泻的几点因素

在生产中经常听到猪场抱怨饲料腹泻,其实腹泻的原因有多种,生产中对乳猪的腹泻要分析原因,不能片面强调教槽料或管理某一方面因素.应针对原因采取有效的综合管理措施,减少或避免腹泻的发生。常见的腹泻有如下几种。

1) 温度、湿度因素:乳猪出生后一般要求温度从第一周的32℃~35℃逐渐过渡到断奶前后的22℃~25℃左右,因乳猪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能力低下,低温高湿、高温高湿均易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而易引起腹泻。

2) 病原微生物:近几年养猪业的快速发展,机械化、工厂化、自动化实施情况下,猪只机体抵抗力有所下降,造成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母源性等疾病的流行。因此乳猪教槽期间的免疫、消毒保健与环境管理非常重要。

3) 人为因素:饲养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均会影响乳猪教槽料的使用效果。如分次饲喂、投料的多少(饲料平铺时,最好占料糟面积的40%)、次数,另外补料槽的卫生情况(如酸败、霉变)等均易造成乳猪的腹泻。

4) 母猪因素:乳猪早期生长更多营养来源于母乳,母乳品质好坏影响乳猪健康状况,生产中经常见到母猪产后综合症诱发乳猪吮乳后的腹泻,乳猪如没有母乳做基础的话,再好的教槽料在乳猪和断奶后一周这个阶段也不会有好的生产性能、经济性能,所以建议生产中重视哺乳母猪营养、饲养管理、疫病预防、环境管理等因素。从经济学、生物学角度来讲对乳猪最好的教槽料就是母乳,所以要想教槽料发挥最大的经济学性能也要从关注母猪开始。

5) 营养因素(原料品质):因乳猪消化系统的发育不完善,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有限,尤其是以植物性蛋白和淀粉为主的教槽料。乳猪随日龄增加,营养来源由单一的母乳逐渐过渡到由饲料提供,形态也由液态的母乳转向固体植物蛋白饲料为主,乳猪对教槽料中蛋白质品质反应敏感,原料的质量和水平往往容易导致仔猪腹泻和生长抑制。所以我们乳猪料产品在原料来源、配方、工产工艺等方面保持很大程度的稳定是很有道理的。

仔猪拉稀防治方案

猪场仔猪腹泻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案 仔猪腹泻原因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病理性的,主要由传染性肠炎病毒、流行性下痢病毒、产毒性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沙门氏菌、球虫等引起。细菌、病毒的致病性是可分为传染性、条件性的,因此不合理的饲养环境、饲料营养、疫苗免疫、保健防控等是疾病蔓延的重要条件。二是生理性的:如奶水质量不足、营养不良、消化功能失调、断奶应激等导致仔猪腹泻。 仔猪的腹泻主要发生在出生后3—7d,以及断奶后一周内。 仔猪出生后要经过几个关键消化转型期。在哺乳期的3—7d,母乳中的抗体开始下降,奶质与奶量也开始下降,故仔猪出生后3天开始学习吃固体饲料(教槽料),因仔猪消化机能缺陷,合理营养调控在仔猪哺乳期20日龄左右实行强制补料措施,使其及早建立免疫耐受力。实践证明,仔猪断奶前至少采食600克以上的乳猪饲料,使子猪断奶后适应植物饲料,安全度过腹泻期。在补饲高品质乳猪饲料选购乳猪饲料重要的是产品适口性要好,各种营养平衡易消化,蛋白质含量适中,食后无腹泻或少腹泻发生。 常用的防治仔猪腹泻的方法以注射疫苗,投喂或肌注抗生素类药物为主。这类方法对于防治病理学腹泻是有效的,但是对于防治生理性腹泻的效果就不够理想,当病理性腹泻与生理性腹泻互为因果时,单纯依靠抗生素类药物或疫苗来防治仔猪腹泻就更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有效防治好仔猪腹泻,做好以下二方面是关键: 1.母猪护理在预防仔猪腹泻中的重要性 1.1 母猪炎症 1.1.1炎性因子导致TH1/TH2平衡被打破,易引起仔猪腹泻当母猪患有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炎性因子,炎性因子随奶水到达仔猪肠道后,由于仔猪肠道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应答不及时,所产生的抗体较少,TH1/TH2平衡非常容易被打破(机体中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应维持在一定的平衡态)。易造成仔猪肠道抗感染的能力进一步下降,引起反复感染,持续的感染发炎就会造成仔猪腹泻。 1.1.2 前列腺素(PG)促进平滑肌运动促进仔猪腹泻的发生 果不行,拉稀依旧存在。这是因为对仔猪消炎止痛虽然暂时缓解了前列腺素对仔猪机体的刺激,却不能阻止母乳中前列腺素源源不断地进入仔猪肠道内。 对哺乳母猪要给予全价优质的饲料,保证其营养的全面、均衡,可使仔猪获得充足而丰富的乳汁。如果母猪的乳汁蛋白质、脂肪的含量过高,会导致仔猪肠道内的消化酶相对不足,就会导致仔猪消化不良,使得大量未消化的养分在结肠内发酵腐败,产生多量的尸胺、腐胺等毒性胺类物质,继而对肠壁组织造成损害,使肠道的蠕动加快和分泌增加,结肠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弱,同时还使小肠绒毛水肿,最终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最新乳猪料的最高境界

乳猪料的最高境界

乳猪料的最高境界 目前,无论多钱(一万多)的教槽料,都是一种成分从7天喂到35天的。完全忽视乳猪消化系统的不同发育阶段。而一旦更换为小猪料,换料应激、断奶应激、转群应激(用乳猪喂料器就没有)还是难免。 然而,“X X三宝”也好,“X胞胎420”也罢,亦或什么别的乳猪料,第一周都是不喂食的。也就是说,营养再丰富也没用(何况并不安全、丰富)而根据乳猪消化系统以及是否哺乳,教槽料是应该分为四个阶段的。通过这四个阶段的饲喂,才有可能既可达到补充营养,提前断奶,又能教会乳猪采食非母乳饲料。更重要的是提高成活率、免疫力(这才是最重要的)。那么乳猪料分为哪四个阶段呢? 一.补的阶段 乳猪料的作用,首先是为实现快速生长,实现早期断奶的目标。提高仔猪成活率、育壮率。因为:众所周知,光靠奶水是远远不能满足小猪极限生长需要的,而养种猪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多最好的小猪。而一个全面健康的小猪也会为今后的生长打下了良好基础,(免疫力强,自然少用药)。然而,新生仔猪是没有先天保护性免疫力的,主要靠从初乳中获取大量抗体产生被动免疫。但是,很多猪场由于管理不严、饲喂不科学,造成母乳不足,仔猪得不到“初乳抗体”(不足量)的有效保护;而就算获得足量的猪初乳,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乳猪最初获得的“初乳抗体”也在逐渐减弱,而此时乳猪的自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能力还未形成,加上仔猪因母乳不足造成的“乳汁抗体”不足,以及营养不良,抗病力就会大大减弱。特别是:出生7日龄内的这个阶段,增强乳猪免疫力及增加营养,就刻不容缓。因此补充营养、补充免疫球蛋白就十分重要。然而,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饲料厂,生产1-7日龄的乳猪料。 事实上,不仅是乳猪料,就是其他阶段的饲料设计好不好,关键都看乳猪出生的第一周。因为,乳猪出生时,胃肠系统还是一片空白、胃酸浓度极低。

仔猪腹泻原因以及治疗方法

仔猪腹泻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是摆在兽医工作者和养猪经营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主要有两种类型,病原性腹泻和非病原性腹泻。病原性腹泻主要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非病原性腹泻主要是因为仔猪先天的生理因素、外界的环境因素、应激因素等引起的。 病原性腹泻: 细菌性腹泻: 仔猪红痢: 由C型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四季常发,以排红色粪便和肠粘膜坏死为特征.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排血便,有的粪便中含有坏死组织碎片和小气泡,恶臭.多呈急性,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最急性1~2d死亡,急性5~7d死亡.少数慢性病例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 仔猪黄痢:病原体为大肠杆菌,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1~3日龄最为常见,夏季多发,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口渴,迅速消瘦,排黄色或黄白色糊状粪便,粪中含有凝乳小块,腥臭.严重者肛门松驰,排粪失禁,玷污尾、会阴和后腿部,肛门和阴门呈红色. 仔猪白痢:由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气候剧变,阴雨潮湿,母猪乳汁不足或过浓过稠等均可引起该病的发生.该病多发生于7~30日龄的仔猪,以7~14日龄最常见且较严重,1月龄以上较少发生,病程一般2~7d.病猪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糊状的腥臭粪便为特征.拱背,被毛粗乱,肛门周围粘满粪便. 猪痢疾:由肠道内猪密螺旋体与肠道内厌氧菌相互作用而发病。多发生于7~12周龄的仔猪。发病初期体温达40~41℃,排黄色或灰色软便,不久减食,后期粪便呈水样,常混有血液、粘液及粘膜,使粪便呈油脂样或胶胨状。病猪拱背吊腹,迅速消瘦,食欲减退,渴欲增加,最后脱水衰竭而死亡。 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起.多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多雨潮湿季节多发.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突然发病,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初便秘,后下痢,排恶臭稀粪,病后2~3d在鼻端、两耳及四肢下部皮肤发紫,病猪低头呆立,步态摇晃,体温下降,不久死亡.慢性型最多见,病猪体温稍升高,精神不振,初便秘,后呈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排淡黄色或黄绿色恶臭稀便,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素絮片,病猪呈渐进性消瘦. 病毒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PEDV):主要发生于冬末春秋的寒冷季节,以11月份至翌年3月间发生较多,各年龄的猪均易感染,1~5日龄内仔猪感染率最高,症状严重,病死率也最高.病猪体温正常或稍微升高,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日龄较大的猪症状较轻,日龄较小的猪症状较重.仔猪病初常呕吐,排灰色或黄色粥样或水样稀便,恶臭.

猪预混料配方

猪预混料配方

猪舍建筑常见技术问题 日期:2010-9-26 11:27:16 点击次数1344 发布单位:中国养殖信息网录入:李清猪舍建筑 在很多养殖户的猪舍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专业养殖户和中小型猪场。下面是本人发现的问题及改建方案的建议,仅供养殖户建设、改建猪舍参考。 养猪的主要硬件是猪舍,包括粪便处理、饮水、通风、采光、保温等系统。是投入较少资金饲养出好猪的重要条件之一。硬件不合格,软件运行就困难重重。在建设合理的猪舍中,优良品种、免疫保健、饲料营养、饲养管理才会发挥最大的效益。 目前猪舍存在的问题: 很多专业养殖户和小型猪场问题最多。投资也不少但很不合理。包括很多大型猪场,甚至把南方的建筑方式全都拿到北方。甚至有本来比较合理的猪场改建成了弊病很多的猪场。 什么样的猪场才算是合理的猪场呢?其实很简单。下面几个问题非常普遍: 一、采光系统: 采光不合理最为突出。座南朝北的方位最合理,简单的来讲就是小学大都是座南朝北的。然后是窗户大多太小。一个合理的猪舍我们首先看窗户。母猪舍窗户一定要大,尽量的大。让人一眼就看出来这个建筑是猪舍而不是鸡舍,不是牛舍,不是学校,不是住房。 我在下面参观了很多养殖户的猪舍,建设的成本也不小,本来可能更小的投资可以建设更好的猪舍,却往往看到别人这么做就去模仿了。特别是母猪舍用大棚对仔猪保暖效果非常差,育肥可以用半敞开式,冬天用大棚,这样减低成本。 二、粪便处理系统: 大多没有沉淀池。污染严重的猪场一定是疾病不断。单从投药保健、免疫、消毒等措施效果差而且投资巨大!最省钱的防病方法应该是环境卫生、消毒。其次是免疫、保健、治疗。而往往养殖户把这个顺序倒过来。得到的结果却是投入大量的钱效果却始终不如意。比如有个养殖户200猪的

教槽料、乳猪料生产工艺(二次制粒)流程图

教槽料、乳猪料生产工艺(二次制粒)流程图 玉米+碎米(要经过初清筛)、发酵豆粕(或豆粕)① 第一次粉碎② 第一次蒸汽(熟化)制粒(调质温度90℃以上尽量高,环膜直径4.5~5.5mm)④ 冷却 后熟化 基础料⑤ 第二次粉碎② 混合③核心料、发酵豆粕、玉米、油 1.成品(粉料) 第二次(调质温度50-60℃左右,环膜直径2.0-2.5mm)④ 成品(粒料)⑥ 加工要求: 1、必须用东北、新疆等地的玉米,不可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及其以南地区的玉米, 且玉米粉碎前必须过滚筒式清理筛(两层筛),筛掉破碎粒、不饱满粒及粉尘。 2、选用的玉米(可以掺用部分新鲜的碎米)与豆粕的第一次粉碎切勿太细,太细会导致第一 次制粒困难或无法制粒,同时按规定比例将原料粗略混合后进行第一次制粒; 3、第一次制粒蒸汽温度尽可能高(90度以上),以保证原料与蒸汽的充分混合与熟化;第二 次蒸汽制粒时,温度不可过高,不要超过60度,以避免可能造成的部分营养成分的损失;环模的压缩比:5:1。 4.、核心料必须从小投料口投料或直接进入混合机,必须在投大料的中间投,以保证核心 料能完全进入混合机,因乳猪、教槽料糖及乳糖较多,混合时间应稍长一些。生产成品前

必须用粉碎的玉米进行洗机,保证设备内不会有残留料;生产的成品色泽要均一,经质 检员认可后,按要求进行包装; 5.、成品损耗率要小于0.5%,制粒冷却后的水分含量:≤12.5%。 6、所有含油脂的原料、蛋白原料都要最新鲜,成品的丙二醛类(TBA)指标应≤2 附录一:制粒工艺主要参数控制表 调质器:其电流要严格按照设备要求控制 转速:300-400转/分(经验值:转速基本在原该设备生产常规饲料转速的1/3左右)环模孔径(第一次/第二次):3.5-5.5/2.0-2.5mm(教槽1.8-2.2mm) 第一次制粒尽可能用最大孔径的旧环模,压缩比不限但应尽可能小 第一次制粒的蒸汽尽可能含水少! 第二次制粒环模的压缩比:5:1(或4:1视成品硬度调整),压缩比太高会颗粒太硬,融水性不好。粒长:5-8mm。 第二次制粒的蒸汽尽可能含水多! 蒸汽的温度:第一次≥90℃(尽可能高,使原料尽可能的充分熟化);第二次50-60℃(视成品硬度调整); 分汽缸的蒸汽压力:4kg/cm2 (不低于3.5 kg/cm2) 冷却后温度:室温(不高于室温4℃) 调制后(未经过蒸汽制粒)的水分:15-18% ;制粒后的水分含量:≤12.5%。 附录二:基础料配比

夏季仔猪拉稀及其防治

目前夏季高温天气,腹泻,高热病,以及猪瘟病症处于高发期,很多猪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病症。那么,这些病症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他们有哪些特征,又该如何进行防治呢?我们都知道,猪场之中猪群的健康,关系到我们猪场的整体经济效益,所以,如果能够控制住猪场的疾病发生率,保证猪的健康成长,我们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下面,国营洛阳兽药厂,将带您一起去了解猪场仔猪拉稀的发病原理,并将告诉您对于这些病症的防治情况。 仔猪拉稀,根据发病机理不同,分为以下几类病症: (一)细菌性腹泻 1.仔猪红痢:仔猪红痢病由C型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主要发生于出生3日龄以内的仔猪,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患猪以排血红色痢便和肠黏膜坏死为特征。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排血红色痢便,有的病猪粪便中含有坏死组织碎片和小气泡,恶臭。多数病例呈急性发生,患猪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最急性病例1~2天死亡,急性病例5—7天死亡,少数慢性病例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剖检病死猪可见肠腔内充满血样的内容物,肠黏膜充血、出血、易脱落,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肿胀。 2.仔猪黄痢:仔猪黄痢病的病原体为大肠杆菌,主要发生于出生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出生1~3日龄的仔猪最为常见,该病以夏季较为多发,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口渴,迅速消瘦,排黄色或黄白色糊状粪便,粪便中含有乳凝物小块,腥臭。严重病例者患猪肛门松驰,排粪失禁,玷污尾部、会阴和后腿部,肛门呈红色或紫红色。剖检病死猪可见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空肠,回肠次之,结肠较轻。 3.仔猪白痢:仔猪白痢病由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气候剧变,阴雨潮湿,母猪乳汁不足、乳汁过浓或过稠等均可引起该病的发生。该病多发生于7—30日龄的仔猪,以7~14日龄的仔猪最常见且发病较为严重,1月龄以上的仔猪较少发生,病程一般2—7天,病猪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或糊状的腥臭粪便为特征。病猪拱背,被毛粗乱,肛门周围粘满粪便。剖检病死猪可见结肠内容物呈浆状、糊状或油膏状,呈乳白色或灰白色,部分粘附于黏膜上,不易完全剥离,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 4.猪痢疾:猪痢疾由肠道内猪密螺旋体与肠道内厌氧菌相互作用而发病。多发生于7—12周龄的仔猪。病猪发病初期体温达40—41℃,排黄色或灰色软便,不久减食,后期粪便呈水样,常混有血液、粘液和黏膜,随之粪便呈油脂样或胶胨状。病猪拱背吊腹,迅速消瘦,食欲减退,渴欲增加,最后患猪因脱水衰竭而死亡。 5.仔猪副伤寒: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起。多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多雨潮湿季节较为多发。急性型病例呈败血症症状,患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病初发生便秘,随后则下痢,排恶臭稀粪,病后2~3天,病猪的鼻端、两耳及四肢内侧皮肤发紫,病猪精神萎靡,低头呆立,步态摇晃,体温下降,不久则死亡。该病以慢性型最为常见,病猪体温稍有升高,精神不振,病初发生便秘,后呈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排淡黄色或黄绿色恶臭稀便,并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素状絮片,病猪呈渐进性消瘦。剖检病死猪:急性型病例呈败血症病理变化:慢性型病例肠黏膜呈弥漫性坏死性糜烂,表面被覆一层灰黄色或黄绿色易剥离的麸皮样物质,肠壁粗糙增厚,肝、脾和肠系膜淋巴常可见到针尖状灰黄色坏死灶或灰白色结节。 (二)病毒性腹泻 1.猪流行性腹泻(PEDV):猪流行性腹泻主要发生于冬末春初的寒冷季节,以11月份至翌年3月间发生较多,各个年龄段的猪均易感染,但以1—5日龄内的仔猪感染率最高,症状最为严重,病死率也最高。病猪体温正常或稍微升高,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日龄较大

猪腹泻的原因

腹泻是猪发病后常见的症状,表现多样,原因复杂,临床上必须辨证分析、综合治疗, 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只是针对腹泻进行施治,很可能会贻误病情,导致严重的后果。 1 引起腹泻的原因十分复杂,临床上必须辨证分析,找出真正的致病原因 腹泻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全身性疾病或胃肠道疾病综合征候群的症状之一。只有透过这个症状,进行仔细的推断和分析,我们才能够看到引起腹泻的种种因素。 引起腹泻的因素非常复杂,临床常见的有微生物性因素、中毒性因素、寄生虫性因素、内科疾病性因素、营养性因素、应激性因素、神经性因素、功能性因素等多种。微生物性因素是由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其中冠状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腹泻最为多见;中毒性因素包括兽药中毒、农药中毒、食盐中毒、饲料中毒;寄生虫性因素多为线虫、蛔虫、球虫、弓形体在体内寄生引起;内科疾病性因素有胃肠炎、肝炎等;其他因素有蛋白质过高、过度惊吓、胃酸分泌不足、气温过低、饮用冷水以及转群不当引起应激等。 1.1 根据腹泻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推断腹泻的类型 如果腹泻程度较轻、持续时间不长,仅仅表现为粪便稀软,应怀疑是饲养管理措施不良引起的腹泻,如气温过高或过低、饲料配比不合理、过食等,都会引起比较轻微的腹泻,较轻微的胃肠炎引起的腹泻也不会很严重;如果腹泻程度较重,可能是中毒性腹泻或肝炎、过敏、急性胃肠炎等引起的腹泻;如果腹泻严重、持续时间很长,或者呈水样急剧腹泻,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都应该怀疑是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瘟等。 1.2 根据粪便的颜色推断腹泻的性质 如果粪便呈现固有的颜色,应怀疑是消化不良;如果粪便颜色变红,应怀疑是严重的中毒病、寄生虫病、急性传染病,如食盐中毒、球虫病、仔猪魏氏梭菌病;如果粪便颜色变白、变黄,应怀疑是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如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如果粪便变黑,很可能是胃和前段小肠的出血性炎症;如果粪便颜色变绿或黄绿,则是某些特定的传染病引起的腹泻,如猪瘟、猪传染性胃肠炎等。 1.3 根据粪便混有物的性质推断腹泻的类型 如果混有黏液,应怀疑是肠卡他;混有脓汁,应怀疑是化脓性肠炎;混有血液,是出血性肠炎;混有脱落的肠黏膜,是伪膜性肠炎;如果混有未消化的饲料或凝乳块,应怀疑是功能障碍、普通炎症或某些特定的传染病,如仔猪采食初乳不足、饲料不易消化、发生传染性胃肠炎。 1.4 根据粪便的气味推断腹泻的类型 如果粪便具有特殊的腐败气味或酸臭气味,常提示消化不良、肠炎等疾病;如果粪便气味恶臭,常提示某些严重的传染病,如猪瘟、猪痢疾、仔猪副伤寒;如果粪便有特殊的腥臭气味,也应该怀疑是某些传染性疾病引起的,如猪轮状病毒病。 1.5 根据腹泻的主要特征,通过调查畜禽饲喂情况和疾病的流行趋势,综合判断腹泻的原因 对腹泻进行定性分析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看是否具有流行性。如果确定是散发而没有流行性,那就肯定是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这时要仔细检查饲料情况和饲养管理制度,如饲料是否发霉、变质,饲料配比是否合理,放牧的家畜是否有接触农药和有毒植物的机会,

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时间:2009-09-10 17:47来源:Admin 作者:Admin 点击:146次 饲养标准中规定了动物在一定条件(生长阶段、生理状况、生产水平等)下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其表达方式或以每日每头动物所需供给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表示,或以各种营养物质在单位重量(常为kg)中的浓度表示 一、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 在饲料成分表中所列出的是不同种类饲用原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为了保证动物所采食的饲料含有饲养标准中所规定的全部营养物质量,就必须对饲用原料进行相应的选择和搭配,即配合日粮或饲粮。 饲料配方的设计涉及到许多制约因素,为了对各种资源进行最佳分配,配方设计应基本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饲养标准是对动物实行科学饲养的依据,因此,经济合理的饲料配方必须根据饲养标准所规定的营养物质需要量的指标进行设计。在选用的饲养标准基础上,可根据饲养实践中动物的生长或生产性能等情况做适当的调整。一般按动物的膘情或季节等条件的变化,对饲养标准可作适当的调整。 设计饲料配方应熟悉所在地区的饲料资源现状,根据当地饲料资源的品种、数量以及各种饲料的理化特性和饲用价值,尽量做到全年比较均衡地使用各种饲料原料。在这方面应注意的问题是: 1.饲料品质应选用新鲜无毒、无霉变、质地良好的饲料。黄曲霉和重金属砷、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能超过规定含量。含毒素的饲料应在脱毒后使用,或控制一定的喂量。 2.饲料体积应注意饲料的体积尽量和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相适应。 3.饲料的适口性饲料的适口性直接影响采食量。应选择适口性好、无异味的饲料。若采用营养价值虽高,但适口性却差的饲料须限制其用量。特别是为幼龄动物和妊娠动物设计饲料配方时更应注意。对味差的饲料也可采用适当搭配适口性好的饲料或加入调味剂以提高其适口性,促使动物增加采食量。 (二)经济性和市场性原则经济性即考虑经济效益。饲料原料的成本在饲料企业中及畜牧业生产中均占很大比重,在追求高质量的同时,往往会付出成本上的代价。营养参数的确定要结合实际,饲料原料的选用应注意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要合理安排饲料工艺流程和节省劳动力消耗,降低成本。不断提高产品设计质量、降低成本是配方设计人员的责任,长期的目标自然是为企业追求最大收益。 产品的目标是市场。设计配方时必须明确产品的定位,例如,应明确产品的档次、客户范围、现在与未来市场对本产品可能的认可与接受前景等。另外,还应特别注意同类竞争产品的特点。农区与牧区、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南方与北方、动物的集中饲养区与农家散养区,产品的特性应有所差别。 (三)可行性原则即生产上的可行性。配方在原材料选用的种类、质量稳定程度、价格及数量上都应与市场情况及企业条件相配套。产品的种类与阶段划分应符合养殖业的生产要求,还应考虑加工工艺的可行性。 (四)安全性与合法性原则按配方设计出的产品应严格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条例,如营养指标、感观指标、卫生指标、包装等。尤其违禁药物及对动物和

最新乳猪料的设计 四个阶段的乳猪料

乳猪料的设计四个阶段的乳猪料

乳猪料的设计四个阶段的乳猪料 目前,无论多钱(一万多)的教槽料,都是一种成分从7天喂到35天的。完全忽视乳猪消化系统的不同发育阶段。而一旦更换为小猪料,换料应激、断奶应激、转群应激(用乳猪喂料器就没有)还是难免。而根据乳猪消化系统以及是否哺乳,教槽料是应该分为四个阶段的。通过这四个阶段的饲喂,由此既可达到补充营养,提前断奶,又教会乳猪采食非母乳饲料。更重要的是提高成活率、免疫力(这才是最重要的)。那么乳猪料分为哪四个阶段呢? 一.补的阶段 乳猪料的作用,首先是为实现快速生长,实现早期断奶的目标。提高仔猪成活率、育壮率。因为:众所周知,光靠奶水是远远不能满足小猪极限生长需要的,而养种猪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多最好的小猪。而一个全面健康的小猪也会为今后的生长打下了良好基础,(免疫力强,自然少用药)。然而,新生仔猪是没有先天保护性免疫力的,主要靠从初乳中获取大量抗体产生被动免疫。但是,很多猪场由于管理不严、饲喂不科学,造成母乳不足,仔猪得不到"初乳抗体"(不足量)的有效保护;而就算获得足量的猪初乳,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乳猪最初获得的"初乳抗体"也在逐渐减弱,而此时乳猪的自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能力还未形成,加上仔猪因母乳不足造成的"乳汁抗体"不足,以及营养不良,抗病力就会大大减弱。特别是:出生7日龄内的这个阶段,增强乳猪免疫力及增加营养,就刻不容缓。因此补充营养、补充免疫球蛋白就十分重要。 二.促的阶段 乳猪在7-21日龄期间,虽然在母乳的作用下,肠道脂肪酶活性几乎逐周成倍增加,但是,小肠刷状缘细胞(小肠绒毛)分泌消化酶的作用还很低。而哺

仔猪拉稀的各种原因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员工天地九禾快讯产品展示 名优产品 特色产品 经济型产品 动保产品招商加盟精品推荐人力资源联系我们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饲养营养与管理>> 相关政策仔猪腹泻病的病因 2012-3-7 来源:作者:佚名 1 病因 1.1 细菌性因素 1.1.1仔猪红痢: 由C型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四季常发,以排红色粪便和肠粘膜坏死为特征.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排血便,有的粪便中含有坏死组织碎片和小气泡,恶臭.多呈急性,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最急性1~2d死亡,急性5~7d 死亡.少数慢性病例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剖检病死猪可见肠腔内充满血样的内容物,肠粘膜充血、出血、易脱落,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肿胀。 1.1.3仔猪白痢:由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气候剧变,阴雨潮湿,母猪乳汁不足或过浓过稠等均可引起该病的发生.该病多发生于7~30日龄的仔猪,以7~14日龄最常见且较严重,1月龄以上较少发生,病程一般2~7d.病猪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糊状的腥臭粪便为特征.拱背,被毛粗乱,肛门周围粘满粪便.剖检病死猪可见结肠内容物呈浆状、糊状或油膏状,呈乳白色或灰白色,部分粘附于粘膜上,不易完全剥离,肠粘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 1.1.4猪痢疾:由肠道内猪密螺旋体与肠道内厌氧菌相互作用而发病。多发生于7~12周龄的仔猪。发病初期体温达40~41℃,排黄色或灰色软便,不久减食,后期粪便呈水样,常混有血液、粘液及粘膜,使粪便呈油脂样或胶胨状。病猪拱背吊腹,迅速消瘦,食欲减退,渴欲增加,最后脱水衰竭而死亡。 1.1.5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起.多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多雨潮湿季节多发.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突然发病,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初便秘,后下痢,排恶臭稀粪,病后2~3d在鼻端、两耳及四肢下部皮肤发紫,病猪低头呆立,步态摇晃,体温下降,不久死亡.慢性型最多见,病猪体温稍升高,精神不振,初便秘,后呈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排淡黄色或黄绿色恶臭稀便,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素絮片,病猪呈渐进性消瘦.剖检:急性呈败血症变化;慢性肠粘膜呈弥漫性坏死性糜烂,表面被覆一层灰黄色或黄绿色易剥离的麸皮样物质,肠壁粗糙增厚.肝、脾和肠系膜淋巴常可见到针尖大灰黄色坏死灶或灰白色结节。

做好乳猪料的关键点

如何做好乳猪料 实际生过程中,哺乳母猪料和乳猪料是比较难以得出理想效果的两个产品。因为影响它们效果的因素太多,不是一个配方能完全解决问题的。 一、乳猪料需要分析市场上对乳猪料有两个层次的需求: 第一个层次:适口性、不拉稀、皮红毛亮。更深层次的要求则是:生长速度快、造肉成本低、抗病力强。 做配方首先得考虑第一个层次,只有在解决了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才能考虑第二个层次。因为第一个层次是最直观的,反应最快的,一般几天就有反应。如果第一关过不了,养殖户立即会停止使用。 第二个层次则需比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做相对正规的试验才能出真实的结果,尤其是抗病力方面,没有相对较长的时间和细心的比效是得不出结果的,有时甚至要合适的机会才能看出。 二、乳猪料效果难以控制的原因分析 1、生理发育不全,断奶仔猪本身就容易拉稀。 2、养殖不规范,大多没有采用科学的试养方法。比如过早试喂、过度限饲,疫苗程序不合理、卫生条件太差、保温设施不好、滥用药物、饮用水不合格(温度高低、重水、细菌含量超标等)。 3、因为没有正式的试验场所,大多厂家的技术员是靠道听途说或闭门造车,用市场来做试验。随意调整配方或不根据季节调整配方是常见现象。 4、因为成本竞争压力,大多数厂家的乳猪料不可能真正达到营养需要标准。能量偏低,蛋白偏高,没有消除抗营养因子,很少使用功能性添加剂用以调节消化系统(肠、胃),也很少使用免疫增强剂(肝、肾),中医说中气足则百毒不浸,中气虚则百病生。 5、很多厂家因为乳猪料生产量不高,不可能采用单独的生产线来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及生产流程管控相当不到位。比如粉碎细度、低温制粒环模、定期清理设备、计量器校正等。 6、基于同样的因素,大多厂家不可能为了一点乳猪料而单独采购另外的大宗原料:比如一级玉米、去皮豆粕、蒸汽鱼粉、一级豆油。 三、乳猪料配制的基本原理 (一)基本营养素: 1、能量:3400-3500 Kcal/Kg 2、粗蛋白:16-19% 3、赖氨酸:1.25-1.4%;氨基酸比例:赖:苏:蛋:色=100:65:28:18 4、钙:0.75-0.9%;总磷:06.-0.75%;有效磷:0.4-0.5%

猪拉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最普遍的拉稀也是困扰广大养殖户一大烦恼!在分不清楚的什么原因引起的腹泻拉稀?什么病造成拉稀不止?会导致养殖户大家用药乱投医,来回换药。不仅耽误病程,也会使药在猪体内产生耐药性。而延长病程的发展,导致病情恶化,错过用药的最佳时机! 为了方便大家的对拉稀的初步认识,先分析猪拉稀的几种病因及情况? 1、猪传染性肠胃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肠病毒感染腹泻。 2、猪腺病毒感染腹泻、星状病毒腹泻杯状病毒腹泻、诺瓦克病毒腹泻、细小病毒腹泻、伪狂犬病毒腹泻、猪瘟病毒腹泻、仔猪黄白痢断奶期腹泻、红痢血痢。 3、由病原微生物感染、细菌与病毒感染、消化系统机能紊乱而引起的牛羊腹泻可有效防治; 4、细菌性腹泻:如仔猪黄白痢、副伤寒、犊牛副伤寒、禽霍乱、雏鸡白痢等。 5、营养性腹泻:如营养过剩或不良性腹泻病毒性腹泻: 6、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等激性型腹泻: 7、断奶、换料、转群、天气变化、环境不适外购猪等各种应激引起的腹泻。 总体几种原因引起的肠炎、腹泻,在不明的情况下,可以称不明原因引起腹泻拉稀。 万痢金方一针见效,解决以上所有的病情拉稀,有奇效。预防乱用药,降低用药成本,达到及时的用药治疗的时机。 万痢金方具有清热燥湿、抗菌消炎、止痢、清热、抗细菌病毒,止泻痢、最重要有解肠毒等功效,清除长期替换用药的,留下的药残!和缓解拉稀引起的酸中毒。已达到良好用药效果 【用法用量】肌肉注射:一次量每1kg体重马、牛0.05-0.1ml,猪、羊0.1ml-0.2ml,每天一次,连用2-3天。 母猪过奶止痢:母猪每公斤体重注射0.1ml,每天一次,连用两天。 注释:仔猪还口服:每1kg体重家畜、禽用0.5ml,每日一次,连用2-3天。

乳猪料完全可以不加豆粕的

乳猪料可考虑少加豆粕 根据下面的研究,原则上,乳猪料是不应该加入豆粕的。因为,豆粕中蛋白质的吸收率(不是所谓的消化率),一方面连50%都达不到。另一方面,作为大豆中含量最高的抗原蛋白大豆球蛋白,吸收的结果却是致敏、引起仔猪肠道肥大细胞数量和组胺释放量的增加,形成短期增重的假象。而这种假象实际上潜伏了更大的危机。而实际上,乳猪料完全可以不加豆粕的(包括膨化大豆)。 影响仔猪豆粕消化率的研究新进展 豆粕是猪的主要蛋白饲料原料,但是豆粕的消化率不仅仅跟豆粕的质量有关,同时也与猪的消化生理特点有关。最常提到的是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但是大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以通过热处理解决,这就是为什么强调豆粕加工要熟化。因为生的豆粕会影响蛋白的消化。 但是即便没有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影响,仔猪对豆粕的消化依然有影响,以下是在一些报道中看到的关于大豆球蛋白致敏情况的信息。 1 大豆球蛋白的致敏机理大豆球蛋白作为大豆中含量最高的抗原蛋白,在仔猪致过敏反应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过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他在食品加工中如何参与凝

胶、发泡和乳化特性的形成。至于在畜禽过敏反应方面,则以大豆球蛋白的理化性质、对幼龄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等研究为主,而在以单个抗原蛋白为对象探讨其对动物的致过敏剂量和作用机理方面还很欠缺。鉴于此原因,并考虑到在所有幼龄动物中,仔猪对大豆抗原的致敏反应最为敏感,因此,以仔猪为动物模型对大豆球蛋白的致敏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中向仔猪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大豆球蛋白纯品,评定了仔猪的生产性能,进行了皮肤试敏试验,测定了血清中IgE、IgGl以及细胞因子水平,同时测定了小肠中IgE浓度、肥大细胞数目和组胺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大豆球蛋白引起仔猪的过敏反应是由IgE介导的Th2型免疫反应,导致过敏仔猪肠道肥大细胞数量和组胺释放量的增加,造成肠道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影响肠道正常功能,导致消化吸收障碍、生长受阻以及过敏性腹泻。研究表明,仔猪发生过敏反应的程度与大豆球蛋白的剂量相关,相对高剂量可导致更为严重的免疫反应。 β-伴大豆球蛋白的致敏作用 目前,笔者所在的研究小组对β-伴大豆球蛋白致敏作用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亚基水平。用免疫亲和层析、基因表达的方法分别获得了纯度大于93%和99%的β- 伴大豆球蛋白及其α’亚基。这些高纯度样品的成功获得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了探讨大豆抗原蛋白致敏作用的内在机制,以

断奶仔猪腹泻原因与防治

断奶仔猪腹泻原因与防治--天津正大朱显金 很多养殖户反映,小猪断奶后,一般拉稀7-10天,不但不长,而且奶膘掉得厉害,让人头疼。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从拉稀原因分析,然后早提出防治方案。 一、断奶原因分析 1、断奶后母仔分离应激 断奶后仔猪从分娩栏到保育栏,母仔分离,使仔猪失去了母猪的爱抚和保护,由依附母猪生活变成了仔猪独自生活,并且断奶后仔猪重新组群并窝,仔猪间相互争斗撕咬,再加上温度变化、环境的变化,引起仔猪的较强的应激而发生倡导功能的紊乱,进而引起腹泻。 2、日粮的改变 断奶前仔猪主要以母乳为主,采食饲料为辅,而断奶后完全要从饲料中吸取营养。由于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和易于消化的酪蛋白。碳水化合物是以乳糖为主,不含淀粉和纤维。而断奶后仔猪离开母乳,不能从母乳中获得蛋白质,而是来源于饲料中的植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淀粉和多糖为主,不含乳糖,脂肪含量低,并在饲料中含有仔猪几乎不能消化的粗纤维,因而使得仔猪发生腹泻。 3、消化机能不全 断奶仔猪胃肠功能不健全,消化酶不足的应激。仔猪断奶进入保育期,从吃母乳变成了以饲料为主,加上断奶应激,降低了消化酶的水平。据资料表明,断

奶后1周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水平的1/3。使本来就不足的酶含量更少,影响营养成份的消化和吸收,因而导致腹泻 4、胃肠道酸性环境的变化 断奶前,仔猪主要是吃母乳,母乳进入胃肠道后,会分解成乳酸,使胃肠道PH值较低,呈酸性环境。断奶后,仔猪胃内由于胃酸不足,PH值升高,胃蛋白酶形成减少,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消化不完全的饲料为小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有害病源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乳酸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形成了消化不良而发生腹泻。 5、缺铁性贫血性下痢 哺乳阶段,仔猪可以从母乳中获得一部分铁元素,断奶后,部分仔猪吃料少或干脆不吃料,引起铁元素缺乏,进而引起红细胞合成受阻,引起下痢。 6、疾病问题 可以起断奶下痢的致病微生物主要是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梭菌、猪瘟、传染性胃肠炎等。 7、免疫功能低 由于精神、环境、饲料等一系列应激反应,在断奶后,使原本不健全的免疫系统此时又有所降低,降低了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其它有害微生物容易侵入导致仔猪腹泻的发生。 二、预防措施。 1、加强母猪饲养管理 仔猪在哺乳期间,应加强母仔猪的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温度条

猪营养性腹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发病原因 1.1维生素的缺乏 维生素B1缺乏时仔猪临床表 现为呕吐、腹泻、生长停滞。维生素 B2缺乏时,仔猪表现为呕吐、肛门 黏膜炎症并伴有腹泻等。烟酸缺乏 时可引起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代 谢障碍,导致慢性消化不良,甚至 造成弥漫性肠炎而发生腹泻。泛酸 则是仔猪体内辅酶A的组成成分, 在维持消化道正常功能和提高抗 病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缺乏时同 样表现腹泻。 1.2矿物元素缺乏 与仔猪腹泻有直接关系的矿 物元素主要有铁、锌和硒。铁作为 仔猪体内重要的矿物质元素,缺乏 可引起仔猪缺铁性贫血,导致仔猪 抗病力降低,易感染致病菌,发生 腹泻甚至死亡。缺锌可使胃肠黏膜 发炎,胃肠运动、分泌机能失调,使 食糜在胃肠道内蓄积,引起仔猪腹 泻。硒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GSH-PX)的组成成分,参与阻 止过氧化物的积累,保护细胞膜免 受过氧化物的损害。缺硒时, GSH-PX活性下降,胃肠平滑肌 细胞脂质膜会因过氧化发生质病 变,从而引起仔猪消化紊乱,并伴 有顽固性腹泻。 1.3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过高 断奶仔猪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发育尚未健全,在饲粮粗蛋白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较多的饲粮蛋白质进入大肠发生腐败分解,产生大量的尸胺、腐胺等有毒性胺类物质。继而对肠壁组织造成损害,使肠道的蠕动加快和分泌增加,结肠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弱,同时还使小肠绒毛水肿,最终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1.4电解质不平衡 饲粮中的电解质平衡可直接影响仔猪体内和消化道内的电解质平衡,采食饲料中的矿物质离子是体内电解质的主要来源,电解质不平衡极易造成仔猪体内和消化道内电解质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仔猪腹泻。 1.5日粮的pH值过高 断奶仔猪本身就因胃底腺不发达,胃与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尚未完全建立,胃腺功能差,导致胃内pH值较高。如果日粮中pH值过高更会导致胃内酸度下降,为病原菌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进而大量繁殖,引起肠壁发炎、水肿,消化吸收能力降低,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积聚肠腔,从而引发仔猪腹泻、脱水,甚至死亡。 2综合预防措施 2.1日粮配制 按照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选择营养成分易于消化吸收的饲料原料,设计科学合理的配方,配制营养成分平衡、仔猪易于消化吸收的饲粮,是防止营养性腹泻的关键。饲粮中含有适量的粗纤维可降低饲粮养分浓度和提高饱感,使养分摄入量与仔猪消化能力平衡,并促进胃肠蠕动和食糜流动,增加病原菌的排出,从而减少腹泻的发生。 2.2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为预防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引起的仔猪腹泻,在日粮中合理添加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很有必要的。锌、铜、硒、维生素E和生物素等对断奶仔猪的抗腹泻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他们中有的是通过改善饲料的转化效率、增强猪体的体质和免疫力而发挥作用,有的则是直接有抗菌和抑菌作用。这些物质的适量补给,对预防腹泻有明显的效果。 2.3饲喂方式的改变 实行湿喂方式比干喂更有利于增重、饲料转化率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另外,仔猪饲喂的次数越多,腹泻发生的机会越少。少量多次,增加饲喂次数,可使食物与胃酸充分接触,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消化不良的发生。 2.4调整猪体的电解质平衡 如果机体钠、钾、氯等离子不平衡,给予调整,是防治仔猪腹泻的有效辅助措施。生产中治疗仔猪腹泻中常采用补液和应用口服补液盐饮水。 2.5创建适宜的饲养环境 预防营养性腹泻,关键是创建适宜的环境,这是养好猪的要素,猪舍必须具有夏季阴凉,冬季保暖功能。虽然猪的腹泻病全年都会发生,但受温度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冬季保温不佳时,发病更为严重。此外应尽可能地避免应激的发生,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降低有害气体浓度。 猪营 养性腹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左咏梅 李鹏 闵向松︵黑龙江省铁路兽医卫生处150001 ︶ 誅畜禽饲养輥輶訝 养殖技术顾问2009.10

第二节猪营养需要与配方设计

第二节、猪营养需要与配方设计 一、猪的养殖过程与阶段划分 (一)猪品种介绍 1、我国的优良品种:生长慢,脂肪沉积多,瘦肉率低,性成熟早,产仔多,耐粗,肉质鲜,例:太湖猪、荣昌猪、金华猪等。 2、外国优良品种:生长快,脂肪沉积少,瘦肉率高,性成熟晚,产仔少,不耐粗,例;大约克、长白猪、汉普夏、杜洛克等。 3、杂交商品猪:应用杂交优势,例二元杂交猪(长白等)、三元杂交猪(长大杜等)。(二)、养殖过程与阶段划分 1、养殖过程及阶段: 2、饲料分档; 商品猪:乳猪料——7天左右开始诱食,喂至断奶后7-10天,体重约5千克-15千克。 仔猪料——断奶后7-10天(体重约15千克)开始喂,喂至仔猪体重约30千克, 生长育肥猪前期料——体重在30千克-60千克猪 生长育肥猪后期料——体重在60千克-90千克上市猪 母猪料;妊娠后期(约15-20天)和哺乳前期(约15天左右)母猪饲料基本相同妊娠前期和哺乳后期母猪饲料基本相同 空怀母猪料 二、猪的生物学特点: 1、产仔多,繁殖率高,周转快。猪是一种成熟早、繁殖率高的动物,一般在3-5月龄就达到性成熟,母猪的初配年龄在6-8月,公猪的初配年龄在8-12月,体重要求达到成年体重的50%,母猪的妊娠期较短,平均为114天,年产胎次在2.5左右,平均每胎产仔数在10头左右,其中太湖猪的产仔数平均可达15头。 2、猪的生长周期短,生长强度大,各年龄生长情况不同,根据下图结论,一般商品猪生长控制在90千克左右,超过此范围时,其脂肪沉积加快,饲料效益下降。在满足其养分的需要和管理恰当,生长肥育猪5月龄左右即可达到90千克体重,以后则脂肪沉积能力加快。

(脆皮烤乳猪)原只大金猪配方配方

(脆皮烤乳猪)原只大金猪配方 成品特色:皮脆肉嫩,甘香异常,外观大方。适合于喜事宴席、祭祖或者宴请贵宾。菜品制作:曾韶东,高级中式烧腊师,中国烹饪协会会员,从事饮食行业有10余年,从事烧腊卤行业也有十年之久,其 成品特色: 皮脆肉嫩,甘香异常,外观大方。适合于喜事宴席、祭祖或者宴请贵宾。 菜品制作: 曾韶东,高级中式烧腊师,中国烹饪协会会员,从事饮食行业有10余年,从事烧腊卤行业也有十年之久,其一直在烧腊卤行业深入钻研,传道授业,在国内外的桃李已达万人,其中包括从加拿大、马来西亚、日本远道前来求艺的学员。难能可贵的是,曾韶东师傅在把传统的烧腊菜式做到极致的同时,还自行尝试创新酱汁、卤水的配方,成功做出各种口味独特的烧腊卤菜式。 原料: 光乳猪1只。 味料: 乳猪盐300克,乳猪皮水640克(实耗200克),食用花生油(烤时刷猪身用)。工具: 乳猪叉1把,明炉1个,炭若干,乳猪架1个,细铁丝1根,锡纸适量。 蘸料: 乳猪酱、细砂糖各适量。 乳猪盐配方: 材料: 白糖5千克,盐10千克,味精500克,鸡精500克,沙姜粉450克,五香粉250克,鸡肉酱250克,柱侯酱250克,芝麻酱250克,花生酱250克,芝麻油300克,南乳150克,腐乳250克,蒜茸500克,食用油400克。 制法: 把蒜茸先用400克食用油爆香,然后把油与蒜茸一起倒入其他配料中拌搅均匀即可。 适用: 作为乳猪烧烤前内腔涂抹的腌制用料。 乳猪皮水配方: 材料: 白醋500克,麦芽糖30克,大红浙醋40克,米酒30克,天津玫瑰露酒40克。制法: 将所有配料混合拌匀即成乳猪皮水。 适用: 用于乳猪上皮水。

仔猪营养性腹泻的六大因素

仔猪营养性腹泻的六大因素 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过高?断奶仔猪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发育尚未健全,导致日粮中蛋白质的消化率低下和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不平衡。特别是在饲粮粗蛋白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较多的饲粮蛋白质进入大肠发生腐败分解,产生多量的尸胺、腐胺等毒性胺类物质,继而对肠壁组织造成损害,使肠道的蠕动加快和分泌增加,结肠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弱,同时还使小肠绒毛水肿,最终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而且研究还表明,日粮蛋白质本身并非唯一起作用的因素,还存在着某些蛋白质的致变态的反应。一些专家学者指出,仔猪肠道对日粮抗原过敏从而导致肠道损伤是断奶后腹泻的主要原因。仔猪断奶后的过敏性腹泻与饲粮蛋白质种类有关,其中植物性蛋白是引起仔猪肠道发生过敏反应的重要抗原物。 电解质不平衡 电解质平衡在仔猪渗透压、酸碱平衡、水盐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其与仔猪消化不良、腹泻等有密切关系。饲粮中的电解质平衡可直接影响仔猪体内和消化道内的电解质平衡,因此饲料中的电解质不平衡极易造成仔猪体内和消化道内电解质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仔猪腹泻。 日粮的PH值过高 断奶仔猪本身就因胃底腺不发达,胃与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尚未完全建立,胃腺功能差,导致胃内PH值较高,如果日粮中PH值过高更会导致胃内酸度下降,为病原菌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进而大量繁殖,引起肠壁发炎、水肿,消化吸收能力降低,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被排出肠腔,从而引起仔猪腹泻、脱水、甚至死亡。 有毒物质和抗营养物?饲料氧化酸败、发霉变质,过期失效,微量元素超标,含有毒物质(如棉酚、芥酸、单宁等)等都有可能引发仔猪腹泻。而且,饲喂过多的轻泻性原料仔猪也会发生腹泻。 维生素的缺乏 维生素是猪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它不仅可作为猪体内许多酶的辅酶,参与生命活动,而且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猪生长、器官和组织的发育。维生素缺乏可引起一系列缺乏症,其中能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和泛酸的缺乏。维生素B1作为α-酮酸氧化脱氢酶系的辅酶可参与糖代谢,其缺乏可出现糖代谢障碍,导致代谢中间产物(丙酮酸、乳酸等)的堆积,进而影响能量供应。仔猪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生长停滞。维生素B2则作为生物体内的辅酶参与氧化,缺乏时,仔猪表现为:呕吐、肛门粘膜炎症并伴有腹泻等。可促进铁吸收和红细胞生成的维生素PP的缺乏,可引起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代谢障碍,导致慢性消化不良,甚至造成弥漫性肠炎而发生腹泻。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