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学天文定位第四篇天文航海第1、2章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453.50 KB
- 文档页数:40
§4—2 天体视运动一、天体周日视运动1. 天体周日视运动的成因及其运动规律: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自转一周360°,周期24h。
视地球不动,天球绕天轴自东向西, 一周360°,周期24h,称为天体周日视运动。
2. 天体周日视运动的现象(1)天体的中天:在周日视运动中,当天体中心通过子午圈时,称为中天。
当天体中心通过测者午圈时,称为上中天。
LHA=0º,高度(子午高)H最大;当天体中心通过测者子圈时,称为下中天。
LHA=180°,高度(子午高)H最小。
①DEC﹤φ同名:上中天的方位A与测者纬度φ异名;A=180º,X=0º。
② DEC与φ异名:上中天的方位A与测者纬度φ异名;A=180º,X=0º。
③DEC﹥φ同名:上中天的方位A与φ同名;A=0º,X=180º。
★中天高度的计算:H =(90°-φ)+Dec(2)天体的出没:天体中心通过测者地心真地平时称为天体的真出没。
天体中心位于东方真地平时,称为真出;天体中心位于西方真地平时,称为真没。
①天体出没的条件:Dec﹤90°-φ当Dec与φ同名时,天体在上天半球运行的时间长于在下天半球运行的时间;当Dec与φ异名时,天体在上天半球运行的时间短于在下天半球运行的时间。
②当Dec≥90°- φ,无出没现象。
当Dec与φ同名时,则永不降没;当Dec与φ异名,则永不升出;(3)天体在上天半球的方位变化范围①Dec﹤φ且同名的天体,在上天半球时的方位变化范围是四个象限。
它们的周日平行圈在上天半球与东西圈相交。
天体在上天半球运行的时间长于在下天半球运行的时间。
② Dec与φ异名的天体,在上天半球时的方位变化范围是与纬度异名的两个象限。
天体在上天半球运行的时间短于在下天半球运行的时间。
③Dec>φ且同名的天体,在上天半球只经过与测者纬度同名的两个象限。
第四章天文航海第一节天球坐标系1454. 天体高度是__________在天体垂直圈所夹的一段弧长。
A.测者真地平圈和春分点 B.格林午圈和天体中心C.天体方位海区测者天顶 D.测者真地平圈和天体中心1455. 以天顶、天底为起止点且通过天体的半个大圆是__________。
A.测者午圈 B.天体垂直圈C.天体时圈 D.天体赤纬圈1456. 过两天极且通过天体位置的半个大圆称为__________。
A.天体时圈 B.天体垂直圈C.天体赤纬圈 D.测者子午圈1457. 当测者移动时,天球上的__________圈也随测者移动。
A.天体时圈 B.天体垂直圈C.春分点时圈 D.天体赤纬圈1458. 天球上的南点或北点是__________的交点。
A.测者子午圈和天赤道B.天赤道和测者真地平圈C.测者子午圈和测者真地平圈D.天体周日平行圈和测者真地平圈1459. 过两天极且通过__________的半个大圆称为测者午圈。
A.天体 B.测者地理位置C.天底 D.天顶1460. 通过__________的半个大圆称为天体垂直圈。
A.天顶、天体和天底 B.天北极、天体和天南极C.天顶、测者地理位置和天底 D.仰极、天体和俯极1461. 第二赤道坐标系的辅助圈是。
A.天体高度圈和方位圈 B.天体时圈和天体赤纬圈C.天体赤经圈和赤纬圈 D.测者子午圈和卯酉圈1462. 太阳、月亮和行星的周日视运动的轨迹,严格地说,是一条__________。
A.曲线 B.凸向赤道的曲线C.连续的球面螺旋线 D.凹向赤道的曲线1463. 当测者移动时,天球上__________圈不随测者移动。
A.天体垂直圈 B.天体时圈C.测者子圈 D.测者子圈1464. 以两极为起止点,过天体的半个大圆称为__________。
A.测者午圈 B.天体垂直圈C.天体赤纬圈 D.天体时圈1465. 天体垂直圈是指通过__________和任一天体的半个大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