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G101平法钢筋计算总结表

11G101平法钢筋计算总结表

11G101平法钢筋计算总结表
11G101平法钢筋计算总结表

11G101平法钢筋计算总结表

第一章:梁构件钢筋计算总结一、抗震楼层框架梁

(一)上部通长筋总结

(四)支座负筋总结

(五)箍筋总结

(六)吊筋总结

二、非抗震楼层框架梁

(一)抗震楼层框架梁与非抗震楼层框架梁的区别

(二)非抗震楼层框架梁总结

筋支座

三、抗震屋面框架梁

(一)抗震楼层框架梁与抗震屋面框架梁的区别

(二)抗震屋面框架梁总结

四、非抗震屋面框架梁(一)非抗震屋面框架梁总结

五、抗震框支梁(一)抗震框支梁总结

六、非抗震框支梁

(一)非抗震框支梁总结

七、非框架梁及井字梁(一)非框架梁/井字梁总结

八、悬挑梁

(一)悬挑梁总结

九、梁板式筏形基础主梁和基础次梁(一)基础主梁和基础次梁总结

伸)

下部上排

11G101-3第76页

十、基础类梁

(二)承台梁、基础连梁和地下框架梁总结

第二章:柱构件钢筋计算总结(一)柱插筋总结

(二)地下层(首层)框架柱总结

(三)中间层框架柱总结

11G101-1第57页(四)顶层框架柱总结

外侧钢筋低位端(高位

端)11G101-1第59页B、

D节点

第三章:板构件钢筋计算总结(一)板底筋总结

(二)板面筋总结

长度

11G101-1第92页

(三)支座负筋总结

第四章:剪力墙构件钢筋计算总结

(一)墙身水平筋总结

(二)墙身竖向钢筋总结

(三)墙梁钢筋总结

11G101-1第74页

宋茂严于2016年12月23日历经1月之久热心总结、校对、修订于中铁二十二局集团贵州茅台酒“十二五”扩建技改EPC工程项目部

钢筋工程量计算例题

1、计算多跨楼层框架梁KL1的钢筋量,如图所示。 柱的截面尺寸为700×700,轴线与柱中线重合 计算条件见表1和表2 表1 混凝土强度等级 梁保 护层厚度 柱保 护层厚度 抗震 等级 连接 方式 钢筋 类型 锚固 长度 C302530 三级 抗震 对焊 普通 钢筋 按 03G101-1 图集及 表2 直径68 1 2 2 2 2 5 单根 钢筋理论 重量(kg/m) 0. 222 0. 395 0. 617 2. 47 2. 98 3 .85 钢筋单根长度值按实际计算值取定,总长值保留两位小数,总重

量值保留三位小数。 2、已知某教学楼钢筋混凝土框架梁KL1的截面尺寸与配筋见图1,共计5根。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求各种钢筋下料长度。 图1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KLl平法施工图

3、某6m长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见下图),试计算各型号钢筋下料长度。 4、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5、某框架建筑结构,抗震等级为4级,共有10根框架梁,其配筋如图5.23所示,混凝土等级为C30,钢筋锚固长度LαE为30d。柱截面尺寸为500mm x 500mm。试计算该梁钢筋下料长度并编制配料单(参见混凝土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03G10l-l构造详图)。

6、试编制下图所示5根梁的钢筋配料单。 各种钢筋的线重量如下:10(0.617kg/m);12(0.888kg/m);25(3.853kg/m)。

7、某建筑物第一层楼共有5根L1梁,梁的钢筋如图所示,要求按图计算各钢筋下料长度并编制钢筋配料单。

《新平法识图和钢筋计算》练习题和答案

《新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一版勘误表 练习题答案

第二章 第五节 一、单选题 1、当图纸标有:KL7(3)300х700 GY500х250表示?( D ) A、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第三跨变截面根部高500、端部高250 B、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700、高300,第三跨变截面根部高500、端部高250 C、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第一跨变截面根部高250、端部高500 D、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框架梁竖向加腋,腋长500、腋高250 2、架立钢筋同支座负筋的搭接长度为:( C ) A、15d B、12d C、150 D、250 3、一级抗震框架梁箍筋加密区判断条件是( B ) A、1.5Hb(梁高)、500mm取大值 B、2Hb(梁高)、500mm取大值 C、1200mm D、1500mm 4、梁的上部钢筋第一排全部为4根通长筋,第二排有2根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为(B ) A、1/5Ln+锚固 B、1/4Ln+锚固 C、1/3Ln+锚固 D、其他值 5、当图纸标有:JZL1(2A)表示?( A ) A、1号井字梁,两跨一端带悬挑 B、1号井字梁,两跨两端带悬挑 C、1号剪支梁,两跨一端带悬挑B、1号剪支梁,两跨两端带悬挑 6、抗震屋面框架梁纵向钢筋构造中端支座处钢筋构造是伸至柱边下弯,请问弯折长度是( A ) A、15d B、12d C、梁高-保护层 D、梁高-保护层х2 7、梁有侧面钢筋时需要设置拉筋,当设计没有给出拉筋直径时如何判断( A ) A、当梁高≤350时为6mm,梁高>350mm时为8mm B、当梁高≤450时为6mm,梁高>450mm时为8mm

平法钢筋识图算量课程设计心得

平法钢筋识图算量课程设计心得 周第九周时,老师布置下来了课程设计的任务,也是检验我们专业知识学好与否的一次机会。 在刚接触到课程设计时,一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开始完成这个学习任务,看到老师发下来的图纸也不知道该从哪一根钢筋开始计算,有一种手足无措的感觉。没办法,为了完成了老师的任务,我仔细翻阅书本,查找资料,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在完成这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在之前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还有很多没有理解透彻的,依旧有很多知识需要巩固和加强。每当在课程设计作业的完成中遇到瓶颈时,会用更多的时间来翻阅专业书,会不自觉地开始把每一节专业课程的知识一个个联系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进度很慢,但是随着对钢筋的认识越来越深,对计算公式的越来越熟悉,我的速度渐渐的加快了很多。 在课程设计中,我总结了一下课本中的知识和一些基本概念。 一、箍筋表示方法: 二、⑴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10 ,加密区间距100, 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8@200(2) 表示箍筋为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梁 (1)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平法识图和钢筋计算

1 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 本章在这里主要介绍平法识图概述、钢筋计算的主要内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便为后面各章具体的技术内容讲述奠定基础。 1.1 平法识图概述 1.1.1 平法及其产生 1)什么是平法 “平法”系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它是我国目前现行的具体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的主要方法。为简化起见下面统以“平法”进行表述。 “平法”其表达形式概括起来,就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施工图。 2)平法的产生 平法的创始人是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在创立平法的时候,他在山东省建筑设计院从事结构设计工作。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设计任务非常繁重,为了加快结构设计的速度,简化结构设计的过程,他吸收了国外的经验,结合中国建筑界的具体实践,创立了平法。 3)平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1)“平法”是我国对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表示方法所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是国家科委和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它的推广及应用,具有其重要意义与作用: (2)“平法”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由于它把构件尺寸和配筋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使其结构施工图的数量大大减少,这不但减少了绘图的工作量,而且,结构设计的后期计算,如每根钢筋形状和尺寸的具体计算、工程钢筋表的绘制等,也都免去而不作了。这样,它不仅精简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设计(绘图)的程序,极大地的解放了结构设计师的繁重劳动,加快了结构设计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结构设计的质量。 (3)平法实施以后,对施工企业来讲,首先是施工人员到工地携带的图纸少了,并且还减少了结构施工图的阅读时间。因此,“平法”制图规则不仅是结构设计师者完成柱、墙、梁平法施工图的设计依据,而且也是施工、监理人员准确理解和实施平法结构施工图的依据。 1.1.2 平法图集与其他标准图集的区别 (1)一般标准图集所含的内容 我们以往使用的一般标准图集,都是“构件类”标准图集,例如预制混凝土板图集、预制混凝土拱形屋架图集等,该类图集对每一个具体的构件,除标明了其工程的做法外,还给出了明确的工程量,如混凝土体积、各种钢筋的用量及预埋铁件的用量等。

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总结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结 一、梁 (1)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 度>800mm 夹角=60° ≤800mm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教案

Xxxxxxxxx 教案本 学年 xxxxxxxxxxxx 第 x 学期课程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教材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班级 xxxxxxxx 专业 xxxxx 总计划课时 72 本学期计划课时 72 教学系(部) xxxxxxxxx 教研室 xxxxxxx 任课教师 xxxxxxxxxxxxx

本节课讲授内容:任务1 基本知识建筑施工图的组成与识读 一、引入新课 施工图定义:表示工程项目总体布局,建筑物的外部形状、内部布置、结构构造、内外装修、材料作法以及设备、施工等要求的图样。 一套完整的施工图一般包括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给排水、采暖通风施工图及电气施工图等专业图纸,也可将给排水、采暖通风和电气施工图合在一起统称设备施工图。 二、讲解 建筑施工图:主要用来表示房屋的规划位置、外部造型、内部布置、内外装修、细部构造、固定设施及施工要求等。基本图纸有施工图首页、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 详图。 结构施工图:是关于承重构件的布置,使用的材料,形状,大小,及内部构造的工程图样,是承重构件以及其他受力构件施工的依据。基本图纸有结构平面布置图和各构件的构件详 图(如基础、梁、板、柱、楼梯的详图)等。 设备施工图:主要表示各种设备、管道和线路的布置、走向以及安装施工要求等。设备施工图又分为给水排水施工图(水施)、供暖施工图(暖施)、通风与空调施工图(通施)、电气施 工图(电施)等。 上课 日期 年月日周次节次本课程已完成 0学时,本次教学为本学期的第 1次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 注 释 三、布置作业 每人翻阅整套建筑施工图。 上课 日期 年月日周次节次本课程已完成 1学时,本次教学为本学期的第 2次教学 目标 任务2 基本知识 教学 重点 结构施工图的组成与识读

各种结构钢筋计算总结

适合各种结构的钢筋计算方法总结 一、梁 (1)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夹角=45°

钢筋理论重量表及计算公式模板

钢筋理论重量表、计算公式 用钢筋直径(mm)的平方乘以0.00617 0.617 是圆 10 钢筋每米重量。钢筋重量与直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 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 其实记住建设工程常用的钢筋重量也很简单φ6=0.222 Kgφ6.5=0.26kgφ8=0.395kgφ10=0.617kgφ12=0.888kgΦ14=1.21kgΦ16=1.58kgΦ18=2.0kgΦ24=2.47k gΦ22=2.98kgΦ25=3.85kgΦ28=4.837kg............ Φ12(含 12)以下和Φ28(含 28)的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三位数,Φ14 至Φ25 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二位数 Φ6=0.222KgΦ8=0.395Φ10=0.617KgΦ12=0.888KgΦ14=1.21Kg Φ16=1.58KgΦ18=2KgΦ20=2.47Kg Φ22=3Kg Φ25=3.86Kg 我有经验计算公式,你自己计算一个表格就可以了。也可以去买一本有表格的书,用起来也很方便的。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简式 材料名称理论重量W(kg/m) 扁钢、钢板、钢带W=0.00785×宽×厚 方钢W=0.00785×边长 2 圆钢、线材、钢丝W=0.00617×直径 2 钢管W=0.02466×壁厚(外径--壁厚) 等边角钢W=0.00785×边厚(2边宽--边厚) 不等边角钢W=0.0078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 工字钢W=0.00785×腰厚[高+f(腿宽-腰厚)] 槽钢W=0.00785×腰厚[高+e(腿宽-腰厚)] 备注 1、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很繁,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2、f 值:一般型号及带 a 的为 3.34,带 b 的为 2.65,带 c 的为 2.26。 3、e 值:一般型号及带 a 的为 3.26,带 b 的为 2.44,带 c 的为 2.24。 4、各长度单位均为毫米 1

平法钢筋识图算量课程设计心得

平法钢筋识图算量课程设计心得 通过一个学期对平法钢筋与识图这门课程的学习,在学习周第九周时,老师布置下来了课程设计的任务,也是检验我们专业知识学好与否的一次机会。 在刚接触到课程设计时,一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开始完成这个学习任务,看到老师发下来的图纸也不知道该从哪一根钢筋开始计算,有一种手足无措的感觉。没办法,为了完成了老师的任务,我仔细翻阅书本,查找资料,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在完成这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在之前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还有很多没有理解透彻的,依旧有很多知识需要巩固和加强。每当在课程设计作业的完成中遇到瓶颈时,会用更多的时间来翻阅专业书,会不自觉地开始把每一节专业课程的知识一个个联系起来。刚开始的时候,我的进度很慢,但是随着对钢筋的认识越来越深,对计算公式的越来越熟悉,我的速度渐渐的加快了很多。 在课程设计中,我总结了一下课本中的知识和一些基本概念。 一、箍筋表示方法: 二、⑴φ10@100/200(2)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 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

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梁 (1)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5d,为直锚,取Max{Lae,+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5d }

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试卷A

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选项中,属于框支梁编号的为() A.KL01(2A) B.WKL01(2B) C.KZL01(3) D.JZL01(2A) 2. 下列选项中,属于屋面框架梁编号的为() A.XL01(2A) B.KL01(2B) C.WKL01(3) D.KZL01(2A) 3. 钢筋强度等级HPB300中,H、P、B分别代表()。 A、热轧、带肋、钢筋 B、热轧、光滑、钢筋 C、冷轧、带肋、钢筋 D、冷轧、光滑、钢筋 4. 下列选项中,属于剪力墙上柱的代号为() A、KZZ B、XZ C、LZ D、QZ 5. 下列选项中,属于约束边缘转角墙柱代号的为()。 A、YYZ B、YDZ C、YBZ D、YJZ 6.下列选项中,属于基础主梁的编号为() A.JLL01(2B) B.JL01(1A) C.JCL01(1B) D.JZL01(2A) 7. 楼板开间为3.6m,进深为4.2m,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这块板负筋长度值的为()。 A、800mm B、900mm C、1000mm D、1100mm 8. 下列选项中,属于地下室外墙代号的为()。 A、ISQ B、DWQ C、OSQ D、TBQ 9. 室内剪力墙顶层竖向钢筋与下一层竖向钢筋不全在同一平面机械连接,相邻两节点的间距为()。 A、300mm B、400mm C、500mm D、600mm 10.下列选项中,属于悬挑板代号的为()。 A、LB B、WB C、XB D、ZSB 11. 下列选项中,属于构造边缘端柱代号的为()。 A、GAZ B、GBZ C、GDZ D、GJZ 12. 下列选项中,属于约束边缘暗柱代号的为()。 A、YAZ B、YBZ C、YDZ D、YYZ 13. 下列选项中的楼梯,其楼梯板是由踏步板、低端平板和高端平板组成的为()。 A、AT B、BT C、CT D、DT 1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桩基础编号的有()。 A、CT J01 B、CT P01 C、CTL01 D、CTZ01 15. 下列选项中,属于阶形普通独立基础代号的为() A.DJ P B.DJ J C.BJ J D.BJ J

G101平法钢筋计算总结表

第一章G101平法钢筋总结表 第一节梁构件钢筋计算总结表 一、抗震楼层框架梁 (一)上部通长筋总结 上部通长筋总结,见表1-1 表1-1 抗震楼层框架梁上部通长筋的锚固与连接 情况出处 上部通长钢筋锚固 端支座 直锚Max(0.5hc+5d,laE)03G101-1第54页 弯锚Max(0.5hc+5d,0.4laE)+15d 《钢筋混凝土结构平 法设计与施工规则》 第304页 中间支座变 截面 梁顶有高差且c/h> 1/6 高标高钢筋弯锚Max(0.5hc+5d,0.4laE)+15d 《钢筋混凝土结构平 法设计与施工规则》 第311页 低标高钢筋直锚laE03G101-1第61页梁顶有高差且c/h≥ 1/6 上部通长筋斜弯通过,不断开03G101-1第61页梁宽度不同 宽出的不断直通的钢 筋弯锚 Max(0.5hc+5d,0.4laE)+15d 《钢筋混凝土结构平 法设计与施工规则》 第313页 悬挑梁 跨内外无高差上部通长筋伸至皮层挑端,下弯至梁底后回弯5d 《钢筋混凝土结构平 法设计与施工规则》 第298页悬挑梁比跨内顶面底, 且c/hc≤1/6 上部通长筋斜变通过,不断开03G101-1第66页 悬挑梁比跨内顶面底, 且c/hc>1/6 跨内框架梁上部通长筋根据支座宽度直锚或弯锚 《钢筋混凝土结构平 法设计与施工规则》 第316页 悬挑梁上部钢筋伸入 跨内直锚 Max(la,0.5hc+5d) 悬挑梁比跨内顶面高, 且c/hc≤1/6 上部通长筋斜弯通进,不断开 悬挑梁比跨内顶面高, 且c/hc>1/6 跨内框架梁上部通长筋根据支座宽度直锚或弯锚 悬挑梁上部钢筋伸入 跨内弯锚 Max(hc-c,0.4laE)+15d 悬挑梁上部钢筋伸入 跨内直锚 Max(la,0.5hc+5d)+5d 上部通长筋连接直径相同跨中1/3范围连接03G101-1第54页直径不同两端与支座钢筋搭接搭接长度L1E=1.6LaE,即接100%接头 《钢筋混凝土结构平 法设计与施工规则》 第286页

梁钢筋平法识图及算量入门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经典试题

平法单项选择题 1.梁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施工时,以( )取值优先。 A. 集中标注 B. 原位标注 C.平面标注 D.截面标注 2.当抗震结构中的非框架梁、悬挑梁、井字梁,及非抗震设计中的各类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及肢数时,用“/”将其分开。注写时,在“/”前后分别注定( ) 的箍筋、间距及肢数。 A. 梁支座端部/梁跨中部分 B. 梁跨中部分 C. 梁支座端部 D. 梁跨中部分/梁支座端 部 3.构件代号“GAZ”代表的意思是() A.边缘暗柱 B.约束边缘暗柱 C.非边缘暗柱 D.构造边缘暗柱 4.梁平法中标注的KL L1(2A)表示()。 A 1号框架梁,两跨一端带悬挑 B 1号框架梁,两跨两端带悬挑 C 1号框架梁,两跨一端带悬挑 D 1号框架梁,两跨两端带悬挑 5.梁平法中标注KL7(3)300*700 Y500*250表示()。 A 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第三跨变截面根部高500、端部高250 B 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700、高300,第三跨变截面根部高500、端部高250 C 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第一跨变截面根部高250、端部高500 D 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框架梁加腋,腋长500、腋高250 6.板块编号XB表示()。 A 现浇板 B 悬挑板 C 延伸悬挑板 D 屋面现浇板 7.当梁上部纵筋多余一排时,用( )符号将各排钢筋自上而下分开 A、/ B、; C、* D、+ 8.梁中同排纵筋直径有两种时,用( )符号将两种纵筋相连,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A、/ B、; C、* D、+ 9.框架梁平法施工图中集中标注内容的选注值为( )。 A.梁编号 B.梁截面尺寸 C.梁箍筋 D.梁顶面标高高差 10.下列关于梁、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梁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时,集中标注取值优先。 B.梁原位标注的支座上部纵筋是指该部位不含通长筋在内的所有纵筋。 C.梁集中标注中受扭钢筋用G打头表示。 D.梁编号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代号几项组成。

钢筋平法识图的认识总结

钢筋平法识图的认识总结 本学期了解一些关于平法识图的知识,并发现了其应用的广泛性。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平法图解的了解学习,进一步知晓了建筑构件中一些钢筋的配置以及布置方法,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建筑识图的知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这种所谓"平法"的表达方式,是将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的制图规则,直接表示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 完整的结构施工图。平法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表示方法。学习平法图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与实际的工作相结合进行分析加以运用,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平法的真正内涵。平法制图适用于各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柱、剪力墙、梁等构件的结构施工图。 一、梁平法两种标注: 1.集中标注 (1)梁编号:类型代号、序号、跨数、有无悬挑代号。 (2)梁截面尺寸。当为等截面梁时, 用b×h表示;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即为b×h1/h2。 (3)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值。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 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要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 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加密区范围见相应抗震级 别的标准构造详图。如φ10@100/200(4),表示直径为10mm的Ⅰ级钢筋, 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四肢箍。 2、原位标注 (1)梁支座上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上方,且靠近支座。 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 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如:6φ25 4/2:上一排纵筋为4φ25, 下一排纵筋为2φ25。 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 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 注写时将角部纵 筋写在前面。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 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相同 时, 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 另一边省去不注。 (2)梁下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下方,且靠近跨中。 梁的集中标注中分别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贯通的纵筋值时,则不需要在 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 上而下分开。如:6φ25 2/4:上一排纵筋为2φ25,下一排纵筋为4φ25。全 部伸入支座;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 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 注

最新192121钢筋平法计算手册全集汇总

192121钢筋平法计算 手册全集

钢筋平法计算手册 第一章钢筋计算相关知识 一、“平法”基本原理 “平法”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 基础结构、柱墙结构、梁结构、板结构,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和相对完整性。 1、层次性:基础→柱、墙→梁→板,均为完整的子系统; 2、关联性:柱、墙以基础为支座→柱、墙与基础关联;梁以柱为支座→梁与柱关联;板以梁为支座→板与梁关联; 3、相对完整性:基础自成体系,柱、墙自成体系,梁自成体系,板自成体系。 二、“平法”应用原理 1、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非创造性)设计内容两部分,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 2、设计工程师以数字化、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设计制图规则完成其创造性设计内容部分; 3、重复性设计内容部分:主要是节点构造和杆件构造以《广义标准化》方式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构造设计。 正是由于“平法”设计的图纸拥有这样的特性,因此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首先结合“平法”的基本原理准确理解数字化、符号化的内容,才能正确的计算钢筋工程量。 三、钢筋计算原理 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其最终原理就是就算钢筋的长度。如(图1) (图1)

四、钢筋的公称截面面积、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GB50010-2002 注:表中直径d=8.2mm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仅适用于有纵肋的热处理钢筋 五、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GB50010-2002

注: 1、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直接由本表确定抗震等级;其他设防类别的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调整设防烈度后,再按本表确定抗震等级; 2、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设防烈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3、框架-剪力墙结构,当按基本振型计算地震作用时,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框架部分应按表中框架结构相应的抗震等级设计; 4、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加强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应按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确定其抗震等级。 六、混凝土保护层 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七、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03G101-1P34

钢筋工程量计算例题

一、计算多跨楼层框架梁KL1的钢筋量,如图所示。 柱的截面尺寸为700×700,轴线与柱中线重合 计算条件见表1和表2 表1 表2 钢筋单根长度值按实际计算值取定,总长值保留两位小数,总重量值

保留三位小数。 解: 1.上部通常筋长度 2Φ25 单根长度L1=Ln+左锚固长度+右端下弯长度 判断是否弯锚:左支座hc-c=(700-30)mm =670mm<LaE=29d=29 ×25=725mm,所以左支座应弯锚。 锚固长度=max(0.4LaE+15d,hc-c+15d,LaE)=max(0.4×725+15 ×25,670+15×25,725)=max(665,1045,725)=1045mm=1.045m (见101图集54页) 右端下弯长度(悬挑板上部钢筋下弯收头):12d=12×25=300mm (见101图集66页) L1=6000+6900+1800-375-25+1045+300=15645mm=1.5645m 由以上计算可见:本题中除构造筋以外的纵筋在支座处只要是弯锚 皆取1045mm,因为支座宽度和直径都相同。 2.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一排 2Φ25 单根长度L2=Ln/3+锚固长度=(6000-350×2) /3+1045=2812mm=2.812m (见101图集54页) 3.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3=Ln/4+锚固长度=(6000-350×2)/4+1045=2370mm=2.37m

(见101图集54页) 4. 一跨下部纵筋 6Φ25(未说明,按照非通常计算) 单根长度L4=Ln+左端锚固长度+右端锚固长度=6000-700+1045×2=7390mm=7.39m(此处有误,右段锚固长度=max(0.5hc +5d,LaE)=max(475mm,725mm))后面同类错误相同 (见101图集54页) 5.侧面构造钢筋 4Ф12 单根长度L5=Ln+15d×2=6000-700+15×12×2=5660mm=5.66m (见101图集24页) 6.一跨右支座负筋第一排 2Φ25 单根长度L6=max(5300,6200)/3×2+700=4833mm=4.833m (见101图集54页) 7.一跨右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7= max(5300,6200)/4×2+700=3800mm=3.8m (以上第一排负筋左右计算完后未计算中间搭接的架立筋,注意)

钢筋平法表示识图入门总结(1)

钢筋平法表示识图入门总结—建工、监理、造价的同学都应该明白平法 标签:钢筋识图入门——建工、监理、造价的同学都应该明白平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预算造价员必看)总结

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预算造价员必看)总结 以下是对钢筋计算的一些总结,对应图型可以参照相应图集,不正之处请各位高手指出。 一、梁 (1)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