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的价值》(人教)
- 格式:doc
- 大小:341.00 KB
- 文档页数:5
《公平正义的价值》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程依据标准: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一框。
本课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公平正义即公正。
本课所依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 “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该部分的课程目标:1.5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
内容解析:通过导入接触一个新的概念“公平正义”,学生初步认识并通过后边的学习逐步认识到公平正义的重要。
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认识公平”通过本目的学习让学生明确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知道公平对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的重要:它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它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第二目“正义的力量”教材通过“阅读感悟”“探究与分享”等活动,引导学生能区分开什么是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懂得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正义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一般而言,凡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保护弱者的行为,就是正义的行为。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到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到来自正义的力量,愿做一个充满正义感的人。
2.能力目标:能根据一些具体的实例,区分开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并能结合具体的社会现象分析公平正义的重要。
3. 知识目标:理解公平的含义以及重要性;知道正义的含义以及维护正义的原因。
教学重点:能说出并能理解公平正义及其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师课前搜集一些关于公平正义的素材,制作成课件,便于学生对公平正义的认识,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对疑问和困惑做好记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他指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第一节公平正义的价值知识点梳理一、认识公平1、公平含义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公平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3、公平的具体要求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4、公平的意义或作用(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
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二、正义的力量5、正义的内涵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6、抗日战争的性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大决战。
7、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面对侵略战争,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
这次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辟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8、正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或力量①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②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③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它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9、国家或政府维护正义要做到①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②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③制定正义的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④出台体现正义的原则的法律法规,使之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8.1《公平正义的价值》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第1课时,本课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公平正义即公正。
第一目:“认识公平”,引导学生认识公平的含义、内涵及重要价值。
第二目:“正义的力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正义的含义、要求及重要价值。
学情分析在公平问题上,对社会中的公平有初步的判断,但比较缺乏理性,多数同学是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得出的感性结论,对公平的标准、重要性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清晰的认识。
对正义有所耳闻,但由于正义问题比较抽象,对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没有明确的标准,对正义制度的意义没有明确的认识。
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公平正义是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追求,体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能根据一些具体的实例,区分开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增强对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价值判断和辨别能力,并能结合具体的社会现象分析公平正义的重要。
3、知识目标:知道公平与正义的基本内涵和价值。
教学重点:公平正义的含义。
教学难点:公平正义的价值。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教学准备:课件制作以及资料收集和整理。
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歌曲:《中国人的宣言》—价值观。
2、学生听歌曲。
教师问: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内容?3、学生回答。
引出课题:公平正义的价值。
(二)讲授新课环节一自主学习悟公正小组合作学习:阅读课本108—113页,在书中找出答案并做出笔记。
1.什么是公平?2.公平的内涵及具体要求是什么?3.公平的价值(意义、作用)?4.什么是正义行为?5.正义的要求是什么?6.正义的价值(意义、作用)?环节二合作探究析公平【探究一】析故事知公平含义古时候,一位父亲临终前要把四锭等重的黄金分给三个儿子。
三个儿子中,大儿子精明能干,为赚取这四锭黄金出力最多;二儿子能力一般,但很有孝心,父亲生病时端茶送药,最得父亲喜欢;三儿子身残体弱,为人善良,父亲最担心他以后的生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公平正义的价值〕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公平正义的价值〕教学设计及反思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第1课时公平正义的价值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平感、正义感,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能力目标提高对社会稳定、个人开展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推断能力,以及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提高正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公平、正义的根本内涵;理解公平、正义的价值〔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公平和正义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据说,在古罗马军队中,士兵每天定量得到一块面包充当全天的口粮。
一开始,切割面包与分配面包的任务是由长官一人担任,于是长官往往切割下最大的一块留给自己,然后按关系亲疏决定切割下面包的大小进行分配。
由于分配不公平造成军队内部矛盾甚至内讧的事不少。
为了预防因争夺食物产生的争斗,罗马人很快找到了一个极好的规章:当两个士兵拿到了一块面包后,规则要求一个士兵来分割,而另一个士兵首先出来选择属于他的一半。
在这种规则下,分割面包的士兵出于自利,只能最大限度地追求平均分配。
戈登认为,这种法律是从每个人的自利角度来制定的,以使其行为公平合理。
自律法考虑到了每个人的利益,而不是一个集团的利益,不是那些制定和执行这些法律的人的利益。
这也构成了西方以制度保证公平分配的传统。
我们该如何认识公平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认识公平活动一:“分黄金〞的故事1.阅读教材第107页的第—个“探究与分享〞栏目。
2.通过情景模拟,再现教材中所描述的故事情节。
剧本例如:古时候,有一位父亲临终前,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说:“老大啊,你精明能干,我不用太担忧。
老二啊,你虽能力一般,却很有孝心。
老三啊,你身残体弱,心地善良,叫我如何静心。
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公平正义的价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公平和正义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识别不公平和非正义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公平正义的尊重和追求。
2. 培养学生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公平正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公平和正义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识别不公平和非正义行为,以及如何勇于维护公平正义。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不公平事件,引发学生对公平正义的思考。
2.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关于公平正义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公平正义的含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公平和非正义行为,以及他们是如何应对的。
4. 分享和交流: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将他们的讨论结果分享给全班同学,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公平正义的短文,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公平正义的价值。
六、教学准备:1. 准备关于公平正义的案例,包括校园内外的不公平事件。
2. 准备小组讨论的指导问题和思考题。
3. 准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多媒体教具,如视频、图片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不公平事件,引发学生对公平正义的思考。
2.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关于公平正义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公平正义的含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公平和非正义行为,以及他们是如何应对的。
4. 分享和交流: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将他们的讨论结果分享给全班同学,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合作能力。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第一课时《公平正义的价值》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第一课时《公平正义的价值》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于公平正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从公平正义的定义、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公平正义的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刻理解公平正义的价值,树立公平正义的观念,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维护公平正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都在迅速成长,他们开始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社会现象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但是,他们的认识和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进一步深化对公平正义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平正义的定义,认识到公平正义的重要性,理解公平正义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公平正义的观念,养成维护公平正义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公平正义的定义,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公平正义的价值。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公平正义的价值,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维护公平正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公平正义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公平正义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公平正义的定义、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公平正义的价值,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公平正义的价值。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涉及公平正义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的公平正义问题,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公平正义的价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平和正义的概念,认识到公平正义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共赢的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学会用公平正义的眼光看待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公平的含义和意义2. 正义的含义和意义3. 公平正义的价值4. 公平正义与社会发展5. 青少年如何维护公平正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公平正义的概念、意义和价值,以及青少年如何维护公平正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公平正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将公平正义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共赢的精神。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公平正义的价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公平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公平正义的思考。
2. 讲解公平正义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公平和正义的含义,讲解公平正义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3. 分析公平正义的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公平正义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维护公平正义,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公平正义的角度看待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发言的积极性和准确性,评估学生对公平正义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公平正义价值的认识和应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评估学生对公平正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思考如何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2. 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评估所选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公平正义的价值》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课程依据标准: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一框。
本课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公平正义即公正。
本课所依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 “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该部分的课程目标:1.5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
内容解析:
通过导入接触一个新的概念“公平正义”,学生初步认识并通过后边的学习逐步认识到公平正义的重要。
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认识公平”通过本目的学习让学生明确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知道公平对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的重要:它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它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第二目“正义的力量”教材通过“阅读感悟”“探究与分享”等活动,引导学生能区分开什么是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懂得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正义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一般而言,凡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保护弱者的行为,就是正义的行为。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到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到来自正义的力量,愿做一个充满正义感的人。
2.能力目标:能根据一些具体的实例,区分开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并能结合具体的社会现象分析公平正义的重要。
3. 知识目标:理解公平的含义以及重要性;知道正义的含义以及维护正义的原因。
教学重点:能说出并能理解公平正义及其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课前搜集一些关于公平正义的素材,制作成课件,便于学生对公平正义
的认识,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对疑问和困惑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他指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
阅读材料思考:国家教育投入为什么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
重视教育公平,实际上就是尊重人的权利平等,也是提倡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体现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为国家的举措点赞。
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
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公平正义的价值。
提到“公平正义”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人物或事例?
意图:让学生对公平正义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公平正义对个人和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新课学习
【探究一】认识公平(what)
情境一:模拟故事知公平
古时候,一位父亲临终前要把四锭等重的黄金分给三个儿子。
三个儿子中,大儿子精明能干,为赚取这四锭黄金出力最多;二儿子能力一般,但很有孝心,父亲生病时端茶送药,最得父亲喜欢;三儿子身残体弱,为人善良,父亲最担心他以后的生计。
到底怎么分呢?
1.模拟父亲分黄金。
(可以多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活动要求: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现场模拟,说清分的理由。
2.结合“分黄金”的故事,谈谈你对公平的看法。
小结: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意图:学生参与分黄金理解公平的含义。
情境二:政策法规品公平
思考:依据你对公平的理解,请结合教材对上图中的行为和政策进行评价。
汽车驾驶员违反交通规则,应受处罚是公平的,因为每个人都应遵守交通规则。
国家“两免一补”政策,能为每个适龄儿童和少年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附:两免一补是什么?从2017年春季开学起,全国城乡统一实施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免教科书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
公平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过渡:“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什么是正义行为呢?
【探究二】明辨正义与非正义(what)
①在公交车上,小偷的手伸向一个乘客的钱包,旁边有人高喊“抓小偷”;
②一个高大的男生正在对一个瘦小的同学拳打脚踢;
③个别学生在考试中作弊;
④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
结合情境来参与分析思考:
1.分析上述情境中的正义行为和非正正义行为。
2.如果你看到上述情形会有什么感受?
3.你再来列举下生活中的正义或非正义行为的例子。
4.试着概括什么是正义行为?
小结:(1)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2)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探究三】:公平正义的价值(why)
两免一补政策、今年两会修宪并完善于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是体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我们国家还有哪些政策在维护和保障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呢?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并结合相关素材如:我国已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建立合理的分配体系……在很多领域实行公开招聘,公平公正地选择工作人员,实行信息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一些重大案件实行公开审理、媒体直播等,引导学生理解公平和正义的价值。
)
小结:
(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
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将改革进行到底》,感受公平正义的价值。
2017年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发布的《中国法院的司法改革2013-2016》白皮书披露,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纠正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张氏叔侄案等重大刑事冤假错案34起。
人民法院纠正冤假错案体现了国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条链接:刑事诉讼法195条第(二)款司法解释
无罪推定原则折射出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司法文明的重要标志。
小结:
(1)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它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2)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有了正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
(3)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
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三、梳理总结
老师和学生一起对本节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表格式)
四、作业
搜集关于正义人物的先进事迹
结束语:
公平是坚守的道德意识!正义是契合虔诚意义的追求和执着!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因为这涉及到一个人生活得是否幸福,是否有尊严。
实现公平正义必须有制度的保证,更要有不懈的努力和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