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种子萌发条件光照
种子萌发条件中的光照对于种子的萌发有着重要的影响。
光照是激活种子萌发的信号之一,通过光合作用为种子提供能量和养分,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对于不同的种子来说,对光照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一些种子需要光照才能成功发芽,这种现象被称为正光照要求;而另一些种子则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萌发,这被称为负光照要求。
对于一些种子来说,光照并不是必需的条件,它们可以在光照或暗光条件下均能成功发芽,这被称为非光照要求。
正光照要求的种子对光的强度、光周期和光质都有一定的要求。
光的强度是指光的强弱程度,一般来说,种子对适宜的光照强度有一定的要求,过强或过弱的光照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光周期是指光照和黑暗的时间比例,对于一些种子来说,适宜的光周期是促进种子发芽的关键因素。
光质则是指光的波长组成,不同波长的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负光照要求的种子对于光照的需求则是相反的,它们通常需要黑暗环境下进行萌发。
这类种子在黑暗条件下,内源激素的合成和储存会被促进,从而促使种子发芽。
总的来说,光照是种子萌发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不同种子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光的强度、光周期和光质都会对种子的发芽和生长产生影响。
了解种子对光照的要求,可以为种子的播种和培育提供参考和指导。
【序言】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的起点,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实验报告中,我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从而深入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1. 实验背景】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的开始,种子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完成这一过程。
通过实验,可以深入了解种子萌发的具体环境条件,对于植物的种植和生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实验方法】本实验选择了玉米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
分别是温度、光照和湿度三个方面的实验条件。
2.1 温度实验将一批玉米种子分别放置在常温(25摄氏度)、低温(10摄氏度)和高温(35摄氏度)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观察和记录。
2.2 光照实验在相同温度下,不同光照条件下观察玉米种子的萌发情况。
分别是光照充足和全黑暗两种条件下进行观察记录。
2.3 湿度实验在相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分别在干燥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观察记录。
【3.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察和记录,得出以下结论:3.1 温度在25摄氏度的常温条件下,玉米种子萌发最为顺利;10摄氏度的低温和35摄氏度的高温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明显受到抑制,其中35摄氏度下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
3.2 光照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玉米种子的萌发情况较好;而全黑暗条件下,种子的萌发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3.3 湿度在潮湿的条件下,玉米种子的萌发情况要优于干燥的条件下。
【4. 实验总结】综合实验所得结果,温度、光照和湿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进一步探究这些条件对于种子萌发的具体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指导实际的植物种植和生长过程。
【5. 个人观点】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意识到了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重要影响。
在日常的植物种植和栽培中,合理控制温度、光照和湿度,将有助于提高种子萌发率和促进植物生长。
这也引发了我对于植物生长环境条件和生理生态的更深入思考和探讨。
【6. 结语】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探讨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种子萌发:种子萌发是种子的胚从相对静止状态变为生理活跃状态,并长成营自养生活的幼苗的过程。
生产上往往以幼苗出土为结束。
种子萌发的前提是种子具有生活力,解除了休眠,部分植物的种子还需完成后熟过程。
种子萌发的条件:1.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内部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这些生物化学变化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多数种子萌发所需的最低温度为0℃~5℃,最高温度为35℃一40℃,最适温度为25℃~30℃。
(2)一定的水分:水分可以使种皮变软,胚芽与胚根才能突破种皮,同时储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转化,容易被胚吸收利用。
但是,如果水分过多,会引起种子缺乏氧气,种子无法呼吸,导致种子腐烂。
(3)充分的空气:种子萌发时吸入氧气,把细胞内储存的大量营养物质逐渐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供应种子萌发时生理活动的需要。
2.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种子具有完整的胚。
(2)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成熟,且度过休眠期。
种子萌发的过程: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时子叶大都出土,因此播种时要浅一些;单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子叶不出土,可种的深一海,由于种子萌发时所需养料来自种子自身,所以同样的种子种在肥沃的士壤中和贫瘠的土壤中,只要外界条件具备,都一样能萌发。
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梳理:相关初中生物知识点:探究实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目的:通过设计、实施“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尝试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和操作过程,培养兴趣和能力。
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综合归纳、自主获得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知识。
探究实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提出问题: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推荐器材:罐头瓶、吸水纸、标签、水、绿豆种子。
设计实验: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条件进行实验设计,设计对照实验。
初三生物种子的萌发试题1.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是①充足的光照②适当的肥料③充足的空气④适量的水分⑤适宜的温度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④⑤【答案】C【解析】种子萌发的条件有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和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种子萌发的条件2.如右图所示,向装有萌发种子的瓶中注入清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结果表明萌发种子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B.光合作用释放二氧化碳C.呼吸作用释放氧气D.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装置中的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分解有机物放出了二氧化碳,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3.“胜利”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设计了如下四个装置,请回答:(1)每个烧杯均放有20粒干燥的绿豆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其目的是。
(2)除了A和B可形成一组对照外,请你再找出图中可形成对照的任意一组:,它们之间的变量是。
(3)根据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请预测哪些装置中的种子能够萌发:。
【答案】(1)避免偶然性(2)B和C 光照(或C和D 温度)(3)B 、C【解析】(1)用1粒种子做实验,种子数量太少,实验结果会存在很大的偶然性,误差大,较大,所以用20粒种子来做实验。
(2)A和B进行对照,变量是水,探究的是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B和C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探究的是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C和D进行对照,变量是温度,探究的是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B和C满足了种子萌发的条件,所以种子会萌发,A缺少一定的水分,D缺少适宜的温度,所以A和D装置中的种子不会萌发。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种子萌发的条件。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成熟、干燥的种子,在没有取得一定外界条件时,是处在休眠状态下的,这时,种子里的胚几乎完全停止生长,一旦休眠的种子解除了休眠,并获得合适的环境条件时,处在休眠状态下的胚就转入活动状态,开始生长,这一过程称为种子萌发(seed germination)。
萌发所不可缺少的外界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有些种子萌发时,光也是一个必要的因素。
(一)种子萌发必须有充足的水分干燥的种子含水量少,一般仅占种子总重量的5—10%,在这样的条件下,很多重要的生命活动是无法进行的,所以种子萌发的首要条件是吸收充分的水分,只有种子吸收了足够的水分以后,才能使生命活跃起来。
水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种子浸水后,坚硬的种皮吸水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加强细胞呼吸和新陈代谢作用的进行,同时使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种子之外。
其次,种子内贮藏的有机养料,在干燥的状态下是无法被细胞利用的,细胞里的酶物质不能在干燥的条件下行使作用,只有在细胞吸水后,各种酶才能开始活动,把贮藏的养料进行分解,成为溶解状态向胚运送,供胚利用。
此外,胚和胚乳吸水后,增大体积,柔软的种皮在胚和胚乳的压迫下,易于破裂,为胚根、胚芽突破种皮,向外生长创造条件。
不同种子,萌发时的吸水量是不一致的,这决定于种子内贮藏养料的性质。
一般种子需要的吸水量超过种子干重的30%左右,有的甚至更多,例如水稻的籽粒吸水量为40%,小麦为56%,棉为52%,油菜为48%,落花生为40—60%,大豆为120% ,豌豆为186%,蚕豆为150% 等,以上数字,反映了含蛋白质多的种子,萌发时吸水量较大,这与蛋白质的强烈亲水性质有关,蛋白质需要吸附较多的水分子,才能被水饱和。
含脂肪多的种子吸水量较少,因为脂肪是疏水性的。
含淀粉的吸水量一般不大。
另外,种子也能吸收大气中的水分,如果大气中的湿度相当高,或竟达饱和点时,成熟的种子也能在植株上或空气中萌发,这种现象,在谷类、豆类作物中有时可以见到。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种子萌发必须具备一定的外界条件。
这些外界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温度和足够的氧气;近年研究表明,很多种子的萌发对光或暗尚有一定的要求。
一、水分水分是种子萌发的第一个因素,萌发首先从吸水开始。
风干种子的含水量极低,一般只有其总重的5%~20%,禾谷类种子约为10%~12%。
干种子的原生质处于凝胶状态,只能进行极微弱的呼吸作用。
种子吸水后,种皮变软,利于气体交换,随着水分的增加,呼吸作用加强。
干种子最初的吸水是依靠吸胀作用进行的,即依靠细胞的胶体物质进行物理过程的吸水。
因此不论是活种子还是死种子都同样能进行吸胀。
吸胀引起胶体膨胀,产生很大压力,使种皮破裂,胚根向外伸展。
种子吸胀能力的强弱,决定于种子的化学成分,种皮或果皮对水分的透性以及环境中水分的有效性,其中化学成分是最基本的。
蛋白质含量高的种子,其吸胀能力高于淀粉含量高的种子,如豆类种子的吸胀能力大大超过禾谷类种子,前者的吸水量接近或超过本身的干重,而后者一般约占种子干重的1/2(参看表8-5)。
种子萌发时吸水的第一阶段是吸胀作用,吸胀压可达1000个大气压,这一过程的温度系数较低,表明是物理过程。
非休眠种子水分吸胀完成后,一些代谢活动已开始进行,其中包括酶的活化和重新合成。
第二阶段是吸水的停滞(滞后)期,在第二阶段中代谢过程加速进行,并进入吸水的第三阶段,出现另一个迅速吸水过程,此时正是胚根外露。
至于休眠种子或死种子却停留在第二阶段的状态,没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的合成。
水虽是种子萌发不可缺少的条件,但若土壤水分过多,也妨碍种子萌发。
当土壤水分接近于田间持水量60%时,较有利于种子萌发。
二、温度温度是种子萌发必需的第二个因素,不同植物种子萌发所需温度范围不同,过高或过低温度均会延迟种子萌发,或者降低发芽率。
最适温度是指种子在这个温度中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高发芽率;最低温和最高温是指种子仍能萌发的最低与最高温度(表8-6)。
同一作物不同品种对温度要求不同。
考点12 种子的萌发中考频度:★★★★☆难易程度:★★★★☆一、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实验过程条件无水少量水少量水较多水场所橱柜橱柜冰箱橱柜种子数量10粒10粒10粒10粒分组状况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2.变量分析(1)1号与2号对照,变量是水分。
(2)3号与2号对照,变量是温度。
(3)4号与2号对照,变量是空气。
3.结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4.常见问题(1)取材:选取颗粒饱满的种子作为实验对象。
原因是种子萌发既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又受自身条件的影响。
(2)取材数量:每组实验的种子不能低于10粒,减小误差。
(3)在每组对照实验中,只能存在一个变量,其他条件一致。
这是遵循实验单一变量的原则。
三、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种子不能萌发的几种情况在具备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后,以下几种情况的种子仍不能萌发。
(1)干瘪的种子不能萌发。
种子萌发过程中即使具备了各种适宜的外界条件,但胚芽、胚轴、胚根要迅速生长,还需要充足的养料供应,因为它们在未长成幼苗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干瘪的种子含养料很少,这样的种子生命力不强。
(2)被昆虫咬坏胚的种子不能萌发。
因为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如果胚不完整,即使有丰富的养料,它也不能发育成一个新植物体。
学科!网(3)种子处于休眠期。
由于各种原因,种子处在休眠期,此时的种子一定不会萌发。
(4)储存时间过长,胚已死亡的种子不能萌发。
有的种子虽然胚是完整的,但由于某种原因而死,没有生物活性,此时即使具备了所有的环境条件,种子也不能萌发。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具有完整的、活的胚。
(2)具有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3)种子成熟且不在休眠期。
四、种子萌发的过程1.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增强,营养分解。
2.胚根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3.胚轴伸长,胚芽突破种皮钻出地面。
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一般有温度、水分、光照和气压几个因素。
1. 温度:种子萌发所需的温度一般是20℃-30℃之间,但也会根据不同的种子类型而有所不同,有些种子要求温度较低,有些种子要求温度较高。
2. 水分:种子萌发时,需要保持土壤水分充足,以保证种子能够萌发。
3. 光照: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较强的光照,尤其是白天,光照越强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越大。
4. 气压:种子萌发过程中,气压也是重要因素,气压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步骤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的第一步,是植物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
种子萌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
在自然环境中,种子的萌发受到各种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水分、温度、光照、气体浓度等。
因此,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对于理解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起始过程,也是一种水分活化过程。
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来活化种子内部的生长素和酶,从而促进种子胚发育和根系生长。
在种子萌发的初期阶段,种子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来溶解存储在胚中的养分,从而满足种子生长发育的需要。
如果种子周围环境的水分不足,种子将无法正常萌发,生长发育受阻,导致种子无法正常生长。
除了水分外,温度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
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萌发速率和萌发率都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种子的正常萌发,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则会影响种子的萌发速率和质量。
在寒冷的环境中,种子的萌发速率较慢,部分种子可能会休眠或死亡;而在高温环境下,种子的生长发育速度过快,导致胚发育不完整或生长异常。
光照条件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光照可以促进种子胚发育和萌发,特别是对于光合植物,光照是必不可少的生长因素。
光照条件下,种子中的生长素和酶可以得到活化,从而促进胚芽的生长和伸长。
另外,光照也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节律和生理代谢,对种子萌发和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上述外界环境因素外,气体浓度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氧气是种子萌发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气体,它参与种子呼吸作用和细胞代谢过程,为种子生长提供能量。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氧气的供应要充足,否则种子无法顺利进行胚发育和萌发。
此外,二氧化碳也是种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气体因子,它参与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合成,促进种子的生长与发育。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受到多种外界环境因素的调控和影响。
种子萌发的三个条件种子萌发的三个条件 1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种子萌发时,首先是吸水。
种子浸水后使种皮膨胀、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同时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里面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其次是空气,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只有种子不断地进行呼吸,得到能量,才能保种子萌发需要哪三个条件?(一)充足的水分干燥的种子含水量少,一般仅占种子总重量的5%~10%,这样的条件使一切生理活动都很微弱。
只有吸足水盆,使种皮膨胀、软化,氧气才容易透入,呼吸才能增强。
各种生理活动才会大大加强;只有吸足水分,种子内贮藏的营养物质溶解于水并经过酶的分解后才能转运到胚,供胚吸收利用。
一般种子要吸收其本身重量的25%~50%或更多的水分才能萌发,例如水稻为40%,小麦为50%、棉花为52%,大豆为120%,豌豆为186%。
种子萌发时吸水量的差异,是由种子所含成分不同而引起的。
为满足种子萌发时对水分的需要,农业生产种子萌发的三个条件 3蔬菜种子的萌发,首先是种子本身具有发芽能力,其次是要求有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氧气、水分等。
(1)种子发芽的内在条件种子发芽的内在条件主要是指两个方面。
第一,种子本身有发芽能力(发芽潜力),即种子是活的而不是死的。
第二,种子在给予其萌发所需的条件时能够萌发。
所以,无论是直播或是育苗,都必须是有活力的种子,但许多蔬菜作物的种子(如洋葱、韭菜等),其种子寿命较短,在室内存放一年以上时,几乎失去发芽能力,因此,对于种子寿命较短的蔬菜作物,应用新种子播种,尽量不用陈种子。
即使是种子寿命较长的蔬菜作物,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有哪些一、自身条件1、有生命力且完整的胚。
2、有足够的营养储备。
3、不处于休眠状态。
二、外界环境条件一颗健康的种子萌发需要有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量的氧气,三者缺一不可,有些种子还需要光照。
1、充足的水分能够影响种子周围水分的因素除了滴灌还有土壤,不同的土壤情况如下:(1)沙土沙土漏水现象严重,播完种后容易出现两种现象。
黄豆种子萌发的条件黄豆,作为一种常见的豆类食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菜肴和食品中。
而黄豆种子的萌发,是种子生长的起始阶段,也是植物生长的关键过程之一。
以下是黄豆种子萌发的条件。
土壤湿度:黄豆种子萌发需要适度的土壤湿度。
当土壤湿润但不过湿时,黄豆种子才能吸收到充足的水分,满足种子的萌发需求。
过湿的土壤会导致种子腐烂,而干燥的土壤则无法提供足够的水分,影响种子的发芽。
温度:适宜的温度是黄豆种子萌发的另一个重要条件。
一般来说,黄豆种子在25-30摄氏度的温度下萌发最为理想。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率和生长速度。
温度过低时,种子的代谢活动减缓,导致发芽缓慢甚至无法发芽;温度过高则会使种子过早脱水,使种子无法维持生命活动。
光照:黄豆种子萌发并不依赖于光照条件。
在黑暗的环境下,黄豆种子仍然能够正常发芽。
因此,光照并不是黄豆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氧气:种子萌发需要氧气。
黄豆种子通过呼吸作用产生能量,并将其用于发芽和生长过程。
因此,黄豆种子需要有足够的氧气供给。
过于密封的环境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影响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pH值:黄豆种子的适宜pH值为6-7之间。
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会对种子的萌发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保持土壤的适宜酸碱度对于黄豆种子的萌发至关重要。
黄豆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适度的土壤湿度、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氧气供应和适宜的pH值。
这些条件的合理配合能够为黄豆种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通过合理管理这些条件,我们可以提高黄豆种子的萌发率和生长质量,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提供更好的原料。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
分。
二、教材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它重过程、重体验、重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法:实验法、谈话法。
四、学生;已有基本的实验经验。
五、实验前的准备:
教师:课件、实验材料等。
学生:每个学生调查或亲手种植与观察的一种被子植物的一生,并绘好示意图。
尝试进行菜豆种子发芽的实验。
部分学生进行种子发芽率(如储藏了1年、2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小麦或其它种子)的测定。
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
六、实验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七、教学目标的制定:
1、知识:通过探究知道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
2、能力:通过假设并采用对照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取证,体验一个探究知识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态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兴趣,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探索科学的乐趣。
学会尊重科学的事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八、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种子萌发环境条件、自身条件的探究实验中,通过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较熟练地掌握探究的一般方法。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3.培养实践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九、教学方法:实验法。
十、实验器材:饱满绿豆(大豆)种子40粒,透明的塑料瓶4个,脱脂棉,标签4张,胶水、清水等。
十一、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教师可提出:播种到地上的种子,为什么有的能够萌发,有的不能萌发呢?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外界条件?让学生思考。
2、作出假设:学生由此联想到:种子在温暖、潮湿、疏松的土壤中容易发芽。
然后由研究组展开讨论,分析原因,得出假设:如果具备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种子便能萌发。
3、制定计划:教师提示,要通过实验探究取证“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假设是否成立:①具备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时,种子能萌发;②缺乏充足的水分时,种子不萌发;③缺乏充足的空气时,种子不萌发;④缺乏适宜的温度时,种子不萌发。
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提供的处理方式:取4个洁净的塑料瓶,分别贴上写有1、2、3、4的标签,并向每个瓶中放入脱脂棉,并在脱脂棉上均匀地放上10粒种子,然后依照下表中处理方式操作:
1号瓶2号瓶3号瓶4号瓶
拧紧瓶盖倒入少量的清水,使
脱脂棉湿润,然后拧
紧瓶盖
倒入较多的清水,
使种子淹没在水
中,然后拧紧瓶盖
倒入少量的清水,使
脱脂棉湿润,然后拧
紧瓶盖
置于200C 环境中置于200C环境中置于200C环境中
放在低温处(50C)
(如冰箱内)
3、实施计划:
在课前1个星期左右,让学生根据实验方案独立开展实验进行探究。
并根据实验方案中的处理方式,分析各种处理所探究的外界条件是什么?预期结果是怎么样?将分析结果和预期结果填入下表。
几天后,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将实验结果填写入表中:
1号瓶2号瓶3号瓶4号瓶
所探究的外界水分水分、空气、空气较低的温度
条件适宜的温度
预期结果不萌发萌发不萌发不萌发
实验结果不萌发萌发不萌发不萌发
4、得出结论:
在研究组交流讨论和班内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全班的实验结果,得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的实验结论。
5、交流和评价:
采用课外交流讨论和课内班内汇报交流两种方式展开,汇报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失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