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酒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7
《诗经》中的酒文化
《诗经》中的酒文化
酒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一直贯穿着中国古代文化历史。
而《诗经》中的酒
文化,则进一步诠释了这种文化的复杂性。
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人们认为酒是一种精神,很多人把它赋予了宗教意义。
因此,从诗歌中就可以看出,酒是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示伊人》是《诗经》中最著名的一篇关于酒文化的诗歌。
这首诗歌描述了一
位精神英雄来到山河间,在一次饮酒之后,他让伊人归门,因为他的精神态度混乱不堪,但他也带来了一种刚毅勇猛的无畏精神,号召勇士开展冒险挑战。
进而说明,在这种风气中,酒不仅有着宗教意义,也与斗争精神和勇敢有关。
而在《国风》中,酒文化也得到了不同的表达。
在这首诗里,作者强调了慈祥
和深情,它强调了集体感情的重要性,表达了人们在灯油厅里聆听乐曲,一起饮酒唱歌,幸福安宁的心情,这也体现了仪式感和联结感的关系。
这也展示出,酒文化是一种增进睦邻友善的方式。
总而言之,《诗经》中的酒文化既代表着宗教意义,也表现出斗争精神和朋友
之间的情感纽带。
依靠酒,改善情绪,激发斗志,回应不同形式的号召,一切都源于此诗歌中的抽象想象,对精神需求的更深层次的概括。
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深远而又有意义的思想精神。
《诗经》中的酒文化摘要: 《诗经》中的酒文化内容丰富、形象直观、生动可感、富有感情色彩和生活气息。
酒字,在《诗经》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诗经》的作者对于酒内在本质的认识已有较高水平。
了解《诗经》中的古代酒文化,对于我们当今探讨、改革酒文化大有裨益。
关于酒的起源,《战国策》曰: “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
”①《世本》曰: “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
杜康造酒。
少康作秫酒。
”②据此可知,酒是起源于夏代初年,发明人是仪狄、杜康、少康,比较可信。
《尚书·夏书·五子之歌》批评太康,言其“甘酒嗜音”。
《尚书·夏书·胤征》篇记载,仲康之世,“羲和费厥职,酒荒于厥邑。
胤后承王命徂征”。
《尚书·商书·伊训》篇记载,伊尹告诫太甲切勿“恒舞于宫,酣歌于室”。
“酣”即以饮酒为乐。
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好酒淫乐”,“以酒为池,县肉为林”。
可见,夏、商二代,酒风已盛。
到了周代,饮酒现象则更为普遍,酒文化已很完备。
探讨周代的酒文化,《仪礼》中的《乡饮酒礼》和《燕礼》是重要的资料。
但《仪礼》中的资料并不能代替我们探讨《诗经》中的酒文化。
因为《诗经》是文学作品,较之于《仪礼》的条文罗列,它显得更加形象直观、生动可感、富有感情色彩和生活气息。
因此,探讨《诗经》中的酒文化,有着特别的意义。
一、与酒相关的概念酒字,在《诗经》中出现共63 次,频率很高。
如“君子有酒”《小雅·鱼丽》、“鲁侯戾止,在泮饮酒”《鲁颂·泮水》等。
“酒”在《诗经》中有不同的称谓,或曰“醴”,醴,是一种甜酒,《小雅·吉日》: “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或曰“酤”《商颂·烈祖》: “既载清酤。
”或曰“鬯”《大雅·江汉》:“秬鬯一卣。
”“秬鬯”,是用黑黍和郁金香草釀成的一种香酒。
另外,“浆”常与“酒”连用,古人用以代酒。
如《小雅·大东》: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浆”是一种带酸味的饮料。
忧愁醉眠中中国古代史诗中的酒文化中国古代文学中,史诗是一种表现国家荣辱、英雄壮举、风云变幻的文学体裁。
而古代史诗中的酒文化,既是对当时生活习俗的真实描绘,也是对人性、情感以及生命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对《诗经》、《水浒传》、《红楼梦》等古代史诗作品中的酒文化描写进行分析与解读。
首先,来看《诗经》中的酒文化。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记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与人民生活。
其中的许多篇章都涉及到酒这一主题。
比如《诗经·小雅·伐木》中有“世间以酒为主,非罍非斝非觞非南子”的描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酒的极高重视。
另外,还有一些篇章通过描述宴会礼仪、歌颂美酒佳人等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了古人对于酒文化的热爱。
其次,我们回顾《水浒传》中的酒文化。
《水浒传》是明代施耐庵创作的一部描写108位英雄豪杰的山海经典。
酒文化在这部作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英雄们出征打仗之前的饯行宴会,还是山寨中的狂欢宴席,都离不开酒。
其中的知名章回《醉打蒋门神》更是通过描写梁山英雄好酒量、豪情万丈的酒场风云,使得酒文化在作品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最后,我们来看《红楼梦》中的酒文化。
《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所著的一部巨型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瑰宝。
在这部作品中,酒文化贯穿始终,成为了展现人物性格与情感的重要手段。
比如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角色在遇到困厄和痛苦时,常常借助酒来释放情感、忘却痛苦。
同时,书中也通过描写宴席、宴客、对饮等场景,生动刻画出了古代贵族社交生活中的酒文化。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古代史诗中的酒文化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更是对人性、情感的深入思考。
这些描写不仅折射出酒在古代的文化地位,也反映出中国古代文人对于酒和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酒文化在古代史诗中犹如一把镜子,让我们窥见了古人的欢乐、忧愁、困惑和思索,使得这些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有着深远的内涵和意义。
综上所述,古代史诗中的酒文化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也是对人性、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经》中的酒文化
王克强博士
《诗经鹿鸣》中有“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此所谓“我”,是指“君王”、“主人”。
“有旨酒”,浅言之,谓“君王”、“主人”备有“美酒”,以供“群臣”、“宾客”之享用也。
深言之,则须从“旨酒”二字以求之。
《说文解字》曰:“旨,美也。
从甘,匕声。
”所谓“甘”,非由“口舌”而言,乃是由“心”而言;“甘”之性,中和而不偏;惟其“中和而不偏”,故可谓之“美”,本义为“美味”,由此而引申为“中和之美”。
后以“甜”字表“美味”之义。
“中和之美”与“酒”何关?《说文解字》曰:“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
从水,从酉,酉亦声。
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
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
杜康作秫酒。
”由此而言,“酒”与“人性”有关。
“人性本善”,何以言“人性之善恶”?告子所谓“食色性也”,是兼及人与禽兽而言,而“善性”则是“人”区别于“禽兽”之所在。
是故,若贪图美食美酒而蒙蔽“善性”,则可谓“人趋于禽兽之途”;若虽有美食美酒而“善性”不渝,则可谓成就其“善”。
或许因此,夏禹尝仪狄之美酒而疏远仪狄,周公使人戒酒、节酒;然而,如《说文解字注》所言:“宾主百拜者,酒也;淫酗者者,亦酒也。
”是故,美酒既可礼事鬼神、燕待嘉宾,亦须知节,如《论语·乡党》所云:“唯酒无量,不及乱。
”若乱性,则恶矣。
古诗词中的酒文化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特色之一就是诗与酒的不解之缘。
在古代文人那里,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酒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诗能增添饮酒的高雅情调,酒和诗就像是一对姐妹花,彼此依托,相互映衬。
中国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也是一个赋诗、吟诗的国家,很久以前,诗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的酒,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农耕社会;中国最初的诗,大约也产生于这一时期。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44首涉及到酒比如:“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以御宾客,且以酌醴、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可见,酒是社交宴会中的“天使”,觥筹交错之际,举觞称贺之时,美酒堪称传递心意的佳媒。
东晋诗人陶渊明之前,酒中已经积淀了若干情感因子,只是作为创作素材之一种被吟咏入诗。
荆轲谋刺秦王,酒酣辞行而歌《易水》;刘邦甫定天下,宴饮既醉而唱《大风》;曹操鏖兵赤壁,把酒横槊而赋《短歌行》,秦汉时期,酒只是激发情绪而已。
直至魏晋时代阮籍、嵇康,“也还是酒是酒,诗自诗”,两者之间没有显示必然的内在联系。
陶渊明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将诗与酒“攀亲结缘”,并在诗中赋予酒以独特象征意义的诗人,“忘忧物”的指称,便是他的发明。
陶渊明清高自洁的大诗人。
在其现存174篇诗文中,有56篇写到饮酒,约占40%!诗酒联袂,寄意遣怀,是文学史上的千秋佳话,更是酒文化窥测的不变传统。
这个传统,是从陶渊明“寄酒为迹”开始的,对后世追求人性自由的文人们的心灵感受,及他们的社会生活与吟酒诗作产生深远的潜在影响。
陶渊明饮酒诗(之十四):“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他的饮酒诗主要表现自己远离污浊官场,归隐田园的乐趣,称颂从酒中品到的“深味”。
这个“深味”,就是“渐近自然”的人性自由。
所谓“寄酒为迹”,即借诗酒寄意遣怀,抗衡浊世,求得自身人格的清高与自为。
他的咏酒诗,首开风气,为后人树立了酒徒、隐士、诗人“三位一体”的风范,对后世文人的饮酒生活和吟酒作诗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饮酒古诗词赏析饮酒,作为人们社交和娱乐的一种方式,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饮酒更是被赋予了很高的文化内涵。
许多古代文人墨客都对饮酒有着深深的情感,并通过他们所写的诗词来表达出对饮酒的热爱和追求。
本文将为您带来一些经典的饮酒古诗词赏析,一起来感受那些句句含饮的诗句。
一、诗经中的饮酒诗词1.《诗经·饮酒》无以饮酒,乐且有仪;饮酒乐且常,我思婚姻。
这首诗是《诗经》中的一篇。
古代的饮酒文化体现在此诗中。
诗中描述了在饮酒之时,人们感到愉悦和快乐,同时也思考了婚姻的问题。
通过饮酒来表达对婚姻的向往,展示了古代人们对饮酒的深深情感。
二、唐代诗人的饮酒诗词1.杜牧《秋夕》銮舆半偏逆,鬟帔自相妒。
临邛道士鸣冥曲,天坛无数秋。
壠井空廻翠,凝天锁釵金。
我有溪云岚,细柳纷飞絮,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
诗中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人们庆祝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饮酒欢乐,享受秋天的美好。
通过对酒宴的描绘,诗人展示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恨无穷。
轻罗小扇颭,承流双阙云。
当年仅孤影,卧病岩扉闻。
可堪孤馆闭,愿见千里草。
中夜四五起,五更天未旦。
回看天际下,羌笛何须怨。
这首诗是杜甫的作品。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饮酒来畅快地倾诉内心的愧疚和无尽的羁绊。
饮酒成为了畅快痛苦的情感释放的一种方式。
三、宋代词人的饮酒诗词1.苏轼《江城子·中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首词是苏轼所作。
这首词以中秋为背景,描述了酒宴上的欢乐和畅饮的场景。
通过对饮酒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态度,以及要珍惜人生的美好时光的思考。
诗经中关于酒的诗句一、酒的意义与象征1.1 酒的精神意义•醉翁之意不在酒,酒,一种可以令人忘却烦恼、放松身心的饮品。
在《诗经》中,酒被用来代表宴会、欢乐和亲近他人的场景,被视为人生的一种享受和调剂。
1.2 酒的象征意义•酒在《诗经》中还被赋予了象征意义。
它象征着友谊、爱情、自由和豪情壮志。
同时,酒也代表着快乐与触动人心的经历。
二、诗经中关于酒的诗句2.1 描绘宴会场景的诗句•大抵诗经中描绘酒宴的诗句非常丰富多样,例如《蓼莪》中有“羔裘如濡,毳衣如緌”,描绘了宴会上人们穿的锦绣华装。
2.2 表达友谊与相亲的诗句•酒常常在诗经的诗句中表达友谊与相亲,例如《鹤鸣》中的“与君一饮一咪”。
2.3 描绘欢乐与快乐的诗句•《王风·蓼莪》中“有莘季女,维子之衣,叔麻姜氏,言纯其矣”,描述了一场欢乐的聚会。
三、中国古代饮酒文化对当代的影响3.1 社交与友谊•古代中国人以饮酒作为社交交际的重要方式。
在当代,酒桌上的互助与欢乐仍然是很多人建立友谊的重要途径。
3.2 餐桌文化•酒是中国餐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增添了餐桌的热烈气氛,也提升了人们用餐的幸福感和仪式感。
四、结语•通过诗经中关于酒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出酒在古代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酒既有精神意义,也有象征意义。
它代表了快乐、友谊和豪情壮志。
古代中国的饮酒文化对当代仍然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是在社交交际还是在餐桌上,酒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酒,是人们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传承和表达文化的纽带。
注:本文所涉及的诗句仅为示例,实际情况可能更为丰富多样。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部体现周朝社会风俗文化的百科全书。
《诗经》中提到酒的诗歌大约60多首,从宴饮之酒到祭祀之酒,从君臣聚酒到独自饮酒,《诗经》中的酒,不仅仅是饮品,更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为我们提供了周代宴饮祭祀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料,展现了丰富的礼乐文化,蕴含着吟唱者丰富的思想情感。
千年之后诵诗品酒,感受到的是礼重情浓的诗酒文化。
酒与礼西周开国之初,周公制作礼乐文化,奠定了礼乐文化的基础,西周礼文化是借鉴夏商两代的基础上完善起来的,具有较完备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诗经》收录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雅、颂部分多为祭祀诗和君臣贵族宴饮诗歌,能够很好地体现周代礼乐文化。
中国宴饮文化历史悠久,宴饮是古尝尝《诗经》中的酒作者 张丑平人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方式,《诗经》首次通过诗歌的形式呈现出周朝的宴饮文化。
《小雅·鹿鸣》是一首描写君臣宴饮场合的诗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这首诗描写的宴会政治氛围很浓,酒宴成了维系君臣关系的纽带,在热烈欢快的音乐中,在君王对臣子的赞美声中,呈现了儒家君臣有礼、明君礼贤下士、君臣同心同德的理想图景。
《鹿鸣》在后世贵族宴会、乡饮酒礼等宴会中经常演唱。
《大雅·汉江》是一首周宣王赏赐召穆公的诗。
诗中写了君王赏赐臣子的礼节:“厘尔圭瓒,秬鬯一卣。
”召穆公曾奉王命征讨淮夷之乱,取得胜利后,君王赏赐他圭玉和香酒,以玉为柄的圭瓒,黑黍香酒在古代是赏赐中较高的赐品,饮酒礼起着稳定民心和臣心、维系君臣关系的政治功能。
如果说君臣之酒主要体现了宴会的政治功能,那么朋友之酒则体现了真挚的情谊,例如《小雅·瓠叶》写了朋友之间饮酒时的谦让之礼:“幡幡瓠叶,采之亨之。
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此诗一共四章,首章写了采瓠叶作为配菜,后三章描写了煨、熏、烤各种方法炙烤兔肉的过程。
从诗中描写的兔子和瓠叶饮食来看,食物相对比较单调,宴会气氛也没有《鹿鸣》那样热闹,但主客饮酒礼貌谦让、情谊浓厚。
第30卷第5期2018年10月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Vol.30No.5Oct.2018试析《诗经》中的酒文化王忠琴(云南民族大学国际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
至今留存305首诗,其内容真实地反映了西周时期社会的现实生活。
以中国古代酒的文化含义及起源为基础,对《诗经》中出现“酒”的次数进行统计,研究发现,《诗经》中“酒”字出现次数较多,《诗经》中的饮酒诗还反映了酒礼与酒德,这表明了《诗经》与酒文化联系密切。
关键词:诗经;酒器;酒礼;酒德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5X (2018)05-0012-06DOI:10.16595/j.1671-055X.2018.05.003An analysis of the wine culture in The Book of SongsWang Zhongqin(International School ,Yunnan Minzu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China )Abstract :“The Book of Songs ”is the earliest collection of poetry in China.It collected poetry from the11th century BC to the 6th century BC.So far 305poems has been retained,and these poems reflected the real life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Based on the cultural meaning and origin of the ancient culture,the authorwill focuse on the frequency of “wine ”mentionedn in “The Book of Songs ”.And the drinking poetry of “TheBook of Songs ”reflected wine ceremony and wine virtue,indicating the wine culture in “The Book of Songs ”.Key words:The Book of Songs ;wine container ;Gift wine ;wine virtue 收稿日期:2018-04-03作者简介:王忠琴(1994-),女,陕西汉中人,主要从事现代汉语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从《诗经》所见周代酒礼及酒文化精神摘要】《诗经》设酒诗反映了周人丰富的酒文化内涵。
其中主要反映了周代繁复有序的酒礼仪式,体现出鲜明的政治忧患意识、温良恭让的酒德与和谐快乐的酒文化精神。
【关键词】《诗经》周代酒礼酒文化精神《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乐作品集,其中有大量设酒诗,为今人了解周代丰富的酒文化提供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据本人统计:《诗经》305篇中设酒诗共有48首:其中《国风》8首,《雅》32首,《颂》8首。
占现存《诗经》作品近百分之十六的比例。
①而与酒相关的字词使用频率非常高。
查向憙《诗经词典》统计:“酒”字用了63次,“醉”字用了25次,“饮”字用了25次,“酌”字用了11次,意指饮酒的“燕”(通“宴”)字用了26次,“酬”(通“醻”)字6次,“酤”字2次,“酢”字2次,总计使用160次;[1]再加上各种酒器使用20次,故总计多达180次。
而从《周礼》等文献记载可知,周代是我国酿酒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政府非常重视对酿酒业从酿造、消费各环节的严格管理。
朝廷专门设置“酒府”的酿造与管理机构,下设酒正、酒人、浆人、鬯人等职官。
其中“酒正”有“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酒人”有“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
”“浆人”亦与酿酒相关,有“奄五人、女浆十有五人、奚百有五十人。
”[2]“鬯人”有“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八人。
”[3]总计从事酒业生产与管理者多达数百人,其繁荣盛况可见一斑。
《诗经》设酒诗真实反映了周代酒文化的丰富内涵,其中包括造酒原料的生产、不同品质规格的酒类酿造与精美的青铜酒器等内容。
而本文主要阐述《诗经》所见周代酒礼及酒文化精神。
一酒礼《诗经》中与酒相关的宴饮活动最能体现周代繁复的宴饮仪式与规程——酒礼。
周代几乎所有的仪式活动都离不开酒的参与,正如《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所云:“酒以成礼”;《礼记·礼运》所云:“夫礼之初,始于饮食”;《汉书·食货志》所云:“有礼之会,无酒不行。
诗经中关于酒的描述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自有其独特的风采与文化魅力。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关于饮食的描述,其中尤以酒的描述最为引人入胜。
本文将就诗经中关于酒的描述,从酒的材料、制作、品质、文化含义等多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酒的材料在诗经中,酒的材料主要包括“黍”、“稷”、“米”、“薇”等。
“黍”,是指高粱类作物,也是酿制酒的一种主要原料之一。
例如《大雅·荡》中有“既醉既饱,君之弟子,以我燕酒,以燕我黍”之句,就是描述君子之间在享受美食佳酿的过程中代表食材的黍。
而“稷”,是指谷类中的一种,也是酒的主要原料之一。
例如《小雅·硕鼠》中的“稻粱菽麦,庶矣哉”中的“稻”即指稷。
此外,诗经中还有形容高粱、稷的诗句,如《大雅·抑》中的“既醡醢以醴,既藏蓄以遗”,就是描述用高粱、稷制成的酒,所带来的收藏珍藏之感。
二、酒的制作在诗经中,对于酒的制作过程也有所涉及。
酒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糟化”、“发酵”、“过滤”等几个阶段。
在《小雅·谷风》中有“谁谓女之不酒,酒也何不酒,糟为糠矣,酒为汁矣”之句,其中提到了糟,便是指酒的糟化阶段。
而“发酵”则是酒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例如《魏风·硕人》中的“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水中坐兮,含糗而饮之”,就是描述了酒正在发酵的过程。
最后,酒需要过滤,使得质量更加纯净。
如诗经中《大雅·荡》中的“醍醐餮我,以燕我饮矣”,意指美酒清澈透亮,略带糟香是品质优良的体现。
三、酒的品质诗经中对于酒的品质有着相当的描述。
酒的品质不仅取决于原材料,也与制作工艺有关。
例如,诗经中提到的“美酒佳肴”、“酒香飘逸”、“色泽清澈透亮”,都是品质优良的表现。
而《小雅·采薇》中则提到了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舒适感受:“清浊有度,上下相期”。
这体现了一款好酒所具有的平衡性。
饮用好酒不仅是为了安乐自在,也可以激发诗人创作灵感,如《小雅·天保》中的“乃献君子,君子不饮”,就是描述诗人饮用上等佳酿,提高诗歌创作的精神状态。
知味:《诗经》中的酒香文/蓝月光酒是一种魔液,自从远古以来,酒就与人相伴。
在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很多关于饮酒的描述。
“微我无酒,以遨以游。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宜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携老。
”这些关于饮酒的描述,可以看出,酒这种因食物发酵形成酒精,而带有神奇魅力的魔液,已经深入先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食物一样重要。
而且,它还特别有诱惑力。
自制力不强的人极易堕入其中,为其所控。
殷纣王贪图享乐,建酒池肉林,以满足个人的享受。
就连圣人孔子,也欢喜不已,只是“不及乱”。
这就是酒的魅力。
酒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消忧,这也被古人运用得淋漓尽致。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相思难解,愁绪满腹,何以缓解呢,只有喝酒了。
我就喝这一大杯酒吧,只有这样,才能忘怀解忧。
千载之下,时至今日,依然如是。
很多人,依然离不开酒,酒依然是生活的主角。
亲朋欢聚,有了高兴的事,要喝上几杯,让快乐更快乐,把一份快乐变成几份。
有了忧愁,难以排解,要喝上几杯,借酒消愁,麻木自己,除去忧烦。
也常常感叹,如果没有酒,几个人在一块吃饭是寡淡的,很快就结束了。
而有了酒,就热闹了,气氛就活了,时间飞逝,却浑然不觉。
很多平时不能说的话,在酒桌上就说了,很多内敛或沉默的人,就打开了话匣子。
尽兴、兴奋,这皆是酒之功也。
酒不只是情感的喧泄与表达,酒还是交际和传情达意的工具。
许多不能说的话,就用酒说了。
我见过很多人,捧起满满一杯酒:“兄弟,啥都不说了,就在这一杯酒里了。
”一仰脖,一饮而尽。
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深,一口闷。
舍命陪君子,在中国人心里,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当然,酒还充满了个性,不对劲,性格不投的人,再好的酒,也饮得寡淡。
而要饮出真正的酒味,不在酒之好坏,更在饮酒之人也。
诗经之“酒”文化《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酒”字出现了65次,直接或间接写到酒的诗有五十余首,而《诗经》中提到关于酒的诗约有二十余首,这些诗一方面总结了酒的酿造及酒器的运用,展示了酒的材料种类,鉴赏了酒的器皿;另一方面概括了《诗经》中所蕴含的宴饮和祭祀的酒礼,同时《诗经》中的酒文化内涵,宴以合好与君子酒德,进一步反映了“诗经时代”丰富多彩酒文化的社会生活。
分为三个阶段:一、《诗经》中酒的酿造及酒器的运用二、《诗经》宴饮诗中的酒礼三、《诗经》宴饮诗中的酒文化内涵一、《诗经》中酒的酿造及酒器的运用中国酒的历史十分久远,在我国民间有许多关于酒起源的传说,我们的先民在创造了酒的同时,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一段段令人心驰神往的美丽传说,蕴藏着浓浓的酒文化气息。
比如“上天造酒说”、“猿猴造酒说”、“仪狄造酒说”、“黄帝造酒说”、“杜康造酒说”等流传至今。
(一)酿酒的材料丰富《诗经》年代仍属于曲糵酿酒时期,故酿酒所需的材料来源必然取自周遭农务,遍观《诗经》宴饮所述适宜酿酒植物,不外乎黍、稷、稻和禾(梁)。
《诗经•小雅•信南山》云:“疆场翼翼,黍稷彧彧。
曾孙之檣,以为酒食”,(埸(yì):田界。
翼翼:整齐貌。
彧(yù)彧:同“郁郁”,茂盛貌。
穑:收获庄稼。
翻译:田地的疆界齐齐整整,小米高粱多茁壮茂盛。
子孙们如今获得丰收,酒食用谷物制作而成。
)这里“黍”,又名黍子、黄米、黏米、黏黍米;同时又是“稷”,又名大黍、嵇、稷米,乃不黏之黍;皆为禾本科,原产于中国北部,是我国最早栽培农作物之一。
《诗经•大雅•生民》云:“荏菽旆旆。
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等,(旆(pèi)旆:草术茂盛。
役:通“颖”。
颖,禾苗之末。
穟(suí)穟:禾穗丰硬下垂的样子。
幪(méng)幪:茂密的样子。
瓞(dié):小瓜。
唪(fěng)唪:果实累累的样子。
大豆一片茁壮生。
种了禾粟嫩苗青,麻麦长得多旺盛,瓜儿累累果实成。
《诗经》中的酒文化摘要: 《诗经》中的酒文化内容丰富、形象直观、生动可感、富有感情色彩和生活气息。
酒字,在《诗经》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诗经》的作者对于酒内在本质的认识已有较高水平。
了解《诗经》中的古代酒文化,对于我们当今探讨、改革酒文化大有裨益。
关于酒的起源,《战国策》曰: “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
”①《世本》曰: “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
杜康造酒。
少康作秫酒。
”②据此可知,酒是起源于夏代初年,发明人是仪狄、杜康、少康,比较可信。
《尚书·夏书·五子之歌》批评太康,言其“甘酒嗜音”。
《尚书·夏书·胤征》篇记载,仲康之世,“羲和费厥职,酒荒于厥邑。
胤后承王命徂征”。
《尚书·商书·伊训》篇记载,伊尹告诫太甲切勿“恒舞于宫,酣歌于室”。
“酣”即以饮酒为乐。
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好酒淫乐”,“以酒为池,县肉为林”。
可见,夏、商二代,酒风已盛。
到了周代,饮酒现象则更为普遍,酒文化已很完备。
探讨周代的酒文化,《仪礼》中的《乡饮酒礼》和《燕礼》是重要的资料。
但《仪礼》中的资料并不能代替我们探讨《诗经》中的酒文化。
因为《诗经》是文学作品,较之于《仪礼》的条文罗列,它显得更加形象直观、生动可感、富有感情色彩和生活气息。
因此,探讨《诗经》中的酒文化,有着特别的意义。
一、与酒相关的概念酒字,在《诗经》中出现共63 次,频率很高。
如“君子有酒”《小雅·鱼丽》、“鲁侯戾止,在泮饮酒”《鲁颂·泮水》等。
“酒”在《诗经》中有不同的称谓,或曰“醴”,醴,是一种甜酒,《小雅·吉日》: “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或曰“酤”《商颂·烈祖》: “既载清酤。
”或曰“鬯”《大雅·江汉》:“秬鬯一卣。
”“秬鬯”,是用黑黍和郁金香草釀成的一种香酒。
另外,“浆”常与“酒”连用,古人用以代酒。
如《小雅·大东》: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浆”是一种带酸味的饮料。
关于酒的本质,今天我们已经有了科学的认识,它是用高粱、米、麦或葡萄等发酵制成的含乙醇( 结构简式为C2H5OH,俗称酒精) 的饮料,如白酒、啤酒、葡萄酒等,具有令人愉快的香味,并略带刺激性。
《诗经》的作者对于酒内在本质的认识,虽然不能达到我们今天的科学水平,但已明确了两点,第一,酒是用粮食酿造的。
如《周颂·丰年》曰: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 《周颂·载芟》曰:“载穫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 《豳风·七月》曰: “八月剥枣,十月穫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第二,酒味醇美。
如《大雅·生行》曰: “酒醴维醹”,“醹”就是酒味醇美的意思。
《小雅·鱼丽》曰: “君子有酒,旨且多”; 《鲁颂·泮水》: “既饮旨酒,永锡难老”,“旨”即美味。
《诗经》中常用的与饮酒相关的术语主要有:酌。
舀酒喝,类似于今人所说斟酒。
《周南·卷耳》: “我姑酌彼金罍。
”《小雅·吉日》:“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献。
是主人向客人敬酒。
《小雅·楚茨》三章: “献醻交错,礼仪卒度。
”《大雅·行苇》二章:“或献或酢,洗爵奠斝。
”酢。
是客人斟酒回敬主人,《小雅·瓠叶》三章: “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小雅·楚茨》三章:“报以介福,万寿攸酢。
醻。
也作酬。
《小雅·彤弓》三章: “钟鼓既设,一朝醻之。
”《郑笺》: “饮酒之礼,主人献宾,宾酢主人,主人又饮而酌宾,谓之醻。
醻犹厚也,劝也。
”酲。
指酒后神志恍惚。
《小雅·节南山》六章: “忧心如酲。
”醉。
指酒后高度兴奋,意识模糊。
《诗经》中“醉”字的含义,褒贬不一。
属于褒义的,如《王风·黍离》: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周颂·執竞》: “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属于贬义的,如《小雅·宾之初筵》: “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
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其俄,屡舞傞傞。
”二、饮酒的作用《诗经》表现了饮酒的众多作用,几乎与今天无异。
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饮酒可以解忧。
如《周南·卷耳》,描写一个小官吏,内心充满了忧虑,坐在马车上,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跋涉,可他的马病了,仆人也疲惫不堪,于是小官吏想到了借酒浇愁,感慨: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他就是企图用饮酒来消弭心中的忧愁。
饮酒可以行乐。
正如《礼记·乐记》曰: “酒食者,所以合欢也。
”③《诗经》一再表示,饮酒可以使人快乐,无论周天子,还是诸侯或平民都是如此。
如《小雅·鱼藻》: “王在在镐,豈乐饮酒。
”此诗主旨,或曰“刺幽王”( 见“诗小序”) ,或曰“美武王”④。
不管对主旨作何解释,这两句诗都有这种含义: 周王在镐京,通过饮酒得到快乐。
《小雅·北山》是士人所作,用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痛苦与不平。
诗云: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是说大夫或诸侯在饮酒作乐。
《郑风·女曰鸡鸣》是叙写士大夫的夫妇生活,诗云: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说明士大夫也是以饮酒来营造快乐美好的生活。
《郑风·叔于田》是诗人赞颂郑庄公的弟弟太叔段,诗云: “叔于狩,巷无饮酒。
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说太叔段体格健美,品德优秀,他出去打猎,巷中便无人饮酒作乐了,都跟着他出去打猎,可见当时平民也是以饮酒为乐。
对于一般正常的饮酒行乐,诗人是肯定的。
而对于饮酒无度,以酒淫乐,诗人则予以批判。
如《小雅·宾之初筵》,诗序就说此诗是: “卫武公刺时也。
幽王荒废,媟近小人,饮酒无度,天下化之。
君臣上下,沉湎淫液。
武公既入,而作是诗也。
”《小雅·湛露》云: “湛湛露斯,匪阳不晞。
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湛湛露斯,在彼丰草。
厌厌夜饮,在宗载考。
”“宗”是宗庙,“考”是宗庙落成祭祀之礼的名称⑤。
宗庙落成之后,贵族在宗庙举行祭祀之礼,礼毕,主人设宴款待宾客,大家饮酒直至深夜,一个个酩酊大醉才回家,这就是在酗酒。
饮酒可以保健。
正如《礼记·射义》所说:“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
”③《诗经》也有这种观点。
如《豳风·七月》云: “八月剥枣,十月穫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这里是说饮酒可以求得长寿。
《鲁颂·泮水》云: “鲁侯戾止,在泮饮酒。
既饮旨酒,永锡难老。
”此诗记鲁僖公派兵征伐淮夷,取得胜利,鲁僖公在泮宫设宴庆贺。
诗人认为,畅饮美酒,自可永久得到上天所赐予的长寿。
饮酒可以用来表示庆贺。
如《豳风·七月》云: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秋收冬藏的工作结束之后,农夫们杀羊饮酒,一起来到公候的大堂,相互庆贺,高呼万岁,可谓群情振奋,喜气洋洋,热烈非常。
饮酒可以用来设宴待客。
王、侯、君子设宴待客,饮酒最为重要。
宴会上饮酒可以使嘉宾贵客获得快乐。
如《小雅·鹿鸣》,“诗序”言其“燕群臣嘉宾也”。
诗云: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又如《小雅·南有嘉鱼》云: “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衎”也是乐。
饮酒可以敦亲睦邻。
饮酒可以增进兄弟之间的和睦友爱,如《小雅·常棣》就是写兄弟在一起饮酒,和睦相处的情形。
其六章云: “儐尔笾豆,饮酒之饫。
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全诗都是在论述兄弟关系。
诗人以为,兄弟关系就像花蕊与花托一样紧密相依相连,在太平无事的时候,兄弟好像不如朋友,可一旦遇到危难,朋友只能长叹表示同情,只有兄弟才能替你排忧解难。
尽管平时兄弟不睦,但你一旦受到别人欺侮,兄弟还是会站你,这就是诗中的名句所言: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兄弟龃龉,一旦言归于好,就会一起饮酒,酒中既有感慨、愧悔、原宥,又有喜悦和愿景。
随着推杯换盏,兄弟感情也就自然加深了。
又如《小雅·頍弁》,也是一首描写通过饮酒加深兄弟情谊的诗,其一章有云: “尔酒既旨,尔殽既嘉。
岂伊异人,兄弟匪他。
茑与女萝,施于松柏。
未见君子,忧心弈弈; 既见君子,庶几说怿。
”这几句是说兄长你既有美酒,又有佳肴。
我们兄弟的关系,绝非他人可比。
我们紧紧依靠着兄长,就像茑藤与兔丝缠绕着松树一样。
见不着兄长,我们就心中忧伤; 见着了兄长,我们才心中欢畅。
饮酒还可以表示对诸父、诸舅的敬重,加深与他们的亲密关系。
如《小雅·伐木》二章云: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
既有肥羜,以速诸父。
宁适不来,微我弗顾。
於粲洒扫,陈馈八簋。
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饮酒可以拉近与邻人以及亲戚朋友的关系。
《小雅·正月》,根据诗中“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诗句,应作于西周灭亡之后,东周建立之初。
诗人在诗中描写了人民所处的困境,并分析了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统治者一味追求寻欢作乐。
其十二章有云: “彼有旨酒,又有嘉殽; 洽比其邻,昏姻孔云。
”这几句虽然是对统治者的批评,但也说明美酒佳肴可以拉近与邻人以及亲戚朋友的关系。
饮酒可以用来饯行。
如《大雅·韩奕》记载,西周时期,韩侯新立,来朝于周,周王在宗庙中举行册命之礼,册封他为韩侯,并赏赐给他许多礼物。
事后韩侯离开镐京,回归封地( 今河北固安县东南) ,路过屠邑,显父用酒为他饯行。
其三章云: “韩侯出祖,出宿于屠。
显父饯之,清酒百壶。
其殽维何? 炰鳖鲜鱼。
其蔌维何? 维筍及蒲。
其赠维何? 乘马路车。
笾豆有且,侯氏燕胥。
”饮酒的用处很多,其实最重要的用处是以之祭祀。
古人以为,人爱喝酒,祖宗神灵也是爱喝酒的,所以在祭祀祖宗神灵时,酒是必不可少的。
《小雅·楚茨》记录用酒祭祖,很是详细。
诗中说: “以为酒食,以享以祀。
以妥以侑,以介景福。
”周代祭祀祖先的礼制是选一个人( 一般是儿童) 装作祖先神,叫做“尸”。
如果祖先是公侯,则称“公尸”。
当尸进入宗庙走到他的位置上的时候,由主祭者跪拜,请尸安坐,这叫做“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