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酒”
- 格式:pdf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14
《诗经》中的酒文化
《诗经》中的酒文化
酒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一直贯穿着中国古代文化历史。
而《诗经》中的酒
文化,则进一步诠释了这种文化的复杂性。
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人们认为酒是一种精神,很多人把它赋予了宗教意义。
因此,从诗歌中就可以看出,酒是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示伊人》是《诗经》中最著名的一篇关于酒文化的诗歌。
这首诗歌描述了一
位精神英雄来到山河间,在一次饮酒之后,他让伊人归门,因为他的精神态度混乱不堪,但他也带来了一种刚毅勇猛的无畏精神,号召勇士开展冒险挑战。
进而说明,在这种风气中,酒不仅有着宗教意义,也与斗争精神和勇敢有关。
而在《国风》中,酒文化也得到了不同的表达。
在这首诗里,作者强调了慈祥
和深情,它强调了集体感情的重要性,表达了人们在灯油厅里聆听乐曲,一起饮酒唱歌,幸福安宁的心情,这也体现了仪式感和联结感的关系。
这也展示出,酒文化是一种增进睦邻友善的方式。
总而言之,《诗经》中的酒文化既代表着宗教意义,也表现出斗争精神和朋友
之间的情感纽带。
依靠酒,改善情绪,激发斗志,回应不同形式的号召,一切都源于此诗歌中的抽象想象,对精神需求的更深层次的概括。
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深远而又有意义的思想精神。
《诗经》中的酒文化摘要: 《诗经》中的酒文化内容丰富、形象直观、生动可感、富有感情色彩和生活气息。
酒字,在《诗经》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诗经》的作者对于酒内在本质的认识已有较高水平。
了解《诗经》中的古代酒文化,对于我们当今探讨、改革酒文化大有裨益。
关于酒的起源,《战国策》曰: “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
”①《世本》曰: “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
杜康造酒。
少康作秫酒。
”②据此可知,酒是起源于夏代初年,发明人是仪狄、杜康、少康,比较可信。
《尚书·夏书·五子之歌》批评太康,言其“甘酒嗜音”。
《尚书·夏书·胤征》篇记载,仲康之世,“羲和费厥职,酒荒于厥邑。
胤后承王命徂征”。
《尚书·商书·伊训》篇记载,伊尹告诫太甲切勿“恒舞于宫,酣歌于室”。
“酣”即以饮酒为乐。
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好酒淫乐”,“以酒为池,县肉为林”。
可见,夏、商二代,酒风已盛。
到了周代,饮酒现象则更为普遍,酒文化已很完备。
探讨周代的酒文化,《仪礼》中的《乡饮酒礼》和《燕礼》是重要的资料。
但《仪礼》中的资料并不能代替我们探讨《诗经》中的酒文化。
因为《诗经》是文学作品,较之于《仪礼》的条文罗列,它显得更加形象直观、生动可感、富有感情色彩和生活气息。
因此,探讨《诗经》中的酒文化,有着特别的意义。
一、与酒相关的概念酒字,在《诗经》中出现共63 次,频率很高。
如“君子有酒”《小雅·鱼丽》、“鲁侯戾止,在泮饮酒”《鲁颂·泮水》等。
“酒”在《诗经》中有不同的称谓,或曰“醴”,醴,是一种甜酒,《小雅·吉日》: “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或曰“酤”《商颂·烈祖》: “既载清酤。
”或曰“鬯”《大雅·江汉》:“秬鬯一卣。
”“秬鬯”,是用黑黍和郁金香草釀成的一种香酒。
另外,“浆”常与“酒”连用,古人用以代酒。
如《小雅·大东》: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浆”是一种带酸味的饮料。
#020年1#月第(期云 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Lianyungang Normal CollegeDec.#0#0No.4《诗经》中的酒文化现象论析潘城(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北京100024)摘要:《诗经》蕴含着西周至春秋中叶具有特定时代特色的酒文化。
《诗经》中的酒种类丰富,承担着祭祀、社交和 排忧消愁等功能,反映了两周时期酿酒技术的发达和饮酒之0的盛行,折射了当时的社会0俗•和交际礼仪。
《诗经》:含 的饮酒之礼包括举止彬彬、谦让有序、三爵为限、娱宾笃情、酒食宜丰等。
此夕卜,这种饮酒礼蕴含着忌酒后失态、忌沉湎于 酒和忌强行劝酒等禁忌性规范。
《诗经》倡导的酒礼与酒德,对改善当今社会的饮酒风气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酒文化《诗经》;酒礼;酒德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740(2020)04-0012-05《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 集,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民俗内容。
有学者认为,《诗 经》是歌中有俗、俗中有歌的民间生活文化传承的记录,既是诗歌,也是民歌,更是民俗,具有十分重要的 民俗价值[1]192。
《诗经》中有一种引人瞩目的民俗现象,那就是它描写的西周至春秋中叶具有特定时代特色的酒文化。
据统计,《诗经》中直接描写或间接涉及酒 文化的诗歌,《国风》中有10首,《》中有26首,G》中有n首,《颂》中有9首,计5$首,《诗经》诗篇总数的!/$。
可见,酒文化是《诗经》文化 内的重要分。
笔者拟在学者究的基础上,对 《诗经》中的酒、酒器、酒与酒酒文化现象分。
_、《诗经》中酒的风味与功能《诗经》中的酒有近10种,包括旨酒、清酒、醴酒、清酤、、春酒、酾酒、滑酒。
酒 造 时 的 ,风 ,生活中承担着 的。
《诗经》中的酒种丰富、口,一定 上 周时期酿酒 的发酒 风的 ,时的 风俗。
(一)酿酒原料和酿造周期《诗经》中酒的 主要是粮食,有时会使用丰年》中的“丰 徐,有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2]959,《楚茨》中的“我艺黍稷,我与与,我 ,为酒 _,及 》中的 ,或域。
《诗经》中适合做酒的名字有:
1. 冻醪:春酒,在寒冬酿造,春天成熟。
其制作过程包
括将原料如米、水通过发酵和过滤得到酒精。
这种酒在冬季
寒冷环境中酿制,春天成熟,适用于寒冷的季节。
2. 杜康:传说中源于夏朝的杜康,即少康,是酿酒的祖
师爷。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来表
达对酒的思念。
3. 壶中物:源自张祜的《题上饶亭》,意味着忧来时自
己动手饮酒。
这一说法与酒有关,因为酒大多盛于壶中。
这
种表达方式简洁、意境深远,适用于描述与酒相关的物品或
情境。
4. 忘忧物:是诗经中用来指代酒的名字,源自晋陶潜的《饮酒之七》和唐代白居易的《钱湖洲以箬下酒,李苏州以
五斗酒相次寄道无因同饮聊咏所怀》。
5. 觞酌:原为两种饮酒器具,后也用作酒的代称。
在古
文中,觞酌不仅代表喝酒,还暗含雅致、闲适的氛围,被视
为文人的雅趣象征。
因此,觞酌既适合作为酒的名字,也具
有文化内涵。
6. 欢伯: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名字,源于“酒能消忧
解愁”这一正面意义。
名字中的“伯”字多用于代表尊贵或
大公,但在这里它象征着欢乐和吉利。
7. 绿蚁酒:面上漂浮的绿色泡沫象征着蚁状,因此得名。
除了直接作为酒的名字外,它还被用作代称。
《诗经》中的酒文化
王克强博士
《诗经鹿鸣》中有“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此所谓“我”,是指“君王”、“主人”。
“有旨酒”,浅言之,谓“君王”、“主人”备有“美酒”,以供“群臣”、“宾客”之享用也。
深言之,则须从“旨酒”二字以求之。
《说文解字》曰:“旨,美也。
从甘,匕声。
”所谓“甘”,非由“口舌”而言,乃是由“心”而言;“甘”之性,中和而不偏;惟其“中和而不偏”,故可谓之“美”,本义为“美味”,由此而引申为“中和之美”。
后以“甜”字表“美味”之义。
“中和之美”与“酒”何关?《说文解字》曰:“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
从水,从酉,酉亦声。
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
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
杜康作秫酒。
”由此而言,“酒”与“人性”有关。
“人性本善”,何以言“人性之善恶”?告子所谓“食色性也”,是兼及人与禽兽而言,而“善性”则是“人”区别于“禽兽”之所在。
是故,若贪图美食美酒而蒙蔽“善性”,则可谓“人趋于禽兽之途”;若虽有美食美酒而“善性”不渝,则可谓成就其“善”。
或许因此,夏禹尝仪狄之美酒而疏远仪狄,周公使人戒酒、节酒;然而,如《说文解字注》所言:“宾主百拜者,酒也;淫酗者者,亦酒也。
”是故,美酒既可礼事鬼神、燕待嘉宾,亦须知节,如《论语·乡党》所云:“唯酒无量,不及乱。
”若乱性,则恶矣。
诗经中关于酒的诗句一、酒的意义与象征1.1 酒的精神意义•醉翁之意不在酒,酒,一种可以令人忘却烦恼、放松身心的饮品。
在《诗经》中,酒被用来代表宴会、欢乐和亲近他人的场景,被视为人生的一种享受和调剂。
1.2 酒的象征意义•酒在《诗经》中还被赋予了象征意义。
它象征着友谊、爱情、自由和豪情壮志。
同时,酒也代表着快乐与触动人心的经历。
二、诗经中关于酒的诗句2.1 描绘宴会场景的诗句•大抵诗经中描绘酒宴的诗句非常丰富多样,例如《蓼莪》中有“羔裘如濡,毳衣如緌”,描绘了宴会上人们穿的锦绣华装。
2.2 表达友谊与相亲的诗句•酒常常在诗经的诗句中表达友谊与相亲,例如《鹤鸣》中的“与君一饮一咪”。
2.3 描绘欢乐与快乐的诗句•《王风·蓼莪》中“有莘季女,维子之衣,叔麻姜氏,言纯其矣”,描述了一场欢乐的聚会。
三、中国古代饮酒文化对当代的影响3.1 社交与友谊•古代中国人以饮酒作为社交交际的重要方式。
在当代,酒桌上的互助与欢乐仍然是很多人建立友谊的重要途径。
3.2 餐桌文化•酒是中国餐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增添了餐桌的热烈气氛,也提升了人们用餐的幸福感和仪式感。
四、结语•通过诗经中关于酒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出酒在古代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酒既有精神意义,也有象征意义。
它代表了快乐、友谊和豪情壮志。
古代中国的饮酒文化对当代仍然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是在社交交际还是在餐桌上,酒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酒,是人们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传承和表达文化的纽带。
注:本文所涉及的诗句仅为示例,实际情况可能更为丰富多样。
《詩經》名物的情感表現功能——以樂、酒爲中心《詩經》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詩歌文集之一,它是古代中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组成部分。
樂和酒是《詩經》中兩個常见的主题,主要体现在《商頌》、《周頌》等篇章中。
本文旨在探讨《詩經》中樂、酒的名物在情感表現功能方面的意义,并列出以下9个提纲标题。
一、樂在詩經中的意义1. 樂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
2. 樂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 《詩經》中的樂诗篇章介绍。
二、樂在詩經中的情感表現1. 樂在詩經中所具有的情感特点。
2. 樂的音乐表达与诗歌情感的相互配合及互动。
3. 樂在詩經中的情感体现。
三、酒在詩經中的意义1. 酒的传统饮食文化背景。
2. 酒在《诗经》中的地位和作用。
3. 《詩經》中描述酒的诗篇介绍。
四、酒在詩經中的情感表現1. 酒在詩經中所具有的情感特点。
2. 酒的喻意和象征意义。
3. 酒在詩經中所带出的情感主题和情感气氛。
五、樂与酒相互呼应的情感表达1. 樂和酒在詩經中的联动关系。
2. 樂和酒的情感表达与诗歌情感的相互配合及互动。
3. 樂和酒在詩經中所共同带出的情感氛围和气氛。
六、樂与酒的礼仪文化1. 樂与酒的传统礼仪文化背景。
2. 樂与酒的文化属性、品鉴与饮用方式。
3. 礼仪、文化及情感在樂、酒中的交融。
七、樂、酒在不同篇章的情感表述和风格呈现1. 不同篇章涉及樂、酒的情感主题和情感氛围。
2. 樂、酒在不同篇章的情感表述和风格呈现。
3. 樂、酒在不同篇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与审美价值。
八、《詩經》的樂、酒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 传统樂、酒文化在詩經中的表现、传承和发展。
2. 对于近现代社会的樂、酒的启示和引领作用。
3. 《詩經》的樂、酒文化与当代饮食文化的交融。
九、结论此次论文的研究和探讨,为《詩經》的樂和酒文化、情感表达及其在古代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整合和归纳,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方向和宝贵的文化智慧。
一、樂在詩經中的意义此提纲主要探讨《詩經》中樂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以及樂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篇章介绍,让读者对樂的性质和在《詩經》中的表现有较全面的了解。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部体现周朝社会风俗文化的百科全书。
《诗经》中提到酒的诗歌大约60多首,从宴饮之酒到祭祀之酒,从君臣聚酒到独自饮酒,《诗经》中的酒,不仅仅是饮品,更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为我们提供了周代宴饮祭祀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料,展现了丰富的礼乐文化,蕴含着吟唱者丰富的思想情感。
千年之后诵诗品酒,感受到的是礼重情浓的诗酒文化。
酒与礼西周开国之初,周公制作礼乐文化,奠定了礼乐文化的基础,西周礼文化是借鉴夏商两代的基础上完善起来的,具有较完备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诗经》收录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雅、颂部分多为祭祀诗和君臣贵族宴饮诗歌,能够很好地体现周代礼乐文化。
中国宴饮文化历史悠久,宴饮是古尝尝《诗经》中的酒作者 张丑平人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方式,《诗经》首次通过诗歌的形式呈现出周朝的宴饮文化。
《小雅·鹿鸣》是一首描写君臣宴饮场合的诗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这首诗描写的宴会政治氛围很浓,酒宴成了维系君臣关系的纽带,在热烈欢快的音乐中,在君王对臣子的赞美声中,呈现了儒家君臣有礼、明君礼贤下士、君臣同心同德的理想图景。
《鹿鸣》在后世贵族宴会、乡饮酒礼等宴会中经常演唱。
《大雅·汉江》是一首周宣王赏赐召穆公的诗。
诗中写了君王赏赐臣子的礼节:“厘尔圭瓒,秬鬯一卣。
”召穆公曾奉王命征讨淮夷之乱,取得胜利后,君王赏赐他圭玉和香酒,以玉为柄的圭瓒,黑黍香酒在古代是赏赐中较高的赐品,饮酒礼起着稳定民心和臣心、维系君臣关系的政治功能。
如果说君臣之酒主要体现了宴会的政治功能,那么朋友之酒则体现了真挚的情谊,例如《小雅·瓠叶》写了朋友之间饮酒时的谦让之礼:“幡幡瓠叶,采之亨之。
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此诗一共四章,首章写了采瓠叶作为配菜,后三章描写了煨、熏、烤各种方法炙烤兔肉的过程。
从诗中描写的兔子和瓠叶饮食来看,食物相对比较单调,宴会气氛也没有《鹿鸣》那样热闹,但主客饮酒礼貌谦让、情谊浓厚。
酒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是一个很广泛而复杂的话题,不同的诗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酒都可能有不同的寓意和内涵。
但总的来说,酒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象征意义:•酒是快乐和欢乐的象征。
在古代,酒是一种重要的社交媒介,人们在节庆、宴会、聚会等场合,都会用酒来增进友谊、表达情感、调节气氛。
例如,《诗经·小雅·采蘩》中说:“采蘩采蘩,无以下体。
饮酒饮酒,无以下位。
”就是用酒来表示欢乐和尊敬。
《诗经·大雅·既醉》中说:“既醉以酒,既饱以德。
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就是用酒来祝贺君子的福寿。
•酒是悲哀和忧愁的象征。
在古代,酒也是一种借以抒发心中不快和苦闷的方式,人们在离别、失意、孤独等场合,都会用酒来浇愁、解忧、自慰。
例如,《诗经·国风·卫风·氓》中说:“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发彼君子,居此下土。
曰纟既有之,岂弟君子?呼嗟及矣!无与为期。
饮此萧酒,以慰我心。
”就是用酒来表达对远方爱人的思念和无奈。
李白《将进酒》中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就是用酒来表达对人生不满和逃避的态度。
•酒是豪迈和浪漫的象征。
在古代,酒也是一种展现个性和情怀的方式,人们在游历、赋诗、斗志等场合,都会用酒来表达自己的豪放、风流、激昂等情感。
例如,《诗经·国风·卫风·硕人》中说:“硕人其颙兮,肆我懿德兮。
捧玉瑱以赠之兮,曰:‘当如子之秉之!’硕人吐藻兮,集于素女之襦兮。
赠我以青琴兮,曰:‘子之振振兮!’”就是用酒来表达对美女的赞美和追求。
李白《行路难》中说:“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就是用酒来表达对人生的抱负和不屈。
•酒是隐逸和超脱的象征。
诗经中关于酒的描述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自有其独特的风采与文化魅力。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关于饮食的描述,其中尤以酒的描述最为引人入胜。
本文将就诗经中关于酒的描述,从酒的材料、制作、品质、文化含义等多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酒的材料在诗经中,酒的材料主要包括“黍”、“稷”、“米”、“薇”等。
“黍”,是指高粱类作物,也是酿制酒的一种主要原料之一。
例如《大雅·荡》中有“既醉既饱,君之弟子,以我燕酒,以燕我黍”之句,就是描述君子之间在享受美食佳酿的过程中代表食材的黍。
而“稷”,是指谷类中的一种,也是酒的主要原料之一。
例如《小雅·硕鼠》中的“稻粱菽麦,庶矣哉”中的“稻”即指稷。
此外,诗经中还有形容高粱、稷的诗句,如《大雅·抑》中的“既醡醢以醴,既藏蓄以遗”,就是描述用高粱、稷制成的酒,所带来的收藏珍藏之感。
二、酒的制作在诗经中,对于酒的制作过程也有所涉及。
酒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糟化”、“发酵”、“过滤”等几个阶段。
在《小雅·谷风》中有“谁谓女之不酒,酒也何不酒,糟为糠矣,酒为汁矣”之句,其中提到了糟,便是指酒的糟化阶段。
而“发酵”则是酒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例如《魏风·硕人》中的“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水中坐兮,含糗而饮之”,就是描述了酒正在发酵的过程。
最后,酒需要过滤,使得质量更加纯净。
如诗经中《大雅·荡》中的“醍醐餮我,以燕我饮矣”,意指美酒清澈透亮,略带糟香是品质优良的体现。
三、酒的品质诗经中对于酒的品质有着相当的描述。
酒的品质不仅取决于原材料,也与制作工艺有关。
例如,诗经中提到的“美酒佳肴”、“酒香飘逸”、“色泽清澈透亮”,都是品质优良的表现。
而《小雅·采薇》中则提到了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舒适感受:“清浊有度,上下相期”。
这体现了一款好酒所具有的平衡性。
饮用好酒不仅是为了安乐自在,也可以激发诗人创作灵感,如《小雅·天保》中的“乃献君子,君子不饮”,就是描述诗人饮用上等佳酿,提高诗歌创作的精神状态。
诗经之“酒”文化《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酒”字出现了65次,直接或间接写到酒的诗有五十余首,而《诗经》中提到关于酒的诗约有二十余首,这些诗一方面总结了酒的酿造及酒器的运用,展示了酒的材料种类,鉴赏了酒的器皿;另一方面概括了《诗经》中所蕴含的宴饮和祭祀的酒礼,同时《诗经》中的酒文化内涵,宴以合好与君子酒德,进一步反映了“诗经时代”丰富多彩酒文化的社会生活。
分为三个阶段:一、《诗经》中酒的酿造及酒器的运用二、《诗经》宴饮诗中的酒礼三、《诗经》宴饮诗中的酒文化内涵一、《诗经》中酒的酿造及酒器的运用中国酒的历史十分久远,在我国民间有许多关于酒起源的传说,我们的先民在创造了酒的同时,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一段段令人心驰神往的美丽传说,蕴藏着浓浓的酒文化气息。
比如“上天造酒说”、“猿猴造酒说”、“仪狄造酒说”、“黄帝造酒说”、“杜康造酒说”等流传至今。
(一)酿酒的材料丰富《诗经》年代仍属于曲糵酿酒时期,故酿酒所需的材料来源必然取自周遭农务,遍观《诗经》宴饮所述适宜酿酒植物,不外乎黍、稷、稻和禾(梁)。
《诗经•小雅•信南山》云:“疆场翼翼,黍稷彧彧。
曾孙之檣,以为酒食”,(埸(yì):田界。
翼翼:整齐貌。
彧(yù)彧:同“郁郁”,茂盛貌。
穑:收获庄稼。
翻译:田地的疆界齐齐整整,小米高粱多茁壮茂盛。
子孙们如今获得丰收,酒食用谷物制作而成。
)这里“黍”,又名黍子、黄米、黏米、黏黍米;同时又是“稷”,又名大黍、嵇、稷米,乃不黏之黍;皆为禾本科,原产于中国北部,是我国最早栽培农作物之一。
《诗经•大雅•生民》云:“荏菽旆旆。
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等,(旆(pèi)旆:草术茂盛。
役:通“颖”。
颖,禾苗之末。
穟(suí)穟:禾穗丰硬下垂的样子。
幪(méng)幪:茂密的样子。
瓞(dié):小瓜。
唪(fěng)唪:果实累累的样子。
大豆一片茁壮生。
种了禾粟嫩苗青,麻麦长得多旺盛,瓜儿累累果实成。
《詩經》名物的情感表現功能——以樂、酒爲中心《詩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珍品之一,由诗歌构成,因此也被称为“诗经”。
它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歌颂了爱情、友谊、家庭和爱国等主题,以及生活中的琐事。
其中有许多“名物”,如樂、酒、箕、笄等,这些名物不仅是文学形式,也是情感表现的载体,占据着诗歌中不可替代的位置。
本文将以樂、酒为中心,探讨《詩經》中名物的情感表达功能,并列举9个提纲标题。
一、樂在《詩經》中的情感表現功能1. 作为生活的“乐章”,樂在《詩經》中的自然情感表现2. 樂作为对爱情、友谊等情感的表达,对人类情感的提升3. 樂作为政治意义的体现——对君主、国家的忠诚与献身4. 樂所传达的文化与教育意义二、酒在《詩經》中的情感表現功能1. 酒体现丰富的生活情感——愉悦、快乐、感恩、欣赏等2. 酒作为解除生活烦忧的工具,带有治愈的作用3. 酒承载着人类生存方式和人际关系,具有文化与历史背景4. 酒作为宗教、仪式和庆典的载体,具有神秘而崇高的特征三、樂与酒在《詩經》中的比较研究1. 樂与酒在《詩經》中所呈现的人文视角2. 樂与酒在不同的诗歌类型中所表现的情感特点3. 樂与酒在古代宗教信仰中所承载的文化象征意义4. 樂与酒在现代社会中的文化价值与传承四、《詩經》名物在中国文学中的传播和影响1. 《詩經》名物在唐诗、宋词、元曲中的运用和变化2. 《詩經》名物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影响与贡献3. 《詩經》名物对现代文学与文化的影响和创新4. 互联网时代下《詩經》名物的新媒体传播与创新价值五、《詩經》名物在文化传承中的意义与价值1. 《詩經》名物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底蕴2. 《詩經》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3. 《詩經》名物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4. 《詩經》名物在继承与创新中的发展前景与挑战六、樂与酒的现代诗歌创作——以诗歌形式表现的情感表达1. 爱情与樂的诗歌创作2. 酒与友谊的诗歌创作3. 祖国与樂的诗歌创作4. 生活与酒的诗歌创作七、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以樂、酒为例1. 传统文化中樂与酒的作用与现代生活2. 传统文化中樂与酒的价值观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3. 樂、酒文化的渗透和重建——宋庆龄、茅盾等人的倡导4. 樂、酒在互联网时代中如何传承和发展八、樂、酒在外国文化中的承接和变化1. 樂、酒在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中的变化和承接2. 樂、酒在西方文化中的新生和专属体验3. 樂、酒在现代全球文化交流中的作用4. 从《詩經》带出的樂、酒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九、结语:樂、酒是诗歌中最具生命力的名物1. 樂、酒是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 樂、酒在《詩經》中具有丰富多彩的情感表现和文化价值3. 樂、酒文化在中国现代社会中仍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作用4. 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中的樂、酒与现代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樂在《詩經》中的情感表現功能1. 作为生活的“乐章”,樂在《詩經》中的自然情感表现:可以通过樂歌的形式,表达自然界的美好和生命的纯粹。
古诗文中关于酒的30个雅称,你知多少1、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相传酒是夏朝杜康(即少康)发明的,故以酿酒的祖师爷杜康之名作酒的代称。
2、般若汤:“曲肱但作吉祥卧,浇舌惟无般若汤。
”(谢逸《闻幼盘弟归喜而有作二首其二》)”佛家禁止僧人饮酒,但有的僧人却偷饮,因避讳,就把酒称作“般若汤”。
苏轼《东坡志林·道释》:“僧谓酒为般若汤。
”窦革《酒谱·异域九》:“天竺国谓酒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汤,盖瘦词以避法禁尔,非释典所出。
”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曾给甘肃皇台酒题词“香醇般若汤”。
3、杯中物:“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陶潜《三责子》)“忍断杯中物,眠看座右铭。
”(杜甫《戏题寄上汉中王》)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
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满,樽(杯)中酒不空”。
4、壶中物:“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
”(张祜《题上饶亭》)壶中物,因酒大都盛于壶中而得名。
5、忘忧物:“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犹进,杯尽壶自倾。
”(晋陶潜《饮酒之七》)“劳将箸下忘忧物,寄与江下爱酒翁。
”(唐白居易《钱湖洲以箬下酒,李苏州以五斗酒相次寄道无因同饮聊咏所怀》)酒能使人忘掉忧愁烦恼,故以“忘忧物”为酒的代称。
6、红友:“偶然儿子致红友,聊为桃花飞白波。
”(明王世贞《三月三日屋后桃花下小酌红酒》)“留君且住,唤红友传杯,青援剪烛,伴我夜深语。
”(清朱彝尊《迈陂塘·答沈融谷即送其游皖口》词)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常州宜兴县黄土村,东坡南迁北归,尝与单秀才步田至其地。
地主携酒来饷曰‘此红友也’。
”7、钓诗钩、扫愁帚:“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
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
”(苏轼《洞庭春色》)古时诗人借酒激发诗兴,解忧消愁,故称酒为“钓诗钩”、“扫愁帚”。
8、春:“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李白《月下独酌》)“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
” (杜甫《拨闷》)“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
诗经中关于酒的诗1、《大雅·既醉》: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既醉以酒,尔肴既将,君子万年,介尔景明。
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公尸嘉告。
其告维何,笾豆静嘉,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类维何,家室之壶,君子万年,永锡祚胤。
其胤维何,天被尔禄,君子万年,景明有仆。
其仆维何,釐尔女士,釐尔女士,从以子孙。
2.《小雅·鱼藻之什·瓠叶》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3.《邶风·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7、《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翩翩者鵻,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先秦的和酒相关的诗,先秦是我国文学的开端。
北有《诗经》,南有《楚辞》,诗的源头,就与酒结缘。
从此,酒文化就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学艺术。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从西周到春秋时期中国北方的社会生活,全书305篇,涉及到酒、写人们饮酒、写饮酒时的心情的竟达到50篇,足以反映酒对诗歌的浸润已经相当广泛。
《楚辞》写酒虽然不如《诗经》那么多,但更多的是对酒的赞赏,对醉酒的渲染,也反映出当时楚国酒文化已具备相当的水平。
《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朱熹《诗集传》云:“此燕(宴)飨宾客之诗也。
”又云“岂本为燕(宴)群臣嘉宾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与?”也就是说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
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
“旨酒”,当时的一种美酒。
《诗经·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
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湛湛露斯,在彼丰草。
厌厌夜饮,在宗载考。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
显允君子,莫不令德。
其桐其椅,其实离离。
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湛露》表现的是周王宴饮诸侯的情形:“湛湛露斯,匪阳不晞。
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早晨露水浓重,太阳不出是不会晒干的;夜里宴饮如此安闲,不喝醉酒是不能回家的。
曹植《酒赋》“或称朝露未晞”句用的即是此典,指高歌痛饮,不醉不归。
《诗经·小雅·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我心忧伤,念昔先人。
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人之齐圣,饮酒温克。
彼昏不知,壹醉日富。
各敬尔仪,天命不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