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OM-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标准
- 格式:ppt
- 大小:3.18 MB
- 文档页数:99
DICOM医学影像⽂件格式解析DICOM医学影像⽂件格式解析dicom协议中⽂⽂档可去csdn下载1.DICOMDICOM(DigitalImaging andCommunications inMedicine)是指医疗数字影像传输协定,是⽤于医学影像处理、储存、打印、传输的⼀组通⽤的标准协定。
它包含了⽂件格式的定义以及⽹络通信协议。
DICOM是以TCP/IP为基础的应⽤协定,并以TCP/IP联系各个系统。
两个能接受DICOM格式的医疗仪器间,可通过DICOM格式的⽂件,来接收与交换影像及病⼈资料。
⽬前,DICOM被⼴泛应⽤于放射医疗,⼼⾎管成像以及放射诊疗诊断设备(X射线,CT,核磁共振,超声等),并且在眼科和⽛科等其它医学领域得到越来越深⼊⼴泛的应⽤。
⽬前采⽤的标准是DICOM3.0,每⼀张图像中都携带着⼤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a)Patient(b)Study(c)Series(d)Image每⼀个DICOM Tag都是由两个⼗六进制数的组合来确定的,分别为Group和Element。
如(0010,0010)这个Tag表⽰的是Patient’s Name,它存储着这张DICOM图像的患者姓名。
2.DICOM存储格式DICOM⽂件的整体结构如下表所⽰,先是128字节的导⾔部分(没有实际信息),接着是四个字节组成的"DICM"字符串,然后是若⼲DataElement元素依次排列直⾄⽂件结束。
导⾔"DICM"DataElement DataElement...DataElement128 Byte 4 Byte n Byte n Byte n Byte2.1 DataElement的三种结构DataElement是存储⽂件信息的主体,DataElement的总体结构如下表所⽰:Tag VR(值表⽰法)Len(数据长度)数据值(内容)4 Byte 2 Byte 2 Byte Len ByteTag由2 Byte的组号(group)和2 Byte的元素号(element)组成,VR是DICOM特有的值表⽰法,关于值表⽰法的解释见下⽂按照VR的类型以及是否显⽰VR,DataElement⼜分为三种具体的结构。
2.性能指标2.1通用要求2.1.1处理对象软件的处理对象类型为DICOM 图像,支持如下图像:CR、DR、MRI、CT。
2.1.2最大并发数软件支持50 个诊断工作站同时从服务器获取图像。
2.1.3数据接口软件的通用数据接口为Dicom3.0、HL7。
产品支持的DICOM 服务有DICOM Query/Retrieve、DICOM Work List、DICOM Storage、DICOM Storage Commitment、DICOM Print、DICOM MPPS。
2.1.4特定软硬件本软件完成预期用途无需必备的独立软件、医疗器械硬件。
2.1.5临床功能由“系统服务模块、客户端工作站模块,系统配置管理模块”组成:(1)系统服务a)支持DICOM Storage 服务,能够接收图像设备所发送的DICOM 格式图像数据。
b)将患者检查信息通过DICOM Worklist 服务发送到图像设备。
c)支持DICOM MPPS 服务,显示图像设备的检查状态。
d)将获取的DICOM 格式图像文件进行无损压缩保存。
e)支持DICOM WADO 服务的接口,实现图像调阅功能。
f)支持Web 服务实现数据库访问代理,进行数据的快速检索查询。
g)提供分布式数据存储功能,图像数据可以存储在不同的位置。
(2)客户端工作站a)通过时间、姓名等条件限定来进行查询和检索患者信息。
b)查询远程设备。
c)二维图像浏览功能。
包括:图像窗宽窗位调节、旋转、放大缩小图像处理操作,可以显示图像DICOM 信息、点线标注、显示测量信息功能。
d)图文报告编辑功能,支持灰度处理与LUT 调整和相关操作【搜索和查看存储的影像、更改影像的呈现(缩放、窗宽、窗位调整、标准)、输入文本或标记、长度测量及校正、更改方向(翻转、旋转)、反相查看;可显示并调整灰阶直方图和输入输出曲线的响应关系,感兴趣区域及角度测量、边框裁剪、复位、以单或多格打印影像、图像存储和传输等】。
DICOM与HL7的简要概述1. DICOMDICOM是美国放射学会ACR和美国电器制造商协会NEMA组织制定的专门用于医学图像存储和传输的标准。
它主要涉及到信息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困难的医学图像的存储和通信,以解决在不同地点、不同设备制造商、不同国家等复杂的网络环境下的医学图像存储和传输的问题。
它可直接应用在放射学信息系统(RIS)和图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中。
DICOM也是研究和开发具有网络连接功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新型医疗仪器的技术基础。
医疗仪器在朝着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同时,也在向着具有通信能力的遥控遥测和信息远程获取的网络功能发展,医疗仪器既是医疗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源,又是系统中的信息使用者,是信息系统中的一个主要环节,网络化的医疗仪器对医学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DICOM标准的另一个特点是它定义在网络通信协议的最上层,不涉及到具体的硬件实现而直接应用网络协议,因此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保持相对独立,可以随着网络性能的提高而使DICOM系统的性能立即得到改善。
DICOM尽管提供了OSI的网络模型,但现在实际上网络绝大部分都是在TCP/IP协议下构成的,网络硬件采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100M的双绞线100Base-T,光纤FDDI,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T1线路等,还有速度较低的10兆网10Base-T和电话线路。
只要设备具有支持TCP/IP协议的网络接口,在软件的支持下,就可以做到像PC机一样实现“即插即用”,非常方便地加入到医学信息系统的网络中。
在这样的意义下,用DICOM实现的医疗信息系统,无论是RIS还是PACS,都具有类似的结构。
在采用DICOM标准的信息网络系统中,所有DICOM设备之间都可以按照DICOM的网络上层协议进行互相连接和操作。
临床医生可以在办公室查看B超设备的图像和结果,可以在CT机上调用核磁共振图像进行图像的叠加融合,也可以通过网络调用存储在其他医院的图像结果。
DICOM协议的简单解释DICOM 简介数字影像传输标准协议的初衷,是为了在不同厂商生产的数字影像设备之间实现影像及其附属信息的调用。
这个标准的最初版本是所谓ACR(美国放射学会)-NEMA(全国电器设备制造商协会)标准,这个标准定义了点对点的连接协议。
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和PACS(影像传输及归档系统)的发展,很快就让这个协议显得捉襟见肘。
其结果是以后的工作目标变成了对ACR-NEMA标准的升级,以使此标准能够支持复杂网络系统的信息处理需要。
DICOM(医用数字影像和传输)标准应运而生。
目前这个标准在数字影像系统的采购和评介过程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DICOM标准有很强的适应性。
在设计初期,就充分考虑到了DICOM标准对放射以外的影像支持(比如:病理、内窥镜和牙科影像)。
医疗影像设备的制造商往往都是大型跨国企业,他们的对DICOM标准的关注,对此标准的推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欧洲标准化组织(the ComitâEuropâen de Normalisation)在制定MEDICOM标准时完全基于并且兼容了DICOM 标准。
在日本,放射设备及医疗信息系统行业协会发展中心已经采用了DICOM标准中可擦写媒介影像交换标准部分,并且考虑将DIOCM标准纳入其未来的医疗影像处理标准。
目前,DICOM标准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不同领域组织的广泛认同。
在医疗影像通讯领域DICOM标准已经成为主导标准。
然而,尽管DICOM标准在厂商那里唾手可得、应用广泛,并且在迅速扩展进入包括非放射影像在内的新领域,仍然有很多放射专家仍然对DICOM认识不足。
这种情况出现的部分原因是DICOM的“学习曲线过于陡峭”,现有的DICOM介绍材料不是写给工程人员的对于放射专家来说太过技术性,就是写给高层管理人员对于放射专家来说太肤浅了。
为什么我们要对这样一个看上去很简单的东西大费周章呢?答案是,事情并不想它看上去那么简单。
2、性能指标2.1通用要求2.1.1处理对象应能对符合 DICOM 3.0 格式的医学影像文件,以及医学影像、电子报告文档进行传输、存档和显示。
2.1.2并发能力每单个服务器并发数为 100。
2.1.3数据接口DICOM 3.0。
2.1.4临床功能2.1.4.1PC 端医学影像云信息管理a)影像统计应有对医院上传的影像数据按存储量、流量、请求统计查询,并能够查询每天的存储量、流量、请求次数。
b)影像管理应能按设备、检查 ID、姓名、年龄、性别、检查日期条件进行影像查询,并能查看单个检查影像功能。
图像浏览交互功能:图像翻页、图像缩放、图像平移、窗宽窗位调节、图像旋转、图像复位、窗宽窗位预设、图像测量、文本标注、图像删除与导出保存、序列布局、多图像布局、图像工具(旋转、翻转、反色、图像播放、图像定位线)、图像序列对比、伪彩图像处理操作,可以显示图像 DICOM 信息、点线标注、显示测量信息和在定位图上查看定位线信息功能。
c)医院认证应具有接入机构的认证信息填写功能,营业执照照片上传功能,保证接入影像客户实名制。
d)个人资料修改应具有接入医院管理修改个人资料功能。
e)修改密码应对接入的医疗机构,机构管理具有修改登录密码功能。
f) 授权分享功能点击授权分享按钮,可以将影像检查数据分享至其他移动终端或是 PC 端。
2.1.4.2云平台电子胶片及报告查询应能对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业务访问情况进行监控,统计检查累计信息,实时显示检查上传量,动态显示新增检查记录信息,具有检查按姓名,检查日期,检查 ID 查询功能。
2.1.4.3前置机数据采集应能通过 DICOM3.0 通信协议,连接通信医院 PACS 系统及医疗影像设备,采集 PACS 系统及设备检查登记信息和影像诊断报告信息。
同时将影像数据及报告数据上传云端进行存储归档。
2.1.4.4移动端电子胶片及报告查询2.1.4.4.1医学影像及报告查询a)检查结果查询浏览功能:应能通过公众号用户绑卡,短信推送超链接以及公众号消息推送进医学影像和电子报告,图像应能进行缩放浏览。
DICOM医学图像文件格式何斌金永杰何斌先生,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 金永杰先生,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核医学电子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关键词: DICOM PACS 数字医学影像系统为了提升医疗服务水准,跟随医学影像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众多医院都在大量配备各种数字影像设备,并开始建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开展远程医学试验。
他们对于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的需求越来越紧迫,PACS的应用前景十分诱人。
然而,我国PACS的研究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尽快自主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基于In-tranet的PACS是当务之急。
PACS必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统一各种数字化影像设备的图像数据格式和数据传输标准。
为此,诞生了新的医学数字成像及通信标准,即DICOM 3.0。
只要遵照这个标准就可以通过PACS沟通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种类的数字成像设备。
DICOM 3.0已经得到了世界上主要厂商的支持,新一代医学影像设备均以支持该标准作为基本特征,我国的医疗器械开发、生产部门都十分重视这个发展趋势。
DICOM 3.0标准极为庞大、复杂,本文将根据我们的开发经验,介绍如何制定符合DICOM 3.0标准的医学图像文件格式。
一 DICOM概述DICOM是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的缩写,其字面含义很清楚,包括了医学的数字成像和通信两个方面。
DICOM标准是由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和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NEMA)共同制定的。
1. DICOM的发展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CT)和其它数字成像技术飞速发展,很多厂商都研制了具有计算机的成像设备,制定了各自不同的图像格式。
医院dip管理制度怎么写范文医院 DIP 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节目的和依据为规范医院的 DIP 管理工作,保障患者的信息安全和医院的信息资产安全,维护医院的正常运营秩序,促进医院的科学管理,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纲要、医院党建工作和质量管理规范等文件制定。
第二节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各级各类医疗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的 DIP 管理工作。
第三节定义1. DIP(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医学数字成像与通信标准,是一种医学图像的数字存储和传输标准。
2. 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医学数字成像与通信标准,是一种医学图像的数字存储和传输标准。
3.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是一种用于存储、检索、传输和显示医学影像的计算机系统。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一节 DIP 管理机构1. 医院设立 DIP 管理办公室,负责医院的 DIP 管理工作。
2. DIP 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包括:(1)组织编制医院 DIP 管理制度、规章和操作规程;(2)负责医院 DIP 管理的监督和检查;(3)推动医院的DIP 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4)组织开展医院的 DIP 管理培训和宣传工作。
第二节 DIP 管理人员1. 医院设立专职 DIP 管理人员,负责医院的 DIP 管理工作。
2. DIP 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包括:(1)制定医院的 DIP 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2)负责医院 DIP 系统的建设和维护;(3)负责医院 DIP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4)负责医院 DIP 数据的安全备份和灾备工作;(5)负责医院 DIP 数据的应用和利用。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DICOM MPPS引言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Picture Archivingand Communication System)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
旨在全面解决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存储、传送和管理的综台系统。
PACS是一个实现医学图像数字化管理的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标准协议是信息传输的先决条件,而医学数字影像传输(DICOM)标准是第一个广为接受的全球性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
为了解决不问影像设备和PACS厂商在图像数据格式和传输方式上的差异,美国放射学会{ACR)和美国全国电子厂商联合会(NEMA)于1985年联合建立了医学数字成像和通讯标准 (D1gital Imaging and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DICOM)以利于规范图像及其相关信息的交换。
目前DICOM 议已经得到非常广泛的支持,但其主要应用是用来完成医学图像的存储(即C—Store服务)、传输、查询、相关的图像处理以胺片打印,而在设备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及工作流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却相当的缓慢。
最近DICOMMWL(Modality Worklist)已开始逐渐得到应用,借助它可以实现病人信息的自动录入,减少了技师在设备控制台上再次输入病人信息的环节,从而大大降低了信息重复录入的工作量和输人错误的几率。
然而,成像设备何时开始进行检查、何时完成检查.及检查操作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如何将这些与日常业务流程管理密切相关的信息通知相应的工作流管理者,通常是PACS和RIS(放射信息系统),使得PACS/RIS 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知道当前正在做什幺检查、哪些检查在什么时间已经完成、哪些图像已经采集可以去查询和获取了,这是PACS/RIS系统业务管理流程的一个素要环节.DICOM协议中定义了MPPS服务(设备操作过程步骤Modality Performing Procedure Step)。
pacs名词解释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是医学图像的存储、管理、传输和显示系统。
以下是对PACS相关名词的解释:1. 医学图像:PACS系统主要用于存储和管理医学图像,包括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超声及数字化病理切片等各种医学影像。
2. 存储:PACS系统提供高效、安全的存储医学图像的能力。
它使用特定的图像格式和压缩算法来存储图像,以节省存储空间,同时确保图像质量。
存储通常通过硬盘阵列、光盘、磁带库等介质进行。
3. 管理:PACS系统通过对医学图像的索引和分类,实现对图像的快速检索和管理。
它会为每个图像分配唯一的标识符,并根据不同的特征(病人信息、检查日期、影像类型等)进行分类和组织,方便用户查找和处理图像。
4. 传输:PACS系统使用网络技术实现医学图像的传输。
它能够将图像从影像设备(如CT、MRI等)发送到PACS服务器,并支持远程访问和查看图像。
传输通常采用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协议。
5. 显示:PACS系统提供高质量的图像显示功能,医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移动设备等终端实时查看、分析和解读图像。
它包括调整亮度、对比度、放大、测量和标记等功能,帮助医生准确诊断。
6. DICOM:DICOM是医学图像的标准协议,用于在PACS系统中传输和存储图像。
它定义了图像和相关数据的格式、传输方法、安全性等标准,保证了不同设备之间图像的互操作性。
7. RIS(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是PACS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主要负责管理放射科的工作流程和数据。
它包括预约登记、影像设备调度、报告生成等功能,与PACS系统通过接口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
8. 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是医院信息系统,用于管理医院的各个部门、流程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