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设备学第9章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38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课程要求与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课程名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24学时讲课学时:16学时实验(上机)学时:8学时学分:一、课程的教学目标X线检查技术是一门应用X线检查设备,对病人进行检查并获得影像诊断医生所需资料的检查技术,X线检查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是一门既有较系统的理论又实用性很强的分支学科。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对传统X线摄影技术、现代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CR)技术与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培养和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影像职业技能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主要讲授传统的X线检查技术与现代数字X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检查方法等内容,使本专业学生为今后从事影像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教学重点:传统的X线检查技术与现代数字X成像技术的应用。
考核方法: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期终考核以理论知识闭卷考试为主。
侧重于考核学生对医学影像的检查技术应用的掌握和了解,促进学生对本课程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二章X线检查技术第一节X线成像基本因素了解X线影像的形成与信息影像的形成和传递、掌握构成X线照片的五大要素及其影响因素、散射线的产生和消除及与照射野的关系,重点掌握如何正确选择摄影的条件。
第二节普通X线摄影了解透视检查的目的、方法及适应症,重点掌握X线摄影条件计算方法及其应用,X线检查体位和摄影方向的基本概念,解剖关系,X线摄影步骤和原则,各系统的摄影位置。
第三节数字X线成像技术掌握CR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DR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四节造影检查重点了解对比剂的种类、对比剂的应用及注意事项,掌握常规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方法。
第五节X线影像质量评价了解如何评价影像的质量及影像质量管理。
第1章概论1、1895年11月8日,伦琴发现X射线。
2、现代医学影响设备可分为影像诊断设备和医学影像治疗设备。
3、现代医学影像设备可分为:①X线设备,包括X线机和CT。
②MRI设备。
③US设备。
④核医学设备。
⑤热成像设备。
⑥医用光学设备即医用内镜。
第2章 X线发生装置1、X线发生装置由X线管、高压发生器和控制台三部分组成。
2、固定阳极X线管主要由阳极、阴极和玻璃壳组成。
3、阳极:主要作用是产生X线并散热,其次是吸收二次电子和散乱射线。
4、阳极头:由靶面和阳极体组成。
靶面的作用是承受高速运动的电子束轰击,产生X线,称为曝光。
5、阳极帽:可吸收50-60%的二次电子,并可吸收一部分散乱射线,从而保护X线管玻璃壳并提高影像清晰度。
6、固定阳极X线管的阳极结构包括:阳极头、阳极帽、可伐圈、阳极柄。
7、固定阳极X线管的主要缺点:焦点尺寸大,瞬时负载功率小。
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低。
8、阴极:作用是发射电子并使电子束聚焦。
主要由灯丝、聚焦罩、阴极套和玻璃芯柱组成。
9、在X线成像系统中:对X线成像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就是X线管的焦点。
10、N实际焦点:指靶面瞬间承受高速运动电子束的轰击面积,呈细长方形。
11、N有效焦点:是实际焦点在X线投照方向上的投影。
实际焦点在垂直于X线管长轴方向的投影,称为标称焦点。
12、一般固定X线管的靶角为15°-20°。
13、有效焦点尺寸越小,影像清晰度就越高。
14、软X线管的特点:①X线输出窗的固有滤过率小。
②在低管电压时能产生较大的管电流。
③焦点小。
15、结构:与一般X线管相比,软X线管的结构特点是:①玻窗②钼靶③极间距离短。
16、软X线管的最高管电压不超过60kv。
17、X线管常见的电参数有灯丝加热电压、灯丝加热电流、最高管电压、最大管电流、最长曝光时间、容量、标称功率、热容量。
18、N容量:他是X线管在安全使用条件下,单次曝光或连续曝光而无任何损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量。
第一章 概论1、1895年11月8日,伦琴发现X 射线。
2、现代医学影响设备可分为影像诊断设备和医学影像治疗设备。
3、现代医学影像设备可分为:①X 线设备,包括X 线机和CT 。
②MRI 设备。
③US 设备。
④核医学设备。
⑤热成像设备。
⑥医用光学设备即医用内镜。
4、 第二章 X 线发生装 置1、X 线发生装置由X 线管、高压发生器和控制台三部分组成。
2、固定阳极X 线管主要由阳极、阴极和玻璃壳组成。
3、阳极:主要作用是产生X 线并散热,其次是吸收二次电子和散乱射线。
4、阳极头:由靶面和阳极体组成。
靶面的作用是承受高速运动的电子束轰击,产生X 线,称为曝光。
钨靶5、阳极帽:可吸收50-60%的二次电子,并可吸收一部分散乱射线,从而保护X 线管玻璃壳并提高影像清晰度。
6、固定阳极X 线管的阳极结构包括:阳极头、阳极帽、可伐圈、阳极柄。
7、固定阳极X 线管的主要缺点:焦点尺寸大,瞬时负载功率小。
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低。
8、阴极:作用是发射电子并使电子束聚焦。
主要由灯丝、聚焦罩、阴极套和玻璃芯柱组成。
9、在X 线成像系统中:对X 线成像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就是X 线管的焦点。
10、N 实际焦点:指靶面瞬间承受高速运动电子束的轰击面积,呈细长方形。
影响焦点大小的因素:取决于聚焦罩的形状、宽度和深度。
减小,球管容量减小10、N 有效焦点:是实际焦点在X 线投照方向上的投影。
实际焦点在垂直于X 线管长轴方向的投影,称为标称焦点。
11、一般固定X 线管的靶角为15°-20°。
减小,投射方向x 线量减小12、有效焦点尺寸越小,影像清晰度就越高13、旋转阳极X 线管阳极 :主要由靶面、转子、转轴和轴承14、旋转阳极的作用:较好地解决了提高功率和缩小焦点之间的矛盾。
最大优点:瞬时负载功率大、焦点小。
缺点:较固定x 线管,主要依靠热辐射进行散热,散热效率低。
15、金属陶瓷大功率X 线管(特殊X 线管):消除钨沉积层的影响,延长X 线管的寿命。
医学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第一节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即PACS是保存和传输图像的设备与软件系统。
当前,X线图像、CT与MRI大多仍是以照片形式于放射科档案室存档,容易变色、发霉而造成图像质量下降;需要时,要从档案室借调,占用很多人力,借调中,照片丢失或错拿时有发生,而且效率低。
由于影像诊断应用越来越普及,图像数量大增。
照片存档与借调工作量大且不便。
因此,人们提出了用另一种方式存放与传输图像,以使图像高效率使用并能安全保存。
由于计算机、存储装置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这一设想成为可能。
一、PACS的基本原理与结构PACS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由图像信息的获取、传输与存档和处理等部分组成。
1.图像信息的获取CT、MRI、DSA、DR及ECT等数字化图像信息可直接输入PACS,而大量传统的X线图像需经信号转换器转换成数字化图像信息才能输入。
可由摄像管读取系统、电耦合器读取系统或激光读取系统完成信号转换。
后者速度快,精度高,但价格贵。
2.图像信息的传输在PACS中,传输系统对数字化图像信息的输入、检索和处理起着桥梁作用。
方法有:①网线(双绞线),将影像以电信号形式通过网线联网完成信息传输,价格低廉,目前是连接桌面的主要手段。
②光导通信,将影像信息以光信号形式通过光导纤维完成信息传输,由于信息量大将成为PACS传输的主流。
②微波通信,将影像信息以微波形式进行传输,有如电视台发射电波,由电视机接收再现图像,速度快,成本高。
3.图像信息压缩与存储压缩方法现多用间值与哈佛曼符号压缩法,影像信息压缩1/5—1/10,仍可保持原有图像质量。
DIC()M3.o格式无损压缩目前仅能达到1/2-l/4。
图像信息的压缩存储非常必要。
因为,一帧X线照片的信息量很大,相当于1500多页400字稿纸写满汉字的信息量。
而一个30.48cm 光盘也只能存储2000张X线照片的信息。
图像信息的存储可用磁带、磁盘(硬盘)、磁盘阵列、光盘和各种记忆卡片等,磁盘阵列和磁盘是当前存储媒介的主流,磁带价格低廉,存储量大、可靠。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执行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医学影像数据进行存储和传输的系统。
它在医疗影像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医生准确诊断、学术研究和医疗资源共享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医学影像数据的数量和复杂性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
因此,建立一套规范和标准的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这样的标准系统能够确保各个环节的数据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医学影像数据的管理效率和交流效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执行标准。
首先,我们将讨论医学影像存储系统的标准要点,包括数据格式与存储要求、存储设备和网络要求。
其次,我们将阐述医学影像传输系统的标准要点,包括数据传输安全性要求、传输协议与速率要求。
通过对这些要点的详细介绍,我们旨在为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建设和实施提供参考和指导。
总之,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执行标准对于提高医学影像数据的管理和交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才能保证医学影像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推动医学影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对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执行标准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介绍了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正文部分分为两个章节:医学影像存储系统的标准要点和医学影像传输系统的标准要点。
在医学影像存储系统的标准要点章节中,将重点讨论数据格式与存储要求以及存储设备和网络要求两方面内容。
其中,数据格式与存储要求部分将介绍医学影像常用的数据格式,并探讨存储过程中的要求和规范。
存储设备和网络要求部分将讨论医学影像存储设备的选择和配置以及网络环境的要求,以确保存储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医学影像传输系统的标准要点章节中,将聚焦于数据传输安全性要求和传输协议与速率要求两个方面。
医学影像心得体会医学影像心得体会1(ideng_fmunicationSystems),即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是对医学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系统。
不仅很好地为临床医疗、科研服务,同时也为影像教学提供了更先进的教学平台。
本院于__年引进HIS教学系统,在PACS的基础上,可以将典型病例提交至HIS教学系统,为教学进一步提供方便。
多种技术手段展现在学生面前,实践课程中,给学生放投影仪,图像质量好而且清楚,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也可以看得很清楚,而且配给5个学生一台电脑,可以和教师互动。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应用PACS及HIS 教学多媒体给留学生讲解典型病例,讲完一个病例然后再挑出另一个典型病例展示在多媒体上,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得出结果。
然后,笔者再挑出一个胶片的病例,让学生看着胶片再分析、讨论,得出结果。
学生自己看的时候一般积极性比较高,笔者会引导学生怎样就手中的胶片或多媒体中的影像得出诊断结果。
2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民考汉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并掌握诊断思路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此时学习是真正进入临床阶段的学习,民考汉学生在经历了语言预科及2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后,十分渴望所学的知识能解决实际工作或生活中的问题,这时候,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是最重要的一块敲门砖。
怎样针对民考汉学生的特点并结合医学影像在医学中的作用,让学生轻松学习的同时又热爱这门学科,在几年的教学中,笔者也总结了一些经验:(1)民考汉学生由于其教育背景的原因,有时候他们的想法很多但是不知道怎样表达出来,这就需要老师很好地理解并引导他们提问,让他们心情放松,想问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提问,不必举手。
也不用拘泥于课堂礼节,有同学讲错或回答不上来,尽量让别的同学帮助,让大家在愉快的集体氛围中学习,没有压力。
(2)讲解某一种疾病的诊断要点时,要应用比较影像学及情景假设。
比如,讲解肝脏病变时,告诉学生什么时候用超声检查,什么时候用CT,什么时候用增强CT,什么时候用MRI 检查手段,让学生假设为病人和医师2组模拟使用的检查技术手段,如果医师看到影像怎样告诉病人结果或者需要怎么做进一步检查,如果只是常规体检,则只需做超声即可,不必采用CT或者MRI,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知怎样选择技术手段。
第9章PACS的建设与应用答案一.填空题1.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2.集中式管理模式;分布式管理模式。
3.电子存储;磁存储;光介质存储。
4.TCP/IP与DIOCM。
5.短期存储单元构成;长期存储单元构成6.影像处理工作站;影像后处理工作站;影像浏览工作站。
7.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放射科信息系统。
8.申请影像诊断、科室预约与安排、影像诊断确认、书写报告、报告传送归档。
9. (1)放射科室管理,RIS的应用可以提高放射科室的设备使用率,缩短患者排队时间,减轻检查医生的工作量;(2)经济管理,在确认患者需要进行医学影像检查的同时实现自动和选择划价,从而提高计价的实时性与准确性,避免漏费与欠费的发生,方便医院进行成本核算;(3)影像诊断报告处理,为医生提供书写影像诊断报告的工具,方便医生查询临床科室与其它医技科室信息,提供随诊信息处理工具;(4)对工作质量与工作量进行管理,及时完成工作情况统计,为医院提高影像检查针对性和效率提供依据。
10. (1)数字化申请;(2)发放数字化报告二.简答题1.简述PACS的概念?医学影像系又统称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医院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使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对医学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的系统。
它主要解决医学影像的采集和数字化,图像的存储和管理,数字化医学图像高速传输,图像的数字化处理和重现,图像信息与其他信息集成五个方面的问题。
3.PACS系统的分类及特征PACS系统按规模和应用功能可以分为三类:(1)以影像设备之间的图像通讯和存储为系统建设目标而构建的PACS。
这是一种局限于单一医学影像部门或影像子专业单元范围内的PACS系统;也称为微型PACS(Mini PACS)或设备级PACS;目前的CR/PACS、DR/PACS均属于这一类。
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设计及初步应用第一篇: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设计及初步应用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设计及初步应用目前,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已成为影像科室的必然发展趋势,是数字化医学影像系统的核心构架,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两个:存档和通讯。
这其中DICOM 30标准是保证PACS成为全开放式系统的重要的网络标准和通讯协议,它是利用标准的TCP/IP通讯协议来实现医学影像设备和PACS服务器之间的互连互通。
今年我院影像科与朗珈生物医学工程公司合作建成了基于全院规模的PACS系统,它以DICOM服务器为中心服务器,按照DICOM 3.0标准将院内的所有影像设备联网,对数字化的医学影像进行集中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管理。
1.系统环境 1.1硬件配置1.1.1服务器:DICOM服务器一台(DELL Poweredage 6650),四个至强CPU,1G系统内存,6个SICSI硬盘,二块千兆网卡,二块百兆网卡,分别用于DICOM接收、报告站的图像传输和病区浏览站的图像和报告传输;可选的双通道或四通道RAID控制器卡,用于连接至内部和外部存储设备。
打印服务器三台,我们利用三台图像浏览终端兼作医学诊断报告打印服务器。
1.1.2存储设备:EDIns磁盘阵列一套,容量为1T,做了RAID5和热备方式,能够充分保证影像数据的安全;Exabyte磁带机二台,用于备份病人的数据,备份策略为:每天进行一次完全备份,每小时进行一次差异备份,以上备份均为服务器自动进行,无需人工干预,以保证病人数据的安全。
1.1.3影像采集设备:西门子15T超导型磁共振机1台,GE LightSpeed Plus多层螺旋CT机1台,OEC 9800 DSA 1台,菲力浦数字胃肠机1台,以上设备都具有DICOM 30接口。
Picker CT机,GE黑白B超各一台,以上设备均为视频输出。
1.1.4图像工作站:分为四种,第一类是医学图像显示处理工作站:Sun Advantage Windows(简称AW)2.0,128MB静态内存,20in彩显,1280×1024,DICOM 3.0接口;Magic View50,128MB内存,17in纯屏彩显,15G硬盘,1280×1024,DICOM 30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