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动力学)运动方程的建立
- 格式:ppt
- 大小:361.00 KB
- 文档页数:35
一、填空题1、消能减震技术包括:速度相关型消能减震装置,位移相关型消能减震装置,其他相关型消能减震装置2、调频减震技术包括:有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和调谐液体阻尼器(TLD)、调谐液柱式阻尼器(TLCD)振动控制系统3、地震动三要素:振幅、频谱、持时4、结构的固有特性:频率、振型,阻尼5、实验测量阻尼比的方法:对数衰减率法、共振放大法、半功率法6、逐步积分法的四个标准:收敛性、计算精度、稳定性、计算效率7、结构离散化方法:集中质量法、广义坐标法、有限元法8、基本力学原理及运动方程的建立:D'Alembert原理、虚功原理、哈密顿原理、拉格朗日方程、牛顿定理9、结构抗震试验方法:伪静力试验方法或低周反复加载、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方法、伪动力试验方法或计算机联机试验10、等效阻尼比用在:等效线性化分析过程中11、常用的阻尼有:粘性阻尼、摩擦阻尼、滞变阻尼、流体阻尼12、测量振动量的仪器:加速度计、位移计、速度计13、单自由度体系对任意荷载的反应分析方法:时域分析法(杜哈梅积分计算)、频域分析法(傅里叶变换法计算)——适用于处理线弹性结构的动力反应问题14、常用的时域逐步积分法有:分段解析法、中心差分法、平均常加速度法、线性加速度法、Newmark-β法、Wilson—θ法15、常用的恢复力模型:当伯格-奥斯左德模型、克拉夫退化双线性模型、武田模型16、振型的归一化方法:特定坐标的归一化方法、最大位移的归一化方法、正交归一法17、恢复力曲线模型三个组成部分:骨架曲线、滞回特性、刚度退化规律18、确定恢复力曲线的方法:试验拟合法、系统识别法、理论计算法二、简答题1。
结构动力学的广义研究内容、目的是什么?内容:结构动力学是研究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几起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分析原理和方法的一门理论和技术学科目的:是确定动力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并通过动力分析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为改善工程结构体系在动力环境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刚度法是一种用于建立结构动力学运动方程的方法,它基于力的平衡条件来建立运动微分方程。
以下是使用刚度法求解结构运动方程的基本步骤:
1. 确定自由度:需要确定结构的独立位移数目,即自由度。
每个自由度对应一个广义坐标。
2. 列出平衡方程:对于每个自由度,根据达朗贝尔原理列出力的平衡方程。
这包括惯性力、弹性恢复力和阻尼力等。
3. 计算刚度系数:刚度系数是指结构在单位位移下产生的力。
对于多自由度体系,需要计算刚度矩阵,其中每个元素代表结构在某一点单位位移引起的力的变化。
4. 建立运动方程:将刚度系数与质量、阻尼系数结合,得到运动方程。
对于单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通常形式为( m\ddot{y}(t) + c\dot{y}(t) + ky(t) = P(t) \),其中\( m \) 是质量,\( c \) 是阻尼系数,\( k ) 是刚度系数,( P(t) \) 是外部荷载。
5. 求解方程:最后,通过适当的数学方法求解运动方程,得到结构响应的时间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