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分类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3.59 MB
- 文档页数:12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与布卢姆教育结果分类理论
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家和社会学家理查德·涅提出的,它的基本理念是
学习成果受学习的特定维度的质量而定,如果教学组织评估学习成果,就必须在不同水平
上建立标准,以便比较确定每个学习者在每个维度上的表现情况,进而根据这些水平来衡
量学习成果。
具体到学生的学习结果,涅提出,学生的学习结果应该在至少两个方面进行
分类,即接受性知识的水平,包括反映已经学习的内容程度,以及行动行为的水平,即学
生能把学习到的内容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另一个流行的教育结果分类理论是布卢姆的教育结果分类理论,它由美国教育家布卢
姆提出,该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可分为三种,一是知识,即学生可以独立熟练地
运用学习内容,这是基本要求;二是技能,即能够任务思考,分析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的
能力;第三是情感,即采用正确态度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在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和布卢姆教育结果分类理论之间有两个显著的不同之处。
首先,涅提出的分类理论将学习成果三级拆分为接受性学习和行为性学习,而布卢姆将学习成果
拆分为知识、技能和情感三级。
其次,涅的分类理论更侧重于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学
习表现,而布卢姆则更注重于反映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程度。
因此,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和布卢姆教育结果分类理论都是有效的教育结果分类理论,这两种理论有助于全面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教学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从而提高
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4 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理论
与布卢姆的分类体系相比,加涅的分类方法显得更依赖于教育心理学基础,因此也给学习者一种“难以理解”的印象,也正是这点使得加涅的理论看起来更像是科学而非经验的概括。
如果你对生物教学有比较高的兴趣,不妨仔细研究一下加涅的理论。
一、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理论
加涅(R.M.Gagné)将学习目标归纳为五个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与布卢姆的学习目标分类理论相比,加涅将"认知领域"分解成了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三个部分。
(你认为这种划分合理吗?)对每一类学习目标来说,都能导致人类的某些特定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包括在学习过程中,也可能在学习后表现出来。
下面就以列表的形式对不同的学习类别分别进行叙述。
二、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理论与其他分类体系的联系。
加涅的学习分类理论,你理解了吗?加涅是行为主义与认知学派的折中者。
他根据学习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提出了学习层次理论,也称累积学习的模式。
他认为学习可分为如下8个层次:1.信号学习。
典型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如狗狗听到铃声(信号)就分泌唾液、儿童看见蛇(信号)就会感到恐惧从而逃避。
2.刺激一反应学习。
主要指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其中强化在该类学习中起非常关键的作用。
如鸽子为获得食物,得先啄红灯。
3.连锁学习。
即一连串刺激一反应的联结。
个体首先要习得每个刺激—反应联结,并按照特定的顺序反复练习,同时还应接受必要的及时强化。
如小孩学习开门,每做一个准确连续的动作就应该得到表扬。
4.言语联想学习。
即语言的连锁学习。
如将单词组成句子。
5.辨别学习。
即培养分辨能力的学习。
如学习到了几个易于混淆的词的辨别。
6.概念学习。
即将各类事物加于分类,并根据各类别做出反应。
概念又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前者指树、猫等直观事物,后者指温度、质量等抽象事物,如圆的概念、质量的概念的学习。
7.规则学习。
即学生掌握某一条规则之后,就能对某类刺激作出正确的反应。
如学习到红绿灯交通规则。
8.高级规则学习。
也称为解决问题的学习。
指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或规则的组合去解决问题。
如当学生把学习到的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运用在应用题中。
加涅认为前四类学习是基础性的,相对简单的,许多已在学龄前就已习得的。
学校教育更应关注后面四类。
这并不是说前四类不重要,因为学习是累积性的,较复杂、较高级的学习是建立在基础性学习的基础之上的,每一类学习都是以前一类学习为前提的。
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一、概述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规律,学习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近百年来,教育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这些问题,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各种研究,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也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它是在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等。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可以用公式S-R来表示,其中S表示来自于外界的刺激,R表示个体接受刺激后的行为反应。
他们认为个体在不断接受特定的外界刺激后,就可能形成与这种刺激相适应的行为表现,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S—R联结的学习行为,即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建立了联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与有机体生存有关的行为的研究,注意有机体在环境中的适应行为,重视环境的作用”。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通过用狗作为实验对象,提出了广为人知的条件反射。
(1)保持与消退.巴甫洛夫发现,在动物建立条件反射后继续让铃声与无条件刺激(食物)同时呈现,狗的条件反射行为(唾液分泌)会持续地保持下去。
但当多次伴随条件刺激物(铃声)的出现而没有相应的食物时,则狗的唾液分泌量会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自行减少,这便是反应的消退。
教学中,有时教师及时的表扬会促进学生暂时形成某一良好的行为,但如果过了一些时候,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没有再得到教师的表扬,这一行为很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2)分化与泛化。
在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之后,有机体对与条件反射物相类似的其他刺激也作出一定的反应的现象叫做泛化。
比如,刚开始学汉字的孩子不能很好地区分“未”跟“末”,或“日”跟“曰”.而分化则是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物的反应进一步精确化,那就是对目标刺激物加强保持,而对非条件刺激物进行消退。
加涅的五种结果分类理论
从学习结果来说,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5.动作技能。
1.言语信息
即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帮助学生了解"是什么"的问题。
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二倍"
2.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
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用以对外界的符号、信息进行处理加工。
比如:"怎么把分数转化成小数"
3.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指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执行控制的成为可能。
如:"能够把拥有丰富的材料,组织写出文章"
4.态度
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
态度包括对家庭、社会关系的认识;对某种活动的情感;有关个人品德等。
如:"爱祖国"、"关切社会需要"、"见义勇为"、"认真工作"、"努力学习"。
5.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又称为运动技能,也是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体操运动"、"写字技能"、"打字技能"。
1.学习的实质与特性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其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学习的一般分类(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加涅把学习分成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
这八类学习依次是:①信号学习;②刺激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它们分别是:①智慧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
(3)中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学习的基本理论(2)3.联结学习理论(1)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试误形成的。
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转自环球网校(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把有机体反应之后出现的、能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或措施称为强化。
强化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强化物是指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物。
强化(物)有正强化(物)与负强化(物)之分。
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即正强化,所呈现的刺激即正强化物。
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即负强化,厌恶性刺激即负强化物。
“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是该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最有代表性的应用之一。
4.认知学习理论(1)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苛勒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的关系的认知。
转自环球网校 完形一顿悟学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心理具有一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理论奥苏贝尔是我们在教育基础知识考试中无法绕过的一个人物,他提出了很多的思想观点都是我们的常考知识点。
今天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他的学习分类理论——按照学习性质与形式的分类。
奥苏贝尔将学习进行了两维度的分类: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按照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首先我们分别来理解一下这两类分别是什么。
一、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的分类: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比方说中国的老师大多喜欢的方式:“来,把笔拿出来准备记……”这就是最典型的接受学习,也可以说就是单纯的Copy。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
注意,这里包含了一个重点信息:要“独立”思考,所以我们的同学们在做一一些小发明小制作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哦!原来是这样”的感叹,其实这时候他们就是在完成发现式的学习。
二、按照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的分类: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
比方说,我们小时候老师特别喜欢做的一件事:“生字听写错误的同学每个错字抄10遍。
”这就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学习方式。
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
比方说在中学学习时候,我们的老师在讲解知识时候会以已知的知识为基础来讲解新的知识,其实就是在帮助我们理解材料间的意义。
很多同学在学习这两个分类的时候特别容易将这两个纬度搞混。
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
所以其实两个维度是可以相互结合的,所以才会产生了更细的四个分类:1.机械的接受学习:单纯的记忆(记乘法口诀表);2.机械的发现学习:尝试以排除错误(走迷宫);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从理解出发帮助记忆(搞清概念间的关系);4.有意义的发现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完成个体自身未知知识的发现(科学研究)。
3、学习的性质与类型及主要的学习理论学习的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从低等动物到人类的后天生活进程中通过活动、练习、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人类学习的特点:人类的学习具有社会意义。
①人类的学习主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体现出它的社会性②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③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地、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既有共同点又有其特殊性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②学生的学习是按照交易目标进行的,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③学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的。
学习的类型:(一)按学习水平分类。
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把学习分为:①连锁学习②辨别学习③具体概括学习④定义概念学习⑤规则的学习⑥解决问题的学习(二)按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根据学生在学习后获得各种能力,把学习结果分为五类:①言语信息的学习。
即学会陈述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解决“是什么”的问题②智慧技能学习。
即解决“谢恩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合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③认知策略的学习。
认知策略就是学习者用来“管理”其学习过程的方式。
④态度的学习。
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⑤动作技能的学习⑼又称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等(三)按教育目标分类。
布鲁姆分析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各种学习,从教育目标角度分为知识、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布鲁姆将认知学习分为:①知识:对知识的简单回忆②理解:能解释所学的知识③应用: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概念和规则④分析:区别和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⑤综合:把思想综合为一种新的完整的思想,产生新的结构⑥评价:根据内部证据或外部标准作出判断(四)二维分类法。
奥苏贝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进行分类①一个维度是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②另一个维度是根据学习内容及其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怀特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是美国学者怀特涅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也是现代学习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石之一。
怀特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认为,情感和行为可
分为三类:良好行为(成功)、非正常行为(不及格)和无行为(未完成)。
根据学生表现情况,老师将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分类。
良好行为(成功)分为两类:最佳(A级)和优良(B级)。
A级行为表示学生学习成绩
达到了预期的最佳水平,这反映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等方面都有良好表现,也表明学习自我管理水平较高。
而B级行为则指学生的学习表现处于优良水平,但有部分不足,仍有待改进。
而非正常行为(不及格)指的是学生的学习表现不符合课程要求,存在较明显的不足,需
要努力改进和加强努力。
最后,还有无行为(未完成)类别,即学生对课程的表现不佳,
未能及时完成所要求的作业。
总之,怀特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其根据学生表现情况,把学习结果分为良好行为(成功)、非正常行为(不及格)和无行为(未完成)三类,为学习成果的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奥苏伯尔的理论:
一、有意义与机械学习分类:根据学习者是否理解要学习的材料,学习被分为有意义的和机械的。
根据学习材料的意义是由学习者发现的或者是他人告知的,学习可以被划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将有意义的学习由简到繁分为五类:表征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和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与创造。
——P82
二、奥苏伯尔的同化论:又称为认知建构观的学习理论。
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可以构成三种关系:第一、原有观念为上位的,新的知识是下位;第二、原有观念是下位的,新知识是上位的;第三、原有观念和新知识是并列的。
新旧知识的三种关系就导致了三种形式的学习,即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P216-217
三、先行组织者理论:组织者是先于学习材料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
它在概念与包容的水平上高于要学习的新材料,但以学习者易懂的通俗语言呈现。
它是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
——P239
四、奥苏伯尔的讲解式教学法:人的认知过程往往是先认识事物的一般属性,然后在这种一般认识的基础上,逐步认识其具体细节。
——P245
学习疑问
1、与临近学科之间的关系,比如:教育学或者教育心理学?
2、学与教的心理学研究今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为什么?
3、当今社会的教育干预的是人的身体还是精神?。
试浅析加涅的学习分类理论11级应用心理学王子摘要学习分类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罗伯特·加涅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被誉为学习分类理论的权威。
本文着重阐述加涅学习分类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学习和借鉴加涅学习分类理论的重要意义和对我国的学校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罗伯特·加涅;学习理论;学习结果;学校教育;加涅(Gagne,R·M·),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曾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会主席,美国教育研究会主席及许多杂志的顾问编辑等。
他曾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奖和杰出科学贡献奖及“卡潘”杰出教育研究奖等,在推进现代科学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做出了最杰出的贡献。
他关于学习理论的代表作《学习的条件》,从1965年至1985年连续四次修订再版,此著作使他饮誉全球,并被认为是“关于学与教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在这一学习观的基础上的著作《教学设计原理》,从1979年到1992 年也连续四次修订再版。
这两本书代表了20世纪末科学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最高成就。
1982年美国心理学会给他颁发“应用心理学杰出科学奖”的通报说到:“加涅在人类学习领域做出了出色的、有重大影响的工作。
他的独特才华在于能如鱼得水地活跃在研究和开发两个领域,并对这两个领域都作出了贡献”。
加涅被同行们公认为“学习分类的权威和促进学习手段方面的权威。
”本文试对加涅学习分类理论作出分析和评价,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它在学习理论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对当代学习理论的重要影响,以期教育工作者能有所学习和借鉴。
一、加涅学习分类理论的主要思想(一)学习水平的八种类型分类1965年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主要按照学习的水平把学习划分为了八种类型,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可以分为8个层次,形成了一个由高到低的系列。
类型1:信号学习。
指有机体学会对某个刺激或信号作出反应,即巴甫洛夫所研究的经典性条件作用,如狗对铃声这一信号产生唾液的反应学习,是一种通过刺激—强化—反应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