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儿科
- 格式:doc
- 大小:12.68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节儿童肾小球疾病的分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肾脏病学组于2000年11月对1981年修订的关于儿童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再次修订如下:(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肾小球肾炎⑴急性肾小球肾炎(AGN):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可有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病程多在1年内。
可分为:①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SGN):有链球菌感染的血清学证据,起病6-8周内有血补体低下②非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⑵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起病急,有尿改变(血尿、蛋白尿、管型尿)、高血压、水肿,并常有持续性少尿或无尿,进行性肾功能衰竭。
若缺乏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预后严重。
⑶迁延性肾小球肾炎:有明确的急性肾炎病史,血尿和(或)蛋白迁延达1年以上;或没有明确的急性肾炎病史,但血尿和蛋白尿超过半年,不伴肾功能不全或高血压⑷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程超过1年,或隐匿起病,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或肾性高血压的。
2、肾病综合征(NS)诊断标准:大量蛋白尿(尿蛋白+++ - ++++,1周内3次,24小时尿蛋白定量≥50mg/kg);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血浆胆固醇高于5.7mmol/L,不同程度的水肿。
以上四项中以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为必要条件。
⑴依临床表现分为两型:单纯型肾病和肾炎型肾病凡具有以下四项之一或多项者属于肾炎型肾病:①2周内分别3次以上离心尿检查RBC≥10个/HPF,并证实为肾小球源性血尿者②反复或持续高血压,学龄儿童≥130/90mmHg,学龄前儿童≥120/80mmHg,并除外糖皮质激素等原因所致③肾功能不全,并派出有血容量不足等所致④持续低补体血症或C3反复降低⑵按糖皮质激素反应分为:①激素敏感型肾病:以泼尼松龙足量治疗≤8周尿蛋白转阴者②激素耐药型肾病:以泼尼松龙足量治疗8周尿蛋白仍阳性者③激素依赖性肾病:对激素敏感,但减量或停药1个月内复发,重复2次以上者④肾病复发与频复发:复发(包括反复):是指尿蛋白由阴转阳>2周频复发:是指肾病病程中半年内复发≥2次;或1年内复发≥3次⑶孤立性血尿或蛋白尿指仅有血尿或蛋白尿,而无其他临床症状、化验改变及肾功能改变者。
急性肾⼩球炎简称急性肾炎,是⼀组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肾⼩球炎性病变。
临床以⾎尿、少尿、⽔肿和⾼⾎压为主要表现。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排尿异常:尿少、⾎尿;②体液过多:浮肿;③舒适的改变:头昏、头痛;④有⽪肤受损的危险;⑤潜在并发症--肾衰。
排尿异常:尿少、⾎尿 相关因素肾⼩球炎性改变。
主要表现 ⾎尿:⾁眼⾎尿,为洗⾁⽔样。
少尿。
⽆尿。
蛋⽩尿。
护理⽬标患⼉尿常规6周左右恢复正常。
护理措施 绝对卧床休息1-2周,待尿量恢复正常,⾁眼⾎尿消失后逐渐下床轻微活动或户外散步。
卧床期间保证⽣活所需,如进⾷擦澡、洗漱、⼊厕等,信号灯开关置床旁,并及时应答。
有⽔肿及⾼⾎压的患⼉应限制钠盐的摄⼊,每天⾷盐1-2g;有氮质⾎症时应限制蛋⽩⼊量,每天0.5g/kg,供给⾼糖饮⾷。
严格记录24⼩时出⼊⽔量。
遵医嘱准确补液。
正确采集和及时送检尿液标本。
重点评价 24⼩时出⼊⽔量是否平衡。
尿常规是否恢复正常。
体液过多:浮肿 相关因素肾⼩球滤过率降低致⽔钠潴留。
主要表现 ⾮凹陷性⽔肿,先眼睑,后渐及全⾝。
少尿。
护理⽬标 患⼉⽔肿消失。
患⼉体重及尿量恢复正常。
护理措施 严重⽔肿时卧床休息。
⽔肿时适当限制钠盐摄⼊。
准确记录24⼩时出⼊⽔量。
⽔肿严重时,测量体重每天1次,⽔肿消退后,每周测2次。
遵医嘱给予利尿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
为防⽌⼊⽔量过多⽽排出量少,指导患⼉适当限制⼊⽔量。
避免肌内注射,必需注射时应严格⽆菌技术操作,注射后按压针孔⾄⽆渗液为⽌。
监测⽣命体征及电解质。
重点评价 ⽔肿有⽆改善。
尿量、尿⾊、尿常规是否正常。
舒适的改变:头昏、头痛 相关因素与⾎压升⾼有关。
主要表现头昏、头痛,⾎压升⾼。
护理⽬标 患⼉头昏、头痛等不适症状缓解。
患⼉⾎压恢复正常。
护理措施 监测⾎压的变化,每天测⾎压1次,并做好记录。
卧床休息,协助⽣活护理,如洗脸、穿⾐、进⾷、⼤⼩便等,并减少其紧张情绪。
儿科急性肾小球肾炎教案第一章:急性肾小球肾炎概述1.1 定义急性肾小球肾炎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急剧下降,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1.2 发病率与病因急性肾小球肾炎在儿科较为常见,发病高峰年龄在5-15岁。
病因包括感染、药物、自身免疫等。
1.3 临床表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包括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
其中,血尿是最常见的症状。
第二章: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2.1 病史询问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病原因、病程、症状等。
2.2 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注意观察水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
2.3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以确定诊断。
第三章: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3.1 支持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包括休息、控制水肿和高血压等支持治疗。
3.2 抗感染治疗如有感染病因,给予抗感染治疗。
3.3 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于难治性急性肾小球肾炎,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第四章: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4.1 生活护理加强生活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休息。
4.2 饮食护理给予低盐、低蛋白饮食,注意补充营养。
4.3 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缓解其焦虑和恐惧情绪。
第五章: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预防5.1 预防感染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感染。
5.2 避免药物滥用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避免药物引起的急性肾小球肾炎。
5.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六章: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情观察6.1 观察尿量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变化,记录每小时尿量。
6.2 观察水肿情况定期观察患者的水肿情况,记录水肿的部位和程度。
6.3 观察血压变化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观察血压的变化趋势。
6.4 观察肾功能指标定期检查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等。
第七章: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并发症处理7.1 高血压脑病如出现高血压脑病,应及时给予降血压药物治疗。
7.2 急性肾衰竭如出现急性肾衰竭,需进行透析治疗。
20xx年肾内科出题一、名词解释1、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有以下四大特点:①大量蛋白尿、②低蛋白血症、③高脂血症、④明显水肿。
2、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指一组病因不一,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伴不同程度蛋白尿、可有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等特点的肾小球疾病。
二、填空题1、正常儿童尿中含微量蛋白,通常≤定性为阴性,如果尿蛋白定量≥定性检查为阳性为异常。
(正确答案100mg/24小时,150mg/24小时)2、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依据临床表现分为两型、。
(单纯型肾病综合征,肾炎型肾病综合征)3、激素敏感型肾病是指。
(用泼尼松足量治疗≤8周尿蛋白转阴的肾病综合征)4、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多时由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A族β溶血性链球菌)5儿童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有、、。
(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三、单选题1、学龄儿童每天尿量少于多少为少尿?(C)A、200ml。
B、300ml。
C、400ml。
D、500ml。
2、儿童每天尿量少于多少为无尿?(A )A、50ml。
B、100ml。
C、150ml。
D、200ml。
3、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改变类型为。
( A )A、微小病变。
B、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C、系膜增殖性肾炎。
D、膜性肾病。
四、多选题1、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A B D)A、排泄体内终末代谢废物如尿素、有机酸。
B、B、调节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
C、调节免疫功能。
D、内分泌功能,产生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
2、原发性肾脏疾病包括以下几种。
(A B)A、肾小球肾炎。
B、紫癜肾炎。
C、肾病综合征。
D、乙肝肾炎。
3、急性肾小球肾炎严重的可伴发以下并发症。
(A C D)A、严重循环充血。
B、重度贫血。
C、高血压脑病。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1)名词解释1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简称急性肾炎,是指一组病因不一,临床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可有水肿、少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等特点的肾小球疾患。
2高血压脑病:常发生在疾病早期,血压往往在150-160mmHg/100-110 mmHg以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烦躁、意识模糊、复视或一过性失明,严重者可突发惊厥、昏迷。
只要能及时控制高血压,脑症状可迅速消失。
3少尿:新生儿尿量每小时小于1ml/kg,婴幼儿少于200ml/日,学龄前儿童少于300ml/日,学龄儿童少于400ml/日。
(1)问答题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1)病前有链球菌感染史,血清中抗链球菌抗体增高。
2)临床出现水肿、少尿、血尿、高血压任何一项或多项症状。
3)尿液检查发现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
4)血清补体下降。
2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1)前驱感染:以呼吸道及皮肤感染为主的链球菌感染,经1-3周的无症状间歇期而急性起病。
2)水肿,初期多表现为眼睑及颜面水肿,渐波及躯干、四肢。
水肿一般呈非凹陷性。
随着尿量增多,水肿逐渐消退。
3)血尿: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尿常呈浓茶色、可乐色或洗肉水样,运动后或并发感染时血尿可暂时加剧。
4)蛋白尿:程度不等,常呈严重系膜增生。
5)高血压:多在病程1-2周降至正常,严重者可出现高血压脑病。
6)严重者可表现为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及急性肾功能不全。
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鉴别诊断:1)非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可在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或病毒感染后发病,常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1-5日内)发病,临床以血尿为主,其他肾炎症状较轻微或不出现;血清中抗链球菌抗体效价不高,补体不降低,肾功能多正常,预后良好。
2)IgA肾病:以血尿为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肉眼或显微镜下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多在上呼吸道感染后24-48小时出现血尿,多无水肿、高血压,血清C3正常。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儿科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儿童肾脏疾病中经常见到的一种,它是由于肾小球淀粉样变性微粒(MPGN)引起的。
该疾病主要发生于过去5~15年的儿童,可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引起肾功能障碍。
在中国,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率在2%~3%,主要发生于6岁以内的儿童。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十分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1、先天性因素:主要指几种基因变异造成的先天性基因疾病,如马佐夫氏症、奥斯特氏症、梅毒感染以及一些先天炎症性疾病。
2、环境因素:由外界病原体感染,如链球菌、肠道病毒、细菌感染等,导致免疫系统失调,引起免疫反应性肾病,从而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
3、免疫性因素:通常由于免疫系统失调,导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使肾小球细胞抗原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主要有:表现为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尿等。
检查血液常规可见高白细胞计数及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尿常规可见蛋白尿;尿沉渣可见增生性小球细胞;血清C3、C4蛋白明显减少;乙型脑炎抗体和血清抗核抗体等检查均可诊断。
临床上,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和慢性期治疗。
急性期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可用于缓解炎症及抗菌治疗;免疫抑制治疗,主要是采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脱氨酸苷类药物,以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尿液治疗,通过药物及血液透析,改善尿液中毒大分子物质在肾小管内的滤过率;采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以维持肾功能。
慢性期的治疗主要是补充营养,尤其是氨基酸,为肾小球细胞保护性的抗氧化营养支持,常用的是抗氧化剂,如维生素A、C、E等;严格的抗感染治疗,以缩短病程;避免药物的长期应用,降低药物的毒性;肾小管透析技术的应用,可以调节肾小管的比表面积,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服用细胞因子,如胎盘细胞因子、肾上腺素等,可以进行细胞修复。
总之,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儿童肾病中常见的疾病,由于其病因复杂,影响治疗的成功率和疗效,因此,儿童应定期进行体检,积极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以确保患儿的肾脏健康。
急性肾小球肾炎【概述】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常简称急性肾炎。
广义上系指一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一,但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故也常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acute nephritic syndrome)。
临床上绝大多数属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cute 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
本症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肾脏病。
年龄以3~8岁多见,2岁以下罕见。
男女比例约为2∶1。
【诊断】典型急性肾炎不难诊断。
链球菌感染后,经1~3周无症状间歇期,出现水肿、高血压、血尿(可伴不同程度蛋白尿),再加以血补体C3的动态变化即可明确诊断。
1.发病前1~4 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猩红热或皮肤化脓等链球菌感染史。
2.浮肿。
3.少尿与血尿。
4.高血压。
5.严重病例,可出现如下并发症:①循环充血及心力衰竭;②合并高血压脑病;③急性肾功能衰竭。
6.实验室检查①尿常规以红细胞为主,可有轻或中度的蛋白或颗粒管型。
②血尿素氮在少尿期可暂时升高。
③血沉在急性期增快。
抗“O”效价增高,多数在1:400 以上。
④血清补体C3测定在发病>2 周明显下降,1~2 月恢复正常。
【诊断标准】1、肾脏肿大,肾脏的各径线均增大尤以厚径为明显,使肾脏外形隆突,饱满,球形发展。
2、肾脏被膜显示不清,轮廓界限不清晰,边缘模糊。
3、肾实质增厚,回声弥漫增强,光点模糊,似云雾遮盖,肾皮质与肾髓质无区分,肾窦回声相对淡化,甚至整个断面内容浑然一体,正常肾结构无从显示。
4、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不同病理变化,虽互有差异,使声像图的表现也有所差别,如外形状态的程度、被膜模糊的程度、肾皮髓质区别的清晰程度,肾窦回声状态的程度等相互差别。
但是整体的炎症病变的特征是一致的。
【治疗措施】目前尚科学家直接针对肾小球免疫病理过程的特异性治疗。
儿科急性肾小球肾炎教案第一章:急性肾小球肾炎概述1.1 定义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以肾小球炎症反应为特征的肾脏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1.2 病因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包括感染、药物、过敏反应等,其中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
1.3 临床表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包括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
1.4 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等)以及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第二章: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原则2.1 支持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包括休息、控制水肿、控制高血压等支持治疗。
2.2 抗感染治疗对于感染引起的急性肾小球肾炎,需要给予抗感染治疗。
2.3 抗过敏治疗对于过敏反应引起的急性肾小球肾炎,需要给予抗过敏治疗。
2.4 药物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ACEI类药物等。
第三章: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措施3.1 生活护理3.2 皮肤护理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需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刺激。
3.3 饮食护理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需要遵循低盐、低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原则。
3.4 心理护理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需要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第四章: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并发症及其处理4.1 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出现高血压脑病时,需要及时给予降压药物治疗。
4.2 急性肾衰竭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出现急性肾衰竭时,需要及时进行透析治疗。
4.3 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出现感染时,需要给予抗感染治疗。
第五章: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预防与健康教育5.1 预防措施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自身免疫力、避免感染等。
5.2 健康教育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需要了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等,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第六章: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康复治疗6.1 康复治疗原则康复治疗应以促进患者肾脏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饮食管理、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儿科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重要的儿童肾脏疾病,不仅会给儿童带来许多身体和心理上的影响,也会对家庭产生很大的压力。
本文将介绍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肾脏疾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的病毒有嗜血杆菌、流感病毒和腮腺炎病毒。
在同样的病源感染的条件下,由于儿童的免疫功能不足和高度的免疫反应,容易出现急性肾小球肾炎。
二、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主要集中在肾脏方面,特别是尿路系统方面,典型表现有:1)发热,体温高于38℃;2)头痛,头晕;3)皮疹,尤其是有紫癜等;4)出现蛋白尿,白细胞增多;5)尿量减少,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6)可出现血液检查阳性,如肌酐升高、血肌酐升高等。
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主要靠对病史、体征和检查结果的判断,其中最重要的是检查尿常规和血常规,发现尿蛋白和血清肌酐明显升高,血清白蛋白或血清尿素氮增高,同时尿液病理检查可发现个别白细胞及肾小球性红细胞。
四、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病原体病毒的抗感染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饮水疗法和饮食调节,以缓解患儿的症状,促进其正常的肾脏功能,使其早日康复。
五、护理措施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护理措施非常重要,需要家长和医务人员携手合作,以促进患儿的康复。
首先,要给予充足的休息,以避免病情加重。
其次,在饮食方面,需要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尽量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确保其营养完整性。
最后,要加强活动锻炼,以促进免疫力的恢复。
总的来说,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重要的儿童肾脏疾病,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包括家长在护理环节应及时发现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共同做好患儿的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也称为急性肾小管肾炎,简称AGN(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由细菌、病毒或其他机械刺激引起的免疫反应性肾炎,主要发生于小球肾小管和细胞间夹层,可导致肾毛细血管的损伤和炎症,从而影响血液滤过功能。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
特异性肾小球肾炎包括链球菌性肾炎、细菌性血小板凝集抑制因子(IgA)性肾炎和病毒性肾炎等,其中最常见的是IgA性肾炎,占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50-70%。
非特异性急性肾小球肾炎可由某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结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引起,或者受到有毒物质(如铜、铅、砷、不饱和脂肪酸等)影响而发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五个方面:消失性血尿、水肿、全身症状、血液学改变和肾功能改变。
这种病变在肾小管中引起血液滤过功能改变,易出现消失性血尿,表现为尿蛋白和红细胞的增多,尿量减少,但无尿痛、排尿困难、血尿或尿颜色红,次数可达100次/天,并可伴有皮肤水肿和晕眩等。
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以及腹痛和头痛等,可伴淋巴结肿大。
在血液学检查中,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可有升高,抗核抗体和IgA血清增高,表明抗原抗体反应,肾功能改变可表现为血清尿素、血清肌酐水平升高,亚硝酸盐增加,尿钠减少,弥散性等电解质紊乱以及钾排出增加等。
临床上急性肾小球肾炎可通过综合征诊断确定。
通常情况下,需进行放射能检查、血液检查以及肾功能检查,如尿沉渣检查、肾脏彩超、肾脏病理学、常规血液检查等,以做出判断和诊断。
另外,也可通过血清生化检查来诊断,如IgA沉渣尿检查、肾小球抗体和抗原抗体检测。
临床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可采取药物和生活习惯治疗,即使用抗炎药或抗感染药物治疗,以及改变生活方式,如减少体重、戒烟、控制血压、调整膳食等,以期达到控制高血压、减少蛋白尿等目的,并在恢复时留意血液滤过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免重复发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儿科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Glomerulonephritis,AGN)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肾脏疾病。
它是一种急性结缔组织病变,可以见到肾小球和肾小管内壁损害,最终会导致肾组织萎缩和改变。
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可能会引起肾功能受损,进而导致水、电解质和有毒物质的异常排泄,从而影响患者的健康。
急性肾小球肾炎一般可以被分为三类:1)细菌性急性肾小球肾炎,2)病毒性急性肾小球肾炎、3)免疫性急性肾小球肾炎。
细菌性肾小球肾炎又可分为细菌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类型,其中非感染性细菌性AGN一般可见于患有肺炎、泌尿感染或接种疫苗后出现,而病毒性AGN则主要是由某些病毒如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或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感染而引起的。
而免疫性AGN则主要是由先天性免疫缺陷、肠道感染或某种抗原的免疫反应引起。
急性肾小球肾炎在儿童当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病毒感染,它是一种继发性结缔组织病变,而这种结缔组织病变可能会持续好几月,乃至数年,可能会造成肾功能损伤,引起蛋白尿、血尿等问题,从而影响患者的健康。
另外,由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慢性病,为了获得良好的疗效,患儿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肾活检、抗炎药物治疗、改善肾功能的药物治疗等。
另一方面,为了预防和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家长朋友对患儿应提供充足的营养,并且给予适当的休息,以减少病情的症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并且,家长朋友也要经常到医院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病情,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就医,即时治疗。
总之,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肾脏疾病,在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家长朋友除了需要为患儿提供充足的营养,并给予适当的休息外,还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确保患儿及时就医,即时治疗,以确保良好的恢复。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儿科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儿童免疫系统的常见疾病,它是由肾小球滤过系统受损而导致的急性肾脏炎症,又称为小球肾炎。
儿科治疗中,急性肾小球肾炎以儿童为主要病例,是常见的儿童肾炎,一般可以经过恢复治疗而获得痊愈,但对于儿童发展来说,这种疾病确实存在一定的危害。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可能是由病毒、细菌或其他感染引起的,如常见的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可能与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或可能与家族史有关;也可能是由抗生素使用所致的肾功能损害引起的。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有腹痛、发烧、头痛、恶心和呕吐、体重减轻、消瘦、疲乏、拉肚子、尿血等,其中出现尿血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表现,特别在排尿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到血色尿液,这就可以初步提示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可能发病。
儿科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方法有支持治疗和暂时性抗生
素治疗,支持治疗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基本治疗,其主要目的是恢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增加细胞免疫力,通过输液补充水分和营养,以帮助身体应对疾病。
对于部分患者,还可以通过暂时性抗生素治疗来扑灭引起肾小球滤过系统受损的病原。
除了常规治疗外,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还可以根据临床判断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如调节营养、锻炼、心理治疗等,使患儿恢复快些,并有效防止肾小球肾炎反复发作。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肾炎,它不但可能影响儿童身体健康,还可能影响孩子的习惯、学习积极性以及成长发育;因此,儿科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时候一定要及早发现,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如此才能更好地保护儿童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