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数据中心机房标准及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16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机房作为数据存储与处理的重要场所,其建设要求也日益严格。
本文将从机房选址、通风散热、供电系统、网络设备和安全防护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的要求。
一、机房选址1.1 机房应选择离主要用户较近的地点,以减少数据传输延迟。
1.2 机房应远离交通繁忙的地区和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
1.3 机房应有足够的面积和承重能力,以容纳大量的服务器和网络设备。
二、通风散热2.1 机房应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畅通。
2.2 机房应安装冷却设备,如空调和风扇,以保持适宜的温度。
2.3 机房应定期清洁和维护通风设备,防止灰尘和杂物堵塞影响散热效果。
三、供电系统3.1 机房应配置双路电源,以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2 机房应安装UPS不间断电源系统,以应对突发停电情况。
3.3 机房应备有备用发电机组,以应对长时间停电情况。
四、网络设备4.1 机房应配置高性能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以保证网络通信的速度和稳定性。
4.2 机房应建立完善的网络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故障。
4.3 机房应定期更新网络设备和软件,以确保信息安全和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五、安全防护5.1 机房应设置严格的门禁系统和监控摄像头,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5.2 机房应安装火灾报警器和灭火系统,以应对火灾风险。
5.3 机房应定期进行安全巡检和漏洞修复,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
综上所述,数据中心机房建设要求涉及到机房选址、通风散热、供电系统、网络设备和安全防护等多个方面,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才能确保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中国移动I D C 机房规范I D C R o o m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C M C C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布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发布 ╳╳╳╳-╳╳-╳╳实施QB-╳╳-╳╳╳-╳╳╳╳版本号:1.0.0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3.1 术语和定义 (2)3.2 缩略语 (2)4 中国移动IDC分类 (3)5 IDC机房选址 (3)6 IDC机房功能分区 (3)6.1 服务器机房(区) (3)6.2 网络机房(区) (4)6.3 网络接入间(区) (4)6.4 监控中心 (4)6.5 电力电池室 (4)6.6 客户维护操作室(区) (4)7 机房环境要求 (4)8 机架要求 (5)8.1 机架尺寸要求 (5)8.2 机架功率要求 (6)8.3 机架引电要求 (6)8.4 机架散热通风要求 (6)8.5 机架排列 (7)8.6 主机房内通道与机架列间距要求 (7)8.7 其他要求 (8)9 建筑、结构条件要求 (8)9.1 机房布局 (8)9.2 机房梁下净高要求 (9)9.3 建筑室内装修和建筑构造 (9)9.4 门窗、走道设计 (9)9.5 机房楼面荷载要求 (9)10 供电系统要求 (9)10.1 变配电系统要求 (9)10.2 UPS供电系统 (10)10.3 UPS输入输出配电系统 (10)10.4 UPS蓄电池后备时间 (11)10.5 双总线分布冗余供电模式 (11)10.6 电力电池室 (12)11 空调系统要求 (12)11.1 空调要求 (12)11.2 IDC主机房空调选型 (12)11.3 IDC主机房空调配置 (12)11.4 IDC主机房空调送风方式 (12)12 电气要求 (13)12.1 机房建筑设备电源 (13)12.2 机房照明 (13)12.3 机房专用空调供配电 (14)12.4 过电压保护和接地系统要求 (14)13 机房综合布线 (14)13.1 IDC机房综合布线系统组成 (14)13.2 IDC综合布线系统的线缆类型和规格要求 (15)13.3 机房布线要求 (16)14 机房监控和安全消防系统要求 (17)14.1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17)14.2 安全防范系统要求 (17)14.3 电气消防 (18)14.4 气体灭火 (18)15 机房管理要求 (18)15.1 机房管理制度要求 (18)15.2 机房资料管理 (18)编制历史 (18)附录A IDC机房高热密度解决方案 (19)附录B 本规范用词说明 (19)前言本标准对基于IDC业务的机房建设过程中需要规范的内容提出全面要求,是中国移动IDC建设需要遵从的技术文件。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标准规范(附图)1、数据中心机房建设规范的范围数据中心机房建设规范标准给出了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要求,包括数据中心机房分级与性能要求,机房位置选择及设备布置,环境要求,建筑与结构、空气调节、电气技术,电磁屏蔽、机房布线、机房监控与安全防范,给水排水、消防的技术要求。
2、术语和定义①数据中心data center容纳机房及其支持区域的一个建筑物或一个建筑物的一部分。
②总部级数据中心机房headquarters-level data center room由总部统一规划建设,主要承载总部统一建设,集中部署的信息系统和灾难恢复信息系统的机房③区域级数据中心机房regional data center room由总部统一规划建设,主要承载本区域各企事业单位和分支机构接入中国石油骨干网络,承载总部统一建设、分布部署的信息系统的机房。
④企事业单位级数据中心机房local data center room由各企事业单位自行建设,承载本单位内部信息系统运行和网络接入的机房。
⑤A 级数据中心机房class A data center room按容错系统配置,在系统运行期间,其场地设施不应因为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外电源中断,维护和检修而导致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⑥B 级数据中心机房class B data center room按冗余要求配置,在系统运行期间,其场地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致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⑦C 级数据中心机房class C data center room按基本需求配置,在场地设施正常运行情况下,应保证信息系统运行不中断。
3、数据中心机房分级分级要求根据信息系统使用性质、管理要求及由于场地设备故障导致运行中断对生产、经营和公共秩序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度,将数据中心机房划分为A、B、C三级。
在异地建立的备份机房,设计时应与主机房等级相同。
同一个机房内的不同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设计。
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版本1.0)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2005年7月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第一章总则3第二章机房环境要求4第三章机架基本要求6第四章设备机架安装及摆放标准7第一节设备安装前要求7第二节机架加固与防震7第三节设备机架安装7第四节外围终端设备8第五节电缆走线架(走线槽道)8第五章机房线缆要求9第一节信号线缆布放要求9第二节电源线布放要求9第三节尾纤布放要求10第六章标签规范12第一节线缆标签格式12第二节设备标签15第七章机房管理要求16第一节机房安全保障16第二节机房用电安全16第三节机房消防保障17第四节机房管理制度要求17第五节机房资料管理182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中国移动数据机房通信质量管理,为数据设备提供安全、稳定、标■、优质的机房环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信息产业部政策文件,结合中国移动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数据机房,作为数据机房建设和管理相关依据。
第三条本规范未涉及到的内容应当在保证机房安全、稳定、标准、优质的原则下协商实施,并将此类问题及解决方案及时上报有限公司,以备今后修订规范时参考补充。
第四条本规范的解释权所属有限公司网络部。
第五条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3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第二章机房环境要求第六条机房应提供公共操作间及工作区,用于设备调试及维护,以尽量减少维护人员进入设备区。
有条件的机房可以考虑设貉辅房,用于工程期间设备的临时存放。
第七条为了适应移动数据业务的迅速发展,数据机房应设貉维护专区,用于放貉试点设备。
对维护专区具体要求如下:1.物理区域的隔离:由于试点设备经常需要进行现场维护测试,为了确保整体网络安全,维护专区应与其他区域物理隔离。
2.专用的网络接入设备:为了尽可能减少试点设备对运营网络的影响,维护专区应通过专门的设备接入运营网络。
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版本1.0)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2005年7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机房环境要求 (4)第三章机架基本要求 (6)第四章设备机架安装及摆放标准 (7)第一节设备安装前要求 (7)第二节机架加固与防震 (7)第三节设备机架安装 (7)第四节外围终端设备 (8)第五节电缆走线架(走线槽道) (8)第五章机房线缆要求 (10)第一节信号线缆布放要求 (10)第二节电源线布放要求 (10)第三节尾纤布放要求 (12)第六章标签规范 (13)第一节线缆标签格式 (13)第二节设备标签 (17)第七章机房管理要求 (19)第一节机房安全保障 (19)第二节机房用电安全 (19)第三节机房消防保障 (20)第四节机房管理制度要求 (21)第五节机房资料管理 (2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中国移动数据机房通信质量管理,为数据设备提供安全、稳定、标准、优质的机房环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信息产业部政策文件,结合中国移动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数据机房,作为数据机房建设和管理相关依据。
第三条本规范未涉及到的内容应当在保证机房安全、稳定、标准、优质的原则下协商实施,并将此类问题及解决方案及时上报有限公司,以备今后修订规范时参考补充。
第四条本规范的解释权所属有限公司网络部。
第五条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章机房环境要求第六条机房应提供公共操作间及工作区,用于设备调试及维护,以尽量减少维护人员进入设备区。
有条件的机房可以考虑设置辅房,用于工程期间设备的临时存放。
第七条为了适应移动数据业务的迅速发展,数据机房应设置维护专区,用于放置试点设备。
对维护专区具体要求如下:1.物理区域的隔离:由于试点设备经常需要进行现场维护测试,为了确保整体网络安全,维护专区应与其他区域物理隔离。
2.专用的网络接入设备:为了尽可能减少试点设备对运营网络的影响,维护专区应通过专门的设备接入运营网络。
数据中心机房标准按照国家A类机房、五星级机房标准建设,建成后达到了UTIME Tier 3标准以上。
一、安全区域划分根据数据中心各工作区域存放信息资产的重要性及工作的不同,将数据中心工作的环境划分成5级不同的安全区域,并分别对之采取不同的管控要求。
二、安全区域管理要求1、进出不同安全区域的人员需得到相应等级授权,并对其进行等级管控。
2、进出不同安全区域的物品需得到申请审批,并对其进行等级管控。
3、不同安全区域内的设备需得到授权后才可使用或操作,并对其进行等级管控。
4、安全管制区域除准入限制外,还需对安全管制区域实施专门的24小时门禁物理保护管制与监控录像监视。
三、安全管控组织为保障物理环境安全管理工作有效的执行落实,中国移动(贵州)数据中心应建立专门的组织或部门予以担负具体工作的策划、组织实施。
具体职责为:1、负责本数据中心物理环境安全管理策略和制度的制定及维护;2、负责本数据中心物理环境安全管理及工作实施;3、负责本数据中心出入口、周界、消防等方面的7×24小时管控工作;4、负责本数据中心各类消防监控,以及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的使用和管理;5、负责组织、制定及维护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各类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负责相应部分环节的处置;6、负责外部人员进入接待、检查、管理以及不同层面的安全意识培训等工作。
四、物理管控人员1、数据中心相关部门要制定安全管控人员及安保人员的管理制度,要在制度中明确各个角色的职责和工作目标;要对所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分析和经验总结,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指引或操作规范、手册;2、数据中心安全管控负责部门要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对保卫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五、周边安全管理1、定义中国移动(贵州)数据中心周界范围;2、周界的安全管理应通过各项安全设施的启用和安全人员日常的安全巡视检查工作予以有效开展;3、安全设施、设备的建设应包括但不限于如门禁系统、红外对射、双监探测、巡更系统等。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要求一、背景介绍数据中心机房是现代企业和组织中存储、处理和管理大量数据的核心设施。
为了确保数据中心机房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制定一系列的建设要求是必要的。
二、机房位置选择1. 机房应尽量远离易受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和人为破坏(如火灾、爆炸等)的区域。
2. 机房应位于离主要业务区域和用户群体较近的地理位置,以减少数据传输延迟。
三、机房建筑要求1. 机房建筑应具备良好的防火、防水和防震能力,采用防火墙、防水设施和抗震结构等措施。
2. 机房建筑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空调系统,确保机房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的稳定。
3. 机房建筑应具备良好的电力供应和配电系统,包括备用发电机组和UPS(不间断电源)系统,以保证电力的连续供应。
4. 机房建筑应具备良好的物理安全措施,包括门禁系统、监控系统和防盗报警系统,以保护机房内的设备和数据安全。
四、机房设备要求1. 机房应配备高性能的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以满足大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需求。
2. 机房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以便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扩容和维护。
3. 机房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散热和噪音控制措施,以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员工的舒适工作环境。
4. 机房设备应具备良好的监控和管理系统,包括远程监控、故障报警和设备管理等功能。
五、机房布线要求1. 机房布线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包括电力布线、网络布线和信号布线等。
2. 机房布线应具备良好的可维护性和可管理性,以便进行故障排除和设备维护。
3. 机房布线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包括防静电、防干扰和防护套管等措施。
六、机房运维要求1. 机房应配备专业的运维团队,负责机房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和故障处理等工作。
2. 机房运维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和知识,能够熟练操作和管理机房设备。
3. 机房运维人员应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维护,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
4. 机房运维人员应制定详细的运维手册和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版本(V1.1)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021年3月目录1、总则 32、引用标准 43、缩略语 54、机房环境要求 65、机架基本要求 86、设备安装及摆放要求 87、双绞线制作步骤及布放要求 98、光纤布放要求 109、电源线布放要求 1110、标签规格和使用要求 12 10.1 线缆标签 1210.2 设备标签 1311、机房资料管理 1412、机房其它配套系统要求 1513、机房管理制度要求 1614、其它注意事项 171、总则为规范中国移动数据机房环境、机架工艺和布线施工及相关标签管理,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组织结构如下:前三章分别说明了标准制定的背景、依据和适用范围等。
第四章从机房环境方面说明了机房环境要求。
第五章从机架方面说明了数据机房机架的基本要求。
第六章说明了设备安装、摆放方面的要求。
第七章说明以太网双绞线的制作和布放要求。
第八章说明光纤布放要求。
第九章说明机架电源线的布放要求。
第十章从标签方面说明线缆标签和设备标签的规格和使用要求。
第十一章说明了机房规范的其它注意事项。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保留对此规范的解释权和修改权。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有标准均为有效,所有标准均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商业及建筑物电信基础结构的管理标准(TIA/EIA-606)(2)、UL969标准(3)、ISO11801标准(4)、EIA/TIA 568标准(5)、江苏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6)、中国移动CMNET网络设备/线缆标签命名规则3、缩略语4、机房环境要求机房场地保障机房应提供充裕的空间放置服务器及网络设备,使用电信级标准服务器机架(机架宽度19或23英寸)。
机房承重符合电信级机房承重设计要求,地板承重达600公斤/平方米以上,结构稳固,整体抗地震级别达8级。
机房应防尘,以防止灰尘对设备带来的影响。
机房还需提供公共操作间及工作区,供设备调试及维护,以尽量减少维护人员进入设备区。
机房环境保障采用机房专用精密恒温、恒湿空调系统保证通风、恒温、恒湿。
机房温度:22±1摄氏度。
相对湿度:55%±10%。
静态条件下,空气中0.5mm 的尘粒数少于18000粒/升。
数据设备应在下列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温度、湿度满足要求。
注:1)温度、湿度的测量点指地板以上2m 和设备前方0.4m 处测量的数值(机架前后没有保护板时测量)。
防尘要求:设备在满足下述清洁度的机房条件中正常工作:直径>5μm 灰尘的浓度≤3.0×10粒/m 3;(2) 灰尘粒子为非导电、非导磁和非腐蚀性的。
(3) 电磁干扰:电场强度小于126dB (uV/m) (4) 磁场强度小于800 (A/M)机房网络保障重要网络设备采用双备份,避免单点故障,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可提供99.999%的网络连通率。
设备名称温 度相对湿度长期条件短期条件长期条件 短期条件 数据设备及外设 15℃/30℃0℃~45℃40%~65%20%~90%机房电力保障电力系统包括强电、UPS、柴油发电机组、防雷系统等,它是机房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机房应保证双路市电供电、安装智能UPS系统及容量充足的电池,可以保证持续供电,如有必要,还需配备柴油发电机组,提供99.99%的电力供应保障。
机房安全保障机房大楼应有7×24小时的专业保安人员,人员进入大楼时,需登记或持有通行卡后方可入内。
机房具有电视监控及出入机房控制系统,达到整个楼层没有监视盲区;监控系统有专人7×24小时值守,所有录像保存3个月以上;出入机房门禁系统采用先进的数据库管理,用户身份卡内保存有持卡人编号,进出区域限制,时间限制等,只有经过特殊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重要区域。
消防保障机房应采用防火构架及材料,消防能力符合电信级标准,备有多个紧急通道;机房及楼道内温度烟雾感应消防系统,防火报警探测头,遇火情时系统自动报警,并启动惰性气体灭火系统灭火。
此外,机房内还应另外配备手提式、推车式灭火器。
其它要求机房具备合理的气流组织,保证了设备良好的散热条件。
数据机房采用上走线方式,各种设备间、系统间的电源、信息、传输电缆都必须在机架顶部的槽道中走线。
机室内净高不低于3.0 米,机房门应向外开启,门为双开,宽为至少1.5 米,使用防火门;机房墙壁需作电磁屏蔽;机房内照度达400LX 以上,其它功能房间不低于200LX,设计符合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中相应的规定的:“机房内在距地0.8m 处不低于200LX”的标准。
5、机架要求统一采用19英寸标准集装架的工艺结构,提高了对各种数据设备的适应性,能同时适应机架式、机箱式数据设备,大大提高了机架空间的利用率。
机架、电源柜、配线柜统一采用“电信灰”颜色、尺寸,并实际做到各列头、列尾平齐。
机架前后门保持50%以上的通透率,构成设备散热气流的必要通道,适应目前数据设备大多采用的后进冷风前排热风的散热特点。
机架不采用通常的IGB加电缆接地方式,采用了汇流排接地方式。
机架每个可架位都是可使用的资源,按照机架所在行、列编号作好标识。
6、设备安装及摆放要求搬运设备机箱应做到安全可靠,搬运过程中必须注意人身、设备和建筑物的安全。
开箱应用专用工具将铁丝钉或木螺钉取出,严禁使用铁榔头、撬杆等硬敲、硬撬、硬砸的行为,开箱后的包装板应及时清离施工现场。
开箱时应按照装箱单与实物进行逐一核对检查。
设备上的各种零件、部件及有关标志正确、清晰、齐全。
设备摆放要平稳,压板、支架要牢固,同型号、同高度的主机要尽量相邻排列。
使用螺栓、导轨、支架等工具将设备固定于机柜支架上,设备前面板露出于柜前,并且与机柜外沿保持基本平行。
主机设备间要保持一定的间距,若需紧凑堆放时,设备之间要有绝缘胶垫。
信号线缆不应有破损、断裂、中间接头。
信号线不能散落于机柜内,也不能置挂于机柜散热网孔上。
7、双绞线的制做步骤及布放要求1.数据机房采用EIA/TIA-568B的标准制作各种五类、超五类、六类双绞线缆,其线序是:橙白(1)、橙 (2)、绿白(3)、蓝 (4)、蓝白(5)、绿 (6)、棕白(7)、棕 (8)。
2.双绞线长度,至少 0.6米,最多不超过 100米。
裸露出的双绞线约 14mm的长度,这个长度是为了符合EIA/TIA的标准。
3.使用Fluke测试仪对制作的双绞线进行连通性测试,保证线缆正常。
4.双绞线在机柜内布放时不能绷紧,应留有适当余量,绑扎力度适宜,布放顺直、整齐,不得交叉,不能互相缠绕,并按连接次序理顺。
5.双绞线在缆线走道的每一根横铁上均应绑扎(或用尼龙锁紧扣卡固),绑扎线扣松紧适度,不得损伤导线绝缘层。
不同种类的信号线缆应分开绑扎,不得混扎在同一束内。
6.双绞线缆拐弯应均匀、圆滑一致,其弯曲半径大于等于60毫米。
7.线缆两端应有清晰明确的标识。
8、光纤的布放要求1.光纤的信息传输能力要达到下表中的要求:Optical fiber cabletype光缆类型Wavelength(mm)波长Maximum attenuation最大衰减(dB/km)Minimum informationtransmissioncapacity foroverfilledlaunch(MHz*km)最大信息传输能力50/125μm850 3.5 5001300 1.5 500 62.5/125μm850 3.5 1601300 1.5 500单模 Inside plant cable 1310 1.0 N/A 1550 1.0 N/A多模 Inside plant cable 1310 0.5 N/A 1550 0.5 N/A2.用于水平或集中布线的2芯和4芯光缆,在空载的条件下必须支持25毫米(1英寸)的弯曲半径。
在2芯和4芯光缆安装至水平管路时,在222牛顿(50磅)拉力下必须支持50毫米(2英寸)的弯曲半径。
其他室内光缆在不考虑拉力时必须支持10倍电缆外径的弯曲半径,考虑拉力时(额定限制内)必须支持15倍电缆外径的弯曲半径。
3.多模光纤连接头或它的可视部分必须是浅褐色的。
多模适配器或出口必须是浅褐色的颜色识别。
单模光纤连接头或它的可视部分必须是蓝色的。
单模适配器或出口必须是蓝色的颜色识别。
1.光缆应做到顺其自然,不可强拉硬拽,绑扎力度适宜,不得绑扎过紧。
2.光纤布放时,应尽量减少转弯,需转弯时最好弯成圆形,圆形直径不小于80毫米。
3.当采用上走线时,在走线架上至分线盒一段需加保护套管;采用下走线时,也应加保护套管。
多余的光纤应绕圈绑扎于机架一侧。
4.暂时不用的尾纤,头部应用护套套住,整齐盘绕成直径不小于8厘米的圈后绑扎固定,且不能绑扎的过紧,并用宽绝缘胶带缠在光纤分线盒上,光纤布放好后不能有其它杂物压在上面。
9、电源线布放要求1、设备电源引入线孔在柜顶,电源线沿机柜顶上顺直成把绑扎布放。
2、交流电源线布放时应尽量不要和网络线缆并行走线,若并排时距离应不小于50毫米,并且尽量避免交叉。
3、电源线走线时要平直,转弯处要圆滑,约40厘米左右绑扎一次,电源线出线时再绑扎一次。
4、电缆的绑扎应间距均匀,松紧适度,线扣整齐,扎好后应将多余部分齐根剪掉,不留尖刺。
5、交流电源线芯线间和芯线对地的绝缘电阻大于等于1MΩ。
10、标签的规格及使用10.1、线缆标签1.要求使用经过UL-969标准认证的标签。
线缆专用标签还要满足UL969标准所规定的清晰度、磨损性和附着力的要求。
2.标签说明:a) 配线架到配线架(图一)上排代码表示跳线起始端 (字体为4) 中间 TO 表示去向 (字体为2) 下排代码表示跳线中止端 (字体为4)b) 交换机到配线架i.交换机端标签(图二)上排2403B01为交换机编号E0/12为交换机端口号 下排A-01-09U-22为配线架标识 ii.配线架端标签(图三)上排为配线架标识下排为交换机类型及端口标识c) 配线架到客户设备i.配线架到客户交换机(图四)ii.配线架到客户防火墙(图五)FW 为防火墙代码 iii.配线架到客户主机客户单主机、单网卡:如图六 客户单主机、多网卡: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序给每个网卡编号(A ,B ,C …)客户多主机、单网卡: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序 给每台客户机器编号(H1,H2,H3…)客户多主机、多网卡:如图七图一2403B01-E0/12 TOA-01-09U-22图二图三A-01-09U-22TOMF-BS-A001SW2图四图五 图六d) 跨行设备间(图八)3. 标签张贴方法i. 将标签字体部分绕线缆一周裹在线上,如图Aii.将标签对折,使标签字体部分竖立在线缆一侧, 如图B10.2 设备标签为了便于日后维护管理和监督工程实施情况,应该严格按此标签规则规定的内容制作设备标签,在必要的情况下,设备标签的介质可以由省公司统一负责提供,对整个标签制作过程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