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第二章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6
学前卫⽣学第⼆章练习学前卫⽣学试题第⼆章婴幼⼉的⾝体特点⼀、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分。
1.婴⼉萌出乳⽛的时间⼀般是( )A.4个⽉B.6个⽉C.12个⽉D.14个⽉2.考察⾻骼肌⾁系统发育状况的基本⽣理功能指标是( )A.握⼒和背肌⼒B.肺活量C.脉搏和⾎压D.⾝⾼和体重3.婴幼⼉眼球的前后距离短,物体成像于视⽹膜后⾯,这种现象是( )A.习惯性近视B.⽣理性近视C.习惯性远视D.⽣理性远视4.考察⼼⾎管系统发育状况的基本⽣理功能指标是( )A.握⼒和背肌⼒B.肺活量C.脉搏和⾎压D.⾝⾼和体重5.在胎⼉期和出⽣后发育⼀直处于领先地位的是( )A.神经系统B.淋巴系统C.⽣殖系统D.运动系统6.某⼉童出⽣时体重是2.4公⽄,如果⽤粗略的评价⽅法来计算,则该⼉童3周岁时体重可达( )A.9公⽄左右B.10公⽄左右C.11公⽄左右D.12公⽄左右7.如果⼉童脑和内⽿发育受到严重障碍,有智残等现象,这可能是( )A.铁缺乏症B.钙缺乏症C.锌缺乏症D.碘缺乏症8.⼉童体格发育最重要及最常⽤的形态指标是( )A.⼿长、⾜长B.上下肢长度C.⾝⾼和体重D.头围和胸围9.给婴幼⼉测量体温的合适情境是( )A.哭闹B.饭后C.运动后D.安静后10.在整个童年期基本没有什么发展的器官系统是()A.神经系统B.淋巴系统C.⽣殖系统D.运动系统11.⼈体中枢神经系统⽤来产⽣能量的营养素是()A.碳⽔化合物分解成的葡萄糖B.脂肪C.蛋⽩质D.维⽣素12.季节对⼉童⽣长发育有⼀定影响,其中⼉童⾝⾼增长较快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3.不属于...⼉童视⼒异常表现的是()A.对⼩玩具不感兴趣B.看东西时喜欢歪头偏脸看C.看图书过近D.遇强光瞳孔放⼤14.⼉童腕⾻全部钙化,约在()A.12岁左右B.10岁左右C.8岁左右D.6岁左右15.婴幼⼉⽣理性远视⼀般发⽣在()A.3岁前B.5岁前C.7岁前D.10岁前16.⼉童脑细胞的耗氧量约为全⾝耗氧量的()A.30%B.40%C.50%D.60%17.⼩⼉⾻头最外层的⾻膜较厚,可以发⽣“折⽽不断”的现象,⼩⼉的这种现象称为【】A.粉碎性⾻折B.青枝⾻折C.脱⾅D.开放性⾻折18.通过甲状腺素来实现其⽣理功能的⽆机盐是【】A.铁B.碘C.钙D.锌19.动静交替、劳逸结合地组织活动,符合了⼤脑⽪质活动的【】A.优势原则B.镶嵌式原则C.动⼒定型规律D.抑制原则20.⼈体对⾎糖含量⼗分敏感,这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利⽤的能量,只能来⾃于【】A.碳⽔化合物B.脂类C.蛋⽩质D.维⽣素21.⼩⼉⼤脑⽪质尚未完全形成控制排尿的机制,出现⽆控制排尿的年龄为【】A.1~2岁前B.2~3岁前C.3~4岁前D.4~5岁前22.按粗略的评价⽅法计算,⼀个6岁幼⼉的体重约为()A.16公⽄B.18公⽄C.20公⽄D.22公⽄23.⼈体产⽣各种⼼理活动的⽣理基础是( )A.⼤脑⽪质B.神经元C.脊神经D.植物神经24.全⾝耗氧量最⾼的是( )A.循环系统B.消化系统C.呼吸系统D.神经系统25.不能让幼⼉从⾼处往坚硬的地⾯跳,因为这样做易发⽣( )A.脱⾅B.青枝⾻折C.脑震荡D.⾻盆变形26.婴幼⼉智⼒发育的最⼤威胁是缺乏()A.碘B.锌C.钙D.铁27.按公式推算,⼉童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为()A.3厘⽶B.4厘⽶C.5厘⽶D.6厘⽶28.兴趣能促使⼤脑⽪质产⽣()A.优势兴奋B.镶嵌式活动C.动⼒定型D.抑制机制29.婴幼⼉眼球前后径较短,物体成像于视⽹膜后⽅称()A.正常视⼒B.⽣理性近视C.⽣理性远视D.弱视30.⼤脑⽪质的活动有它的规律,其中使⼤脑⽪质的神经细胞有劳有逸,维持⾼效率的是( )。
第二章学前儿童身体特点与保健一、单项选择题1.人体最小的细胞是()A.神经细胞B.卵细胞C.骨细胞D.血小板【解析】D 本题考查人体最小的细胞。
人体最大的细胞是成熟的卵细胞,直径在0.1毫上,最小的细胞是血小板,直径只有约2微米。
2.具有连接、支持、营养和保护等多种功能的组织是()A.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C.肌肉组织D.神经组织【解析】B 本题考查人体组织的功能。
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营养和保护等多种功能。
它们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和器官之间,常见的结缔组织有皮下组织、脂肪组织、血液、肌腱、韧带、筋膜、软骨、骨等。
3.人体骨组织中的无机物大多为()A.钠盐B.镁盐C.钙盐D.铁盐【解析】C 骨组织由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种成分构成。
有机物(也称骨胶原)使骨骼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无机物(主要为钙盐)使骨骼变得坚硬。
4.一般情况下,婴儿后囟闭合的时间是出生后()A.30天内B.2~4个月C.5~8个月D.1~1.5岁【解析】B 本题考查婴儿后囟闭合的时间。
一般婴儿出生后2~4个月时后囱和骨缝闭合,前囟在1~1.5岁时闭合。
5.所有腕骨完成骨化的年龄是()A.30天B.1~3岁C.5~8岁D.10~13岁【解析】D 本题考查腕骨完成骨化的年龄。
新生儿的腕骨由软骨构成。
6个月后逐渐骨化,至10~13岁所有腕骨完成骨化。
6.学前儿童掌骨完成骨化的年龄是()A.1岁前B.5岁前C.10岁前D.18岁前【解析】D新生儿的腕骨是由软骨构成,6个月后逐渐骨化,至10~13岁所有腕骨完成骨化;掌指骨在18岁前完成骨化。
7.牙齿的生长阶段不包括()A.生长期B.成熟期C.钙化期D.萌出期【解析】B本题考查牙齿的生长阶段。
牙齿的生长分三个阶段,即生长期、钙化期和萌出期。
乳牙在胎儿5~6个月已开始钙化,出生6~8个月萌出;恒牙在乳牙期开始钙化,6~7萌出。
8.通常关节的构成不包括()A.关节面B.关节囊C.关节软骨D.关节腔【解析】C关节通常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构成。
第二章一、填空题1、人体由头、颈、躯干及四肢四部分组成2、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最基本的单位。
3、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4、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5、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吸收和排泄功能。
6、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营养和保护等多种功能。
7、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肌肉三部分组成。
8、成人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
9、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软骨或关节连接在一起,称骨连接10、关节通常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构成。
1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1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具有通气、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清除异物和粉尘的作用。
人们经常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13、喉既是呼吸通道,也是发音器官。
14、学前儿童因心肌收缩能力弱、心脏容积小,每搏输出血量少,机体通过加快心跳次数和泵血量来补偿其不足。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15、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淋巴系统是由淋巴管、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组成16、人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和恒牙。
刚出生时新生儿没有牙齿,乳牙通常在6~8个月开始萌出,2岁左右长齐,共20颗。
6~7岁乳牙开始脱落,恒压在乳牙脱落的部位萌出,12~14岁换牙结束.17、牙齿从外观上分为牙冠、牙根、牙颈三部分18、牙齿的生长分为三个阶段,即生长期、钙化期和萌出期19、胃有暂时贮存食物、杀菌、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的功能,一般混合食物在胃内停留4-5小时19、小肠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20、大肠在消化道末端,包括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21、口腔有三对唾液腺,分别为腮腺、下颌腺和舌下腺分泌唾液,婴儿四个月左右才具备消化淀粉类食物的能力22、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位于腹腔右上部分,分左右两页23、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24、一般两岁左右的儿童白天能主动控制排尿,但夜间不一定能控制,故多有尿床现象。
00385学前卫生学第二章学前儿童身体特点与保健第二节学前儿童各系统生理解剖特点与保健一、单选题66.孩子脑细胞迅速分裂增生的年龄通常是A.6岁B.4岁C.3岁后D.0-3岁答案:D解析:通常0-3岁脑发育主要是脑细胞迅速分裂、增生,脑重量增加;3岁后脑发育主要表现为脑细胞体积增大和神经纤维突起增多、增大。
67.影响学前儿童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和准确性的是A.脑细胞的分裂B.神经纤维突起增多C.神经纤维髓鞘化D.脑细胞体积增大答案:C解析:6岁左右神经纤维髓鞘化完成。
儿童神经纤维一旦完成髓鞘化,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和准确性将大大提高。
68.脑重量接近成人,神经纤维基本髓鞘化的年龄是A.2岁B.4岁D.8岁答案:C解析:6岁时儿童脑重量几乎达到成人水平。
6岁左右神经纤维髓鞘化完成。
儿童神经纤维一旦完成髓鞘化,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和准确性将大大提高。
69.儿童脑重量几乎达到成人水平的年龄为A.3岁B.4岁C.5岁D.6岁答案:D解析:6岁时儿童脑重量几乎达到成人水平。
6岁左右神经纤维髓鞘化完成。
儿童神经纤维一旦完成髓鞘化,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和准确性将大大提高。
70.组织教学活动时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这符合幼儿大脑皮质的A.优势兴奋法则B.始动调节原理C.镶嵌式活动方式D.动力定型的建立答案:B解析:始动调节是指大脑皮质在工作或学习时,刚开始效率低,随后工作效率逐渐提高。
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71.神经细胞以最经济的耗能,获得最高的工作效率,这是因为在大脑建立了A.始动调节B.优势法则C.动力定型D.保护性抑制解析:一日作息时间,建立动力定型的好处是以最小的神经细胞耗能获得最高的工作效率。
72.兴趣能促使大脑皮质产生A.优势兴奋B.镶嵌式活动C.动力定型D.抑制机制答案:A解析:优大脑只选择地对刺激最强,或最重要,或符合自身目的、愿望和兴趣的少数信息做出回应,激发皮质兴奋,形成“优势兴奋灶”。
进学前儿童身心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科学.它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等课基石.学前儿童身心处在不断生长发育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受来自自身和周围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学前儿童的发展及健康存在着多种可能。
研究学前卫生学的意义在于:首先,通过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一般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探讨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与儿童生活、教育、环境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分析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的主要因素,进而为开展幼儿保健工作、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其次,通过对幼儿园保健工作内容、特点、方法的研究,阐明幼儿园保健工作的重点、要求及保育措施,指导幼儿教师和家长开展保健工作,创设适宜学前儿童发展的环境与条件,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水平的提高,为学前儿童终身健康奠定坚学前卫生学以0~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以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身心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为宗旨,重点围绕以下领域开展长发育规律,分析影响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与健康的因素,特别是托幼机构教育环境和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探讨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措施和方法;评价学前儿童的生长用护理技术;研究学前儿童常见病及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探讨幼儿园体弱儿和不健康儿童的管理和护理;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探讨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与预,各类食物的主要营养贡献,学前儿童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及营养缺乏性疾病的预防;分析学前儿童的进食特点、食物的选择和搭配及如何保证学前儿童获取平衡膳食;探讨托幼园所集体膳食管理及幼儿园生原因、幼儿园安全管理及急救技术,探讨如何提升幼儿教师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提高幼儿的自护能力;研究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养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卫生保键;研究幼儿园日门交叉性学科。
其研究内容广泛,涉及儿科学、预防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涵盖学前个体儿童和集体儿童、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等诸多内容。
第一章学前儿童健康与促进第一节健康基本概念1、近代健康概念的演变主要经历两个历程:第一阶段:生物——医学模式(局限性)第二阶段: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美国学者恩格尔)2、苏联学者布赫曼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亚健康概念”3、健康的内涵: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四个层面生理——健康基础心理健康——必要条件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则建立在生理和心理健康基础之上第二节学前儿童健康解读1、学前儿童健康概念衡量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的指标主要包括生长发育、生理机能衡量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指标通常包括:智力、情绪、交往能力、行为和性格特征2、学前儿童特征(1)学前儿童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2)学前儿童健康具有易变形(3)学前儿童健康具有多样性第二节学前儿童身心健康促进一:影响学前儿童健康因素(1)健康生态模式图是雷伊曼1975年提出的(2)健康生态模式图给我们的启示①学前儿童健康受多因素影响,在分析讨论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时,一定要全面综合的考虑②各种因素是呈动态变化的③学前儿童健康状态成动态模式(3)生态系统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芬布瑞纳提出的(4)生态系统给我们的启示:①学前儿童健康受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部系统和宏观系统等众多因素的影响②各种影响因素对学前儿童健康产生的影响力③对学前儿童而言,家庭(人际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教育方式)2、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1)有规律的生活(2)、合理安排膳食(3)、保证充足睡眠(4)、保证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5)、提供适宜的游戏活动(6)、疾病预防(7)、培养积极稳定的情绪(8)、培养亲社会和交往行为、交往能力(9)、养成健康行为(一)生物学因素遗传病原体微生物生长发育、衰老(二)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卫生服务绪论一:学前卫生学的研究意义学前卫生学的意义在于:首先通过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一般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探讨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与儿童生活、教育、环境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分析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的主要因素,进而为开展幼儿保健工作、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健康发展提供理论的依据和实践。
学前卫生学第二章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学习本章要掌握的要点:●人体八大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学前儿童八大系统与成人不同的特点●保育要点。
(本章是全书的重点部分。
知识比较系统,理论性较强。
大家要认真掌握。
)第一节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
它构成人体基本轮廓,能支持体重,保护内脏。
一、骨骼骨由骨膜、骨质、骨髓构成。
骨膜是一层结缔组织,有营养骨的作用,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有重要作用。
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
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里。
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成人的骨髓腔里骨髓变成黄色(脂肪组织),只有当大量失血或患败血症时,黄骨髓能恢复造血功能。
骨的成份:有机物和无机盐。
有机物有韧性和弹性。
无机盐使骨坚硬变脆。
儿童骨中有机物较多,韧性和弹性较好。
随着年龄增长,骨中无机盐不断沉积,骨硬度加大。
骨与骨的连结叫骨连结。
(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有的骨连结为直接连结,例如颅骨;有的骨连结为微动连结,例如脊椎骨;有的骨连结可以活动,叫关节,例如,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等。
(观察教材8页的图,了解关节的结构)二、骨骼肌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
附着在骨骼上,可以受意识支配,又称随意肌(有的肌肉组织是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如肠道的平滑肌)。
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1)幼儿骨骼发育的特点①骨膜较厚。
骨骼在不断加长、加粗。
受损伤时,恢复也比较快速。
②全是红骨髓③有机物多,无机盐少,骨化尚未完成(儿童几种主要骨的发育特征)颅骨(颅骨的骨化最晚在婴儿12-18月已完成,幼儿园里很少遇到。
)腕骨没钙化好:腕骨共8块,出生时全部为软骨,以后逐渐钙化,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根据腕骨的发育情况可以测试骨龄)。
所以婴幼儿的手劲儿小,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精细动作时间不宜过长。
脊椎骨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
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
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
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上述生理性弯曲是随着婴幼儿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的。
但要到发育成熟的年龄,这些生理性弯曲才能完全固定下来。
在脊柱未完成定型以前,不良的体姿可以导致脊柱变形,发生不该有的弯曲,脊柱的功能也将受到影响。
骨盆还没长结实:婴幼儿的骨盆和成人不同,还没长结实。
在蹦蹦跳跳时,要注意安全。
比如,幼儿从挺高的地方往硬地上跳,就可能伤着骨盆的骨头,使骨盆变形。
足弓的作用一是增加人站立的稳定性;二是保护脚底的神经和血管,减少地面对身体的冲击力。
④关节的特点关节窝较浅,柔韧性大,但是牢固性差。
容易引起脱臼。
(2)肌肉的特点:一是肌肉收缩力差,容易疲劳;二是大小肌肉群发育不同速。
四、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保育要点是根据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来的,所以可以有针对性的记忆。
)1.培养儿童各种正确的姿势,预防脊柱和胸廓的畸形。
(幼儿应注意做到十个字:头正,身直,胸舒,臂开,足安。
)2.合理组织户外运动和体育锻炼营养和阳光是婴幼儿长骨骼所必需的营养(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制造出维生素D)。
另外,适当的运动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条件。
组织活动时应注意:①全面发展动作②保证安全,防止伤害事故。
(勿猛力牵拉婴幼儿的手臂,防脱臼;避免从高处跳下,保护骨盆。
)3.供给足够的营养,保证蛋白质,矿物质的摄入4.衣服、鞋帽应宽松适度作业指导:本节课概念比较多。
课后的几道思考题就是本节的主要内容的复习。
第二节循环系统一、血液循环系统(一)血液的成分及主要功能1.血浆——运输血细胞、营养物质和废物2.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3.白细胞——吞噬入侵身体的微生物和人体本身坏死衰老的细胞,淋巴细胞具有免疫功能4.血小板——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二)心脏的结构及主要功能(三)血管的分类及主要特点1.动脉2.静脉3.毛细血管(四)血液循环1.体循环2.肺循环二、淋巴系统1.淋巴管2.淋巴液3.淋巴结4.扁桃体5.脾脏三、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一)学前儿童血液循环系统的特点1.学前儿童血液的特点:(1)血量相对比成人多,年龄越小,比例越大。
(2)血浆含水分多,含凝血物质少。
(3)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量不稳定。
(4)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小,肌体抵抗能力差。
2.学前儿童心脏的特点:(1)心脏相对大于成人。
(2)心排血量较小。
(3)心率快。
3.学前儿童血管的特点:(1)管径粗,毛细血管丰富。
(2)血管比成人短。
(3)血管管壁薄,弹性小。
(4)血压低。
四、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保育要点(一)防治贫血(二)服装宽松适度(三)动静交替、劳逸结合(四)科学组织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五)合理营养(六)预防疾病作业指导:课后第二题:血液循环的过程是什么?答:血液借助心脏节律性搏动,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最后返回心脏,这是总血液循环。
总血液循环又分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排出→主动脉及各级动脉→全身各部组织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排出→肺动脉→肺泡壁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第三节呼吸系统一、概述(一)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1.呼吸道(1)鼻:保护呼吸道和肺(2)咽:呼吸和消化的共同通道(3)喉:是气体通道也是发音器官(注意会厌软骨的作用)(4)气管和支气管:属于下呼吸道,分泌的粘液有益菌和抗病毒作用。
2.肺: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二)呼吸运动(三)肺的通气量二、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特点(一)呼吸器官的特点1.鼻腔:富有血管,没有鼻毛,易感染2.咽:耳咽管较短,宽,平直3.喉:喉腔狭窄,粘膜柔嫩,富有血管和淋巴4.气管和支气管:管腔较狭窄,柔软、缺少弹性组织,较干燥,易发炎5.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肺泡量较少,易被粘液堵塞(二)呼吸运动的特点1.呼吸量少、频率快2.呼吸不均匀三、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保育要点(一)培养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三)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四)严防异物进入呼吸道(五)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六)保护声带第四节消化系统一、概述(一)口腔1.牙齿2.舌3.唾液腺(二)食管(三)胃(四)小肠(五)大肠(六)肝脏(七)胰腺二、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特点(一)口腔1.牙齿乳牙牙釉质薄,牙本质脆软,牙髓腔较大,容易患龋齿2.舌3.唾液腺(二)食道(三)胃(四)肠1、吸收能力较强。
2、消化能力较差。
3、肠的位置固定较差(五)肝相对较大,肝功能不完善,解毒能力较差(六)胰腺三、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保育(一)注意口腔卫生(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四)保持愉快情绪并安静进餐(五)饭前后不做剧烈活动(六)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第五节泌尿系统一、概述1.肾脏2.输尿管3.膀胱4.尿道二、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特点1.肾脏2.输尿管3.膀胱:尿总量较多,储尿功能差,年龄越小,每天排尿次数越多4.尿道:短,黏膜柔嫩,弹性组织发育不全,尿路黏膜容易损伤和脱落。
三、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保育要点1.供给充足的水分2.养成学前儿童定时排尿的习惯3.注意清洁卫生,预防尿路感染第六节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一)中枢神经系统1.脊髓2.脑(二)周围神经系统1.脑神经2.脊神经3.自主神经二、神经系统活动的方式(一)反射反射弧(二)条件反射三、大脑皮质活动的特性(一)对侧支配(二)倒立分布且皮质区面积与功能相关(三)睡眠(四)动力定型(五)优势原则(六)镶嵌式活动原则四、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一)脑量增长迅速(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顺序——先皮下,后皮质(三)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1.兴奋过程占优势2.条件反射建立少3.第一信号系统发育早于第二信号系统(四)脑细胞的耗氧量大(五)可利用的能量来源单一五、学前儿童节神经系统的保育要点(一)注意用脑卫生(二)保证充足的睡眠(三)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四)合理营养(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第七节感觉器官一、眼(一)眼球的结构与功能1.眼球壁2.内容物(二)视觉的形成(三)屈光不正(四)学前儿童眼球的特点1.眼球前后距离较短2.晶状体弹性大(五)学前儿童眼的保育要点1.科学用眼2.科学采光3.预防眼病4.注意安全5.培养和发展辨色能力二、耳(一)结构与主要功能1.外耳2.中耳3.内耳(二)听觉的形成(三)学前儿童耳的特点1.外耳道骨化不完全2.咽鼓管短、宽、近水平位3.耳蜗的感受性强(四)学前儿童耳的卫生1.预防损伤2.预防炎症3.避免药物的影响4.发展听觉三、皮肤(一)皮肤的构造及功能1.皮肤的构造2.皮肤的生理功能(二)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1.保护功能较差2.调节体温的功能差(三)学前儿童皮肤的保育要点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注意衣服卫生3.不用刺激性化妆品4.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四、鼻、舌(一)鼻(二)舌第八节内分泌系统一、概述(一)甲状腺(二)脑垂体(三)胸腺二、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特点1.脑垂体分泌的生长素较多2.缺碘影响甲状腺功能3.幼年时胸腺发育不全会影响免疫功能三、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保育要点1.供给学前儿童科学合理的膳食2.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