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繁殖速度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双歧杆菌繁殖周期双歧杆菌繁殖周期是多久?一般酸奶中是都含有双歧杆菌,且对人都有不少的好处。
所以人们希望有许多的双歧杆菌。
那么,双歧杆菌繁殖周期是多久?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
文章目录双歧杆菌繁殖周期1、双歧杆菌繁殖周期不同的细菌周期不同,但普遍细菌生长速度很快,一般细菌约20min分裂一次.大肠埃希菌20-30分钟繁殖一代;结核杆菌18-20小时繁殖一代。
最快速度处于对数期,之后由于细菌繁殖中营养物质的逐渐耗竭,有害代谢产物的逐渐积累,细菌不可能始终保持高速度的无限繁殖.经过一段时间后,细菌繁殖速度渐减,死亡菌数增多,活菌增长率随之下降并趋于停滞。
2、双歧杆菌的菌种简介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是1899年由法国学者从母乳营养儿的粪便中分离出的一种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末端常常分叉,故名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分布在胃肠的数量随年龄阶段的增长而减少,分布最多的是母乳营养儿。
已经发现,双歧杆菌有32个亚型,含有双歧杆菌的生物制剂多达70种。
婴儿双歧杆菌占总肠道菌的百分之六十,60岁以上老人双歧杆菌只占百分之七点九。
双歧杆菌分布在胃肠的数量随年龄阶段的增长而减少,分布最多的是母乳营养儿。
已经发现,双歧杆菌有32个亚型,含有双歧杆菌的生物制剂多达70种。
婴儿双歧杆菌占总肠道菌的百分之六十,60岁以上老人双歧杆菌只占百分之七点九。
3、双歧杆菌对肠道的机理及作用双歧杆菌可治疗慢性腹泻。
许多国内医院已将双歧杆菌制剂作为治疗慢性腹泻的首选药物。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实际上是抗生素的使用,使原来过路菌或外籍菌(如肠杆菌)成为优势种群,它们大量增殖或分泌相关毒素与肠粘膜上皮细胞受体结合后使CAMP酶活性升高,大量水盐电解质丢失,而造成腹泻症状。
增殖双歧杆菌,扶植了肠道中的原籍菌,使机体定植抗力升高,有利于拮抗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定植。
双歧杆菌可治疗便秘。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或粪便干燥难解(一般两天以上无排便)而言,根据病因其大致上可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两大类。
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是非常微小而又原始的生物,所以它们的繁殖方式及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与高等动植物细胞有较大的差异。
一、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主要以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裂殖)。
细菌繁殖速度快,一般细菌约20~30min便分裂一代。
测定群体生长繁殖的方法(一)计数法1.显微计数法2.比浊法3.平板计数法4. 液体稀释法5.膜滤器法(二)细胞量的测定1.测定细胞重量法(1)湿重(2)干重2.测定细胞总氮量3.DNA含量测定4.其他生理指标测定二、微生物的群体生长微生物的群体是指单一纯培养物的群体。
微生物特别是单细胞微生物,体积很小,个体生长很难测定且没有实际应用价值。
因此,群体生长更具有科研和生产上的意义。
1.生长曲线(1)延滞期(lag phase)影响延滞期长短的因素除菌种本身外,主要有三方面:①菌龄②接种量③培养条件(2)对数期(logarithmic phase)细胞代谢活性最强,酶的活力也高,菌体内各成分按比例有规律的增加,细胞平衡生长。
最突出的特点是细菌数以几何级数增加,代时最短,活菌数和总菌数非常接近。
是研究菌体生物学性状如形态、大小、染色性和基本代谢、生理的良好材料,是噬菌体吸附的最适菌龄,也是发酵生产用作种子的最适菌龄。
(3)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菌体产量达到了最高点并维持稳定。
细胞开始贮存糖原、异染颗粒和脂肪等贮藏物;多数芽胞杆菌在此期形成大量的芽胞,适于芽胞的收集或菌种的保藏;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开始大量形成,抗生素发酵生产中应考虑发酵液在此期放罐。
(4)衰亡期(decline phase或death phase)霉菌的群体生长规律第三节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一)生长繁殖的条件1、营养物质C源,N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等2、pH大多数:6.8~7.4嗜酸菌:0~5.5嗜碱菌:8.5~11.53、温度低温菌 10 ~ 20℃(湖泊,深海,冷藏食品)中温菌 25 ~ 32℃ (腐生菌), 37℃(病原菌)高温菌 50 ~ 55℃(温泉)4、氧气(1)专性需氧菌(obligate aerobe):在有氧气的环境中才能生长,如结核分枝杆菌、枯草芽胞杆菌。
自来水菌落生长规律
自来水中的菌落生长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温度是主要因素之一。
根据相关研究,在25摄氏度左右时,自来水中的细菌繁殖速度最快,而在5-10摄氏度时细菌繁殖速度较慢。
因此,在夏季高温天气下,自来水中的细菌数量可能会迅速增加。
此外,自来水中还存在着多种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
这些细菌的繁殖速度和数量也受到温度、pH值、水中氧气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细菌可能会大量繁殖,导致自来水中细菌数量增加。
为了保障自来水的卫生安全,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自来水中细菌的数量。
首先,加强水质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源。
其次,采用适当的处理技术,如氯消毒、紫外线消毒等,来杀灭自来水中存在的细菌。
最后,保持用水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避免二次污染。
总之,自来水中的菌落生长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了保障自来水的卫生安全,我们需要加强水质监测和检测,采用适当的处理技术,并保持用水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微生物的繁殖规律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具有快速繁殖的能力。
微生物的繁殖规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生长、分裂和传播等多个阶段。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微生物的繁殖规律。
首先,微生物的繁殖依赖于适宜的生存环境。
微生物对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当环境条件合适时,微生物会迅速进行生长和繁殖。
例如,细菌适宜的温度一般为20℃-37℃,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范围都会抑制其繁殖。
其次,微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指微生物自身通过分裂、芽生、分枝等方式进行繁殖。
细菌是一类典型的无性繁殖微生物。
它们的繁殖速度非常快,通常可以在20分钟到24小时内完成一次分裂。
这种分裂方式使得微生物的数量迅速增加,很快便形成一片微生物群落。
而有性繁殖则需要两个不同的微生物个体之间发生配子结合,形成新的个体。
真菌是一类典型的有性繁殖微生物。
真菌通过生殖器官的结合和孢子的形成进行繁殖,繁殖速度相对较慢。
此外,微生物的繁殖还受到营养物质的影响。
微生物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才能生存和繁殖。
营养物质的充足与否对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大量的营养物质会促进微生物的繁殖。
然而,当营养物质过度快速地消耗时,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会变得有限,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这种现象也被称为“营养物质限制”现象。
最后,微生物的传播也是其繁殖规律的一部分。
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水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
例如,细菌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等途径散布到空气中,然后被他人吸入,引起感染。
细菌还可以通过食物、水等途径进行传播。
病毒则主要通过空气、血液等途径进行传播,引发传染性疾病。
微生物的传播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还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微生物的繁殖规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生长、分裂、传播等多个阶段。
环境条件、繁殖方式、营养物质和传播途径等因素都会对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和数量产生影响。
课时授课计划审签编号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1基本课题: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教学目标:1. 列出细菌的代谢产物说明其意义。
(重点)2. 简述细菌的人工培养。
3. 说出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
(重点)4. 理解细菌遗传与变异的机理。
(难点)5. 简述细菌的变异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重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分)复习旧课: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 4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一、细菌的生长繁殖(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10(二)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利用挂图解释生长曲线。
10二、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201. 列举临床实例讲解其意义。
2. 利用板图讲解。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1. 利用板图讲解细菌的生10长现象。
2. 重点放在实验课上讲解。
四、细菌的变异(一)细菌变异的现象结合临床实例及预防接种25阐述细菌的变异现象。
(二)细菌的遗传物质 5由生物学知识引入。
(三)细菌变异的机制简介、自学。
5 (四)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应用临床实例讲解。
5小结 41. 列出细菌的代谢产物说明其意义。
2. 热原质具有什么特点?在临床实践中有何实际意义?布置作业与预习 1 作业:列出细菌的代谢产物说明其意义。
预习:第五节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课后分析第二章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细菌与其他生物细胞一样,不断从外界环境中获得营养,合成自身细胞成分并获得能量,同时不断排除废物,完成新陈代谢,得以生长繁殖。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营养物质:包括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类、生长因子。
2.酸碱度:大多数为pH7.2-7.6。
3.温度:大多数病原菌为37度。
4.气体:氧和二氧化碳。
(1)专性需氧菌:如结核杆菌。
(2)专型厌氧菌:如破伤风杆菌。
(3)兼性厌氧菌:大多数病原菌属此。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1.细菌的繁殖方式:无性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2.细菌的繁殖速度:一般20-30分钟,个别分裂缓慢。
3.细菌的生长曲线(1)迟缓期:最初1-3小时,菌数不增加。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知识点【知识点】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温度37℃、pH值7.2-7.6、气体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2.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无性二分裂3.细菌繁殖的速度:大多数20-30min分裂一次,结核分枝杆菌18-24h分裂一次。
4.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1液体培养基形成菌膜——专性需氧菌;沉淀生长——链球菌;均匀浑浊生长——兼性厌氧菌;2半固体培养基沿穿刺线生长——无鞭毛,云雾状生长——有鞭毛;3固体培养基菌落: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单个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菌苔——多个菌落融合成片为菌苔。
5.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1热原质: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后可引起发热的物质;大多数是革兰阴性菌合成,其化学成分为革兰阴性菌的胞壁成分——脂多糖;耐热,高压蒸汽灭菌无法将其破坏;液体中的热原质可用吸附剂或特殊的石棉滤网除去,玻璃器皿上的热原质可经250℃、30min干考法破坏。
2抗生素:大多数由放线菌、真菌合成,可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物质,可用于感染性疾病或肿瘤的治疗。
3毒素与侵袭性酶。
4色素5维生素6细菌素【知识点】1.正常菌群的概念:在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由不同种类微生物构成的微生物群,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而且有利,称之为正常菌群。
2.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拮抗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等3.条件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例如寄居部位改变、机体免疫力降低、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中的某些微生物也可引起疾病,称之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4.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中各种微生物的数目和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时,称为菌群失调。
5.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症、医院感染的概念。
6.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大肠杆菌、白假丝酵母菌、肺炎链球菌等7.菌群失调症的常见原因:长期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8.菌群失调症的治疗:生态制剂例如整肠生9.消毒:杀灭物体或人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生长繁殖的三大要素。
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影响因素及规律对临床医学及基础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充足的营养:必须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为细菌的新陈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足够的能量。
2.适宜的温度:细胞生长的温度极限为-7℃~90℃。
各类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可分为嗜冷菌(Psychrophiles),最适生长温度为(10℃~20℃);嗜温菌(Mesophiles),20℃~40℃;嗜热菌(Thermophiles),在高至56℃~60℃生长最好。
病原菌均为嗜温菌,最适温度为人体的体温,即37℃,故实验室一般采用37℃培养细菌。
有些嗜温菌低温下也可生长繁殖,如5℃冰箱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缓慢生长释放毒素,故食用过夜冰箱冷存食物,可致食物中毒。
3.合适的酸碱度:在细菌的新陈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在一定的PH范围才能发挥。
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中性或弱碱性(pH7.2~7.6)。
人类血液、组织液PH为7.4,细菌极易生存。
胃液偏酸,绝大从数细菌可被杀死。
个别细菌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良好,如霍乱孤菌在PH8.4~9.2时生长最好;也有的细菌最适pH偏酸,如结核杆菌(pH6.5~6.8)、乳本乡杆菌(pH5.5)。
细菌代谢过程中分解糖产酸,PH下降,影响细菌生长,所以培养基中应加入缓冲剂,保持PH稳定。
4.必要的气体环境:氧的存大与否和生长有关,有些细菌仅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有的只能在无氧环境下生长;而大多数病原菌在有氧及无氧的条件下均能生存。
一般细菌代谢中都需CO2,但大多数细菌自身代谢所产生的CO2即可满足需要。
有些细菌,如脑膜炎双球菌在初次分离时需要较高浓度的CO2(5~10%),否则生长很差甚至不能生长。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细菌的生长繁殖包括菌体各组分有规律的增长及菌体数量的增加。
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其突出的特点为繁殖速度极快。
细菌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称为代时(Generation time),细菌的代时决定于细菌的种类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细菌代时一般为20~30分钟,个别菌较慢,如结核杆菌代时为18~20小时,梅素螺旋体为33个小时。
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细菌一般是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个别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通过分枝方式繁殖。
大多数细菌繁殖的速度为每20~30min分裂一次,称为一代,而结核分枝杆菌则需要18~20h才能分裂一次,故结核患者的标本培养需时较长。
2.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将许多细菌(细菌群体)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或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细菌群体就会一代一代地生长繁殖。
对细菌群体数量及生长规律的了解,对工农业、医学卫生都有现实的意义。
(1)细菌数的测定:了解细菌生长繁殖后数量的方法,常用的有两种:①比浊法,将细菌生长的悬液,置入一特制的玻管内,在一定条件下与麦氏标准管比浊(0.5号标准管内含细菌浓度为1.5亿/ml),可求得待测细菌悬液中的细菌数;②测定活菌数,即将待测细菌悬液,进行适当稀释,倾注入琼脂平板中,经37℃18h培养后计算菌落数,最后推算出细菌数(所含细菌数/ml)。
(2)细菌的生长曲线: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于适宜韵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间隔不同时间取样检查细菌数,观察其生长规律。
以生长时间为横坐标,培养物中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可得出一条曲线,称为细菌的生长曲线。
生长曲线分为4个时期:
1)迟缓期:是细菌进入新环境后的适应阶段。
2)对数期:此期细菌以几何级数增长
(20→21→22→23→24→……),在生长曲线图上,活菌数的对数呈直线上升,增长极快。
此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都较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较为敏感。
3)稳定期: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消耗,毒性产物积聚,pH下降使细菌繁殖速度渐趋下降,细菌死亡数则逐渐上升,细菌繁殖数与死亡数大致平衡。
4)衰亡期:细菌繁殖逐渐减慢,死亡逐渐增多,死菌数超过活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