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生长繁殖
- 格式:ppt
- 大小:591.50 KB
- 文档页数:17
细菌的生长繁殖包括菌体各组分有规律的增长及菌体数量的增加。
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其突出的特点为繁殖速度极快。
细菌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称为代时,细菌的代时决定于细菌的种类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细菌代时一般为20~30分钟,个别菌较慢,如结核杆菌代时为18~20小时,梅素螺旋体为33个小时。
(一)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细菌一般以简单的二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个别细菌如结核杆菌偶有分枝繁殖的方式。
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繁殖速度极快,分裂一次需时仅20~30分钟。
球菌可从不同平面分裂,分裂后形成不同方式排列。
杆菌则沿横轴分裂。
细菌分裂时,菌细胞首先增大,染色体复制。
在革兰氏阳性菌中,细菌染色体与中价体相连,当染色体复制时,中价体亦一分为二,各向两端移动,分别拉着复制好的一根染色体移到细胞的侧。
接着细胞中部的细胞膜由外向内陷入,逐渐伸展,形成横隔。
同时细胞壁亦向内生长,成为两个子代细胞的胞壁,最后由于肽聚糖水解酶的作用,使细胞壁肽聚糖的共价键断裂,全裂成为两个细胞。
革兰氏阴性菌无中介体,染色体直接连接在细胞膜上。
复制产生的新染色体则附着在邻近的一点上,在两点之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将两团染色体分离在两侧。
最后细胞壁沿横膈内陷,整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代细胞。
(二)细菌群体生长繁殖规律细菌繁殖速度之快是惊人的。
大肠杆菌的代时为20分钟,以此计算,在最佳条件下8小时后,1个细胞可繁殖到200万上,10小时后可超过10亿,24小时后,细菌繁殖的数量可庞大到难以计数据和程度。
但实际上,由于细菌繁殖中营养物质的消耗,毒性产物的积聚及环境PH的改变,细菌绝不可能始终保持原速度无限增殖,经过一定时间后,细菌活跃增殖的速度逐渐减慢,死亡细菌逐增、活菌率逐减。
细菌的生长繁殖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生长繁殖除需须要的养分物质外还需有相宜的环境,包括温度、度及气体等。
1.充沛的养分细菌的生长繁殖、新陈代谢必需有充沛的养分物质才干提供其菌体所需的原料及能量。
2.相宜的温度不同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据此可分为嗜冷菌、嗜温菌、嗜热菌三种类型。
病原菌均为嗜温菌,多数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少数病原菌如最适温度为20~28℃,空肠弯曲菌最适温度为36~43℃。
3.相宜的酸碱度各类一细菌对于生长环境中氢离子的浓度要求不同,多数在中性至弱碱性环境中酶活性高,生长良好,多数病原菌最适pH值范围为7.2~7.6,个别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最适pH 值范围为6.5~6.8(偏酸性),霍乱弧菌最适pH值范围为8.4~9.2(偏碱性)。
因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可分解糖类产酸,使周围环境的pH 值下降,故人工培养细菌时应加入缓冲剂,防止培养基酸碱度发生变幻影响分别培养。
4.相宜的气体细菌生长繁殖时所需的气体主要是和氧气。
多数细菌在其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CO2即可满足本身需求,惟独少数细菌如、等在初次分别培养时需提供5%~10%CO2才干生长。
按照细菌对氧分子的需求,将其分为以下几种。
(1)专性需氧菌(obligate aerobe)一类必需在有氧的环境中才干生长的细菌,具有完美的呼吸酶系统,以氧分子作为氢受体举行有氧呼吸。
如结核分枝杆菌、炭疽芽胞杆菌等。
(2)微需氧菌(microaerophilic bacterium)一类在低压氧(5%~6%)环境中生长最好,氧浓度大于10%时生长被抑制的细菌。
如、等。
(3)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obe)一类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的细菌,在无氧环境中举行无氧发酵,在有氧环境中举行需氧呼吸,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不同。
多数病原菌属此类。
(4)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一类只能在无氧环境中才干生长的细菌,缺乏完美的呼吸酶系统,只能举行无氧酵解,因游离氧对其有毒性作用,在有氧时生长受抑制甚至死亡。
细菌生长繁殖的五个条件
好咧,让我来给各位科普一下细菌生长繁殖的五个条件,保证你听得津津有味,就像听相声一样。
首先,第一个条件,那必须是“温暖如春”。
细菌这家伙,特别怕冷,它们最喜欢的就是那种暖暖和和的环境,就像冬天里的暖气房,舒服得不得了。
你要是把它们扔进冰箱,那简直就是让它们体验“南极历险记”,冻得它们直打哆嗦,哪儿还有心思生孩子(繁殖)呢?
第二个条件,得有“美食无数”。
细菌可是个小吃货,它们最爱各种营养物质,比如糖分、蛋白质,这些对它们来说,那就是满汉全席啊!没有这些好吃的,细菌们就得饿着肚子,哪儿还有力气去“开枝散叶”呢?
第三个条件,那就是“水乡泽国”。
细菌这家伙,特别喜欢水,湿度得恰到好处,不然它们会觉得像是住在撒哈拉沙漠,干燥得连个菌影都看不到。
所以,保持湿润是关键,细菌们才能在“水乡”里快乐地繁殖。
第四个条件,得有“酸碱适中”的环境。
细菌对酸碱度可是挑剔得很,太酸了,它们会觉得像是泡在柠檬水里,酸得直皱眉;太碱了,又像是掉进了肥皂水里,泡泡满天飞。
所以,这个酸碱度得刚刚好,细菌们才能愉快地生长。
最后一个条件,那就是“远离辣手”。
细菌虽然小,但也是有生命的,它们可经不起什么紫外线、消毒液之类的辣手摧花。
这些玩意儿对细菌来说,就像是原子弹爆炸,一碰到就“粉身碎骨”。
所以,细菌得找个安全的地方,远离这些“辣手”,才能安心地繁衍生息。
综上所述,细菌要想生长繁殖,就得有这五个条件:温暖如春、美食无数、水乡泽国、酸碱适中和远离辣手。
你看,细菌的生活也不容易呢,得有这么多的讲究!。
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生长繁殖的三大要素。
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影响因素及规律对临床医学及基础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充足的营养:必须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为细菌的新陈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足够的能量。
2.适宜的温度:细胞生长的温度极限为-7℃~90℃。
各类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可分为嗜冷菌(Psychrophiles),最适生长温度为(10℃~20℃);嗜温菌(Mesophiles),20℃~40℃;嗜热菌(Thermophiles),在高至56℃~60℃生长最好。
病原菌均为嗜温菌,最适温度为人体的体温,即37℃,故实验室一般采用37℃培养细菌。
有些嗜温菌低温下也可生长繁殖,如5℃冰箱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缓慢生长释放毒素,故食用过夜冰箱冷存食物,可致食物中毒。
3.合适的酸碱度:在细菌的新陈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在一定的PH范围才能发挥。
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中性或弱碱性(pH7.2~7.6)。
人类血液、组织液PH为7.4,细菌极易生存。
胃液偏酸,绝大从数细菌可被杀死。
个别细菌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良好,如霍乱孤菌在PH8.4~9.2时生长最好;也有的细菌最适pH偏酸,如结核杆菌(pH6.5~6.8)、乳本乡杆菌(pH5.5)。
细菌代谢过程中分解糖产酸,PH下降,影响细菌生长,所以培养基中应加入缓冲剂,保持PH稳定。
4.必要的气体环境:氧的存大与否和生长有关,有些细菌仅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有的只能在无氧环境下生长;而大多数病原菌在有氧及无氧的条件下均能生存。
一般细菌代谢中都需CO2,但大多数细菌自身代谢所产生的CO2即可满足需要。
有些细菌,如脑膜炎双球菌在初次分离时需要较高浓度的CO2(5~10%),否则生长很差甚至不能生长。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细菌的生长繁殖包括菌体各组分有规律的增长及菌体数量的增加。
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其突出的特点为繁殖速度极快。
细菌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称为代时(Generation time),细菌的代时决定于细菌的种类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细菌代时一般为20~30分钟,个别菌较慢,如结核杆菌代时为18~20小时,梅素螺旋体为33个小时。
细菌的生长繁殖1)细菌的繁殖裂殖(schizosonx)是细菌最普遍、最主要的繁殖方式。
在细菌细胞分裂前,先进行染色体DNA的复制,所形成的双份染色体DNA彼此分开,移向细菌细胞两端,在细菌细胞中间形成横隔壁和细胞膜,产生两个子细胞。
若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大小基本相等,称为同型分裂。
若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大小不等,则称为异型分裂。
异型分裂多发生于陈旧培养基中。
除裂殖外,少数细菌进行出芽繁殖;少数细菌进行有性繁殖,通过性菌毛传递遗传物质,但频率很低。
2)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一个或少数几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体,称为菌落。
在特定的条件下,细菌具有一定的培养特点,且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专一性。
3)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点以穿刺接种法将细菌接种至含0.3%――0.5%的琼脂的半固体培养基中,如果细菌不长鞭毛,只能在穿刺线上生长;如果长鞭毛,则不但在穿刺线生长,也在穿刺线的周围扩散生长。
4)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生长能使培养基浑浊。
浑浊情况因细菌对氧气的要求不同而有区别:好养菌仅使培养液上部浑浊;厌氧菌仅使培养液下部混浊;兼性厌氧菌则使培养液均匀混浊。
有的细菌可在培养液表面形成菌环或菌膜或在底部产生絮状沉淀,有的产生气泡、色素。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例2.18]细菌有哪几种形态?答:球状、杆状、螺旋状和丝状。
[例2.1-9]细菌有哪些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答:细菌的一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
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鞭毛、荚膜、芽抱。
[例2.1-10]可用什么培养技术判断细菌的呼吸类型和能否运动?如何判断?答:利用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穿刺接种技术可以判断细菌的呼吸类型和运动情况。
根据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来进行判断。
1页。
细菌群体生长繁殖的四个时期
细菌群体生长繁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暂态期,持续性增长期,衰减期和死亡期。
暂态期是细菌群体生长繁殖的第一个阶段,也叫准备期。
在这一阶段,细菌群体会进行繁殖,但是速度比较慢,甚至几乎没有增长。
这是由于细菌群体当时的环境条件不太适合繁殖,比如温度、湿度和可用营养物质等。
持续性增长期是细菌群体生长繁殖的第二个阶段,也叫增长期。
在这一阶段,细菌群体会出现迅速的增长,由于细菌群体当时的环境条件非常适宜繁殖,比如温度、湿度和可用营养物质等。
在这一阶段,细菌群体的繁殖速度会超过死亡速度,这就是为什么细菌群体会出现迅速的增长的原因。
衰减期是细菌群体生长繁殖的第三个阶段,也叫衰老期。
在这一阶段,细菌群体的繁殖速度会慢慢减缓,而死亡速度也会增加,最终细菌群体的大小会停留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死亡期是细菌群体生长繁殖的第四个阶段,也叫衰亡期。
在这一阶段,细菌群体的繁殖速度会进一步减缓,而死亡速度也会持续增加,最终细菌群体的大小会越来越小,最终会完全消失。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可以通过不断改变环境条件来维持,比如温度、湿度和可用营养物质等。
只要这些环境条件一直处
于最适宜繁殖的水平,细菌群体就可以持续增长,而不会出现死亡期。
总之,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可以分为暂态期、持续性增长期、衰减期和死亡期四个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特征,需要细菌群体的繁殖条件保持最适宜的水平,才能让细菌群体持续增长。
1.迟缓期:细菌接种至培养基后,对新环境有一个短暂适应过程(不适应者可因转种而死亡)。
此期曲线平坦稳定,因为细菌繁殖极少。
迟缓期长短因素种、接种菌量、菌龄以及营养物质等不同而异,一般为1~4小时。
此期中细菌体积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的分裂增殖合成、储备充足的酶、能量及中间代谢产物。
2.对数期:又称指数期。
此期生长曲线上活菌数直线上升。
细菌以稳定的几何级数极快增长,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不等(视培养条件及细菌代时而异)。
此期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都很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因此研究细菌性状以此期细菌最好。
抗生素作用,对该时期的细菌效果最佳。
3.稳定期:该期的生长菌群总数处于平坦阶段,但细菌群体活力变化较大。
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消耗、毒性产物(有机酸、H2O2等)积累PH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细菌繁殖速度渐趋下降,相对细菌死亡数开始逐渐增加,此期细菌增殖数与死亡数渐趋平衡。
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可出现改变,并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如外毒素、内毒素、抗生素、以及芽胞等。
4.衰亡期:随着稳定期发展,细菌繁殖越来越慢,死亡菌数明显增多。
活菌数与培养时间呈反比关系,此期细菌变长肿胀或畸形衰变,甚至菌体自溶,难以辩认其形。
生理代谢活动趋于停滞。
故陈旧培养物上难以鉴别细菌。
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细菌一般以简单的二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个别细菌如结核杆菌偶有分枝繁殖的方式。
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繁殖速度极快,分裂一次需时仅20~30分钟。
球菌可从不同平面分裂,分裂后形成不同方式排列。
杆菌则沿横轴分裂。
细菌分裂时,菌细胞首先增大,染色体复制。
在革兰氏阳性菌中,细菌染色体与中价体相连,当染色体复制时,中价体亦一分为二,各向两端移动,分别拉着复制好的一根染色体移到细胞的侧。
接着细胞中部的细胞膜由外向内陷入,逐渐伸展,形成横隔。
同时细胞壁亦向内生长,成为两个子代细胞的胞壁,最后由于肽聚糖水解酶的作用,使细胞壁肽聚糖的共价键断裂,全裂成为两个细胞。
革兰氏阴性菌无中介体,染色体直接连接在细胞膜上。
复制产生的新染色体则附着在邻近的一点上,在两点之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将两团染色体分离在两侧。
最后细胞壁沿横膈内陷,整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代细胞。
(二)细菌群体生长繁殖规律细菌繁殖速度之快是惊人的。
大肠杆菌的代时为20分钟,以此计算,在最佳条件下8小时后,1个细胞可繁殖到200万上,10小时后可超过10亿,24小时后,细菌繁殖的数量可庞大到难以计数据和程度。
但实际上,由于细菌繁殖中营养物质的消耗,毒性产物的积聚及环境PH的改变,细菌绝不可能始终保持原速度无限增殖,经过一定时间后,细菌活跃增殖的速度逐渐减慢,死亡细菌逐增、活菌率逐减。
将一定数的细菌接咱适当培养基后,研究细菌生长过程的规律,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培养物中活菌数的对数以纵坐标,可得出一条生长曲线(图3-1)。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可分为四期:1.迟缓期(Lag phase):细菌接种至培养基后,对新环境有一个短暂适应过程(不适应者可因转种而死亡)。
此期曲线平坦稳定,因为细菌繁殖极少。
迟缓期长短因素种、接种菌量、菌龄以及营养物质等不同而异,一般为1~4小时。
此期中细菌体积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的分裂增殖合成、储备充足的酶、能量及中间代谢产物。
2.对数期(Logarithmic phase):又称指数期(Exponential phage)。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不同种类的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不完全相同,个别种类要求特殊的环境条件。
但其基本条件包括营养、pH、温度、气体等方面。
1. 营养物质:细菌在机体外人工培养,必须按细菌的种类嗜性满足其营养需要。
2. 酸碱度:大多数病原菌最适的酸碱度为pH7.2~7.6,在此pH下,细菌的酶活性强,生长繁殖旺盛。
个别细菌如霍乱弧菌在pH8。
4~9.2的碱性条件下生长最好,结核分枝杆菌在pH6。
5~6.8最适宜。
细菌代谢过程中分解糖类产生酸,pH下降,不利于细菌生长。
3。
温度:各类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大多数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37℃,故实验室中常用37℃恒温箱培养细菌.个别细菌如鼠疫杆菌在28~30℃的条件下生长最好.嗜热菌能在50~60℃下生长,海洋细菌嗜低温,可在0~30℃条件下生长.4. 气体: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气体是氧和二氧化碳。
根据细菌对氧的需要情况,可将细菌分为三类:①专性需氧菌:具有完整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受氢体以完成需氧呼吸,必须在有氧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
其中有的细菌在低氧压(5%~6%)下生长良好,高氧压(10%)对其有抑制作用,称微需氧菌,如空肠弯曲菌;②专性厌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利用氧以外的其他物质作为受氢体,只能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有游离氧存在时不但不能利用分子氧,而且因为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的酶,还受其在有氧环境中产生的H2O2和超氧阴离子(O2-的毒害,甚至死亡,如破伤风芽胞梭菌;③兼性厌氧菌:兼有需氧呼吸与无氧发酵两种功能,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但在有氧时生长较好,大多数病原菌属此类。
一般细菌在代谢过程中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即可满足需要.某些细菌如脑膜炎奈瑟菌、淋球菌在初次分离培养时,必须供给5%~10%的二氧化碳才能生长.(二)细菌繁殖的方式和速度1。
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细菌繁殖规律
细菌的繁殖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数生长:细菌的繁殖呈对数生长,即细菌数量以指数形式增加。
这是因为细菌的繁殖速度较快,一代细菌会迅速分裂成两个新细菌,并以此类推。
当细菌数量接近于环境资源的极限时,繁殖速度会逐渐减慢。
2. 繁殖速度:细菌的繁殖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养分供应、环境条件等。
适宜的温度和养分供应能够加快细菌的繁殖速度,而极端的温度、缺乏养分等则会减慢甚至停止细菌的繁殖。
3. 环境适应性:细菌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繁殖,包括土壤、水体、人体等。
不同类型的细菌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具有不同的适应性,一些细菌能够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如高温、低温、高盐等。
4. 群体效应:细菌的繁殖不仅是个体繁殖的结果,还与细菌群体的互动有关。
一些细菌会通过分泌信号分子与其他细菌进行交流和协作,从而影响细菌的繁殖行为。
此外,一些细菌通过形成生物膜或聚集成群体来提高自身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总的来说,细菌的繁殖规律是复杂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这些规律对于预防和控制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