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导线工艺守则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4
电气设备公司二次配线工艺守则1、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本厂生产的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等辅助回路的配线。
2、辅助回路的配线工艺要求2.1用于连接辅助回路的导线,一律采用BV、BVR型铜芯塑料绝缘线(下文简称导线)2.2选用辅助回路的导线时,其最小截面为1.5平方毫米,连接电子器件的小电流,低电平电路时,允许采用小于1.5平方毫米的导线。
但不论采用那种导线,都不得采用虎钳、钢丝钳等强行拉直,以免改变导线截面、强度等指标。
2.4辅助回路行线时,其色法的规定应参照GB2681国家标准,设备内部敷设用黑色,安全用接地线用黄绿双色线。
2.3所选用的导线绝缘层不得有褪色老化等现象,导线在弯曲敷设后,绝缘层不允许开裂及操作。
2.5辅助回路导线的配置应做到牢固可靠,横平竖直,层次分明,整齐美观,便于维修,除必要的弯曲敷设处,不准歪斜、扭曲。
2.6辅助回路的导线上端裸露部分之间及导线上端裸露部分与金属骨架的电器间隙不小于6~10毫米,爬电距离不小于8-12.5㎜(GB7251 6.1.2.1 表2)2.7辅助回路的导线及线束,不准在导电部件上敷设,也不准直接敷设在金属铁板上,导线及线束穿插越金属孔时应在金属孔上装绝缘套或在导线及线束上缠绕塑料带或套塑料管,但不允许从母线相间或安装孔中穿越,导线及线束在敷设途中如遇金属障碍应加以弯曲越过,中间保持4毫米以上距离。
2.8门与柜体之间的连接线俗称过门线,过门线必须采用BVR型铜芯塑料软线,过门线要留有足够的长度,一般能使门顺利打开关大于90°,过时装店线在开门过程中不擦门框、过门线线束要用塑料带或缠线管紧密包扎,以防松散,连接线束的两端要有固定点。
2.9辅助回路的线束或单线的固定,可采用两种方法:2.9.1在线束上包塑料带后用铝皮夹(钢精扎头)固定(或用BV型1.5平方毫米塑料绝缘线固定)要求包扎紧密,固定牢固,固定间距、横间距离不得大于120毫米,纵向距离不得大于150毫米。
一、二次线的安装1.导线的选择1.1 应采用绝缘等级下不低于500V的铜芯导线或电缆。
1.2特殊要求外,一般选用BV型单股安装线,但在导线可能受弯曲延伸的地方,如过门,翻板上的电器与其它安装面的电器连接等导线应采用具有同等截面积的多芯线如BVR型等。
1.3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导线截面面积应不低于2.5 mm2,高压柜CD型电操机构合闸回路导线一般不低于6 mm2,其它二次回路用的导线如是铜芯绝缘线不得小1mm2,一般情况下选用截面1.5 mm2线。
2.导线的装配1)、导线的排列应横平竖直,布置均匀,整齐美观,如是捆扎的导线束,对于截面为1.5 mm2的导线,每一线束导线的数量应不超过30根(特殊情况例外)2)、捆扎导线的夹具应结实牢固,但不损伤导线的绝缘层。
3)、导线与电器元件的端子或端子排的连接,单股硬线接线时不弯圈,拔去绝缘层后直接插入元件或端子瓦型垫圈下压接,以便检修;多股软线采用导线端压线鼻子进行连接的方式。
不论采用何种工艺方法,如螺纹连接,焊接,插接等,都要求连接牢靠,接触良好,不易松动,采用多芯软导线时,导线端头必须压接连接片(V型线鼻子)或压接插钉(针型线鼻子),一个线鼻子只能压接一根导线,不允许导线直接与元件或端子连接。
二次线不允许使用O型线鼻子连接。
在需要铜铝相接的地方,不允许直接装配,要采用铜铝接头或铜线镀锡。
4)、一个连接端原则上连接一根导线,最多允许连接两根导线,但此时应保证可靠接触及不易松动。
5)、导线束不能紧贴屏板敷设,如果导线束要从屏板穿过,屏板上的穿线孔或导体本身应加强绝缘层的保护,线束在适当位置应有固定的支架(如线卡子等),不允许线束自由悬空。
6)、导线的分支弯曲应有秩序将导线做成慢弯,不能用尖棱的工具(如螺丝刀,平口钳等)弯曲导线,导线的弯曲半径一般为导线直径的三倍当导线穿过金属板时应套绝缘衬管(如黄蜡管)加以保护,并留有一定间隙。
7)、元件或端子排一个接线端均应套上一个线号管,采用打印的方法,不可人工书写。
1.适用范围1.1本守则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低压成套电器产品二次线的施工。
1.2本守则是根据GB7251—87《低压成套开关设备》、ZBK36001—89《低压抽出式开关设备》、JB/T56186—94《低压固定封闭式成套开关设备产品质量分等》、JB/T56186—94《低压抽出式成套开关设备产品质量分等》、GB50171—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JB/T56190—94《低压固定面板式成套开关设备产品质量分等》制订的。
2.材料2.1BV、BVR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线2.2铜制裸压接线端头2.3异形号码管2.4塑料行线槽2.5绝缘套管、缠绕管、尼龙扎带、固定座等电气辅件。
3.设备及工具3.1螺丝刀(平口、十字)3.2平口钳3.3斜口钳3.4剥线钳3.5尖咀钳3.6手动冷挤压钳3.7扳手3.9剪刀4.工艺准备4.1仔细阅读产品图样技术文件(包括总装图、一次系统图、电气原理图、接线图、技术要求、元器件使用说明书等),检查已安装的元件和电工辅件是否符合图纸和规范书、更改通知单等要求。
4.2由专职人员用打号码机处理好号码管备用。
产品标识、符号一般采用打印,特殊的可用油性笔书写,但要求字迹工整清晰,不易脱落。
4.3将所有需接线的元件用标签标识清楚并粘贴牢固。
要求字迹清晰、端正。
粘贴位置要统一并处于明显处。
4.4检查工具是否完好,材料是否备齐,导线型号规格和颜色是否符合要求。
5.工艺要求5.1 按统一考虑好的走线方式,遵循“合理”、“美观”、“省料”的原则布线,根据实际尺寸适量裁取所需导线长度。
5. 2 用剥线钳剥去导线端头的绝缘层,剥头长度比接线端头套筒部分长1~2mm。
5.3将号码管穿入导线中,穿入方向规定:当导线水平放置时,号码管的标号应从左读到右;当导线竖直放置时,号码管的标号应从下读到上。
5.4将绝缘套管穿入导线中。
5.5将导线已剥头的部分插入接线端头中,用冷压钳将端头紧固在导线上,压痕在合缝处。
或描图旧底图总号CAD绘图底图总号绘图校对签字1适用范围1.1本工艺使用于本厂高低压开关柜及本厂配套手车、操动机构二次回路配线。
2导线的选择2.1用于二次回路的导线颜色,设备内部敷设用黑色,安全用接地线用黄绿色双色线,其他用线按GB2681—81《电工成套装置中是导线颜色》规定执行。
2.2用于二次回路的导线一律采用单芯硬线(BV),在经常受弯曲处如插头线、过门线采用多股塑料绝缘软线(BVR)型。
2.3导线最小截面为1.5mm2,连接电子器件的小电流低电平电路允许采用小于1.5mm2的导线,但不行小于1 mm2,高压开关柜电流互感器与端子之间连接导线采用2.5 mm2导线。
3二次回路配线工艺要求3.1二次回路的导线线束应扎紧,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
线束应做到横平竖直、层次分明、整齐美观,除必要的弯曲(如转换方向)外,不准歪斜、扭曲。
3.2所有二次回路的仪表、继电器、电路的二次接线端子、端子排、小母线及连接导线均应标号,标号应完整、清楚、牢固、不褪色。
3.3二次回路的导线线束,不准在导电部件上敷设.敢不准直接敷设在金属铁板上,必须腾空3~5mm,或导线包以塑料绝缘带。
采用样板铁敷设线束时,样板铁必须包以塑料绝缘带。
装有行线槽的开关柜,要求行线槽盖板牢固,不挠曲。
3.4二次回路的导线线束或单线,在穿越金属板时,必须在板孔上套以橡皮圈。
3.5门上电器与柜体之间的连接线束称过门线。
过门线要留有足够长度,一般能使门顺利打开不小于120°,过门线在开门过程中不擦门框。
当门关闭时线束不行叠死。
过门线线束要套皱纹管,以防松散。
连接线束的二端要在固定点。
3.6二次回路的导线线端裸露部分之间,及导线线端裸露部分与金属骨架的电气间隙不应小于4mm,爬电距离不小于6mm。
3.7采用单股、多股绝缘线连接时,导线端头必须用预绝缘端头,不允许直接连接。
4工艺过程(1)下线(2)导线两端接头制作(3)套标记头、装端子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工艺守则二次回路配线典型工艺(文件代号)代替共页第页(4)接线(5)走线 (6)捆扎线束 (7)检查 4.1下线 4.1.1备齐使用工具及材料。
二次接线的制作工艺守则一、总则二次接线是电力系统电气接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经济运行的可靠保障。
二次接线的基本任务是:反映一次设备的工作状况,控制一次设备;当一次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将故障部分迅速退出工作,以保持电力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基于以上重要性,特归纳出以下二次接线的制作工艺守则:二、进行二次接线前的准备工作按二次工程图纸或工程明细表上的清单,来领取所需的二次元件,同时核对二次元件的型号、规格和数量以及检查其质量。
在接线开始前应首先熟悉二次工程图纸(包括二次原理图和二次接线图),以及相关工艺文件和技术要求,了解二次元件的结构和作用还有相互关系。
然后准备所需的导线、线号和相关的工具。
三、二次回路的接线要求二次回路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图施工,接线正确。
2)导线与电气元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
盘、柜内的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导线芯线应无损伤。
3)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脱色,其所用号码管应与导线相匹配。
4)配线应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应良好,无损伤。
5)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对于螺栓连接端子,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
6)二次回路接地应设有专用螺栓,开关柜门与骨架之间应有导线连通接地,接地线的颜色均为黄绿色。
7)盘、柜内的二次回路配线:电流回路应采用电压不低于500V 的铜芯绝缘导线,其截面不应小于 2.5mm2;其它回路截面不应小于1.5mm2;对电子元件回路、弱电回路采用锡焊连接时,在满足载流量和电压降及有足够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可采用不小于0.5mm2截面的绝缘导线。
(注:在没有特殊要求下,计量柜里的电流和电压回路均采用4mm2的单芯硬铜导线;各相电流和电压的导线颜色按A相为黄色,B相为绿色,C相为红色来分配。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文件号:ZH/QE-C08-02版本:A/0 受控: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5-3-26 发布 2015-3-26 实施文件修订记录一、目的对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等产品中二次绝缘导线的配制,阐明其使使用工具,使用设备,工艺准备、工艺过程、工艺要求等。
二、范围本守则适用于公司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以及三箱类配电设备的辅助回路、控制回路(简称二次回路)配线和检验。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一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GB7251.12—2013)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对非专业人员可进入场地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配电板的特殊要求》(GB 7251.3-2006)四、工具斜咀钳(140mm)、剥线钳(0.5~6㎜2)[1]、预绝缘端头压线钳(0.5~6㎜2)[2]、管形端头压线钳、裸端头压线钳(0.5~6㎜2)、触针端头压线钳、尖咀钳、一字螺丝刀[3]( 30~150㎜)、十字螺丝刀(30~150㎜)、梅花板手[4](M3~M8)、开口板手(M3~M8)、套筒板手(M4~M5)、镊子、通断指示搭灯、电烙铁(60W)、卷尺(2m)、棉纱手套、清洁用抹布。
注:[1] 带有定位装置;[2]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动压线钳;[3]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电动螺丝刀;[4]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电动扳手。
五、材料5.1 导线参数5.1.1 绝缘导线(见表 1)表 1 绝缘导线参数5.1.2 裸铜软导线表2 裸铜软导线参数型号名称标称截面积mm2结构计算外径mm20℃时导体电阻Ω/km ≯单线总数股数×根数单线标称直径㎜铜芯镀锡铜芯TJR1 TJRX1软铜绞线镀锡软铜绞线2.5 49 7×7/0.25 2.25 7.58 7.924.0 49 7×7/0.32 2.88 4.64 —6.3 49 7×7/0.40 3.60 2.97 —TJRX2 镀锡软铜绞线4.0 126 7×18/0.20 3.00 — 4.82 6.3 196 7×28/0.20 3.72 — 3.10TZ-2 TZX-2铜编织线镀锡铜编织线4.0 —48×4/0.15———6.3 —48×6/0.15———10.0 —48×12/0.15———16.0 —48×20/0.15———TZXR-3 护套软铜绞线2.5 49 7×7/0.25 2.25 7.58 —4.0 49 7×7/0.32 2.88 4.64 —6.3 49 7×7/0.40 3.60 2.97 —5.2 端头参数(见表3)表3 常用端头参数名称型号※适用导线截面mm2螺钉口直径mm最大电流A颜色规格尺寸mm外形图L B圆形预绝缘端头RV1.25 0.5~1.5 3.2~6.5 19 红17.8~27.5 5.7~9.5 RVS2 1.5~2.5 3.2~10.5 27 蓝17.8~30.2 3.2~10.2 RVS3 2.5~4 4.3~6.5 37 黑24.5~27.9 8.0~12.0 RVS5.5 4~6 3.7~13 48 黄21.4~38.1 7.2~19.2叉形预绝缘端头SV1.25 0.5~1.5 3.2~6.5 19 红21.2 5.7~9.5 SVS2 1.5~2.5 3.2~10.5 27 蓝21.2 5.7~9.5 SVS3 2.5~4 4.3~6.5 37 黑24.8~28 8~12 SVS5.5 4~6 3.7~13 48 黄25.2~31.2 8.3~14片形预绝缘端头DBV1.25 0.5~1.5 —19 红20~28 2.3~3 DBV 1.5~2.5 —27 蓝19~28 2.3~2.8 DBV 4~6 —48 黄22.5 2.8注:※预绝缘端头的型号因生产厂家不同有所不同续表3 常用端头参数名称型号适用导线截面螺钉口直径最大电流颜色规格尺寸mm 外形图mm2mm A L B(φ)管形预绝缘端头ET1.0 1.0 ——红16~18 1.5 ET1.5 1.5 ——黑18~24 1.8 ET2.5 2.5 ——蓝18~24 2.3双线管形预绝缘端头—2×1.0 ——红15~17 2.05 —2×1.5——黑16~20 2.3 —2×2.5 ——蓝18.5~21.5 2.9圆形裸端头R1.25 0.5~1.5 3.2~6.5 19 —12.6~21.8 5.7~11.6 RS2 1.5~2.5 3.2~10.5 27 —12.6~21.8 6.6~13.6 RS3 2.5~4 4.3~6.5 37 —18~21.4 8~12 RS5.5 4~6 3.7~13 48 —15.7~28 7.2~19.2叉形裸端头Y1.25 0.5~1.5 3.2~6.5 19 —16 5.7~9.5 YS2 1.5~2.5 3.2~6.5 27 —16 5.7~9.5 YS3 2.5~4 4.3~6.5 37 —18.3~21.5 8~12 YS5.5 4~6 3.7~8.4 48 —19.5~24.5 8.3~145.3 端子表4 端子性能参数额定截面积mm2额定接线能力mm2额定绝缘电压V接线拉力N压线螺钉公称直径拧紧力矩NmⅠⅡ0.75 0.2~0.75500 30 M2.5 0.2 0.41.0 0.5~1.0 30~35 M3 0.25~0.3 0.5~0.61.5 0.75~1.5 30~40 M4 0.7 1.22.5 1.0~2.5 35~50 M5 0.8 2.04 1.5~4 40~60 M6 1.2~2.5 2.5~3.56 2.5~6 50~80 M8 3.5~4 注:※第Ⅰ列:适用于拧紧时不突出孔外的无头螺钉和不能用刀口宽度大于螺钉根部直径的螺丝刀拧紧的其它螺钉;第Ⅱ列:适用于用螺丝刀拧紧的螺钉和螺母。
二次线装配工艺守则1.适用范围1.1 本守则适用我厂生产各种定型高低压电器产品及仪表盘和非标准电器产品的接线和配线。
2.使用材料:2.1聚氯乙稀塑料铜芯线( BV BVR黑色淡蓝色黄绿双色线);2.2聚氯乙稀异形管;2.3固定座、塑料夹、自粘吸盘、走线槽、缠绕管带、波纹管、单螺栓固定夹、护线齿条、热缩管。
2.4 铜制裸压接线端头( UT , OT);2.5其它材料按图纸要求准备。
3使用工具及设备。
a). 剥线钳( 180mm),尖嘴钳( 160 mm); b).平口钳( 180 mm ),鸭嘴钳子 160 mm); c).活动扳手 100 mm,电工刀 112 mm。
3.1 一字螺钉旋具(75× 3、 75× 5、 125× 6),十字螺钉旋具( 75×3、 90×5)。
3.2 冷压钳 TQ1-2 、 TQ2-4 。
3.3 电铬铁 75W220V (内热式)3.4 专用方棰、撑盘。
3.5 钢卷尺( 2 mm)、剪刀。
4工艺准备4.1 根据图纸生产规范书检查装备工序所装配的电器元件的型号是否正确,附件是否缺少,元件有无合格标记,如无标记则返回装配工序。
4.2 熟悉图纸,注意有无特殊要求根据所安装产品的工艺规定确定布线方案。
4.3根据图纸要求确定导线颜色:同一型号规定产品布线方案和相同电路的导线颜色应一致(除特殊要求外)。
4.4根据产品型式备齐所需要的材料。
5工艺要求:5.1 导线排列应均匀合理作到横平竖直,整齐美观。
5.2 导线不允许受压力,以免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减少其寿命而在线束的转弯处应有过渡,线束应有固定座或线夹以免振动或冲击,硬导线接线端应有 V 型缓冲击。
5.3 线束的捆扎不得应捆扎力而降低导线的绝缘强度。
5.4 跨越板或门板的导线或线束应留有活动裕度并用缠绕管作为保护性护套。
5.5 一线中间不允许有连接点。
5.6 接线座或电气元件的接线端子不允许连接二根及二根以上的导线,必须连接多根导线时,应的确实可连接可靠的措施。
工艺守则组合式变电站、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二次线制作工艺守则Q/HN.J015-2011版本/修订次:A/1**********有限公司二零一一年二月1.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本工艺引用GB4720-84标准即电气传动和高低压配电成套设备标准汇编,对我公司的组合式变电站、高低压成套开关产品的二次线制作,制作方法简明扼要,并附有简图形式,以示说明贯彻于今后产品装配中。
2.需要的材料2.1 聚氯乙稀绝缘铜芯线BV-1.5~6mm2/ 16~35mm2/。
2.2 聚氯乙稀绝缘铜芯软线BVR-0.75~6mm2/。
2.3 聚氯乙稀黄绿双色绝缘铜芯软线BVR1.5mm2/。
2.4 异型聚氯乙稀套管(标号字母管头)。
2.5 I型尼龙捆扎带。
3×65 3×100 4×150 4×200 6×150 6×20 8×145 8×1758×240 8×3502.6 螺旋带:φ5、φ10、φ15、φ22、φ252.7 OT型、UT型铜制裸压接头2.8 压线卡2.9 接线端子(各类型号)2.10 符号牌2.11 瓷接线头(各类)3.设备与工具3.1 液压压接钳TQ型(16~35mm2) 3.2 英文打字印机(打标号字母头) 3.3 搪锡干2000W 3.4 工具3.4.1 压接接线钳(压钳型号)(压接范围)(压接名称)202L 1-10mm2/ 接线片普通端子202C 0.5-2.5mm2/ 片型插座头202T 0.75-1.2mm2/ 筒式端子3.4.2 扁嘴钳130mm 3.4.3 剥线钳165型(1.0~2.5~6mm2/)绞线3.4.4 尖咀钳130mm 3.4.5 园咀钳130mm3.4.6 钢丝钳200mm 3.4.7 钭咀钳130mm3.4.8 一字螺丝刀100、135、160mm 3.4.9 十字螺丝刀100、135、160mm3.4.10 呆扳手8×10、12×14、17×19、22×24 3.4.11 套简扳手28件套3.4.12 电烙铁25~75W 3.4.13 钢卷尺2000mm3.4.14 干电池试灯一套 3.4.15 401胶水3.4.16 圆锉300mm×φ6 3.4.17 齐头扁锉资料来源编制标准化校对审定3.4.18 铁锤 1.5N 3.4.19 木榔头1.0N3.4.20 手电钻50W 3.4.21 扎带钳(拉紧切断)4.工艺准备4.1 工艺准备内容。
二次线装配工艺守则1. 适用范围1.1本守则适用我厂生产各种定型高低压电器产品及仪表盘和非标准电器产品的接线和配线。
2.使用材料:2.1 聚氯乙稀塑料铜芯线(BV BVR 黑色淡蓝色黄绿双色线);2.2 聚氯乙稀异形管;2.3 固定座、塑料夹、自粘吸盘、走线槽、缠绕管带、波纹管、单螺栓固定夹、护线齿条、热缩管。
2.4 铜制裸压接线端头(UT,OT);2.5 其它材料按图纸要求准备。
3 使用工具及设备。
a). 剥线钳(180mm),尖嘴钳(160 mm);b). 平口钳(180 mm),鸭嘴钳子160 mm);c). 活动扳手100 mm,电工刀112 mm。
3.1一字螺钉旋具(75×3、75×5、125×6),十字螺钉旋具(75×3、90×5)。
3.2冷压钳TQ1-2、TQ2-4。
3.3电铬铁75W220V(内热式)3.4专用方棰、撑盘。
3.5钢卷尺(2 mm)、剪刀。
4工艺准备4.1 根据图纸生产规范书检查装备工序所装配的电器元件的型号是否正确,附件是否缺少,元件有无合格标记,如无标记则返回装配工序。
4.2 熟悉图纸,注意有无特殊要求根据所安装产品的工艺规定确定布线方案。
4.3 根据图纸要求确定导线颜色:同一型号规定产品布线方案和相同电路的导线颜色应一致(除特殊要求外)。
4.4 根据产品型式备齐所需要的材料。
5 工艺要求:5.1 导线排列应均匀合理作到横平竖直,整齐美观。
5.2 导线不允许受压力,以免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减少其寿命而在线束的转弯处应有过渡,线束应有固定座或线夹以免振动或冲击,硬导线接线端应有V型缓冲击。
5.3线束的捆扎不得应捆扎力而降低导线的绝缘强度。
5.4跨越板或门板的导线或线束应留有活动裕度并用缠绕管作为保护性护套。
5.5一线中间不允许有连接点。
5.6接线座或电气元件的接线端子不允许连接二根及二根以上的导线,必须连接多根导线时,应的确实可连接可靠的措施。
北京安普瑞生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APRS /SC-03-2009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2009年12月15日
二次配线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作为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控制电路配线的指导性文件。
2. 引用标准
GB7251.1-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3906-2005 3~35KV交流金属封闭控制设备
GB/T17467-1998 高压/低压预装式电站.
3.设备及工艺准备
3.1 手电站
3.2 剥线钳、尖嘴钳、嘴钳、螺丝刀、压接钳、活板手、电铬铁。
4. 材料
4.1 铜塑线:BV、BVR
4.2 异形聚氯乙烯套管标号头。
4.3 软聚氯乙烯绕线管及捆扎带,冷压接端子、线夹。
4.4 焊锡料
5.布线形式。
5.1 槽板式:用于条架式控制屏,将导线接入槽内
5.2 悬空式:用于金属板、箱、台、柜门或盖、以及不适合安装夹线槽的地方。
6 工艺准备
6.1 准备好装配图、接线图及有关技术文件。
6.2 准备好所用的材料及工艺装备。
6.3 熟悉装配图、接线图确定走线型式及顺序。
6.4 穿戴好规定的劳保用品。
7. 工艺过程
7.1 根据要求准备导线
7.2 将导线校直、端部剥去绝缘皮、套上标头号、标头号去向应一致。
7.3 根据接线图,按图施工,接线正确,固定应牢固可靠。
7.3. 1 可移动的部件必须选用BVR导线,导线的端部用冷压接钳压入冷压接端头。
7.3. 2 其它选用BV导线,接线方式有三种。
7.3.2.1 插入式
带有瓦形垫圈的接点,将剥去绝缘皮的导线端部直插入接点,如果该接点只有一根导线,则将该导线端部弯钩钩住螺钉,再用螺钉压紧,若与二根导线相连,则二根导线分别插入瓦形垫圈两侧,再压紧螺钉。
对于插入式接点,如电度表、每个接点一般只接一根导线,若需接二根导线时,需先将二根导线并紧焊牢后再插入接点用螺钉压紧。
7.3.2.2 园环式
将导线用尖嘴钳弯成内径比接线螺外径大1mm的园环,接在元件接点上,园环的弯侧方向与螺
钉紧固方向一致,每个接点最多接二根导线,二根导线园环之间应增加一个铜质的平垫圈。
7.3.2.3焊接式
需用焊接的接线点的配线,例如管形电阻,若接一根导线时,应将导线穿入接线点孔中弯钩再将二根导线同时焊牢。
7.4 对配线线束要求
7.4.1 配线线束应做到横平、竖直、排列整齐、美观
7.4.2线束纵向每隔400mm左右,横向每隔300mm左右要捆扎。
7.4.3 要金属板上走向的线束,每隔250mm左右应在底板上安装平来固定线束。
7.4.4 线束穿越金属铁板时应有防护措施。
7.4.5 可动部分的线束必须留有适当的余量,保证可动部分自由活动。
7.4.6 大于或等于4mm2的导线与大于或等于m8螺钉连接时,导线的接点间采用端钮。
7.4.7 与2.5W以上的电阻元件连接的导线端在剥去绝缘皮后,应套耐热瓷珠,其长度为40mm以上。
7.4.8盘、柜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芯线应无损伤。
7.4.9 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脱色。
7.4.10 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成直为一根不及超过2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及接在同一端子上,对于螺栓连接端子,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
7.4.11 电流回路应采用电压不低于500V的铜芯绝缘导线,其截面不应小于2.5 mm2。
7.4.12 二次回路接地应设专用螺栓。
7.4.13 用于连接门上的电器可动部位的导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采用多股软导线,设长度应有适当熔度;线束应有外套结缘;在可动部位两端应用卡子固定。
7.4.14 端子排应有序号,端子排应便于更换且接线方便,离地高度宜不小于350mm。
7.4.15 正负电源之间以及正常带电的正电源与合闸或跳闸回路之间宜以下端子隔开。
7.4.16 电流回路应经过试验端子,其它需断开的回路宜经特殊端子或试验端子,试验端子应接触良好。
7.4.17 接线端子应与导线表面匹配,不应使用小端子配大截面导线。
8. 配线结束后进行自检。
8.1 用信号灯检测配线是否正确。
8.2 摆正标号头,整理线束,盖好走线槽盖,并将盖用尼龙扎带绑紧。
8.3 拧紧元件上的全部螺钉,清扫现场。
8.4 按接线图接好试验电源对控制电路进行通电试验。
9. 检查
9.1 检查导线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导线的饿颜色是否符合GB2681的规定。
9.2 检查冷压端头,接点是否牢固。
9.3 检查元件上的螺钉是否全部紧固。
9.4 检查元件上的螺钉是否全部紧固。
10. 安全及注意事项
10.1 同型号产品导线颜色,线束走向应一致。
10.2 配线布局合理,美观线束横平竖直,不能遮挡元件的符合牌。
10.3 通电时,穿上绝缘鞋,通电完毕及时关闭电源.
10.4 做到文明生产,用空气压缩气源吹去产品上的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