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崾先五校共同集体备课三年级语文七单元导学稿
- 格式:doc
- 大小:239.50 KB
- 文档页数:25
三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好啦,今天我们来聊聊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内容。
说实话,这一单元对小朋友们来说挺有意思的,里面的故事和知识点也都非常贴近生活。
你们知道吗?其实这单元不仅仅是学写字和读课文,更多的是让大家在读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在说话中体会语言的美妙。
就像吃饭一样,不是单单吃饱,而是要吃得有滋有味,学语文也是这样,要在“字里行间”找到乐趣。
首先呢,第七单元的内容其实很适合小朋友们理解。
你看,它的主题是“我们的祖国”。
就拿课文《我们的祖国》来说吧,讲得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多么广阔、壮丽,像大海一样宽广,像大山一样雄伟。
而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风土人情也都各不相同。
听着这些,大家是不是觉得自己好像一下子就和祖国亲近了起来?是的,这就是语文的魅力。
通过语言,我们可以跨越千山万水,去感受不同地方的文化和生活,甚至能像旅行一样在心里游历一番。
再说了,第七单元的课文里,不光是描述祖国的山川河流,还通过一些小故事,让大家学会感恩和珍惜。
你看,《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就通过讲述雨来勇敢抗敌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做英雄,什么叫做“舍己为人”。
读完以后,不仅觉得小雨来特别了不起,还让我们想起了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因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小英雄”,只要我们做出一点点不平凡的事,就能为身边的人带来温暖和力量。
说到这里,我得再说一句,语文课不仅仅是学知识,还是培养我们人际交往和思维能力的好地方。
在这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通过了解不同地方的风俗,听听祖国的故事,就能更好地与同学、家人交流了。
你看,平时我们会用“见仁见智”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那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眼里都有一个世界,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理解不同的声音,这样才能让自己在社交中更得体。
学习语文还有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要学会背诵和朗读。
这可是一个考验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机会。
想象一下,当你背熟了一篇课文,不仅可以和同学们分享,还能在关键时刻为自己加分,试想一下,有一次考试,你能清晰准确地背出《我们的祖国》里的每一句话,老师一定会对你刮目相看吧!而且背诵课文,语音语调也会得到锻炼。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简析本单元的课文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大自然的声音》讲述的是大自然中风、水、动物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讲述了父亲知鸟爱鸟的情感;《带刺的朋友》写一只小刺猬偷枣的经过。
都是与大自然的景、动物相关的。
让我们不知不觉中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小动物的可爱,感受大自然的奇特,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版块的内容。
二、学习目标1.认识24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
注意“奏、聚”的读音,“琴、器、敲”的写法。
正确读写词语“茫然、凝神静气、惊愕”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2--3自然段。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声音。
了解小鸟、刺猬的生活习性。
4.学会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三、本单元重点、难点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
2.划出重点词语、注意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如《大自然的声音》中的拟声词,《父亲、树林和鸟》中的叠词,《带刺的朋友》中的动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声音的美妙,读出父与子的对话,读出小刺猬的聪明与可爱。
4.总结各文章内容,认识大自然的神奇,让学生多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发现。
四、课时安排21.大自然的声音…………………………………………………2~3课时22.《父亲、树林和鸟》…………………………………………2~3课时23.《带刺的朋友》………………………………………………2~3课时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4~5课时21 大自然的声音学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话。
1.预习课文,有关守信或珍惜友情的故事。
(学生)2.多媒体课件。
(教师)导课: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同学们,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有花、有草、还有蝴蝶、小鸟等动物,这是我们看到的。
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仔细听啦!播放各种声音,把你听到的声音说出来是什么声音?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1 大自然的声音【自研自探环节】1.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读不完的大书》呈现了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的“无尽的乐趣”;《父亲、树林和鸟》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教学要点
字词识写◎认识2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8个字,会写47个词语。
◎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父、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语言积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2、第3自然段。
◎能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阅读理解◎能借助图表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辨析对文中人物的判断。
◎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口头表达◎能说出从课文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
◎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1.摘抄、积累好词、句。
2.用“得”说句子。
【合作探究】板块一:交流平台1.鼓励学生结合课本上的内容,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2.教师评议,方法指导(课件出示)板块二:1、词句段运用.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
(课件出示).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积累的这样的句子。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1)学生自由朗读,谈感受。
(2)小组交流,说说发现了什么。
(3)朗读积累。
【知能应用】把“的、地、得”填入括号里。
激烈()赛跑项目开始了,我们在跑道上飞快()跑着,跑到终点,我们已经累()气喘吁吁。
【知识总结】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1.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2.看提示旁边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提示了撇捺要舒展,才能写得美观)3.写一写板块四:日积月累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2.师范读,学生跟读。
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作者简介: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知能应用】(1)罗裙:。
(2)一色裁:。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三年级语文集体备第七组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组围绕“国际理解和友好”组织教材的文。
安排了《太阳是大家的》《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三篇精读文,《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为略读文,还有一个《语文园地七》。
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
有儿童诗,借世界各地儿童共有一太阳表达对和平的热爱;有叙事性,反映了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尊重;有新闻报道,报道了中国人民帮助阿尔及利亚地震受灾群众的事情。
从整组文的内容和主题来看,《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描写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尊重和友好;《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描写了中国人对外国人的帮助。
这样的文呈现让学生更深的了解到世界各国的人民应该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和平,人民才会幸福。
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文中,感受文中蕴含的丰富内涵。
引导学生学习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
二、学生分析: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己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能在读文中理解文的主要内容。
这一组文中的《太阳是大家的》内容较浅显,它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们的朋友。
孩子们能通过“太阳是大家的”感悟到“世界是大家的”。
而《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三篇文,内容较深刻,从不同的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
三年级的孩子们还不具备这样的思想高度和文化视野。
特别是文中有些较深刻的句子和用处在动作表达内心情的写法都将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
但是,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孩子们可能有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特别是通过中国人民为遭受海啸的印尼捐款,这样的事例,感悟到国际理解和友好的重要意义。
三、单元教学目标:、认识18个生字,会写31个生字,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能背诵指定文。
3、理解文内容,体会国际社会中的理解与帮助。
4、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
三年级第七单元导学案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大自然的奥秘”为主题,选编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三篇精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二、单元目标1、认识 27 个生字,读准 2 个多音字,会写 33 个字,会写 36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3、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奇妙的。
4、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5、能体会“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并能仿照这样的句式把句子补充完整。
6、能说出火烧云的特点,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心情。
三、教材分析1、《我们奇妙的世界》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展现了世界的奇妙,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海底世界》从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和矿产等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的丰富和有趣。
3、《火烧云》描绘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瑰丽景色。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3)积累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生字词的读音和用法等。
2、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仿写法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大自然的美景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范读和正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窗口。
在这一环节,我运用图片,创设意境。
让学生欣赏日出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阳光给全世界带来光明和温暖,没有黑暗和寒冷。
促使孩子们产生渴望学习的兴趣,形成学习冲动的教学效果。
七【导学释疑】一、自主学习1、诗歌里到底都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去读读这首诗歌。
1、读一读: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一画:画出本课生字,多读几遍。
3、理解课文内容。
4、写一写:“彤”、“陪”、“霞”、“趁”二、小组合作:1、自由朗读诗歌,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与小组讨论。
2 、说一说: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
3、想一想:每一小节诗写了什么,小组交流。
三、班内展示:一、口语交际:1、各小组派出代表说说每一小节写了什么?2、交流交流读了课文后的感想。
白马崾先五校共同体集体备课三年级语文科导学稿执笔人:张毓执笔人单位:白小课时安排:2课时时间:2013、6、3集体备课备注一、课题《太阳是大家的》第2课时二、学习目标: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感受诗意。
太阳是大家的,世界是大家的。
2 、“彤”字本音读第二声“tóng”,在ABB式词组中变成第一声“tōng”。
3 、课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孩子、小树和鲜花的朋友,显得亲切、易懂。
诗歌中把孩子、小树和鲜花并列,是因为它(他)们都有蓬勃的生命力。
这样写显得新奇、有诗意。
三、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红彤彤晚霞陪着浪花睡觉趁着睡梦2 、齐读描写“太阳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段落。
【导学释疑】一、听中想象,感知全文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太阳是大家的》一课。
请几名同学把课文读一遍。
同学们边听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
二、自主学习1、文中哪小节写了太阳做的好事?2、把描写太阳动作的词语画上圆圈,并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三、小组合作:1、假如你是盛开的鲜花,你是茁壮的小树,你是花间嬉戏的蝴蝶,你是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或者你就是你自己,当你沐浴着阳光,享受着温暖,让我们怀着这份快乐,带着对太阳的爱,再来读读这一小节。
2、老师引读第一小节。
太阳就要从西山落下了,她要去哪儿?引读第三小节。
她为什么要到别的国家去?那里的小朋友和鲜花正在睡梦中等她、盼她做什么喃?三、班内展示:1、刚才我们通过体会作者的心情,与作者一起分享了有趣的太阳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生活中,我们对太阳很熟悉了,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太阳的知识呢?愿意说出来让我们了解吗?2、全班交流,感悟中心四、拓展延伸1、师:同学们学了这首诗歌,你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写什么呀?2、交流体会,感悟中心五、布置作业:2.,每当庄严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你的心情时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一面五星红旗》4. 请你用庄严的声音再读课题。
板书:课题【导学释疑】一、自主学习:1、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国旗的知识。
2、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3、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4、读了课文后,你对题目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5、把不懂的地方标出来二、小组合作1、在组长指导下互相检测生字、生词掌握情况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班内展示1、指名读课文,讲解字词。
2、质疑答题。
3、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巩固提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如何划分?【拓展延伸】以围绕“热爱祖国为荣”的情感线索,带动学生深入细致地研读课文对人物动作的细微描写,揣摩人物内心,体味人物的爱国情感。
说说为什么喜欢?Array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吗?2、“我” 宁愿挨饿也不愿拿国旗换面包,可“我”到底需不需要面包呢?请拿笔从课文中划出他当时的处境?3、当他知道可以用红旗换面包时,他会想什么?4请你把描写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句子画下来5找出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及原因三、小组合作1、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
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
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来到一座小镇,走进一家面包店。
读想像他此时的状态怎么样?“荒无人烟”是什么意思?2、这位老板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小组一起读4-12。
猜一猜,那个面包多少钱?这么便宜的东西,他都不愿给我,要和我公平交易,可后面,他却愿帮我付医药费,再猜猜,这医药费大概会要多少钱?为什么这个老板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这样吧!我们读课文,找句子,再小组讨论。
四、班内展示1、当面包店老板提出要用红旗换面包时,作者当时会想些什么呢?说说你的想法2、抓住文本中“吃力”“趔趔趄趄”“久久地凝视”等词语。
说说你的理解。
白马崾先五校共同体集体备课三年级语文科导学集体备课备注【巩固提升】搜集热爱祖国或跟国旗有关的故事读一读。
【拓展提升】他用生命捍卫着国旗的尊严。
使你领悟到了什么呢?【检测反馈】二、比一比,再组词。
竖()胆()踪()换()摊()坚()担()棕()唤()滩()三、填量词。
一()红旗一()巨石一()小镇一()商店一()面包一()鲜花四、选择正确读音。
1、我把它系(jìxì)在筏子上。
2、他冲(chōng chòng)我竖起大拇指。
3、我向老板说明了自己的处(chùchǔ)境。
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
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
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教学过程:【导学释疑】一、自主学习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2. 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 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小组合作1、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2、认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3、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三、班内展示1、选几组同学读词。
2、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听后指名回答问题。
白马崾先五校共同体集体备课三年级语文科导学稿执笔人:张毓执笔人单位:白小课时安排:2课时时间:2013、6、3集体备课备注一、课题《卖木雕的少年》第2课时二、学习目标:1、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3、搜集各种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交流同学们所了解的世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温故知新】四、把词语补充完整。
()面()方()嘴()舌成()上()()紫()红大吃()惊神气()足()模()样()湖()海五、照样子写句子。
我们到宾馆外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
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导学释疑】一、复习导入,感知全文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卖木雕的少年》一课。
请你读一读字词。
请几名同学把课文读一遍,同学们边听边想:少年面对中国阿姨的为难怎么做的?【自主学习】1、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2、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3、你们觉得课文中哪部分最令你感动?4、哪些词语用得最好?你感受到什么了?5、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合作】1、小组内讨论课文哪些段落使你感受到友情。
2、学生勾画词语并交流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课文能分几段。
【班内展示】1、指明读课文,讲解字词。
2 说说自己的感想或收获3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巩固提升】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其中的含义。
1、学生自学课文。
Array2、学生读课文后,谈感受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同样带给我们感动。
下面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哪里描写的最令你感动?你能包含感情把这段读一读吗?3、哪些词语用得最好?说出你的感受?4、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表现救援队工作情况的词句,说说这些词句说明什么?4、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合作1、那么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
3. 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班内展示1、说说读完课文后的感想。
2、指明读课文,讲解字词3、说说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4、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感情?[AABC,如“比比皆是”“斤斤计较”“心心相印”“欣欣向荣”Array“咄咄怪事”。
第二种,前后两字均叠用,其公式为AABB,如“日日夜夜”“形形色色”“战战兢兢”“鬼鬼祟祟”“层层叠叠”“熙熙攘攘”。
第三种,后两字叠用,其公式为ABCC,如“神采奕奕”“温情脉脉”“虎视眈眈”“喜气洋洋”“逃之夭夭”。
诵读上述成语,不难发现,不管是以何种形式重叠的成语,都念两拍,如“扬扬/得意”“兢兢/业业”等,其节拍形式为XX/XX。
整个成语读起来节奏鲜明,琅琅上口,韵味无穷,富有音乐美。
同时,成语的叠字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使成语的表现力大大加强。
学生积累这些成语,多读几遍,感受成语的音韵美。
同时学生用这些成语试着说句子,学生是否了解成语的意思.3、日积月累第一项是“读读认认”,让学生通过熟字增加偏旁认识生字。
生字的读音多数和熟字不同,要纠正学生读错音的情况。
如,“郎、廊、厅”读后鼻音,“置、岔”读翘舌音。
第二项是“读读背背”,选了五句表现友谊的名句。
这几句意思不算太难理解,引导学生熟读成诵。
白马崾先五校共同体集体备课三年级语文科导学稿执笔人:张毓执笔人单位:白小课时安排:2课时时间:2013. 6/3集体备课备注4、趣味语文本组“趣味语文”是“说‘言’”。
一个普通的“言”字,竟可以构成这么多的词语来表达不同的含义,这充分展示了汉语丰富的表现力。
四、教学过程【导学释疑】1、自主学习(1)口语交际读提示,了解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内容1、请把你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2、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故事要生动、具体;3、表述要清楚、流畅、态度自然(3)我的发现1、说说你读后发现了什么?2、说说你还有哪些学习汉字的方法?(2)日积月累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4)趣味语文请你自己读一读。
2、小组合作(1)口语交际小组内,每个同学讲述自己的材料,相互评价。
(2)我的发现交流词语的规律(3)日积月累集体备课备注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
(4)趣味语文启发学生拓展一下,由“言”构成的词语还有哪些?交流交流3、班内展示(1)口语交际各小组派出代表班上交流,其他组可以提问题,可以进行评价,可以谈听后的感受。
(2)我的发现举出文中的例子,互相谈谈你是运用哪种方法读懂的。
(3)日积月累谈谈理解,练习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