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小升初综合教案第七课时(定稿)
- 格式:docx
- 大小:28.11 KB
- 文档页数:7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专为小升初阶段的学生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语文学科的知识点和能力,为升入初中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涵盖语文的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技巧、古文学习等方面,通过系统的教学和练习,使学生能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二、第一章节:基础知识与语音1.教学目标:(1)掌握汉语拼音的基本规则和声韵调的发音方法。
(2)学习并熟练运用常用的汉字和词语。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内容:(1)汉语拼音的复习和巩固。
(2)常用汉字和词语的学习。
(3)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3.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2)通过小组讨论和口语表达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三、第二章节:阅读理解1.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3)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2.教学内容:(1)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策略。
(3)阅读理解的实践练习。
3.教学方法:(1)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提供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阅读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3)进行阅读理解的实践练习,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第三章节:写作技巧与实践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
(2)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内容:(1)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策略。
(3)写作实践练习。
3.教学方法:(1)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提供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目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
(3)进行写作实践练习,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五、第四章节:古文学习与理解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帮助学生掌握古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方法。
(3)提高学生的古文翻译和理解能力。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小升初语文复习教课设计第一课时:单元复习(一)教课目的:1、复习、梳理第一、二单元课文重点。
2、复习联系生活实质意会文章包含道理的方法;复习领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一样方法;复习领会作者表现民族特色的方法。
3、背诵《文言文两则》《急忙》以及《与日俱增》中的内容,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句。
教课过程:一、《文言文两则》1、熟读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以及重点字词的意思。
2、背诵课文。
3、知道两篇文言文揭露的道理。
二、《急忙》1、朱自清的散文,表达作者对光阴流逝感觉无奈和痛惜的心情。
2、联系生活实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海洋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背诵全文。
三、《桃花心木》1、借物喻人的散文,借树苗的成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 " 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 的育苗方法,说了然在艰辛环境中接受考验、战胜依靠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联系生活实质理解种树人的一番话以及作者的感悟。
四、《北京的春节》1、作者老舍,描述了北京春节的风气风俗,显现了中国节日风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与喜欢。
2、文章以时间为次序,以人们的活动贯串全文。
3、复习领会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第二课时:单元复习(二)教课目的:1、复习、梳理第三、四单元课文重点。
2、复习掌握主要内容,领会表达感情;复习外国名著,领会作品人物思想感情。
3、背诵《为人民服务》以及《与日俱增》中的内容。
教课过程:一、《十六年前的回想》1、课文准时间次序写了哪些事?2、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小升初语文教案教案:小升初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升初语文考试要求;2.掌握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3.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4.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基础知识巩固:重点复习课本主要内容,掌握基础知识;2.写作指导:讲解常见写作题型的写作方法和技巧;3.应试技巧:讲解小升初语文考试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基础知识巩固通过多媒体、课堂讲解等方式,对小升初语文教材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总结,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3.写作指导针对小升初语文写作题型,讲解写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应试技巧讲解小升初语文考试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应试的能力。
5.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6.归纳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巩固学生的知识记忆,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评价:通过小组合作、个人练习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价。
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语文素养的综合评价。
五、教学资料:课本、多媒体教材、考试辅导书等。
六、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黑板、投影仪等。
七、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写作,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
组织学生参加语文比赛、写作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八、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小升初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小升初语文考试的题型和要求;2. 掌握常见的语文知识点和解题技巧;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小升初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题型;2. 熟练运用语文知识点进行解题;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和分析语文题目的意思和要求;2. 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解题;3.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语文教材;2. 教具:黑板、多媒体设备;3. 学具:作文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和总结小升初语文考试的题型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语文考试常见题型(15分钟)1. 阅读理解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短文来完成与文中内容相关的问题,包括细节理解、推理判断等。
2. 选择题:要求学生根据题干和选项选择正确的答案,涉及字音、字形、词义、词语搭配等知识点。
3. 改错题:要求学生找出短文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改,包括词语、标点、语法等方面的错误。
4. 作文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写作,包括议论文、记叙文、应用文等不同的文体。
三、讲解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15分钟)1. 阅读理解题:要注意细读短文,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细节,找到正确答案的依据。
2. 选择题:要注意审题和选项之间的差异,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判断。
3. 改错题:要仔细观察和思考,在修改时考虑语法规则和逻辑关系。
4. 作文题:要注意文体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合理运用语言表达思想。
四、练习和讲评(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小升初语文考试中的典型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在大家完成后进行讲评,指导学生正确解题和写作。
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优秀作文的故事、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六、布置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小升初语文考试作文,然后进行批改和讲评。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升初语文考试的题型和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解题技巧和写作方法。
2024年小升初语文综合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古诗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古诗文理解与赏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的快速捕捉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诗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中的理解与分析,作文写作的创意表达。
教学重点:古诗文阅读技巧,现代文阅读方法,作文写作的基本框架及语言知识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古诗文中的画面,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想象,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2. 古诗文阅读(20分钟)(1)讲解古诗文阅读技巧,如关注作者、背景、注释等。
(2)举例分析,指导学生运用技巧进行阅读。
(3)随堂练习,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3. 现代文阅读(20分钟)(1)讲解现代文阅读方法,如快速捕捉信息、分析问题等。
(2)举例分析,指导学生运用方法进行阅读。
(3)随堂练习,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4. 作文指导(20分钟)(1)讲解作文写作方法,如构思、选材、表达等。
(2)举例分析,指导学生进行创意表达。
(3)随堂练习,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
5. 语言知识(15分钟)(1)讲解语言知识点,如成语、词语辨析等。
(2)举例分析,指导学生运用知识点。
(3)随堂练习,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古诗文阅读:技巧、分析、练习2. 现代文阅读:方法、分析、练习3. 作文指导:方法、创意、练习4. 语言知识:知识点、运用、练习七、作业设计1. 古诗文阅读:阅读《静夜思》,分析其意境与情感。
2. 现代文阅读:阅读《草原》,概括文章主题。
3. 作文: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学生自由发挥,教师批改。
4. 语言知识:找出句子中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文作品,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2024年小升初语文第讲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讲教学内容选自2024年小升初语文教材第七章《人物描写》部分,详细内容包括:人物描写的概念、人物描写的方法、人物描写的分类、人物描写的作用及人物描写的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概念、方法、分类及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人物描写方法表达人物形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描写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及其运用。
难点:如何将人物描写方法灵活运用于实践,刻画出生动、形象的人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著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发学生对人物描写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人物描写的概念。
(2)讲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分类及作用。
(3)分析教材中的典型人物描写案例。
3.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案例为基础,进行人物描写方法的讲解。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进行人物描写实践。
5. 互动环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人物描写方法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人物描写概念2. 人物描写方法(1)肖像描写(2)动作描写(3)语言描写(4)心理描写3. 人物描写分类(1)正面描写(2)侧面描写4. 人物描写作用5. 人物描写实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人物描写方法,创作一个200字左右的人物描写片段。
答案示例:他穿着一件破旧的军大衣,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一双深邃的眼睛,透露出坚定与执着。
他的双手粗糙,指甲里满是泥土,一看就是长期辛勤劳作的结果。
他走起路来,腰板笔直,每一步都显得那么有力。
他说话声音洪亮,铿锵有力,让人感受到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2. 作业要求:结构清晰,语言流畅,人物形象生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讲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查找不足,为下一讲做好准备。
小升初语文教案目录第一部分夯实基础第一讲查字典……………………………………………………第二讲多音字……………………………………………………第三讲错别字……………………………………………………第四讲近义词……………………………………………………第五讲反义词……………………………………………………第六讲多义词……………………………………………………第七讲关联词……………………………………………………第八讲扩句………………………………………………………第九讲缩句………………………………………………………第十讲造句………………………………………………………第十一讲句式转换…………………………………………………第十二讲修改病句…………………………………………………第十三讲标点符号…………………………………………………第十四讲成语………………………………………………………第十五讲修辞手法…………………………………………………第二部分能力拓展第一讲古诗词名句………………………………………………第二讲格言、谚语、歇后语……………………………………第三讲综合知识…………………………………………………第四讲阅读之理解词语…………………………………………第五讲阅读之理解句子…………………………………………第六讲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第七讲提炼中心和作者观点……………………………………第八讲回答问题…………………………………………………第九讲审题和立意………………………………………………第十讲选材和构思………………………………………………第三部分模拟试卷试卷一………………………………………………………………试卷二………………………………………………………………试卷三……………………………………………{…………………试卷四………………………………………………………………试卷五………………………………………………………………试卷六………………………………………………………………试卷七………………………………………………………………试卷八………………………………………………………………试卷九………………………………………………………………试卷十………………………………………………………………第一部分夯实基础1、填空(1)当不知道“奉”的读音时,应该用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再查_____。
提前学1第一课时一、经典成语①戴圆履方: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
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间。
语出西汉刘安《淮南子》“戴圆履方,抱表怀绳,内能治身,外能得人。
”②萱草忘忧:传说食萱草能令人忘忧,指想法解忧。
《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同‘萱’)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
背,北堂也。
”③黄耳传书:黄耳,犬名;书,书信。
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
后比喻传递家信。
《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
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
其后因以为常。
”二、经典诗歌凯风①《诗经》(春秋)凯风自南,吹彼棘心②。
棘心夭夭③,母氏劬劳④。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⑤。
母氏圣善⑥,我无令⑦人。
爰⑧有寒泉?在浚⑨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⑽黄鸟,载⑾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注释①凯风:和风。
一说南风,夏天的风。
这里喻母爱。
②棘心:酸枣树初发的嫩芽。
这里喻子女。
③夭夭:树木嫩壮貌。
④劬(qú)劳:操劳。
劬,辛苦。
⑤棘薪:长到可以当柴烧的酸枣树。
这里比喻子女已长大。
⑥圣善:明理而有美德。
⑦令:善,好。
⑧爰(yuán):何处。
一说发语词,无义。
寒泉:卫地水名,冬夏常冷。
⑨浚(xùn):卫国地名。
⑽睍(xiàn)睆(huǎn):犹“间关”,鸟儿宛转的鸣叫声。
一说美丽,好看。
⑾载:传载,载送。
译文和风煦煦自南方,吹在枣树嫩芽上。
枣树芽心嫩又壮,母亲养儿辛苦忙。
和风煦煦自南方,枣树成柴风吹长。
母亲明理又善良,儿子不好不怨娘。
寒泉之水透骨凉,源头就在浚邑旁。
母亲养育儿七个,儿子长成累坏娘。
黄雀婉转在鸣唱,悦耳动听真嘹亮。
母亲养育儿七个,难慰母亲不应当。
简析这是儿子歌颂母亲并深感自责的诗。
全诗四章,每章四句。
各章前二句,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意象构成有声有色的夏日景色图;后二句反覆叠唱的是孝子对母亲的深情。
初中语文小升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表现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品质。
(3)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分析课文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
3. 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炼中心思想。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音乐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学习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2)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情感。
(3)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炼中心思想。
5. 实践环节:(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头作文。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心思想的体会。
6. 总结反馈:(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第柒讲【古文理解】万世师表——《论语》1、了解《论语》相关知识,识记《论语》十二章;2、积累相关实词,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3、熟悉《论文》十二章解析及主题思想,并熟练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温故.而知新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饭疏食,饮水.2、下列文言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孔子极力赞赏颜回的哪一种品质?颜回的“不改其乐”包含了什么道理?5、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对于学习,你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说说你的观点。
思考:你知道他们在拜谁,为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前祭拜是一种美好寄托和祈愿。
孔子作为智慧和学问的象征,代表着考生们对考试成功的向往和期待。
考生们希望能够得到孔子的庇佑和指引,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因此,考生们在考试前给孔子送吃的,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寄托和祈愿。
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意思是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
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而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还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
提前学7第七课时一、经典成语①方枘圆凿:枘(ruì),榫头;凿,榫眼;卯眼。
方形的榫头,圆形的卯眼。
比喻格格不入、不相容、不适宜。
战国·楚·宋玉《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jǔyǔ)而难入。
”②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出自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
”③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出自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
”二、经典诗歌灞陵①行送别(盛唐)李白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②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③,紫阙④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注释①灞陵:也作“霸陵”,即白鹿原。
汉文帝陵寝之地,因有灞水,遂称灞陵。
②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时代著名诗人,“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他曾为避难南下荆州,途中作《七哀诗》,表现战乱之祸害,诗中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句。
③西京:即唐朝都城长安。
④紫阙:紫色的宫殿,此指帝王宫殿。
一作“紫关”。
译文我和您相别在灞陵亭上,灞河水在不停地流淌。
无花的古树发人思古之幽情,萋萋的春草更能引起离人的感伤。
我向路人询问脚下的小路通向何方?路人说这是当年王粲南下时的古道。
原来这古道还曲曲折折通向长安城中的宫殿,可惜宫殿已被浮云遮蔽笼罩。
这西下的夕阳已是使我断肠愁绝,何况又不知从何处传来了离歌声声呢?《灞陵行送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此诗抒写行者和送行者的离情别绪,同时蕴含着作者对政局的忧虑。
诗中运用灞水、紫阙、古树、春草等意象,构成了一幅令人心神激荡的景象,并向历史和现实多方面扩展,因而给人以世事浩茫的感受。
三、精品古文读孟尝君传王安石世皆称①孟尝君②能得士③,士以故归④之,而卒⑤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孟尝君特⑥鸡鸣狗盗⑦之雄⑧耳⑨,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⑩齐之强,得一士焉,宜⑾可以南面⑿而制⒀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释①称:称颂,赞扬。
②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公子(贵族),封于薛地(今山东省滕县东南)。
③士:士人,指品德好、有学识或有技艺的人。
④归:投奔,投靠。
⑤卒,终于,最终。
⑥特:只,仅,不过。
⑦鸡鸣狗盗:孟尝君曾在秦国为秦昭王所囚,有被杀的危险。
他的食客中有个能为狗盗的人,就在夜里装成狗混入秦宫,偷得狐白裘,用来贿赂昭王宠妃,孟尝君得以被放走。
可是他逃至函谷关时,正值半夜,关门紧闭,按规定要鸡鸣以后才能开关放人出去,而追兵将到。
于是他的食客中会学鸡叫的人就装鸡叫,结果群鸡相应,终于及时赚开城门,逃回齐国。
后成为孟尝君能得士的美谈。
⑧雄:长、首领。
⑨耳:罢了。
⑩擅:拥有。
⑾宜:应该⑿南面:指居于君主之位。
君王坐位面向南,故云。
⒀制:制服。
译文世人都称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他终于借助他们的力量,从虎豹一样凶恶的秦国逃走。
哎呀!孟尝君只不过是些鸡鸣狗盗之徒的头目罢了,哪里能说是得到了贤士!是这样的话,他完全可以凭借齐国的强大力量,只要得到一个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在南面称王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读孟尝君传》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驳论文。
作者在文中别出新见,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手法,通过对“士”的标准的鉴别,驳斥了“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观点,无可辩驳地把孟尝君推到“鸡鸣狗盗”之徒的行列。
全文转折有力,严劲紧束,体现了笔力之绝。
全篇只有四句话,八十八字却有四五处转折,而且议论脱俗,结构严谨,用词简练,气势轩昂。
四、美文诵读第一次盼望史铁生那个礼拜日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很久之前就答应了。
就在那个礼拜日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望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前一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走那?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
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
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
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要去的!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蹲在土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儿。
我蹲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不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大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
我蹲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
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呀?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我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走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
我还没有他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
去,母亲说下午,准去。
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
醒来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
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
我看看天,还不晚。
还去吗?去。
走吧?洗完衣服。
这一次不能原谅。
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是母亲应该知道。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
我一声不吭,盼着。
我想我再不离开她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
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速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
那个礼拜日,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
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礼拜日,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五、语文知识诗歌鉴赏一、应考策略1.辨类型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①送别类。
抒发和亲人朋友的离情。
②思乡怀亲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的思念。
③怀古类。
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
④战争或边塞类。
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
⑤闲适归隐类。
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⑥民生疾苦类。
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从诗歌表现手法来看,类型有::①借景抒情类。
借景物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②托物言志类。
托物显示自己的某种思想或品质。
2.找意象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
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意象都是有特定喻意的。
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
3.定感情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
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4.找技巧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①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等五种。
②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等。
③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想象、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卒章显志、明贬实褒、以小见大、即事抒怀、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重章叠唱等。
5.下结论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6.品风格诗歌鉴赏的最后,要体会出诗歌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达到的表达效果。
相关的术语有: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诗歌赏析的常见题型1.主旨情感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
解答这类题目,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写的形象特点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者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题格式:这首诗通过()形象或景物,写出了()的情境或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主旨情感”应答材料:忧国忧民,或怀古伤今,或建功立业,或忆友怀旧,或思念亲人,或寄情山水,或怀才不遇,或蔑视权贵,或相知相见,或离情别恨。
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问题: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