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大鼠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脑内VEGF的表达与出血性转化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174.22 KB
- 文档页数:2
HIF-1α及VEGF在大鼠脑室出血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脑室出血是增长迅速,致死率高的神经外科急症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而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因此,开展关于脑室出血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治疗的研究,对于提高其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脑室出血发生发展中,缺氧缺血是导致脑细胞损伤和合并脑水肿的重要原因,而HIF-1α和VEGF是重要的缺氧缺血相关分子。
HIF-1α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响应缺氧的关键转录因子,其激活导致VEGF的表达增加,从而刺激新血管生成和修复。
因此,对于研究HIF-1α和VEGF在大鼠脑室出血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可以深入了解脑室出血发生的机制和缺氧缺血的影响,为治疗脑室出血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HIF-1α和VEGF在大鼠脑室出血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潜在意义,为深入了解脑室出血发生的机制和缺氧缺血的影响提供依据,为治疗脑室出血提出有效的治疗策略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1. 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健康的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内源性血凝酶模型建立大鼠脑室出血模型。
2. 样本处理收集模型动物的脑组织样本,采用免疫荧光、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
3.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探讨HIF-1α和VEGF在大鼠脑室出血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潜在意义。
四、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通过实验方法,探讨HIF-1α和VEGF在大鼠脑室出血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潜在意义。
研究结果将为深入了解脑室出血发生的机制和缺氧缺血的影响提供依据,为治疗脑室出血提出有效的治疗策略和方法。
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李海燕;张祥建;张丽英;胡书超;祝春华;刘春燕【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04(7)15【摘要】目的探讨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于大鼠尾壳核注射自体尾动脉血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动态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动态观察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脑出血后VEGF在脑组织内的表达.结果大鼠脑出血后脑含水量于24 h开始明显升高,48 h 达高峰并持续到72 h,与病灶对侧及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脑出血后脑内VEGF阳性细胞数随时间逐渐增多,以24 h,48 h,72 h最为显著,7 d时呈现血管样结构.结论脑出血后脑内VEGF的表达与脑水肿相关,且VEGF可促进血肿周围组织的血管增生,可能对脑出血后的组织修复起促进作用.【总页数】3页(P1046-1048)【作者】李海燕;张祥建;张丽英;胡书超;祝春华;刘春燕【作者单位】050000,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050000,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050000,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050000,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050000,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050000,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4【相关文献】1.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MMP-9的表达及其意义 [J], 吴家幂;刘胜达2.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Toll样受体4的表达及意义 [J], 李俐涛;张祥建;尹静;杨燚3.实验性大鼠脑梗死后脑组织环氧合酶-2的表达及意义 [J], 陈左然;张祥建;许莉;胡书超;李海燕;张丽英;刘瑞春4.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NF-κB的表达及意义 [J], 胡书超;张祥建;李海燕;张丽英5.VEGF和MMPs在实验性脑积水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J], 文志华;张子衡;陈卫国;郭国炳;袁先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鼠脑出血后AQP—4、CRP及VEGF的表达与脑水肿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后不同时间水通道蛋白-4(AQP-4)、C-反应蛋白(CRP)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脑水肿的相关性。
方法将9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18只,实验组72只。
其中对照组为假出血模型,实验组采用立体定向仪建立大鼠脑出血的模型,在脑出血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的变化。
分别断头取脑,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RP、VEGF,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AQP-4。
结果实验组6 h到14 d 足印迹试验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AQP-4、CRP和VEGF表达在6 h即升高,24 h、48 h、3 d、7 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脑出血后AQP-4、CRP、VEGF呈现过度表达,其动态变化与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反应、脑细胞水肿存在一定联系。
推测三者参与了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与消退。
[Abstract] Objective To make discussions over the expressions at different times AQP-4,CRP and VEGF after cerebral hemorrhage of rat as well as the relevance with cerebral edema. Methods 90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including 18 rats)and experimental group (including 72 rats).The control group was the model of false bleeding.As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stereo-tactic techniques were adopted to establish the model of cerebral hemorrhage of rats.After the cerebral hemorrhage,observations were made on the changes of rats′neurological functions at different time.After that,the heads of ra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ut to get the brain.The ELISA method was adopted to test the serum CRP and VEGF,and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adopted to test the brain tissue AQP-4. Results The foot imprinting test from grade 6 h to 14 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or P<0.01).AQP-4,CRP and VEGF expression increased at 6 h,and increased obviously at 24 h,48 h,3 d and 7 d.Besides,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P<0.01). Conclusion After the cerebral hemorrhage,there is over-expression of AQP-4,CRP,and VEGF;besides,the dynamic change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ive with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reaction and cerebro-cellular edema.It is speculated that the above three factors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formation and regression of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edema.[Key words] Incerebral hemorrhage;Aquaporin-4;C-reactive protein;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Brain edema腦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危险、残死率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疾病,为目前严重损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并呈现出逐渐向青年人发展的趋势。
3日龄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VEGF表达变化探讨目的:探讨3日龄未成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白质中VEGF的表达变化规律,研究VEGF在早产儿脑损伤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为干预治疗打下理论基础。
方法:92只体重6.5~10.5 g新生3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缺氧缺血)50只和对照组(假手术)42只,实验组死亡10只,对照组死亡2只,故进入实验的两组均为40只。
实验组大鼠右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后予以低氧(6%O2+94%N2)处理4 h,以建立动物模型。
对照组仅分离右侧颈总动脉,不予以结扎和缺氧处理。
术后12、24、48、72 h及7 d处死8只大鼠,取脑组织,制备光镜石蜡标本。
VEGF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采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VEGF阳性单位表达的AU值。
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神经元、内皮细胞、软脑膜细胞、胶质细胞等均可见VEGF表达。
表达变化以胼胝体和脑室周围白质部位明显。
对照组VEGF的表达较弱,且随时间的增加,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于缺氧缺血12 h表达开始增加,缺氧缺血24 h表达达到高峰,7 d时恢复至正常,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VEGF的表达在12、24、48、72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未成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VEGF蛋白的表达于缺氧缺血12 h开始增加,于24 h达到高峰,7 d降至正常,说明VEGF在其发病机制中有一定作用。
随着围产医学的进步,早产儿脑损伤日益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研究报道,早产儿这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由脑白质损伤所致[1]。
最近研究表明,众多细胞因子参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发病过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其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
大鼠脑冲击损伤后VEGF的表达与损伤后存活时间关系的实验研究吴克荣;崔建华;顾玉林;孟林;任新林;达徐平;刘国庆【期刊名称】《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6(26)2【摘要】目的:研究大鼠脑冲击损伤后不同时间段内大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抗体表达的规律性.方法:试用改良的大鼠冲击脑损伤方法,制备成物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大脑进行VEGF标记.观察脑损伤后不同时段处死标本中VEGF阳性标记细胞数、阳性细胞面积和阳性细胞灰度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损伤后1 h VEGF即开始表达,24h达到高峰,48h后开始下降,7天后降至正常水平.结论:脑损伤后脑中VEGF的表达有一定的规律性,与脑损伤后组织修复有一定相关性,为脑损伤后存活时间的判断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指标.【总页数】3页(P85-87)【作者】吴克荣;崔建华;顾玉林;孟林;任新林;达徐平;刘国庆【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南通,226001;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技术处;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技术处;南通市公安局法医室;如皋市公安局法医室;南通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南通,226001;南通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南通,22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795.1【相关文献】1.大鼠脑损伤后EPO及其受体表达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J], 李伟;齐麟2.大鼠脑挫伤后GFAP和iNOS表达与损伤时间关系的实验研究 [J], 王炜煜;秦启生;易继林3.中药脑泰方对大鼠脑缺血后VEGF和Angiopoietins表达的实验研究 [J], 宋祯彦;周瑜;王珊珊;龚胜强;刘晓丹;李平;王国佐4.小鼠脑损伤后GFAP表达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J], 周君;熊平;李元新;王伟平;何海军;唐群;罗国厂;巫智勇5.小鼠脑挫伤后CB2R的表达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J], 陈京伟;官大威;王鹏飞;张孟周;张忠铎;程浩;孙英富;温书恒;郭相伸;赵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撤循环学杂志,2021,31(1):54 — 57,62 © 2021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CIRCULATIONd o i : 10. 3969/j. issn. 1005 — 1740. 2021. 01. O i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抗凝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脑梗 死患者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俛晓俊钟璟仪刘就娣郭建军郑博文[中图分类号]R446. 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 1740(2021)01 — 0054 — 05【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生长因子(VEGF )水平对抗凝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的 独立风险因素和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依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脑出血,将其分为出血转化组(n = 57)和未出血组(n = 40),比较两组有关因素的差异,并采用C O X 回归分析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独 立危险因素。
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V E G F 水平对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结果:在年龄、女性 患者、有糖尿病史、有高血压病史、有心脏病史、血清V E G F 水平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_P<0. 05)。
进一步 分析,有糖尿病病史(P = 0. 005)和血清V E G F 水平升高(_P=0. 003)是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的独立风险因素。
血 清V E G F 水平预测脑梗死出血转化的最佳临界值为240pg/m l ,敏感度为50%,特异度为93%。
结论:血清VEGF 水平对采用抗凝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出血转化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V E G F ;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脑梗死;出血转化The Predictive Value of VEGF f or Anticoagulation Combined with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in Treatment of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N I X i a o -jun ,Z H O N G J i n g -yi ,L I U J i u -di ,G U O J i a n -jun ,Z H E N G B o -w e nPeople's Hospital of Zengcheng District,Guangzhou City,Guangzhou 511300,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 丁o e x p l o r e w h e t h e r t h e s e r u m V E G F level i s a n independent risk fa c t o r a n d p r e d ic tiv evalue fo r hem orrh agetra n sform ationinpatients w ith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w ithan ticoagulaantiplatelet aggrega tion. M ethod : 97 patients w 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 ere re trosp ectiv ely analyzed. A cco rd in g to w h eth er cerebral h em orrh age o ccu rred w ithin 6 m o n th s ,they w ere divided into hem orrh agic tra nsform ation g rou p (n = 57)andnonh em orrh agicg rou p (n =40).T h ed ifferen ces o f relatedfc o m p a r ed , and the independent risk fa ctors of h em orrh agic tra n sform ation w ere a n a ly z e d b y C o x regression. T h e p redictive value o f serum V E G F level fo r h em orrh agic tra nsform ation w as analyzed b y receiver opera 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esults : Th e re w eresignificantd ifferen cesina g e ,femaee p a tie n ts,h istoryote n s io n , h istoryo f heart disease and serum V E G F levelbetw een 1^h e tw o grou p s (P <0. 05). F sh ow ed that diabetes h istory(P = 0. 005)and elevated serum V E G Flevel(P = 0. 003)w ereitors fo r h em orrh agic tra n sform ation in patients w ith cerebral infarction. T h e best c u t-o ff value o f serum V E G F level in pred ictin g h em orrh agic tra nsform ation o f cerebral infarction w as 240p g /m l,w ith sen sitivity o f 50% and sp ecificity o f 93%. Conclusion : Serum V E G F le v e l,has certainclinicalreference value fo rhem orrh agettients w ith cerebralin farction t reatedw ithan ticoagula tion com b in ed w ithantiplatelet aggrega tio【Keywords 】 V E G F ; A n tico a g u la n t; A n tip la te le t; C erebral in fa rction ; H em orrh a g ic tra nsform ation* [基金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A 2017264)[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广州511300 本文 2020-11-10 收到,2020-12-06 修回临床研究►徴循环学杂志2021年第31卷第1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抗凝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5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Factor,V E G F)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促血 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通透性增加、细胞外基质变性、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血管形成 等作用。
ERK5在大鼠脑梗死和脑出血转化中的激活表达作者:聂葵葵脱淼梁东新宋玉强来源:《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年第03期][摘要] 目的观察持续性脑缺血及脑出血转化时大鼠脑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RK5)的激活表达情况。
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持续性缺血组、脑出血性转化组、假手术组,各40例。
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出血性转化组分别在大脑中动脉栓塞4、8、16、24 h后拔除栓线,再灌注24 h;持续性缺血组在4、8、16、24 h后不拔除栓线继续栓塞24 h。
假手术组手术过程和时间与出血性转化组相同,但不栓塞大脑中动脉。
术后2 h应用BERDERSON评分法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TTC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及出血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磷酸化ERK5(p-ERK5)及ERK5的蛋白激活表达水平。
结果持续性缺血组和脑出血性转化组大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
TTC染色显示,脑出血性转化组8、16、24 h时在脑梗死范围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出血转化。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持续性缺血组和脑出血性转化组各时间点p-ERK5蛋白表达量增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02~91.85,q=4.58~18.66,P0.05)。
结论大鼠脑缺血及脑出血转化可以诱导ERK5的激活,参与脑缺血与出血转化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出血性转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7;大鼠[中图分类号] R743.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2096-5532(2018)03-0354-05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它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可以威胁病人的生命。
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临床常用方法有溶栓、抗凝和抗血小板等内科治疗以及血管内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1-2]。
而溶栓治疗有引发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的可能。
SD大鼠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脑内VEGF的表达与出血性转化的关系目的:研究大鼠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脑内VEGF的表达与出血性转化的关系。
方法:建立大鼠自体血栓脑梗死模型,选择栓塞后不同时间点(6、9、12、24、30 h),采用Western Bloting方法测定缺血半暗带区VEGF 表达,比较溶栓组和对照组的差异,观察VEGF的表达与出血性转化的关系。
结果:两组24 h VEGF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P<0.05);出现出血的大鼠脑组织VEGF 半定量数值均明显高于该组均值。
结论:大鼠自体血栓脑梗死后静脉溶栓治疗有促进缺血侧脑组织VEGF表达的趋势,VEGF可能与出血性转化形成有关。
标签:急性脑梗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静脉溶栓;出血性转化在时间窗内通过静脉溶栓恢复血流是抢救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的有效手段[1]。
继发性出血转化(HT)是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最严重的并发症。
HT发生的相关机制涉及继发性纤溶亢进、血管壁坏死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等[2]。
其中,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受多种因素调控,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血管通透性因子,可以在数分钟内直接改变血脑屏障对一些大分子蛋白的通透性。
动物实验证实,急性脑梗死后VEGF在缺血半暗带表达增加,因而有可能在静脉溶栓后促进HT的发生[3]。
目前对于VEGF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缺血半暗带的早期表达尚不清楚,本研究尝试对其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Spraque Dawley大鼠80只,雌雄对半,体重300~3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脉溶栓组和对照组,根据栓塞后时间间隔(6,9,12,24,30人)再等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8只。
各个亚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大鼠自体血栓脑梗死模型大鼠经3.5%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每公斤体重10 ml),仰卧位固定,颈正中切口,分离、结扎右侧颈总、翼额、颈外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