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式全自动快速充电器电路图
- 格式:doc
- 大小:150.50 KB
- 文档页数:2
智能脉冲电动自行车充电器图JH-DC36V-1 智能脉冲电动自行车充电器图JH-DC36V-1其实这个电路里有错误的,双二极管整流后的电压,一路供324,一路供指示灯,应该还有一路供494的12脚,也就是与电阻相连的地方,图纸上漏掉了这道线的。
大家对照一下实物图就能看出来。
说说我的修理过程:充电器为“奥斯”电动车配装的常州江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JH-DC36V-1。
故障现象,充不里电,插上后充满电的绿灯就亮了。
实测输出电压仅有20伏左右。
充电器有轻微的滋滋声。
打开外壳,保险未烧,目测各元件,无烧焦短路,鼓泡等现象。
万用表电阻挡测两只三极管Q1Q2,E13007-2,未击穿。
各二极管,正常。
用万用表电压档测几个关键点电压,整流输出端330V电压正常,Q1B极正常电压应为155V,实测为70V左右。
但Q2 B极有负的0点几伏电压。
进一步说明Q1Q2未烧坏。
测集成块KA7500C,12脚应有25伏电压,实测无电压。
在网上请教一些高手,认为是集成块KA7500C坏。
因换集成块比较麻烦,就又检查了Q1Q2的基极电阻R7和R9,有的电路图标的是240K,但经实测为390K,看电阻的色环,也是390K,图上标的可能是参考值。
后买了TL494,将KA7500C换下。
故障排除。
据网友们中的高手说,KA7500C的各项参数比TL494低,最好用TL494。
顺便说一下,我换集成块时,不是将集成块直接装在线路板上,而是加装了集成块的插座,以后换着方便。
TL494,2元,集成块插座,0.5元,此次修理仅花了2.5元钱,将原装的充电器修复了,很超值。
雅迪电动车充电器电路图(高标牌)之答禄夫天创作雅迪的此款充电器是高标针对电动自行车铅酸电池包开发的智能型充电器,具有电池温度抵偿和正负脉冲充电功能,能有效的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充电效率和防止电池硫酸盐化。
高效率开关电源加单片机智能控制技术,使本机具有输入电压宽、充电效率高、充电电压控制精准等特点;本充电器具有完善可靠的短路、过流、过压、反接等呵护,使用更平安、更放心。
其电路图如下:T0:双向滤波抑制干扰D1:整流C11:滤波IC1:μc3842脉宽调制集成电路。
其5脚为电源负极;7脚为电源正极;6脚为脉冲输出直接驱动场效应管Q1(K1358);3脚为最大电流限制,调整 R25(2.5欧姆)的阻值可以调整充电器的最大电流;2脚为电压反馈,可以调节充电器的输出电压;4脚外接振荡电阻R1,和振荡电容C1 T1为高频脉冲变压器,其作用有三个:第一是把高压脉冲降压为低压脉冲;第二是起到隔离高压的作用,以防触电;第三是为μc3842提供工作电源D4:高频整流管(16A60V)C10:低压滤波电容D5:12V稳压二极管IC3:(TL431)为精密基准电压源,配合IC2(光电耦合器4N35)起到自动调节充电器电压的作用。
调整w2(微调电阻)可以细调充电器的电压。
D6:充电指示灯D10:电池浮充(充满)指示灯R27:电流取样电阻(0.1欧姆,5w)改变W1的阻值可以调整充电器转浮充的拐点电流(200-300 mA)通电开始时,C11上有300v左右电压。
此电压一路经T1加载到Q1。
第二路经R5,C8,C3, 达到IC1的第7脚。
强迫IC1启动。
IC1的6脚输出方波脉冲,Q1工作,电流经R25到地。
同时T1副线圈发生感应电压,经D3、R12给IC1提供可靠电源。
T1输出线圈的电压经D4、C10整流滤波得到稳定的电压。
此电压一路经D7(D7起到防止电池的电流倒灌给充电器的作用)给电池充电。
第二路经R14、D5、C9, 为LM358(双运算放大器,4脚为电源地,8脚为电源正)及其外围电路提供12V工作电源。
智能脉冲电动车充电器电路图电动车充电器常用电动车充电器根据电路结构可大致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以uc3842驱动场效应管的单管开关电源,配合LM358双运放来实现三阶段充电方式。
其电原理图和元件参数见(图表1)220v交流电经T0双向滤波抑制干扰,D1整流为脉动直流,再经C11滤波形成稳定的300V左右的直流电。
U1 为TL3842脉宽调制集成电路。
其5脚为电源负极,7脚为电源正极,6脚为脉冲输出直接驱动场效应管Q1(K1358) 3脚为最大电流限制,调整R25(2.5欧姆)的阻值可以调整充电器的最大电流。
2脚为电压反馈,可以调节充电器的输出电压。
4脚外接振荡电阻R1,和振荡电容C1。
T1为高频脉冲变压器,其作用有三个。
第一是把高压脉冲将压为低压脉冲。
第二是起到隔离高压的作用,以防触电。
第三是为uc3842提供工作电源。
D4为高频整流管(16A60V)C10为低压滤波电容,D5为12V稳压二极管,U3(TL431)为精密基准电压源,配合U2(光耦合器4N35) 起到自动调节充电器电压的作用。
调整w2(微调电阻)可以细调充电器的电压。
D10是电源指示灯。
D6为充电指示灯。
R27是电流取样电阻(0.1欧姆,5w)改变W1的阻值可以调整充电器转浮充的拐点电流(200-300 mA)。
通电开始时,C11上有300v左右电压。
此电压一路经T1加载到Q1。
第二路经R5,C8,C3, 达到U1的第7脚。
强迫U1启动。
U1的6脚输出方波脉冲,Q1工作,电流经R25到地。
同时T1副线圈产生感应电压,经D3,R12给U1提供可靠电源。
T1输出线圈的电压经D4,C10整流滤波得到稳定的电压。
此电压一路经D7(D7起到防止电池的电流倒灌给充电器的作用)给电池充电。
第二路经R14,D5,C9, 为LM358(双运算放大器,1脚为电源地,8脚为电源正)及其外围电路提供12V工作电源。
D9为LM358提供基准电压,经R26,R4分压达到LM358的第二脚和第5脚。
NE555脉冲式电路详解本文介绍的全自动充电器,可以一次对4节5号镍镉电池充电,电池充足电后,电路能自动停充。
电路原理全自动镍镉电池充电器的电路如下图所示,充电器主要由电源电路、电压比较器及指示电路等组成。
电路电源由变压器T降压、二极管VD1~VD4整流、三端稳压集成块A1稳压及电容C1、C2滤波后供给,电路通电后可输出稳定的9V直流电压供充电器使用。
电压比较器由时基电路A2组成,在它的控制端5脚接有一个稳压二极管VS(稳定电压5.6V),所以将电路的复位电平定位在5.6V。
发光二极管VL为充电指示器。
1节5号镍镉电池正常工作电压为1.2V,充电终止电压为1.4V左右。
G为4节待充的镍镉电池,所以充电终止电压为4×1.4V=5.6V。
将电池装入充电支架后,合上电源开关S,便可开始充电。
电路工作过程:由于电容C3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刚通电时,A2的2脚为低电平,A2被触发置位,3脚输出高电平,此高电平经电位器RP、二极管VD5向电池G充电,改变RP值可以调节充电电流的大小。
此时A2的7脚被悬空,VL发光指示电路在充电。
随着充电不断进行,G两端电压逐渐升高,当升至5.6V时,A2复位,3脚输出低电平,充电自动终止,同时A2内部放电管导通,7脚输出低电平,VL熄灭表示充电结束。
元件选择A1选择LM7809型三端稳压集成块,应为其加装铝质散热片。
VD1~VD5选用IN4001型硅整流二极管。
VS选用5.6V、1/2W稳压二极管,如UZ-5.6B、IN5232型等。
VL选用普通红色发光二极管。
RP选用2W线绕电位器,R1~R4均选用1/8W碳膜电阻器。
C1选用CD11-25V型铝电解电容,C2、C3为CD11-16V型铝电解电容。
S选用普通1×1电源小开关。
T选用220V/12V、5V A小型优质电源变压器。
本文介绍的全自动充电器,可用于2~8节5号镍镉或镍氢电池充电。
充电时只要设定电池充电电压的上、下限,充电器便能自动给电池充电。
电动车快速充电器电路图笔者经反复试验,制作了一款可靠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器,电路如附图所示。
电动车快速充电器电路一、电路特点:1.输出电压设定好后(例如36V),若被充电瓶极板脱落断开,造成某组电池不通,或出现短路,则电瓶端电压即降低或为零,这时充电器将无输出电流。
2.若被充电瓶电压偏离设定电压,如设定电压为36V,误接24V、12V、6V电瓶等,充电器也无输出电流,若设定为24V误接为36V电瓶,由于充电器输出电压低于电瓶电压,因而也不能向电瓶充电。
3.充电器两输出端若短路时,由于充电器中可控硅SCR的触发电路不能工作,因而可控硅不导通,输出电流为零。
4.若使用时误将电瓶正负极接反,则可控硅触发电路反向截止,无触发信号,可控硅不导通,输出电流为零。
5.采用脉冲充电,有利于延长电瓶寿命。
由于低压交流电经全波整流后是脉动直流,只有当其波峰电压大于电瓶电压时,可控硅才会导通,而当脉动直流电压处于波谷区时,可控硅反偏截止,停止向电瓶充电,因而流过电瓶的是脉动直流电。
6.快速充电,充满自停。
由于刚开始充电时电瓶两端电压较低,因而充电电流较大。
当电瓶即将充足时(36V电瓶端电压可达44V),由于充电电压越来越接近脉动直流输出电压的波峰值,则充电电流也会越来越小,自动变为涓流充电。
当电瓶两端电压被充到整流输出的波峰最大值时,充电过程停止。
经试验,三节电动车蓄电池36V(12V/12Ah三节串联),用该充电器只需几个小时即可充满。
7.电路简单、易于制作,几乎不用维护及维修。
二、电路原理:AC220V市电经变压器T1降压,经D1-D4全波整流后,供给充电电路工作。
当输出端按正确极性接入设定的被充电瓶后,若整流输出脉动电压的每个半波峰值超过电瓶的输出电压,则可控硅SCR经Q的集电极电流触发导通,电流经可控硅给电瓶充电。
脉动电压接近电瓶电压时,可控硅关断,停止充电。
调节R4,可调节晶体管Q的导通电压,一般可将R4由大到小调整到Q导通能触发可控硅(导通)即可。
雅迪电动车充电器电路图(高标牌)雅迪的此款充电器是高标针对电动自行车铅酸电池包开发的智能型充电器,具有电池温度补偿和正负脉冲充电功能,能有效的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充电效率和避免电池硫酸盐化。
高效率开关电源加单片机智能控制技术,使本机具有输入电压宽、充电效率高、充电电压控制精准等特点;本充电器具有完善可靠的短路、过流、过压、反接等保护,使用更安全、更放心。
其电路图如下:T0:双向滤波抑制干扰D1:整流C11:滤波IC1:μc3842脉宽调制集成电路。
其5脚为电源负极;7脚为电源正极;6脚为脉冲输出直接驱动场效应管Q1(K1358);3脚为最大电流限制,调整R25(2.5欧姆)的阻值可以调整充电器的最大电流;2脚为电压反馈,可以调节充电器的输出电压;4脚外接振荡电阻R1,和振荡电容C1T1为高频脉冲变压器,其作用有三个:第一是把高压脉冲降压为低压脉冲;第二是起到隔离高压的作用,以防触电;第三是为μc3842提供工作电源D4:高频整流管(16A60V)C10:低压滤波电容D5:12V稳压二极管IC3:(TL431)为精密基准电压源,配合IC2(光电耦合器4N35)起到自动调节充电器电压的作用。
调整w2(微调电阻)可以细调充电器的电压。
D6:充电指示灯D10:电池浮充(充满)指示灯R27:电流取样电阻(0.1欧姆,5w)改变W1的阻值可以调整充电器转浮充的拐点电流(200-300 mA)通电开始时,C11上有300v左右电压。
此电压一路经T1加载到Q1。
第二路经R5,C8,C3, 达到IC1的第7脚。
强迫IC1启动。
IC1的6脚输出方波脉冲,Q1工作,电流经R25到地。
同时T1副线圈产生感应电压,经D3、R12给IC1提供可靠电源。
T1输出线圈的电压经D4、C10整流滤波得到稳定的电压。
此电压一路经D7(D7起到防止电池的电流倒灌给充电器的作用)给电池充电。
第二路经R14、D5、C9, 为LM358(双运算放大器,4脚为电源地,8脚为电源正)及其外围电路提供12V工作电源。
开关型快速充电器电路图-充电电路-维库电子市场网
开关型快速充电器可对4个容量为700mA·h的镍镉电池或1200mA·h的镍氢电池串联充电,充电电流为900mA。
其电路如图所示。
电路工作原理:由图可知;集成块ICl(ICM7556)内含2个CMOS 555定时电路。
其中一个构成多谐振荡器,另一个则作为脉宽调制电路PWM使用。
VT1(2SA1452)和VT2(ZSC2710)组成互补型射随器,以驱动VT3(MOS FET 2SJ123),从而得到频率、脉宽由IC1控制的开关功率输出。
当VT3导通期间,充电电流经VD3向外接充电电池组G充电,并在线圈L中储存能量;VT3截止期间,线圈中储存的能量通过VD3和续流二极管VD2维持充电电流。
本电路设定充电电流Io=900mA,故采样电阻RS取值0.27Ω,开关频率为100kHz。
接在集成电路IC2(MAX713)第10脚的开关S作选择充电速率之用,拨向图中上端(N2第1、7、16脚)时最大充电时间为132min(慢),适用于镍氢电池;拨向图中下端(N2第4、5、9、12脚)时为66min(快),适用开镍镉电池。
电路启动后,电源指示LEDI亮:充电状态下LED2亮。
热水器脉冲电路图(五款热水器脉冲电路设计原理图详解)热水器脉冲电路图(一)如图14-23所示是一种常用的燃气热水器脉冲点火电路,其工作原理如下。
图14-23燃气热水器点火电路(1)点火脉冲的产生该电路主要由集成块LM339及其相关元器件组成,电路中的Q4、B1等组成振荡电路。
B1所接线圈为正反馈绕组,二次电压整流后,经B2一次侧对C1进行充电,当晶闸管Q9导通时电容C1经B2一次侧放电,B2次级产生高压点火脉冲。
(2)点火脉冲的控制点火脉冲的控制主要由Q6、Q7、Q8及其外围元器件来完成,产生点火脉冲时,其维持时间的长短由C2决定,C2的容量越大,点火时间越长,反之,则点火维持时间就越短。
热水器脉冲电路图(二)强排式热水器脉冲点火器电源电路电路工作原理:220V交流电经变压器T降压、整流桥D整流、C1滤波变为脉冲直流电压,经lC1稳压,为继电器K提供12V的工作电压。
只要用户开通自来水阀,水压开关S1接通,继电器K得电吸合使开关S3接通,风机得电工作。
热水器脉冲电路图(三)由于煤气是易燃、易爆气体,所以对燃气器具中的点火控制器的要求是安全、稳定、可靠。
为此电路中有这样一个功能,即打火确认针产生火花,才可打开燃气阀门;否则燃气阀门关闭,这样就保证使用燃气器具的安全性。
图8-25为燃气热水器中的高压打火确认电路原理图。
在高压打火时,火花电压可达一万多伏,这个脉冲高电压对电路工作影响极大,为了使电路正常工作,采用光电耦合器VB进行电平隔离,大大增强了电路抗干扰能力。
当高压打火针对打火确认针放电时,光电耦合器中的发光二极管发光,耦合器中的光敏三极管导通,经V1、V2、V3放大,驱动强吸电磁阀,将气路打开,燃气碰到火花即燃烧。
若高压打火针与打火确认针之间不放电,则光电耦合器不工作,V1等不导通,燃气阀门关闭。
燃气热水器的高压打火确认电路原理图热水器脉冲电路图(四)工作原理1、点火控制电路该电路由C3、VT8、VT9、VT10等组成。
脉冲式电池充电器电路图
脉冲式电池充电器对电池(包括Nicd或NiH)充电的最好方式是脉冲式的充电法,其特点是脉冲高电平时对电池充电,而低电平时可对电池放电,要求放电时的电流应大大小于充电电流。
放电目的是把电池正极上堆积的电荷适当减少,以保证充电充足。
所以脉冲充电法,可使电池电量充足到电池的标称容量值。
这是浮充电方式所达不到的指标。
图2是采用IC 555时基电路和三极管8050组成的电池充电电路,以供5#或7#的镍镉或镍氢电池充电。
电路中的IC555产生方波,方波频率设置为50Hz,方波由IC 555③脚输出。
三极管BG集电极与IC555③脚相连,基极通过RD与电源相连。
BG的发射极通过限流电阻R1与被充电池相连后到地。
BG基极电阻RD为
4.7kΩ,目的是供给BG管足够的基极电流而使BG处于饱和状态。
按图示连接,给电路加电(+5V),555产生振荡,其③脚输出方波,方波高电平时,BG管处于饱和导通(管压降接近为0),其电流通过集电极到发射极对电池充电;方波低电平时,基极到集电极仍处于正偏置,BG管集电极电压接近于零,此时有反向(从发射极到集电极)电流从电池流回IC 555的③脚,电池处于放电状态,但由于反向电流很小,所以电池放电电流也远小于对电池充电的电流。
图是脉冲式充电器电路。
图(a)为充电器电路,图(b)为充电器框图,由基准电压、时钟脉冲、充电控制和恒流部分等组成。
工作原理简述如下:NE555产生时钟脉冲,通过3脚输入14013构成的D触发器,14013的D,端(5脚)输入为高电平时,Qt端(1脚)输出高电平,晶体管VTi导通,VT3与LED,等构成的恒流电路对电池进行充电。
电池的电压随充电而升高,但未超过1.4V时,Ay输出仍为高电平。
若14013的D1端输入为高电平,即使有时钟输入,14013的Q1输出仍保持不变,为高电平。
当电池电压升高超过1.4V时,A1输出为低电平,若一定时间后输入脉冲,则Q1输出低电平,VT1截止,电池停止充电,为休眠状态。
若电池放电时,电池电压降到一定值时,A1输出高电平,则14013的D,为高电平,来了时钟脉冲后其Q1输出高电平,VT1导通,电池再次开始充电。
另一路,即A2与VT2等充电电路的工作与此类似。
图(c)是工作时序图,充电中,LED1(LED2)发光显示,休眠时灯灭。
基准电压利用VD2~VD4三个二极管的正向电压降,用RPt调整为1.4V.图14是天能TN-1智能负脉冲充电器电路图。
这个充电器主要部分是典型的半桥式两段充电器,和前面介绍的图12充电器基本一样。
这里主要介绍负脉冲充电部分的工作原理。
这部分电路由放电开关、负脉冲加载控制、脉冲振荡器三部分组成。
放电开关是三极管Q6、Q6导通,其集电极和发射极将电瓶短路,电瓶放电。
Q6截止,电瓶恢复充电。
Q5和Q6是直接耦合,俗称达林顿管。
Q6受加载负脉冲控制和振荡器联合控制。
加载负脉冲控制由IC3的C和D构成。
D接成反相器(电路中,与非门两个输入并联看作一个非门),只有C的两个输入都为高电平时,③脚为低电平,经D反相使Q6导通,给电瓶放电。
C的②脚来自多谐振荡器的每秒1个(脉宽3ms)正脉冲,C的①脚来自两阶段电流检测电路IC2的①脚,恒流充电时①脚为高电平。
简易自动脉冲充电器丁炳亮NE555时基电路相当于是一个施密特触发器,而其上下限电压还可以通过引脚5控制,因此使用NE555可以很容易组成一个自动电压检测脉冲充电器。
该电路原理简单,元件非常少,工作稳定。
电路中的J2是接电池盒。
电路工作原理是,555组成一个多谐振荡电路,通过可变电阻器R1控制电容C1的最高充电电压,引脚5控制了555组成的施密特电路的上限触发电压,电容的最高充电电压必须高于引脚5的电压才能是电路振荡,引脚5测的是电池的电压,所以电池电压过于电容的最高充电电压电路就停止充电这样就达到防止电池过充的目的。
引脚3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Q1打开,开始对电池充电,输出高电平时Q1截止,停止充电。
R5是限流电阻,Q1在这里是工作于饱和区。
电路的电路充电时LED会随着输出电平的变化而闪烁。
1电路仿真先利用protues对该电路仿真实验,观察输出的波形。
555输出的波形占空比很小,也就是充电时间长放电时间短,电池放电是通过555内部的三个5K电阻,调整RV1可以改变充电停止电压,RV1滑片慢慢移向电源负极方向时555输出波形频率逐渐降低,直至停止振荡。
输出的波形如下图,黄色的是555输出波形,蓝色的是电容电压的波形。
2元件参数的选择通过分析可以知道电容的最高充电电压为电池电压(Ub ),放电最低电压为Ub/2。
根据RC 一阶电路全响应可以推导出振荡电路高电平的持续时间为2)1(**1)222ln(*)2(RC R K K RV R U U U U RC t e U U U U s b s b ts b s b +-=---=-+=-τ全响应公式可得根据其中Us 为电源电压,K 为RV1上部分电阻占总电阻的比例。
低电平的持续时间公式一样,只是R=R1。
如果选择的按图中的参数计算,且假设电源电压为5V ,充电完成电压为3V 即K=3/5,电池当前电压为2.5V 则TH=0.14s ,TL=4.05s 。
12v脉冲充电器电路图(五款12v脉冲充电器电路设计原理图详解)描述12v脉冲充电器电路图(⼀)本⽂所介绍的全⾃动脉冲充电电路图,如下图所⽰。
该电路由NE555构成多谐振荡器,其输出端控制可控硅的通断;IC2为电压⽐较器。
当不接⼊电池时,⽐较器“+”端通过上拉电阻⾼于“-”端电平,因此⽐较器输出⾼电平,发光管不亮。
当接⼊电压不⾜的电池时,⽐较器“+”端电平低于“-”端,输出低电平,晶体管在IC1的3脚为⾼电平时导通,对电池充电。
在IC1的3脚为低电平时截⽌,电池以⼩电流通过集电极放电,发光管也随之周期性发光(因放电电流较⼩,不⾜以使发光管在放电期间发光),当电池充满时,⽐较器“+”端电位⾼于“-”端,输出⾼电平,三极管截⽌,发光管长时间不亮,⽰意充电完成。
12v脉冲充电器电路图(⼆)电路原理:如图为脉冲式快速充电器电路。
本镍镉电池充电器采⽤⼤电流脉冲放电的形式,以达到快速充电的效果并能减少不良的极化作⽤,增加电池使⽤寿命。
脉冲充电器的电路结构由电路滤波、⼀次整流滤波、PWM变换、⼆次整流滤波、脉冲电路、充放电电路和反馈控制。
该电路与普通开关电源电路相⽐,多了脉冲产⽣电路与充放电电路部分。
为了提⾼该电路的变换效率,PWM控制采⽤贵⽣动⼒专⽤研发的集成控制器件;脉冲产⽣电路采⽤了555时基电路与⼗进位计数器/分频电路。
DC/DC变换部分是使⽤贵⽣动⼒专⽤研发的反激式电路。
除了PWM控制本⾝的特性,如⼯作在准谐振模式、空载降频、动态⾃供电、⽆载功耗低等特⾊外,均与常规反激式电路相似。
12v脉冲充电器电路图(三)此设计是⼀种20A最⼤功率点跟踪(MPPT)太阳能充电控制器,专为对应于12V和24V⾯板的太阳能⾯板输⼊⽽设计。
此设计⾯向中⼩型功率太阳能充电器解决⽅案,能够通过12V/24V⾯板和12V/24V电池⼯作,输出电流⾼达20A。
此设计注重扩展性,通过将MOSFET改为100V额定部件可以轻松适应48V系统。
脉冲式快捷充电电路
能提供低输出阻抗,最大输出电流可达200mA。
其NE555③脚输出一脉冲方波送到十进位计数器/脉冲计频器CC4017的(14)脚,使CC4017的十个译码输出端轮流输出高电平。
当CC4017①~⑤脚输出高电平时,Q4、Q5导通,直流电压通过05与R充电对电池(BAT--TERY)进行大电流充电,充电电流可通过R充电的数值进行调节。
当⑥脚和⑦脚输出高电平时,os和Q6因没有驱动电平而截止,电池两端电压通过R7、F9构成的分压回路送到由LM358组成的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
同相输入端由稳压管D9提供一基准电压值,对电池电压进行比较。
当CC4017⑨脚输出高电平时,Q6导通,电池电压通过R放电电阻放电,放电电流可通过放电电阻的大小进行调节。
当(10)脚与(11)脚输出高电平时,电路进入电池电压检测阶段,Q3截止,运放LM358的反相输入端电压与电池电压相等,通过与基准电压比较,可检测这时的电池电压是否已充到预定基准值。
在充、放电过程中,Q3导通使LM358的反相输入端电压为零,其输出高电平使Q1、Q2导通,为集成块CC4017和NE555供电。
当电池电压充至额定基准值时,LM358输出低电平,Q1、Q2截止,充电过程结束。
电动车充电器原理图电动车充电器原理图电动车充电器36V/48V电池充电器式开关电源充电器,具有恒流充电、充电电压监测防过充和涓流充电等功能。
6V(50Hz~60Hz)。
(2)输出电压:44.3V±0.3V。
输出电流(视电池容量不同):1.8—2A。
若被充电池容量为12Ah,则充电时间约为9小时.充电效率约为示。
路、D1~D4整流、BT扼流、C3滤波后形成310V左右直流电压,经启动电阻R1、R2加至脉宽调制IC1(TL3842F)⑦脚,IC1起振,从⑥脚输出激励脉生感应电流经D5、R4回授给IC1⑦脚供电,使IC1建立稳定的振荡脉冲输出。
同时,在N3感生的电流经D7(BYW29)整流、C16滤波后输出44V±0.3V余电压为32V左右)时,将输出1.8A~2A的充电电流,在充电限流/恒流取样电阻R8(1.5Ω)上的压降大于(TC431)中2.5V基准比较电压,使V3 K极电位构成电压监测电路,以保证不过充。
由于开始充电时,被充电池电压较低,而且在R18上的恒流充电电压降较大,所以V5(TC431)的R端电压远低于2.其④、⑤脚间内阻呈高阻抗,使IC1②脚(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的电位较低;①脚电位保持不变,所以⑥脚保持输出脉宽较宽且较稳定的激励脉冲,使T 压(44V)时,由于V5的反馈作用.充电电流也有所下降,V5 R极取样电压高于2.5V,V5 K极电压立即下降,使IC2①、②脚间电压升高,④、⑤脚间内输出电流大大减小。
此时.因R18上的电流减小,压降变低,V3 K极电位升高,LED1熄灭;与此同时LED2因V5 K极电位降低而点亮,表示电池已充2小时)内随时都可取用电池。
输出。
直流电压,若无且BX未熔断,多数是电源电路(如L、D1~D4、RT等)有开路故障。
而BX熔断,可能为电源电路有短路情况或V1击穿所致。
原因就较多,如IC1未起振等.应查IC1的工作状态。
先查IC1⑦脚有无20V左右的电压、⑧脚有无5V基准电压;然后查其余各脚在空载情况下的电压C2④脚电压,在空载时②脚为3.8V、①脚为1V左右。
NE555脉冲式电路详解本文介绍的全自动充电器,可以对镍镉或镍氢电池充电,充电时只要设定电池充电电压的上、下限,充电器便能自动给电池充电。
字串7电路原理全自动充电器的电路如下图所示,充电器主要由RS触发器、充电电压上、下限设定电路及电源电路组成RS触发器由555时基电路A组成,内部的两个比较器的基准电压由5脚外接的稳压管VS提供,所以电路的复位电平为VS的稳压值即3V。
充电电压上限值设定电路由电位器RP2及电阻R3组成;充电电压下限值设定电路由电位器RP3及电阻R4组成。
电路电源由变压器T降压、二极管VD1~VD4桥式整流和电容C1滤波后供给。
充电时应根据待充电池G的节数和电池的种类,调节RP3以设定充电的下限电压,调节RP2设定充电的上限电压。
这样,当电池G电压不足时,RP3滑动端即时基电路2脚电平小于V5/2(这里的V5指时基电路5脚的电平,即VS 的稳压值3V)时,时基电路A置位,3脚输出高电平经RP1、VD5向G充电,同时VL发光指示。
当G电量充足时,RP3的滑动端即时基电路6脚电平大于V5,时基电路复位,3脚输出低电平,充电停止,同时VL熄灭。
调节RP1则可调整电池G的充电电流的大小,应根据所充电电池的性质而定,如充普通5号镍镉电池,充电电流一般可调整在50mA左右。
二极管VD5的作用是防止停止充电后,电池G向时基电路反灌电流。
本电路可用于2~8节5号镍镉或镍氢电池充电。
字串7元件选择VD1~VD5选用IN4001等硅整流二极管。
VS选用3V、1/2W稳压二极管,如UZ-3.0B、IN5226型等。
VL选用普通红色发光二极管。
RP选用2W线绕电位器;RP2、RP3选用普通小型合成碳膜电位器,如WH5型等;R1~R4均选用1/8W碳膜电阻器。
C1选用CD11-25V型铝电解电容。
T选用220V/15V、5V A小型优质电源变压器。
本文介绍的全自动充电器,可以一次对4节5号镍镉电池充电,电池充足电后,电路能自动停充。
脉冲式全自动快速充电器电路图
发布: | 作者: | 来源: chengangduo | 查看:703次 | 用户关注:
脉冲式全自动快速充电器电路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其电路如图所示。
脉冲式全自动快速充电器电路电路工作原理:由图可知,市电经变压器降压,再经VD1~VD4桥式整流,在A点得到约20V的电压,经R1限流、VZ、C1稳压,在B点得到14V左右的稳定电压。
此电压主要供给NE555工作,使其产生振荡,并从第3脚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电池的充电过程,同时通过调节RP,在C点建立基准电位。
假设只对两节镍镉电池进行充电,电位定在2.8
脉冲式全自动快速充电器电路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其电路如图所示。
脉冲式全自动快速充电器电路
电路工作原理:由图可知,市电经变压器降压,再经VD1~VD4桥式整流,在A点得到约20V的电压,经R1限流、VZ、C1稳压,在B点得到14V左右的稳定电压。
此电压主要供给NE555工作,使其产生振荡,并从第3脚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电池的充电过程,同时通过调节RP,在C点建立基准电位。
假设只对两节镍镉电池进行充电,电位定在2.8V(比额定电压稍高一点)。
NE555对充电情况的检测是这样的:一开机,作为振荡元件的C2处在充电状态,NE555的第3
脚输出高电平,LED灭,V1截止,电源停止对电池充电;当C2上的电压逐渐上升,以至大于5脚的电压,内部电路触发,第7脚对地呈短路;在C2对地放电的过程中,NE555的第3脚变为低电平,LED亮,V1导通,电源对电池开始充电;当C2上的电压因放电低于第5脚的电压1/2时,内部的电路再次翻转,第7
脚与地断开,C2开始充电,第3脚重又变为高电平,以下的情形跟开机时基本相同。
当电池的充电即将完成时,C2的充电过程逐渐放慢(因第5脚的电压已接近C点的电压),电池的充电间隙延长,发光管长时间不亮,最后电池动态地
维持在终点电压上,电路中D6用于提高充电初期的效率(缩短C2的充电时间)。
元器件选择:当电路只对二节镍镉电池进行充电时,元器件参数如图所示。
调节RP,使C点电压等于2.8V,再调节R5到35Ω,使充电电流达到500mA;当对12V蓄电池进行充电时,首先要提高变压器的容量,将V1换成大功率的PNP 管,型号如3AD6、3AD30等,将C点电位定在12.3V左右,再调整R5,使充电电流达到1A左右;当对其他类型的电池进行充电时,只需使C点的电位等于电池组的电压,并留出一定的裕量,当然也要注意变压器的容时、R5的阻值、晶体管的耐压和功率。
另外,C2、R3主要是决定着充电脉冲的长短和频率,对蓄电池而言,脉冲可长些,这时可加大R3;而对一般的干电池,频率要快些,这时可减小R3。
收藏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