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答谢中书书教师用滕艳萍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2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字词解释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二、文章内容重点:1.《答谢中书书》的意思:给谢中书书的一封信。
2.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对偶)(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对偶、拟人,借代)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本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思想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6.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7.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谢灵运;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以谢灵运自比的自我欣赏和自鸣得意之情。
《答谢中书书》公开课授课教案分享:大家好!今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参加的“答谢中书书”公开课授课教案分享活动的心得体会。
我要感谢组织方为大家提供这次学习机会。
这次公开课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方面的知识和技巧,更让我感受到了教师在课堂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在授课教案分享活动中,来自各个学校的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在课堂上的一些亮点与教学方法。
他们的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包括一些小游戏,参与度很高;还有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引起学生的共鸣;还有一些唯美的诗词、散文,让学生在听课中感受到美。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师用“翻译成英文”这个小游戏来教授语文课。
在这个小游戏中,老师将一首古诗翻译成了英文,然后让学生们分组猜测古诗的名称。
这个小游戏非常有趣,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也非常好。
通过这个小游戏,学生们对古代汉语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英语能力。
另外,一位老师在讲授化学课时,使用了“试验——思考——讨论”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老师通过一系列的小试验,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的蕴含的知识,并通过讨论的方式深入挖掘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理解更深入。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实验与理论的密切联系,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爱上了化学这门学科。
这些教学方法和技巧让我深受启发。
课堂教学并不一定要只是单调的讲授,也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小游戏、生动的比喻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在这次公开课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更是引领学生成长的导师。
通过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顺利完成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
这次公开课授课教案分享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增强了我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也深刻体会到了教师的重要性。
我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融合这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创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将更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谢谢大家!。
教师招聘考试《答谢中书书》答辩(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面试指导、笔试指导、题库大全、教案大全、教育知识、备考知识、素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知识、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such as interview guidance, written test guidance, question bank encyclopedia,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educational knowledge, test preparation knowledge, quality knowledge, legal knowledge,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教师招聘考试《答谢中书书》答辩1.请说一下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如何突破的。
新2024秋季八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阅读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听课记录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理解《答谢中书书》的基本内容,掌握文中重要词汇和句式。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翻译、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培养学生通过景物描写分析作者情感与思想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培养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导入教师行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描绘山川美景的图片,如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等,营造一种宁静而壮美的氛围。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有没有哪一句古诗或文章能形容这样的景色?”•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篇描绘自然美景的短文——《答谢中书书》,看看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来描绘这幅山水画卷的。
”学生活动:•学生被图片吸引,纷纷表达自己对图片的感受,如“壮丽”、“清新”、“宁静”等。
•学生尝试回忆并说出与图片相符的古诗或文章,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
•对即将学习的短文产生浓厚兴趣,期待了解作者是如何描绘自然美景的。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和启发性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同时,将学生的联想与课文主题相联系,为新课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三、教学过程3.1 朗读与感知教师行为:•教师先示范朗读《答谢中书书》,注意语调、节奏和情感的把握,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和语气,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示范朗读,并尝试模仿教师的朗读技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不认识的字词,尝试理解文章的大意。
过程点评:朗读与感知环节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践,使学生初步感受了文章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为后续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
八年级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教师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教师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文章多角度写景、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教案导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文章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3、掌握文章的重点实词。
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提高感悟文章意境的能力。
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力?4、背诵短文。
德育目标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习得《答谢中书书》文章布局之巧妙。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激趣导入。
二、整体把握 1.题解答:回复,答复。
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
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2、朗读课文,感知文意1)、教师配乐朗诵(出示相关图片),学生听读,识记生字词。
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lín)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2)、重点实词提示(投影),感知文意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交辉,交相辉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优秀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优秀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这是一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的生活工作得到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7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作者及工作单位胡明月周至县临川寺初级中学教材分析1.《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然豪情。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是学好本课,对于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1.通过学生作业及试题分析,学生古文基础知识掌握很好,已具备阅读简单古文的能力。
2.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通过自读、译读、品读、诵读,能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3.学生不理解山水诗人那么多,作者为什么要与谢灵运比肩?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准确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弄清词句含义。
2、能力目标:把握文中的修辞手法,学习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反复诵读短文,体会文章意境;2、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1、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置身美景二、简介作家作品三、朗读课文,赏旖旎风光四、品读课文,析美文美点五、诵读课文,绘美丽风景六、作业设计1、补充介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也就回答了学生好奇的问题。
2、配乐朗诵文章。
3、讲解疑难词句。
1、对“书”好奇,问古时“书信”为什么与今天的意思不同。
2、为什么作者要与谢灵运比肩?1、能让学生深入的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2、问题二的解答能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板书设计答谢中书书——陶弘景总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水相映之美绘色彩配合之美景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抒怀—————欲界之仙都教学反思一、以“读”赏“美”,以“美”品“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7课《答谢中书书》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7课《答谢中书书》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这是一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节课。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
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而《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
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
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
学情分析1.我所带学生大多为城市学生,整体素质较高,但大多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居多,对待学习似乎又不够细心与刻苦,作业质量不是很高,书写不很工整。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大多只停留在背诵与翻译上,对于基础知识的积累不是很扎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知道学新课,不注意梳理和归纳。
学习中注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整理与归纳。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对书信的写作意图不是很明确,值得探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⑴准确理解课文下注的词语,弄清词句含义。
⑵把握文章的修辞手法,学习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⑴布置预习,让学生解决生字,记下文中难点,然后进行讲解。
⑵点拔法、串讲法、诵读法、问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⑴让学生反复诵读短文,体会文章意境;⑵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难点:⑴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超越时空,与作者对话,领会他们的思想感情。
⑵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1.预习指导2.合作探究3.重点展示4.拓展提升5.写法归纳1.预习指导字词整理;知人论世;背景介绍2.合作探究诵读竞赛,感知文本;结构梳理;点评追问,逐步深入文本;走进作者内心,探究作者情怀。
对偶描写)
C5、最后一句话“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有什么言外之意?无人能欣赏景物的妙处,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望谢中书比肩。
C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欣赏山川的愉悦之情和能与古今雅士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合作探究】8′
【展示质疑点拨】15′
【课堂小结】2′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表达了作者欣赏山川的愉悦之情和能与古今雅士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达标检测】2′同步1.2题
【自我检测】5′
1、解释加点词:
⑴答谢中书书.(书信)⑵五色交辉
..俱
..()⑶四时
备()⑷晓雾将歇.()⑸夕日欲颓.()2、“沉鳞竞跃”的“跃”意思是。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3、《答谢中书书》一文体现了作者的志趣。
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师生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