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基因与发育C
- 格式:pptx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29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合格考达标练1.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答案B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项正确;物理因素如X射线的照射等可提高基因突变率,B项错误;基因中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均可引起基因突变,C、D两项正确。
2.辐射对人体危害很大,可能导致基因突变。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碱基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是由辐射引起的B.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C.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D.基因突变会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答案B解析导致基因突变的因素有很多,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不一定都是由辐射引起的,A项错误;环境所引发的变异,若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则为可遗传变异,B项正确;辐射导致的人体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是不定向的,C项错误;基因突变是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不会导致某个基因的缺失,D项错误。
3.人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突变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B.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C.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D.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答案A解析镰状细胞贫血是由血红蛋白基因中A—T碱基对被替换成T—A碱基对造成的,突变前后该基因中A—T碱基对和C—G碱基对的数目均不变,故氢键数目不变,A项错误;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造成基因结构改变,进而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B项正确;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状,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C项正确;镰状细胞贫血只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项正确。
第一讲基因的基本概念吴乃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2005年8月目录一、基因概念的演变1.基因学说的创立2.基因与DNA分子3.基因与DNA的多核苷酸区段4.基因与多肽链二、基因与基因工程1.基因研究的简单历史回顾2.基因的定义3.基因的数量三、基因的化学本质与编码产物1.基因的化学本质2.基因的编码产物3.基因与蛋白质的数量关系四、基因的结构1.基因的组成部分2.原核基因的结构3.真核基因的结构4.基因的终产物五、基因的类型1.以拷贝数分类2.根据产物类型分类3.根据表达特性分类4.遗传选择标记与标记基因六、基因图与基因作图1.遗传图2.物理图七、基因座八、基因扩增1.基因增加2.基因减少3.基因扩增九、基因表达1.正义链和反义链2.基因表达定义3.基因表达的过程4.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5.基因表达活性的调控十、基因克隆1.克隆的概念2.基因克隆定义十一、基因工程定义1.有关基因工程的名词术语2.“遗传工程”与“基因工程”这两个术语的差别3.基因工程定义4.基因工程的主要内容第一讲基因的基本概念一、基因概念的演变1.基因学说的创立G. Mendel(1857-1864)根据豌豆杂交试验,创立了遗传因子分离律和遗传因子独立分配律——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W. Johannsen 在1909年提出了用“基因”这个术语代替Mendel的遗传因子——基因术语的提出*此时所谓的“基因”,并不代表物质实体,而是一种与细胞的任何一种可见形态结构毫无关系的抽象单位,因此那时所指的基因只是遗传性状的符号,还没有涉及基因的物质概念。
T. H. Morgan 1910年的工作,头一次将代表某一特定性状的基因,同某一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了,使得科学界普遍接受了Mendel的原理——基因与染色体联系起来2.基因与DNA分子尽管由于Morgan等人的出色工作,使基因学说得到了普遍的承认,但直到1953年Watson-Crick DNA模型提出之前,人们并不理解:a.基因的物质内容和结构特征;b.位于细胞核中的基因如何控制发生在细胞质中的生化过程;c.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为何基因可准确地复制自己。
普通遗传学知识点总结绪论什么是遗传,变异?遗传、变异与环境的关系?(1).遗传(heredity):生物亲子代间相似的现象。
(2).变异(variation):生物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遗传和变异的表现与环境不可分割,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这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
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具有必要的环境,并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诞生的时间,标志?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建立和开始发展)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的概念?答: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异源染色体:这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2.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概念,关系?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便卷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有丝分裂中,由于染色质的复制而形成的物质3.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染色体和染色质实际上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周期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形态。
4.不同类型细胞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根尖、叶、性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前期、中期)的染色体数目的动态变化?)答: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数目: 2n 2n 2n 4n 2nDNA分子数: 2n-4n 4n 4n 4n 2n染色单体数目:0-4n 4n 4n 0 0减数分裂:*母细胞初级*母细胞次级*母细胞 *细胞染色体数目: 2n 2n n(2n) nDNA分子数: 2n-4n 4n 2n n染色单体数目: 0-4n 4n 2(0) 0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特点?遗传学意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重要遗传学事件(交换、交叉,同源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裂?基因分离?)特点: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
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医学遗传学(青岛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青岛大学青岛大学第一章测试1.医学遗传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
A:遗传病 B:染色体病 C:分子病 D:基因病 E:先天性代谢病答案:遗传病2.遗传病是指______。
A:基因缺失引起的疾病B:“三致”物质引起的疾病 C: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D:酶缺乏引起的疾病 E:染色体畸变引起的疾病答案: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3.多数恶性肿瘤的发生机制都是在______的基础上发生的A:化学物质中毒 B:放射线照射 C:微生物感染 D:大量吸烟 E:遗传物质改变答案:遗传物质改变4.唇裂的发生______。
A: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 B: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 C:基本上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 D:发病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 E:大部分遗传因素和小部分环境因素决定发病答案: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5.苯丙酮尿症的发生______。
A: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 B: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 C:发病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 D:基本上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 E:大部分遗传因素和小部分环境因素决定发病答案:大部分遗传因素和小部分环境因素决定发病6.遗传病是代代都遗传的疾病。
A:错 B:对答案:错7.遗传病是先天性疾病。
A:错 B:对答案:错8.遗传病是家族性疾病。
A:对 B:错答案:错9.遗传病是遗传物质改变所导致的疾病。
A:错 B:对答案:对10.所有疾病的发生都与基因直接或间接相关。
A:错 B:对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侧翼顺序不包括。
A:密码子 B:增强子 C:多聚腺苷酸化附加信号 D:启动子 E:终止子答案:密码子2.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是______,由编码的外显子和非编码的内含子组成,二者相间排列。
不同基因所含内含子数目和大小也不同。
A:复等位基因 B:单一基因 C:多基因 D:断裂基因 E:编码序列答案:断裂基因3.当发生下列哪种突变时,不会引起表型的改变。
第10讲人与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重点突破人类的生殖和发育【例1】(2020·绵阳)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桥梁”,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
下列关于人和动物的精子、卵细胞以及受精卵的说法,正确的是(A)A.动物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偶数B.卵细胞中的DNA分子总是成对存在的C.受精卵中成对的染色体的形态一定相同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基因数目相等【例2】(2020·内江)婴儿的诞生与图示生殖系统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A.图示生殖系统最主要的器官是③B.受精卵的形成和开始分裂都发生在②中C.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标志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D.在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的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经胎盘从母体获得的1.胚胎植入子宫内壁后,在胚胎与子宫内壁接触的部分形成胎盘。
胎盘与脐带相连。
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正确途径是(B)A.母体→脐带→胎盘→胎儿B.母体→胎盘→脐带→胎儿C.胎儿→脐带→胎盘→母体D.胎盘→母体→脐带→胎儿2.(2020·临沂)如图是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A.胚泡移入④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B.精子在③中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C.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D.进入青春期,女孩会来月经是与④分泌激素有关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例3】下列关于动植物生殖、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D)A.生殖期的青蛙雌雄抱对,体内受精,水中变态发育B.毛毛虫长大后变成美丽的蝴蝶要经过卵、幼虫、成虫C.鸟的受精卵从母体产出后,在亲鸟的孵化下才开始发育D.用嫁接的方法可实现同一棵桃树上结出不同口味的桃子【例4】2017年11月27日、12月5日,克隆猴“中中”“华华”相继在中科院某研究所诞生,它们是采用同一只猴的体细胞克隆的,这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的新时代。
猴的克隆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克隆猴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11讲细胞的增殖1.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也能进行有丝分裂B.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后,细胞核中DNA数目加倍而染色体数目不变C.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分别发生在前期、末期D.有丝分裂的结果是使母细胞中DNA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解析:有丝分裂的结果是使母细胞细胞核中的DNA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而细胞质中的DNA不一定能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D错误。
答案:D2.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
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1期(DNA复制前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可能提前复制B.融合细胞核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2倍C.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D.融合以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解析:融合的细胞由于分裂期细胞中相应物质的作用,染色质凝集,无法进入S期进行DNA的复制,所以染色质不再复制,A错误;分裂期细胞中核DNA含量是G1期的2倍,分裂期细胞与G1期细胞融合形成的细胞中核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3倍,B错误;当分裂期细胞与G1期细胞融合后,题述物质就会促进G1期细胞中的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C正确;融合后G1期细胞中的染色质凝集,无法进行染色质的复制,因此不会进入分裂状态,D错误。
答案:C3.长期以来,科学家们都认为,人类胚胎第一次有丝分裂时是由一套纺锤体负责将染色体分离到两个细胞中,而最新研究表明实际上有两套纺锤体参与染色体的分离过程,其中一套分离父本染色体,一套分离母本染色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套纺锤体在时间或空间上的不同步,可能会导致早期胚胎染色体异常的比例增加B.根据资料推测,人类受精卵中应存在四个中心粒,两两成对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该研究成果有可能颠覆人类对个体发育起点的认知D.两套纺锤体牵引着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解析:两套纺锤体在时间或空间上的不同步,容易导致染色体分配异常,使早期胚胎染色体异常的比例增加,A正确;受精卵中有两套纺锤体,需要四个中心体,一个中心体由两个中心粒组成,则中心粒的个数为8个,B错误;根据资料分析,受精卵的第一次有丝分裂实际上有两套纺锤体参与染色体的分离过程,来自父方的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染色体并没有真正融合到一起,这有可能颠覆人类对个体发育起点的认知,C正确;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D正确。
叠加效应或重叠作用: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只要其中一队等位基因中存在显性基因,个体便表现显性性状,两对基因均为纯和隐性时,个体表现隐性性状的基因互作类型。
将孟德尔比率修饰为15:1上位效应或上位作用:又称异位显性。
两对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发育,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具有遮盖作用,这种基因互作类型称为上位效应。
与显性相似,因为这两者都是一个基因掩盖了另一个基因的表达,区别就在于显性是一对等位基因中一个基因掩盖另一个基因的作用,而上位效应是非等位基因间的掩盖作用,掩盖者称为上位基因,也称为异位显性。
被掩盖者称为下位基因上位性和显性的区别:1 显性是一对等位基因中,显性基因掩盖另一隐性基因2 上位性是非等位基因的掩盖,掩盖者称上位基因,异位显性,被掩盖者称下位显性并发系数:观察到的双交换率与预期的双交换率(两个单交换率的乘积)的比值从性遗传: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的影响,只出现与雌方或雄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剂量补偿作用:是使具有两份或两份以上的基因量的个体与只具有一份基因量的个体的基因表现趋于一致的遗传效应、剂量补偿效应:在哺乳动物中一定存在一种机制可以补偿x染色体的超量。
在XY性别决定机制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良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剂量的遗传效应。
两种机制:1 调节X染色体的转录速率;2 通过失火雌性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来实现的,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细胞都只有一条X染色体是有活性假连锁:两对染色体上原来不连锁的基因由于靠近易位断点,易位杂和体总是以交替式分离方式产生可育的配子,因此就表现出假连锁现象限性遗传: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基因表达:基因编码的信息转化为细胞结构并在细胞中行使功能的过程。
包括转录成信使RNA接着翻译成蛋白质的基因以及转录成RNA,但是不翻译成蛋白质的基因顺反子:即结构基因,为决定一条多肽链合成的功能单位,约1000bp。
第十一讲:遗传病1.下列为性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 )A.白化病B.苯丙酮尿症C.21三体综合征D.性腺发育不良症2.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其理论依据是近亲婚配的后代( )A、必然会患遗传病B、患显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增C、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增D、发生基因突变的机会大增3.下列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是( )A、地方性呆小症B、坏血病C、白化病D、佝偻病4.下列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A.抗维生素D佝偻病B.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C.苯丙酮尿症D.先天性愚型5.某男孩患有21三体综合征,其原因是与卵细胞融合的精子中对号染色体是一对,请分拆下列与精子形成相关的原因是( )A.初级精母细胞中21号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B.次级精母细胞中21号染色体着丝点不分裂C.次级精母细胞中21号同源染色体没有联会 D.精原细胞中21号染色体没有复制6.1995年,诺贝尔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被破坏的三位科学家。
大气臭氧层可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生物。
紫外线伤害生命的生物学原理主要是()A.基因突变B.皮肤癌变C.消毒、杀菌D.促进蛋白质凝固7.如图是某家庭的遗传图谱,该病不可能的遗传方式是()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C.X染色体显性遗传 D.X染色体隐性遗传8.人类的先天性白内障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低血钙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一个先天性白内障男性(血钙正常)和一个低血钙佝偻病女性(眼球正常)婚配,生有一个正常女孩。
该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女孩的理论概率是()A.1/2 B.1/4 C.1/8 D.1/169.下列四个家系图,黑色为患病者,白色为正常(含携带者)。
不能肯定排除白化病遗传的家系图是()10.图表示血友病的遗传系谱,则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图10-22A.1号B.2号C.3号D.4号1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杂合体约活到50岁就常患心肌梗塞,纯合体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塞,不能生育。
训练(十一) 植物的激素调节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安徽省淮南二模)从1880年达尔文的金丝雀虉草实验,到1946年在玉米乳熟期籽粒中分离出吲哚乙酸,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在对植物激素进行研究。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胚芽鞘合成生长素需要适宜光照、温度等条件B.植物合成各种激素的腺体集中分布在幼嫩部位C.除人工合成外,在植物体中才能提取到赤霉素D.在植物体中有部分ATP为生长素运输提供能量2.(2021河北省邯郸二模)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植物茎的生长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茎的作用均不同B.若该图表示生长素对根的作用,则P点应向左移动C.M点所示生长素浓度可表示顶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D.当生长素浓度大于P小于M时,茎的生长受到抑制3.(2021安徽省黄山二质检)实验①:向植株上的一个叶片喷施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6-BA),即使其他叶片发黄脱落,被处理的叶片仍然保持绿色,长在枝上;实验②:用一定浓度6-BA在植株上一个叶片随机涂抹4个面积等大的小圆点,周围其他叶片组织开始发黄,小圆点区域仍然会维持绿色。
有关上述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A.实验①证明了6-BA具有抑制叶片衰老和脱落的功能B.实验②没有对照组,不能证明6-BA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C.上述实验均证明6-BA能调节植物生命活动,可推知6-BA是一种植物激素D.叶片衰老和脱落是受环境变化致使植物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引起,与基因表达无关4.(2021湖北省大联考)番茄和葡萄的花中都既有雌蕊又有雄蕊。
生长素常用于无子番茄的形成,赤霉素常用于无子葡萄的形成。
与前者不同,无子葡萄的操作过程中不需要花期去雄。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无子番茄的形成只与生长素有关B.无子番茄的性状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三倍体无子西瓜植株需要进行去雄处理D.赤霉素处理可能导致花粉不育5.(2021山东省德州二模)乙烯是甲硫氨酸在AOC等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反应合成的,与细胞内的相应受体结合后能促进相关基因表达,进而促进果实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