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_基因与发育..
- 格式:ppt
- 大小:3.62 MB
- 文档页数:61
目 录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一、选择题二、填空题三、判断题四、名词解释五、问答题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第三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的拓展第五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第六章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第七章 连锁交换与连锁分析第八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和连锁第九章 数量性状遗传第十、十一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第十二章 重组与修复第十三章 细胞质和遗传第十四章 基因组第十五章 基因表达与基因表达调控第十六章 遗传与个体发育第十七章 遗传和进化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一、选择题1以下哪种性染色体-常染色体套数,会出现雄性果蝇( )。
[中山大学2019研]A.XX:AAB.XXY:AAC.XXXA:AAAD.X:AA【答案】D【解析】果蝇的性别由X染色体数目与常染色体组数之比决定,与Y无关。
X:A的比值≥1时发育为雌性,≤0.5发育为雄性。
ABC三项错误,X:A的比值等于1,出现雌性果蝇。
D项,X:A的比值小于1,出现雄性果蝇。
2基因型为aaBbCcDd个体自交后代中,出现aaBbccDd的概率是( )。
[湖南农业大学2018研]A.1/4B.1/8C.1/16D.1/32【答案】CaaBbCcDd个体自交,将各基因分开考虑,后代aa的概率为1,【解析】Bb的概率为1/2,cc的概率为1/4,Dd的概率为1/2,因此出现aaBbccDd 的概率为1×1/2×1/4×1/2=1/16。
3对于拟南芥短径突变,己分离到纯合的品系并获得短径与长径的个体数目分别为62与38,则该突变的外显率为( )。
[中山大学2019研]A.0.62B.0.38C.0.613D.0.387【答案】A外显率=62/(62+38)=0.62。
【解析】4细胞减数分裂终变期能产生四体环的是( )。
[沈阳农业大学2011研]A.易位纯合体B.易位杂合体C.四分体D.四合体【答案】B易位杂合体是两条非同源染色体间互换片段,另外两条不发生【解析】互换,从而形成十字形结构的四体环。
第十章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第一节基因突变的时期和特征基因突变在自然界广泛地存在。
由于基因突变而表现突变性状的细胞或个体,称为突变体,或称突变型。
1、基因突变的时期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亦即体细胞和性细胞都能发生突变。
基因突变通常是独立发生的,某一基因位点的这一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时,不影响其它等位基因。
在体细胞中如果隐性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当代就会表现出来,同原来性状并存,形成镶嵌现象或称嵌合体。
2、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一)突变的重演性和可逆性同一突变可以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间多次发生,这称为突变的重演性。
基因突变象许多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一样是可逆的,在多数情况下,正突变率总是高于反突变率。
(二)突变的多方向性和复等位基因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的,可以多方向发生。
例如,基因A可以突变为a,也可以突变为a1、a2、a3、……等。
a、a1、a2、a3、……对A来说都是隐性基因,同时a、al、a2、a3、……等之间的生理功能与性状表现又各不相同。
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的各个等位基因在遗传学上称为复等位基因。
(三)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大多数基因的突变,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往往是有害的。
极端的会导致死亡,这种导致个体死亡的突变,称为致死突变。
突变的有害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突变的平行性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因遗传基础比较近似,往往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
这种现象称为突变的平行性。
第二节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一、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表现基因突变是独立发生的,一对等位基因一般总是其中之一发生突变,另一个不同时发生突变。
基因突变表现世代的早晚和纯化速度的快慢,因显隐性而有所不同。
在自交的情况下,相对地说,显性突变表现的早而纯合的慢(在第一代就能表现,第二代能够纯合,而检出突变纯合体则有待于第三代);隐性突变与此相反,表现的晚而纯合的快(在第二代表现,第二代纯合,检出突变纯合体也在第二代)。
《专业基础I》模块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13417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基因工程(GeneticEngineering)总学分:5.0 总学负荷:140 自主学习:70课内总学时数:70课内实验/实践/上机学时:16/0/0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有《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后续课有《食品检测与分析》、《食品酶学》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基础课,必修2、教学目标及意义本模块所包含两门课程是高等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基础课程。
旨在让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遗传物质及其传递过程、基因表达与调控的模式,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并通过实验环节的教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技能,能够运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解决生产实践上的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该模块由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两个子模块组合而成。
其中,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
它是一门近年来发展迅速并且在生命科学领域里应用越来越广泛、影响越来越本深远的学科。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生命现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为人类利用和改造生物创造了极为广阔的前景。
从学科角度来讲,分子生物学涵盖面非常广,与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基因工程等生命科学主干课程有一些交叉。
为了避免重复,本课程主要从生物大分子的水平来阐述从DNA到RNA到蛋白质和基因表达的重要生命过程;重点讲述基因表达调控的方式。
同时,本课程将介绍新兴起的基因组学和后基因组学研究现状。
《遗传学(第三版)》朱军主编课后习题与答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9)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2)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15)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21)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27)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31)第十章基因突变 (34)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35)第十二章遗传与发育 (38)第十三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39)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44)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普通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根据研究层次来划分,生物学的分科主要有()。
(1)细胞生物学(2)分子生物学(3)生态学(4)解剖学2、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三个层次。
(1)生态环境多样性(2)生态系统多样性(3)物种多样性(4)遗传多样性3、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创立了科学的自然分类系统。
(1)施莱登(2)林奈(3)达尔文(4)孟德尔4、1838-1839年()提出细胞学说。
(1)施莱登(2)林奈(3)达尔文(4)孟德尔5、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提出了科学的生物进化理论。
(1)施莱登(2)林奈(3)达尔文(4)孟德尔6、()是经典遗传学理论的奠基人。
(1)施莱登(2)摩尔根(3)达尔文(4)孟德尔7、()于1953年提出DNA分子双螺旋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1)施莱登和施旺(2)沃森和克里克(3)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4)孟德尔和摩尔根8、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技术,包括()等,已成为现代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1)基因工程(2)细胞工程(3)发酵工程(4)酶工程二、判断题1、非生物具有远远超越任何生物的高度有序性()。
2、生物能对环境的物理化学变化的刺激作出反应()。
3、自主运动常被当作动物和人类生命存在的标志特征()。
4、人类是唯一不适应特定环境,而又能在各种环境中生存的生物()。
5、多细胞生物只以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6、生物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共存的根本原因()。
7、发生于大约一万年前的工业革命,使人类实现了从流动的渔业社会向定居的农业社会的变迁()。
8、自然规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一致性是自然科学的一项基本原则。
()9、认识客观事物的科学方法常分为观察、实验、假说和理论四个步骤()。
10、假说和理论没有明确的分界()。
三、名词解释生物学生物多样性四、简述:生物的同一性(生命的基本特征)第二章宇宙、地球与生命一、选择题1、原始地球上存在有机物质,其可能的来源有()等几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