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dflow6.1中文教程第4 章 Moldflow6.1操作界面
- 格式:pdf
- 大小:2.34 MB
- 文档页数:23
M o l d f l o w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总4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二章 Moldflow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2.1 Moldflow用户界面Moldflow 4.1中文版和其他CAE软件类似,有着非常人性化的操作界面。
现做以下简介。
2.1.1 窗口分布及简要说明Moldflow 4.1中文版的操作界面主要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项目视窗、任务视窗、层视窗、工作视窗和状态栏等几部分组成,如图4-1所示。
图2-1 Moldflow 4.1(1)标题栏标题栏位于软件整体视窗的最顶端,用于显示软件名称和版本号Moldflow Plastics Insight 4.1(例如:(2)菜单栏和其他软件一样,通过Moldflow 4.1(4)项目视窗项目视窗显示当前所打开的项目及其包括的所有任务(如果任务众多,可以通过视窗右侧的滚动条查看),大大方便了用户在同一项目的不同任务之间进行切换和管理。
通过项目视窗我们既可以查看当前打开的项目,还可以组织该项目下属的所有子项目以及每个子项目下属的所有任务,类似于Windows环境下的文件夹查看。
(5)任务视窗任务视窗集中了产品名称、网格类型、分析序列、材料选择、浇注位置选择、成型条件设置等选项。
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讲,一旦把这些选项都走完(即所有选项前面都打勾),就基本完成分析任务的准备工作,软件加亮显示“立即分析!”,就基本可以进行模拟分析了。
而且这些任务选项基本不存在顺序,既可以先确定“分析序列”又可以先进行“材料选择”、“浇注位置选择”或“成型条件设置”。
(6)层视窗层视窗会显示默认层和操作者为方便操作而创建的所有层,类似于Auto CAD的图层操作,操作者既可以随意创建和删除默认层以外的所有层,也可以打开和关闭上述显示层。
层视窗便于管理窗口的元素对象和操作对象。
安装步骤:1.鼠标右击【Moldflow6.1】压缩包选择【解压到Moldflow6.1】。
2.双击打开解压后的【Moldflow6.1】文件夹。
3.鼠标右击【mpipc_chs.exe】选择【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4.点击【Next】。
5.点击【Next】。
6.点击【Next】。
7.点击【Browse…】更改安装路径,建议安装在除C盘之外的其它磁盘内,可选择安装在D盘或其它磁盘内,选择磁盘后会自动生成一个【Plastics Insight 6.1】文件夹,然后点击【Next】。
8.点击【Browse…】更改项目文件储存位置,建议储存在除C盘之外的其它磁盘内,可在D盘或其它磁盘内新建一个【My MPI 6.1 Projects】文件夹,然后点击【Next】。
9.点击【Browse…】更改文件临时储存位置,建议临时储存在除C盘之外的其它磁盘内,可在D盘或其它磁盘内新建一个【MPI 6.1 Temporary Files】文件夹,然后点击【Next】。
10.点击【Install】。
11.正在安装中(大约需要2分钟)。
12.点击【下一步】。
13.点击【浏览】更改安装路径,建议安装在除C盘之外的其它磁盘内,可选择安装在D盘或其它磁盘内,选择磁盘后会自动生成一个【Product Security】文件夹,然后点击【下一步】。
14.点击【下一步】。
15.点击【下一步】。
16.点击【安装】。
17.正在安装中(大约30秒)。
18.取消勾选【获取许可证密钥】然后点击【完成】。
19.点击【Finish】。
20.双击打开安装包解压后的【Moldflow6.1】文件夹中的【crack】文件夹。
21.鼠标右击【MF2007_fix.exe】选择【复制】。
22.鼠标右击【Plastics Insight 6.1】软件图标选择【打开文件所在的位置】。
23.鼠标右击空白处选择【粘贴】。
24.鼠标右击粘贴后的【MF2007_fix.exe】选择【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MoldFlow6.1安装方法MoldFlow安装方法step.1安装虚拟光驱,读取镜像文件step.2把电脑系统日期改为2008年,月份不是很重要,可以不改;安装时建议拔去网线,不要连网。
step.3 安装MPI主程序(Moldflow Plastics Insight 6.1)中的文件,别的先不装,其实只装这个咱们用已经够用了。
安装MPI主程序,全部默认安装,所有安装完毕后,正式开始破解step.4用鼠标右击“我的电脑”,打开“管理”里面的“服务”选项,找到里面的“Moldflow Product Security”和”Plastics Insight 6.1 Job Manager“这两个服务,先停用,如果有杀毒软件,也暂时停用。
step.5以上做完后,把文件夹MAGNiTUDE(破解包)里的MF2007_fix.exe 放到MPI的安装路径"Program Files\Moldflow\Product Security\"里面,运行MF2007_fix.exe再把MF2007_fix.exe 拷贝到"Program Files\Moldflow\Plastics Insight6.1\bin" ,然后运行MF2007_fix.exeStep.6把破解包里面的mfpsd.exe 和keyfile两个文件拷贝到"Program Files\Moldflow\Product Security\"里面,直接覆盖原始文件;Step.7然后启用前面停止掉的“Moldflow Product Security”和”Plastics Insight 6.1 Job Manager“这两个服务,等一会,就可以运行MPI主程序;Attention:如果你的杀毒软件把mfpsd.exe文件当病毒删了,把它恢复,将其列为信任文件。
另外,为了防止MPI软件启动后自动链接到MPI网站下载新的补丁造成破解程序失败,在第一次启动MPI软件后,在文件菜单里面,把Internet 里面的连接到MPI的相关选项全部禁用。
第4 章Moldflow6.1操作界面本章主要详解Moldflow 6.1 软件的操作模块和操作指令。
图4-1 为Moldflow 6.1 的操作界面,主要由8 部分组成,分别为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工程项目区、案例浏览区、图层管理区、主窗口和状态栏。
图 4-1 Moldflow 6.1 窗口界面4.1标题栏标题栏位于窗口左上端,显示软件名称和当前案例文件名。
4.2 菜单栏Moldflow6.1 的分析前处理操作指令菜单栏均分布于菜单栏各单项中。
4.2.1 文件图 4-2 “文件”下拉菜单对于项目文件的操作多在“文件”内完成,如图4-2 所示。
其下拉菜单功能如下:新建工程:可在设定的保存目录下建立新的工程项目,新建工程项目和已运行工程项目是同级的,可以互相切换处于当前活动状态。
打开工程:打开已存在的工程项目。
关闭工程:将运行的工程项目关闭,但不关闭模流软件。
新建:建立新的空白方案、报告、项目栏内资料夹等。
关闭:关闭当前运行方案,切换到最近上次运行的方案。
保存方案:保存当前运行方案。
将方案另存为:将当前运行方案另存为新方案,同时出现在工程项目区中,相当于复制原方案。
保存所有方案:保存处于运行状态的所有方案。
输入:在当前运行项目区中导入新模型。
输出:将当前分析方案导出,导出后的方案可双击或直接托进桌面“MF”图标中打开。
添加:在当前运行方案中添加其它模型,如调入1+1 模穴中的另外一穴或调入入子等。
组织工程:根据分析方案的属性可将同时拥有这些属性的方案归入同一文件夹下,出现在工程项目区里。
压缩工程:将分析生成的文件进行压缩,腾出更多磁盘空间。
工程属性:记录此工程的信息,如模流分析人员、公司等。
打印:打印当前显示窗口。
打印预览:预览打印效果。
打印设置:对打印效果进行设置。
参数设置:根据实际需求,可对系统参数进行个性化设置。
以下是主要的参数设置页面图 4-3 参数设置—概念设置页面在“概述”页面“系统”模块可以设置系统的单位、自动保存时间间隔;在“显示”模块设置表征实体处于不同情况时的颜色;建模基准面的栅格形式和大小;在“工程目录”中设置默认保存路径,便于项目文件的管理和在以后打开文件;在“要记住的材料数量”中可以设置显示在“常用材料列表”中塑胶材料的数量。
在“鼠标”设置页面可以设置快捷组合键,以方便对模型的操作和查看结果,如图4-4 所示。
图4-4 设置鼠标快捷组合键在“结果”设置页面可以“添加”或“删除”缺省的分析结果或对列表中的结果进行排序。
“优化内存以加快结果显示”栏可以通过不同的设置方式优化内存。
还可以在设置第二个单位系统和变形查询结果显示值的公差。
图 4-5 编辑显示分析结果在“缺省显示”设置页面可以对实体的显示状态进行设置,如图4-6 所示。
每一种实体都会对应不同的显示状态,点击右侧对应的下拉按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佳显示状态。
图4-6 缺省设置页面图 4-7 背景设置在“背景”设置页面可以对主窗口背景颜色进行设置,如图4-7 所示。
默认的背景颜色为纯白色,可以改换为其它单一颜色或以梯度调配显示不同的颜色。
开启录径:显示最近打开过的项目名称,可以和当前运行项目切换。
退出:退出moldflow。
4.2.2 编辑很多操作中的动作指令都包含在“编辑”下拉菜单中,如图4-8 所示。
图4-8 “编辑”下拉菜单撤销(U):撤销前一步操作。
重做(R):重新执行上一步操作。
操作记录(H):对执行过的操作步骤的记录。
剪切~删除:无文件格式限制指令。
选择实体方式(S):通过实体的属性、层、鼠标光标括取的轮廓(分为常用的矩形轮廓、特殊情况适用的圆形轮廓和多边形轮廓)来选取实体。
在选取多个网格时,为了避免括选旁边的三角形,可以将鼠标光标的选取方式定义为矩形轮廓或圆形轮廓,尽量少的括选到旁边的三角形。
全选(A):将窗口中显示的实体全部选中。
多用于执行平移、平移拷贝、旋转、旋转拷贝等的指令。
取消全选(E):放弃选取已选中的实体。
反向选取(L):选中处于鼠标光标括选范围外的实体,也就是说鼠标括选范围内的实体为非选择目标。
当只有极少数实体属于非选则对象时可以采用本指令。
展开选择(X):先选中一部分实体,通过“扩展选择”指令可以由已选中部分向未选中部分扩张。
可以在“扩展选择”对话框中设置一次扩选的层数,即由已选中实体的最外层节点向外括选设定的节点层数。
多用于网格修补时。
局部选择(B):分别为“只选择光标完全框中的实体”和“只选择可见实体”。
两个指令结合起来使用为“只选则光标完全框中的可见实体”。
多用于编辑模型局部特征,快速选取单面网格,可避免选中对面的网格。
由于系统默认过滤对面层的距离是一定的,当产品的某些部位非常薄时,系统会将两层网格当一层而全部选中。
因此在编辑一些薄壁产品时应慎用此选择方式。
方案注释(N):如果要对产品的分析结果和改善方案做出注释,可点击此功能,将在主窗口右侧出现“方案注释”操作栏。
图像抓捕选项:按不同的设置方式抓取图像。
复制图像到剪切板(I):快捷指令为“Ctrl+I”。
这时一个非常有用的快捷组合指令,在制作模流分析报告时经常用于抓取主窗口的图像,不需鼠标括选和另行保存,直接贴于报告页面上即可。
复制图像到文件(F):将当前显示的主窗口的图像另存为其它文件格式。
属性(O):显示选中实体的属性。
指定属性(Y):赋予选中实体属性,或改变实体已有属性类型。
更改属性类型(G):改变实体已有属性类型。
移除未使用的属性(V):删除当前不再使用的属性,可以节约磁盘空间。
4.2.3 视图可以执行各个工具栏的打开与关闭等操作,如图4-9 所示。
工具栏(T):可以执行将各个工具条显示在屏幕上或隐藏显示等操作,如图4-10所示。
工程(P):显示或隐藏工程项目区。
注释(N):对分析过程或分析结果做出注释。
层(L):显示或隐藏管理层控制面板。
因为层控制面板在整个分析过程使用频繁,一般默认使之显示状态,浮于窗口左侧,可随意放大或缩小。
图 4-9 “视图”下拉菜单图 4-10 “工具栏”列表所有面板(A):可同时控制三块主要面板:工程项目区、案例浏览区、管理层的显示与隐藏。
模型显示(M):将建立的模型及实体显示于窗口中。
在未显示分析结果时,若使“模型显示”处于非选中状态时,“层控制面板”是无效的,无法控制实体的显示与隐藏。
所以若通过“层”显示也不能使模型出现在窗口中时,应查看“模型显示”是否处于开启状态。
缺省显示(D):可以通过缺省设置中的指令调整系统参数。
锁定(O):为同步控制所有分析结果窗口中动画的播放,一旦在一个窗口中设定此选项,其它的动画播放将同时相应。
注意:设定此指令时应使动画的播放帧数一致;图 4-11“建模”下拉菜单图图 4-12“网格”下拉菜单4.2.5 网格针对网格的操作的操作指令均集于网格模块中,如图4-12所示。
生成网格(M):生成模型的网格,浇注系统的一维单元和流道的一维单元,或对已划分网格的产品进行再次划分。
定义网格密度(Y):重新定义局部网格的密度,用于加密局部重要特征而提高分析的精度,或加疏平滑区域的网格而减少网格的数量,节约分析时间。
创建三角形网格(T):手动创建三角形单元。
在点选三角形的三个节点时应遵循逆时针原则,才能保证新建的网格正确定向。
注意此指令仅用于二维单元的网格,不能用于3D网格的修建。
创建柱体单元(B):直接应用已存在的两点生成柱体单元,同时还可以设置柱体单元的节数,相当于对柱体单元划分网格。
系统默认生成的柱体属性为已存在属性。
创建四面体网格(R):创建3D 网格的指令。
通过选取空间的4 个点可以直接生成实体网格。
注意选取的4个点不能位于同一平面或接近位于同一平面,以免生成问题网格。
网格修复向导(W):此向导用于修复多种缺陷网格。
可针对不同网格缺陷通过“前进”或“后退”翻动页面,逐一修补。
网格工具(E):包含所有修复网格缺陷的指令。
全部取向(Q):当错误定向网格较少时可以多次采用系统自动全部取向进行修复,当错误定向网格很多时,采用自动取向修复后还要进行手动修复。
网格诊断(G):包含网格缺陷诊断,连通性诊断,一维单元诊断等显示缺陷或复查指令。
显示诊断结果(D):使“显示诊断结果”按钮处于点击状态可以使当前诊断结果显示在窗口中,取消点击会关闭当前诊断结果。
网格统计(O):统计网格信息,显示网格缺陷,显示网格匹配率等重要信息。
4.2.6 分析包含案例分析前的重要设置指令,如图4-13 所示。
设置成型工艺(O):moldflow可提供的工艺分析类型包括:共射出成型分析、热塑性塑胶注射成型分析、微发泡成型分析、反应成型分析、气辅成型分析、热塑性塑胶双色/双射成型分析。
设置分析顺序(S):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分析的类型,如图4-14 所示。
如果需要快速查看产品的充填情况,可以选择“充填”选项;如果需要查看保压的效果,则应该选择“流动”选项;完整的模流过程为“冷却+流动+翘曲”分析。
如果允许的话,建议大家选择完整的模流分析过程。
图4-13“分析”下拉菜单图 4-14 工艺设置导向选择材料(S):可以根据客户给出的材料信息选择客户需求的塑胶材料。
如果系统材料库里没有客户需求的塑胶,可以用一种性能相近的塑胶替代。
工艺设置导向(P):分页设置“冷却+流动+翘曲”分析中需要用到的成型参数,比如模温、料温、注射时间、成型周期、保压、分析翘曲时需要考虑的因素等。
如同试模时对机台参数的反复调整,为了得到理想的分析结果,有时也需对模流分析参数进行多次调整。
从 MPX/Shotscope 输入数据(I):从MPX/Shotscope 端口向MPI 输入机台参数和成型工艺参数等。
设置注射位置(I):点击“设置注射位置”指令,光标变成十字交叉,右上角的图标是浇口的模型。
点击主流道端点或直接点击产品模型上适合的进浇位置处的节点,即可完成浇口的设置。
设置冷却液入口(N):点击“设置冷却液入口”,出现“冷却液属性”对话框,如图4-15 所示。
在内设置冷却液的属性,光标变成十字交叉,点击属性相同的冷却管道的进水口。
注意:只能一次性完成属性相同的冷却管道进水口的设置,属性不同的管道需另行设置。
图 4-15“冷却液属性”对话框图4-16 “设置关键尺寸”对话框图 4-17 关键尺寸设置结果设置关键尺寸(D):当使用某种材料进行分析时,我们需要知道产品实际的体积收缩值是否在预定的范围之内,才能保证产品的关键尺寸没有超出既定的公差范围。
在进行流动分析前,点击“设置关键尺寸”指令,出现“设置关键尺寸”对话框,如图4-16 所示。
点击产品上主要的管控尺寸所在的两端的端点,分别在“上公差”和“下公差”文本栏中输入既定的公差值。
点击“应用”,将出现蓝色的双箭头尺寸标注线。
分析结束后系统将显示在分析得到的体积收缩值下,能否保证产品的关键尺寸的精度,从而指导模具型腔的放缩水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