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图形集体备课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
一、活动背景对称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数学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教师对数学对称的认识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组于2023年4月20日开展了主题为“数学对称”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展示、教学反思等形式,提升教师对数学对称教学的理解和实施能力。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数学对称概念的理解和认识;2. 探索有效的数学对称教学策略;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4. 培养学生对数学对称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开始,全体数学教师共同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对称的相关内容,明确了数学对称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接着,针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对称相关内容,教师们进行了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2. 课堂教学展示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两位教师分别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
第一位教师展示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轴对称图形,并学会了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第二位教师展示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教学,通过生活实例、几何变换等手段,让学生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和构造中心对称图形。
3. 教学反思课后,两位展示教师分别进行了教学反思,分享了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问题。
其他教师也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活动总结1. 教师们对数学对称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认识到对称在数学中的重要性;2. 教师们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数学对称教学策略,如多媒体辅助教学、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3.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加强,共同提高了教学水平;4. 学生对数学对称的兴趣和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
五、活动反思1.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们应积极参与,共同研讨,取长补短;2.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对称教学中得到充分发展;4.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初二数学(上)集体备课记录初二数学第二周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初二数学第四周集体备课初二数学第五周集体备课本周完成15.1—15.2 5个教案及课件上交和讲解2、讨论15.3—15.4的教学思路,完成这5个教案。
下周二上交到F TP自己的文件夹里。
(1)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习题。
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2)预测新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以新带旧,训练画图能力是突破口。
(4)对学生易错点、易混点,进行强调和强化训练。
4、下次集体备课分工情况:石秀坤15.3函数图像的画法赵桂英 15.4一次函数和它的解析式周五上午集体备课的时候按照分工主讲自己的章节大家讨论。
回去形成自己的教案。
第2周集体备课记录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日期:2009年2月27日周次:2参加人:苏为民焦丽英赵桂英石秀坤缺勤:无集体备课内容:本周完成15.3—15.4 5个教案及课件上交和讲解2、讨论15.5—15.6的教学思路,完成这5个教案。
下周二上交到F TP自己的文件夹里。
(1)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习题。
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2)预测新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以新带旧,训练画图能力是突破口。
(4)对学生易错点、易混点,进行强调和强化训练。
4、下次集体备课分工情况:苏卫民15.5一次函数图像焦丽英 15.6一次函数性质周五上午集体备课的时候按照分工主讲自己的章节大家讨论。
回去形成自己的教案。
第3周集体备课记录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日期:2009年3月6日周次:3参加人:苏为民焦丽英赵桂英石秀坤缺勤:无集体备课内容:本周完成15.5—15.6 5个教案及课件上交和讲解2、讨论15.7、本章复习的教学思路,完成这5个教案。
平湖外国语学校义务段八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记录本科目:初中数学成员:任巧玲陈培益第 10 周2016至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说明:第三章讲的是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而第3节是这章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我对第3节中心对称进行教学设计。
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七年级(下)和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已学习了轴对称、平移、旋转等概念,学生已充分理解了各种变换的基本性质,具备了分析、设计图案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操作性活动中,丰富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并使他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平移、旋转等内容,进一步深化对图形的三种基本变换的理解和认识。
初稿关键教具PPT课时第3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以魔术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通过扑克牌魔术的演示引出研究课题,激发学生探索“中心对称图形”的兴趣。
教师用课件展示如左图所示的4张扑克牌,然后手中拿同样四张扑克牌充当魔术师把任意一张牌旋转180º;把旋转过的扑克牌贴到黑板上,得到的扑克牌如右图所示,让学生猜哪一张牌被旋转过了?注意教师在叙述魔术游戏时一定要表情丰富,语言具有煽动性和挑战性。
(二)探索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1:观察思考(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2)你能将上图中的图形绕其上的一点旋转180°,使旋转前后的图形完全重合吗?2:自主学习1、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2、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活动方式:学生独立思考、阅读教材;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3:总结概念总结概念: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
4:知识运用(1)在26个英文大写正体字母中,哪些字母是中心对称图形?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2)如图,在一次师生魔术表演当中,老师将下面第一排的四张扑克牌中的一张或几张旋转180º后,得到第二排,请同学们猜一下老师旋转了哪几张牌?(3)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所著的《勾股圆方图注》中所画的图形,它是由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下面关于此图形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B、它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C、它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D、它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5:探究学习(1)设点是某个中心对称图形上的一点,绕对称中心0旋转180°后,它变成了点B,点A与点B就是一对对应点,且OA=OB结论:中心对称图形性质:中心对称图形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并被对称中心平分。
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对轴对称图形教学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3年4月15日开展了以“轴对称图形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方式,探讨轴对称图形的有效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星期五)下午2:00-5:00三、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活动参与人员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部分其他学科教师作为观摩人员五、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 时间:2:00-2:30- 内容:由教研组长主持,针对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这一单元进行集体备课。
教师们共同讨论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等,并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
2. 课堂观摩- 时间:2:30-3:30- 内容:由五年级数学教师李老师执教“轴对称图形”公开课。
李老师以“蝴蝶飞舞”为主题,通过实物演示、小组合作、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3. 教学研讨- 时间:3:30-4:30- 内容:观摩课后,全体教师集中进行教学研讨。
首先,李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课堂实施情况。
接着,其他教师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课堂观察,教师们认为李老师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 教学方法的运用:李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实物演示、小组合作、游戏竞赛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师们认为李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 教学反思:李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部分学生的个别指导不够,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等。
4. 总结发言- 时间:4:30-5:00- 内容: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李老师的教学成果,同时对全体教师提出了以下要求:- 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第1篇一、教研背景中心对称是数学学科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为了提高学生对中心对称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开展了以“中心对称”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探讨、交流和实践,提高教师对中心对称教学的把握,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研内容1. 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中心对称是指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与原图形重合。
这个点被称为对称中心。
中心对称图形具有以下性质:(1)对称中心是图形的对称轴。
(2)对称中心到图形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
(3)对称中心将图形分为两个对称的部分。
2. 中心对称图形的应用中心对称图形在数学、物理、艺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几个实例:(1)几何图形:正方形、矩形、菱形、圆等都是中心对称图形。
(2)物理现象:光学中的旋转对称、力学中的平衡状态等。
(3)艺术创作:绘画、建筑、雕塑等领域的对称美。
3. 中心对称的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中心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实例讲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3)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中心对称图形,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
(4)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5)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探索中心对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三、教研过程1. 教研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2)设计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3)准备教学课件、教具等。
2. 教研实施(1)教师讲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中心对称现象。
(2)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心对称图形,让学生直观感受对称美。
(3)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分组讨论,让学生探索中心对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3. 教研反思(1)教师总结中心对称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2)教师交流教学心得,分享教学经验。
(3)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二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第一次集体备课二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第一次集体备课(修改后)执教人:饶盼盼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到物体或图形对称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熟练辨认出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能画出对称轴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介绍下你自己玩过的项目吧!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个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出示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谈话:你看,这是游乐场上的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各自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
下面,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有什么发现?(和同桌互相说一说)2.教学“轴对称图形”定义课件演示蜻蜓风筝左右两边的对折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板书定义)生说说自己周围发现的轴对称图形,课件欣赏一些生活中存在的轴对称图形3.出示例1 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①动手操作剪轴对称图形: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
画一画:在对折的纸上画线。
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会剪出一件上衣的图案。
师小结:要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进行对折再剪(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②剪其他图形:请生自己动手剪一剪,选择松树、桃心、葫芦三种图形中的一种。
③生检查自己剪的图形是否对称:师引导: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剪出来的图案是对称的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换检查,展示学生剪的作品。
(把优秀作品贴黑板)4、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谈话:在这些对称图形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活动地点:XX小学多功能厅参与人员:小学数学教师、教研组长、教导主任、校领导活动主题: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空间想象力一、活动背景轴对称图形是小学数学几何部分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还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我校数学教研组特组织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研讨交流等形式,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二、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阶段(1)分组讨论:教研组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种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方法。
(2)备课展示:各小组分别展示备课成果,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
(3)集体研讨:全体教师针对各小组的备课内容进行研讨,提出修改意见和改进措施。
2. 课堂观摩阶段(1)观摩示范课:由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进行轴对称图形的示范教学。
(2)记录观察:教师们认真观摩,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3. 研讨交流阶段(1)反思教学:教师们针对观摩的示范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2)经验分享:优秀教师在会上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3)总结归纳: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提出下一步教学改进方向。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基本概念,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重难点: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绘制轴对称图形。
(3)教学过程:①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新课讲解:通过直观演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特征。
③巩固练习: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④课堂小结: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 课堂观摩观摩了由骨干教师张老师执教的“轴对称图形”示范课。
一、活动背景对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贯穿于数学的各个分支,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广泛存在。
为了提高教师对数学对称的认识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数学对称”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数学对称的理解和认识。
2. 探讨数学对称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三、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活动开始,教研组长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首先,由一位资深教师对对称的概念、性质及分类进行详细讲解,帮助教师们梳理对称的相关知识。
接着,教师们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1)对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3)如何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案例分享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们分组进行教学案例分享。
每位教师选取一个与对称相关的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
案例一:《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对称的定义;2. 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3.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解决实际问题;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案例二:《对称图形的画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对称图形的画法;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3.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对称图形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探究: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了解对称图形的画法;3. 实践:让学生动手画对称图形,巩固所学知识;4. 展示:展示学生的作品,互相评价,提高审美能力。
3. 教学研讨在案例分享的基础上,教师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研讨:(1)如何将对称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如何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4. 总结与反思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数学对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对教师们的教学实践给予肯定。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和思维发展。
轴对称作为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教师对轴对称教学的认知和教学能力,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以“轴对称”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2. 探讨轴对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 交流分享轴对称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
4. 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和合作。
三、活动过程1. 主题讲座活动伊始,由我校数学教研组长王老师进行主题讲座。
王老师从轴对称的定义、性质、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结合具体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轴对称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教研组成员们分组讨论,针对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轴对称的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
案例一:《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1)教师展示多个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图形的特点。
(2)学生分组操作,通过折叠、旋转等方式,验证图形的轴对称性。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够准确地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能够描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案例二:《轴对称图形的应用》教学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1)教师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实例,如建筑、服饰、广告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实例中的轴对称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设计轴对称图案,并进行展示。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够将轴对称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一周集体备课记录
内容对称主持人张辉地点办公室主讲人张辉参加人员三年级数学教师
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3.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对称现象,感受对称美.
知识结构
通过展示生活中丰富的的轴对称的图案,让学生在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来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
学生在一张对折了的纸片上用圆规的针尖扎出一个图案然后展开观察或让学生在对折了的纸片上刻出一个图案然后展开观察、或取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较好的纸,在纸的一侧滴上墨水,然后对折再打开观察等一系列的动手活动中使学生感受轴对称现象。
通过对一些例题的分析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学生自己设计具有轴对称图形的图案,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突破重难
点的方法
及措施
通过讨论法、练习法、自主探究交流突破重点和难点
课时分配共5课时
教具
使用
挂图、小黑板、直尺
作业布置根据图形画出对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