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思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2
离思古诗全文解释
《离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表面上如诗题所明,是写离思,主要抒写别后相思的煎熬苦况,怨恨离人的不通音讯,暗写自己的凄苦,并作希冀之词,希望令狐绹能加以提拔。
这首诗写得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读来荡气回肠,久久不能自已。
离思古诗全文解释如下:
看罢一阕前溪舞,直让人回肠断气,吟诵一曲子夜歌,心里好不酸苦烦忧。
巫山的行云到哪里去寻觅,像沟水般东西分流,也让人无可奈何。
朔雁一只只飞来,却不见传来音讯,湘江上一株株斑竹,有多少眼泪洒在上头。
可怜我总也见不到他的容颜,只有把一腔衷情,寄托给这江上的微波。
这首诗表面上如诗题所明,是写离思,主要抒写别后相思的煎熬苦况,怨恨离人的不通音讯,写得情调悲怆。
首联即写情人离去后主人公的心酵气绝。
《前溪舞》和《子夜曲》皆为悲伤的作品,是被遗弃者的哀怨之作。
这里引入诗中,即是离思之苦,心里有担心被遗弃之痛。
颔联仍化用典故,写难以寻觅爱人踪影、东西分离相隔如沟水东西分流而无可奈河的痛苦心理。
此联运用典故和即实写景巧妙融合,不露痕迹,从字句看就是写实景,是看不出用典的,这是李商隐诗用典得心应手的表现。
颈联写书信断绝。
和主人公的以泪度日,化用湘妃竹的典故渲染伤心痛苦至极。
结联仍作希冀之词,一片深情希望通过江水给恋人捎去自己的问候。
此诗,“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是李商隐借失恋女子寄意而为,前六句极写自己的凄苦,第七句一转,第八句仍作希冀之词,希望令狐绹能加以提拔。
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读来荡气回肠,久久不能自已。
离思元稹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离思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
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离思元稹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原文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作者: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①曾经:曾经到临。
经:经临,经过。
②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③除却:除了,离开。
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④取次:草草,仓促,随意。
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
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
例:宋陆游《秋暑夜兴》:“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
”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⑤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
⑥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
⑦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
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⑧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译文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赏析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
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元稹《离思五首》原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元稹《离思五首》原文元稹《离思五首》原文引导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原文元稹《离思五首》原文引导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句有名的诗句是元稹《离思五首》里面的句子,可谓是元稹的千古名句,《离思五首》我们一直都听,但你知道具体是那五首吗?你会背几首呢?元稹《离思(其一)》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元稹《离思(其二)》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元稹《离思(其三)》红罗箸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元稹《离思(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其五)》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离思五首》中最著名的,要数第四首了,下面让我们继续来鉴赏一下《离思其四》。
注释1.曾经:曾经历过。
曾,副词。
经,经历。
2.沧海:大海。
因海水呈苍青色,故称沧海。
3.除却:除了。
4.取次:循序而进。
5.半缘:一半因为。
6.修道:作者既信佛也信道,但此处指的是品德学问的修养。
7.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翻译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
陶醉过巫山之云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
赏析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
陶醉过巫山之云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这首再延伸一些近一步的解释是说。
痴迷在你爱的大海里,陶醉在你的梦幻里,我就不会再对其它女人感兴趣。
爱你没有人比得上你,你是最好的。
你走之后也没有人能代替你,其他女人再美我没心思去爱,因为心里只有一个你……元稹爱妻的名韦,字蕙丛。
有关元稹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分享元稹《离思》五首诗集原文
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元稹《离思》五首,后人称之为诗人为爱人莺莺而写,表示他的浓厚的爱,虽然不足以考证,但是离思在古代爱情诗歌中可以称得上佳作。
下面整理元稹离思五首原文:元稹《离思(其一)》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元稹《离思(其二)》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元稹《离思(其三)》红罗箸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元稹《离思(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其五)》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元稹《离思》五首诗集原文]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离思》原文翻译和注释及其作者介绍《离思》作品介绍《离思》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56首。
这首诗作于大中二年六七月由桂林北返,途经荆湘巴峡时。
《离思》原文离思作者:唐·李商隐气尽前溪舞,心酸子夜歌。
峡云寻不得,沟水欲如何。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无由见颜色,还自托微波。
《离思》注释①诗作于大中二年六七月由桂林北返,途经荆湘巴峡时。
②前溪:舞曲名。
晋车骑将军沈玧所制。
见(旧唐书·音乐志》。
歌云:“莫作流水声,引新都舍故。
”③《旧唐书·音乐志》:“《子夜》,晋曲也。
晋有女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
”④峡云:用巫山神女事,谓神女寻襄王而不得。
⑤卓文君《白头吟》:“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⑥《汉书·苏武传》:“常惠见汉使,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⑦用“娥皇、女英”典。
⑧由:全诗校:“一作因。
”曹植《洛神赋》:“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离思》赏析这首诗作于大中二年六七月由桂林北返,途经荆湘巴峡时。
《离思》作者介绍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
擅长骈文写作,诗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王维的诗全集栏目。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离思元稹带赏析元稹离思五首,后人称之为诗人为爱人莺莺而写,表示他的浓厚的爱,虽然不足以考证,但是离思在古代爱情诗歌中可以称得上佳作。
下面是离思元稹带赏析,欢迎参考阅读!元稹唐七绝:《离思》原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离思》参考注释:取次:走进.元稹唐七绝:《离思》赏析: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数量很多,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艳诗等十类。
这首《离思》(五首之一)属于艳诗。
所谓“艳诗”,即写男女之间爱情的诗。
在作者十类诗中,这类写得比较好。
而这首《离思》诗,尤其写得一往情深,炽热动人,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在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亦堪称名篇佳作.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
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
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
“曾经沧海难为水”。
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
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
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
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
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
写得意境雄浑深远。
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
《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
此女即“巫山之女”。
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
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
元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
离思元稹带赏析(精选8篇)篇1:离思元稹带赏析离思元稹带赏析元稹唐七绝:《离思》原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离思》参考注释:取次:走进.元稹唐七绝:《离思》赏析: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数量很多,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艳诗等十类。
这首《离思》(五首之一)属于艳诗。
所谓“艳诗”,即写男女之间爱情的诗。
在作者十类诗中,这类写得比较好。
而这首《离思》诗,尤其写得一往情深,炽热动人,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在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亦堪称名篇佳作.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
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
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
“曾经沧海难为水”。
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
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
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
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
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
写得意境雄浑深远。
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
《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
此女即“巫山之女”。
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
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
元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
其实,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
离思元稹译文 《离思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
离思元稹译文是什么? 下面小编给大家提供相关的内容,欢迎阅读! 译文 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
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
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
一半是因为修道,一半因为你的缘故 《离思》赏析: 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 数量很多,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艳诗等 十类。
这首《离思》(五首之一)属于艳诗。
所谓“艳诗”,即写男女之间爱情的 诗。
在作者十类诗中, 这类写得比较好。
而这首 《离思》 诗, 尤其写得一往情深, 炽热动人,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在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 中,亦堪称名篇佳作.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 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 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
它接连用水、 用云、 用花比人, 写得曲折委婉, 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
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 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
“曾经沧海难为水”。
是从孟子“观于海 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
诗句 表面上是说, 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 对那小小的细流, 是不会看在眼里的。
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
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
河水,只 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
写得意境雄浑深远。
然而,这只是表面 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 雨”的典故。
《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 云梦高唐之台, “怠而昼寝, 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 王因幸之”。
此女即“巫 山之女”。
她别离楚王时说: “妾在巫山之阳, 高丘之阻。
旦为朝云, 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 阳台之下。
”楚王旦朝视之, 果如其言, 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
离思元稹的原文解释
离思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诗,它描述了作者在离别时的内心痛苦和思念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原文解释以及对诗中一些关键词的拓展。
《离思》原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原文解释: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在离别时的内心痛苦和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巧妙运用比喻、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自己的离别之苦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表达了离思的深沉内涵。
拓展解释:
1. 曾经沧海难为水:诗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用以形容自己的离别之苦。
沧海是广袤的大海,而离别之痛对作者而言比海水还要深,不可磨灭。
2. 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比喻的意思是,巫山是云的来源,离开了巫山就不会有云。
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和亲人、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离别之后,心中只有寥寥几片云彩,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之
情。
3. 取次花丛懒回顾:这里描述了诗人离别时的心情,他看着花丛,却心不在焉,因为他思念着被离别的人。
取次花丛意味着匆忙地采摘花朵,而懒回顾则表达了作者心思难以集中,全神贯注地回忆离别之前的美好时光。
4. 半缘修道半缘君:这句话暗示了作者在离别中的无奈和矛盾。
作者在离别中既要修行自己的内心,也要忍受与亲人、朋友的分离之痛。
半缘修道,半缘君,表达了作者心理上的两难和无奈抉择。
总之,元稹的《离思》通过独特的比喻和抒情手法,将作者离别时的内心痛苦与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表达方式,成为了唐代爱情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离思(其四)》
---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
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
“曾经沧海难为水”。
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
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
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
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
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
写得意境雄浑深远。
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
《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
此女即“巫山之女”。
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
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
元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
其实,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
诗人表明,除此女子,纵有倾城国色、绝代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
只有那个女子,才能使他倾心相爱。
写得感情炽热,又含蓄蕴藉。
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
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
为什么他无心去观赏迎入眼帘的盛开花朵呢?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
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原故,这是其一。
其二,是因为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
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君”。
“半缘修道”之说,只不过是遁辞罢了。
古代诗评家,曾经说这首诗是作者为其曾经相爱的韦丛的悼亡诗,或臆断为诗人“与莺莺在闺中狎昵之游戏”(卞孝萱《元稹年谱》)的自我写照。
此等说法,皆缺乏史料根据。
作者在这首诗里采用种种比喻手法,曲折地表达对曾经相爱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最后一句才用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主题。
这种写法构思集中,意脉贯通,清晰可见,感情跳动性不大。
并不象古典诗词中有些作品那样,感情跳动幅度太大,象电影的蒙太奇镜头那样,令人几乎看不到端倪。
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
诗人的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顾”(《梦游春七十韵》)。
又有人说此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
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
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
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
“取次花丛懒回顾”。
自己信步经过“花丛”,却懒于顾视,表示自己对其他女色已无眷恋之心。
这种心境绝不是一般的“万花丛中过,片叶不粘身”那种潇洒做作与虚伪,而是情到深处,万念俱灰的真诚。
为什么会这样呢?末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体现了诗人亡妻之后的孤寂情怀。
元稹一生精修佛学,尊佛奉道。
“修道”也可理解为研习品行学问。
诗人思妻之情深厚,无法解脱,于是寄托于修道之中。
其实,“半缘修道”也好,“半缘君”也罢,都表达了诗人的郁郁心情,其忧思之情是一致的。
满意答案
其实这句诗出自:元稹:《离思》,是元为悼念亡妻而作整个诗有一种超脱又悲伤的感觉,只要对出这种感觉就行了窃以为楼主的格调上挺配这句诗原要表示的意思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
陶醉过巫山之云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这首再延伸一些近一步的解释是说。
痴迷在你爱的大海里,陶醉在你的梦幻里,我就不会再对其它女人感兴趣。
爱你没有人比得上你,你是最好的。
你走之后也没有人能代替你,其他女人再美我没心思去爱,因为心里只有一个你…… 元稹爱妻的名韦,字蕙丛。
比元稹小四岁,二十岁和元稹结婚,二十七岁时就不幸死去了。
元稹大概是古人写给妻子诗歌最多的一位诗人了,他的许多诗篇都不由自主的有他妻子的影子。
可以想象,元稹的后半生都在怀念着自己的妻子。
不知道元稹作了多少首悼念怀念妻子的诗,但现在还能看到的就有三十多首。
除了这首,还有《谴悲怀三首》、《六年春遣怀八首》、《杂忆五首》等等,可以说篇篇都感人至深。
我们从这些诗篇里可以想象韦丛是一个贤淑美丽的女人,还可以知道元稹是一个痴情感恩的男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