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的全身性攻击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性表现为各种疼痛、关节炎、皮疹和全身症状,如发热、口腔溃疡、淋巴结增大等,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护理患者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的重要性
1、重视患者的身心健康
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会出现疲劳、关节炎、活动障碍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应尽量减少他们的痛苦,鼓励他们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比如放松活动、体育锻炼等,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2)还应引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发展。
2、强化环境护理
1)应注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干净,多通风,避免空气污染,保护病人免受病毒和细菌的侵害。
2)要注意毛发的均匀,避免头皮发痒,大的部位需要定期清洗。
3、注意护理遵医
1)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应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不可自行更改。
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1.护理评估1. 1 病史:认识皮肤伤害的开端时间、演变特色;有无日光过敏、口眼干燥、胸痛等陪伴症状。
1.2 身体评估:评估生命体征;皮损的部位、形态、面积大小和表面状况。
1. 3 实验室及其余检查:原发疾病的有关检查,特别是免疫血检查、皮肤狼疮带试验、肌活检等检查的结果。
2.护理问题2.1 皮肤完好性受损2.2 组织浇灌无效2.3 痛苦2.4 忧虑2.5 口腔粘膜受损3.护理举措3.1 一般护理3.1. 1 关怀体谅病人,做好思想工作,解说有关知识,排除患者惧怕心理和心理压力,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踊跃配合治疗。
3.1. 2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联合,重症患者应卧床歇息。
3.1. 3发热时,按发热病人惯例护理,防止受凉,踊跃预防并治疗感冒。
3.1. 4 不宜晒太阳,室内阳光过强时,应挂窗帘;出门时打遮阳伞,戴遮阳帽,穿长袖上衣和长裤;禁用紫外线等光性疗法。
3.1. 5 长久应用激素和免疫克制剂者,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预防各样感染。
3.1. 6 赐予优良蛋白、低脂肪、低盐、低糖、富含维生素和钙的饮食。
忌食海鲜、辛辣食品和感光蔬菜如芹菜、香菜、无花果等,忌服感光药物,戒除烟酒。
3.2 特别护理3. 2. 1狼疮性肾伤害(50%患者发生狼疮性肾炎)的护理- 1 -3.2. 1. 1 无论急性、慢性狼疮性肾炎活动期,仍是狼疮肾功能不全及衰竭期,都应卧床歇息。
当疾病活动控制缓和解后,慢性狼疮性肾炎恢复期,可适合活动。
3. 2. 1. 2 赐予低盐、低脂饮食,严格限制蛋白质入量,如需要应赐予瘦肉、牛奶等优良蛋白,忌食豆类及其余植物性蛋白。
3.2. 1 .3 严重水肿及少尿者,注意水、电及酸碱均衡,按医嘱要求正确输液或口服中药汤剂。
3.2. 1. 4 正确记录 24 小时进出量,严实察看尿量,水肿严重者每日称体重,腹水者每日量一次腹围并记录。
3.2. 1. 5伴高血压者,准时监测血压。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红斑狼疮各类型中最严重的一型,本病男女比例为1:7-9幼儿和老年人也可发病,多见于15-40岁女性,伴有疲乏无力、发热和体重下降。
【护理问题】
1.皮肤、粘膜损害
2.营养不良
3.感染
4.出血
5.恐惧
6.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病室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皮肤暴露部分。
2.给予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的平衡饮食,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观察口腔粘膜情况,指导患者使用漱口水漱口,防止感染。
4.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如激素。
5.指导患者进行关节肌肉活动。
6. 用清水洗脸,禁用碱性肥皂,防止刺激皮肤或引起过敏。
(二)重症患者护理
(1)狼疮脑患者:
1.遵医嘱及时使用镇静剂。
2.使用床档,防止坠床。
3.防止舌咬伤。
4.保证各管路通畅。
(2)狼疮肾患者:
1.遵医嘱使用利尿剂,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给予低蛋白饮食,根据病情限制食盐摄入量。
3.及时准确书写护理纪录。
【健康教育】
1.定期门诊复查,一般4周左右一次,如有病情突变可随时就诊。
2.坚持按医嘱服药,不要随便服药以免诱发过敏反应,
3.避免日光晒:外出时要戴遮阳帽或带太阳伞;注意着长袖衣,以防皮肤过多暴露。
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措施及要点
1.病情观察:
观察生命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注意关节肌肉疼痛的程度,观察皮肤、口腔黏膜的变化,肾衰,心衰或心律失常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
2.一般护理:
病床应安置在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给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肾功能不全病人,则应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心力衰竭、肾衰竭及水肿者,应严格限制钠盐摄入;忌食可增强光敏感的食物如芹菜、无花果等(含补骨脂素),烟熏食品和蘑菇等(含联胺基因)的食物;避免进食辛辣
等刺激性食物。
保持病室安静、整洁、温度适宜,病床应安排在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给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肾功能不全时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心衰、肾衰、水肿者,严格限制钠盐摄入;忌食芹菜、无花果等增强光敏感的含补骨脂素的食物、烟熏食品和蘑菇等含联胺基因的食物,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避免进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口腔黏膜损伤和疼痛。
3.皮肤黏膜护理:
户外活动时应避免日光照射,忌用碱性肥皂、化妆品或其他化学药品;定时用漱口液(真菌感染时选用1%~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溃疡处用中药、冰硼散、锡类散等
涂敷或用药膜局部贴敷,促进溃疡愈合。
4.用药护理:
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应用糖皮质激素应定期测量血压,观察血糖、尿糖变化,做好皮肤、口腔黏膜护理,防止骨折,防止病情“反跳”;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要注意胃肠道不良反应;服用抗疟药要定期检查眼底;免疫抑制剂服药过程中要定期复查血象、尿常规、肝、肾功能。
D N A 230血浆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朱芳芳,郑 军,温凤鸾,陆 萍摘要:总结19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采用D N A 230血浆免疫吸附治疗的护理㊂护理重点为治疗前病人的心理评估㊁心理疏导㊁深静脉置管护理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㊂19例病人完成2~5次血浆吸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抗d s -D N A 抗体滴度较前显著下降,无不良反应发生㊂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浆免疫吸附;护理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2104/j .i s s n .1674-4748.2019.27.026 系统性红斑狼疮(S L E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遗传㊁内分泌和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其共同作用引起炎症因子的释放,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引起异常的免疫应答[1],导致S L E 的发生发展㊂临床特征复杂多样,病程反复,病死率高㊂目前还没有根治的办法,临床主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对活动度高的重症S L E 病人疗效不佳㊂免疫吸附疗法能够直接㊁快速改善病人血浆中的多种自身抗体,即刻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为病人提供一种更有效㊁快速㊁安全的治疗方法,从而挽救病人的生命㊂主要包括血浆吸附和全血吸附两种疗法㊂自从1979年T e r m a n 等首次用免疫吸附治疗重症S L E ,临床便逐渐发展起来[2]㊂目前临床上以全血吸附多见,而血浆吸附较少见㊂本研究于2016年10月采用C OM.T E C 血细胞分离机,连接免疫吸附柱(D N A 230),应用D N A 230血浆免疫吸附治疗重症S L E ,同时辅以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良好㊂现将护理报告如下㊂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男7例,女12例,病程0~16年,年龄14~53岁㊂病人诊断均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制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诊断标准[3],治疗前抗双链D N A (D S -D N A )抗体滴度137.1~19300.0(3407.80ʃ4682.11)I U /m L ,抗核小体抗体(A N u A )17.96~183.26(77.84ʃ38.51)R U /m L ㊂1.2 治疗方法 置管前医生与病人做好沟通工作,告知病人行深静脉置管及血浆免疫吸附相关注意事项,签署特殊治疗知情同意书,必要时备皮,并完善相关检查,如凝血项㊁感染性标记物㊁血常规㊁生化㊁各种抗体等㊂治疗前预充P 1R 套件㊁血细胞分离机及D N A 230免疫吸附柱,连接血细胞分离机管路与D N A 230免疫作者简介 朱芳芳,护师,本科,单位:225001,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郑军(通讯作者)㊁温凤鸾㊁陆萍单位:225001,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㊂引用信息 朱芳芳,郑军,温凤鸾,等.D N A 230血浆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J ].全科护理,2019,17(27):3414-3416.吸附柱㊂启动C OM.T E C 血细胞分离机,开机后选择P 1R 程序,录入病人相关信息,包括性别㊁体重㊁身高㊁外周血血细胞比容(H c t )等,离心速度为2000r /m i n ,血流速度为30~70m L /m i n,全程以复方枸橼酸钠为抗凝剂,全血与A C D -A 比例为10ʒ1,每次吸附血浆量为2000~4000m L ,每次治疗时间2~3h ㊂遵医嘱根据病人病情及治疗效果行2~5次血浆免疫吸附,19例病人行50次血浆免疫吸附㊂1.3 治疗结果 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均完成了整个免疫吸附治疗,病人抗d s -D N A 抗体滴度及A N -U A 较吸附前均明显下降㊂吸附前抗d s -D N A 抗体中位数为1598I U /m L ,A N U A 中位数为76.62;吸附后抗d s -D N A 抗体中位数为262.8I U /m L ,A N u A 中位数为28.80R U /m L ㊂1.4 不良反应 本组出现不良反应20例,其中12例为枸橼酸钠反应,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㊁口周麻木㊂遵医嘱给予10%葡萄糖酸钙20~30m L 间断静脉注射,静脉注射15~30m i n ,0.5h 后缓解;2例发生变态反应,病人主要表现为荨麻疹㊁皮肤瘙痒,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10m g 静脉注射或甲强龙40m g 静脉输注后缓解;3例发生一过性高血压,伴胸闷㊁心悸2例,1例发生一过性低血压,降低血流速及对症处理后缓解;2例深静脉置管处发生渗血,给予局部加压止血30m i n 后未再出现出血现象㊂19例病人住院时间8~15d,均病情稳定后出院㊂2 护理2.1 一般护理 D N A 230血浆免疫吸附治疗是一项新技术,了解的人不多,且价格昂贵㊂在治疗前病人需要实施深静脉穿刺置管,治疗中病人的血液还将通过血细胞分离机的运转进入体外循环,增加病人紧张㊁焦虑心理㊂因此治疗前医生与护士要及时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治疗的必要性㊁重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情况㊂做好病人评估及信息采集工作,包括病人的性别㊁体重㊁身高㊁外周血血细胞比容㊁血红蛋白㊁凝血常规以及心理状况㊁饮食等[4]㊂病人治疗期间强调注意㊃4143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S e pt e m b e r 2019V o l .17N o .27事项,加强医护患沟通,消除病人及家属的思想顾虑,使病人能积极配合治疗㊂2.2导管维护血浆免疫吸附治疗是建立在理想的血管通路㊁保证足够的血流量基础上开展的[5]㊂因此,在治疗期间需要积极维护管道,并对管道进行消毒与固定,正确进行封管,积极预防导管出现血栓㊂本组19例病人均进行深静脉置管且均固定稳妥,其中15例为颈内静脉置管,4例为股静脉置管,均未出现导管堵塞或导管相关性血栓,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㊂1例颈内静脉置管病人置管后发现局部有血肿,血肿范围ɤ5c mˑ6c m,B超检查后未做特殊处理,血肿1~2d后消失㊂2.2.1导管的消毒与固定使用5%碘伏消毒液,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消毒,注意清除穿刺点周围及导管残留的血迹及污垢,直径大于15c mˑ15c m,待干,再次消毒1遍,待干后粘贴3M透明薄膜敷贴㊂3M透明薄膜敷贴每周更换1次或2次,如穿刺部位发生污染㊁渗血㊁渗液时立即更换,更换敷料时避免损伤病人动作,如避免拖㊁拉㊁推等动作,动作轻柔,适度按压,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6];3M透明薄膜敷贴覆盖好后做好2次固定,将外露导管用3M胶带高举平台法固定在薄膜敷贴上;指导病人变换体位时动作宜轻㊁慢,避免牵拉导管致穿刺处出血,预防导管阻塞㊁扭曲㊁脱落,保证通路通畅;病人外出或活动时应适当加强固定导管;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完整性,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㊂2.2.2正确冲管㊁封管血浆免疫吸附治疗后使用20m L注射器抽吸等渗盐水20m L脉冲式冲管,再予高浓度肝素封管液(内含肝素100m g0.9%氯化钠溶液肝素液4m L),动静脉导管端各注入与导管容积相等的封管液㊂如果病人某段时间内不进行治疗,也要每天冲管㊁封管,在冲管前先用20m L注射器抽吸管腔内液体5m L,推在纱布上查看是否有血栓,若有血栓应再抽5m L,直至确认无血栓再进行同前方式进行封管㊂切忌将含有血栓的液体重新推入管中,以致远端小血管栓塞[7]㊂操作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感染㊂2.2.3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相关性血栓是导管外壁及导管内壁血凝块形成导致的,是导管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导病人行踝泵运动,每次3组,每天3次,并用空气压力治疗仪每天治疗20~30m i n,每天2次㊂观察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双下肢有无肿胀㊁疼痛,观察皮肤颜色㊁温度变化等,做好记录㊂交接班时对深静脉置管病人一律床头交接,将置入导管深度纳入交接班内容㊂2.3血浆免疫吸附中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2.3.1枸橼酸钠反应与护理抗凝是血浆免疫吸附的重要环节㊂近年来,枸橼酸钠局部抗凝方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具有更加可靠㊁安全的特性[8]㊂目前多数全血免疫吸附仍使用肝素,肝素存在全身抗凝作用,即使减少剂量仍会引起出血等并发症㊂本组病人均使用复方枸橼酸钠(A C D-A)为抗凝剂,A C D-A进入人体后枸橼酸钠参加三羧酸循环,通过螫合钙离子来阻断钙离子依赖的凝血因子的凝血反应而发生抗凝作用,在体内很快被代谢为碳酸根离子,并可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清除,不产生全身抗凝血作用[9-10],完全避免了肝素的副作用,其主要不良反应为低钙血症,表现为手足抽搐㊁口周麻木等症状㊂本组病人出现枸橼酸钠反应12例,遵医嘱给予10%葡萄糖酸钙20~30m L,静脉注射15~30m i n,0.5h后缓解㊂2例出现深静脉置管处渗血,予局部加压止血30m i n后未再出现出血现象㊂2.3.2变态反应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可能出现皮疹瘙痒㊁荨麻疹㊁潮红㊁全身酸痛㊁胸闷气促等症状㊂这是由于血液管路㊁吸附柱㊁吸附剂及生产过程中残留物㊁封装物等引起的机体变态反应㊂为预防变态反应,治疗前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m g静脉注射及异丙嗪25m g肌肉注射㊂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皮肤黏膜情况,及时发现变态反应㊂本组2例病人出现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㊁荨麻疹,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m g静脉注射后缓解㊂2.3.3感染血浆免疫吸附是一种特殊的血液净化疗法,必须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㊂D N A230免疫吸附只能清除循环系统中存在的抗d s-D N A抗体及其免疫复合物等,不能阻止新的抗d s-D N A抗体产生,所以治疗后仍会继续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㊂因此要做好保护性隔离,预防继发感染的发生㊂治疗前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洗手㊁戴口罩及手套㊂治疗过程中家属及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治疗场所㊂治疗间歇期减少人员探视,如病人深静脉置管穿刺处出现红㊁肿㊁热㊁痛等现象,立即通知医生,防止因导管感染㊁发热而加重病情㊂本组病人中未出现感染不良反应㊂2.3.4心血管反应及护理血浆免疫吸附中随时注意液体平衡,避免出现体液平衡紊乱[5]㊂在治疗前建立静脉留置针通路,以便吸附中发生心血管反应可及时对症处理㊂专职护士在床旁监护,治疗过程中遵医嘱予低流量氧气吸入及心电监护,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并询问病人有无不适,如有胸闷㊁心悸㊁气促等情况,立㊃5143㊃全科护理2019年9月第17卷第27期即通知医生,降低血流速,遵医嘱对症处理㊂如体外循环血量过大或血液抽吸速度过快可发生低血压,遵医嘱立即减慢血流速,给予扩容治疗;如补充液体过多或回输速度过快,可致高血压,严重时可致急性肺水肿,应立即减慢回输速度,遵医嘱给予强心㊁利尿等处理㊂本组病人出现一过性高血压3例,伴心悸㊁胸闷2例,该组病人出现症状后立即降低血流速为30~50m L/m i n,通知医生,持续氧气吸入,每隔15m i n测量血压1次,密切关注病人生命体征,给予心理安慰,30m i n后病人血压恢复正常㊂本组发生一过性低血压1例,是由于血液抽吸速度过快导致血压降低,护士立即降低血流速为30m L/m i n,遵医嘱给予补液后缓解㊂2.4基础护理病人处于疾病活动期时指导病人卧床休息,缓解期应动静结合,逐步恢复锻炼㊂指导病人高维生素㊁低盐饮食,戒烟和禁饮咖啡㊂伴有精神症状者预防跌倒㊁坠床;癫痫发作者预防舌咬伤和肢体受伤;昏迷病人预防压疮发生;协助病人完成日常生活所需㊂2.5专科护理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中5例病人累及血液系统,5例病人累及肺脏,3例病人累及肾脏,3例病人累及心脏,2例病人累及多器官及血液系统㊂针对病人的不同症状给予针对性护理㊂2.5.1病情观察及症状护理伴有皮肤损害的病人,指导其用清水洗脸,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毛巾或纱布湿热敷于患处,促进鳞屑脱落㊂对使用激素并伴有口腔损害的病人,指导其保持口腔清洁,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250m L加生理盐水250m L配成漱口液,口腔黏膜破损时加强漱口,每天3餐前后㊁睡前及晨起分别漱口,每次含漱量10m L以上,每次做鼓腮运动6~8次,每次含漱时间大于1m i n[11],预防口腔真菌感染;口腔溃疡者可用康复新液或锡类散喷敷㊂定期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各系统受损的症状和体征㊂2.5.2免疫吸附间隔护理根据病人病情及治疗效果行2~5次血浆免疫吸附,2次免疫吸附之间间隔1~2d㊂治疗间隔期间按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人有无发热㊁寒战㊁全身酸痛㊁心律失常㊁焦虑㊁头痛等症状,做好深静脉置管的护理,每天按时冲管㊁封管㊂及时查看病人各项化验检查及报告,重点关注血小板计数㊁凝血酶原时间㊁出凝血时间等,了解病人病情,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做好护理㊂2.5.3用药指导对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指导低盐㊁高蛋白㊁高钾高钙饮食,补充维生素D;定期测量血压㊁血糖㊁尿糖;观察病人有无感染㊁继发性糖尿病㊁骨质疏松㊁低钾㊁压疮㊁股骨头坏死㊁消化道出血㊁水钠潴留等并发症;不能自行停药或减量过快,以免引起 反跳 现象;对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药物排泄;使用时观察病人有无胃肠道反应㊁黏膜炎㊁皮疹㊁肝肾损害㊁骨髓移植㊁出血性膀胱炎等并发症;定期复查血常规㊁尿常规和肝肾功能㊂2.5.4健康指导告诉病人避免日光㊁寒冷㊁感染及接触诱发本病的食物和药物㊁刺激性物质㊂遵医嘱坚持长期服药,避免自行改变药物剂量或突然停药㊂定期门诊随访,复查血尿常规㊁生化㊁免疫指标等㊂3小结本研究表明,血浆免疫吸附相较于全血吸附不良反应少㊂本组19例病人主要不良反应是枸橼酸钠反应,其余表现为高血压㊁低血压㊁心悸㊁胸闷㊁过敏㊁感染等㊂抗凝是血浆免疫吸附的重要环节,使用A C D-A 为抗凝剂,不产生全身抗凝血作用,完全避免了肝素的副作用,但会出现枸橼酸钠中毒反应㊂相关文献报道,血浆吸附过程中用10%葡萄糖酸钙20m L加生理盐水250m L持续静脉输注[4],未出现该反应㊂其他并发症方面,采取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均好转㊂综上所述,D N A230血浆免疫吸附技术专业性强㊁技术要求高,由于病人病情及个体差异,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医护人员需准确评估病人病情及个体差异,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㊂参考文献:[1] Y A N G X,G A O Y,WA N G H,e t a l.I n c r e a s e du r i n a r y i n t e r l e u k i n22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 l e v e l s c o r r e l a t ew i t h l u p u s n e p h r i t i s a c t i v i t y[J].JR h e u m a t o l,2014,41(9):1793-1800.[2]张学颖,邢荣芳,万莹,等.免疫吸附技术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10(40):439.[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7(8):508-513.[4]何静,陈方祥,王劲,等.C OM.T E C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效果观察[J].重庆医学,2009,38(12):1441.[5]黄焯,徐丽,蓝红,等.血细胞分离机在血浆置换中不良反应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71.[6]朱莲玉,王海燕,李育军,等.3M透明薄膜敷贴在血透患者深静脉置管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2):2103-2104.[7]李梦霞,李艳婷,谭莎莎.326例上肢深静脉置管化疗患者的置管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0):1410-1411. [8]叶朝阳,付文成,戎殳,等.高浓度枸橼酸钠应用于含钙透析液行常规血液透析3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5(4):362-363.[9]J A R R A Y A F,MK AWA R K,K AMMO U N K,e t a l.R e g i o n a l c i t-r a t e a n t i c o a g u l a t i o n f o rh e m o d i a l y s i s:as a f ea n de f f i c i e n tm e t h o d[J].S a u d i JK i d n e y D i sT r a n s p l,2010,21(3):533-534. [10]王海涛,吴华.枸橼酸抗凝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血液净化,2013,12(12):642-645.[11]王夙静,邵丽芳,林燕,等.强化使用碱性漱口水对预防发热患者口腔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9):127-128.(收稿日期:2018-11-28)(本文编辑卫竹翠)㊃6143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S e p t e m b e r2019V o l.17N o.27。
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护理发表时间:2020-08-27T05:38:33.495Z 来源:《航空军医》2020年6期作者:高殿华[导读] 观察身心综合护理对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病情缓解的影响。
(陆军第81集团军医院血液内分泌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摘要:目的观察身心综合护理对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病情缓解的影响。
对病人进行身体及心理的综合护理,尤其是根据病人特定脏器损害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
结果经过规范化的临床治疗及细致全面的护理,根据病人特定病情进行细致全面的综合护理,有助于促进病人的身心康复。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脑病;狼疮性肾炎;治疗;护理;临床特点一、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T、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大量自身抗体产生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多发于育龄期女性,可因免疫复合物沉积而导致多系统及器官损害。
常见受累器官为中枢神经系统、肾脏、肺、心脏及血液系统等,导致狼疮性脑病、狼疮性肾炎、肺泡出血、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等的发生。
二、临床特点:面部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敏感等皮肤损害;有鼻黏膜或口腔溃疡;非侵蚀性关节炎;浆膜炎;肾脏病变如狼疮肾炎(蛋白尿>0.5 g/d或出现细胞管型);神经精神狼疮;血液系统异常包括贫血或红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4×109/L)或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100×109/L)。
免疫学异常包括血清抗核抗体、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
三、诊断:依据199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对神经精神狼疮(NPSLE)提出的诊断标准,SLE患者出现偏头痛、认知障碍、癫痫、性格改变、无菌性脑膜炎等19项临床表现中一项以上,且伴随患者脑脊液出现异常、脑电图出现异常、头部MRI或CT出现异常即诊断为SLEE。
狼疮性脑病的发生可能于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有很大关系,特别要掌握AST、尿红细胞、C3及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等临床指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认知障碍、头痛、障碍、癫痫、脑血管病等。
20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弥漫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其基本病理改变是广泛的血管炎,常常导致多个组织,器官的损害[1]。
主要累及皮肤粘膜、骨骼肌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当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重要脏器如肾脏、心脏、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损伤或出现危及生命的改变是统称为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瘡。
1 资料与疗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0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2 护理
2.1常规护理患者应卧床休息,加设床档,防止意外及坠床的发生。
病床旁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材及抢救药物,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
2.2疾病变化的监测观察患者的神志、精神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患者病情的伴随症状,有条件者进行连续的心电监护;观察大便的色泽,必要时查大便隐血;使用丙种球蛋白的患者需要观察有无恶心、腹痛及头痛等症状,特别是有无过敏反应及发热等症状。
2.3用药的护理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用药时间长,需长期坚持服用。
应告知患者相关的药物知识,用药期间不可随意自行调整药物的剂量。
待病情平稳后,应遵医嘱逐渐减量。
避免使用可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如青霉胺、普鲁卡因酰胺、异烟肼、肼苯达嗪、苯妥英钠等。
育龄期妇女不宜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以防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使病情加重[2]。
2.4并发症的护理
2.4.1肾功能损害嘱患者进食低盐低脂优质蛋白质饮食,限制液体摄入量,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密切观察浮肿程度以及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
2.4.2感染应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限制探视人员及探视次数,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病室1h。
对于有皮肤损害及水肿性丘疹的患者,应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皮肤的清洁。
对于SLE患者口腔的黏膜病变,表现为糜烂、溃疡和红肿,要指导患者注意口腔护理。
有真菌感染者用小苏打液或生理盐水交替漱口。
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感染[3]。
2.4.3癫痫发作的护理一旦患者发生抽搐应立即使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使用牙垫或开口器,防止患者舌咬伤。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鼻腔及口腔的分泌物,防止窒息。
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保证镇静、脱水、
降颅压药物的有效输入。
保持室内安静,减少不良刺激,防止癫痫再次发作。
2.5日常生活护理在平常饮食方面应禁忌生冷、辛、辣、重味等刺激性食物,如生葱、生姜、虾蟹等食物。
面部红斑比较重者可食用清热、凉血、养阴的食物,如木耳、苦瓜以及维生素D及维生素C的食物。
同时应避光,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应拉窗帘;避免受凉;避免过度劳累,但应保持适当的运动;应注意的是女性患者可以结婚但应该在病情控制6个月以上的情况下才可生育,同时必须在产科医生的密切监护下方可进行,已生育者需做好节育措施。
2.6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情绪应保持乐观,树立长期与疾病斗争的信心,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刺激与创伤。
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青年女性多见,病程迁延,患者多有悲观情绪,特别是遗留神经系统损害后遗症患者,悲观情绪更为严重。
因此护士应根据患者及家属的不同文化程度,采取不同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向上,平稳安定的心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侵犯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妇女和儿童[4]。
目前无法根治,治疗药物有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但有较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对医务人员有较高的要求,通过对SLE患者正确的治疗,同时予以正确的护理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SLE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吴东海,王国春.临床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96-298.
[2]王志会.23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8).
[3]阳美艳.系统性红斑狼疮3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
[4]陈洪铎.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4.编辑/苏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