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的全身性攻击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性表现为各种疼痛、关节炎、皮疹和全身症状,如发热、口腔溃疡、淋巴结增大等,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护理患者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的重要性
1、重视患者的身心健康
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会出现疲劳、关节炎、活动障碍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应尽量减少他们的痛苦,鼓励他们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比如放松活动、体育锻炼等,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2)还应引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发展。
2、强化环境护理
1)应注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干净,多通风,避免空气污染,保护病人免受病毒和细菌的侵害。
2)要注意毛发的均匀,避免头皮发痒,大的部位需要定期清洗。
3、注意护理遵医
1)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应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不可自行更改。
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1.护理评估1. 1 病史:认识皮肤伤害的开端时间、演变特色;有无日光过敏、口眼干燥、胸痛等陪伴症状。
1.2 身体评估:评估生命体征;皮损的部位、形态、面积大小和表面状况。
1. 3 实验室及其余检查:原发疾病的有关检查,特别是免疫血检查、皮肤狼疮带试验、肌活检等检查的结果。
2.护理问题2.1 皮肤完好性受损2.2 组织浇灌无效2.3 痛苦2.4 忧虑2.5 口腔粘膜受损3.护理举措3.1 一般护理3.1. 1 关怀体谅病人,做好思想工作,解说有关知识,排除患者惧怕心理和心理压力,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踊跃配合治疗。
3.1. 2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联合,重症患者应卧床歇息。
3.1. 3发热时,按发热病人惯例护理,防止受凉,踊跃预防并治疗感冒。
3.1. 4 不宜晒太阳,室内阳光过强时,应挂窗帘;出门时打遮阳伞,戴遮阳帽,穿长袖上衣和长裤;禁用紫外线等光性疗法。
3.1. 5 长久应用激素和免疫克制剂者,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预防各样感染。
3.1. 6 赐予优良蛋白、低脂肪、低盐、低糖、富含维生素和钙的饮食。
忌食海鲜、辛辣食品和感光蔬菜如芹菜、香菜、无花果等,忌服感光药物,戒除烟酒。
3.2 特别护理3. 2. 1狼疮性肾伤害(50%患者发生狼疮性肾炎)的护理- 1 -3.2. 1. 1 无论急性、慢性狼疮性肾炎活动期,仍是狼疮肾功能不全及衰竭期,都应卧床歇息。
当疾病活动控制缓和解后,慢性狼疮性肾炎恢复期,可适合活动。
3. 2. 1. 2 赐予低盐、低脂饮食,严格限制蛋白质入量,如需要应赐予瘦肉、牛奶等优良蛋白,忌食豆类及其余植物性蛋白。
3.2. 1 .3 严重水肿及少尿者,注意水、电及酸碱均衡,按医嘱要求正确输液或口服中药汤剂。
3.2. 1. 4 正确记录 24 小时进出量,严实察看尿量,水肿严重者每日称体重,腹水者每日量一次腹围并记录。
3.2. 1. 5伴高血压者,准时监测血压。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红斑狼疮各类型中最严重的一型,本病男女比例为1:7-9幼儿和老年人也可发病,多见于15-40岁女性,伴有疲乏无力、发热和体重下降。
【护理问题】
1.皮肤、粘膜损害
2.营养不良
3.感染
4.出血
5.恐惧
6.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病室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皮肤暴露部分。
2.给予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的平衡饮食,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观察口腔粘膜情况,指导患者使用漱口水漱口,防止感染。
4.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如激素。
5.指导患者进行关节肌肉活动。
6. 用清水洗脸,禁用碱性肥皂,防止刺激皮肤或引起过敏。
(二)重症患者护理
(1)狼疮脑患者:
1.遵医嘱及时使用镇静剂。
2.使用床档,防止坠床。
3.防止舌咬伤。
4.保证各管路通畅。
(2)狼疮肾患者:
1.遵医嘱使用利尿剂,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给予低蛋白饮食,根据病情限制食盐摄入量。
3.及时准确书写护理纪录。
【健康教育】
1.定期门诊复查,一般4周左右一次,如有病情突变可随时就诊。
2.坚持按医嘱服药,不要随便服药以免诱发过敏反应,
3.避免日光晒:外出时要戴遮阳帽或带太阳伞;注意着长袖衣,以防皮肤过多暴露。
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措施及要点
1.病情观察:
观察生命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注意关节肌肉疼痛的程度,观察皮肤、口腔黏膜的变化,肾衰,心衰或心律失常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
2.一般护理:
病床应安置在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给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肾功能不全病人,则应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心力衰竭、肾衰竭及水肿者,应严格限制钠盐摄入;忌食可增强光敏感的食物如芹菜、无花果等(含补骨脂素),烟熏食品和蘑菇等(含联胺基因)的食物;避免进食辛辣
等刺激性食物。
保持病室安静、整洁、温度适宜,病床应安排在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给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肾功能不全时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心衰、肾衰、水肿者,严格限制钠盐摄入;忌食芹菜、无花果等增强光敏感的含补骨脂素的食物、烟熏食品和蘑菇等含联胺基因的食物,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避免进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口腔黏膜损伤和疼痛。
3.皮肤黏膜护理:
户外活动时应避免日光照射,忌用碱性肥皂、化妆品或其他化学药品;定时用漱口液(真菌感染时选用1%~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溃疡处用中药、冰硼散、锡类散等
涂敷或用药膜局部贴敷,促进溃疡愈合。
4.用药护理:
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应用糖皮质激素应定期测量血压,观察血糖、尿糖变化,做好皮肤、口腔黏膜护理,防止骨折,防止病情“反跳”;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要注意胃肠道不良反应;服用抗疟药要定期检查眼底;免疫抑制剂服药过程中要定期复查血象、尿常规、肝、肾功能。
20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弥漫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其基本病理改变是广泛的血管炎,常常导致多个组织,器官的损害[1]。
主要累及皮肤粘膜、骨骼肌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当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重要脏器如肾脏、心脏、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损伤或出现危及生命的改变是统称为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瘡。
1 资料与疗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0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2 护理
2.1常规护理患者应卧床休息,加设床档,防止意外及坠床的发生。
病床旁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材及抢救药物,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
2.2疾病变化的监测观察患者的神志、精神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患者病情的伴随症状,有条件者进行连续的心电监护;观察大便的色泽,必要时查大便隐血;使用丙种球蛋白的患者需要观察有无恶心、腹痛及头痛等症状,特别是有无过敏反应及发热等症状。
2.3用药的护理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用药时间长,需长期坚持服用。
应告知患者相关的药物知识,用药期间不可随意自行调整药物的剂量。
待病情平稳后,应遵医嘱逐渐减量。
避免使用可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如青霉胺、普鲁卡因酰胺、异烟肼、肼苯达嗪、苯妥英钠等。
育龄期妇女不宜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以防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使病情加重[2]。
2.4并发症的护理
2.4.1肾功能损害嘱患者进食低盐低脂优质蛋白质饮食,限制液体摄入量,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密切观察浮肿程度以及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
2.4.2感染应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限制探视人员及探视次数,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病室1h。
对于有皮肤损害及水肿性丘疹的患者,应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皮肤的清洁。
对于SLE患者口腔的黏膜病变,表现为糜烂、溃疡和红肿,要指导患者注意口腔护理。
有真菌感染者用小苏打液或生理盐水交替漱口。
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感染[3]。
2.4.3癫痫发作的护理一旦患者发生抽搐应立即使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使用牙垫或开口器,防止患者舌咬伤。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鼻腔及口腔的分泌物,防止窒息。
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保证镇静、脱水、
降颅压药物的有效输入。
保持室内安静,减少不良刺激,防止癫痫再次发作。
2.5日常生活护理在平常饮食方面应禁忌生冷、辛、辣、重味等刺激性食物,如生葱、生姜、虾蟹等食物。
面部红斑比较重者可食用清热、凉血、养阴的食物,如木耳、苦瓜以及维生素D及维生素C的食物。
同时应避光,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应拉窗帘;避免受凉;避免过度劳累,但应保持适当的运动;应注意的是女性患者可以结婚但应该在病情控制6个月以上的情况下才可生育,同时必须在产科医生的密切监护下方可进行,已生育者需做好节育措施。
2.6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情绪应保持乐观,树立长期与疾病斗争的信心,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刺激与创伤。
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青年女性多见,病程迁延,患者多有悲观情绪,特别是遗留神经系统损害后遗症患者,悲观情绪更为严重。
因此护士应根据患者及家属的不同文化程度,采取不同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向上,平稳安定的心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侵犯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妇女和儿童[4]。
目前无法根治,治疗药物有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但有较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对医务人员有较高的要求,通过对SLE患者正确的治疗,同时予以正确的护理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SLE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吴东海,王国春.临床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96-298.
[2]王志会.23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8).
[3]阳美艳.系统性红斑狼疮3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
[4]陈洪铎.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4.编辑/苏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