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与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123.00 KB
- 文档页数:13
浅谈人性的假设与管理魏仁林1996年元月三十日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所以管理者有个如何看待人的问题,存在如何认识人性,人的本质的问题。
这是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科学。
因为管理者对人性的不同看法,必然导致对被管理者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
其实人性之争,自古到今一直未有定论。
哲学上认为,人的本质是两重性的:一为自然实体,有其自然的属性,遵循生老病死的生理变化规律。
二为社会实体。
即人参与社会,社会活动与自然相处相存,人具有意识,并产生特有的理智活动。
人的社会属性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标志。
管理心理学上主要是指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需要和劳动看法。
与哲学观点不同,但哲学上的人性观点对管理学中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
笔者以为是一个基础作用。
管理心理学者认为,在管理上若不注意研究人性,必然忽略人的重要作用,不支触动人与机器的配合,而犯偏重机器而约束人的错误,最终导致生产效率的低下。
西方经济学历经了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建设过程,它们提出了四种人性假设:“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它表明了西方经济界对于人性看法的发展过程。
一,“经济人”假设1,什么是“经济人”“经济人”也叫“唯利人”、“实利人”,这是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出发,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已的私利,干工作就是为了经济报酬。
这是早期的传统管理思想。
它认为在企业里人的行为主要目的就是追求自身利益。
泰勒称之为“经济人”。
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弋,用“X理论”归纳了历史上“经济人”这一假设,其要点如下:(1),大多数人天生懒惰,尽量想少干一点工作。
(2),多数人胸无大志,甘愿受人指挥的去工作,自已不愿负任何责任。
(3),人人以自我为中心,与组织目标相矛盾,必须采取强制的手段,迫使其为组织服务。
(4),工作的目的是为满足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唯利是图是他们的本性。
2,相应“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措施“经济人”假设的X理论认为可以不考虑管理对象的感情,只重视完成生产任务,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