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5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本章教学目的和要点:1、了解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2、掌握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意象的审美特征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文学典型、意境和意象的特征,难点是文本层次教学时数:12课时教材内容提要:第一节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4学时)(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中外学者探讨了它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言、意、象三层次;西方现代美学:英加登:声音、意义单元的组合、生活世界、观点—世界、形而上五层次。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本可分为三个大的层面:言语层面、形象层面和意蕴层面。
言语层面是指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
具备形象性、生动性、凝炼性、音乐性、内指性、心理蕴含性、拒阻性等特点。
文学形象层面是文学话语经过读者的想象和联想而构成的艺术世界,具备四个特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文学的意蕴层面是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内容,是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具备三个层面:历史内容层面;哲学意味层面;审美意蕴层面。
第二节文学典型(4课时)(一)典型论的发展典型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
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17世纪以前的类型说: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布瓦洛;2、18世纪以后的个性典型说:莱辛、歌德、黑格尔、别林斯基;3、马克思主义典型观成熟:恩格斯致敏·考茨基信:我们从审美的角度对典型进行把握和观照。
(二)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这是指性格描写的“特出的东西”’。
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串其全部活动的、统摄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其二,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艺术魅力是文学作品的诸种审美素质衍生出来的综合性审美效应;表现为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
它们源自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籍性。
童庆炳文学理论笔记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9第十章文学典型与意境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言语、形象、意蕴三层次201 答:文本可分为三个层面: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一)文学言语层面:文学言语层面,这里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由于这是由作家选择一定的语言材料,按照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创造的特殊言语系统,所以这个系统中的“言语”总的说来已与一般言语有了明显的不同。
文学言语除了人们经常提到的走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有以下三个特点必须加以说明。
1、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就文学活动而言,人们面对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艺术世界。
艺术世界作为一个幻象的世界,它的逻辑与现实世界的逻辑不同。
文学言语也不同于普通言语。
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即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
而文学言语则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有时它也不必符合现实都的逻辑,只要与整个艺术世界的氛围相统一就可以了。
例如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月是故乡明”等,明显地违反客观真实,但因它不是“外指性”的,而是内指性的,即指向诗中特定的情境,它表达的重点已经不是客观实在事物,而是这些事物在入们内心世界即心理时间和心理空间里引起的体验,只要符合诗意逻辑中显现的人类体验的真实就行了,而不必再受外部世界的局限,所以它们是佳句。
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人类的语言符号,一般有两种功能,即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
普通言语,侧重运用它的指称功能。
而且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普通言语越来越走向抽象,指称功能大大增强,而表现功能也因渐渐脱离实际语境、与人的情感生活的分离而受到削弱。
相反,文学言语则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到更重要的位置。
文学言语中蕴涵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涵性。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教学要求】1、了解文学话语和普通话语的区别。
2、理解并掌握文学作品本文层次的几种代表性理论及其基本理论内涵。
3、能灵活运用本文层次理论对具体文学作品进行文本分析。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一、作品的本文层次问题1、文本(text):在英语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2、中国学者“文本”层次思想:《易经·系辞》中,提出“言、象、意”三要素问题;三国经学家王弼,把它解释成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
3、西方学者“文本”层次思想:萌芽于古希腊,由黑格尔加以理论化。
指出“外在形态”和“意蕴”的关系问题。
西方现代美学家波兰现象学家英伽登,把文学作品的本文由表及里分为:声音、意义单元组合、“小说家的世界”、“本文中的世界”和“形而上性质”五个层面。
二、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综合来讲,本文层次分为三个大的层次: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一)文学话语层面:指文学本文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它是一种按照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创造的特殊的话语系统。
1、文学话语是内指性的2、文学话语具有心理蕴含性3、文学话语具有阻拒性(二)文学形象层面:读者在文学话语的感染下,经过想象和联想,在头脑中唤起一系列相应的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构成的一个动人心弦的艺术世界。
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3、文学形象是个别一般的统一4、文学形象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三)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本文结构的纵深层次,具有我层次的丰富意蕴。
1、历史内容层2、哲学意味层3、审美意蕴层第二节文学典型一、典型论的发展(一)典型:又叫艺术典型、典型形象。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Tupos)西方概念。
第10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0.1 复习笔记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1.文本的含义“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2.关于文本层次问题的研究(1)“言、意、象”三国时期的经学家王弼,在对《周易》进行诠释时,详明地理清了“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王弼看来,“言、象、意”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
人们首先接触的是“言”,其次“窥”见的是“象”,最后才能意会到由这个“象”所表示的“意”。
(2)黑格尔在西方真正把作品由表及里的构成观当做一种理论提出来的是黑格尔。
黑格尔认为: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和内容。
黑格尔把“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称为“外在形状”,它的作用是“能指引到一种意蕴”。
(3)英伽登波兰现象学派理论家英伽登把文学作品的文本由表及里地分成四个层面:①第一个层面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这属于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②第二个层面,即意义单元,是由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所传达的意义组织,它是文学文本的核心层面;③第三层面是多重图式化面貌,是由意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的大略图影,包含着若干“未定点”而有待于读者去具体化;④第四个层面是再现客体,即通过虚拟而生成的“世界”。
英伽登有时又补充说,在某些文学文本中,还可能存在“形而上的特质”。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1.文学言语层面(1)含义文学言语层面,这里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2)特点①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有时它也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只要与整个艺术世界的氛围相统一就可以了。
②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文学言语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文学言语中蕴涵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涵性。
③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自动化”言语,是指那些过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的注意的语言。
第10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1.文本的含义“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2.关于文本层次问题的研究(1)“言、意、象”三国时期的经学家王弼,在对《周易》进行诠释时,详明地理清了“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王弼看来,“言、象、意”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
人们首先接触的是“言”,其次“窥”见的是“象”,最后才能意会到由这个“象”所表示的“意”。
(2)黑格尔在西方真正把作品由表及里的构成观当做一种理论提出来的是黑格尔。
黑格尔认为: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和内容。
黑格尔把“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称为“外在形状”,它的作用是“能指引到一种意蕴”。
(3)英伽登波兰现象学派理论家英伽登把文学作品的文本由表及里地分成四个层面:①第一个层面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这属于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②第二个层面,即意义单元,是由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所传达的意义组织,它是文学文本的核心层面;③第三层面是多重图式化面貌,是由意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的大略图影,包含着若干“未定点”而有待于读者去具体化;④第四个层面是再现客体,即通过虚拟而生成的“世界”。
英伽登有时又补充说,在某些文学文本中,还可能存在“形而上的特质”。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1.文学言语层(1)含义文学言语层,这里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2)特点①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有时它也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只要与整个艺术世界的氛围相统一就可以了。
②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文学言语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文学言语中蕴涵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涵性。
③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自动化”言语,是指那些过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的注意的语言。
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一、填空题1.从文学作品的文本共性入手,由表及里可把文本分为三个层面,即______、______、______。
[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案】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解析】文本层次是在西方文本层次论启发之下,立足于中国古典文本层次论建立的结构之学。
它从文学作品的文本共性入手,由表及里地把文本分为言、象、意三个层次,即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
2.罗曼·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最基本的两个结构层次是______和______。
[南开大学2011年研]【答案】语音层;意义层【解析】罗曼·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的结构层次是由四个异质的层次——语音层、意义层、再现客体层和图式观相层——构成的一个整体结构。
语音层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层次,是意义构成的质料基础。
意义层是文学作品结构整体的核心层次,语句意义和整个意义单元层构成了文学作品的一个单独的质料层,它为整个作品奠定结构框架,其他层次都要受到该层次的决定性制约。
二、名词解释1.狭义的文本与广义的文本[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狭义的文本与广义的文本是现代美学对文本的分类。
狭义的文本专指纯粹语言研究中大于句子的语言组合体,在中文中也被译为话语。
对语言学家来说,文本指的是作品的可见可感的表层结构,是一系列语句串联而成的连贯序列。
文本可能只是一个单句,例如谚语、格言、招牌等,但比较普遍的是由一系列句子组成。
文本和段落的区别在于,文本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自足的系统。
广义的文本是指任何在时间或空间中存在的能组织体,如乐曲文本、舞蹈文本等。
它是一个单独表意系统实现的独一无二的文本;表现某一系统或代码的非独特的文本类别,如电影文本、诗歌文本等;为各种表意活动和能指生产活动提供原初条件的本体论意义的文本。
2.文学典型[南开大学2011年研]答: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注意:文学类型:是对文学史上所有作品的归类描述,揭示的是作品外在形态上的共性。
文本层次:通过对某个具体文学作品的结构分析,揭示作品内在审美形态上的个性。
《爱情诗集》海子坐在烛台上我是一只花圈想着另一只花圈不知道何时献上不知道怎样安放解读步骤:1.字词(word)——读音、词义2.形象/意象(image)——比喻意象、象征意象3.意义/意蕴(meaning)蕴含的思想、情感等王弼《周易略例》 P200“夫象者,出意也。
言者,明象者也。
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
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
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文本分析结构图文本: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言①文学言语层面文本象②文学形象层面意③文学意蕴层面第一节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一、文学言语层面p201: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简答)思考: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日常言语的不同?文学言语的特点: P2021.文学言语具有内指性(文学言语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文学言语突出了语言的表现功能,蕴涵了作者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
3.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陌生化,指文学言语打破日常的语法规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与兴趣。
二、文学形象层面p203: 是指读者在文学言语的感染下,经过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唤起一系列相应的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所构成的一个艺术世界。
思考:如何创造文学形象?(名词解释)艺术概括 P158: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1.从“个别”到“一般”2.“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1.典型……………现实型文学2.意境……………理想型/抒情型文学3.意象……………象征型文学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P2041.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假定与真实的统一3.个别与一般的统一4.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三、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文学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情感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第10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一、填空题1.从文学作品的本文共性入手,由表及里可把本文分为三个层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案】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解析】本文层次是在西方本文层次论启发之下,立足于中国古典本文层次论建立的结构之学。
它从文学作品的本文共性入手,由表及里地把本文分为言、象、意三个层次,即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
2.罗曼·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最基本的两个结构层次是________和________。
(南开大学2011年研)【答案】语音层;意义层【解析】罗曼·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的结构层次是由四个异质的层次——语音层、意义层、再现客体层和图式观相层——构成的一个整体结构。
语音层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层次,是意义构成的质料基础。
意义层是文学作品结构整体的核心层次,语句意义和整个意义单元层构成了文学作品的一个单独的质料层,它为整个作品奠定结构框架,其他层次都要受到该层次的决定性制约。
二、名词解释1.狭义的文本与广义的文本(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狭义的文本与广义的文本是现代美学对文本的分类。
狭义文本专指纯粹语言研究中大于句子的语言组合体,在中文中也被译为话语。
对语言学家来说,文本指的是作品的可见可感的表层结构,是一系列语句串联而成的连贯序列。
文本可能只是一个单句,例如谚语、格言、招牌等,但比较普遍的是由一系列句子组成。
文本和段落的区别在于,文本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自足的系统。
广义文本是指任何在时间或空间中存在的能组织体,如乐曲文本、舞蹈文本等。
它是一个单独表意系统实现的独一无二的文本;表现某一系统或代码的非独特的文本类别,如电影文本、诗歌文本等;为各种表意活动和能指生产活动提供原初条件的本体论意义的文本。
2.典型(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典型是指能够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而又具有极其鲜明生动的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文学作品的构成观:三国时期经学家王弼在对《周易》诠释时,详明地理清了“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它们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
黑格尔提出“意蕴”说,认为艺术作品最先呈现给人的是它的外在形态,通过它可以追寻作品的意蕴和内容。
波兰现象学派理论家英加登把文学作品的文本由表及里地分成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这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第二个层面即意义单元,是文学文本的核心层面;第三个层面是多重图式化的面貌,是由意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的大略图影;第四个层面是再现客体,即通过虚拟再生成的“世界”。
文学文本一般都具有四个层面。
2、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将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从外到内的结构特点称为“召唤结构”。
3、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通常分为三种:文学典型、文学意境、文学意象。
其中,典型是现实型文学的表现形态,意境是理想型文学的表现形态,意象是象征型文学的表现形态。
4、典型论:在西方17世纪以前,强调典型的普遍性和类型性,主张类型说。
18世纪以后,个人典型观占主导地位,开始重视共性到个性的转变。
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趋于成熟,并占中心地位。
20世纪后,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得到应用和发展。
在中国:“阶级典型”说—“共性与个性统一”说—“共名”说—“必然与偶然联系”说—“个性出典型”说—“中介-特殊”说。
5、“特征”的概念由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提出,“特征化原则”是文学典型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6、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英国小说理论家E.M.福斯特把小说人物分成两种,一个是扁平人物,另一个是圆形人物。
扁平人物是“依循着一个单纯的理念或性质而被创造出来”,并非”真实人物“,近似一种“概念”。
小说家构思的情节支配着人物的行动。
有些小说甚至摆明到以“仁慈”、“勇敢”为角色取名。
圆形人物则有复杂多面的个性及真实的思想情感,会根据不同的场景,做出不同的反应。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注意:
文学类型:是对文学史上所有作品的归类描述,揭示的是作品外在形态上的共性。
文本层次:通过对某个具体文学作品的结构分析,揭示作品内在审美形态上的个性。
《爱情诗集》海子坐在烛台上
我是一只花圈
想着另一只花圈不知道何时献上不知道怎样安放解读步骤:
1.字词(word)——读音、词义
2.形象/意象(image)——比喻意象、象征意象
3.意义/意蕴(meaning)
蕴含的思想、情感等
王弼《周易略例》 P200
“夫象者,出意也。
言者,明象者也。
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
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
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
文本分析结构图
文本: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言①文学言语层面
文本象②文学形象层面
意③文学意蕴层面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一、文学言语层面p201: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简答)思考: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日常言语的不同?
文学言语的特点: P202
1.文学言语具有内指性(文学言语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
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
文学言语突出了语言的表现功能,蕴涵了作者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
3.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
陌生化,指文学言语打破日常的语法规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与兴趣。
二、文学形象层面p203: 是指读者在文学言语的感染下,经过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唤起一系列相应的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所构成的一个艺术世界。
思考:如何创造文学形象?
(名词解释)艺术概括 P158: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1.从“个别”到“一般”
2.“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1.典型……………现实型文学
2.意境……………理想型/抒情型文学
3.意象……………象征型文学
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P204
1.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3.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4.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三、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文学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情感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文学意蕴层的不同层次
1.历史内容层(再现客体层)
2.哲学意味
3.审美意蕴层
第二节文学典型
一、文学典型的含义(名词解释):Type,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在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在叙事作品中,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二、文学典型论的发展
1.类型说
2.个性典型观
3.马克思主义典型观
三、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1.文学典型的特征性p209
特征:指事物有异于他物的、表现本质的个别标志。
特征性的具体内涵
1)外在形象极其生动、独特; 2)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极其深刻。
(名词解释)特征化:是指在创作中,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
2.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p211:是指文学典型所体现出来的、打动人心的总体审美效果。
文学典型魅力的具体表现:
1)典型人物所呈现的性格层面的丰富性(主要性格/次要性格)
2)典型性格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刻性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典型环境:是指人物生活在其中的、充分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生活环境;它包括反映特定历史时期总体情势的大环境及人物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小环境)。
——“福贵”生活的典型环境
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您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那么典型了。
”
第三节意境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意境的含义:P217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的两大因素:情、景
二、意境的审美特征
1.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物之精神态度也。
故前者客观的,后者主观的;前者知识的,后者感情的也。
”
——王国维《文学小言》情景交融的三种创造方式
①景中藏情式
侧重于景的描述,不直接言情,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情中见景式
侧重于情的抒发,直抒胸臆,虽未写景,但景却历历在目。
③情景并茂式
抒情与写景并重,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 虚实相生,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
实境: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
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真境逼而神境生”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 韵味无穷,意境的审美特征。
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与效果。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严羽《沧浪诗话》
三、意境的分类
1. 审美风格分类法:
“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诗不出此四境。
”——刘熙载《艺概》
2.情感表现形态分类法: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 ——王国维《人间词话》
第四节文学意象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
一、文学意象(image):是指人类审美理想境界中,以表达某种哲理观念为目的,具有象征性、荒诞性等审美特征的表意之象。
(一)广义的意象
1. 心理意象:指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感性形象。
眼中之竹——闭眼——脑中之竹
2. 内心意象:指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意向性设计图像。
眼中之竹——艺术想象——心中之竹
3. 泛化意象: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泛称,相当于艺术形象,以表情性为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 审美意象:本文讨论的意象,象征性艺术形象。
中国语境中的意象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
——《周易·系词》意象:表意之象,是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
(归入象征体系)
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1. 本质特征:哲理性
2. 表现特征:象征性
“象征……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是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
因此,我们在象征里应该分出两个因素,第一是意义,其次是这意义的表现。
”(黑格尔)把某个符号(意义的表现物)和一个抽象的观念(意义),以某种方式联系在一起。
故乡(观念)——东湖(符号)爱情(观念)——玫瑰(符号)
她的爱就像一朵玫瑰花。
比喻形象他送她一朵玫瑰花。
审美意象
我们是空心人
我们是稻草人
互相依靠
头脑里塞满了稻草。
唉!
当我们在一起耳语时
我们干涩的声音
毫无起伏,毫无意义
像风吹在干草上
或像老鼠走在我们干燥的
地窖中的碎玻璃上。
——艾略特《空心人》
3. 思维特征: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
情感、思想——客观对应物
(意义)(符号)
4.鉴赏特征:含混性
审美意象变得晦涩难懂,阅读变成意义的“求解”过程,意义不再明确而变得多义。
三、审美意象的分类
公共审美意象:在某种文化传统中约定俗成的、读者都明白其所指的审美意象。
个人化审美意象:作者个人独创的、在作品以一定艺术手法建立的独特的审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