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与支气管内插管
- 格式:ppt
- 大小:47.65 MB
- 文档页数:156
气管插管堵管的常见原因气管插管是一种医学操作,将一根管状物(气管插管)插入患者的气管,通过气道直接输送氧气或呼吸机辅助通气。
然而,在临床应用中,气管插管堵管是一种常见情况。
下面将详细探讨气管插管堵管的常见原因。
1. 分泌物潴留:患者的气管和支气管内黏液分泌物增多,如呼吸道感染导致炎症反应或者分泌物过多,容易导致气管插管堵塞。
此时,分泌物粘稠,黏附在管壁上,影响气流通过。
2. 气囊漏气或过度充气:气管插管上有一个气囊,用于固定和封闭插管,避免气道漏气。
如果气囊漏气或过度充气,会导致气道堵塞。
气囊漏气可能是由于气囊破裂或者连接管道松动等原因引起。
3. 分泌物增多或堆积:如果患者气道分泌物增多或者分泌物未及时排除,会导致分泌物堆积在气管插管内和插管与气道连接处,阻塞气道。
4. 气道痉挛:某些患者在插管后可能会有气道痉挛的反应,导致气道狭窄和堵塞。
气道痉挛可能是由于刺激、过敏或其他原因引起。
5. 食物及异物吸入:在气管插管时,存在食物或其他异物吸入的风险。
如果食物或异物进入气管,会导致气道堵塞。
6. 不当位置:如果气管插管没有正确放置,位置偏离气管或插进了支气管,会导致气道堵塞。
正确插管位置的确认非常重要,以避免堵塞的风险。
7. 储存设备失效:使用的储存设备,如呼吸机管道或插管连接件,可能存在设备失效的情况。
例如,管道被弯曲或损坏,可能导致气道堵塞。
8. 动力压力不足:如果呼吸机的动力压力不足,无法提供足够的气道通气压力,可能导致气管插管堵塞。
动力压力不足可能是由于设备故障、电力问题或其他原因引起。
9. 拔管过早:如果气管插管被过早拔出,可能会导致气道堵塞。
拔管时,需要确保患者能够独立呼吸,并且气道通畅,以避免风险。
总之,气管插管堵管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分泌物潴留、气囊漏气或过度充气、分泌物增多或堆积、气道痉挛、食物及异物吸入、不当位置、储存设备失效、动力压力不足和拔管过早等。
临床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常见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以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和安全。
气管和支气管内插管术气管内插管术一、适应证1.全麻下头颅、胸腔及上腹部手术。
2.需要特殊体位(如俯卧位、坐位)的全麻手术。
3.需要肌松药的全麻手术。
4.低温及控制性降压。
5.预防和处理误吸和呼吸道梗阻。
(如腹内压增高频发呕吐,颈部肿瘤压迫气管,极度肥胖等)。
6. 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
7. 心跳呼吸停止,需行急救人工呼吸。
二、禁忌证1、喉水肿、气道急性炎症、喉头粘膜下血肿时,除非急救严禁气管插管;严重气管畸形或移位,应慎重气管插管,避免反复试插造成的喉头和气管损伤;2、胸主动瘤压迫气管者,插管时可能造成动脉瘤破裂出血,如需插管,动作轻柔、熟练,避免呛咳、挣扎造成意外;3、鼻道不通畅、鼻咽部纤维血管瘤、鼻息肉或有反复鼻衄者,禁用经鼻气管插管;4、对插管基本知识和技能未掌握者,设备不完善列为相对禁忌证。
三、插管前准备1、术前检查及估计(1)头颈活动度:正常头颈伸屈范围165~90°,若头后仰不足80°可使插管困难,见于颈部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过度肥胖(颈粗短高喉头等)或先天性疾病(斜颈等)。
(2)口齿情况:正常张口可达4~5cm,如张口小于2.5cm常妨碍喉镜置入,见于颞颌关节病变;颌面部瘢痕挛缩;颌面、舌或口内肿瘤以及先天性疾病(巨舌、小颌症等)。
如有活动义齿,在麻醉前应全部取下。
(3)拟行鼻腔插管时要了解鼻腔通畅情况,有无鼻损伤、鼻咽部手术史,咽部有否扁桃肿大,咽后壁脓肿等。
(4)术前应充分了解有无气管狭窄,颈部巨大肿瘤,主动脉瘤等长期压迫气管,常使气管软骨环软化,管腔狭窄,也可能气管创伤后狭窄,均应参考X线片或CT片测量气管内径,按内径缩小25%准备导管为宜。
(5)有咽喉部病变(肿瘤、水肿、狭窄等)对插管径路可能有阻挡,无法经声门作气管插管者,需考虑作气管造口后插管。
2、检查麻醉机和供氧条件(1)供氧设备(中心供氧或氧气瓶)是否无碍,能充分供氧;(2)钠石灰有无失效;(3)麻醉机及回路有无漏气;(4)麻醉面罩是否合适;(5)吸引器、吸痰管是否备全。
麻醉学重要知识点:支气管内插管操作步骤(1)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麻醉学的部分知识做了汇总,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支气管内插管操作步骤(一)支气管插管位置的选择一般推荐双腔管放入非手术的主支气管,即右肺手术时放左侧双腔管,左侧手术放右侧双腔管。
但右肺上叶开口常有变异,右侧双腔管常难以对位,所以偏爱使用左侧双腔管。
如术中需要夹闭左支气管,只要将双腔管退回气管,同时把支气管腔的套囊放气即可。
(二)支气管导管的种类和选择1.Carlen 和White 双腔管左侧Carlen 双腔管最早用于临床麻醉的双腔导管,在其分支导管附有套囊斜向左侧,便于插入左侧主支气管,套囊的根部有一舌状小钩称Carlens 小钩,插管后正好骑跨在隆突上。
右侧White 双腔管与左侧Carlen 双腔管基本相同,长管设在右侧,进入右主支气管,右侧管套囊上开有窗孔,恰好对准右上肺叶支气管口处。
2.Robertshaw 双腔管是目前最常用的双腔管,为无菌塑料制成的一次性使用导管,分左侧管型和右侧管型,有F28、F35、F36、F39 和F41 号。
成年男性一般选择F39,成年女性用F36。
取消了隆突钩,便于导管插入;管腔较大,降低了气流阻力和便于支气管内吸引;也有利于全肺切除术或靠近隆突部位手术的操作;套囊有明亮的蓝色,有利于纤维光束支气管镜检查的识别;导管前端都带有黑色标记,可在X 线下显影。
3.Univent 管是单腔管,在管的前内壁,有一根带套囊可从管外端操纵前后滑动约8cm 的吸痰管。
当这个吸痰管放入预设的支气管并将套囊充气后,就作为支气管的阻塞管(不充气时可进行双肺通气)。
特别适用于小儿。
放置阻塞管最好借助于纤维支气管镜的引导。
其优点是操作简单,且术中变换体位或术后机械通气不需要更换导管。
气管插管的原理是什么
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保持患者的通气道畅通,并确保正常呼吸。
它是一种通过将管道插入气管,使空气能够在气管和支气管中自由流动的方法。
气管插管的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气道开放:当患者失去自主呼吸能力或无法维持通畅的气道时,气管插管通过维持气道开放,确保空气能够顺利进入肺部。
插管能够避免气道的狭窄、塌陷或堵塞,保证呼吸道的畅通。
2. 新鲜空气供应:气管插管能够有效地将新鲜空气输送到肺部,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求。
通过插管将气道与呼吸机连接,呼吸机能够提供适当的氧气和正常浓度的气体,使患者体内氧气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3. 呼吸控制:气管插管能够实现对患者呼吸过程的控制。
通过插管,医护人员可以调整气流量、气流速度和吸气/呼气比等参数,以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
比如,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可以通过插管控制呼吸频率、吸气时间和呼气时间等参数,实现正常呼吸。
4. 痰液引流:气管插管还可以帮助引流患者呼吸道的痰液。
在插管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安装病人的气管插管和抽痰管,通过护理措施和抽痰技术,及时清除呼吸道内产生的分泌物,减少感染的风险。
5. 预防误吸:气管插管可以减少误吸的风险,避免固体或液体进入气道。
在插管过程中,细长的管道能够抵挡来自食道和喉部的压力,将食物或液体引导至食道,保证其通过消化道而非气道的通道。
总之,气管插管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将管道插入气管,维持气道开放、输送新鲜空气、实现呼吸控制、引流痰液、预防误吸等方式,确保患者的正常呼吸和通气。
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麻醉、紧急抢救、重症监护和其他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医疗领域,并在救治危重患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院麻醉科气管、支气管内插管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全麻下头颅、胸腔及上腹部手术。
2.需要特殊体位(如俯卧位、坐位)的全麻手术。
3.需要肌松药的全麻手术。
4.低温及控制性降压。
5.预防和处理误吸和呼吸道梗阻。
(如腹内压增高频发呕吐,颈部肿瘤压迫气管,极度肥胖等)。
6.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
7.心跳呼吸停止,需行急救人工呼吸。
【禁忌证】呼吸道急性感染、喉水肿、急性喉炎等(升主动脉瘤相对禁忌证)。
【插管前准备和注意事项】1.检查麻醉机及吸引装置,呼吸回路是否完好。
2.检查气管插管用具是否齐全完好,并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型号。
3.血压、心电、SPO2连续监测。
4.选择适当的麻醉诱导药物和方法。
5.准备复苏器械和药物。
6.诱导前注意病人有无气管插管困难征象,如下颌骨发育欠佳、颈短胖、颈椎活动度、张口度等,并做相应准备措施。
7.插管前听诊双肺呼吸音,以便与插管后对比。
8.气管插管时,停止呼吸时间不宜过长,无呼吸者,一般要求在30-60s以内完成,最长不可超过60-120s。
如插管有困难时,可重新用纯氧面罩通气2-3分钟后再行操作,二次插管未入即当请上级医师协助。
【明视经口气管内插管】1.病人头部置标准或修正位。
2.麻醉诱导:一般在面罩通气下给予全身麻醉药和肌松药,用纯氧过度通气后插管。
3.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将口张开,左手持弯型喉镜,自右口角插入,将舌推向左侧,暴露悬壅垂后即转向正中线,到会厌后,以镜片伸至会厌上,将喉镜上提暴露声门。
4.右手以握笔式持气管导管(为便于插管可用管芯),将导管轻轻插入声门后拔去管芯,操作务必轻柔,切勿使用暴力。
5.导管插入气管后,立即塞入牙垫,将喉镜取出,以衔接管连接麻醉机施行人工呼吸。
检查导管是否误入食道或插入过深、过浅,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相同。
同时给气管导管气囊充气,并用胶布沿门齿上线将导管与牙垫一起妥善固定。
【清醒经口明视插管】1.适应证:(1)插管可能困难,有误吸危险者;(2)对全麻诱导后插管和通气无把握(如颌面外伤或手术后);(3)插管和安置体位后需评定神经系统功能者(如颈椎脊髓不稳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