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 牛顿第三定律必修一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4
2024年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____年高一必修一物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一、力学1. 力的概念与性质:- 力的定义、性质和计算公式。
- 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力系统的平衡条件。
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对彼此的力相等、方向相反。
3. 动能与功:- 动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 动能定理和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 动能守恒定律和功的定义、性质。
4. 机械能与能量守恒:-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5. 线性动量与冲量:- 线性动量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 冲量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 线性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6.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和计算公式。
- 重力的概念、性质和计算公式。
- 行星运动的规律和绕行速率的计算。
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
- 热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和传递方式。
- 热平衡和热力学第零定律。
2. 热量传递:- 热传导的概念、特征和影响因素。
- 热传导方程和导热性质的计算。
- 热辐射的概念、特征和应用。
3. 量热学定律:- 定压比热容和定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 等压和等容过程的热量计算公式。
- 热传导方程和绝热过程的计算公式。
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区别。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概念和公式。
- 理想气体的温度、压力、体积、物质量之间的关系。
三、光学1. 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反射定律及相关公式和计算。
- 光的折射定律及相关公式和计算。
- 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现象。
2. 凸透镜成像:- 凸透镜的概念、特征和符号规定。
高一物理必修一所有公式归纳一、力学部分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外力为零。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所做的功。
5. 功的计算公式:功等于力乘以物体位移的大小与方向的余弦值。
6. 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变化率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
7.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合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8. 弹簧弹力公式: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缩的长度成正比。
9. 简谐振动周期公式:简谐振动的周期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振幅有关。
二、热学部分1. 热量传递公式:热传导的热量与传热物质的热传导系数、传热面积、温度差和传热时间成正比。
2. 热平衡条件:两个物体达到热平衡时,它们的温度相等。
3. 热膨胀公式:物体的线膨胀量与物体的长度、线膨胀系数和温度差成正比。
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与温度成正比。
5. 等温过程理想气体压强和体积关系:等温过程中,理想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
6. 等压过程理想气体体积和温度关系:等压过程中,理想气体的体积和温度成正比。
7. 等容过程理想气体压强和温度关系:等容过程中,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成正比。
8. 理想气体绝对温度和摄氏温度之间的关系:绝对温度等于摄氏温度加上273.15。
三、光学部分1.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别与法线的夹角满足一定的关系。
2. 薄透镜成像公式:薄透镜的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3. 球面镜成像公式:球面镜的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4.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5. 光的色散公式:光在介质中的折射角与入射角和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四、电磁学部分1. 电流强度计算公式:电流强度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高一年级物理科目知识点笔记必修一1.高一年级物理科目知识点笔记必修一篇一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理解: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2.高一年级物理科目知识点笔记必修一篇二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例如:第3s末、3s时、第4s初……均为时刻;3s内、第3s、第2s至第3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三、运动图像的含义和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了解图象斜率的含义:(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3.高一年级物理科目知识点笔记必修一篇三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1、x—t图象(即位移图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复习知识点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上学的时候,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
1.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复习知识点篇一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理解: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
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2.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复习知识点篇二1、物体的平衡: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①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b、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c、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F合x=F1x+F2x+………+Fnx=0F合y=F1y+F2y+………+Fny=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③平衡条件的推论: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当三个共点力作用在物体(质点)上处于平衡时,三个力的矢量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按同一环绕方向。
3、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时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
必修一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高一物理课程是中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涵盖了多个知识点。
下面将对必修一高一物理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相互作用。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以下几个知识点:1.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1.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作用力。
1.4 重力:地球对物体产生的万有引力,其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5 摩擦力:物体之间接触面之间形成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2. 热学热学是研究物体温度、热量和热能转化的科学。
在必修一高一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2.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
2.2 热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增大,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2.3 热传递:热能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2.4 内能:物体分子的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3. 光学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在必修一高一物理课程中,我们学到了以下几个知识点:3.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着直线传播。
3.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界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
3.3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偏折。
3.4 光的色散:光通过介质时,不同频率的光波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
4. 电学电学研究电荷、电流、电场和电势等相关现象。
我们在必修一高一物理课程中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4.1 电荷与电场:电荷是物体所带的一种基本属性,电场是电荷周围所产生的力场。
4.2 电流与电阻: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数量,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4.3 欧姆定律:在电流不变的情况下,电阻与电压成正比。
4.4 电功和电能:电功是电压和电流的乘积,电能是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
牛顿第三定律知识集结知识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知识讲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任意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则另一个力就叫反作用力.2.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3.几对常见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反作用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手对弹簧的拉力弹簧对手的拉力重物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水平桌面对重物的支持力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理解1.特征:(1)等值,即大小总是相等的;(2)反向,即方向总是相反的;(3)共线,即二者总是在同一条直线上.2.性质:(1)异体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彼此相互的两个物体上.(2)同时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3)相互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的、成对出现的.(4)同质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性质相同的力(5)普遍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适用于任何物体之间,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参考系的选择也无关.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比较一对平衡力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点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同物体上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作用效果不可相互抵消例题精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例1.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把一个鸡蛋A快速向另一个完全一样的静止的鸡蛋B撞去(用同一部分撞击),结果每次都是被撞击的静止鸡蛋B被撞破,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A对B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B对A的作用力的大小B.A对B的作用力的大小大于B对A的作用力的大小C.A、B蛋碰撞瞬间,A内蛋黄和蛋白由于惯性会对A蛋壳产生向前的作用力D.A蛋碰撞部位除受到B对它的作用力外,还受到A蛋中蛋黄和蛋白对它的作用力,所以所受合力较小例2.俄罗斯总统普京喜爱运动,是著名的肌肉男。
高一物理必修1 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含义。
3.学会区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的综合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索――发现规律――实际应用”四步教学法。
学习方法:“观察――实验――总结――比较――应用”的由理论到实践的学习方法。
教学器具:多媒体电教平台、握力圈、碰撞球、平板小车、磁铁、弹簧秤、小磁针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内容“牛顿第三定律”,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牛顿第三定律就是揭示物体间发生作用时存在的一种规律。
如何认识和了解这个规律?我想请大家从观察这段录象开始。
播放《推冰车》的录象,并提问学生:
师:当两人主动互推时,左边冰车的小孩有什么现象?
生:向左移动了。
师:当左边冰车的小孩主动推右边小孩的后背时,左边冰车的小孩有什么现象?
生:向左移动了。
师:我们观察到了两次推车过程中两辆冰车都发生了移动。
大家还注意到不管右边冰车的小孩有没有主动推对方,对方都会发生移动,也就是说两次活动中两边小孩都发生了作用,这种作用会存在怎样的规律了?
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开始下面的探索。
二.实验探索
一)定性研究:
师:下面我们先来切身感受一下物体间的作用。
实验一:用手对握力圈施加作用时,手有什么感觉?
(稍后,询问学生的感觉。
)
生:感到费力、手痛。
师:为什么?
生:手对握力圈作用时,也受到了反作用,并且手越用力,反作用也越大,所以手感到疼痛。
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对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就一定会受到反作用。
师:对,也就是说,我们发现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也能说明上述情况? (稍后请学生回答,并择其分析)
实例分析:上体育课同学踢球、顶球的过程。
同样得出: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生活中有没有物体之间的作用是单一的例子,若有请告诉大家。
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没有。
师: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有了第一个发现: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物体间的作用是否还有其它的规律呢?我们继续研究。
演示实验二:两弹性小球相互作用。
(演示两质量、形状都相同的钢球相碰撞后同时分开,让学生观察) 师:从两小球彼此同时分开的现象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提示:两物体间的作用是同时的,还是有先后之分?) 生;小球间的作用是同时的。
师:是同时产生的,还是同时消失的? 生:既是同时产生,又是同时消失。
师:我们有了第二个发现:物体间的作用是同时的。
师;以上我们研究的都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的作用,那么不直接接触的两物体间发生作用
时,它们的情况又怎样呢? (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
师: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两磁体间的相互作用。
演示实验三:两磁性小车相互吸引和排斥。
生观察后可以得出:不接触的两磁性小车间的作用也是相互的、同时的。
师:我们通过实验有了第三个发现:不接触的物体间的作用也是相互的、同时的。
师:我们通过以上的定性研究,已经有了一些发现,大家一起来小结一下:(结合图1) 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同时的。
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叫作用力
反作用力(Reaction)。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怎样一种关系呢?我们还不清楚,
我们继续进行研究,看又会有什么发现呢? 图1 二)定量研究
(提示:可以利用桌上的两只弹簧秤自己进行探索。
)
实验四;研究两弹簧秤间的拉力大小和方向。
(要求:三人一组,时间2分钟左右,方法不限。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走动观察,适当指导,了解学生实验能力。
) 师:提问:两弹簧秤的拉力有什么关系?
(作用力力)力)
生:两弹簧秤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两拉力同时变大或变小。
电脑动画演示变化过程。
师:通过实验我们又有了第四个发现: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两作用力大小是同时变化,同时产生的。
师:再问:相互作用力的方向相反,是不是一定在同一条直线上?(待学生回答后,进行实验
探索。
)
演示实验五:两小磁针的相互作用。
生观察后可以得出:两小磁针的针尖始终对齐。
师:这样我们有了发现五:相互作用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发现规律
师:以上我们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发现了物体相互作用时所遵循的一些规律,现在我们一起
来归纳一下:
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牛顿第三定律(Newton third law )
师:提问;物体在变速运动时牛顿第三定律还成立吗? 待学生回答后观看实验录象,给出正确答案——仍然成立。
师: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一起观看一段录象。
(播放应用实例)
师:下面我们来概括一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电脑显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相同点:同大小、同性质、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一条直线上 2).不同点:不同方向、不同作用点、不同作用对象。
四)比较学习
师:大家以前学过平衡力是一对力,今天学习的相互作用力也是一对力,它们有什么异同?(引
导学生继续研究)
给出物理情境:在光滑水平面上,连接细绳的两磁体在拉力和磁力作用下,保持静止,如图2
所示。
学生思考:1.磁体在水平方向的受力中,哪些是
平衡力?
那些力是相互作用力?
2.它们各自的作用效果有什么不同? 3.烧断左边细绳时,各力有什么变化? 学生相互讨论得出:
( 电脑显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比较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T F F ’ T
图2
五)布置作业
课堂练习:1 .P68“说一说”。
2.实例分析“鸡蛋碰瓦片,为什么鸡蛋破了,瓦片没有破?”
3.实例分析马拉车过程中马与车之间的作用。
课后作业:1。
课本P68面NO。
4、5题。
2.分析火箭升空的原理。